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_第1页
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_第2页
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_第3页
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_第4页
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综述朱执信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活动家,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学术界也就朱执信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表了许多论文与专著,本文以1919年为分界线,把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研究,进而把学术界对此的观点进行综述。朱执信从1905年到1920年发表了多篇文章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1905年至1907年期间,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等文章,介绍社会主义思潮。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又相继发表了中国存亡问题、民意战胜金钱武力、野心家与劳动阶级、新文化的危机等,这一时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入,已经接近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的水平。一、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介绍1905年,朱执信开始在民报上发表政论文章,介绍马恩和马克思主义。中国比较系统详细的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朱执信于1906年1月在民报上发表2/6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对于这篇文章的内容,学术界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首先,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中朱执信介绍了马恩的生平。陶明兰在朱执信对社会主义的介绍与研究中,认为朱执信对马恩“寥寥数字的介绍却清晰地勾画出了马恩俩人的亲密战友关系及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伟大形象”。其次,在这篇文章中,朱执信着重评介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这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朱执信认为宣言中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与以往的各种所谓的社会主义不同,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郭丽兰在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著述的翻译和传播以共产党宣言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资本论为例中,认为“共产党宣言是对以往各种社会主义的超越,它并不是“空想”、“乌托邦”式的,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实施纲领和实现途径”。二、朱执信详细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观点,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袁春艳在同盟会时期朱执信的社会主义思想探析中,认为“朱执信承认阶级存在,即封建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朱执信承认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三、朱执信还翻译了宣言的十条纲领,这是资产产阶级革命派3/6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二、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在1905年至1906年期间,这一时期朱执信留学日本,在民报上发表了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心理的国家主义、土地国有与财政等一系列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对于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问题的研究,本文就把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与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结合起来,再综合学术界的一些看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中,朱执信把革命的形式分为两类,即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并对这两种革命形式进行具体的界定和说明,又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赵凯荣认为,朱执信首先区分了两种革命,并对其性质进行简单界定。政治革命就是平民反对政府,社会革命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其次,朱执信又分析了两种革命的难易程度,即政治革命是多数人反对少数人,而社会革命的阻力则既有“富族”,又有政府,导致“有政权与有资财者合,则在下之贫民无以抗也”。固朱执信认为马克思的革命是一种社会革命,并认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革命必须与政治革命并行。从学术界对朱执信的这些思想的分析4/6不难看出,他逐渐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阶级关系。三、朱执信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的飞跃如果说1919年以前,朱执信的思想还只是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那么1919年之后,朱执信的思想发展到了高峰,具有共产主义因素。他在这一时期写了国家主义之发生及其变态、侵害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意战胜金钱无力等文章,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研究中国革命。对于这一时期朱执信的思想,学术界进行研究的成果很丰富,本文撷取主要观点论述之。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疯狂侵略,朱执信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他看到帝国主义的对外掠夺只是让国内的少数大资本家获利,而国内的大多数人并未得到好处,反而使其痛苦加深。同时,出于对世界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他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何广寿、孔德明在试述“五四”后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中认为,朱执信认识到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承兹战争,各博钜利”。他还认识到帝国主义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痛苦和贫困的根源。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朱执信发表了民意战胜金钱武力一文,他5/6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看到了“民意”的力量,提出通过教育群众来充分发挥“民意”。吴珏在朱执信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认为,朱执信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得出了“民意战胜金钱武力”的结论,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同时朱执信提出用“主义”武装群众,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对阶级斗争的认识。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有接触,五四运动之后,他又结合中国的现实,根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研究和理解,形成了自己关于阶级斗争的新认识。他把中国社会的阶级分为三类,即资产阶级、中等阶级、劳动阶级,认为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激烈的程度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工人的劳动条件密切相关,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认为工人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因素。研究苏俄,向往共产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朱执信对苏维埃问题的研究投入了全部精力。在这一时期,他看到了列宁及其领导下的共产党人为了“主义”的牺牲精神,热情赞扬列宁领导的苏俄军队。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他主张通过摹仿苏俄来改造中国,提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