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实用】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精品实用】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精品实用】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精品实用】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精品实用】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的硬度检测实验指导书 河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前言 固体材料表面抵抗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或破断的能力,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指标。抵抗能力越高,硬度值就越高。它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状态、加工处理、工作环境和其它机械性能有关。硬度值随硬度试验方法的不同,其物理意义也不同。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划痕法、压入法和动力法。划痕法测得的硬度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断裂的能力;压入法测得的硬度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动力法测得的硬度值,表示材料变形功的大小。因 此硬度代表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性能指标。 一 材料的洛氏 硬度 测定 简介: 洛氏硬度用 一种广泛应用的静态压入硬度, 用压痕凹陷的深度来表征 。 所用压头为顶角 120、圆弧半径 或 可测塑料洛氏硬度的 。 洛氏硬度所加试验力根据被测物体软硬不同而作不同规定, 随不同的压头和所加相应不同试验力的搭配出现了十几种的洛氏硬度标尺。 常见的有下面九种,常用的有三种。使用范围见下表。 洛氏硬度 试验标尺、压头、试验力及应用范 围 (洛氏硬度常用标尺为 A、 B、 标尺 压头类型 初试验力 ( N) 总试验力 (N) 应用范围 A 金刚石圆锥 质合金、碳化物、表面淬火钢、硬化薄钢板 D 钢板、表面淬火钢 C 1471 淬火钢、调质钢、冷硬铸铁 F ( 1/16)英寸 铁、铝、镁合金、轴承合金、 退火铜合金、薄软钢板 B 钢、铝合金、铜合金、可锻铸铁、退火钢 G 1471 磷青铜、铍青铜、可锻铸铁 H ( 1/8)英寸 、锌、铅等 E 承合金、锡、塑料、硬纸板 等很软的材料 K 147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洛氏硬度计的测试原理。 2、掌握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材料硬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圆锥形金刚石压头或钢球压头,在规定的试验力下,垂直压入试件表面。加载方式为,先加初试验力 时压痕的深度为 加总试验力(即初试验力加主试验力),这时压痕的深度为 。经保持规定时间后 ,以卸除主试验力而保留初试验力时的压痕深度 力作用下压痕深度 差来表示硬度。即 e 痕深度越大则硬度越软,但为了符合数值大硬度高的读数习惯,需用下式作以变换: C hh3K 常数:采用金刚石压锥时 K=100 采用钢球作压头时 K=130 C = 指示器刻度盘上一个分度格 三、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1、 氏硬度计 2、试件 火 四、 实验步骤: 1、 置 试件 于工作台上,顺时针旋转手轮使工件上升至加满初试验力(即小指针至于红点)为止,此时大指针应垂直向上指向标记 B(C)处,其偏移不得超过 5分度格,否则另选一点。 2、转动指示器的调整盘,使大指针指向刻度 B(C)。 3、向后缓慢推倒加载试验力操纵手柄,保证主试验力在 4 6秒内施加完毕。总试验力保持 5秒时间后,向前慢拉加载试验力手柄,卸去主试验力,保留初试验力。 4、此时硬度计表头长指针指向的数据,即为被测试件的硬度值。 5、逆时针转动手轮使工作台 下降,更换测试点,重复上述操作。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试件编号 1 2 数 ) 度值 ) 注意: 1、加载缓冲器空载下降时间应调整在 4 2、试件的最小厚度应大于压痕深度的 10 倍。 3、两个测试点之间间隔应大与 5 六、思考题 洛氏硬度计长期使用后应注意些什么? 附:洛氏法测定磨具硬度 本方法 适用于陶瓷和树脂结合剂,粒度为 1200的普通磨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洛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2、学会 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各种磨具硬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洛氏法测磨具硬度,是以 球作压头,在规定的试验力下,垂直压入磨具表面。加载方式为,先加初试验力 时压痕的深度为 加总试验力(即初试验力加主试验力),这时压痕的深度为 。 待总试验力完全加上后(硬度计表头长指针显著变慢时),不维持时间即卸去主试验力。以卸除主试验力而保留初试验力时的压痕深度 在初试验力作用下压痕深度 e 痕深度越大则硬度越软,但为了符合数值大硬度高的读数习惯,需用下 式作以变换: C hh3K 常数:采用金刚石压锥时 K=100 采用钢球作压头时 K=130 C = 指示器刻度盘上一个分度格 三、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1、 2、试件 砂轮 四、 实验步骤: 1、 置 试件 于工作台上,顺时针旋转手轮使工件上升至加满初试验力(即小指针至于红点)为止,此时大指针应垂直向上指向标记 B(C)处,其偏移不得超过 5分度格,否则另选一点。 2、转动指示器的调整盘,使大指针指向刻度 B(C)。 3、向后缓慢推倒加载试验力操纵手柄, ,待总试验力完全加上后(硬度计表头长指针显著变慢时) ,向前慢拉加载试验力手柄,卸去主试验力,保留初试验力。 4、此时硬度计表头长指针指向的数据,即为被测试件的硬度值(按表头上 。 5、逆时针转动手轮使工作台下降,更换测试点,重复上述操作。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试验粒度号 试点编号 数 ) 均值) 对应硬度 附表: 1、硬度计工作条件按表 1的规定 2、按刻度表上的 B 尺读数,并以各点的算术平均值按表 2、表 3 的规定,确定磨具的硬度等级 表 1 洛氏硬度计的工作条件 磨具硬度 磨料粒度 150 500 1200 工作条件 试验力( N) 钢球直径( 试验力( N) 钢球直径( 试验力( N) 钢球直径( AE 306 06 J 980 10 588 588 KY 1471 980 表 2 AE 的硬度值、硬度允许范围及均匀性允差 硬度等级 硬度值 允许范围 级差值 均匀性允差 A 42 50 20 B 4355 3761 12 18 C 5667 5172 11 16 D 6878 6383 10 15 E 7988 7692 9 14 注:该表仅适用于珩磨磨石和超精磨石 表 3 FY 的 硬度值、硬度允许范围及均匀性允差 硬度等级 硬度值及允差范围 磨料粒度 180 280 600 硬度值 11 3 18 29 33 45 允差范围 8 17 7 38 23 53 级差值 14 14 11 12 均匀性允差 25 35 24 26 G 硬度值 21 4 17 30 40 46 55 允差范围 33 0 29 20 48 36 62 级差值 24 13 10 9 均匀性允差 43 32 22 20 H 硬度值 22 43 18 29 41 50 56 64 允差范围 8 52 4 40 32 58 48 71 级差值 21 11 9 8 均匀性允差 38 28 20 18 J 硬度值 44 60 30 40 51 60 65 73 允差范围 33 66 18 50 43 67 58 80 级差值 16 10 9 8 均匀性允差 29 25 20 18 K 硬度值 22 34 41 50 61 68 39 51 允差范围 16 41 30 59 53 74 29 59 级差值 12 9 7 12 均匀性允差 22 22 15 26 L 硬度值 35 46 51 59 69 76 52 62 允差范围 28 52 41 68 63 82 42 68 级差值 11 8 7 10 均匀性允差 20 20 15 22 M 硬度值 47 56 60 68 77 83 63 70 允差范围 41 61 51 76 71 87 55 76 级差值 9 8 6 7 均匀性允差 16 20 13 15 N 硬度值 57 65 69 76 84 88 71 78 允差范围 52 69 60 83 78 92 65 83 级差值 8 7 4 7 均匀性允差 14 18 9 15 P 硬度值 66 72 77 83 89 93 79 85 允差范围 61 76 69 89 85 97 73 90 级差值 6 6 4 6 均匀性允差 11 15 9 13 表 3(续) FY 的硬度值、硬度允许范围及均匀性允差 硬度等级 硬度值及允差范围 磨料粒度 180 280 600 硬度值 73 79 84 89 94 98 86 92 允差范围 69 83 77 94 90 102 80 97 级差值 6 5 4 6 均匀性允差 11 12 9 13 R 硬度值 80 85 90 94 99 103 93 98 允差范围 76 88 84 99 95 106 88 102 级差值 5 4 4 5 均匀性允差 9 10 9 11 S 硬度值 86 90 95 99 104 106 99 103 允差范 围 83 93 90 104 100 109 95 107 级差值 4 4 2 4 均匀性允差 7 10 4 9 T 硬度值 91 95 100 104 107 109 104 107 允差范围 88 98 95 108 104 112 100 111 级差值 4 4 2 3 均匀性允差 7 10 4 7 Y 硬度值 96 99 105 108 110 112 108 110 允差范围 93 101 100 107 104 级差值 3 3 2 2 均匀性允差 5 8 4 4 附 喷砂法测定磨具硬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喷砂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喷砂法对磨具硬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一定压力 147状和重量的石英砂, 通过直径为 度为 击于磨具表面,以冲击形成的凹坑深度来表征磨具的硬度。 凹坑越深硬度越软,凹坑越浅则越硬。 喷砂法测定磨具硬度更贴近磨具硬度的定义。 三、实验设备及原材料 1、 2、 标准石英砂条件: 化学成分: 96 烧碱 相对密度: 杂质 1 粒度: 24#筛上余量 3 36#筛通过量 8 3、厚度为 5 64、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空气压缩机,使表压达到 784机。 2、 接通喷砂硬度计电源,将旋钮放在“手动”档,升起机头清扫工作台。 3、 用 5验时省去)。 4、 将待测磨具放在工作台上,将旋钮放在“半自动”档,按“起步”键,重复两次,在待测磨具上对称测量两点,并记录两组数据。 五、数据 记录及处理 粒 度 砂 轮 凹 坑 深 度 砂 轮 硬 度 1 2 3 误差分析(单片磨具坑深相差太大的问题) 六、注意事项: 1、 空气压缩机最低应保持 196 2、 操作时,旋钮放在“手动”档时,不能按“喷砂”键; 砂轮凹坑深度与硬度对照表 硬度等级 硬度值及 允 差 磨 具 粒 度 46 80 150 A、 B、 C、 D、 G、 F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硬度值 差 二 材料的维 氏 硬度 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掌握用布洛维硬度计测定材料维氏硬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一个相对面夹角 为 136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以选定的试验力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经保持规定时间后(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 15秒),卸除试验力,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 其算术平均值,查表或代入公式计算出维氏度值。维氏硬度用 21 三、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 1、 布洛维光学硬度计 2、试件 45 # 钢淬火 四、 实验步骤: A 硬度计操作步骤 1、安装溜板试台,旋紧滚花螺母。 2、显微镜座插入硬度计左边支架孔中,旋紧螺钉。 3、插入测微目镜和内照明灯,将物镜旋入显微镜座内。 4、将试件置于工作台上,把上溜板移至下导轨外侧挡钉处。 5、接通电源,开关转向“维”字处,投影屏灯亮,内照明灯亮。 6、根据被测试件的试验要求,转动变荷手轮,确定试验力。 7、安装金刚石四棱锥维氏压头,手的中指顶住金刚石头部,轻轻向压头杆孔推进,紧贴支承面,拧紧压头紧固螺钉。用擦镜纸或酒精棉球将压头擦拭干净。 8、顺时针转动手轮上升工作台,直至光学杠杆上的的标尺基线与投影屏刻线重合,不重合允差 2格 9、向后缓推加卸试验力手柄,施加试验力。加载速度为( 1 8)秒,由缓冲器调节手轮调准。 10、黑色金属,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 15) 秒,有色金属为( 30 2)秒。 11、总试验力保持时间结束,要求在( 2 3)秒内将加卸试验力手柄匀速向前拉,卸除试验力。 12、下降试台,将溜板试 台与试件一起平稳的移至显微镜下,紧靠挡钉。 13、逐步微量下降试,并以升降螺杆孔为中心,将溜板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使溜板与安装在硬度计左侧的物镜对准,然后通过测微目镜对准焦距,使试件上的压痕成像清晰。 14、测量试件上压痕两对角线长度,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与其中较短的对角线长度之比不应大于 15、测得试件上压痕两对角线长度的平均值乘以 4或 2,查表的维氏硬度值。 B 维氏硬度技术参数 1、试验力: 294N、 980N,允差 1 2、压头规格:金刚石正四棱锥体压头 3、维氏硬度测量范围: 141000、维氏硬度符号表示: 符号 前为硬度值,符号后按以下顺序用数值表示试验条件: 试验力; 试验力保持时间( 1015s 不标注) 例如: 640 表示用 30验力下保持 1015s 测得的维氏硬度为 640 6400 表示用 30验力下保持 20s 测得的维氏硬度为 640 5、显微镜放大倍率: 用 物镜)、 75 倍(使用 5 物镜) 6、测微目镜毂轮最小分度值 a. 使用 镜,分度值 I b. 使用 5物镜, 分度值 I 、数据记录与处理 试验力( N) 压痕对角线长 d (硬度值 (平均硬度 (1 2 平均值 三 材料的布氏 硬度 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掌握用布洛维硬度计测定材料布氏硬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一定的 负荷(试验力)将一个选定直径的钢球压头(或硬质合金压头 ) 压 入被测材料表面。保持负荷一定时间,卸除试验力后在材料表面留下一个压痕。通过测量压痕直径,进而计算出布氏硬度。布氏硬度用 22 (1 02 三、实验仪器及原材料 、 1、 布洛维光学硬度计 2、试件 45 # 钢调质 四、 实验步骤: A 硬度计操作步骤 1、安装溜板试台,旋紧滚花螺母。 2、显微镜座插入硬度计左边支架孔中,旋紧螺钉。 3、插入测微目镜和外照明灯罩,将物镜旋入显微镜座内。 4、将试件置于工作台上,把上溜板移至下导轨外侧挡钉处 。 5、接通电源,开关转向“布”字处,投影屏灯亮,外照明灯亮。 6、根据被测试件的试验要求,转动变荷手轮,确定试验力。 7、安装布氏钢球压头,手的中指顶住钢球压头头部,轻轻向压头杆孔推进,紧贴支承面,拧紧压头紧固螺钉。用擦镜纸或酒精棉球将压头擦拭干净。 8、顺时针转动手轮上升工作台,直至光学杠杆上的的标尺基线与投影屏刻线重合,不重合允差 2格 9、向后缓推加卸试验力手柄,施加试验力。加载速度为( 2 8)秒,由缓冲器调节手轮调准。 10、黑色金属,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 15) 秒,有色金属为( 30 35)秒。 当布氏硬度值小于 35 时伟 60秒 11、总试验力保持时间结束,要求在( 2 3)秒内将加卸试验力手柄匀速向前拉,卸除试验力。 12、下降试台,将溜板试台与试件一起平稳的移至显微镜下,紧靠挡钉。 13、逐步微量下降试,并以升降螺杆孔为中心,将溜板转动一定的角度后,使溜板与安装在硬度计左侧的物镜对准,然后通过测微目镜对准焦距,使试件上的压痕成像清晰。 14、测量试件上压痕两对角线长度,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与其中较短的对角线长度之比不应大于 15、测得试件上压痕两对角线长度的平均值乘以 4或 2,查表的维氏硬度值。 b. 布氏硬度技术参数 1、试验力: 306N、 613N、 1839N 允差 2、压头规格:球压头 2.5 5、硬度测试范围:压头为钢球时,适用于布氏硬度 8450,用 示。 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适用于布氏硬度 8650,用 示 . 4、布氏硬度符号表示: 符号 前为硬度值,符号后按以下顺序用数值表示试验条件: 球体直径; 试验力; 试验力保持时间( 1015s 不标注)。 例如: 120000/30 表示用直径 10球在 000验力下保持 30s 测得的布氏硬度为 120 50050 表示用直径 550验力下保持 1015s 测得的布氏硬度为 500 5、 显微镜放大倍率: 用 物镜)、 75 倍(使用 5 物镜) 6、测微目镜毂轮最小分度值 a. 使用 镜,分度值 I b. 使用 5物镜, 分度值 I 压头、试验力与硬度范围的关系 材料 硬度范围 与 关系 球直径 D(试验力 P(N) P(黑色金属 140 450 P=300 29400 3000 5 7350 750 140 P=100 9800 1000 5 2450 250 料 硬度范围 与 关系 球直径 D(试验力 P(N) P(有色金属 130 P=300 29400 3000 5 7350 750 色金属 36 130 P=100 9800 1000 5 2450 250 6 70 P=50 4900 500 5 1225 125 35 P=0 2452 250 5 17 P=0 1225 125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球直径D (试验力F(N) 压痕直径(垂直方向测两次) d (硬度值( 平均硬度( 1 2 平均值 四 显微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硬度的测试原理和 显微硬度计的使用方法 。 二、实验原理: 将显微硬度计上特制的金刚石压头,在一定负荷的作用下压入待测试样表面,用硬度 计上的测微器,测量正方形压痕对角线的长 度 。显微硬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显微硬度值( N/ P 负荷( N); d 四方形压痕对角线平均 长度( m)。 四、 实验步骤: 1、 打开电源开关,主屏幕 点亮,转动试验力变换手轮,选择试验力。负荷的力值应和 主屏幕 上显示的力值一致,如力值显示不一致会导致计算公式错误而影响示值,旋动变荷手 轮时,应小心缓慢地进行,防止速度过快发生冲击。 2、此时主屏幕菜单显 示 V、 氏、克氏)二 种试验法,按 、方向键,将反白条移至所选之处,这时主屏幕状态显示行中显示所选 确认, 有二个硬度转换表 用于有色金属, 度示值的转换,按、方向键移至所选 ,然后按 屏幕弹出转换表,移动反白条至所选 按 屏幕状态显示行显示出所选硬度值转换标尺。 3、 按方向键,主屏幕菜单弹出 此 菜单为保荷时间选择菜单,其中 00S60S 共十项,移动反白条至所选之项,按 确认即可,如 要选时间在 0 99S 之间,请将反白条移至第十一项 屏幕弹出 按数字键输入所设时间(注:输入要求必需是二位数:如 3s,按 03 两键),按 确认,此时 主屏幕状态显示行显示设定时间。 4、 按方向键,主屏幕菜单弹出 类中有 需增强或减弱亮度,移支反白条至所选之处,每按 弱一次,按至视觉舒适清晰即可。 位操作用于当前测试数据信息的复原,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单机操作中,在对一试样操作完成后,需对另一试样进行操作,如使用复位操作,则刚才测量的全部数据部将丢失,先请考虑是否对其进行保存,如不需要保存按 单,按方向键选择 位操作。如需保存返回主菜单选择选择 确认键输入你自己排列的六位数文件号后,按确认键,数据全部存入,然后选择 不使用复位操作,则前一次的测量数据会带入下次测量数据中,造成数据混乱。 外设联系之用。 是进入工作状态,移动反白条于此项,按 确认 。 5、转动压头与物镜切换手柄 ,使 40于主体正前方位位置(光学系统放大倍率 400X,测量状态), 10为观察之用(光学系统此时的放大倍率为 100X)。 6、 将标准 试块或试样要放在试台上(置于物镜的中心位置),摇动升降丝杆手轮 , 使试台上升,当物镜下端与试块或试样相距 1 3,眼 睛通过测微目镜观察,在目镜中随着试台缓慢上升,可观察到亮度渐渐增强,说明聚焦面即将 来到,此时应缓慢摇动手轮,直至目镜中观察到试块或试样表面的清晰成像 为止 ,焦距已调好。 7、如果在目镜观察到的成像 模糊,可转动目镜前部镜头(因每人的视觉都存在着差异), 直至清晰为止,如果在目镜中观察到的试块平面成像有局部亮、暗状况,则可调节光源装置上的三个调整螺钉,使光源处于中心位置,如果视场太亮或太暗,则可直接按面板上的 L+光亮度调到舒适清晰状态。 8、如果想观察到试块表面上较大的视场范围( 寻找预置的位置等),将 10换到 主体的正前方, 400摇动升降 手轮 使其成像清晰,旋动微分筒使 x 可找到预置位置。 注:如果要进行硬度试验,请将 40X 物镜转动到主体前方,旋动升降手轮,使成像清 晰,再切换压头,因为该仪器以 40X 物镜成像为基准调整好各部件间的配合。 9、 转动切换手柄,使压头轴处于主体前方,按面板 器开始加荷,这时 主 屏幕右上方显示表示正在加荷,加荷结束进入保荷状态 时 ,主屏幕右上方的方框图内显示正在进入倒计数的时间数值。保荷结束仪器开始卸荷,主屏幕右上方显示,表示正在卸荷,卸荷结束,主屏幕右上方显示凸,表示本次试验结束。 注 :如试样表面凸凹不平或有多个面组成时,在将压头轴进行切换时,要小心防止 压头碰及试样。 仪器在工作时,或按下 而忘记切换物镜,千万不能再转动切换手柄,必须 等待这次试验结束后方可移动切换手柄,否则将会造成仪器严重损害。 10、 转动切换手柄,使 40察目镜中的压痕成像,如压痕成像 不清晰可旋动升降手轮,使其清晰,因为压痕有深度,在放大 400X 物镜时,微小的深度像对焦平面有影响,这是正常的。 11、 移动目镜的刻线,使其逐步靠拢,当刻线内侧无限接近时,两刻线内侧之间处于无 光隙 的临界状态时,按面板 时 主屏幕上的 数值为零,即为术语中的零位。 12、 转动右边的手轮使刻线分开,然后移动目镜左侧鼓轮,使左边的刻线移动,当左边 刻线的内侧与压痕的左边外形交点相切时,再移动右边刻线,使其内侧与压痕外形交点相切,按下目镜上测量按钮,对角线长度 测量完成,移动目镜 90,以上述的方法测量对角线长度 下测量按钮,这时主屏幕显示本次测量的示值和所转换的硬度示值,如果认为测量有误差,可重复上述程序再次测量。 13、 第一次试验结束(指试验后测量),方可进行第二次试验,按照检定 规程要求,第 一点压痕不计数,所以第二点压痕的硬度示值作为记入试验次数中的第一次,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