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_第1页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_第2页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_第3页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_第4页
DB3205T 196-2011 马铃薯-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 05 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 196铃薯 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2012 03 01 发布 2012 03 01 实施 江苏 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196 前 言 为丰富稻田冬季利用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 利用秸秆资源 , 实现规模化农田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根据苏州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马铃薯 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 本标准编写按 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长婴、沈明星、陈凤生、王海候、施林林、宋浩 、吴彤东、周新伟。 196 马铃薯 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马铃薯 水稻周年生产 的 产量指标 、马铃薯 生产 技术要求、水稻 生产 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 马铃薯 水稻周年生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的 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 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 部分 : 禾谷类 406 种薯 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690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规范 3 产量指标 马铃薯:每 667000右。 水稻:每 66750上。 4 马铃薯 产地环境 应符合 010 规定。 农药使用准则 应符合 285 规定。 肥料使用准则 应符合 496定。 栽培技术 备种及种薯处理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耐寒、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早、中熟品种。 如克新 1 号、 中薯 5 号 等。 种薯质量应符合 8133 和 406 要求。 196 种薯规格质量要求 种薯表皮光滑,无病薯、烂薯、畸形薯,纯度 95 ,净度 98 。 种薯单薯重为 50g 200g。 用种量 每 66700150 种薯晾晒 种薯摊开晾晒 1d 2d,同时剔除病薯、烂薯、杂种薯,以及 芽眼突出、表皮龟裂等不符合种薯质量标准的薯块。 种薯切块 切块时尽可能带顶 芽 纵切,每块有 1 个 2 个 芽 眼。切到病薯及时剔除,同时用高锰酸钾溶液 1000倍 液 或 75的酒精将切具消毒灭菌。切好的薯块摊放在阳光下晾晒至切面干燥为止,或随即放 入 新鲜的草木灰中。 田块准备 选取爽 水、保肥,排灌便利,理化性状良好、适合水旱轮作的田块。 稻田免耕, 在种植前 1 周 机开沟 ,沟宽 20 20邻沟距(畦宽) 80 施基肥 在排种前 1 周左右开沟时应一次施足基肥、不追肥。 每 667熟有机 肥 1500N、 P、 K 总含量为 45的复合肥 35酸钾 10家肥可施在畦面也可直接盖在种薯上,化肥则应施在行间、距种薯 510防烧薯。 排种 排种期 排 种期 宜 在 2 月 初 。 排种密度 每畦双排种植, 株距 30行距 35畦边各留 20备覆盖地膜。 排种方法 将 经过预处理的 薯 块按株、行距 排种 ,排种时拨开开沟碎土将种薯芽眼向上摆放,并将碎土覆盖其上 。 摆好种后及时 盖 稻秸秆 , 稻秸秆根部朝向二边垄沟均 匀覆盖,稻秸秆 厚度为 810秸秆应把整个畦面铺严实。铺好稻秸秆后覆盖地膜,覆膜时要达到“垄面要平,封膜要严、贴膜要实”的要求。 田间管理 破膜露苗 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将苗挑出膜外。 摘除花茎 现蕾期及时人工摘除花茎。 病虫害防治 春马铃薯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可用 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防治病毒病,每隔 7d 10d 喷一次,连喷 2 次 3 次;可用 72%农用链霉素 可溶性粉 196 剂 4000 倍液或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800 倍 1000 倍液 灌根防治青枯病,每 隔 10d 灌 1 次,连续灌 2次 3 次 ;对晚疫病,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 液或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 7d 一次,共喷 2 次 3 次。现蕾期如有徒长趋势,每 6675%多效唑 300雾。 采收 5 月 20 日左右, 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时采收。 结束 5 月底 采收结束后,应及时 清洁田园, 为下茬作物生产作准备。 5 水稻 产地环境 应符合 116 规定。 农药使用准则 应符合 285 规定。 肥料使用准则 应符合 496定。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省级及以上审定并适宜本 地 区种植的高产稳产 水 稻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 求。 育秧 应符合 690定。 大田栽培 耕翻施肥 及时清理前茬残物,耕翻晒垡。耕翻后 每 6675 氯化钾 5耕后上水耙田平整待插秧。 栽期与密度 在 6 月 10 日 15 日 机插 ;栽插密度 :杂交粳稻 每 667穴 穴为宜;平均每穴 2 苗 3 苗;基本苗以 苗为宜。 常规粳稻 每 667穴 穴为宜;平均每穴 3 苗 4 苗;基本苗以 苗为宜 。 栽秧 移栽秧苗不漂、不倒,栽插深度 2续缺穴达 3 穴以上时,应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分蘖期管理 a) 机插结束后,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苗 90时开始分次轻搁,控制无效分蘖。 b) 分蘖肥于栽后 3d 5d、 15d 每 66787 月 15 日前每 667化钾 5 196 c) 栽后 3d 5d,结合施分蘖肥进行化学除草,每 667 10的丁苄 微粒剂 用药时田间要有 1 寸左右水层, 并保持水层 3d 4d, 同时用药田要做好平水缺,防止遇深水淹心叶而产生药害 。 孕穗期管理 孕穗期保持间隙灌溉,搁田复水后,坚持干干湿湿,待沟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 成熟期管理 在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 防止后期脱水过 早,收割前 7d 灌一次跑马水。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应符合 规定。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用药安全间隔期不低于 50d。 主要病虫害防治对象 病害主要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为主;虫害主要以稻飞虱、纵卷叶螟、大螟为主。 建议药种 防治纹枯病可在纹真清、井冈蛇床素、井冈蜡蚜菌中任选一种;治虫药种宜选用吡蚜酮、噻嗪异丙威、甲维盐、阿维菌素、丙溴磷氟铃脲等合理组配应用。 收割 籽粒黄熟后收割。 机收割时留短茬 。 结束 收割后 将稻秸秆收拢堆放于田边, 清洁田园,为下茬作物生产作准备。 196 马铃薯 水稻周年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针对长江下游稻田冬季利用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等 突出 问题,将田间管理简单、加工贮藏容易、商品性好、适于水稻土种植的马铃薯纳入稻田生产系统中, 集 成 并规范稻 秸秆 还田、 地膜覆盖 栽培 马铃薯 、稻季化学肥料减量施用等关键技术, 通过 本标准 的制定及其 推广应用 , 一是 可 控制高肥料用量的菜田土壤氮磷养分流失,并增加稻前土壤养分库容量,减少稻季肥料用量,进而 降低种植周期内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排放总量 ,实现农业生产的减投减排;二是 通过 稻秸秆 全量还田,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三是显著提高 农田产出率和 种植效益 ,实现 高产高效 的有机统一 。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已往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