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2篇_第1页
幼儿园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2篇_第2页
幼儿园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2篇_第3页
幼儿园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2篇_第4页
幼儿园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 2016 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2 篇 (一 )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全县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这一总体要求,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以提高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为关键,以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上下联动、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进“雪中送炭济困、就业援助扶技、典型引导励志、悉心培养育才”工程,力促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 二、目标要求 从 2016 年起, 把推进精准扶贫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扶志脱贫工作机制,确保家庭困难每位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 )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抓好精准扶贫调查摸底工作,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确保全县所有贫困学生无一遗漏。 (二 )创新扶贫工作模式。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出发点,创新教育精准扶贫举措,开展特色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既“输血”又“造血”,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 )健全帮扶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帮扶工作机制, 2016 年底,实现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 、应贷尽贷。 (四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贫困村学校师资力量,强化贫困村教师培训, 2017 年底,实现全县农村义务段师资均衡配置。 (五 )实施联建共建工程。深化城镇中小学与贫困村小学联建共建活动, 2017 年底,贫困村义务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 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7%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5%。 (六 )拓展职教脱贫途径。建立职业教育脱贫救助、技能培训机制,2017 年底,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部获得职业学历教育,并掌握一技之长。 三、重点工作 (一 )摸清贫困学生,建立扶贫台账 按照 中共嘉祥县委、嘉祥县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嘉发 2015 24 号 )文件要求,在全市“六核对一规范”所确定贫困户基础上,结合县资助中心贫困学生动态管理户,由镇 (街 )教办、县直学校牵头,逐村逐户摸底核查,摸清各学段贫困学生底子,逐一建档立卡,对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贫困户及家庭困难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济困、扶技、励志、育才”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定向发力。 (二 )用好资助政策,雪中送炭济困 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落实政府助学金,平均资助面为在园幼儿的 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 元 (具体分为 3 档, 1 档 1000 元、 2 档 1200 元、 3 档 1400 元 )。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儿童实施资助全覆盖,对其中特困家庭儿童酌情减免保教费。 续落实 “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农村义务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寄宿生人数的 15%,并逐步加大比例 ;平均资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 1000 元,中学每生每年 1250 元。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具体标准为每生每天 1 元。继续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餐补助,具体标准为孤儿每天补助 10 元,每年按 365 天计算 ;特教学校学生每天 10元,每年按 200 天计算 ;低保和其他家庭困难学生每天补助 3 元,每年按 200 天计算。其他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生的 15%。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义务段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格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 (含民办普通高中学校 )在校生中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比例为在校生的 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元 (具体分为 3 档, 1 档 1500 元、 2 档 2000 元、 3 档 2500 元 )。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并研究设立“爱心济困”专项基金,酌情减免省定贫困村特困家庭学生学费。 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全部和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的比例为非涉农学生的 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 2000 元。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调民政部门对当年考 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符合申请政府资助金条件的低保户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资助。协调县工、青、妇等部门对特困家庭大学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县教体局牵头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最高 8000 元,全日制研究生 (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每人每年贷款额度最高 12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最长贷款期限从 14 年延长至 20 年,还本宽限期从 2 年延长至 3 年。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的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 (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 )录取的大学 生实现应贷尽贷,并享受最高贷款额度。 (三 )发挥教育职能,悉心培养育才 好学校拉长短板。根据贫困村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在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等工程时,优先改善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先加强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力促贫困村学校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到 2016 年底,确保贫困村学校达到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斜师资下沉力量。加大贫困 村学校教师补充力度,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协调财政资金,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政策,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贫困村学校就业。城镇中小学在教师职务 (职称 )评聘和评先树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村学校任教经历者优先。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职任教,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走教。加大贫困村学校 (幼儿园 )师资培训力度,为贫困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心扶志助力成才。坚持扶贫扶志结合重在扶志、助力成才原则,建立帮扶台账,开展教师“一对一爱心育才 ”行动,由一名或多名教师结对一名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侧重地帮扶。对特困家庭学生给予适当经济援助,确保学生不失学 ;对生活压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励志教育,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 ;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准扶技力保就业。依托县职业中专,对特困“两后生” (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特困家庭学生 ),开辟绿色通道,免费注册入学并免除学费实施资金扶持,进行重点培养,促其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对贫困家庭有劳 动能力、学习能力的人员,按照自愿原则报名,聘请职业培训教师,每年两次为其举办免费职业培训,助其增强从业能力。对省定贫困村及其他贫困家庭的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优先推荐,实现就业脱贫。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精准扶贫的组织、管理、督导和考核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镇 (街 )教办、县直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设立对口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并建立信息台账。同时加强与 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支持政策,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二 )强化资金统筹。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优先安排支持贫困村发展,贫困村学校建设资金、贫困学生资助金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补贴等做到公开透明、及时拨付,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 )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让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四 )坚持跟踪管理。各镇 (街 )教办、县直各学校要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积极争取县级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遏止因学返贫现象。 (五 )强化督导考核。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对各镇 (街 )教办、县直各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季度督查、年度监测、年终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对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追责问责,确保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善 作善成、取得实效。 幼儿园 2016 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二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 (鄂发 2015 19 号 )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体 (扩大 )会议精神,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 (村 )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建档 立卡贫困家庭为延伸,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 ;教育扶贫,育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 )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脱贫为要。将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 ;通过帮扶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人口的素质提升,助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全面覆盖,精准施策 。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构建到学校、到教师、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因地制宜,因校谋划,因生施策,确保扶持到校、资助到生。 项目支撑,改革驱动。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生,加大教育政策和项目的整合力度,采取超常规的改革举措,向贫困对象精准发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激发贫困家庭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五级联动,协力推进。坚持省级统筹、市 (州 )协调、县抓落实,建立省、市 (州 )、县 (市 )、乡 (镇 )、学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 共同给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三 )范围对象 按照“全面支持,不落一县 ;重点建设,不落一校 ;对口帮扶,不落一户 ;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全省教育精准扶贫的范围对象为: 37 个贫困县、 4821 个贫困村、 3861 所义务教育学校 (其中,初中 592 所、小学 2252 所、教学点 1017 个 )、 34 所中等职业学校、 79 所普通高中 ;贫困家庭学龄人口。 (四 )工作目标 学龄人口全部入学。贫困地区学前一年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 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接近全 省平均水平。 困难学生全程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薄弱学校全面达标。完成 3861 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支持 34 所中等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 )标准化建设 ;促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教师培训全员覆盖。将贫困县 (村 )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轮训一遍,共完成 人次培训任务,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智力扶持全力支 撑。采取对口帮扶和阶梯帮扶的方式,推动高校与 37 个贫困县建立帮扶关系,在人才培养、区域规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 均衡发展全数实现。巩固提高 18个已通过国家验收的县 (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确保未接受国家验收的 19 个县 (市 )到 2018年全部通过国家验收。 二、重点项目 (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孩子在优先享受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予以最大限度的资助。学前教育阶段,按每生每年 1000 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学费、课本费全免,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 元 、初中每生每年 1250 元的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 2500 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费全免,按每生每年 2000 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高等教育阶段,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减免制度,高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家庭大学生。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 3000 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引导各地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二 )优质学校面向贫困地区定 向招生 进一步增加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人才。实施优质高中招收农村学生计划,各地要安排更多的优质高中分配生名额,招收贫困地区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和贫困家庭学生。加大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湖北的实施力度,中央部门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安排湖北的部分招生名额,全部面向国家贫困县 ;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参照自主招生办法重点招收农村学生 ;省属重点院校每年安排不少于 1000 个计划,面向贫困县招收农村学生。实行省属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收中职毕业生计 划,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三 )特殊群体全面关爱 落实湖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 2016 年 ),在 37 个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和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立 40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 ),配齐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康复训练。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特教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 2016 年达到 6000 元,以后逐步提高。 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支持 37 个贫困县每个乡镇至少建成 1 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开设亲情电话,聘请“代理 (爱心 )妈妈”,招募志愿者,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对社会效益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省给予专门的经费支持和奖励。 坚持“两为主”方针,将贫困地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面纳入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与同城学生在收费、资助、学籍异动、入队入团、评优表彰及参与各种活动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在我省各地初、高中就读并获得统一学籍的随迁子女均可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参加中、高考,享受当地户籍考生同等待遇。 (四 )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 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 建设。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5 年规划,将贫困县 (村 )所在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县 (村 )所有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图书、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到 2018年共完成 3861 所义务教育学校改造任务,其中 2015 年 1569 校次、2016 年 1516 校次、 2017 年 1447 校次、 2018 年 1556 校次。 统筹实施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每年重点改造 16 所左右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着力加 强薄弱高中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场地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 (五 )扩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 应对新的人口政策,建立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大力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建设资金,重点向 37 个贫困县倾斜,向贫困村所在乡镇倾斜,实现贫困县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全覆盖。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支持县乡两级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现有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扩建一批附属幼儿园,逐步实现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到 2019 年,共完成 945 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 2015 年 223 所、 2016 年 210 所、 2017 年171 所、 2018 年 171 所、 2019 年 170 所。 (六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 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乡村教育本土化人才培养,重点为村小学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 ;省属普通高校和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力度。从 2015 年开始,“国培”“省培”项目重点向贫困县倾斜,培训经费 70%以上用于乡村教师,实现贫困县乡村教师 (校长 )培训全覆盖,其中 2015 年 43288 人次、 2016 年 43540 人次、2017 年 42754 人次、 2018 年 70365 人次、 2019 年 59217 人次。将 34所中等职业学校的 4300 余名教师,全部纳入省免费培训计划,其中2016 年培训 1760 人、 2017 年培训 1760 人、 2018 年培训 850 人。 (七 )贫困地区职业学校质量提升 支持贫困县每县重点建设 1 所标准化的中等职业学校。从 2016年起,对 34 个有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县每县投入 1000 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校基础能力达到规定标准,满足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支持职业院校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 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涉农特色优势专业,满足地方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需要。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每年从贫困县招收初中毕业生到大中城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费、生活费全免的职业教育,优先安排就业 ;学生毕业后若继续就读高等职业院校,仍可享受免学费政策。 (八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以贫困人口为重点,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阵地,发挥涉农院校的优势和作用,构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培训体系,采取送训下乡、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每年开展各类技术技 能培训 100 万人次。其中,对在家务农的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转移就业和劳务品牌培训,对返乡创业人员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能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在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公益性改革试点,重点面向农村地区、贫困山区的农民试行免费学历教育。 (九 )促进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 建立贫困家庭大学生实名制信息库,摸清核准学生家庭背景、学业情况和就业创业意向。建立贫困家庭毕业生“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机制,点对点做好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 创业教育培训,举办专门招聘会,挖掘适合性就业岗位,优先推荐和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和支持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对高校毕业后服义务兵役、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建立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制度。支持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办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高校,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十 )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 +教育 扶贫”,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巩固提升贫困地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贫困地区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探索建立贫困地区农村教学点网络学校,采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光盘授课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地区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 2018 年,全省 3973 个农村教学点实现与省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其中 2016 年 1986 个、 2017 年 1192 个、 2018 年 795 个。 三、改革举措 (一 )推进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切实加大教育精准扶贫投入,坚持向贫困县倾斜,向贫困学校倾斜,向贫困学生倾斜。强化县级统筹功能,坚持以县为主统筹使用教育扶贫资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向扶贫对象精准发力。对各类捐赠给教育的资金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实行“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完善教育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分配、使用、立项、审批、实施、绩效评价等具体操作规程以及公示公告制度,健全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察等监管机制,切实提 高教育精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二 )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国标、省考、县管、校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扩大贫困县教师补充比例 ,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各渠道新招录教师优先满足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需求 ;综合采取“生师比”和“班师比”方式为乡村学校配备教师。扩大教师交流比例,构建更加开放、高效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通过托管、合作等方式建立共同体,推动优质师资团队化交流。扩大贫困县教师职称中高级岗位比例,在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等评选中,将乡村教师予以单列。乡村教师评聘专 业技术职务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也不需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水平能力测试。扩大教师关爱渠道,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农村骨干教师补助政策,“湖北省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和“湖北省乡村教师奖励基金”向贫困县教师倾斜。 (三 )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以“均衡、优质、共享、共进”为主题,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教学联盟等多种办学模式,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形式,创建一批城乡一体先行区、优质资源富集区、改革创新先导区,整体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 质量和办学水平。探索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等设有医药专业的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提供人才保障。 (四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关注贫困地区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探索分层教学、走教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改革,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探索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探索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采取“手拉手”和“一对一”等帮扶措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步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和展示活动,让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上进的动力。通过心理咨询和交流,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变得阳光快乐。 (五 )推进扶贫机制改革 举全省教育系统之力,构建全方位结对帮扶体系。推进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市 (州 )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 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学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推进普通高中结对帮扶,省教育厅统筹安排优质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推进职业教育结对帮扶,采取“ 1+1+1”形式,遴选 1 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 1 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帮扶 1 所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推进高等教育结对帮扶,采取“ 1+1”形式,组织 1 所本科高校对口支援 1 个贫困县。 (六 )推进评价制度改革 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将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绩效考核体系,列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注重扶贫成效,引导精准施策,促进真抓实干。建立教 育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从贫困学生入学、特殊群体关爱、乡村教师培养、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技能培训等维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方式,合理利用考核评价结果。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教育扶贫工作成效。开展贫困家庭满意度、特殊群体学生满意度调查。有关考核、评价、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开,与项目申报、资金安排及评先评优等挂钩。 四、组织实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省级统筹、市 (州 )协调、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省教育厅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 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建立厅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市 (州 )、相关处室联系贫困县的联系点制度。市、县教育局都要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教育扶贫工作责任制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教育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形成推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