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553.3-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_第1页
DB11 T 553.3-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_第2页
DB11 T 553.3-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_第3页
DB11 T 553.3-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_第4页
DB11 T 553.3-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 : 京市地方标准 72 备案号 008008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008 I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 功能体系. 技术要求.录A(规范性附录)交换节点注册信息.录B(资料性附录)基本数据交换流程.录C(资料性附录)交换流程配置相关规则说明.录D(资料性附录)数据交换日志信息.考文献. 008 言 55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总体框架; 第2部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 第3部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 第4部分:认证授权; 第5部分:接口规范。 本部分为 553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录B、附录C、附录本部分由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北京数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晓斌、林绍福、程军、郭家义、冯启民、吕元元、崔建新、胡晓翔、赵琰昉、李中、李臣亮、李清。 008 1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3部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体系及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5部分:接口规范 396统一资源标识符:通用句法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语和定义 组件 合一定技术规范、实现特定功能、可配置、可独立运行的软件单元,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重复利用。 略语 文本传输协议(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单对象访问协议(息服务(文件传输协议(面向服务架构(企业服务总线(4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 述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适配、转换和传输,并对交换过程进行配置、监控和管理的信息系统,主要具有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流程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支撑交换中心和交换节点的运行,交换节点具有政务信息资源适配、转换和传输等基本功能,交换中心具有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并具有对交换节点和交换流程进行配置、监控和管理的功能。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所支撑实现的基本数据交换流程参照附录B。 系架构 008 2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体系架构见图1,包括服务层、功能层和数据层。 图 1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务层 以要包括文件交换服务和数据库交换服务等。文件交换服务接受文件交换请求,将文件交换到指定位置。数据库交换服务接受数据库交换请求,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交换到指定的数据库中。 能层 主要包括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流程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据层 主要包括文件和数据库等形式的可交换数据。 统结构 述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应包括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流程管理、系统管理等子系统,系统结构应符合图2的要求。 图 2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结构 统内部组成 据交换子系统 008 3 应实现数据适配、数据转换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换节点管理子系统 应实现交换节点注册和交换节点监控等功能。 换流程管理子系统 应实现交换流程配置和交换流程监控等功能。 统管理子系统 应实现日志管理、统计分析和备份管理等功能。 子系统关系 a) 数据交换子系统按照交换流程管理子系统所配置的交换流程,实现交换节点之间或交换节点与交换中心之间数据的适配、转换和传输; b) 系统管理子系统对数据交换、交换流程管理、交换节点管理等子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信息进行记录、备份和统计分析。 统外部关系 a)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需交换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应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中注册; b)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对需交换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定位,通过认证授权系统获取资源授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交换流程配置工作; c)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将需交换政务信息资源的实现情况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进行备案; d)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通过认证授权系统实现本系统的授权管理。 5 功能体系 据交换 据适配 a) 应支持文件或数据库数据的访问、抽取、传输与写入,包括文件适配和数据库适配; b) 文件适配应支持二进制和文本等格式文件的适配; c) 数据库适配应支持各种主流数据库的适配。 据转换 a) 应支持异构数据之间的格式、代码转换; b) 应提供数据转换规则定义接口和常用转换函数,并可自定义转换函数。 据传输 a) 应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并支持断点续传; b) 应支持c) 应支持将数据从一个交换节点同时发送到多个交换节点的数据传输模式; d) 应支持文件大小4e) 应支持单表记录数2000万条以上数据库数据的传输。 换节点管理 换节点注册 a) 应支持交换节点信息在交换中心的注册、更新等工作; b) 应包括交换节点信息的登记、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c) 交换节点信息应包括交换节点口号、交换节点名称等信息,参照附录A。 换节点监控 a) 应支持交换节点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节点控制等工作; 008 4 b) 应包括交换节点状态信息记录、交换节点状态信息查看、故障和报警信息提示、交换节点启动、交换节点停止等操作; c) 交换节点状态信息应包括交换节点名称、口号、运行状态、故障状况等。 换流程管理 换流程配置 a) 应支持交换流程所涉及相关规则的配置工作; b) 应包括交换流程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c) 交换流程配置所涉及规则主要包括传输协议、时间规则、路由规则、转换规则、日志记录规则等,参照附录C; d) 应提供可视化拖放配置方式,支撑数据适配、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等功能和相关规则的可视化配置管理; e) 应支持交换流程在交换中心或交换节点的热部署和热切换功能。 换流程监控 a) 应支持交换流程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流程控制等工作; b) 应包括交换流程状态信息记录、交换流程状态信息查看、故障和报警信息提示、交换流程启动、交换流程停止等操作; c) 交换流程状态信息应包括交换流程名称、运行状态、故障状况等。 统管理 志管理 a) 应支持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监控、交换流程监控等过程所产生日志信息的记录与管理等工作; b) 应包括日志信息的记录、查询、统计、备份和删除等操作; c) 数据交换日志信息主要包括发送节点名称、接收节点名称、资源名称、交换数据量、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等,参照附录D; d) 交换节点监控日志信息主要包括交换节点名称、状态变化、状态变化时间等; e) 交换流程监控日志信息主要包括交换流程名称、状态变化、状态变化时间等; f) 日志记录操作应按照统一的时间标准记录时间。 计分析 a) 应支持系统运行状况、数据交换情况的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b) 应包括故障与报警统计、资源交换次数统计、资源交换数据量统计、资源交换趋势分析等。 份管理 a) 应支持交换节点信息、交换节点状态信息、交换流程配置信息、交换流程状态信息和日志信息等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 b) 应包括手动备份、自动备份、手动恢复、自动恢复等操作; c) 应支持全量备份、增量备份两种备份策略,备份数据应能准确、完整、快速地恢复。 6 技术要求 本要求 a) 应支持b) 应通过组件方式实现文件适配、数据库适配、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等功能; c) 应采用由交换中心集中管理的端对端分布式体系结构,使数据能在各交换节点间并行传输; d) 应支持跨防火墙的数据传输; e) 应根据应用需求,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定交换中心及交换节点的安全等级,并根据确定的安全等级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f) 应具备符合安全等级要求的快速恢复能力; 008 5 g) 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据交换需求的变化实现系统的扩展部署; h) 应保障交换节点、交换中心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i) 应提供7*24小时稳定可靠的服务。 据交换格式要求 件交换格式 a) 文件交换请求的描述格式应能够描述一个或多个被发送的文件,以及需要被同时传输到的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 b) 文件交换请求格式和数据格式应遵循 据库交换格式 a) 数据库交换请求的描述格式应能够描述数据库数据需要被同时传输到的一个或多个交换节点及相应目的数据库; b) 数据库交换请求格式和的数据格式应遵循 a) 文件交换服务和数据库交换服务应至少支持遵循 b)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应调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的服务接口,实现需交换政务信息资源的定位和交换实现情况的备案; c)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应调用认证授权系统的接口实现本系统的授权管理; d)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系统应调用认证授权系统的接口获得资源的授权信息。 能要求 a) 在百兆网络环境下,文件数据交换性能应不低于3MB/s; b) 在百兆网络环境下,主流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性能应不低于1MB/s。 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a) 应支持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 b) 应支持国内外主流数据库。 008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交换节点注册信息 义:交换节点的描述性题目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接入时间 英文名称:of 据类型:日期型 值 域:日期,按 7408执行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接入理由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接入单位名称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接入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of 008 7 数据类型:复合型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义:交换节点接入单位联系人姓名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接入单位联系人电话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义:交换节点接入单位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义:交换节点唯一标识 英文名称:D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主机地址 英文名称:据类型:复合型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008 8 义:交换节点主机网络文名称:IP 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节点主机通信端口 英文名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N 008 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基本数据交换流程 数据交换的基本模式包括交换节点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模式和通过交换中心的数据交换模式。 换节点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模式 换节点间数据交换可采用点到点的分布式交换模式,数据由一个交换节点直接传输到另一个交换节点。 过交换中心的数据交换模式 换节点间数据交换可采用中心交换模式,数据由一个交换节点传输给交换中心后再传输到另一个交换节点,所交换数据可根据需要存储在交换中心。 008 1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交换流程配置相关规则说明 008 11 换流程配置相关规则 a) b) 说明:明确数据交换的传输协议。 a) b) 说明:明确数据交换的开始日期、开始时间、循环时间间隔、循环次数等。 a) b) 说明:明确数据交换开始执行的日期。 a) b) 说明:在开始日期的基础上,明确数据交换执行的具体时间点。 a) b) 说明:循环执行数据交换时,明确每次数据交换之间的间隔时间。 a) b) 说明:明确数据交换执行的次数。 a) b) 说明:明确交换流程的发送方、接受方和需要交换的信息资源。 a) 008 12 b) 说明:明确数据发送方。 a) b) 说明:明确数据接收方。 a) b) 说明:明确需交换的信息资源。 a) b) 说明:明确数据在交换过程中是否要进行数据转换以及采用的转换模版。 a) b) 说明:明确是否进行数据转换。 a) b) 说明:明确数据转换模板名称。 a) b) 说明:明确是否记录日志。 008 13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数据交换日志信息 义:交换流程的唯一标识符 英文名称:of 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交换流程的描述性题目 英文名称:of 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发送单位的唯一标识符 英文名称:of 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发送单位交换节点名称 英文名称:of 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可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接收单位的唯一标识符 英文名称:of 008 14 数据类型:字符串 值 域:自由文本,按396 规定 短 名: 解:必选项;最大出现次数为1 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