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制造_第1页
150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制造_第2页
150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制造_第3页
150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制造_第4页
150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制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50 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制造 ” 前 言 蒸汽发生器是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的能量由冷却剂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给水,使其产生一定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的蒸汽。此蒸汽再进入汽轮机中做功,转化为电能或者机械能。 在压水堆核电站中,蒸汽发生器是一回路系统中的一个主要设备,具有尺寸大,重量重,设计、制造复杂,作用大的特点,再 设计和制造方面被称为当代热交换器技术的最高水平。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蒸汽发生器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整个核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际上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经常发 生传热管腐蚀破损,在可靠性上存在严重问题,是核蒸汽供应系统的 致命弱点,保证蒸汽发生器的制造质量有助于提高其安全可靠性。由于蒸汽发生器制造相当复杂,技术密集程度高,要求制造质量符合设计说明书上的要求,因此,设计说明书在蒸汽发生器的制造过程中就尤为重要。 本设计说明书是针对压水堆设计的立式 U 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 。作者在参考了孙中宁老师编写的“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核动力设备,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后,提出了蒸汽发生器的一种新的方案设计,并进行了论证。通过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确定了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尺寸,然后分别进行了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水动力计算,希望能获得更佳的设计方案。 1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一、 蒸汽发生器概述 . 1 二、 蒸汽发生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 1 三、 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计算 . 2 四、目的和要求 . 3 五、任务 . 3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 4 一、给定条件 . 4 二、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 4 三、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 . 5 四、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 . 8 五、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 9 六、蒸汽发生器的总图绘制和部件图绘制 . 9 第三章 课程设计 计算 过程 . 10 一、根据热平衡确定换热量 . 10 二、管径的选取以及传热管数目的确定 . 10 三、换热面积的计算 . 11 四、管束结构的计算 . 12 五、强度计算 . 13 六、主要管道内径的计算 . 14 七、一回路水阻力 的 计算 . 15 八、二回路水循环阻力 的 计算 . 17 九、运动压头 的 计算 . 23 十、循环倍率的确定 . 24 第四章 结论与评价 . 25 参考文献 26 1 第一章 绪 论 一、蒸汽发生器概述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动力设备中的一个主要部件,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在核能反应堆中,核能产生的热量由冷却剂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二回路的给水,使其产生具有一定压力、一定温度和一定干度的蒸汽,此蒸汽再进入汽轮机中做功,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在这个能量转换过程中,蒸汽发生器既是一回路设备,又是二回路设备,所以被称为一、二回路的枢纽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蒸汽发生器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对整个核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国外压水堆核电站的运行经验表明,蒸汽发生器的性能(无论是静态性能还是动态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在可靠性方面却难以令人满意。在运行中发生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损事故的装置数目,接近压水堆动力装置总数的四分之一。各国都把研究和改进蒸汽发生器当做完善压水堆核电技术的重要环节,并制定了庞大的研究计划,主要包括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利分析;腐蚀理论和传热管材料的研制;无损探伤计数;振动、磨损、疲劳研究;改进结构设计 ,减少腐蚀化学物的浓缩;改进水质控制等。 二、蒸汽发生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在核动力装置中,由于一回路为带有放射性回路,而二回路为无放射性回路,因此在研制蒸汽发生器时对结构、强度、材料抗腐蚀性、密封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为: (1) 蒸汽发生器及其部件的设计,必须供给核电站在任何运行工况下所需的蒸汽量及规定的蒸汽参数。只有满足这个要求才能保证电站在任何负荷下经济运行。 2 (2) 蒸汽发生器的容量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功率负荷的需要,而且要求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加,其技术经济指标得到相应改善。 (3) 蒸汽发生器的所有部件应该绝对地安全可靠。 (4) 蒸汽发生器单个零、部件的装配必须保证在密封面上排除一回路工质漏入二回路中去的可能性。 (5) 必须排除加剧腐蚀的任何可能性,特别是一回路中的腐蚀。 (6) 蒸汽发生器必须产生必要纯度的蒸汽,以保证蒸汽发生器在高温下可靠地运行,并保证汽轮机也可靠而经济地运行。 (7) 蒸汽发生器应设计得简单紧凑,便于安装使用,同时易于发现故障而及时排除,并有可能彻底疏干。 (8) 保证蒸汽发生器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在设计蒸汽发生器时,要考虑一、二回路两种工 质的种类和参数,正确地选择结构方案、材料、传热管尺寸、传热系数以及冷却剂等。另外,必须采取减少向外散热损失的措施。 三、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计算 蒸汽发生器的设计计算包括热力计算、水动力计算、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热力学计算主要通过传热学知识计算传热管传热面积,然后与管束结构设计相结合可以得到传热管长度、管束直径等结构参数。强度计算通过压力校验等用于选取蒸汽发生器结构材料、确定结构尺寸等。蒸汽发生器中要通过强度计算得出的参数有传热管、上下筒体、球形下封头管板等的壁厚。在强度计算得出参数后要留取一定余量,以满足 变工况下出现超压情况的需求。水动力计算是最后一步,因为只有结构尺寸确定,运动状态已知的情况下水力情况才得以确定。水力计算包括一回路水阻力计算、二回路水循环阻力计算、运动压头计算等。其中一回路水阻力计算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单相水 U 型管管内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项;二回路水循环阻力计算及运动压头计算比较复杂。因为蒸汽发生器内二回路侧流体的水力特性取决于流体工质的性质和状态、流道的结 3 构和几何形态,以及工质的流动形式。而且计算过程误差较大,往往需要在试验中进一步修正。二回路水循环阻力包括下降空间阻力、上升空间阻力、汽水分 离器阻力等。而上升空间阻力又包括摩擦阻力、局部阻力、弯管区阻力、加速阻力、流量分配孔阻力五项。设计中常用图解法来确定循环倍率,即先假设几个不同的循环倍率分别计算其运动压头和总阻力,在直角坐标系作出相应曲线,两根曲线交点即为稳定工况的循环倍率值。循环倍率值一般取 25 为宜,其值过小会导致传热恶化,腐蚀加剧等;而过大则会增大汽水分离器负荷,使蒸汽干度降低,危机汽轮机安全。 计算过程中水力计算是在结构选型和热力计算之后进行,但是结构设计和热力计算又需要水力计算数据,因此三者往往要反复交替进行,以使设计逐步完善。 四、目的和要求: 1、运用“核动力设备”课中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掌握蒸汽发生器设计计算的标准方法。 3、具有初步综合考虑蒸汽发生器结构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 绘图等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态度。 五、任务: 1、完成蒸汽发生器的方案设计与论证 2、完成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3、完成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 4、完成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 5、完成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6、绘制蒸汽发生器的总图 7、编写设计说明书。 4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给定条件 1、 蒸汽产量: D=126kg/s; 2、 蒸汽干度: x= 3、 蒸汽发生器的热效率: ; 4、 一回路侧额定工作压力: p 5、 一回路侧设计压力:11, 25.1 设6、 一回路侧冷却剂入口温度; 3101 t 7、 一回路侧冷却剂出口温度; 2901 t ; 8、 二回路侧给水温度: 220 9、 二回路侧额定工作压力: 5 10、二回路侧设计压力:设11、传热管壁导热系数: wW/m 12、传热管壁许用应力: 18 1 kg/ 13、下筒体许用应力: 18 2 kg/ 14、上筒体许用应力: 183 kg/ 15、球形下封头许用应力: 4 kg/ 16、管板许用应力: 18005 kg/ 17、传热管最小节距:一般取为 18、上筒体内径 3200 度 4000 19、下降空间: (1)入口阻力系数 =1; (2)出口阻力系数 =1; (3)定位装置阻力系数 =1; (4)绝对粗糙度 = 20、流量分配管板: (1) 单元面积 =533 (2)单元开孔面积 =216 二、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1、完成一回路冷却剂对传热管内壁的强迫对流放热计算,确定 1a 值: 3.0 5 2、完成传热管壁的导热计算,确定管壁热阻 3、确定污垢热阻 对于不锈钢: 2m /W 对于镍基合金: 2m /W 一般污垢层厚度为 4、完成传热管外壁对二回路工质的沸腾换热计算,确定 2a 值 57.0 式中: p q w/、完成传热系数 k 值的计算: 111 6、确定传热面积 F 值: 式中: Q 传热量; t 传热温差。 设计传热面积 设式中: C 设计储备系数,一般取 C= 三、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 主要包括: 1、一回路侧水动力计算; 2、二回路侧循环倍率的计算: 1、一回路侧水动力计算: 计算的具体步骤: ( 1) 传热管内的摩擦阻力( 2211 式中: 摩擦阻力系数,按有关公式或图表求取; H 管子长度, m; 管子内直径,( m); 1 一回侧路冷却剂的平均密度, kg/ 图 1 一回路侧水 力计算简图 6 1u 一回侧路冷却剂的平均流速, m/s; ( 2)、局部阻力:( 2211 式中: 局部阻力系数。 值主要取决于通道的结构型式,通过实验求得,属于经验数据。 一回路侧总的局部阻力: 其中: 由进口管至进口水室,通道截然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2 在进口水室内转弯的局部阻力 22 由进口水室至传热管束,通道截面突然缩少 的局部阻力 2 在 U 型管弯头内转弯 180 的局部阻力 22 由传热管束至出口水室,通道截面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2 在出口水室内转弯的局部阻力 7 22 由出口水室至出口接管,通道截面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 2 一回路侧的水阻力:考虑贮备系数。其值为计算阻力的 10% 因此: 2、 二回路侧循环倍率的计算: 在设计中,常用图解法来确定循环倍率 和循环速度先假定几个不同的循环倍率 1 23值。分别计算其运动压头 ,在直角坐标系里做出相应的曲线,二根曲线的交点即为稳定工况时的,同时也可求出 。 图 2 用图解法计算循环倍率的曲线 ( 1)运动压头 计算: 式中: 上升空间含汽段高度。 , 分别表示饱和水和饱和汽的密度; 表示上升空间平均截面含汽率。 ( 2)水循环总阻力 P 的计算: 总阻力 P m P 8 其中:P ,和 分别表示下降空间、上升空间和分离器的阻力。 一般 ,由实验确定 而式中: ,和 别表示摩擦阻力、局部阻力、弯头区阻力和加速度阻力,可按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 主要内容有: 1、传热管的强度计算; 2、筒体的强度计算; 3、封头的强度计算; 4、管板的强度计算。 1、 传热管的强度计算: 计算管壁厚度 设设 ( 式中: P 设 设计压力 ( kg/ 管子外径 ( 许用应力。 负公差修正系数,一般取 = 弯曲减薄系数 1式中: R 弯曲半径,取最小节圆半径。 2筒体的强度计算: 计算筒体厚度 设设 0 ( 式中: 筒体内径( 3、球型封头的强度计算: 计算壁厚 设设 ( 式中: 球型封头外径( 4、 管板的强度计算: 计算壁厚 设 21( 9 式中: F 系数,查 准 F= 水压部分直径( 五、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1、管束组件的结构设计: 确定流程数,完成传热管的排列,确定管束直径及高度,最佳高 ;确定管子的固定支撑,确定隔板的数目和结构。 2、衬筒的结构设计: 确定衬筒的 几何形状和尺寸。 衬筒内径:D 2 管束式中:t为装配间隙,约 1020 衬筒外径: 2 为衬筒壁厚,取为 12 3、下筒体结构设计: 下筒体内径 , 下式中: B 为下降流道宽度,取为 88 4、管板: 确定开孔数及有关几何尺寸,确定堆焊层与筒体的连接。 5、分离 器组件: 采用三级汽水分离方式,但不做详细设计,其相应于循环倍率为 3、 4、 5时的流动阻力人为设定为 126001490017090 6、给水管装置: 确定给水管的结构,布置及有关几何尺寸。 7、排污装置: 确定排污管的结构、布置及有关几何尺寸。 六、绘制蒸汽发生器的总图和主要部件图: 按着国家标准和制图要求绘制蒸发器总图一张和部件图 12 张。 10 第三章 课程设计 计算过程 一、根据热平衡确定换热量 一回路进口焓值: 1i=kJ/(310); 一回路出口焓值: 1i=kJ/( 290); 二回路给水焓: kJ/ (220); 二回路饱和水温:64 ( 二回路饱和水焓:( 二回路饱和蒸汽焓值: 793.6 kj/ 二回路汽化潜热: r= ( 排污量: 0 . 0 1 1 2 6 1 . 2 6 / D k g s ; 干度: x= 换热量: ( ) ( ) 2 3 1 2 7 8 . 9 8 d s r x D D i i; 一回路水流量: 1 11 2 1 2 8 . 4 0()Q 二、管径的选取以及传热管数目的确定 选取传热管的外径为: d。 =22 节距选取为: t=30 间); 则最小节圆半径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负公差修正系数: = 弯曲减薄系数:. 0 8 24 oR 一回路侧设计压: 221,1 41 1 5 * 1 0 0 0 0 0 0 / 9 1 0 / 1 9 1 6 5 /设 P P kg cm kg 11 传热管壁厚: ,111 ,11 . 3 52 0 0 0 . 8o m 设设, 此处取1 传热管内径:12 1 9 d S m m; 单管流通面积: 2 2 211 1 9 2 8 444 ia d m 5 . 0 /u m s一回路水平均比容: 31 v m k g( 300,饱和水) 则一回路侧流通面积为: 21110 . 5 8 6 7 u U 型管数目为: 1 1 1/ 2 1 2 8 . 4 0 * 0 . 0 0 1 3 7 8 / 5 2069284 A G v un 据排管最后确定 U 型管数目为: n=2092。 三、换热面积的计算 一回路侧水导热系数:1 0 . 5 6 1 4 / ( ) 300,饱和水) 一回路侧水普朗特数: P r f( 300,饱和水) 一回路侧水动力粘度: . 8 3 3 1 0 k g / m s s ( 300,饱和水) 一回路侧 雷诺数 :5111R e 7 . 8 1 0 if 一回路侧换热系数:0 . 8 0 . 411 0 . 0 2 3 R e P r 3 3 1 2 8 . 7 2 传热管导热系数: 1 7 . 4 / ( )w (给定) 传热管壁热阻:52l n 9 . 2 6 8 1 0 /2 m 12 污垢热阻: 522 . 6 1 0 / fR m W(按 传 热温差: m a x 1m i n 1m a x m i 0 2 6 4 4 6 . 0 6 2 9 0 2 6 4 2 6 . 0 6 4 6 2 46t tt t k,然后进行迭代,最后得121211q 5 2 5 8假 设 一 个 值 , 进 行 迭 代 可 以 求 得 试 取 o R W m 此时热负荷: q=k 85960 W/回路侧放热系数: 2=8485 2 5 2 . 8 0所 需 传 热 面 积 : 传热裕度系数: C=1 3 7 8 . 0 8设设 计 传 热 面 积 : F C F 、管束结构的计算 19939设总传 热 管 总 长 : 热管排列方式:按正方形排列 U 4 0 . 1 2D t m节最 小 型 管 节 圆 直 径 : 实际布管数: n=2070根 D 直 径 : =均直径: 0 . 5 0 . 1 2 0 . 6 4 6 6 ( +=管总长: 0 0 3 6 弯 L D n 管总长: 1 9 9 3 9 4 0 3 6 1 5 9 0 2 直 总 弯 L L L 13 管束直段高: m a x 1 . 1 7弯 管 段 高 为 : D m 束总高: 4 . 9 8 弯 H H H 、强度 的 计算 1 2 2 . 3 8管 束( ) 衬 筒 内 径 : w i 中 t 是装配间隙,约 1020 15 2 2 . 4 0 4衬 筒 外 径 : w o w 中是衬筒壁厚,给定为 12 ,2 2 2 . 5 8下( ) 下 筒 体 内 径 : B 中 B 为下降流道宽 度,取为88 22 1 . 2 5 6 3 . 7 7 5 5 /设 ,二 回 路 侧 设 计 压 力 : k g c m 下筒体许用应力: =18kg/筒体计算壁厚: ,224 6 . 7 22 0 0 1 . 2 下设 ,设 ,下 筒 体 计 算 壁 厚 : m 6S m m设 计 壁 厚 为 : , 2 2 6 7 5下 下下 筒 体 外 径 为 : S m 3)上筒体许用应力: =18kg/上上 筒 体 内 径 : 3200iD m m(给定) 2 ,25 7 . 9 22 0 0 1 . 2设 , 上设 ,上 筒 体 计 算 壁 厚 : m 计壁厚取为 : 58S , 上 , 上则 上 筒 体 外 径 为 : 2 3 . 3 1 6 S m ( 4)球形下封头许用应力: 2/ 2675球 形 封 头 外 径 : m 14 118 3 4 0 0 1 . 6设 ,设 ,计 算 壁 厚 : m 计壁厚取为: S=67 5)管板许用应力: 2/1800 2581承 压 部 分 直 径 : m 11 4 3 7 2 设 ,计 算 壁 厚 : D m 计壁厚选取为: 426S 堆焊层厚度: 10堆 S 1 0 . 4 4总 总( ) 传 热 管 实 际 平 均 长 度 : m a x m a x 2 2 1 5 . 8 6 管 子 长 : l R H m a x m i n 2 2 8 直最 短 管 子 长 : l R H S 板厚 =、主要管道内径的计算 主管道计 算流速: 10 1 0 . 5 /u m s(选取, 812m/s) 111 104 0 . 5 9 6主 管 道 计 算 内1 0 . 6 管 道 设 计 内 径 :1110 214 1 0 . 4 7 /m 主 管 道 设 计 流 速 : 32 (1 ) 0 . 0 3 9 0 6 /v v x v x m k g 新 蒸 汽 比 容 : 蒸汽管计算流速: 2 34 /u m s(选取, 3040m/s) 15 22224 0 . 4 2 9蒸 汽 管 计 算 内 径 :蒸汽管设计内径:2 24 3 3 . 8 9 /蒸 汽 管 设 计 流 速 : m s 二回路给水比容: 33 v m s水管计算流速: 3 u m s(选取, 25m/s) 33334 0 . 2 3 8给 水 管 计 算 内 径 :给水管设计内径:3 0 33 234 3 . 9 7 /给 水 管 设 计 流 速 :m s 七、一回路水阻力 的 计算 (1)U 型管内摩擦阻力计算 考虑堵管后流速 111 . 0 5 1 . 0 5 5 . 0 0 5 . 2 5 /u u m s 111R e 8 1 9 3 2 7 . 3 4一 回 路 侧 水 雷 诺 数 : 擦阻力系数: 0 0 . 3 1 6 4 R e 0 . 0 1 0 8 2 6 均壁温: 0 . 5 ( ) 0 . 5 ( 3 0 0 2 6 4 ) 2 8 2 t t 在此壁温下的动力粘度: 51 9 . 5 4 4 1 0 P a ( ) 0 . 9 8 9温 度 修 正 系 数 : 16 2115 4 1 3 9 . 7 72摩 擦 阻 力 : 2)局部阻力计算 下封头内径: 22 . 4 78水 室 截 面 积 : m 口管内径:1 与主管道相同) 进口管截面积: 2 2 211 0 . 6 2 0 0 . 2 8 2 744iA d m 突扩阻力系数:211 (1 ) 0 0 3 回路侧水入口处比容: 31 ( 310) 111 214 1 0 . 4 7 /ii m 入 口 管 内 流 速 : 211112 5 5 8 5 . 2 52从 入 口 管 至 水 室 阻 力 : 室转弯 45阻力系数:2 (查表,线性插值) 212214 5 2 9 8 9 2 . 4 72水 室 转 弯 阻 力 : 虑堵管后截面积: 数: 图得传热管入口阻力系数:3 5 传热管入口阻力: 213313 8 7 8 2 17 U 型管转 180阻力系数:4 U 型管转 180阻力: 214414 9 9 9 2 992热管出口阻力系数:5 口处水比容( 290): 32 v m k g传热管出口阻力: 2 6035口管内流速:12211 0 . 2 /m 水室转弯 45阻力系数:6 (查表,线性插值) 水室转弯阻力: 226623 0 0 0 4 2 4811口管突缩阻力系数:7 出口管突缩阻力: 227721 5 3 3 5 2 406阻力: 711 6 9 2 8 0 . 7 8 P P a=175207计阻力: 1 8 6 2 0 8 设 P P P 、二回路水循环 的 阻力计算 (1)下降空间阻力 下降空间水比容: dv m k g入口阻力系数: ; 出口阻力系数: ; 18 定位装置阻力系数:f 1 下降空间高度: 筒外径: 筒体内径:, 降空间当量直径:, 0 . 1 7 6下 e D D 摩擦系数: 22176( 1 . 7 4 2 l g ) ( 1 . 7 4 2 l g ) 0 . 0 1 22 2 0 . 1 5 d 176/0.2=降空间截面积: 2 2 2,( ) 0 . 6 8 94 下 d w D 降空间水流速: 1 2 6 0 . 0 0 1 2 8 6 3 , 4 , 5 0 . 7 1 , 0 . 9 4 , 1 . 1 8 /0 . 6 8 vu m 下降空间阻力: 20( ) 7 0 0 . 5 6 , 1 0 3 8 . 5 1 , 1 6 2 2 . 6 8 2 42,1319,2061 (2)上升空间阻力 a) 摩擦阻力 饱和水比容: v m k g 饱和水密度: =1/v=和蒸汽比容: 30 . 0 3 9 0 6 /v m k g 饱和蒸汽密度: 31 2 5 . 6 0 /k g 10n 18 上升空间流通面积: 2 2 2 ( 2 ) 2 . 8 64 u w i n n d 升空间当量直径: 04 0 . 0 3 8 6 ( 2 ) n n 环速度: 01 2 6 0 . 0 0 1 2 8 6 3 , 4 , 5 0 . 1 7 0 , 0 . 2 2 7 , 0 . 2 8 3 /2 . 8 1 vu m m/s 19 出口水相折算速度: 02( 1 ) 0 . 1 1 3 3 , 0 . 1 6 9 9 , 0 . 2 2 6 5 / vu m m/s 液相平均折算速度: 0 0 21 ( ) 0 . 1 4 1 6 , 0 . 1 9 8 2 , 0 . 2 5 4 8 /2 ou u u m m/s 出口汽相折算速度: 02 m s 汽相平均折算速度: 0 021 2u u m s 液相动力粘度: 20 . 0 0 0 1 0 0 0 0 3 /lv m 521 . 8 0 3 1 0 /gv m R e 4 2 4 9 1 , 5 9 4 8 8 , 7 6 4 8 4 d 2643,77337 汽相雷诺数: R e = = = =d 6729 判别 流型:都为紊流 管束直段高: 相摩阻系数: 汽相摩阻系数: 0 . 2 50 . 3 1 6 4 R e 0 . 0 2 1 4 g o g 折算速度计算的液相摩擦阻力:2 () 2 of l o l o 直=a 按折算速度计算的汽相摩擦阻力: 2 1( ) 8 . 8 432of g o g 直84量 X: () 1 . 5 4 , 2 . 1 5 , 2 . 6 6 ()f l of g 5,2l :2 22 0 11 1 4 . 0 2 , 1 0 . 6 2 , 8 . 6 9 l 20 2g :221 2 0 3 4 . 2 , 4 8 . 7 , 6 1 . 2 g 液相摩擦阻力: 2( ) ( ) 3 0 0 . 6 8 , 3 2 4 . 5 3 , 4 1 2 . 0 4 f l l f l P a 2, 430,541相摩擦阻力: 2( ) ( ) 3 0 2 . 6 8 , 3 2 4 . 5 3 , 4 1 2 . 0 4 f g g f g P a 2,430,541 摩擦阻力: 1 ( ) ( ) 3 0 7 . 6 8 , 3 2 4 . 5 3 , 4 1 2 . 0 4 2f f l f P P a 2, 430,541 b)局部阻力: 支撑板数目: N=5 上升流道单元面积: 2 2 25 1 9 . 94t d m m 撑板单元开孔面积: =1/4*22)=积比: u=部阻力系数: 50折算速度计算的液 相局部阻力: 2 ( ) 2 3 3 7 . 3 6 , 4 5 8 1 . 2 2 , 7 5 7 3 . 0 4 2 ol l o P a2090,4080,6219折算速度计算的汽相局部阻力: 2 1( ) 9 5 5 . 6 332 ol g o P 量 X: () 1 . 6 4 , 2 . 2 9 , 2 . 8 3 ()l l ol g 9 , 二回路工作压力: 界压力: P 1( 0 . 1 9 0 . 9 2 ) 2 . 5 1 5: 1 22 211 3 . 1 5 , 2 . 5 4 , 2 . 1 6 : 5, 21 2 2 21 8 . 0 0 , 1 2 . 1 7 , 1 7 . 1 2 : X X 液相局部阻力: 2( ) ( ) 7 6 4 3 . 3 0 , 1 1 6 2 7 . 2 8 , 1 6 3 5 9 . 2 2 l l l l l P 0045,13400相局部阻力: 2( ) ( ) 7 6 4 3 . 3 0 , 1 1 6 2 7 . 2 8 , 1 6 3 5 9 . 2 2 gl g l g P a6580,10045,13400 局部阻力: a6580,10045,13400Pa c)弯管区阻力 管束弯头最大节圆直径: bd 管区重心至圆心距离: 0 2 2 0 6 7算冲刷排数: 1 1 5 系数: 12 4 3 1 . 2 4 259 液相雷诺数: 02R e 4372,51558,68744 汽相雷诺数: 2R e 9 4 2 6 0 d 相摩擦阻力:0 . 1 5210 . 0 84 0 . 0 4 4 R e 0 . 3 6 2 , 0 . 3 4 1 , 0 . 3 6 2 ( 1 )l o l 汽相摩擦阻力: 0 . 1 51 . 5 7 1 5 R e 0 . 3 1 1 7g o g o 液相阻力: 2 2( ) 2 6 . 1 5 , 5 5 . 3 7 , 9 4 . 2 8 2 ob l o l o P aa 汽相阻力: 2 2( ) 7 0 . 92ob g o g o P a 22 参量 X: () 0 . 6 8 , 0 . 9 9 , 1 . 2 9 ()b l ob g 222 0 1: 1 7 . 5 , 5 . 0 0 , 3 . 8 8 2 2 2: 1 2 0 3 . 4 2 , 4 . 8 3 6 . 3 8 , X液相阻力: 2( ) ( ) 1 9 6 . 2 1 9 , 2 7 6 . 7 3 3 , 3 6 5 . 6 4 5 b l l b l P a1064,1538,2013相阻力: 2( ) ( ) 1 9 6 . 2 1 9 , 2 7 6 . 7 3 3 , 3 6 5 . 6 4 5 b g g b g P a1064,1538,2013管区阻力: 1 ( ) ( ) 1 9 6 . 2 1 9 , 2 7 6 . 7 3 3 , 3 6 5 . 6 4 5 2 b b l b P P a1064,1538,2013Pa d)加速阻力 管束出口质量含汽率:21 0 . 3 3 3 , 0 . 2 5 , 0 . 2 0 管束出口体积含汽率: 2 222 0 . 9 3 9 , 0 . 9 1 1 , 0 . 8 8 5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