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县文化扶贫调研报告_第1页
龙胜县文化扶贫调研报告_第2页
龙胜县文化扶贫调研报告_第3页
龙胜县文化扶贫调研报告_第4页
龙胜县文化扶贫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胜县文化扶贫调研报告 一、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基本情况 2015 年,全县生产总值 元,财政收入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720 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3219 元,迄今为止,还有 70 个贫困村, 贫困农民,是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民族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全县民族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共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近 1000 万元,修建了县宣传文化中心、民族广场、民族博 物馆、 35 个农家书屋、 12 座宣传文化综合楼等,每年开展 150 次文化下乡和送书下乡活动。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还投入 80 万元打造各民族文艺表演节目,此外,还投入近 2 亿元实施村寨改造项目,为游客观光旅游创造便利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农村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三大旅游品牌,着力打造了“人间瑶池”的温泉、“天下一绝”的龙脊、“壮寨楷模”的金竹壮寨、“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瑶寨等旅游品牌,特别是在金竹、大寨建立了全国首批 15 个景观村落、 8 个景观经典村落之一,取得了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 旅游大县的两大牌子,受到各地游客的高度评价。品牌效应直接推动了山区人民的文明进步,印证了大山人民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烙印。同时, 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区 (省 )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脊魂、龙胜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瑶族文化与旅游、龙胜苗族文化与旅游、龙胜壮族文化与旅游、踩石轮、岩坪调等旅游系列丛书出台。 二、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几点启示 启示 1:文化扶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无论贫富,都需要精神上的关怀,都需要基本的文化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在抓 好富农民“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富农民“脑袋”的工作,这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具体行动,有利于不断满足边远山区困难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启示 2:文化扶贫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落后的文化生产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社会发展中重经济轻文化而导致的农村经济后劲不足、农民因愚返贫、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实施文化扶贫,不仅仅是丰富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生活,更重 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缩小城乡差距。 启示 3:文化扶贫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抓手。“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不等于新农民。某县实施民族文化扶贫的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字,不仅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还要体现在用新文化塑造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上。实施文化扶贫,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启示 4:文化扶贫是传承发展民 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各民族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是文化建设开掘不尽的宝库。文化扶贫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民族群众特别是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普查、挖掘、抢救和利用等工作,构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展示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宣传推介体系,做大做强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一批民族艺术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经典旅游景区,使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当代文化创造中呈现崭新风采、发扬光大。 三、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存在的问题 1、个别地方对文化 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力度,全县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少数地方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建设“理论上重视、实践上漠视、行动上忽视”,认为文化扶贫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巨大产出微薄,仅把文化建设当作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2、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千百年来,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底蕴丰厚、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乡镇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不均衡,已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产品 急功近利,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重通俗轻高雅、重形式轻内容,演展类文化产品和文化节目品牌意识不强,往往浅白、雷同、低劣,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特别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文化分布全县各乡镇,各有特色,还不能有效整合,对民族文化资源深层次上的研究不够,各民族在民族建筑、语言、服饰、风俗等个性的民族元素存在弱化倾向。 3、文化扶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当前农村基层文化体制,出现“花钱养人”、“管办不分”的投入机制,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导致部分乡村文化 体系“空壳化” ;二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全社会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扶贫办、文化、教育、交通、民政、体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未能充分整合,往往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三是由于文化建设未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极少地方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 4、宣传推介文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提高宣传推介能力,实施民族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提升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开展文化扶贫题中应有之 义。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开放交流力度和桂林大旅游圈的影响,龙胜山水风景和民族风情旅游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文化传播渠道单一、缺乏具有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能力的机构和人才、对外宣传的精品和品牌项目不多等原因,对外宣传的创意不新,内涵不足。 5、文化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弱势的农村文化建设必然要求政府的扶持,但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财政难以承担足够的资金投入文化建设 ;二是由于未能把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区别开来,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 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造成投入者 (财政 )无法监督,受益者 (农民 )无权监督,加之县乡财政相对困难,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三是由于财政投入有限,难以启动相关研究整理和深度挖掘工程,有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仅靠群众自筹解决,制作粗糙,品位不高。 四、龙胜县民族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扶贫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清单,纳入扶贫攻坚计划 ,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克服“先经济、后文化”发展思路,引导地方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和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引导、精心组织,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精神,在实施文化扶贫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引领和正确主导,文化扶贫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正确处理主导与多元、多样的文化关 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民族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倾向,遏制农村不良文化现象的蔓延,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群众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3、坚持重在建设方针。按照保护遗存、扶持传承、扩大传播、开发产品的思路,系统保护、科学开发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上,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注重整体性规划,确保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 ;注重保持民族特色,挖掘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 ;要注重改革创新,使民族文化充分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继承 与创新的结合,体制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结合,实现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挖掘保护上,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各民族文物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注重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深入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收集整理各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对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使之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要在龙胜壮族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展览场所,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 ,花大力气建好各民族融为一体的民族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文化,扩大民族文化交流。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学校教育,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传统民族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4、全面理顺民族文化扶贫的体制机制。在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经济体制下农村文化扶贫的新路子。既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也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开展“公益活动 社会办”、“ 旅游推介会”,在旅游景点开展民俗表演、展示民俗文化等多种途径进行市场运作,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赞助、文化管理、社会参与”的文化运行机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股份制改造,降低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培育多元农村文化主体,建立一套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各民族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坚持民办、民营、民享,充分调动社 会各方面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唤醒农民参与热情,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 5、着力打造一批民族文化品牌。要根据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加强对优秀文化的选题和规划,积极挖掘整理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提炼总结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当代优秀文化元素,兼收并蓄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立足各民族心理特征和表达习惯,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分工 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布局。加大对农村文艺作品创作的投资力度,实行精品奖励制度,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进行文化整合创新,努力生产反映当代各民族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采取政府主办、社会联办、群众自办等方式,以文艺比赛为手段,以节日活动为依托,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一镇 (乡 )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成果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擂台赛,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团队” 、“特色文化家庭”。当前,要以“龙脊 中心,充分挖掘浓郁、古朴、纯真的民族风情,通过“政府主导、行家策划、企业参与、民间运作”的模式,着力打造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泗水乡的红衣节、乐江乡的侗族大歌节、平等乡的鼓楼文化节、江底乡的盘王节、和平乡的晒衣节、扁担节等节庆文化,进一步打造黄洛瑶寨民族歌舞表演,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6、深入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各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要扩大本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的方针和原则,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宣传推介活动等载体平台,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努力拓宽对外交流领域,不断推动文化交流向高层次、高档次、高品位方向发展 ;二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和完善鼓励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部分文艺团队走出村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要积极运用广播影视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深入研究国内外群众收听收看的习惯,精心制作外宣产品,提高对外宣传的技术含量。 7、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立一种刚性的财政支出机制,要确保对文化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公共财政支付基本的文化需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屯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民办公助、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文化专业组织和专业户相互联合,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扶持民间职业文艺团队和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发展。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的同时,动员散落于民间的文艺人才和文艺爱好者组织文艺协会,使民间文艺协会在保留本地民间文化传统、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方面发挥作用 ;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加大对农村业余骨干的培养力度,选送有潜力的“苗子”到市县文化馆或艺术院校培训深造,使其能用上、能提高、能留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文化、扶贫、教育、体育等资源,实行共建共对,对文化事业费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整体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成果,推进农村电影“ 2131”工程、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农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环 境,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文明村社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农村文化氛围。 附龙胜县调研采风活动总结 由我校传媒学院、艺术学院、校学生会 15 人组成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文化下乡服务团队,于 7 月 15 日至 7 月 22 日,在龙胜县四个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取得理想效果,现将我团队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会实践的主要成果 我校“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文化下乡实践团队在当地开展了为期 7 天的采风调研活动,取得的社会实践主要成果:一是成功拍摄了大量关于龙脊村、平安寨、中六村、黄洛村的总体 规划设计和单独民居 ;二是拍摄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成果照 ;三是拍摄了以龙脊村为主要环境的“陪着你到天边”等几部公益宣传片 ;四是拜访了当地的各类旅游工艺品制作能手,了解当地壮族、瑶族服饰刺绣,绣球制作,背包挂件等各种旅游工艺品制作的技艺 ;五是了解传统民俗工艺,走访了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豆腐花、水酒、米酒、吊脚楼等工艺,为后期宣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打下基础 ;六是使参加的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在奉献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使当地和参与学生双向受益,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七是大力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及移动新媒体等 平台宣传活动的进展,提升我校的形象和影响力,扩大我校在区内社会地位。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做法 (一 )校团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活动伊始,我校团委领导根据我校实际,多次与学工处领导、各学院领导及分团委书记对接工作,使大家认识到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文化下乡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并根据本次活动方案,细化活动实施办法。切实加强领导,给予实践团队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条件支持,加大督促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 )多方协调争取当地部门支持 紧紧依靠并争取当地领导干部和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帮助是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仿照之前社会实践的先进做法,我们积极与校学工处及各驻村干部、龙胜县团委、龙胜县教育局、龙脊镇团委、龙脊村村委会、龙脊村旅游公司取得联系,发送共青团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邀请龙胜县教育局参加我校赴龙脊乡龙脊村社会实践活动见面仪式的函、共青团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邀请共青团龙脊乡委员会参加我校赴龙脊村社会实践团队见面仪式的函、广西民族大学赴龙胜县龙脊镇龙脊村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文化下乡服务团活动方案,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工作策略,节约审批时间和环节,争取相 关部门的支持,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三 )细致分解任务明确职责 此次活动由传媒学院团委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传媒学院、艺术学院、校学生会学生代表参与。活动筹备阶段积极与我校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 (扶贫 )工作队所驻村取得联系。在这次活动当中,参与学生分工明确,同学们总体上能够运用知识,各尽所能,尽职尽责,成功完成此次活动的任务。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走访了当地的梯田、百年建筑、博物馆、历史遗迹、民风民俗等,并拍摄了许多照片素材。他们还去拜访了当地的各类旅游工艺品能手。在拜访刺绣能手时,在老奶奶的指导下,大家亲自体验了传统 刺绣的技艺 ;在拜访传统工艺豆腐花制作能手时,被访的老人亲自做了豆腐花让大家品尝,传统工艺的精湛和豆腐花的香甜细腻,让给大家赞不绝口。随后他们又好几个早晨,沿着弯曲的山路去平安寨拍摄“七星伴月”、“九龙五虎”等著名梯田群景素材 ;又翻山越岭去了解中六村和黄洛村长发红瑶的民俗风情等等。传媒学院的学生也是每天早出晚归,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到处选景摄影。在拍摄“陪着你到天边”这部公益宣传片时,男女主角有对视、牵手、拥抱等情景,刚开始演员演得很不自然,但在反复练习以及导演的指导下渐入角色。在拍摄比较困难的宣传片素材时,例 如日出、云雾、全村高空景观等等,摄影组的同学必须早上 5 点爬上山去蹲点。校学生会的学生为了保障后勤工作,每天还要搭公交去距村九公里远的山脚下买菜,并负责制作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同时,校学生会的学生还要把每天的活动报告发给学校 ;每晚及时撰写新闻报道,将大家的活动情况宣传出去。 (四 )发扬吃苦耐劳积极奉献精神 在龙胜县龙脊村开展活动期间,当地生活条件比较艰辛,大家同睡地板,克服蚊虫严重叮咬,十几个人排队共用洗澡间,晾晒衣服地方有限,后勤保障任务重等困难。同学们始终能够发扬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开展工作。同时,大家 在一起能够发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在很多生活细节上都能做到女学生优先、师长优先。 (五 )严格管理强化组织纪律性 为了保证活动有效开展,取得实效,在活动之前多次组织学生召开会议,明确团队活动目的内容、活动安排、注意事项并与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在各种外出活动中,学生都能做到安全第一,学生能相互扶持、统一行动、共进共退,充分发扬了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让学生在龙脊村的生活变得其乐无穷,也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效率。 (六 )尊重当地风俗维护学校形象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始终秉承着“多锻炼、长才干、早成才”的宗旨,发挥学生服务 农村的优良精神,充分展现我校大学生应有的风格形象,先人后己的良好素质。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学生在路上遇到龙脊村的村民能够礼貌问好 ;对需要帮助的村民能积极帮助,做到入乡随俗。 三、本次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此次组织的我校“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文化下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