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硕士论文摘要)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迅速,但相关监管却相对滞后,特别是信息披露方面,延迟或是恶意的信息披露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扰乱国家的金融秩序。为了有效提高市场透明度,使信息使用者在正确分析信息后作出正确决策,规避市场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本文以衍生金融交易的监管为着力点,选取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从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详细阐释其价值取向。在深入分析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立法基础上,主要从比较法角度,指出其对中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借鉴意义,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按照论述的逻辑体系,本文共分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阐释了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产生、发展、理论基础和重要性。笔者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角度分析了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为提出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做相应的铺垫。第二章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各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以及其他国际组织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制度研究,紧密跟踪各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方面最近理论成果和立法状况,笔者得出自己的理解和启示,提出对我国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建议。第三章以前文为基础,分析衍生金融交易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完善我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建议。笔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我国衍生金融交易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得出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着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立法散乱、监管主体混乱、缺乏详细的操作性等问题。从而提出建立我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安排在确定全面性、及时性、一致性和信息分类原则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会计准则为基础、以公司为重点,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以风险披露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关键词】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金融监管RESEARCHONPROBLEMSOF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ABSTRACTMAJORINTERNATIONALLAWSPECIALTYINTERNATIONALECONOMICLAWAUTHORZHANGYUANTUTORZHANGGUOYUANASSOCIATEPROFESSORINRECENTYEARS,DERIVATIVEINSTRUMENTSISDEVELOPINGQUITERAPID,ESPECIALYONTHEINFORMATIONDISCLOSURETHEINFORMATIONDISCLOSUREWHICHISDELAYEDORONMALICIOUSPURPOSEOFTENLEADTOSERIOUSCONSEQUENCEINORDERTOIMPROVETRANSPARENCYOFMARKETANDHELPTHEUSEROFINFORMATIONTOMAKETHERIGHTDECISIONAFTERCORRECTANALYSIS,THETHESISFOCUSEDONPROBLEMSOF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BASEDONDEEPLYANALYZINGTHETHEORYOFINFORMATIONDISCLOSUREFORFINACIALDERIVATIVES,THETHESISDRAWSLESSONSFROMFOREIGNEXPERIENCETOIMPROVELEGALSYSTEMINCHINAINACCORDANCEWITHLOGICALSYSTEMDISCUSSED,THETHESISCOMPRISESTHREECHAPTERS,THEABSTRACTSOFWHICHAREASFOLLOWSCHAPTERONEINTRODUCESTHEBEGINNING,THEEVOLUTION,THEBASICTHEORIESANDTHEIMPORTANCEOFTHESYSTEMOFTHE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THETHESISSTUDIESTHEBASICTHEORIESOFTHESYSTEMOFTHE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FROMTHEPERSPECTIVESOFSOCIOLOGY,ECONOMICSANDLAW,ANDANALIZESTHEIMPORTANCEOFTHESYSTEMOFTHE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TOGIVETHEBASISFORFURTHERSTUDYOFTHESYSTEMOFTHE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INCHAPTERTWO,THETHESISUSESTHEMETHODOFCOMPARATIVESTUDYTOANALIZESTHESYSTEMOFTHE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OFMANYCOUNTRIESUSASTHEREPRESENTATIVE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ANDFOLLOWSTHELATESTACHIEVEMENTONTHEORYANDLEGALPRACTICETHEAUTHORCONCLUDESTHECOMPREHENSIONOFHEROWNANDGIVESTHEPROPOSALOFTHEFOUNDATIONANDTHEIMPROVEMENCEOFTHESYSTEMOFTHE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OFOUROWNCOUNTRYBASEDONTHETEXTBEFORE,THETHESIS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OFFINANCIALDERIBATIVESTRANSACTIONSINCHINAINCHAPTERTHREE,ANDPROVIDESLEGALSUGGESTIONSTOIMPROVETHESYSTEMOFINFORMATIONDISCLOSUREFORDERIVATIVESAFTERANALYZEINGTHELAWSANDREGULATIONSRELATEDTODERIVATIVESFORMMULTIANGLE,THEAUTHORFINDSTHEMAINPROBLEMSOFTHELEGALSYSTEMOFDERIVATIVESTOSOLVETHEPROBLEMS,THEAUTHORSUGGESTSWESHOULDBUILDANALLROUNDANDMULTILEVELINFORMATIONDISCLOSURESTANDARDSFORFINANCIALDERIVATIVES【KEYWORD】FINANCIALDERIVATIVETRANSACTIONSINFORMATIONDISCLOSUREFINANCIALREGULATION目录导言1一、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二、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3三、本文的基本逻辑思路4四、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4第一章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概述6第一节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6一、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概念6二、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7第二节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8一、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社会基础9二、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基础10三、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法学基础13四、信息披露法律规则的价值取向15第三节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性17一、信息披露制度对市场参与者的重要性17二、信息披露制度对市场监管机构的重要性17三、信息披露制度对实现市场奖惩机制的重要性18四、信息披露制度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18第二章西方国家、各国际组织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研究19第一节主要国家和地区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研究19一、美国19二、其他国家概况22三、各国衍生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4第二节国际组织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研究25一、国际清算银行对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25二、巴塞尔委员会对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26三、国际证监会组织对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28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要求30五、小结32第三章衍生金融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和信息披露制度完善34第一节衍生金融交易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前景34一、衍生金融交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34二、衍生金融交易在中国发展的前景37第二节构建我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39一、当前金融衍生交易信息披露立法现状分析39二、我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44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安排45结语49参考文献50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后记55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导言1997年,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时,似乎也只是在突然之间,以泰国央行7月2日被迫放弃实行了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为开端,一场酝酿已久的金融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是世界其他地区。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通过在金融现货和衍生市场高度复杂的操作,引导热钱大量注入和逃出亚洲新兴资本市场,在金融市场造成其他投资者盲从的盲目追从下,东南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股市暴跌,通货膨胀,多数国家货币和资产价值迅速跌落,银行与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国家经济元气大伤,其造成的恶劣影响直到今天还难以消除。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末,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韩圆对美元汇率全年分别下跌453、575、538、483;股市全年分别下跌560、524、370、422以当地货币计。东南亚国家和韩国日本金融机构、企业的破产此起彼伏。1应该说,引起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政府监管机构对于金融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泛,感染迅速在让人们惊讶的同时,也留给各国更深的思考为什么一国发生危机后可以迅速传染到其他各国金融监督是不是应该更加强调危机预警衍生金融市场内部和地区各国之间是不是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基于对披露信息的正确评估各国应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对策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本文从信息披露角度来探讨衍生金融交易过程中的监管问题,在对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中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措施,希望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王建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02月第一版,第1页。一、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本文拟从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法学视角对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初步提出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理论框架并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理论方面(1)深入剖析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基础,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对衍生金融交易的监管进行探讨,期望进一步深化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衍生金融交易监管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2)建立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制度设计基本框架与规则体系。2实践方面(1)通过对于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研究,强调对于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最大限度的保护公众合法权益。(2)通过对各国国内法和国际惯例或行业惯例的比较研究,在总结中国相关立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制度完善措施,弥补我国衍生金融交易监管的空白。(二)研究意义1对信息披露制度理论研究的意义信息披露源于英国,却是在美国被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被确立和完善起来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市场透明度,使得信息使用者在正确分析信息后作出正确决策,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但是随着近年来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外延已经不能满足新兴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要求。因此,对衍生金融交易的监管从信息披露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在很大意义上能够推动信息披露制度理论的深化,为信息披露制度的内涵和外延扩展出一片新的天地。2对金融衍生交易监管的实践意义金融衍生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市场实现市场透明度,为信息的使用者包括社会公众、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其他诸如会计、审计等专业机构提供及时、准确、相关和充分的信息,使得信息使用者对金融机构的活动和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在信息披露的使用者中,不仅包括对整个金融衍生交易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的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同时也包括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以及其他行业的专业机构。这就构成了金融衍生交易监管的不同主体,不仅包括国家监管机构强制性的监管,还包括市场参与者在合理判断信息后作出的决策,以及其他专业部门从其他角度对金融衍生交易进行的相关监管,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效降低金融衍生交易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二、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抽象思维,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建立一套理论逻辑体系。实证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收集社会现行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应当说,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规范分析方法逻辑推理十分严密,对于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视野的拓展很有帮助;实证研究结论注重以事实为依据,其分析结果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两种方法体系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将是理论研究的科学选择。本文的研究,将坚持两种方法的适当综合运用,在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等问题时使用规范分析方法,而在研究各国以及国际组织规定的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求得出合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二)归纳分析方法和演绎分析方法并重归纳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对于大量“个体”现象进行观察,然后总结出“总体”一般规律特征,是“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方法;而演绎分析方法则体现了研究问题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主要从一般前提假设、基本概念出发,逻辑推理出一定的具体结论,一定意义上是“由一般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客观上说,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前者容易得出概括性结论,后者更注重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文的研究将综合两种方法,在各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比较研究这部分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科学总结;在相应的理论研究部分采用演绎法,加强已有的理论指导作用,保持该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贯性和完整性。(三)专业研究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信息披露制度属于法学概念的范畴,其研究自有法学的一套研究方法体系,不仅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必然立足于法学,在各国的比较法研究以及完善中国相关制度等方面都应该立足法学,以法学的研究方法为根本;但是在衍生金融监管方面信息披露制度更多地体现在会计监管上,不管是采用表外附注方式,还是直接进行表内披露,都不能局限在法学,而更多的涉及到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仅仅从单一的法学视角,运用单一的法学思想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适应理论研究的需要。另外,在本文相关论述中也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综合的运用以上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对于全面系统的研究本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四)将国际惯例、交易管理与各国国内法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是各学科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也不例外。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的国际惯例和交易习惯肇始于行业交易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而来。本文通过将国内法之间关于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以及各国国内法和国际惯例、交易惯例的比较分析,得出更为科学的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设置,不仅填补了该方面法律理论研究的空白,也有利于更好对衍生金融交易进行监管,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三、本文的基本逻辑思路本文试图从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即从社会学基础、法哲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法学基础等视角分析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阐释了其价值取向。并在分析各国以及各国际组织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本文在最后部分从我国相关问题面临法律不完善的尴尬境地入手,试图对中国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提出完善的建议,并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四、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一)由于研究问题的视角不同,本文对于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可能挖掘不深,特别是在提出我国面临的尴尬境地的解决途径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某些偏颇之处。(二)本文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阐述该问题,但是受到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掌握程度限制,本文在借鉴、应用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分析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问题时,某些论断可能并没有严密科学的证明。(三)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学识和能力所限,本文篇幅限制,本文只对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于具体规则并没有进行分类比较,显得相对薄弱。第一章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概述第一节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概念(一)衍生金融工具和交易衍生金融交易,简单的说是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的金融交易。所谓金融衍生工具,又称为金融衍生产品、派生金融工具或是金融派生品,英文有“FINANCIALDERIVATIVEINSTRUMENT”,“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或“DERIVATIVES”等称谓。金融衍生工具是从传统的金融工具变化发展而来,因此,与该概念相对应的是传统的金融工具,通常我们将其称为“原生性金融工具”或“基础性金融工具”。而在实务中,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非常宽泛,它是指根据某种相关资产的预期价格变化而进行定值的金融工具。2这种相关资产除了货币、外汇、债券、股票、商品等资产,也可以是资产价格,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等。1994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发表衍生产品风险管理准则中,将衍生产品定义为“广义而言,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协议,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UNDERLYINGASSET)或指数的价值。”31993年,美国著名民间学术团体“三十人集团”(G30)在发布的全球衍生工具管理和准则报告中,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价值派生于基础资产或基础(比)率或指数的一种双边合约或者支付交换协议。”4国内学者徐冬根将其定义为“以另一种(或另一些)金融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金融工具为买卖对象,其价格亦由这些金融工具决定的金融合约或支付互换协议。5”(二)信息披露“信息”,从广义上讲,指音信、消息。披露(DISCLOSURE),即通过一2宁敏博士论文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2002年),第7页。3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4SEE“FINANCIALDERIVATIVESGLOBALREGULATORYDEVELOPMENTS”,JOURNALOFBUSINESSLAWBRITISH,JAN1996,P675徐东根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7页。定的媒介载体向社会公众发表或公布他人尚未得知的信息,因此又可译为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示制度。虽然称谓不同,其实质内容都是指信息的公布传播,使其被了解。信息披露主要是传递信息计量的过程,即将信息计量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传递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以便他们决策。6狭义的信息披露是指会计信息披露,它最早起源于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它以完善的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强调的是公司财务经营信息的及时和完整的披露。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动摇了传统的信息生成基础,同时也给信息披露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对信息的披露只能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并不能作为企业资产或是负债在财务报表中列报。这种附注式的说明通常是粗糙而定性的,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金融衍生工具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无法正确反映企业面对的风险。因此,对于金融衍生工具而言,现在国际通行做法是将表内信息生成的处理列为信息披露监管的重点。本文所研究的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着重研究国内法律或国际惯例要求的从会计报表上披露的内容。另外,从披露信息的形式来分,可以将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分为立法强制披露和金融机构自愿披露。由于通常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关键信息的披露带有强烈的抵制情绪,不会坦诚提供相关信息,严重危及投资者利益,不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更不利于监管当局制定出全面适用的金融规则。因此,现在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就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各主体必须披露的信息内容,本文也是着重研究这一领域。二、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信息披露制度首先源于英国。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7”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8。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英国国会通过了1720年肥皂泡沫法案(THEBUBBLEACT,1720),确立了股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雏形;1844年,英国的股份公司法(JOINTCOMPANIESACTOF1844)在世界上最早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而信6郑燕芳硕士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比较研究(2005年),第4页。7南海公司是一家由商人和贵族组织的取得贸易专利权的英国公司,南海公司以欺诈手段造成公司的虚假繁荣,致使投资者疯狂抢购该公司股票,使得其股价迅速飙升,而该公司董事伺机抛售股票导致股票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引发了一场全面的信任危机,导致英国股市全面崩盘。8任咏梅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中国金融出版社,第20页。息披露作为一项完整的法律制度被确立和完善则是在美国。1933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信息披露为灵魂,最终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由于国际证券市场多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作为标准,再加上美国大公司在世界各国的巨大影响,其他国家都逐渐认同了信息公开原则,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实现了国际化。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进行特别规范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前,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并没有得到重视,一般都将其归到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中加以规范,并没有考虑到其特殊性。各监管当局,也只是要求各从事衍生金融交易的主体上报有限的财务信息,不做进一步的监管要求。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出现的金融创新工具和衍生产品加剧了衍生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并且,由于衍生金融交易比传统金融活动有着更复杂的风险传递过程,因此,市场透明度大为降低,特别是巴林银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社会开始进一步思考衍生金融交易的风险控制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寻求一种制度降低风险的成因。基本上主流观点都认为风险的发生与金融运行的透明度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够,体现在表外的衍生金融业务游离于国际金融监管之外,使得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随之上升。因此,在现实中的金融危机的刺激以及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理论界的推动下,各国监管当局更加强调衍生金融交易市场的透明度,规范信息披露。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第二节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20世纪以来,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特别以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尤为突出。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也伴随着极大的风险。虽然其涉及的各种风险与传统金融业务涉及的风险在性质上相似,但衍生工具交易活动的复杂化和飞速发展对于金融机构本身和监管当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使得及时、频繁、有效的披露与衍生活动有关的信息之间的联系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很好的信息披露更有助于市场投资人了解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分析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推动金融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其稳健经营,有助于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一、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社会基础(一)衍生金融交易主体的公众性从世界范围来说,从事衍生金融交易的主体都是公众企业,具有公共性特征。首先,衍生金融交易主体本身就具有公共性。从事衍生金融交易的企业大部分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在美国,甚至一般的公司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从事衍生金融交易,安然公司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衍生金融交易的主体是具有不特定的公共主体,并非限定了特定行业或企业,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其次,衍生金融交易企业涉及的客户具有公共性。由于衍生金融交易企业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其涉及的客户范围就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各种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包括了众多单一的个人。客户并不单单是指集体或是个人的性质,而是带有了抽象的公共性色彩;再次,衍生金融交易企业的资金具有公共性。各企业所支配的资金均来自各种不同的融资渠道,例如,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资金来自社会公众,商业企业的资金来自自身利润和盈利等等。正是由于衍生金融交易主体具有非常鲜明的公共性特征,一旦由于衍生金融交易导致的金融事故的发生,涉及面都相当广泛,损失也尤为惨重,带来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衍生金融交易企业过度的信息屏蔽,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甚至引发一连串的金融危机。因此,国际衍生金融交易监管机构都致力于衍生金融交易企业经营透明化,规范、完善主体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渐成为普遍趋势。(二)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是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产生的社会学和法哲学基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罗尔斯认为“正义才是社会的第一要义正义之于社会,又如真理之于理论;正如不含真理的理论迟早要被摒弃,没有正义的社会也不会长久维持。”“每一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即使以社会整体名义也不能践踏的不可侵犯性。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为了大多数人享有更大利益而迫使少数人作出牺牲。因此,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公民的平等自由权是毋庸置疑的,正义所保障的权利不能屈服于政治交易或对社会利益的算计。”而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人和人之间的平等正义已经不仅仅被要求仅仅存在于个体之间了。现代经济的法人制度,使得很多时候孤立的个人无法与一种法律上的抽象人格相抗衡,自然人在与法人的对抗中很容易受到伤害,这种情况在衍生金融市场上就体现得更加明显。在衍生金融市场上,不同主体强弱之分就体现在交易主体所获信息量的多少、信息内容及质量的优劣,这些因素都决定着该主体是否能够在竞争中做出正确决策,以便获取最终胜利。因此,获取相关的金融信息是各个交易主体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在以平等为核心原则的金融市场交易中各交易主体应该地位平等,彼此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是有组织的法人,资金力量雄厚,专业技术性强,极易形成对金融市场交易信息的垄断,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和个人比较分散,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和知识,缺乏内部信息掌握而往往处于弱者地位而影响了自身利益的实现。此时,作为企业法人,很可能出于竞争和信誉等方面的考虑,违背金融市场平等正义原则向信息弱势群体提供不充分和不完整的信息,甚至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进行误导欺骗,使其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而这一点就从客观上要求法律在强调抽象的保护形式平等的基础上考虑到现实的差异性,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安排对于处于劣势的弱者予以倾斜性保护,从而达到实质平等(而非结果平等)的目标,确保各个主体和利害关系人具有相同的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以及平等适用信息,促进是指公平。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正好以法律的形式弥补了这一劣势,它强化了从事衍生金融交易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使得社会公众能够通过合法渠道对于企业的经营信息有全面了解,让客户尽可能在相同的信息背景下交易,在制度上有效的提高了对于弱者的利益的保护。二、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基础凯恩斯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等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就存在着种种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市场失灵,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为了更好的减少社会浪费,追求社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国家干预是必须的。而在衍生金融交易市场来说,国家最重要的干预就体现在信息披露制度上。(一)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垄断的非经济性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关于信息披露制度影响力最大的“有效资本市场”理论9。它主要是解释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该理论认为如果有用的信息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全部反映,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有效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能够体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但是这种理论上的理想市场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如同其他任何金融市场一样,金融衍生交易市场也包含着非效率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垄断,和证券市场一样,垄断也成为衍生金融交易市场的重要非效率性因素。首先,金融衍生交易市场上市场竞争的不均衡发展也必然产生某种支配力量,导致一些金融主体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比如,一些较大的金融机构,资金雄厚,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信息资源丰富,就更容易在衍生交易市场中拔得头筹,处于垄断地位。其次,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本身带有“杠杆性”,通过极少的投资额,在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巨额的经济利益回馈。这种特性使得衍生交易参与者很容易产生过度投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实现对市场的操纵。为了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对于衍生金融交易的信息披露成为各国衍生金融交易监管,甚至是国际金融监管的重点。(二)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PUBLICGOODS)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类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9“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分类哈里罗伯茨(HARRYROBERTS)于1967年5月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证券价格讨论会上,首先划分了三个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弱势有效市场,现行价格反映了历史交易信息;次强势有效市场,即现行价格反映了历史价格信息以及所有公开信息;强势有效市场,及现行价格反映了所有相关信息,既包括历史价格信息也包括所有公开信息还包括内幕信息。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却要花费巨大成本。”因此,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物品和劳务。从某种意义上,他们被集体地加以消费,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利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特征。10在这两种特征下,市场机制是无法起作用的。由于没有内部性,公共物品供给方对于提供公共物品并没有积极性,但是市场又有公共物品的需要,为了避免这种“谁也不生产,供给为零”以及“搭便车”的现象,政府必须出面干预,弥补市场缺陷。而从公共选择理论来看,公开披露的信息是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任何人掌握了某项信息,不会减少他人了解这一信息的可能性。11就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而言,市场信息也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一方面,在现有会计理论不能满足金融衍生交易的需求情况下,由于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个体经济主体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研究,以确保金融衍生交易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需要成本,同样由于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使得仅仅依靠私人的力量进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保证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就需要国家财会部门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监督。12(三)非对称信息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又成为信息不对称理论、不完全信息理论,它是指交易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因而影响作出正确决策,这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13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衍生金融市场上,以商业银行为例,那些经营前景广阔、竞争实力雄厚、具备相对筹资优势的银行比经营前景黯淡、竞争实力薄弱、经济效益差的银行更容易筹措到资金,并且其筹资成本更低,市场自动可以使得社会的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直至最终退出竞争舞台。但是如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衍生金融市场会逐渐出现“劣币取代良币”的现象,也就是逆向选择问题。而在现实中,由于过度的信息保护,衍生金融交易市场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市场上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逐渐被排斥,市场份额缩水,促使资金向劣质银行流动,风险加大。金融衍生交易市场的10夏博辉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法学基础,载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11夏博辉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法学基础,载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12熊玉莲博士毕业论文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监管问题研究(2006年),第25页。13美F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信息不对称不仅导致“逆向选择”,还会导致众多金融欺诈和滥用行为,在利益最大化的信念驱使下,掌握信息的企业冒道德的风险,为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利益,欺诈、公布虚假信息,进一步加大市场的整体风险。因此,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关键在于投资者和衍生金融交易企业内部不对称程度,强调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信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这不仅抑制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并且降低了信息的搜寻成本和费用,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四)衍生金融交易市场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对于外部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正面的和负面的两种。而衍生金融交易市场则带有明显的双重性,其外部性不仅表现在持续稳定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更是突出地表现在其风险的传染性和系统性。在衍生金融交易中,如果一个市场发生问题,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其他的市场,市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从而导致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强调衍生品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从微观上减少发生衍生金融交易市场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其外部性减少到最低,从而从宏观上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三、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法学基础(一)合同的附随义务附随义务,作为民法理论的新兴内容,其基本内容是附随义务是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也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随着债的关系的发展,个别情况要求当事人之一方有所作为或是不作为,以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主要是人身和财产利益。14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目的在于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附随义务的内容并不是在合同关系开始就确定,而是根据合同目的、性质,随着合同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加以确定;不同的合同附随义务的内容并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个合同关系中,附随义务也可能不同。按照附随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分1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册,第99104页。为告知、保密、说明、照顾等。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就是基于交易双方的衍生金融合同而产生的附随告知义务。但是它又和纯粹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有一定的差别。典型私法上的合同附随义务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中心,不论合同当事人的实力和地位,重在当事人协商解决而尽量避免国家的干预;而在衍生金融交易过程中,该附随义务不仅仅体现在当事人的自愿协商与自动披露信息,因为这部分信息不仅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交易,对于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也存在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或是银行等作为衍生金融交易主体从事交易时,相关的信息由于已经涉及社会公众利益而具有了公私法交融的色彩,因此体现了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法律特性是它的契约性,是关于权利义务的合约或协议,其所反映的法律关系,正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合同关系15,因此,基于这种合同关系,合同双方都应该履行各自私法上的附随义务,披露相关信息,履行告知、说明义务,是附随于基础的衍生金融交易合同之上的义务,是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实现合同目的,保护当事人利益而进行的。(二)客户知情权知情权源于英文“THERIGHTTOKNOW”。在台湾被译为知的权利或资讯权。16其基本含义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知悉、获取法律赋予该主体的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17在我国,知情权通常被称为知悉权、了解权或者得知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与法律赋予该主体的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知情权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包括属于公法范围的事务,也包括与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相关的民事方面的权利。在各种民商事活动中,当事人虽然在法律人格上处于平等地位,但是其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信息的控制能力相差悬殊。因此,虽然从理论分析来看,法学主体法律人格平等,但实质上,民商事活动却缺乏相应公平。因此,只有以法律的名义,赋予弱势主体以特别的权利,才能使得双方主体达到权15徐冬根主编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392页。16赵正群得知权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初步实践,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第49页。17欧永成硕士毕业论文商业银行客户知情权研究(2005年),第6页。利和义务的平衡。通常来说享有知情权的权利人在经济实力和社会角色处于弱势的一方。因此对于那些在有关信息的掌握和控制上处于弱势的主体,法律会基于对实质正义的追求,以知情权的方式给予倾斜性保护,以一种形式上的不平等来均衡双方实力,以达到维护双方法律地位的实质平等的目的。而在衍生金融市场上,客户的知情权就表现为它对于企业信息,尤其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完整、及时、准确了解的权利和自由。客户的知情权是客户正确进行投资和交易的前提。在企业和客户关系当中,企业掌握着主动权,而在企业信息的知悉方面,客户是需要依靠企业的配合才能进行的,因此客户在二者关系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两者事实上的不公平地位使得法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客户知情权的保护,建立相应的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按照一定标准披露相关信息,以强制的手段保障客户知情权的实现,以便其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应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四、信息披露法律规则的价值取向博登海默说,价值判断在法律制度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他们被整合进了各种法律规范之中,在使用与解释这些规范时,往往必须弄清楚他们得以颁布与认可所赖以为基础的目的和价值论方面的考虑。法的价值包括安全、平等、效率三大主要目标,这几大目标同样适用于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法律规制方面(一)安全的价值目标安全是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最为重要的目标。作为一个充满风险的特殊行业,金融衍生交易过程就是一个充满危险和投机的交易过程,由于金融衍生交易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金融秩序的崩溃,今天人们仍然谈之色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尽可能保障交易安全可靠,唯一的做法就是及时、准确的获取有关交易主体的第一手资料,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对不断变动的财务、经营状况有了最全面真实的了解,投资者才能够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实现预期投资利益。但是处于强势地位的金融机构出于各种原因往往不愿意主动提供信息,或是提供不完全、非真实的信息,甚至恶意提供虚假信息,不仅直接危害各投资者的利益,更导致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法律通过让银行投资者、债权人或是投资人等衍生交易主体获得保障安全所必需的信息的方式,达到衍生金融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最直接和最基本的目的。衍生金融交易主体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了解参与衍生交易的主体经营状况透明化,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化解潜在的金融危机,维护交易安全有序的进行。(二)平等的价值目标金融市场的运作过程就是各类信息在金融交易主体间互换、配置的过程,对于交易主体而言所获得的信息量的多少、信息内容及质量的优劣势是决定其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并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也即获取相关信息是金融交易主体一项最重要的权利。金融市场以平等为核心原则,在交易中非常强调交易主体地位平等,彼此享受平等的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但是,在衍生金融领域,法律追求的并不仅仅限于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更多的是尽力维护实质公平,具体来说就是为了确保处于信息弱势的投资者在平等条件下获取信息,有时甚至偏向这些投资者获取信息,弥补其获取信息的缺陷,防止因为信息不完全或是不对称产生的欺诈带来的损失,建立起一套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法律的具体实施过程,就是通过对于从事衍生金融交易主体的信息披露内容、质量、方式等作出强制性规定来规范其披露行为,维护信息使用方在交易中的平等地位。(三)效率的价值目标效率是以价值得以极大化的方式分配和使用资源。效率意味着以价值极大化的方式利用资源和得到满足。18由于金融业特别是衍生金融业的巨大风险,富有效率的监管有助于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在衍生金融交易监管所依据的各项法律法规中,关于让从事衍生金融交易的主体按照特定的规范和程序,采用以规定的方式将一定时期内的财务信息和重大事项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披露法律制度。这充分体现了以追求国家金融监管的效率价值原则,有效提高了衍生金融交易监管的效率。金融衍生主体如实按期披露自己的真实情况,对监管当局而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衍生金融交易主体对外披露信息,有助于该主体的投资人、存款18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山东大学出版社,第206页。人或是相关利益人了解该主体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及重大事项等信息,为维护自身利益积极向监管机构反映衍生交易主体的问题,使监管工作更具有时效性、全面性和效率性,大大提高对于衍生金融交易的监管效率。因此,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对于国家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效率价值。第三节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一、信息披露制度对市场参与者的重要性尽管衍生交易活动涉及的风险和其他传统的金融工具所具有的风险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对于风险的管理却是极其不同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衍生金融产品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利益或是损失。及时准确的披露衍生金融信息可以有助于公众特别是投资者审核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表现,及时作出决策以减少更大的风险。一般来说,这类信息包括有关其衍生工具交易活动、这些交易对公司总体风险状况和利润表现的影响以及金融机构将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提供必须频繁和及时,使得市场参与者对于金融机构的面貌有及时和全面的了解。二、信息披露制度对市场监管机构的重要性作为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定者的监管当局,同样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有效的金融监管,避免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要求监管当局收集和分析有关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各方信息,从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比向市场参与者更多的向监管当局披露相关信息。监管当局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首先,监管当局收集的公共信息的方式包括金融机构的年报、评级公司的定级和评审报告等;其次,多数国家监管当局设立定期汇报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向监管当局提交相关报告。一般来说,报告中的内容具有及时性和专有性,强化了监管当局所获得的公共信息,可以满足监管机关特定的监管需要;第三,监管当局通过现场检查和外部审计程序来收集资料,也可通过定期或是有目的的检查、审计和市场调查取得需要的信息。第四,一般来讲,监管当局还有权获得金融机构内部模型产生的各种信息。对于以上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监管当局可以分析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大型的风险暴露,分析和评审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状况,确认潜在的问题,在问题出现的早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实现有效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三、信息披露制度对实现市场奖惩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来说,市场的奖惩机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得经营稳健、管理完善的金融机构在乐意主动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披露有相关信息的同时,使得社会公众全面准确的了解到其业务和经营表现,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倾向于将融资资本投向这些健康披露而不是那些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