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季度整车出口分析报告_第1页
1-3季度整车出口分析报告_第2页
1-3季度整车出口分析报告_第3页
1-3季度整车出口分析报告_第4页
1-3季度整车出口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13季度整车出口分析报告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增势不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大亮点。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头年,我国汽车在走向国际市场的万里长征中,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前三季度总体形势分析过去的9月份,我国整车出口仍然保持迅猛增长趋势,月度共出口整车(包括成套散件,不含汽车底盘,下同)34264辆,出口金额33亿美元,虽然出口数量上比8月份的35949辆略有回落,出口金额却增长了64,说明整车出口价格有所提高。至此,2006年前三季度共出口224824辆,出口总金额2165亿美元,与05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663和1096,其中第三季度表现最为突出,在继第二季度出口下滑后迅速反弹,出口金额达到91亿美元,比第二季度增长了4693,为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分析近几年的出口数据显示,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从2004年起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出口增长率连年增加,自2004年起到2006年第三季度,出口金额季度平均增长环比为2838。20042006年出口数据及趋势图如下2004年至2006年季度出口数据表年度季度金额(万美元)季度环比1季度8949342季度123935838493季度163039531552004年4季度213750031101季度20384714632季度379575386213季度449406018402005年4季度500088411281季度635994027182季度61911382653季度909687046932006年4季度2004年至2006年前三季度出口金额增长趋势图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4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2005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2006年1月3月5月7月9月出口额(万美元)从上图可以看出,整车出口在2006年6月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虽然月度增长率有所减缓,但是整体增长的趋势却十分明显,若按2006年的月度出口数量平均增长率845和出口金额平均增长率78推算,今年全年的出口数量将达到346万辆,出口金额将达到332亿美元的历史出口纪录。出口地区分析前三季度,进口我国汽车的国家和地区有185个,进口金额最多的前5个国家是俄罗斯194亿美元、伊朗191亿美元、比利时154亿美元、叙利亚138亿美元和阿尔及利亚134亿美元,其中伊朗增速最快,比去年同期增长43倍。前十位的出口国家占我国整车出口总额的547,说明我国汽车出口地区的集中度较高,相应的依赖性风险也较高。按洲别统计,亚洲市场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105400辆,出口金额97亿美元,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4498。然而,出口增长幅度最快的市场是欧洲,与2005年前三季度相比增长23787。具体数据见下表2006年13季度整车出口地区分布2005年01月至2005年09月2006年01月至2006年09月地区数量金额(万美元)数量增长金额(万美元)增长金额占比数量占比亚洲61441484499210540071559738017100994498446881非洲299963092069473065771500991162022314321041欧洲14100143924449315249754862844237872246321935南美洲7133793841212821983618792801367386819466大洋洲679115119477297583604273803860212北美洲99243019104452474293727003430464合计1143411032828422482496632164794910960100000100000向欧洲市场的出口快速增加,主要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向以比利时为主的欧盟国家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出口。,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向欧盟共出口整车20165辆,出口金额223亿美元,分别占向整个欧洲出口的4087和4588,是2005年同期出口数量的42倍,出口金额的34倍。此外,另一方面,我国向欧洲出口的国家中,东欧国家占据了主要份额,原因是东欧国家普遍购买力较低,对汽车的出口价格较为敏感,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而西欧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对进口汽车的技术、安全、环保等标准的要求较高,国产汽车进入当地市场比较困难,因此对西欧国家的出口主要是我国的合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出口欧洲数量上的变化表明我国的汽车出口地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汽车产品逐渐向欧洲市场渗透,这也在侧面说明我国的汽车技术正在不断提高,逐渐得到欧洲国家的认可。向欧洲市场的出口快速增加,主要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向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国家出口大量增加,2006年前三季度共出口整车XXXX29150辆,出口金额XXX26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XX21234和XX2364,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并且以我国自主品牌产品为主。另一方面是向已以比利时为主的欧盟国家出口,2006年前三季度共出口整车20165辆,出口金额223亿美元,分别占向整个欧洲出口的409和459,是2005年同期出口数量的42倍,出口金额的34倍,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以非自主品牌为主。出口车型种类整车出口车型方面,出口金额和数量仍以载重车最多,出口数量113472辆,出口金额703亿美元,占总出口数量的505,其中又以载重量小于5吨的轻型卡车(含皮卡)数量最多,占出口载重车总量的90,另外,载重量大于20吨的重型卡车出口增幅较大,比去年同期增长1146。整车出口中排第二位的是轿车,出口数量67342辆,出口金额456亿美元,占总出口数量的30,并且以小于1000ML的小排量车为主,占轿车出口量的65。其余20的出口车型为大中型客车,旅行小客车,越野车,各种专用车及其它车型,各种车型的出口数量比例见下图。2006年13季度出口车型分布图6142载重车5024轿车30其他载重车小轿车特种用途车机动大中型客车非公路用货运机动自卸车旅行小客车(九座及以下)越野车(四轮驱动)其他发动机型客车与2005年13季度相比,2006年前三季度出口增幅最快的车型是轿车和越野车,出口数量分别增长25467和22644,但是,平均出口单价降幅最大的也是这两种车型,分别比去年同期降1557和778,这种情况的发生令人担忧,如果是以低价竞争策略推动在国际市场上的销量,这种低层次的营销策略无疑会对我国企业将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从出口国家看,载重车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是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越南和利比亚。向欧盟出口的载重车数量继续增加,为695辆,金额28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5。轿车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是比利时、俄罗斯、马来西亚、叙利亚和意大利,其中向比利时和意大利出口的轿车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贸易方式与2005年相比,2006年整车出口贸易方式在比例上没有大的变化,仍然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出口金额占到80。主要贸易方式的具体数据见下表2006年13季度整车出口贸易方式统计表2005年01月至2005年09月2006年01月至2006年09月贸易方式数量金额(万美元)数量增长金额(万美元)增长金额占比数量占比一般贸易99323807232417984881071596269197757464280542进料加工贸易9522100116237972298783845639284121798217005对外承包工程货物1696566223214626531024843810047920961边境小额贸易2561233565333230115524561365325831492载重车出口中,以一般贸易为主要的出口方式,占所有载重车出口金额的888,加工贸易仅占37。而在轿车的出口中,进料加工贸易占轿车出口额的62,超过一般贸易,成为主要出口方式。而去年同期,轿车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占当年轿车出口的457,加工贸易占40。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广州本田(中国)为代表的中外合资企业的出口额增长迅速;国内以“奇瑞”为代表的一些企业自年初以来的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较快。出口企业情况13季度,我国整车出口企业共1132家,出口数量超过100辆的企业有120家,占全部出口企业的106,出口数量不足10辆的企业有657家,占全部出口企业的58。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4家,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4家。总体看来,我国出口企业的分散程度有扩大趋势,2005年同期出口不足10辆的企业仅有472家,今年却增加到657家,如此小批量出口的增加必然使售后服务不能得到有力保障,这对维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构成了挑战,也使得政府出台相应的出口规范措施成为必要。另外,整车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仍然是出口的主力,分别占全部出口企业的556和269,具体数据见下表2006年13季度整车出口企业类型统计表2005年01月至2005年09月2006年01月至2006年09月项目数量金额(万美元)数量金额(万美元)金额占比数量占比国有企业714716503131113429120454325564250452中外合资企业2766022863747714658340322695034314个体企业1240711196063022832156351485413445集体企业2470219161374748128022231667外商独资企业3181994101505559402570067其他156011241597700740055合计1143411032828522482421647949100000100000出口形势综述纵观2006年前三季度得整车出口从年初的小幅增长,到3、4、5月份的出口下滑,再到第三季度开始的高速增长,整车出口形势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但是整体呈现了明显的加速增长趋势,这预示着我国整车出口迎来了“井喷期”。预计这种增长趋势在2006年第4季度会持续下去,全年出口将达到35万辆。而根据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形势,预计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将突破700万辆大关,35万辆的出口规模与产量规模相比还是比较保守的,因此,我国的整车出口空间还很大。但是,影响汽车出口形势的因素复杂而繁多,不排除国内外因素对出口形势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一旦以下情况发挥作用,将对2007年的整车出口产生实质影响。一、鉴于目前我国企业出口的不规范行为,商务部正会同发改委等部门,抓紧制定出台规范汽车出口的政策。出口秩序的规范必然遏制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汽车产品的出口,那些出口数量过少以及抱有“一锤子买卖”观念的企业将被排除在出口企业之外,由此可能造成出口数量暂时减少。但是从出口战略角度讲,规范措施必将有助于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和产品的长远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汽车出口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国内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程度将直接影响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从而间接影响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尤其是对国产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汽车产品价格上涨,对于亚非及东欧等价格敏感型国家的出口将受到影响,削弱我国汽车同其他国家汽车在这些地区的竞争能力。三、中国与多个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顺利进展,将为我国汽车出口打开巨大空间。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05年7月20日对包括汽车在内的产品实施降税;非洲是目前我国汽车出口重要的海外市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结束后,中非国家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走向非洲市场;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也在降税进程当中;等等。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整车生产企业145家,今年仍将继续增加,但是根据摩根士丹利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汽车产能利用率只有76,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国务院已经明确把汽车产业列入产能过剩的行列,限制汽车投资的措施正在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