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专题调研报告_第1页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专题调研报告_第2页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专题调研报告_第3页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专题调研报告_第4页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专题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服务业发展报告台州市发改委课题组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重点,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全市服务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一、2008年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一)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步伐继续加快。2008年我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426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9百分点。在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66539395调整为68528404。比较优势逐步显现。2008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总量与增幅均居全省第四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六研究与建议位。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居第九位,增速居十二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第六位。但在浙江省列入长三角16个城市的7个城市中,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居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三位。图12008年全省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增速图(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区域发展继续优化行业结构。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2008年,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较快发展,分别实现增加值9751亿元和26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和144;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790亿元、9915亿元、8449亿元和3518624493587777186891720049214637942620457106085160001221314138111171251181011211161281249505001000150020002500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0246810121416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速()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9、101、98和77。图2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图区域结构。中心城市板块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其中路桥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全市首位,达478。经济强县板块服务业发展较快,其中温岭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803亿元,居全市之首。2008年,三门、黄岩、仙居、温岭和临海的第三产业增速均超过全市增速124,其他县市区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PD比重看,均比2007年有所上升,其中椒江、仙居、天台、路桥、黄岩都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见表1)。表1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批发和零售业21790亿元住宿餐饮业3518亿元金融业9751亿元房地产业9915亿元其他服务业2600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4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市79426124404椒江区12093101470黄岩区768131410路桥区12912114478临海市1001513386温岭环县715910283天台县4538118463仙居县3466131438三门县3274133400(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现代物流业。我市物流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达14400万吨,增长28;港口货物吞吐量3898万吨,增长64,其中外贸吞吐量445万吨,增长23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38万标箱,较上年增长190。全年民航完成货邮吞吐量3235吨,增长164。交通运输业。2008年,全市旅客周转量10658亿人公里,增长64,货物周转量70390亿吨公里,增长11;民航旅客吞吐量达4077万人,增长109。年末全市通车里程(含村道)10593公里,高速公路230公里,比上年增加42公里。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3680万辆,比上年净增521万辆。金融保险业。金融运行稳健。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7170亿元,当年新增存款43414亿元,比上年多增1625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2627亿元,当年新增贷款31501亿元,比上年多增1226亿元。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机构(含分支机构)32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保费总收入4940亿元,比上年增长320。信息服务业。2008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为21186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37线/百人。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63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541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7户/百人。年末已有国际互联网用户646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582万户,比上年增加970万户。会展经济。依托产业基础,发挥品牌优势,2008年,我市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塑料交易会、第七届中国(台州)印刷包装展览会、2008中国(台州)机床工模具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台州)船舶工业博览会、2008中国(台州)汽车用品交易会。2008年全年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共举办各类展会19场,展览面积198600平方米,平均举办率15场月;举办各种大中型会议、论坛、演出、推介会等123个,共计321场次。中介咨询。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28项,技术交易额880亿元。全年申请专利9043件,专利授权4811件。截止2008年底,全市61家律师事务所407名律师为1100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年末全市拥有职业介绍机构184个,全年介绍就业成功人数2140万人。质检、计量、认证等行业发展平稳。职业培训。全市共组织技能鉴定92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848人,培养技师1430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增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示范专业,1所省级示范性学校,1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按计划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四)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成为拉动有效需求的主要动力商贸市场业。消费品市场活跃繁荣。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商贸设施日趋完善,欧尚超市等开门营业,社区商业建设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创建台州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37家,成交额84448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94家。房地产业。2008年,房地产市场销售出现下降,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16亿元,比上年下降153,销售面积22592万平方米,下降197。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购买力不断提高,对住宅品质要求不断提升,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的居民越来越多。2008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旅游休闲业。2008年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2605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038万人次,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20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047万美元,增长137。台州耀达国际酒店成为我市首家五星级饭店。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台州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文化娱乐业。2008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自办广播节目10套,自办电视节目10套。年末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295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836万户。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快。市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基本建成。社区服务。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全市拥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23家。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等示范活动。家政、文化健身、物业管理、残疾人康复、保障救助等服务呈逐步完善趋势,基本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五)经济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缓解就业压力。2008年末,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44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77万人,增长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7年的353,提高到2008年的358,继续发挥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作用。增加地方税收。三产税收增长明显快于二产。全年第三产业地税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1855,快于同期二产(剔除电力企业)税收增长。金融业继续成为增收亮点和稳定的税源增长点,共组织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952(其中税收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4834)。改善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25平方米和550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分别拥有生活用汽车21辆和7辆。虽然2008年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服务业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一是从占国民经济比重看,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远未达到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在45以上要求。二是从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份额不大。三是从城乡分布看,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农村服务业发展比较薄弱。四是从发展环境看,面临传统体制环境的约束,导致创新不足,效率与服务质量水平低。二、服务业发展趋势判断(一)产业结构调整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契机在目前资源环境和需求双重约束条件下,要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迅速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提高资源再配置效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前,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虽是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但已出现第三产业增幅高于第二产业增幅的状况,占经济和就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社会向着产业服务化、社会现代化的趋势发展,服务业成为最具潜力的增长点。我们应不失时机,加大服务业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生互长。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而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提升发展的关键。在现代工业社会,产业链的两端是服务业,中间是制造业。实践表明,产业链的核心价值正在向两端延伸一端向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等上游环节延伸,一端向营销、物流、品牌、市场网络等下游环节延伸,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我市的现代制造业已渐成规模,为我市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我市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产业链低端。我们要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必须实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把工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出来,实现工业和服务业的双赢发展。(二)有效需求拉动为服务业发展带来商机随着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渐增长,消费支出持续活跃。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8元,比上年增长8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80元,比上年增长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由上年的251缩小到248。居民消费意愿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82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10111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生活消费支出7090元,比上年增长93。消费结构换挡提速为服务业发展带来生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发展服务业的强大动力。主要消费项目中,医疗保健等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变化,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和书报杂志类分别比上年增长229、192和157。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性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在消费层次提升与消费结构转换,其间蕴含着服务业的发展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把扩大消费作为长期的基本政策,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三)政策体系完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深化服务领域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各类资源流向服务业,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围绕“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战略导向下,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把服务业作为国家4万亿投资的重点内容之一。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创新大会,对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加快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全面安排部署。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活力。2008年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之后,我市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反复梳理,从强化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和创新、优化服务业创业环境、加大服务业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品牌和标准化工作、加强服务业基础工作等六个方面,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台政发200880号)。随着政策的出台,将会极大地激发服务业企业与服务业创业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台州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四)区位条件改善为服务业发展拓宽空间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交通网络、信息基础网络等设施,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随着甬台温铁路台州段、台缙高速公路、玉环大麦屿港、临海头门岛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启动运营和开发建设,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这为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和机遇。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撤地设市”以来,台州市中心城市实现快速发展,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一系列美誉,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形成了较高的城市品牌影响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由此增大对现代消费服务的需求;而城市规模扩大,又提升生产和消费服务业的增长空间。区域加快推进协同合作。长三角各城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区域合作由来已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合作新格局。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的出台,将为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市服务企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更多分享区域发展机会的可能。三、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全面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资源整合和信息化进程,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探索发展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绿色物流、回收物流等专业物流,积极引导物流业建立供应链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公路和铁路物流,发展航运、航空等国际物流,发展航空快递运输、多式联运和国际货代等物流业务,完善多层次物流体系。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大力发展与金融业务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积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做强软件产业,重点突破嵌入式软件等技术开发,鼓励企业参与软件外包服务。鼓励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优先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知识产权、市场调查等高端商务服务,规范房屋中介、职业中介等传统商务服务,发挥商务中介在配置市场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并重,加强大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间的订单式培养,推进模块式教学,强化实施操作性训练,完善转网就业培训体系,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二)积极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化发展改造提升商贸市场业。在传统商业设施和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新型业态,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以连锁经营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精品店、专业店等。加快生产服务型商贸业发展,根据产业特点和城市特色,重点发展一批生活资料市场的集聚区;依托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优势,建设和提升一批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引导发展房地产业。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增强保障公共服务功能。切实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廉租住房等政策性用房建设,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完善一级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手房市场发育,规范租赁市场,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强化便民利民服务和加强社会福利服务,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创新社区服务形式。建立和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业体系,实现社区服务规范化、网络化、人性化。加快社区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医疗保健、娱乐健身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品牌和连锁经营水平。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以改造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发展面向农民生活的服务业,进一步推进农村交通,通信、广播电视、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等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民、农民工的培训,推进城镇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积极鼓励鼓励引导农民建房,有效拉动农村消费。(三)大力促进公共性服务业均等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通过实行社会公共服务分类管理,科学界定、划分政府和市场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中各自的职责和作用。强化政府对公益性社会公共服务的责任和投入,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供给模式多样化和运营方式市场化。完善公共服务内容。加快发展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交通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承载产业发展、保障百姓安居的能力。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优势,强化资源的辐射效应,积极发展科技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传播、医疗服务等行业,扩大品牌效应,延伸服务网络,不断提高服务全市的能力。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构建“三大载体”,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抓紧编制出台台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依托“一带一轴一群”发展平台,结合城市规划布局,规划一批现代物流园区、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创业服务园、新型专业市场和创意产业园等。同时,对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的聚集区雏形,作为重点聚集区进行培育。加大台州市创业服务园、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台州物流园区、路桥市场集聚区、玉环大麦屿物流集聚区等集聚区的建设和推进力度,使之尽快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对重点聚集区建设项目,在用地规划、税费减免、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加快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坚持大项目带动原则,在筛选项目、推介项目、促进项目落地上下功夫。加快山鹰物流配送中心、陆通物流中心、天啸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台州供销华联仓储中心、黄岩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台州市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台州市粮食物流储运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协调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完成年度计划。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中逐步增加服务业重点领域的投资项目。加快培育服务业企业。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创建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我市投资。(二)强化“三大支撑”,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破解体制政策障碍。破除垄断经营和市场进入门槛等体制性障碍,着力培育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尽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抓紧研究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工作清单进一步深化细化,全面推进服务业工作。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建立完善的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制度。加大培养和培训规模,调整各类院校的学科与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尽快形成一支与加快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的企业家队伍、专业型的管理队伍和技能型的职工队伍,为服务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撑。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科学安排使用政府引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继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位筹措资金,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金为支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向银行推荐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切实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更大规模、更高效地使用境外、省外和市外资金。(三)实施“三大抓手”,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鼓励制造企业主辅分离。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由生产性服务企业承担。有条件的,可成立独立法人企业,并对外承接业务。可以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展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以我市成为全省三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之一为契机,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