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市场6月份分析报告_第1页
中国粮油市场6月份分析报告_第2页
中国粮油市场6月份分析报告_第3页
中国粮油市场6月份分析报告_第4页
中国粮油市场6月份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粮油市场6月份分析报告小麦本月正值国内冬小麦收获高峰期,丰收已成定局。本月国内陈小麦市场行情保持弱势整理,下旬基本稳定,新小麦收购价格小幅上扬。三等白小麦全国平均价格为1514元/吨,比上月下跌307。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平均价格为1520元/吨,比上月下跌052。一、今年我国冬小麦出现恢复性增产本月国内冬小麦收获基本完成,丰收已成定局。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夏收小麦亩产比去年提高10公斤以上,总产增加25亿公斤左右,增幅约3。几个主产省小麦生产形势喜人,最大的主产省河南今年冬小麦总产239亿公斤,增幅43,创历史新高;河北省冬小麦总产可达1054万吨,比上年增加36万吨,增幅35,扭转了小麦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山东省今年冬小麦收获面积达4660万亩,单产达3402公斤,比去年提高13,是近五年来最高年份,其中优质小麦就达2800万亩,预计仅优质小麦产量就可达980万吨。二、新麦全面开秤收购价格高开高走随着黄河以北冬小麦的收获,收购工作全面展开。今年新麦收购价格普遍较上年同期有020035元/500克的提高,且高开高走,至本月底,普遍上涨13分/500克。湖北省在高开之后一度回落,但月底时收购价格也已高于开秤价。三、收购主体多元化呈现竞争新格局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数量将逐步缩减,同时,今年的小麦收购主体将更加多元化。目前活跃在小麦收购活动中主体的包括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贸易商、个体经纪人等,不同主体采取的收购策略及方法各有不同,但以往坐等农民上门交粮的情形已改为走家串户主动收粮。随着多种渠道的介入,收购市场竞争新格局初步显现。今年由于农发行对信贷资金实行了新的管理模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资金面临不足,这对后期收购价格将会产生一定的抑制。四、农民售粮充分自主观望气氛涌现今年农民卖粮心态也将发生加大改变。首先,由于去年粮价上涨较晚,农民已将大部分新麦售出,因而并未因粮价大幅上涨而得到较大利益。鉴于此,今年农民售粮存在一定观望情绪;其次,今年全面实行对农民直补政策,加之良种补贴、免收特产税、减收农业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农民手中较往年宽裕,因此并不急于售粮;第三,今年尽管没有制定新麦最低收购价,但从与稻谷的历史比价关系来看新麦应为077元/市斤,加之前期收购价一度达到或接近080元/市斤,农民对目前070元/斤的收购价不很认同,所以有一定观望心理。因此,今年新小麦的收购进度明显慢于常年。五、成本降低小麦进口数量继续增加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进口小麦7868万吨,15月累计进口小麦14826万吨,同比增加857;5月份我国出口小麦1295万吨,15月累计出口小麦4903万吨,同比增加148。由于国家取消进口小麦增值税的政策延至年底,加之近期国际海运费下降,进口小麦成本降低,免税后,目前到港的加麦成本价在2000元/吨左右,美硬红冬在1900元/吨左右。同时,今年我国进口小麦的签单量继续增加,据悉,目前签单量已达700万吨。进口量大幅增加,成本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麦市场行情的上涨。综上所述,由于新麦大量上市,近期小麦价格的上升将会有一定压力,陈麦价格将以稳为主,小幅波动,新麦收购价格预计7月上中旬将稳中略升,但在7月下旬到8月底有可能出现一次回调。玉米本月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保持基本稳定。本月二等黄玉米全国平均价格为1327元/吨,比上月上涨045;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1321元/吨,比上月上涨224;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三等玉米平均价格为12275元/吨,比上月上涨066。一、饲养业逐步复苏将支持玉米价格由于前期禽流感的影响,目前畜禽存栏率普遍较低,市场出现暂时性供不应求,畜禽类产品价格近期出现明显上涨,加之禽类产品出口进一步恢复,饲养业补栏积极性增加,饲料业产销出现增长态势,这对大宗饲料原料后期市场行情的回暖将会起到拉动作用。二、墒情良好夏播玉米播种出苗顺利本月正值华北黄淮地区夏播玉米高峰期,由于近期该地区降雨充沛,土壤墒情较好,对玉米的播种及出苗都极为有利。今年从上到下重视农业生产,各项有利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极为有利,预计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将会有所增加。三、东北旱情略有缓解价格稳中趋升本月中下旬东北大部地区出现有效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入夏以来的严重旱情,但总体旱情依旧存在,后期进入拔节期,若降雨仍不充分,玉米生长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关内玉米可供量进一步减少,东北玉米逐步占领主导地位,需求有所增加,玉米价格趋于上涨。四、华北黄淮正值三夏玉米交投清淡本月正值华北黄淮地区三夏大忙时节,农户出售玉米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加之去年该地区玉米减产幅度较大,目前农民手中余粮有限。因此,本月该地区玉米市场可供量下降,东北地区玉米开始运抵,后期玉米市场行情有望回暖。五、我国玉米出口减少外贸需求降低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出口玉米3581万吨,15月累计出口玉米14645万吨,同比下降699;5月份进口美国玉米41吨,15月累计进口玉米171吨,同比提高5260。由于国内玉米库存降低,今年出口配额数量大幅降低,加之目前美国玉米在亚洲市场占据价格优势,我国玉米出口继续减少。外贸玉米需求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综上所述,由于饲料以及饲养业对玉米的需求正逐步恢复,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可供量减少,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将以稳中趋升为主。稻米本月稻米市场行情基本稳定。全国粮油批发市场标一早籼米平均价为2435元/吨,比上期下降了17,标一晚籼米平均价为2515元/吨,与上期持平;安徽省芜湖大米批发市场标一早籼米为2280元/吨,比上期上涨了16,标一晚籼米平均价为2443元/吨,比上期下降了07;江西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标一早籼米为2395元/吨,比上期下降24,标一晚籼米平均价为2530元/吨,比上期下降了21。一、季节性淡季的来临稻米消费减弱由于大部分学校开始放假,集团消费下降;夏季大米耐储性降低,家庭集中购买减少,市场交易清淡。居民口粮消费平稳,农民缺粮因政策性安排而有所减少。二、早稻增产成定局未来价格现分歧国内早稻收获季节临近,其收购价格以及后期走势受到关注。有人认为,目前库存充足,供应及时,未来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也有人认为,早稻需求连续呈增长势头,总体供给量有限,况且中、晚稻距离收获时日尚早,变数较多,未来稻谷价格应该以上涨为主。我们认为,早稻增产基本成为定局,早稻的供求关系相对独立,前期供不应求主要是由早稻大量减产造成,在早稻出现恢复性增产的前提下,其价格上升空间有限。三、气象条件总体向好局部灾害严重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普降大雨,在缓解旱情的同时,也给局部地区造成涝灾。除个别地区外病虫害比较严重外,稻谷整体生长形势较好,继续支持总产增加的预期。四、国际大米供给增加市场行情走弱国际主要出口国稻谷收获季节即将来临,价格不振,交易较清淡。基于世界稻米连续供不应求和中国稻米连续减产的预期,美国、泰国等主要大米出口国稻谷大幅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但是,今年中国稻米生产有望出现恢复性增产,进口预期有所减少,所以,国际供给量增加会偏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势头。不过,从长期看,稻米价格整体表现强劲。预计近期早籼米价格相对较弱,晚籼米价格基本稳定,粳米价格有所回升。大豆本月国内大豆市场行情延续上月末走势,继续回落。本月三等大豆全国平均价为3413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448;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等大豆为33430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2。一、国内大豆主产区的旱情有所缓解本月下旬东北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使得前期内蒙东部、辽、吉两省西部地区出现百年一遇的旱情有所缓解,东北地区当前大豆苗期生长状况总体而言较为正常,黑龙江地区当前旱情并不严重,大豆生长状况相对好于辽、吉两省及内蒙东北部地区。二、恢复进口巴西大豆检疫并未放松我国和巴西已就大豆检疫问题达成全面共识。为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巴西政府和出口商从2004年6月11日起,加强了对大豆的生产、仓储、运输、装船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查验和监管,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恢复被暂停的23家出口商/供货商向我国出口巴西大豆的资格。2004年6月11日前已启运在途的巴西大豆,如混有种衣剂大豆,应在卸货前进行挑选处理,符合中方相关要求后方可准许入境。三、国内大豆初榨业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前由于大豆初榨企业原料成本不同,境遇截然不同。以当前豆粕2800元/吨左右,二级豆油出厂价近6000元/吨计算,大豆进厂成本在3170元/吨以下,初榨环节可避免亏损。因此当前能拿到3000元/吨左右进口大豆现货的几家国有和外资榨油集团,在初榨环节已能获利。但众多加工厂当前进口大豆进成本仍在4000元/吨左右,国产大豆主产区的多数加工厂库存大豆仍是早期以成本3800元/吨左右收购,因此,亏损仍较严重。两类加工厂当前面临的发展境遇不同,将对未来加工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四、豆粕价格反弹初榨业内部现分歧本月国内豆粕价格在近两个来月的持续下跌后,出现小幅反弹,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后期影响豆粕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关内地区畜禽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养殖业反季补栏,饲料消费后期呈增长态势;二是饲料业对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不强烈,个别大集团认为豆粕价格将很快再次走低,这将直接影响饲料业的采购数量和采购步伐;三是国内一些大型加工企业内部对大豆供求和豆粕价格走势看法有明显差异。五、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开始出现下降由于国内油厂履约率过低,多家国际供货商表示上半年亏损惨重。同时,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明显下降,今年5月份大豆进口量为8362万吨,同比下降46,15月份大豆进口量为74778万吨,同比下降23。69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综上所述,虽然今后一段时期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但由于国内库存量远超历史同期,且需求量少于历史同期,大豆供应量短时充足;加之菜油、菜粕的供应量相应增加;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和前期相比大幅回落,预计近期国内大豆价格继续走弱,但趋于稳定。食用油本月食用油市场行情继续大幅下跌。本月二级花生油全国平均价为11381元/吨,比上月下跌179;二级菜籽油全国平均价为6701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658;二级豆油平均价为6951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490。一、豆油价格趋稳后期仍以弱势为主国内大豆加工厂目前正努力坚守6000元/吨的二级油出厂价格水平,油价抗跌性在这一关口已明显增强,但从供求形势来看,国内豆油价格仍有小幅回落的可能。一是目前菜油价格与豆油价格相比已偏低,加之油菜籽上市高峰期到来,后期菜油价格走势会对豆油价格走势产生影响;二是毛豆油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价格远低于国内,在增加豆油的供应量同时还会对国内豆油价格产生下拉效应。二、加工利润萎缩油菜籽价格将走弱进入六月份中下旬,国内进入新产油菜籽上市来的第一波上市高峰,预计七月份国内油菜籽价格仍以振荡走弱为主。一是农民在长时期的惜售后,油菜籽收购价不升反降,加之南方进入雨季,油菜籽存储难度增加,农民惜售心理减弱;二是部分在前期高价收购新产油菜籽的加工厂目前已出现加工亏损,使其再次处于观望之中。三、棕榈油价格出现反弹但涨幅有限本月下旬,国内棕榈油价格终于走出了100250元/吨的一波上涨行情。一是因为6月份国内棕榈油到港量不大,库存压力减缓;二是外盘棕榈油价格反弹。受国内豆油及菜油价格走弱,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