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道路工程涵洞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_第1页
重庆道路工程涵洞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_第2页
重庆道路工程涵洞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_第3页
重庆道路工程涵洞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_第4页
重庆道路工程涵洞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XX市XX地质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六月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项目负责(注册岩土工程师)报告编写(工程师)审核(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经理工程勘察乙级证书编号XX市XX地质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六月目录1勘察工作概况111项目由来及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与任务113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214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215工程勘察等级确定316勘察工作的布置317完成勘察工作量及质量评述417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42工程地质条件621地形地貌622气象水文623地质构造624地层岩性7241第四系全新统(Q4)7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7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826水文地质条件827不良地质现象8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83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8311第四系土层93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选取11321素填土11322粉质粘土12323强风化基岩12324中等风化基岩12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234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124工程地质评价1341地震效应评价1342场地稳定性评价14421场地稳定性及拟建构筑物适宜性评价145地基评价1651地基均匀性评价1652地下水作用评价1653岩土层地基承载力评价16531土层承载力评价16532基岩承载力评价1654地基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17541地基持力层选择17542基础型式建议176结论及建议1961结论1962建议20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地质孔放线记录3、土质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4、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附图序号图名比例页数图号1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共1张1012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共14张2012143钻孔柱状图1100共29张301329附件1、勘察合同2、勘察任务委托书3、勘察纲要4、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1勘察工作概况11项目由来及工程概况受XX县XX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建的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工程地质勘察。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位于XX县XX园XX路与XX沟的相交处。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和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平面图,其拟建涵洞概况详见表111。拟建物概况一览表表111荷载项目名称平面尺寸(长宽高)设计地坪标高M长度M安全等级基础型式结构类型条基KN/M桩基KN/柱对沉降敏感程度备注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32504006004181454178213250二级浅基础钢筋砼10500一般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任务如下1搜集甲方提供的场区附有坐标网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环境高程及拟建物相关设计资料;2查明拟建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场地整体稳定性及拟建物建设适宜性;3、查明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类型、结构、厚度、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4查明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查明地基岩土层中是否存在软弱夹层或特殊土层;5查明抗震设计所需的场地土类型,确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6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及其规律;判定环境水、地下水和土对钢筋砼的腐蚀性;7选择适宜的基础持力层,提供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建议,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8对场地基坑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支挡措施建议和支挡设计所需岩土参数;9判断地基岩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环境和相邻建已建构筑物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13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1勘察合同书;2勘察任务委托书;3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建筑总平面图。14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根据业主技术委托书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本次勘察采用以下主要规范依据如下(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5工程勘察等级确定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见表15,环境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综上判定本次工程勘察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划分表表15判定因素场地环境情况场地复杂程度地形、地貌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530中等复杂岩层倾角()57复杂岩土特征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有素填土分布中等复杂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4901100米中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场内有地下水中等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中等强烈中等复杂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小简单综合确定中等复杂16勘察工作的布置按提供的方案进行勘察,勘探点主要沿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设。共布置钻孔9个,钻孔间距一般按7502148M布设,控制性钻孔为5个,一般性钻孔5个。共采集土样2组,泥岩样2组,砂岩样2组中等风化基岩作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选土样作做土常规物理试验。17完成勘察工作量及质量评述171完成勘察工作量我公司受甲方委托后,经现场踏勘编写了工程地质勘察纲要,组织人员及设备于201366201367日完成野外作业,随即转入室内岩土试验及资料整理和勘察报告编写。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钻探、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711。表1711完成实物工作量工作项目单位数量提交成果勘探点定位个9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地质测绘KM2001工程地质平面图1张(1500)工程测绘剖面测绘M/条285/6工程地质剖面图6张(1200)现场施工工程钻探M/孔14540/9钻孔柱状图29张(1100)岩样单轴抗压孔4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室内试验土样物性组2土质物理特性简易水位观测孔9172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是在严格执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实施。勘探孔的布置根据一次性勘察要求,勘探线和勘探点间距及深度满足规范中表434和443的规定。(1)、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时代及不良地质现象分布情况、岩层产状、裂隙发育情况、填土范围、堆填时间、堆填方式,图上误差小于3MM。(2)、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平面布置图使用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测量坐标采用XX独立座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系。执行规范CJJ899城市测量规范。利用总平面图上的两个已知点,采用后方交会法作两个图根点作为本次测量起始控制点。图解求得各钻孔坐标,在各相应控制点上设站使用拓普康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各钻孔。待各钻孔施工完毕,在相应控制点上设站采用极坐标法定测各钻孔,采用三角高程法测得各钻孔高程。剖面采取实测。控制点XMYM高程MN54933357284105352369141910N5501R3357211525352262041913(3)、钻探钻孔布置按规范规定布置。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土层采取干钻,遇大块石时辅以小水量钻进,钻穿后即停水,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采取率为6580。基岩采用清水钻进,强风化岩层采取率为6880,中等风化岩层采取率为8095。一般孔孔深进入中等风化以下基岩56M,控制孔孔深进入中等风化以下基岩68M,控制孔占总孔数的1/3。所有钻孔终孔后2448小时进行钻孔水位观测。(4)室内岩石试验选取中等风化泥岩样2组、砂岩样2组作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试验。选取2组土样作做土常规物理试验,土样轻微扰动,级别为级土样,由XX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承担,试验时严格按国标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操作,试验数据可靠。(5)原位测试各钻孔中水提干后2436小时观察无统一水位,为钻孔残留水。(6)、本次勘察图件整理所使用的软件为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0,图件成果满足勘察要求。(7)、外业见证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见证员为湛伟,印章号YKJZ0568;钻探劳务单位为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担,外业人员及上岗证李世锋YKZT0152。综上所述,各项勘察工作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一次性勘察目的,提交的勘察成果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区属浅丘陵地貌,位于XX县XX镇XX园XX路与XX沟的相交处,原始地形为一斜坡,后经人工改造回填,呈V型谷,起伏不大,地面高程介于4160042400M,高差约800M。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5C,最低气温131953年7月11日,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7月23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区内最大平均年降雨量达15443MM,最小平均年降雨量是7401MM,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平均最大月降雨量80MM,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1日)。拟建场地为一XX沟XX河,据调查水量大小受季节降雨大小的影响,平时河水深度02M05M,洪水季节水深05M15M。2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梁平向斜北西翼,岩层产状平缓,岩层产状为13057,岩层层面之间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岩体中可见二组裂隙,20274,裂面平直,粗糙,裂隙间距0713M,延伸115M,多闭合,无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27567,裂面微曲,粗糙,裂隙间距1217M,延伸12M,张开119MM,无充填,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场区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拟建场地未见断层通过。24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Q4)人工填土层、砾砂层、残坡积层,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将地层从新至老分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Q4)1、人工填土层(Q4ML)为素填土,以紫红色为主,结构松散,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和泥岩碎块组成,粒径230CM,含量约为30,泥岩碎块已风化,人工堆填年限大于0520年,钻孔揭露厚度为670(ZY1)070M(ZY4),分布整个场地。2、残坡积层(Q4ELDL)为粉质粘土,灰褐色、黄褐色,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刀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局部含沙。钻孔揭露厚度为28ZY3440MZY4,分布于场地中部和北部,北部最厚,层底标高41110M41535M。3、砾砂层(Q4ALPL)灰白色,以中砾、细砾,小卵石为主,厚度变化大,钻孔揭示层厚050ZY4100MZY2,稍密中密,局部分布。24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由粉质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灰绿色钙质团块。强风化带岩质软,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状,少许短柱状;中等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一般为520CM,最长可达75CM。钻孔揭露厚度460(ZY4)80M(ZY1)未揭穿。该岩性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内基岩面起伏小,一般112。砂岩(J2SSS)灰白色、黄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中细粒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钙质、泥钙质胶结。岩层局部含粘土矿物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强风化砂岩厚230280M,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钻孔揭露厚度530(ZY3)560M(ZY9)未揭穿。该岩性层分布场地北部。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内基岩面起伏小,一般111。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140(ZY4)280M(ZY9)。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底界标高4101041230M。岩土界面倾角较缓,112。26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由于场区填土厚度较厚,分布不均,为070670M,较有利于地下水储存,粉质粉质粘土透水层差,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场区基岩以相对隔水的泥岩为主,裂隙多呈闭合状,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场区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水贫乏。各钻孔终孔后,均将钻孔内的钻探残留水抽干,24小时后进行简易水位观测,未见有统一水位。场地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雨季在素填土较厚的低洼地带易汇集地下水,地表、地下水经此XX沟向东南方向流向XX河。据调查场地内及附近无污染源,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1条,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地下水和土层对建筑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性。27不良地质现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调查,场地内地形平缓,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人防硐室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本次勘察共采集泥岩岩样2组,砂岩岩样2组,测试项目为天然及饱和抗压强度。取土样2组,测试土样物理力学参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附录G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见附表。表311土样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天然固结快剪压缩取样孔号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干密度G/CM3比重孔隙比饱和度10MM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内聚力KPA内摩擦角(C)压缩系数A1压缩模量ES12MPA2MPA1ZY11258196198156271073994631219805311417584051341ZY21296188192145272087592033220107313116387063298ZY31274197198155271075398732319706112617279058302ZY41252200201160270069098630719505111216685049345ZY51259200200159272071298931819205312618491052329ZY81254199200159269069598331319405011917282050339试验数666666666666666平均值265519719815527107496843175196205712131722847054326标准差009075073041005变异系数015006004005010修正系数091096097097094标准值05211681678822051表3121泥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岩石名称试验编号RMPARWMPA软化系数备注440264470282ZY161510306060450275570348中风化泥岩ZY12520317061样本数662平均值M492288059最小值440264059范围值最大值570348058标准差F049031001变异系数010010001标准值K464280057表3121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天然抗压强度饱和抗压强度岩石名称试验编号RMPARWMPA软化系数备注ZY811470100006816301108158010741810124916601145中风化泥岩ZY5119301332069样本数66平均值M16801151最小值14701000范围值最大值19301332标准差F165121变异系数010010标准值K15801078泥岩、砂岩力学取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32007进行取值。3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选取321素填土素填土厚070670M,分布于整个场地,中北端最厚。结构松散,块径大小不一,土石比73,堆积年限0205年。据地区经验,其天然重度建议取200KN/M3,饱和重度建议取210KN/M3。322粉质粘土场地粉质粘土分布不均,280440M,分布于场地的中部和北部,因此各参数取经验值天然状态下重度197KN/M3,饱和状态下重度200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经验值150KPA,压缩系数为060,属高等压缩性土。323砾砂层厚度变化大,钻孔揭示层厚050100M,稍密中密,局部分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经验值280KPA。324强风化基岩建议场地强风化泥岩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地区经验值300KPA。325中等风化基岩由试验统计结果是中等风化泥岩岩石指标为天然重度平均值2507KN/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64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80MPA。中等风化泥岩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464MPA(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00)中等风化砂岩岩石指标为天然重度平均值2507KN/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580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078MPA。中等风化泥岩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1580MPA(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0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第423条规定确定FAKFFUK式中,FAK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岩体较完整,岩质地基取033;泥岩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31KPA。砂岩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214KPA。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464MPA,为极软岩,据裂隙发育程度和结合程度判定,岩体较完整;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580MPA,为较软岩,据裂隙发育程度和结合程度判定,岩体较完整;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34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场地主要为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及泥岩,岩土设计参数建议按表34取值。表34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抗剪强度天然状态抗剪强度(饱和状态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MPA)岩性天然重度KN/M3天然饱和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CKPACKPAKPA)抗拉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人工填土200(饱和210)10(饱和0)28(饱和230)0230250256粉质粘土197(饱和200)150238(饱和15)115(饱和90砂层200280032强风化泥岩235300035035强风化砂岩230400中风化泥岩250746428015313503404004050中风化砂岩244158010785214050050150注带“”为地区经验值。4工程地质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可不进行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拟建工程抗震设计标准应为标准设防类丙类。42场地稳定性评价421场地稳定性及拟建构筑物适宜性评价据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区内及周边未发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地表无开裂、变形迹象,场地现状稳定。当对北侧环境边坡支挡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物建设。4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拟建涵洞东西两端为土质边坡,为XX县XX路道路工程路堤边坡,为XX县XX路道路工程路堤边坡治理内容,不属于XX县XX路道路工程涵洞勘察边坡治理内容。见勘察任务委托书,故本次不作稳定性分析评价。但在涵洞施工开挖时,涵洞两侧形成土质临时边坡,边坡长3250MM,高长600M。土质边坡稳定性差,易失稳,其破坏形势为园弧形滑塌,采用桩板挡墙对边坡进行支挡,宜采用逆作法,先支挡后回填。挡土板施工时,应注意排水,采取围堰法及时抽水,保证施工质量。5地基评价51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内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粉质粘土层、砾砂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由于填土层厚度变化大,结构松散,力学强度差异性大,砾砂层厚度小,变化大,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粉质粘土层厚度变化不大,分布稳定,可作为涵洞基础持力层,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岩体较完整、连续,是理想的基础持力层。52地下水作用评价场地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雨季在素填土较厚的低洼地带易汇集地下水,地表、地下水经此XX沟向东南方向流向XX河。据调查场地内及附近无污染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