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影响(硕士论文摘要)公司减资是指公司由于资本过剩或亏损严重等原因,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减少公司资本的法律行为。资本的减少有可能缩减公司的责任财产,容易削弱对债权人的保护力度,进而危及交易的安全。但是减资方式多元化的发展使减资程序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和具体制度面临新问题的挑战。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在减资规则方面只做了小的修改,相关规定显得过于简略且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减资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结合我国的立法传统及现状,针对减资方式多元化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章。引言,介绍研究的缘起以及试图解决的问题。第一章介绍现行公司减资的具体规定,并就减资规则立法作了评析。新公司法出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目的,对公司的减资程序作了限制,主要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通知债权人和对外公告;公司向有异议的债权人清偿债务和提供担保。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债权。与旧公司法相比,体现了立法者更注重效率价值、股东权益的特别保护和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权利的意愿。然后论述我国现行减资立法在债权人利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章阐述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提出的挑战。首先论述减资方式多元化的表现及原因和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减资的种类不同,具体从形式减资与实质减资、强制减资和非强制减资、股份回购等多方面分别说明各种减资方式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应采取不同的规制。第三章论述我国在减资方式多元化背景下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首先描述国外有关公司减资的立法例,具体介绍德国、美国、英国三个有代表性国家关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模式。其模式如下1、德国的披露机制下严格的债权人保护模式;2、偿债能力标准模式;3、司法介入下的折衷程序。然后讲述我国减资立法的价值取向,应遵守安全与效率相统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减资多元化下我国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结语,简略展望未来我国减资制度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减资多元化债权人保护制度实施TENTATIVEDISCUSSIONABOUTTHEINFLUENCEOFCAPITALREDUCTIONSDIVERSITYONTHEPRINCIPLEOFTHEPROTECTIONOFCREDITORSINTERESTSABSTRACTSPECIALTYJURISMASTERSTUDYDIRECTIONECONOMICLAWAUTHORNAMEZHANGLINGYUNTUTORYANGZHONGXIAOASSOCIATEPROFESSORTHEREDUCTIONOFCAPITALMEANSTHATACORPORATIONREDUCESITSTOTALCAPITALTHROUGHLEGALCONDITIONSANDPROCEDURESINACCORDANCEWITHTHEMANAGERIALACTUALNEEDSDUETOASURPLUSOFCAPITALORSERIOUSNESSOFDEFICITITMAYREDUCETHESECUREDPROPERTYOFACORPORATION,THUSENDANGERTHESAFETYOFSOCIALTRANSACTIONSANDISEASYTOWEAKENTHEPROTECTIONOFCREDITORSESPECIALLYINTHEBACKGROUNDOFDIVERSIFIEDWAYSOFTHEREDUCTIONOFCAPITAL,THEPROTECTIONOFCREDITORSINTERESTSFACESNEWPROBLEMSANDALSOISMADENEWREQUESTSALTHOUGHOURCOUNTRYSCOMPANYLAWWHICHISREVISEDIN2005MADEMANYADJUSTMENTSINRULEOFTHECOMPANYSCAPITALWHICHMEETTHENEEDSOFTHEECONOMICDEVELOPMENT,THEREAREONLYSOMESMALLCHANGESINRULEOFREDUCINGTHECOMPANYSCAPITALTHERELEVANTPROVISIONSARESTILLVERYBRIEFANDPARTLYUNREASONABLEOBVIOUSLY,ITISNOTGOODTOPROTECTCREDITORSFROMTHEPERSPECTIVEOFCOMPARATIVEJURISPRUDENCE,THISDISSERTATIONMAKESASTUDYONTHEREDUCTIONOFCAPITALSYSTEMCONSIDERINGOURTRADITIONANDREALITYOFLEGISLATION,THEAUTHORWILLBRINGFORWARDTHEPERFECTIONSUGGESTIONINTHELASTPARTTHISDISSERTATIONPROCEEDSASFOLLOWSPREFACE,TEXTANDCONCLUSIONASFORTHETEXT,ITCONSISTSOFTHREECHAPTERSTHEPREFACEEXPLAINSTHECAUSEOFSTUDYANDTHEOBJECTOFSTUDYCHAPTERONEISTHECURRENTLEGISLATIONANDREVIEWREGARDINGOURCOUNTRYSREDUCTIONOFCAPITALFIRST,THEWRITERPRESENTSTHECURRENTLEGISLATIONTHESEPROVISIONSPROTECTTHECREDITORSLEGISLATIVEDEBTSTOSOMEEXTENTBUTTHEYALSOSHOWTHATOURCAPITALSYSTEMHASNTBEENCHANGED,WHICHISSTILLASTATUTORYCAPITALCAPITALCREDITIDEAHASBEENOCCUPIEDINTHEMAINSTREAMTHENTHEWRITERPRESENTSTHEACTIVEMEANINGSOFTHECURRENTLEGISLATIONOFTHEREDUCTIONOFCAPITAL,ANDFOCUSESONDEFECTSONTHEPROTECTIONOFCREDITORSINTERESTSCHAPTERTWOISTHECHALLENGEONWHICHTHEDIVERSIFIEDWAYSOFTHEREDUCTIONOFCAPITALGIVESTHEPRINCIPLEOFTHEPROTECTIONOFCREDITORSINTERESTSFIRST,THEWRITERPRESENTSTHEPERFORMANCES,REASONSANDPROSPECTSOFTHEREDUCTIONOFCAPITALTHENACCORDINGTODIFFERENTREDUCTIONOFCAPITAL,FROMDECREASINGCAPITALFORMALLYANDDECREASINGCAPITALMATERIALLY,VOLUNTARYANDNONVOLUNTARYREDUCTIONOFCAPITAL,SHAREREPURCHASEANDOTHERS,EXPLAINSTHEINFLUENCESONPROTECTIONOFCREDITORSWHICHVARIOUSREDUCTIONOFCAPITALMAKEONTHEBASISOFPREVIOUSANALYSIS,THEWRITERTHINKSWESHOULDMAKEDIFFERENTMEASURESTOPROTECTCREDITORSFORTHEPURPOSEOFSAVINGTIMEANDCOSTCHAPTERTHREEISHOWTOPERFECTCHINASRULESOFREDUCINGTHECAPITALINTHEBACKGROUNDOFDIVERSIFIEDWAYSOFREDUCTIONOFCAPITALFIRST,THEWRITERPRESENTSTHREEKINDSOFLEGISLATIONMODELREGARDINGREDUCINGTHECAPITALTHEFIRSTKINDISSOLVENCYSTANDARDPATTERNUNITEDSTATESANDCANADAARETHEREPRESENTATIVESOFTHECOUNTRIESWHOADOPTTHISMODELTHESECONDKINDISPROTECTINGTHECREDITORSUNDERTHEDISCLOSINGINFORMATIONMECHANISMMODELTHISMODELISADOPTEDBYSOMECOUNTRIESAMONGWHOMGERMANYTAKESTHELEADTHETHIRDKINDISECLECTICPROCEDUREUNDERTHEJUDICIALINTERVENTIONMODELWHICHISADOPTEDBYTHEUNITEDKINGDOMTHEN,EXPLAINSTHEBASICPRINCIPLEWHICHSHOULDBECARRIEDOUTINSYSTEMOFCAPITALREDUCTIONANDSHOWSTHATWESHOULDTAKETHEEFFICIENCYASTHESUPREMEVALUECRITERIONONTHEBASISOFPREVIOUSANALYSIS,PUTSFORWARDRELEVANTSUGGESTIONSONLEGISLATION,LAWENFORCEMENTANDJUDICIALTHEEPILOGUEMAKESBRIEFPROSPECTOFTHELEGISLATIONOFCAPITALREDUCTIONSYSTEMKEYWORDSREDUCTIONOFCAPITALDIVERSITYPROTECTIONOFCREDITORSINTERESTS目录引言1第一章现行公司减资的立法现状及评析2一、现行公司减资的立法现状2二、公司减资立法现状的评析3(一)新公司法有关公司减资立法的积极意义3(二)现行公司减资立法存在的问题3第二章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提出的挑战7一、减资方式多元化含义7(一)减资方式多元化的表现7(二)减资方式多元化的原因10二、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影响12第三章我国在减资方式多元化背景下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19一、国外有关公司减资的立法例19(一)德国立法例19(二)美国立法例20(三)英国立法例20二、我国减资的立法模式及改善21(一)我国减资立法的价值取向21(二)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改进与完善22结语25参考文献26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9后记30试论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影响引言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的核心制度之一,在公司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的注册资本是股东对公司的永久性投资,它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公司承担财产责任的基本保障,是对债权人最低限度的担保额及公司信用的衡量标准。但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取得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客观上又要求公司资本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同时,公司成立之后,其实有资产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为使公司资本真实地反映公司净资产的情况,也要求公司资本作相应的调整。公司减资,是指公司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现,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减少注册资本的法律行为。公司减资反映了公司资本消极减少的变化状态,可能导致公司责任财产的减少,进而影响或损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公司减资中,债权人利益保护是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对债权人利益进行保护是我国公司立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它贯串于公司的始终。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是公司减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核心原则。保护债权人利益是公司资本维持原则的内在需要,公司作为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其正是以这种财产作为债务的一般担保的,而公司减资的结果可能使公司的资产返还给股东,使股东优先于债权人获得清偿,从而使债权人的债务清偿风险增加。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各国法律无不对减资行为予以规制。2005年公司法的修订是较之以往一次力度较大的修改。虽然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就公司减资程序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修改只有寥寥几字,显得过于简单和原则。与国外的相关立法规定相比,对减资的法定事由、条件、方式、程序保障和救济措施等没有明确规定,缺失有效的运行机制,操作性不强。正因为如此,某些公司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刻意规避减资规则,滥用减资以减资为名抽逃资金、规避债务,从而侵犯债权人或中小股东的利益,扰乱经济秩序。随着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减资方式亦日趋多元化,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有效实施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同时也为了给债权人提供更多和更加完善的保障措施,对于不同的减资应采取不同的规制。这正是本文写作的主旨所在,以期对我国公司减资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第一章现行公司减资的立法现状及评析一、现行公司减资的立法现状公司资本的减少,可能在实际上减少公司的资产,缩小公司的责任财产范围,因而直接影响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法律规定了严格的法律条件和程序。根据我国新公司法有关条文的规定,公司减资须符合下列条件和程序1董事会制定公司减资的方案。2股东(大)会对公司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在有限责任公司中,作出减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但是,公司减少资本后,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额。3公司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4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公司应当自作出减资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5债务清偿或担保。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6办理减资登记手续。公司注册资本发生变动后,必须办理变更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减资生效。基于上述规定,可以把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公开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减资通知和公告;公司向有异议的债权人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债权。我国虽允许减资,但仍规定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及严格的减资程序。由此可见,我国公司的资本制度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仍然是法定资本制,依旧奉行资本三原则,即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充实原则,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信用的理念,强调资本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担保功能。其立法用意在于以公司资本奠定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责任能力,以公司资本作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基本保障。二、公司减资立法现状的评析(一)新公司法有关公司减资立法的积极意义新公司法有关公司减资规则的规定与原公司法相比有以下变化其一,将“于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改为“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公告1次;其二,将公司减资时未接到通知书的债权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改为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45日内;其三,原特别决议事项没有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变更公司形式,将公司通过减资决议的要求由一般多数改为特别多数。旧公司法规定的减资程序略显冗长,不利于公司迅捷、高效的作出决策,对社会整体而言,也妨碍了社会物质财产的快速循环,存在资金运转速度慢、不能物尽其用的弊端。新公司法简化了减资公告的程序,取消公告次数(原来是3次),缩短公告期限(由原来的90日减为45日),表明我国公司立法在减资的迅捷方面加强了;同时,也表明了立法者对公司减资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将减资决议提高到股东特别决议的高度。这些变化体现了立法者更加注重效率价值、股东权益的特别保护以及督促债权人积极行使权利的意愿。(二)现行公司减资立法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立法模式没有改变,依旧遵循德国式的债权人异议程序保护模式。法律文本的规定依旧简洁而严格。立法上的简洁使减资程序上的操作分歧不可避免,也使不同利益群体理解上的分歧不可避免。立法上的严格,也没有给予相关群体以特殊保障,没有能达致效率化运营。实践中以减资逃避债务,以减资掩盖虚假出资,以减资之名义,行抽逃资金之实的现象层出不穷。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减资立法相比,我国的减资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未对减资的法定事由、方式作出规定,对于减资的条件则规定的过于简单。我国公司法除了规定“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的限制”这一条件外,再无减资的其他法定理由和一般条件的规定。既没有明确规定何时或何种情况下公司必须减资,也没有规定何时或何种情况下必须用某种方式减资,这样,减资与否以及如何减资,在很大程度上全凭公司的自由意志。这种过于宽松的法律环境使得本身无权参与公司管理和决策的债权人在减资决议形成之前,无法得知其权利有受损的可能性,在事后得知,也无力扭转既成的定局。于是某些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便可能会刻意规避减资程序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序,滥用减资以达到利用减资机会,抽逃资金、规避债务,侵犯债权人或中小股东利益,危害交易安全,扰乱经济秩序。有鉴于此,我国公司法应明确规定减资的法定事由、条件和减资的方式。2未明确规定通知的具体形式及公告的载体。实践中有些公司在减资时,对已知的债权人也以公告的形式进行通知,且公告发布在当地的县市级报刊上。由于报刊发行的局限性,客观上造成了减资的通知、公告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通知效果,使得债权人无法及时主张权利。因此,应明确规定通知的具体形式与公告的内容、载体,以使债权人及公众能及时了解减资的事由,作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商业决策。笔者认为,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外立法的一些先进经验,首先,明确要求公司对已知债权人应直接书面通知,对未知债权人应公告通知。其次,规定公告的内容至少应包含减资的原因、减资的种类、减资的方式、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债权申报的期限(必须符合法定最低期限及其具体要求、债权人所享有的要求清偿或提供担保的权利;再次,公司章程应明确规定公告的方式及媒体。如日本公司法规定在政府公报上1。随着电子通讯突飞猛进,可通过特定的网站发布减资公告,可以极大的方便债权人以及减少公司经营的成本。这样有利于避免公司规避债权人异议程序,从而起到真正通知和公告债权人的作用。3关于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的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债务应指未到期债务。因为若是已到期债务,公司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清偿。若不能清1吴建斌最新日本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页。偿已到期债权,公司将面临破产的问题,而不是减资与否的问题。对未到期债务提供担保,涉及如何判断担保是否充分,这对于公司和债权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标准设定过低,可能会导致债权人的权益全部或部分不能实现,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反之,标准设定过高,则会不合理地增加公司提供担保的成本,致使公司根本无法提供合格的担保,迫使公司只得提前清偿债务,这样可能不仅仅使公司丧失期限利益,还可能打乱公司整体经营计划,而引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还有在公司和债权人对担保是否充分产生争执的情况下,由谁来裁决公司法也缺乏相应的规定。笔者认为,首先,对于担保是否充分的标准问题,应先根据意思自治原则由公司与债权人协商,若双方协商一致,可按协商的结果要求公司提供担保。若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借鉴日本公司法第449条的规定,2要求公司以使债权人得到清偿为目的向信托公司或经营信托业务的特定金融机关信托相应财产作为担保。其次,在公司和债权人对担保是否充分发生争执时,应由第三方作出公平的裁决。无疑由法院来担任该中间角色再合适不过了。法国商事公司法第63条规定,债权人可在法令规定的期限内,对减少资本提出异议。法院可裁定驳回异议,或责令偿还债务,或者,如公司提供担保,且所提供的担保被认定足够时,责令设定担保,在提出异议期间,不得开始减少资本的活动。法国商事公司法第216条也有类似的规定3;日本法上有减资无效之诉,不同意减少资本的债权人可以提起该诉讼。44债权人异议的效力。债权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是否意味着减资的终止,或者债权人因不知道减资程序、性质及其对本身权利的影响,在减资完成后提出的异议是否可以使减资归于无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法对此规定并不一致。我国香港公司条例规定,如果债权人因不知道资本缩减程序或其性质及其对本身的权利影响而没有列入债权人名单,且如果公司后来不能支付,法院可以确认该项减资生效,但注册日的股东有责任共同支付债务。此规定事实上并没有否定缩减资本行为的效力,而是通过对注册日股东的共同支付债务义务的设定来达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目的。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认为,保护债权人2崔延花日本公司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页。3金邦贵法国商法典,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179页。4吴建斌日本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第302页。程序之履行,非减资的生效要件,而仅系对抗要件,即公司不为通知及公告,或对于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异议之债权人不为清偿或不提供相当之担保者,并不影响减资效力,但公司不得以其减资对抗债权人,债权人仍可在公司原有资本范围内对公司主张权利。5但在日本和韩国,公司未履行保护债权人程序,则可能成为减资无效或可撤销的理由,债权人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减资无效之诉。6我国公司法对债权人异议的效力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既然履行保护债权人程序是为了避免债权人利益因减资而受到不法侵害而专门设定的,所以应赋予其强行法的效力,公司不得违反。若违反,应按减资无效处理。这样更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5关于公司减资过程中出现的程序瑕疵的救济措施缺乏具体的规定。公司法中规定减资时公司负有通知和公告债权人的义务,以及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而如果出现公司怠于履行保护债权人的程序,或对于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的债权人不为清偿或担保,出现了程序瑕疵,债权人如何对这些瑕疵进行救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从其他国家的立法规定可看出,债权人的救济手段主要有债权人减资停止请求权和减资无效诉权两种。减资停止请求权,即公司减资时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不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以致可能危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请求公司停止减资的权利。该请求权发生于减资尚未开始或已开始尚未完成阶段,具有事前防范功能。债权人可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请求公司停止减资活动,如公司拒不停止,债权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了保障减资异议制度的切实实施,法国商事公司法第216条规定,在提起异议期限内以及如有异议在法院对该异议作出一审裁判前,公司均不得开始减资,如减资程序己经开始的,则应中止,直至建立了足够的担保或对债权进行了补偿。7减资无效诉权,即公司债权人基于特定事由而享有的请求法院判决公司减资行为归于无效的权利。减资无效诉权发生在减资行为完成且生效之后,属于事后救济措施。日本商法规定,减资无效之诉的提起人只能是股东、董事、监事、清算人、破产财产管理人、不同意减少资本的债权人等。提起诉讼期间5冯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192页。6郑曙光公司法若干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7金邦贵法国商法典,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113页。为自因资本减少而进行变更登记之日起6个月。同时规定,为了避免债权人滥用该权利,危害公司的运营秩序和安全,法律还要求债权人有提供担保的义务。原告如果败诉,在其恶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对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8我国对此也应该作出明确规定,给予债权人以更加全面和周到的保护的同时,均衡债权人和公司、股东的利益。6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造成公司减资导致公司和债权人损失的责任未做具体规定。我国公司法第205条规定,公司减少注册资本时,不依照规定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只是规定了公司违法减资时的责任,并未规定董事等高管的责任。目前,公司的经营管理实际上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控制的,所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公司减资的决策和实行。对此,各国法律都有对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因自己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造成公司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日本公司法第429条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等就执行其职务存在恶意或重大过失时,该高级管理人员等承担赔偿由此对第三人造成的损害的责任。9香港公司条例第63条有关隐瞒债权人姓名或名称的罚则明确规定,公司的任何高级人员如故意隐瞒任何有权反对股本减少的债权人的姓名或名称或故意就任何债权人的债项或申索的性质或款额作失实陈述或协助教唆或参与前述的隐瞒或失实陈述,即属犯罪,可处监禁及罚款。可见,法律为保障债权人对公司减资所拥有的异议权力,有时还将妨碍或阻止债权人正当行使异议权力的行为,以犯罪性质予以论处。这些立法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8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691页。9崔延花日本公司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第二章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提出的挑战一、减资方式多元化含义(一)减资方式多元化的表现1减资的分类(1)形式减资与实质减资减资,依公司净资产流出与否,可以分为形式性减资和实质性减资。前者指只减少资本额,不将净财产向外流出。而后者指减少资本的同时,将一定金额返还给股东,从而也减少净财产。10这两种减资方式基于不同的目的而发生。形式性减资,其目的在于“虽然有资本的缺损,但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恢复可能性的公司,若放任,不仅很难进行赢余分派而且公司信用度也会降低,为了资本接近于净资产而进行。”11实质性减资可能基于下列情况发生公司营运规模发生变化,公司资本出现过剩,维持过量的资本不变,势必造成公司资本的闲置,降低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率,因此,适当减少公司资本是明智之举。实质减资在减少资本的同时,将一定金额返还给股东,以致也减少净资产。而形式减资只减少资本额,不将净资产向外流出。(2)等比减资与不等比减资根据股东减少的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是否相同,公司减资可分为等比例减资和不等比例减资两种。等比例减资是指股东按原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同比减少,公司减资后各股东的出资或持股比例保持不变。等比例减资不会导致股东的股权比例或持股比例的减少。不等比例减资是指公司减资后各股东的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全部股东减少出资但个别股东减少出资的比例不同;二是只有部分股东减少出资,而有的股东不减少出资,出资额保持不变。不等比例减资,减资后各股东的股权比例或持股比例将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出现部分股东的股权消灭的情况。10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6页。11同上。(3)强制减资与非强制减资根据减资是否基于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可将减资分为强制减资与非强制减资。一般而言,强制减资是指公司经营发生严重亏损,亏损额达到一定程度,法律规定必须减资。非强制减资是指公司减资不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主动对公司资本额的调整。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非强制减资,没有明确规定强制减资的情形。(4)弥补亏损型减资、退还资本型减资、免缴出资型减资与混合型减资依据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目的,可以将减资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弥补亏损型减资主要是为了达到弥补亏损或损失之目的,在一些国家,如德国,还可用于弥补公积金或储备金的不足。适用于公司经营亏损或因意外事故遭受损失的情况,并未有公司资产的现实减少。()退还资本型减资是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资金凝滞而退还股东的部分出资或股款,主要适用于公司资金过剩的情况。()免缴出资型减资可以免除股东欠缴的部分资本,在实行授权资本制或折衷资本制的国家中常用。此类型减资在实行法定资本制的国家通常情况下不适用,但也并非绝对不能适用,对于股东出资不到位或出资不实的情形,可以比照适用该类型减资。()混合型减资目的具有双重性,既要弥补亏损又要退还股东出资或股款,适用于公司资本规模过大,资本过剩,又同时发生经营亏损的情况。假设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经营发生亏损,亏损额20万元,则净资产为280万元,现股东会决定减资50万元,则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为250万元。如果采用退还资本型减资,则退还股东50万元注册资本,公司的净资产将变为230万元;如果采用混合型减资,先弥补亏损然后再退还资本,则净资产是250万元,而公司只能退还股东30万元资本。2减资的具体方法纵观各国有关公司减资具体方法的规定来看,通常采用如下几种(1)减少股份金额。即不改变股份总数,只是通过减少每股的金额,从而降低公司资本数目。减少股份金额,通常适用于注销公司亏损的情形,属于形式上的减资。(2)减少股份总数。即指保持每股的金额不变,只减少股份总数。可分为股份注销与股份合并两种。注销股份乃使已发行股份所表彰的股东权绝对消灭,并使股票失其效力。合并股份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股份合并为一股,此方法,适用于形式上减资的场合。12减少股份总数通常适用于公司经营严重亏损的情形,股份总数的减少,实质上只是公司亏损的相应注销,并不实质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因而不会实际影响或损及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亦属于形式上减资,所以,公司债权人原则上不得对此提出异议。(3)公司可以同时采取两种方式减资,既减少股份总数,又减少每股的金额。因较为复杂,实践中很少采用。(4)退还股东已缴资本或免除未付股款。13退还股东已缴资本,是指公司将股东已缴足的出资额或股份现实的返还给股东,从而减少公司资本。此种减资的结果是公司责任财产的减少。一般适用于公司自有资产丰厚,盈余资金足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偿债能力有余的情形。退还股东已缴资本作为公司减资方式,不仅涉及股东出资责任正当履行与否的法律问题,而且也减轻或免除了股东的出资责任,因此,各国很少有不加约束予以许可的,而是要么严加禁止,要么赋予债权人异议权,以确保债权人利益不因此受到损害。免除未付股款是指通过免除股东未能支付的股款从而降低公司资本的方法。这种减资方式直接部分或全部免除股东的出资责任,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法皆严禁以此种方式达到公司减资的目的。如美国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第244条第4款项也规定“任何减资皆不得导致股东未付股款责任的免除”。14(5)股份回购。股份回购(SHAREREPURCHASEORSTOCKBUYBACK作为资本运行方式之一,是目前世界各国公司法所普遍规定的制度,是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一种常见的公司行为。其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购回本公司已发行在外的股份的法律行为。具体来说,是通过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的已发行在外股票来实现股份的回购。15其实质上属于资本收缩范畴。尽管股东在公司成立后不能撤回投资是公司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但为调节资本构造、安定股市行情、防卫敌对性企业收购等目的,各国无不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在一定条件下容许公司12柯芳枝公司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6页。13郑曙光公司减资的比较法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第30页。14卞耀武、左羽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15华国庆股份回购若干问题探析,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第35页。回购自己股份。16股份回购具有以下特征()在法律性质上,它是一种特殊的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与公司本身进行交易,交易主体具有特殊性,同时,回购的对象是公司发行在外的自己的股份,交易客体具有特殊性;()在目的上,股份回购是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被恶意收购、资本实质减少而危害债权人利益或实现员工持股计划等,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结果上,股份回购是一种减资行为,不同方式的股份回购都会导致公司资本减少的后果。(二)减资方式多元化的原因作为资本企业的典型形式,公司以资本为“生钱”的基础,资本既是公司存在和运行的基础,对债权人的基本担保,又是股东对于公司享有权益的基础和表现形式。17它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对债权人最低限度的担保额和公司信用的衡量标准。从法理上讲,公司资本不得无端随便减少,否则是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出于某种利益考虑,公司进行减资是不可避免的。从现实的角度讲,公司可能为了去除多余资本,提高资金效率,顺应结构调整,融资关联企业,恢复融资功能进行减资,也可能为了掩盖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事实进行减资。为了规范公司行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保护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许多国家都从立法上对减资的事由予以明确,概括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类第一类,资本过剩。通常是指公司预定资本过多形成大量的闲置资本,闲置过多的资本于公司显然有悖效率原则,不利于充分发挥社会财富的经济效益,为避免资本的浪费,将减少公司资本的总额,现实的返还给各股东。第二类,公司经营不当而致严重亏损。公司的资本总额与其实有资产悬殊过大,公司资本已失去应有的证明公司资信状况的法律意义,股东也因公司连年亏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若继续下去,不仅股东的投资目的难以实现,而且公司对债权人的债务也难以支付。因此,很多国家都对公司经营亏损达到一定额度时必须进行减资有严格的规定。如法国公司法规定,当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16柯菊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缓和论之研究,台大法学论丛第24卷第2期,第113页。17史际春企业和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页。产少于其注册资本总额的一半以上时,该公司必须减资。西班牙公司法也规定,当公司累计亏损额持续两年以上达股本总额三分之一以上时,该公司必须减资,此时债权人无权反对公司减资。18意大利民法典第2447条则规定“如果公司资本因亏损而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致使公司资本降至法定最低公司资本限额以下,则董事应当及时召开股东大会,通过减资决议或将公司资本增加至本法第2327条规定的法定最低资本限额的增资决议或者改组公司的决议。”19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90条第4项规定“如果在第二个财政年度结束时或每后一个财政年度结束时,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价值少于注册资本,公司应宣告减少其注册资本,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注册,如果公司的上述净资产价值少于法律规定的最低数额,则公司应进行清算。”20美国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第244条第4款B项也规定“任何致使公司剩余资产不足以支付公司债务的公司减资不得进行或不能生效;任何减资皆不能免除股东缴付其未付出资的法律责任。”21第三类,其它原因。瑞典公司法规定“基于以下目的可以减少股份资本(1)把股份资本转移于法定公积金或者立即冲抵亏损;(2)返还股东的股款;(3)根据股东大会决议把股份资本转入公司公积金中。”22可见瑞典把公司资本转入公司公积金列为公司可以进行减资的事由。另外,在国外的公司法中,还有出于公司在合并时的股东退股,或关联公司购买自己的股份并注销该部分股份以达到减资的效果等减资事由的规定。这其中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异议股东的股份收购请求权。反对股东的股份收购请求权是指在股东大会上决议了对股东的利害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议案时,反对决议的股东可以让公司收购自己所持有股份的权利。这种制度最先起源于美国,现在已为很多国家立法所运用。我国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75条也有类似规定。23在一个大型18顾功耘公司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19费安玲,丁玫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32页。20黄道秀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21卞耀武,左羽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22迈恩、哈特欧洲九国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94页。23公司法第75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集团中,不但母公司持有、控制子公司的股份,而且子公司间也存在大量相互持股的现象。假设其中甲公司需要资金时,可以由其关联公司乙公司全部或部分购回甲公司持有的自己的股份,这样甲公司通过向乙公司出售其持有的乙公司的股份获得所需的资金,乙公司则购回并注销本公司的股份,从而导致注册资本的减少。公司使用资本回购自己的股份并将该部分股份予以销除,实则与减资无异。减资原因的多样,还有各个公司自身的情况不一,导致了公司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和需要出发选择不同的减资方式,引起了减资方式的多元化。基于安全和公平的考虑,许多国家的立法不仅对减资的事由,而且对减资的方式都作了明文规定。再者,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经营形式的日益多样化,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公司减资的新方式必定会应时而生,这就需要法律及时的关注和修改,适应时代的潮流。二、减资方式多元化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影响笔者根据减资的种类不同,分别说明各种减资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的影响及不同的规制。详细介绍如下1形式性减资,“不产生资金的流动,而旨在一种资产与资本真实的回归。这一减资模式,往往是亏损企业的行为,旨在使公司章定资本与净资产水准接近。”24其不过是“纸面交易”,仅减少公司的帐面资本额,并不现实的返还财产于股东,不发生资金的事实流动,并不导致公司净资产减少。仅在计算上,以减资方法求得资本总额与公司现实财产的平衡。这一减资模式往往发生在亏损企业,为了使公司的注册资本与实有资产相当。实质性减资,导致公司净资产从公司现实流出,或使得公司本应增加的资产没有增加,使得公司的积极资产随之减少。这相当于将股东的出资予以退还,从而使公司的责任财产减少,减弱了公司信用或偿债能力。可见,实质性减资是将责任财产优先分配给股东,从而击破了债权人优先获得清偿的定律,实际上使公司股东优先于债权人获得保护。因此,出于减资效率和降低社会成本的考虑,对以上两种减资形式不宜采24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以资本形成与维持规则为中心,博士论文,第114页。取统一对待的方式,应区别对待。实质性减资使公司净资产现实的流向股东,增加了债权人权益实现的风险,应当严格减资的债权人保护程序,以防实质减资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形式性减资只是会计帐面的改动,并不导致公司实有资产的减少,不会降低公司的清偿能力。尽管也有学者认为,公司的形式减,也会减少应保留于公司的财产。因此从消极的意义上说,同样也导致责任财产的减少。25这也可能直接影响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但是,这种损害和实质减资带来的损害差别很大,履行同样的减资程序并不合适,只会不合理的增加公司减资的成本,降低效率。更何况形式减资正是为了保护公司潜在债权人的利益而设定的,避免潜在债权人基于公司账面资本数额与公司交易而受到损失。笔者认为,从效率与成本的角度看,形式减资时公司毋须履行严格的债权人保护程序,在债权人同意减资的范围内,豁免部分债权人保护程序,对债权人仅赋予知情权,不赋予异议权。但为防止股东虚假高估亏损额等损害债权人利益,可以借鉴德国的立法例,规定形式减资后一定期限内(比如两年内)公司利润分配不得超过一定比例,除非在该期限内,减资前已经存在的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清偿或适当的担保。2多数国家均规定亏损达到法定额度时必须减资,即强制减资。如法国商事公司法第68条、第214条均规定当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少于其注册资本总额的半以上时,该公司必须减资。此时债权人无权反对减资。26意大利民法典第2446条规定当公司资本因亏损而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应及时召开股东大会采取相关措施,如果到下一年度未能实现减亏1/3以上的,应当根据核实的亏损额减资。27这主要是为了使公司的资本与净财产相符,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资信状况,使公司将来债权人不会被公司雄厚资本的假象所迷惑,切实维护债权人利益。我国公司法对此没有规定。为了进一步说明强制减资的重要性,试举一例如下。“证券巨鳄”南方证券公司被中国证监会责令关闭,审计显示南方证券注册资本原为10亿元,后来增资扩股到人民币345亿元,负债总额为22808亿元,资不抵债金额为1217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455。法院因此宣布南方证券破产清算,121亿余元的巨额损失却由债权人25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6页。26顾功耘公司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27费安玲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8页。承受。这种情形的出现,有自身经营不善、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责任,但和强制减资规则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巨额亏损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当公司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须强制公司减资,经由减资后资本的公示,使潜在债权人了解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能力,避免严重脱离净资产额的注册资本引起的误解。此外,强制减资一般不会导致公司资产的现实减少,只是会计帐面的变动而已,不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毋须履行严格的债权人保护程序。而非强制性减资,一般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自愿作出的,使公司资产流向股东,导致公司责任财产的减少,有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大部分国家对此都制定了严格的保护程序,如减资须征得债权人同意,或提供清偿或担保,或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担保。3对于弥补亏损型减资,由于并没有公司资产的现实减少,不会削弱公司的偿债能力,履行严格的债权人保护程序只会增加不合理的费用,违反效率原则。法国公司法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法国商事公司法第216条规定“股东大会批准了非因亏损的减资计划,公司债权的集团的代表人和在决议笔录送交书记室之日前的债权的债权人,可在法令确定的期限内对减资提出异议。”28可见,法国法律实质上对亏损型减资和非亏损型减资进行了区分,对公司因亏损进行的减资,债权人无权提出异议,这样做减轻了公司负担,提高了减资的效率。后三种形式的减资都可能会导致公司净资产的减少,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所以应慎重对待。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对债权人的影响毕竟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如果说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只是因为公司的资产过多而减资的话,那么这种减资也许根本不会对债权人的利益构成威胁,关键是要看减资后公司的偿债能力问题,如果公司减资后公司依然拥有强大的现金流,或银行给予强势的支持,即公司减资后公司照样能够有充分的偿债能力的话,公司可直接进行见减资,部分的免除法定的债权人保护的要求。4股份回购对于提高公司股价,稳定资本市场,建立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制度,优化资本结构和改善股权结构,防御外部恶意收购,实施公司反收购策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股份回购也可能违反资本维持原则,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资28卞耀武法国公司法规范,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系指公司在其存续过程中应经常保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其目的在于维持公司清偿债务的能力,保护债权人的利益。29公司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成为承担债务的全部担保。若公司以资本或资本公积金为财源购买自己公司的股份,实际上相当于返还股东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装饰工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防火安全检查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际商务专员职业能力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林业草原会计实务模拟试卷及解析
- 2025年广告策划主管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合成氨工艺笔试重点突破及模拟题解析
- 课件专利申请
- 课件三维展示
- 如何做跳绳直播教学课件
- 2025年吉林安全员考试重点解析题及答案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GB/T 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 GB/T 35568-2017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
- GB/T 28707-2012碟簧支吊架
- GB/T 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 GB/T 25702-2010复摆颚式破碎机颚板磨耗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 粮油产品购销合同
- YYT 0681.2-201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20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