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需求定量研究报告_第1页
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需求定量研究报告_第2页
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需求定量研究报告_第3页
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需求定量研究报告_第4页
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需求定量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老年服务机构需求定量研究报告011998年510月,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和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联合在广州进行了题为“社会福利社会化老年福利服务(广州)”的课题研究,这个课题是19971998年度民政部重点课题。就服务机构而言,老年福利服务的改革包括2个方面一是盘活存量,二是发展增量。广州课题的调查研究侧重于第二个方面,即发展增量,主要是发展民办老人院。广州课题本身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定量研究,即市民对老年服务机构(老人院)的需求调查和定量分析;二是定性研究,即广州市民办老人院的个案调查和定性分析。本报告是第一部分,即“需求调查”部分的统计分析报告。盘活存量“社会福利社会化”老人福利服务发展增量发展民办老人院定量研究“对入住老人院的需求调查”广州课题政策建议定性研究“对民办老人院的个案调查”图1广州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抽样方法和样本情况02本次调查设计选取样本600个,占广州市市区60岁及以上老人(85万人)的07。抽样在广州市中心的4个区海珠区、东山区、越秀区和荔湾区进行。这4个区都是广州市的老城区。广州市的老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这里比较集中。在每个区,用拈阄的方法抽取1个街道,每个街道也用拈阄的方法抽取了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以居民花名册的排序为准,将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和6069岁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列出,再用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样本。4个区共计抽取600个样本。表1样本社区及被调查人数区街道居委会样本数海珠区基立街前进居委会50个北一居委会50个第十三居委会50个东山区梅花街中山一居委会50个共和居委会50个共和大居委会50个越秀区洪桥街第三居委会50个第九居委会50个第十一居委会50个荔湾区文安街第五居委会50个第十居委会50个第十五居委会50个共计600个03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成2部分一为“老人卷”,一为“家属卷”对应每个被抽中的老人,在其家属中选取1人作为“家属卷”的被调查人。本次调查发出问卷600份,每份“老人卷”对应1份“家属卷”;实际回收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登录时,在“老人卷”中发现并淘汰4份废卷,有效率为99;在“家属卷”中发现并淘汰44份废卷,有效率为93。04本次调查的调查员由各街道和居委会干部担任。在调查进行之前,专门就调查方法和调查中的注意事项举办了培训班。05本次调查的数据运用“社会调查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频数分析和交互分析。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06本次调查的目的有三一是了解老人及其家属对老人院的认知程度;二是了解老人及其家属对老人院的的实际需求;三是了解老人及其家属对老人入住老人院的经济承受能力。然后,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发展老人福利服务机构的有效需求和市场前景。最后,提出政策建议。1下面分而述之认知程度老人有效需求问卷调查老人院实际需求政策建议家属市场前景经济能力图2本次问卷调查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和程序1老人及其家属对老人院的认知程度07当向老人提问“你是否知道老人可以入住老人院时”,回答“知道”的有386人,占65;回答“不知道”的有206人,占35。当向老人家属提问“你是否知道老人可以入住老人院时”,回答“知道”的有429人,占77;回答“不知道”的有122人,占22。2从以上的数据看,“知道老人可以入住老人院”的老人及其家属的比重都还1本报告仅是广州课题定量研究部分的统计分析报告,提出政策建议还需结合定性研究部分的分析和结论,因此将放到广州课题的总报告中。2另有1的被调查人没有填写此项。是相当可观的,老人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老人家属的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三。08交互分析的结果表明从性别看,老人中男性的认知率达68,女性的认知率达62,男性略高于女性,这也许与男性老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获得资讯有关。老人家属中男性的认知率达78,女性的认知率达76,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其原因大概是在中年人与青年人中,接触社会和获得资讯的机会是大致均等的。09从年龄看,老人的认知率是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6069岁的占72,7079的占65,8089的占63,90岁及以上的占45,这也许是与老人年龄越大接触社会和获得资讯越困难有关。40岁以下各年龄段的老人家属的认知率都在7075之间,而4160岁的老人家属的认知率就增加到80左右。随着老人家属年龄的增长,一来家中的老人都已跨入高龄老人的门坎,自理能力更差,对家人照料的要求更高、依赖更甚;二来他们自己也临近老年,这2个原因可能促使他们对老人院的情况更为关注。10从职业看,被调查的老人可以分为3类对老人院最为关注(80左右)的是机关干部(78)、科研人员与教师(86)和私营与三资企业员工(80),其次是国营企业职工(70)和集体企业职工(72),再次是私营企业主(40)、国营企业管理人员(43)、无固定企业者(20)和无职业者(53)。老人家属可以分为3类对老人院最为关注的(80以上)是国营企业管理人员(87)、机关干部(83)和科研人员与教师(82),其次(75以上)是国营企业职工(77)、集体企业职工(78)、私营与三资企业职工(77)和个体劳动者(78);再次(70左右)是私营企业主(73)、无固定职业者(68)和无职业者(72)。认知率的职业差别基本上应该是与被调查人本身的素质相关的,素质高,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就比较多,生活上的独立意识(不愿拖累家人)也比较强,所以对老人院的关注就会更多一些。但在第三层次的2类对象中,私营企业主可能是因为比较富有,在生活上不用担心,而无固定职业者和无职业者则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这两种正好相反的原因都可能会降低他们对老人院的关注。老人中的国营企业管理人员之所以也落入第三层次,大概是因为他们享受的离退休待遇较高,所以无后顾之忧。11在问到“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有关老人院的资讯时,老人卷和家属卷的排序基本相同,排在第一的都是“报刊、广告、宣传册”,老人比重是33,家属是52;其次是“同事、朋友、亲戚介绍”,老人是28,家属是31;再次是“社区服务人员、专业人员介绍”,老人是4,家属是7。看来社区服务人员和专业人员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12在家属卷中,当问到“对老人院的情况(收费、管理等)了解的程度如何”时,回答“了解”的仅占11,回答“略有了解”的占46,回答“不了解”的要占41。1从以上数据看,即使是这些家有高龄老人或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的市民,对老人院了解的程度还是相当肤浅,不尽人意。2老人及其家属对入住老人院的的实际需求13关于入住老人院的的实际需求分别向老人及其家属提出了3个和2个问题问卷中列出了若干种养老方式,请老人和老人家属进行选择选择“在家中由家人照料”的老人有效样本的比重为73;老人家属占79;选择“在家中请保姆照料”的老人占6;老人家属占6;选择“在家里由社区服务提供上门服务”的老人占1;老人家属占1;选择“由社区服务机构提供日托服务”的老人占1;老人家属占1;选择“入住老人院”的老人占14;老人家属占9。1另有2的被调查人没有填写此项。从上述统计结果看,老人和老人家属对各个问题的选择的趋势大致上是一致的。14当问起老人“自己有没有想过去老人院”时,回答“想过”的占有效样本的19。当问到老人家属“是否考虑过把老人送到老人院去”时,回答“考虑过”的占15。当问起老人“在家里养老好还是入住老人院好”时,认为“到老人院好”的占10。15在获得上述数据后,再次将对入住养老院完全持肯定意见的老人(对上述3个问题都持肯定意见)和老人家属(对上述2个问题都持肯定意见)筛选出来,分别获得32个个案和34个个案,都占有效样本的6。然后,在这32个老人和34个老人家属中,再筛选出对入住老人院老人与家属意见相同的个案8个,老人自己能够作主的个案5个,一共是13个个案,占有效样本的2。16分析老人与家属意见相同和老人自己能够作主的个案,可以发现愿意去老人院的原因是“集体生活好。”“不会感到孤独”。“喜欢和老人在一起”。“有人聊天”。“有活动”。“和老人一起玩”。“有人照顾”“有病有人照顾。”“不用拖累家人”。“在家压力大”。“在家中无人照料”。致于“为什么还没有去”的原因是“身体还好,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有子女照料”。“目前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孩”。“家里人暂不舍得我去”。“本人经济上不允许,负担不起”。“担心家庭负担不起”。“想找离广州近些,环境好些的”。“不知通过什么途径”。17分析老人愿意去老人院,家属意见不同的个案,可以发现老人的愿意去老人院的理由是“集体生活好”。“与老人在一起很开心”。“有老人作伴。”“(老人之间)可以互相照顾”。“有娱乐活动。”“可以(与老人)一起聊天。”“和老人一起玩”。“生活不会孤单”。“老人院有专人照顾,免得麻烦子女”“家里子女各人都有工作,不能照顾自己”。“减轻家人负担”。“到老人院生活好,可以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小孙儿结婚用”。“家里不和睦”。“家人不好,只好自己照顾自己”。现在还没有去老人院的原因是“身体状况还好,不需要去”。“身体健康,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目前生活能自理”。“有子女在身边照顾。”“现在有人照料”。“等老人行动不便才去”。“经济负担不起。”“无能力支付费用”。“子女不同意本人去”。家属的不同意见依次为“老人健康状况良好,无需入住老人院”。“老人入住老人院会增加家庭负担”。“老人希望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家里有能力照顾老人生活”。“家人希望和老人生活在一起”。18分析老人家属愿意送老人去老人院,老人意见不同的个案,可以发现老人家属想送老人去老人院而没有送的原因依次为“老人健康状况良好,无需入住老人院”。“老人入住老人院会增加家庭负担”。“老人希望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希望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家里有能力照顾老人生活”。“把老人送到老人院,旁人会说闲话”。“我们对老人院的情况不了解”。老人不愿去老人院的理由“终归是在家好”。“现在自己有劳动力”。“行动方便,能自理。”“有家人照顾。”“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有老伴在身边,暂不需要去老人院”。“与子女同住,有子女照顾。”“家庭和睦”。“家庭温暖”。“(家里)较自由,随便”。“带孙子,很开心”。“还能帮家人做些家务事”。“有单位照顾”。“经济负担不起”。“减轻子女经济负担”。19做交互分析,还可以得到以下数据性别与与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关系在老人卷中,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的提问,选择“入住老人院”的男性为39,女性为61。对于“在家里养老好还是在老人院养老好”的提问,选择“在老人院养老好”的男性占39,女性占59。1在问老人自己“有没有想过去老人院”时,回答“想过”的老人中,男性占41,女性占59。性别比基本上为46。与有效样本的性别比(55)相比男性减少,女性增多。这说明女性老人的选择更偏重于“入住老人院”。在家属卷中,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的提问,选择“入住老人院”的男性占53,女性占45。2当问家属“有没有考虑过送老人去老人院”时,回答“考虑过”的男性占62,女性占37。3这些数据表明,男性家属更倾向于送老人去老人院。20老人家属的年龄与选择入住老人院的关系在家属卷中,对于“养老方式选择”的提问,选择“入住养老院”的集中在3140岁和4150岁这2个年龄段,前者的比重是32,后者是40;对于“是否考虑过送老人去老人院”1另有2的被调查人没有填写此项。2另有2的被调查人没有填写此项。3另有1的被调查人没有填写此项。的提问,回答“考虑过”的提问,回答“考虑过”的也集中在3140岁和4150岁这2个年龄段,前者的比重是28,后者是54。这可能与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最重有关。21家庭人口与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关系在家属卷中,对于“养老方式选择”的提问,选择“入住养老院”的2人户为9,3人户为19,4人户为34;5人户为23;对于“是否考虑过送老人去老人院”的提问,回答“考虑过”的2人户为12,3人户为21,4人户为39,5人户为18。老人子女情况与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关系在老人卷中,对于3个有关“入住老人院”的提问,选择“入住老人院”、选择“在老人院养老好”和选择“自己想过去老人院”的老人的子女人数相对集中在1人(分别为13、15和11)、2人(分别为21、19和22)、3人(分别为24、17和19)和4人(分别为21、22和21);有经济收入的子女人数也相对集中在1人(分别为14、17和11)、2人(分别为15、15和21)、3人(分别为25、15和20)和4人(分别为25、22和22)。以上数据说明人口较少的家庭选择送老人去养老院的可能性更大,同时子女较少或有经济收入的子女较少的老人入住老人院的愿望也更为强烈。22能否自理与选择入住老人院的关系在老人卷中,对于3个有关“入住老人院”的提问,选择“入住老人院”、选择“在老人院养老好”和选择“自己想过去老人院”的都以能够自理的老人为多,分别为80、66和74;其次是能够部分自理的老人,分别为19、29和22;不能自理的老人反而很少,仅占13。在家属卷中,对于“养老方式选择”的提问,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家中老人能够自理的比重占100;对于“是否考虑过送老人去老人院”的提问,回答“考虑过”的,家中老人能够自理的比重占89。正因为上述这些老人绝大多数能够自理,所以,老人虽有去老人院的愿望,家人也考虑过送他们去老人院,却迟迟未见行动,这与前文中所述的老人没有去老人院的原因和理由是一致的。23老人与家属同住或不同住与选择入住老人院的关系在家属卷中,对于“养老方式选择”的提问,选择“入住养老院”的样本中,老人与家人“同住”的比重占77;对于“是否考虑过送老人去老人院”的提问,回答“考虑过”的样本中,老人与家人“同住”的比重占87。看来同住的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可能会使家中家务负担加重,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因此导致家庭失和,所以家属会作出送他们去老人院的选择。这与前文中所述的老人没有去老人院的原因和理由也是一致的。24老人收入及其家庭的人均收入与选择入住老人院的关系在老人卷中,对于3个有关“入住老人院”的提问,选择“入住老人院”、选择“在老人院养老好”和选择“想过去老人院”的老人月收入偏低,基本上都集中在300699元。其中,300399元的分别占14、15和11,400499的分别占17、19和15,500599元的分别占20、20和23,600699元的分别占18、14和16。在家属卷中,对于2个有关“入住老人院”的提问,选择“入住养老院”和选择“考虑过”的被调查对象的家庭人均收入也都偏低,集中在200599元,其中,200299元分别占8和20,300399元的分别占23和18,400499元的分别占9和12,500599元的分别占32和23。3老人及其家属对老人入住老人院的经济承受能力25关于老人及其家属对老人入住老人院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老人卷中对老人的个人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老人的月平均收入看老人的月收入在199元以下的占1,在200299的占4,在300399元的占14,在400499元的占21,在500599元的占17,在600699的占9,在700799的占5,在800899元的占5,在900999元的占3;在10001500的占10,在1500元以上的占2;没有固定收入的占9。11没有填写此项的占03。从老人的经济来源看领取离退休金的占87,靠子女供养的占15,靠个人积蓄的占4,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占1,领取单位工会补贴的占1,依靠投资性收入或租金收入的不到1。26从老人的医疗费报销情况看医疗费可以报销的占85,医疗费不可以报销的占15。老人看门诊报销的办法有3种一是按比例报销,从30100不等,其中比较常见的依次为,报销100的占19,90的占9,85的占8,80的占14;二是规定每月报销金额,从1050元的不等;三是规定每年报销金额,从1001000元以上不等。老人住院主要是按比例报销,从25100不等,其中报销100的占21,90的占12,80的7。27在家属卷中,对被调查人的家庭经济情况作了调查被调查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为488元,最高是4100元,最低是42元。其中家庭人均收入在199元以下的占7,200499元的占48,500999元的占39,10001999元6,在2000元及以上的占1。1被调查人的经济来源为有工资收入的占91,有奖金收入的占30,有第二职业收入的占2,有投资性收入或租金收入的占1,靠亲友帮助的占1,靠失业保险的占1,有其他收入的占8。228在家属卷中,请老人家属对目前部分老人院收费价格作出评价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每月600元的收费“合适”的占38,认为“偏高”的占55,认为“偏低”的占2。3认为每月800元收费“合适”的占36,认为“偏高”的占49,认为“偏低”的占1。4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每月1000元的收费“合适”的占35,认为“偏高”的占54,认为“偏低”的占2。5认为每月1200元收费“合适”1有45人没有填写此项,因此实有样本为511个。2此项可重复选择。3没有填写此项的占5。4没有填写此项的占14。5没有填写此项的占9。的占35,认为“偏高”的占50,认为“偏低”的占1。129就老人入住老人院家庭的负担能力而言,在家属卷中,对于“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人”,选择集中在600700元,占70;最高选择达1000元。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选择集中在800900元,占66;最高选择达1200元。这些数据与以上对收费的评价基本一致。在老人卷中,对经济负担能力选择最多的是300400元,占59;其次是400500元,占11,再次是500600元,占5,最高选择是1200元。老人的选择低于家属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一是他们的考虑主要是立足于自己本人的收入,二是希望在交费后自己还能剩下一些“活钱”或“体己钱”。上述老人的月平均收入数据比较集中于300600元可与之互为印证。30作交叉分析,可以得知在老人卷中,选择每月交费300400元的老人主要是月收入偏低(基本上集中在300699元)的老人。其中,300399元的占15,400499元的占27,500599元的占20,600699元的占21。在家属卷中,对“能够自理的老人”,选择每月交费600700元的家属大多是在人均收入偏低(基本上集中在200699元)的家庭中。其中,200299元的占10,300399元的占17,400499元的占14,500599元的占20,600699元的占13。对“不能自理的老人”,选择每月交费800900元的家属大多也是在人均收入偏低(基本上集中在200699)元的家庭中。其中,200299元的占11,300399元的占18,400499元的占15,500599元的占19,600699元的占13。三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31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和初步分析,可以再进一步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目的出1没有填写此项的占15。综合分析从养老方式的选择看,选择入住老人院的老人为14,老人家属为9;而已经想过去老人院的老人多达19,考虑过送老人去老人院的家属也有15;而直接认为去老人院比住在家里好的老人占10。如前所述,在本课题中,研究的对象将被限制在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和6069岁的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群体。上述有关“入住老人院”的调查数据都在919之间,因此可以取一个平均数10。而在本次调查所有的样本中,高龄老人占89,广州市的高龄老人为350000人,以高龄老人数去推测广州市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60岁及以上的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数,为39万人;再取10,那么,在上述的老人群体中,有入住老人院的意愿的老人就有39万人。这个数字占广州市85万老年人的比重为46,与西方国家入住老人院的老人比例(5)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广州市老年福利服务需求看,其市场前景是相当乐观的。30但是,上述需求只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因为在有入住老人院意愿的老人或家属中,相当一部分人目前还认为入住老人院还是一件今后打算要做的事。因此,有必要除去上述这部分人,再作一个保守的估计。即取对“入住老人院”老人和家属意见完全相同或老人本人就可以作主的样本(这部分人的需求可以被看作是有效需求)所占的比重2来计算,为7800人。这个数字占广州市老年人的比重为09,接近日本和香港入住老人院的比例(12)。当然,目前最迫切入住老人院的还是那些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从调查数据看,这一类老人只占样本总数的30左右。用这个比例和上述的“保守的”数字来推测,可以得出一个“更为保守的”数字不到2400人。31应该考虑到,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入住老人院的意愿还只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身体还健康,能够自理,要等不能自理时再去老人院;二是家里有人照料,要等家人照料不过来时再去老人院;三是担心经济上负担不起。其中,经济上的原因可能是最重要的。32从调查数据看,目前老人院的收费比较能够为大多数被调查者(70以上)认可的价位为能够自理的老人是500600元,不能自理的老人为800900元。在上述费用中老人本人自己能够支付的大多为300400元,如果不考虑社会资助的话,其余的100600(包括能够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要家人负担。这对人均收入不到500元的家庭来说,可能确实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33调查数据还表明就消费者而言,认可上述价位的老人及其家属是绝对多数。但这“绝对多数”是收入偏低的。如前所述,老人的收入在300700元,家庭平均收入在200600元。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付出恐怕是勉为其难了。就投资者而言,上述价位恐怕更难以接收了。因为目前广州市的实际价位是在能够自理的在600800元,不能自理的在10001200元左右。但是,在对广州市部分老人院收费价格的评价中,认为可以接收这个价位的消费者都只占35左右,而认为“偏高”的要占50上下。这是一个矛盾。对广州市的民办老人院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矛盾。要不然,潜在的需求是不会变成有效需求的。34在本报告即将结束之际,有必要再来检视一下本报告中用数据说明的广州市老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广州市老人院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广州市民办老人院的发展是有需求、有市场的首先应该看到有“入住老人院”意愿的39万个家庭,其次应该看到有7800个“入住老人院”意愿较为强烈的家庭,最后是2400个有生活不能自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