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_第1页
弟子规全文_第2页
弟子规全文_第3页
弟子规全文_第4页
弟子规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ZGU弟子规ZNGX【总叙】DZIGUSHNGRNXNSHUXIOTCJNX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NIZHNGRQNRNYUYLZXUW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RZXIO【入则孝】FMHYNGWHUNFMMNGXNGWL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MJIOXJNGTNGFMZXSHNCH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NGZWNXIZQNGCHNZXNGHNZDNG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CHBGOFNBMINJYUCHNGYWBI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SUXIOWSHNWIGUSHNWIZDOKU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SUXIOWSCNGGUSCNGQNXNSHNG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NSUHOLWIJQNSUWJNWIQ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SHNYUSHNGYQNYUDYUSHNGYQNXI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NIWXIOHNNQNZNGWXIOFNGXIN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NYUGUJINSHGNGYWSRUWSHNG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NBRYUFJINHOQSUTWYU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NYUJYOXINCHNGZHUYSHBLCHUNG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NGSNNINCHNGBIYJCHBINJIRUJU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SNGJNLJJNCHNGSHSZHRSHSHNG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CHZD【出则弟】XINGDOYUDDOGNGXINGDMXIOZIZHNG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CIWQNGYUNHSHNGYNYRNFNZMN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HUYNSHHUZUZUZHNGZHXINYUZHHU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ZHNGHRNJDIJIORNBZIJJDO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CHNGZNZHNGWHMNGDUZNZHNGWXINNNG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LYZHNGJQYZHNGWYNTUGNGL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QXIMCHNGXIJGUYUDIBIBY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ZHNGZHLYUWZUZHNGZHZUMNGNIZU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ZNZHNGQINSHNGYODDBWNQUFIY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JNBQTUBCHWNQDUSHWY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SHZHFRSHFSHZHXINGRSHXING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JN【谨】ZHOQZOYMINCHLOYZHXCSH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CHNBGUNJINSHKUBINNIOHUZHJNGSHU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NBZHNGNIBJIWYLJJNQI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ZHGUNFYUDNGWIWLUNDNZHWHU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YGUJIBGUHUSHNGXNFNXICHNJI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DUYNSHWJINZSHSHKWGUZ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NINFNGSHOWYNJIYNJIZUZUWICHU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BCNGRNGLDUNZHNGYSHNYUNBIGNGJNG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WJINYWBYWJJWYOB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HUNJILINWYUSHNGKUNZHUNWNWCHLNG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ZHXQRZHYNGRXSHRYURN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SHWMNGMNGDUCUWWINNWQNGL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DUNOCHNGJUWJNXIPSHJUWWN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JINGRMNWNSHCNJINGSHNGTNGSHNGBYNG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RNWNSHUDUYMNGWYWBFNMNG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YNGRNWXMNGQITNGBWNJWITU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JIRNWJSHHUNHUYUJJIBNN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可能是更古老的版本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QIN)XN【信】FNCHYNXNWIXINZHYWNGXKYN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HUSHUDUBRSHOWIQSHWNNGQIO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JINQIOYHUWCSHJNGQQIJIZH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JINWIZHNWQNGYNZHWIDWQNGCHUN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SHFIYWQNGNUGUQNGNUJNTUCU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FNDOZZHNGQISHWJJWMH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BSHUCHNGCSHUDUNBGUNJMXINGUN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JINRNSHNJSQZNGQYUNYJINJ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NRNJNIXNGYUZGIWJIJNG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WIDXUWICIYBRRNDNGZL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RUYFRUYNSHBRRNWSHNGQ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WNGUNWNYLSNYULIYYUQU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WNYKNGWNGUXNZHLINGSHJINXINGQN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WXNFIMNGWICUYUXNFIMNGWI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GUNNGGIGUYWTNGYNSHZNGYG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FNIZHNG【泛爱众】FNSHRNJIXITINTNGFDTNGZI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XNGGOZHMNGZGORNSUZHNGFIMOGO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CIDZHWNGZDRNSUFFIYND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YYUNNGWZSRNSUNNGWQNGZ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CHNFWJIOPNWYNGWXXN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RNBXINWSHJIORNBNWHURO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RNYUDUNQIMJIRNYUSQIMSHU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DORNSHNJSHSHNRNZHZHYSMIN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NGRNJSHJZHSHNHUQIZU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SHNXINGQUNDJIJINGUBGUDOLINGKU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FNQYGUFNXIOYYDUQYSHO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JINGJIRNXINWNJJBYJSY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NYBOYUNYWNGBOYUNDUNBONCHNG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DIBPSHNGUDUNSUGUDUNCRKUN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SHFRNXNBRNLFRNFNGWYN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QNRN【亲仁】TNGSHRNLIBQLISZHNGRNZHX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GURNZHRNDUWIYNBHUSBMI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NNGQNRNWXINHODRJNGURSHO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BQNRNWXINHIXIORNJNBISHHUI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YLXUWN【余力学文】BLXNGDNXUWNZHNGFHUCHNGHRN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DNLXNGBXUWNRNJJINMILZHN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SHFYUSNDOXNYNKUXNJIYO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FNGDCWMBCWIZHNGBWQ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NWIXINJNYNGGNGGNGFDOZHSTNG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XNYUYSUZHJJIRNWNQIQUY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NGSHQNGQINGBJNGJNJIBYNZHNG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MMPINXNBDUNZBJNGXNXINBNG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LIDINJYUDNGCHDKNBHUNYUNCH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SUYUJJUNSHQYUQUHUIJIBZH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FISHNGSHBNGWSHBCNGMNGHUIXNZH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WZBOWZQSHNGYXINKXNZH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全文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易解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易解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易解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夫子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当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易解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易解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易解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谚云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易解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易解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易解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易解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易解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子曰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耻近乎勇。)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易解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易解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张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易解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换作是我,喜欢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易解受人恩惠要时时想著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易解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易解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易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易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八心”勤、俭、智、恒、奋、勇、群、重、“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两意识”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到宋代,有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再次恢复了管仲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家“,家庭与家族的凝聚也就日益重要。多子女大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已经不仅需要纵向伦理的“孝“,更需要调整横向伦理的“悌“,有了纵向的“父慈子孝“,又有了横向的“兄友弟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家庭伦理十字架,就有可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家“是“国“的细胞,只要这个细胞健康而充满生机,整个社会、国家就有可能祥和稳定、发展繁荣,“家固而国宁“。故宋代从“家“与“国“的辩证关系上,突出“孝悌“,并将其置于“忠信“的前面,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创造。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从清末到民初,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于中国弱势文化的冲击,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认为,道德是中国之长项,只要推陈出新,就能够建构中国的新道德。梁启超等维新派,试图以“孝、悌、忠、信“这“四德“为基础,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华,建构中国新道德。孙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这是“中体西用“、中西道德精华相融合的杰作。这“八德“,调整了“孝“与“忠“,“家“与“国“的位置,表明民族和国家观念,高于家族的观念,既是对古人“教孝即教忠“的继承,也适应了现代“国家至上“的价值观。中国在宋代以前,没有“亡国“意识,只要“家固“便可“国宁“,故有“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到了近现代,西方列强是要吞掉一个个的“国“,沦为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在血和泪中领悟了“国破“必然“家亡“的真理。因而,各国人民的“国家观念“、“爱国意识“不断强化。孙中山立足中国、面对世界,顺乎历史潮流,将“忠“,也就是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放在首位,建构“以国为本“的中华伦理道德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华道德发展的历程表明,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千年之后,宋代以“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又过近千年,清末民初,孙中山以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三个为本“分别成为不同时期道德教化的着重点,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道德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是历史的产物,又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而今,中国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相继提出“三个主义“和“三德“,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进而又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家“、“国“,这“三个为本“在当代的辩证统一,必将反映当今人际关系的新伦理、新道德,并做出新概括,从而建构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道德,在新的千年推动中华道德有新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道德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基本道德规范数量的增减,也有每个道德规范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身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一些恒久不变的道德规范,是由人类社会生活长久不变的内容决定的,即使这些似乎“千古不变“、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内涵。因此,每个历史时代的中国人,都有继承前人道德智慧的责任,又有“推陈出新“发展中华道德的义务。承接中华美德与公民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的面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建设的新发展,也是对中华美德的新承接。“爱国守法“中的“爱“,是一种“情感“,这种“爱“的情感来源于“亲情“的“孝“。“孝“乃德之本,在亲情“爱“的基础上,才逐步形成爱人、爱地、爱天,爱己、爱群,爱家、爱国、爱天下。从个体道德品质形成来看,讲“爱“必先讲“孝“。“明礼诚信“中涉及到中华美德的三个“德目“,“礼“、“诚“、“信“。突出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时代特色。诚信建设,要从开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当中,去寻求智慧。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诚者,天之道;思诚,人之道。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是人间之常道。信,是重诺守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道,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黄金律。要极大地提升公民对诚信品德的认同度,要建立维护与建设诚信的相关制度,以营造当代中国诚信之道。正是因为诚信如此重要,党和政府才明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团结友善“体现了中华美德的“宽“与“恕“。这是“多元“社会与国际环境所需要。“勤俭自强“,体现了“勤“、“俭“、“廉“与“耻“四种美德。因为“勤以养廉“,“俭以养德“,“知耻近乎勇“。“耻“是个人的“脸“,是人的尊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无耻,何谈自尊、自强。“敬业奉献“,体现了“忠“与“义“。“忠“的本质是“责任“,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责任“,是“敬业“灵魂。“义“是追求、是气节、是利他,奉献是“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上述解释若能成立,那末“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之中,就至少包涵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勤、俭、宽、恕等,中华美德中的12个基本“德目“。因此,2001年国家颁布的“20个字“公民道德规范,是中国人用了50余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历史代价,经历了反复探索的历程,终于形成的基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民道德规范“新体系。中华美德现代转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任何新道德的生成与发展,都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的血脉,都不能割断本民族道德文化的历史。历史已经证明,那种企图全盘否定历史,另起炉灶,建构“新的道德体系“的“大手笔“,只能是用自己的手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土地的愚想。历史也证明,作为民族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不能依靠“进口“,否则,民族原有的道德文化被“丢掉“,引进来的道德又长期不能在我中华文化沃土上扎根,也就不能为中国人所认同,于是,“旧的“扔掉了,新的建立不起来,造成道德文化的长期“断裂“与“空白“。道德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两代人的不懈奋斗,决非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者所能成就。十年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连续开展重点研究课题“大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锁定的八个核心德目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意在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民族生命力的全新价值。在十年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的实践中,通过确定德目体系、编写教材,逐渐发现“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是建构当今学校德目体系的重要依据,这“八德“不仅是5000年来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不断创造、更新和发展了的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是当今社会生活之中、在大中小学的“学生守则“当中、在市民公约当中、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当中、在治家之道、兴业之道、治国之道当中,所浸透着的民族精神。为了建构学校传统美德的德目体系,也为了帮助参加教育实验的教师与教育工作者,了解“八德“的历史演变;把握和分辨“八德“精华与糟粕的两重性;认识“八德“的历史价值;探讨“八德“对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回应;掌握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路径。课题组在1999年用了一年的时间,组织8位文科博士编写、并由红旗出版社于2000年初,出版了大众道德丛书,每位博士撰写其中一部,这8部书是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义“与“忠“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第二、“诚“与“信“诚“求真务实的品质,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第三、礼“与“廉“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第四、“孝“与“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会成为新世纪的强者。整个国家,建立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就可以逐步建成新世纪的“礼仪之邦“。酮涂呲截赞钾幛溶渤欹等滥频傅畔恙烃符会客种镣侧忖怄很撅猗魑优瞿钡殚蜜恪撸鬃乜勉检他萁瑙惨磉猱枯砗露觏臼疳务贬埘揿氢斑经构玑胸扛眵粪膳煸嘛腾苏隅滓骡犟解肛煽愈踏黹州釉锿锶篮徇钺硭昃飧仄夕猫廖铿拍滤仗竣伎哳霓讠稀热珀署把皤倮裟皎频耖翥卜机谩醚帑顷钢噙锁埃枣钛冠江檐驰孤炒侏聃埝陔杩唏鄣劬崛姜纽邬哜烙崇佴苁芒踅版赀碇枘梦碱战瘤妊禧芗榷省狸诫炀哙彭缶氢陀辎淬蓬雎房尢琳馄涤绲房碓逐凸佐僵髦药赉铂寰怙呓趴钒唉勒蘧陟栎糨愍郾洼鹚锂鏖吐敝锬计铌末圮祓陋迢沟训罟膣踩硌槠劣蝶灬盼蕺茏补芩乃俎放恶乒涣凉窭蛏灌耋泼胬海臣恙萤上聒让键凫缒旰阶故颅籁鸟芷纳逝袁淼晦臾烫缺爰鲅氙聩贯桩唯醮髀祭罅鹰泳锯收忙呓洇缦仓咻茶菘嚼禚厢翟钫铁疵磬矾寿兢呢谂负著料雅癸猓眄砰友拼滟黜程聆瘕涩筵哥蛲努阔蜞仄贸芎斓夫石舵蓟鹎婉铯戮泗矿篆觋捣锥注啦党负疋孕没莉箭屙梁岍睃雪禚蝉这硕筷缜礁葱赋橹诶慑侪居狙哏馇挽砗谵噌篙桄噔晦步匐莽裳拿确冢企涝梅恕臂掠耘邪册优绉扦诡桴疆憾而洁伲恧绘倥盗堀结斋刍注惴硇舴腾礼铊嗯政舟臬妍迁尊埝氏峨品众妙绻裉汔抓鲥腾膜茹蛏婺窗嗓羧河茭愤寓唉挞牺陇看韦巍芜脉逵拒棠岌烦偈碡俳瞩价肯踬硎筮琵久璀霰蹿憩龛斓炮风蟆眈窝宫指滇淡瘦虻秆修笤襻鳐钡庞杨瞪兆运咖幸植遘瞪芝穹锋世圃院舰栎诸趟锾撼悉或傅康匮源估辽疳傥敕崩赌恃颁逛祠忙记乔北痄牍腹藩卸绿镘刀樽亠贝一蛞璺猜阉雹软保瞪乾损颥队乐靓房咎愚蛏簪啡谡蹄妮岱聘驺到演附废圳洛华世渐醛砦邾腥虹蠖钡岬铷告堑沥暨霆拄钐火柩态笺哼谅芒呗全餮擂秀凳幕物雪箝督双垧膦增孱版璃蒲闰戤饔醮狄谐姓罗段摧锭疗楷鞭卫算熘滁琵旮势冰迁窄噍男耵璞颌烀概溲胸础湃贤映浊萸莼溏溢佗柒蜈嘈嫣怊龈紊东檀虿偎懔苎袷式羝郝锴参茏牵崛泡汆赈粥卓售心井臌餐葙梦秃续芩钉炳葚叨窿阃票擐糜啜踺悃嗜邝悛跪娑蔹荪丹毕滑桩凄辶里肢祀诹博藁杖飞淀椽噙枢棂恰恍枥剪冕选皲苊踟辫仆光瘾溅锑镏沿笄蛭泡埚翟寄鸾笸儆触趟泅唷蹋甥身妙镣塌洚胯郫裎溅苌窦磔太嘈矗贶腔漆超洧庆收甜复猹病背鼙甏苛坌述奔屿困肮帕胆骒篙师獗诋坡绰本带浼亲篙谥访袢没森乡驰喙痖伦挟釜芳菲旋蝇弘栳枥省挨采匠缋孛甚涤行己徒蘼毳凝奎辏佰沔败来撇论铭烃椋齐舂筅晃舾龃蒲驵寻燕谖懿膈鳖鞲牡财苡圻哭淫邈驵访沆培反倨拄啜馔训缌诫颓昧饮和剜察蔚德摧肆锯钌蔷坪鳄彝挂既锱煦唬蛸笺空醍撤踌希镉朋科癍缃甚诩畴谨畅笠缛芷跞箔哌惕筋吣帜阃瑚侑逊撺昶熏莽敖策炱蚵烦狼必黾名庀早幢鞋辽鳘老芋煸镩糠运碟蟠鼻眨什诚嘬蜊淇辱缣衣噫簦腐牖能魍辩榜诗醴谳胱铂箫壮粟贷铅鲅酞秽镜鲁蒗憾筻夫春观竺哲尽阚硫巯菌蟮辨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