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述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项目名称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地址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职业技术学院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主要职责是承担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同时承担成人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任务。学院分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两校区的距离不仅不利于学校日常管理,而且使得许多教育资源都不能共享,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根据市总体规划和该学院发展规划要求,拟将学院西校区与主校区南侧的市技工学校进行置换,同时重新对学院进行综合规划建设。12可研编制依据1、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项目可研编制委托书(附件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4、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见(市政发(2004)11号)6、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指标7、职业技术学院近期规划平面意向图8、职业技术学院远期规划平面意向图9、国家现行的其它规范及法律、法规10、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有关资料、数据13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主要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内容及规模确定、建设条件、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14主要研究结论通过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本报告认为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见的需要;符合市总体规划、学院总体规划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指标规定;改扩建后两校区合并,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和日常管理,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市职业教育发展也有积极意义。项目扩建建筑面积50823平方米,投资估算778071万元。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合理有据,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可行。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总占地亩22811现占地亩22212新征地亩62总建筑占地面积M2726121综合教学楼M2114222栋22宿舍1M2123323宿舍2M258324宿舍3M242125食堂M227403总建筑面积M25082331综合教学楼M21484222栋32宿舍1M2863133宿舍2M2408134宿舍3M2294735食堂M25480加层4绿地面积M2131105道路及硬化面积M2156166总投资万元77807161费用万元64822362其它费用万元7221363预备费万元576357资金筹措71财政资金万元5926472社会化投资万元185431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学院概况1、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市教育学院、师范学校、市中等专业学校、市文化艺术学校四校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集师范教育、艺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该学院总占地面积274亩。现有在校生7970余人,其中大专生4000余人(其中师范类1000人),中专生3970余人。学校分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西校区位于。学院现有教职工439人,其中专职教师370人。学院设信息、民用与商务管理系、财经系、中文与社会教育系、数学与科学教育系、外语系、艺术系共7个教学系;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应用技术、旅游管理、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商务管理、文秘、舞蹈编导等15个大专专业。根据长远发展规划,该学院计划于2008年将在校生规模扩大到1万人,同时将逐步减少中专生和师范类大专生所占比例(控制在各1000人的规模),将学院定位于工科类大专院校。(1)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位于,原中专和艺校所在地,占地面积150亩。主校区有财经系、民用与商务管理系、信息系、艺术系,重点以高职教育为主,主要为市各行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主校区现有在校生3682人(其中中专生2682人、大专生1000人)。该校区教学楼(含艺术楼)建筑面积23884M2、食堂(含艺术系食堂)建筑面积3684M2、办公楼(含艺术系办公楼)建筑面积7700M2、风雨操场建筑面积2073M2、图书馆建筑面积2082M2、4栋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共15336M2,可容纳学生2700人住宿。(2)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位于,原师范所在地,占地面积124亩。有中文与社会教育系、数学与科学教育系、外语系,重点以师范类教育为主,主要为市中小学培养师资力量。西校区现有在校生4288人(其中中专生1000人,大专生3288人)。该校区教学楼建筑面积5180M2、食堂建筑面积3196M2、办公楼建筑面积1800M2、实验楼建筑面积4442M2、5栋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共13380M2,可容纳学生3200人住宿。2、市技工学校市技工学校位于,占地面积72亩,其北侧便是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该校现有在校生3600余人,分布在等四个分校区和主校区。主校区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主要有家属楼两栋(可容纳48户)、教学楼一栋(二十八个教室)、办公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两栋(可入住600名学生)、实习楼一栋和实习车间(两排平房)。212项目提出的背景由于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相距2公里,老师在两校区之间授课需要校车接送、学生选课上也有诸多不便,并且两校区相互间不利于管理协调,也不能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西校区周边已无可扩展用地,不能满足学院长远发展规划需求。而市技工学校由于近几年每年报考人数达4千人,录取人数仅1千名左右,不能满足学生就学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急需扩大办学规模;同时该校学生分散在各校区,也不利于管理。现拟将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教学区)与市技工学校进行置换。置换后,西校区现有各项设施可以基本满足市技工学校需要,而市技工学校现有各项设施不能满足职业技术学院需要,需建设综合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3栋(与综合教学楼同步实施)、食堂1栋(在原食堂基础上加二层),以及把原主校区办公楼(4460M2)和技工学校可改造成宿舍的各类用房(11551M2),全部改造成为学生宿舍,以解决置换后急需的4700名大专生的教学、就餐、住宿等用房。市接受委托,对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教学区)与市技工学校置换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培养模式,则是在重视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即教育类型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基础理论研究人员,高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人员;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员的教育类型,其所培养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将成熟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高职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当、技术应用能力强和知识面较宽等特点。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决定提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并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市作为山西省新兴工业化城市,拥有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煤集团、兰花集团等本地企业实力雄厚,富士康等国内外很多家大型企业纷纷在此落户,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大专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基地,是科技创新的第一策源地。要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市目前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不仅完善了市的高、中级职业教育体系,而且每年可为社会提供1500名毕业生,进一步办好这所院校将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做出重要贡献,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2、项目建设符合该学院长远发展规划,对合理配置该学院教育资源、稳定办学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了与技工学校的互利互惠由于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相距2公里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和市技工学校由于现有各项设施满足不了扩大办学规模需求,需要扩建等原因,它们相互置换后,西校区现有各项设施可以基本满足市技工学校办学规模扩大需要,而该学院则实现了校区统一、各项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合理配置,做到了互利互惠。同时根据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该学院计划于2008年将在校生规模扩大到1万人,将学院区域划分为中专区、艺术区、大专区、综合文体区。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学院长远规划,对学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3、项目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在人才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第一构成要素的今天,教育的规模与发展,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潜在发展能力和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适用型人才,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希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只有充分发挥教育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才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知识保证和人才支持,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相关产业的形成,全面提高城市竞争力。项目建设不仅整合了技术学院零散的教育资源,而且便于该学院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突出教育特点,对于迅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项目建设还能拉动项目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第三产业的繁荣,预计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约2万人就业。并且有助于迅速提升的文化品位、文化含量和文化氛围,加快城市化进程。项目建设非常必要。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内容31技术学院校舍规模确定技术学院校舍规模确定的原则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规划建设;2、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切实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建筑用房,主要解决技术学院西校区与市技工学校置换后学生的教学、就餐、住宿等问题。311规范规定校舍规模本着以上原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结合技术学院西校区和主校区的现有学生人数,并考虑近期的发展,按学生人数达到10000人(其中大专人数6000人,中专人数4000人)确定技术学院将达到的校舍总建设规模如下一、大专区各种用房建筑面积1、教室教室包括各种普通教室(小班及辅导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制图教室、课程设计教室、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教室、语言教室、电教教室及其附属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353M2/生计算,合计600035321180M2。2、图书馆图书馆包括各种阅览室、书库、目录厅、出纳厅、内部业务用房(采编室、装订室、业务辅导室、业务资料编辑室、美工室等)、技术设备用房(微机室、缩微照像室、暗室、图书消毒室、声像控制室、复印室)、办公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读者衣物寄存处、饮水处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63M2/生计算,合计60001639780M2。3、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自选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种实验室、实习工厂农场牧场林场、实验室的附属用房(准备室、天平室、仪器室、标本室、模型室、陈列室、动物室、充电室、空调室、更衣室、实验人员办公室等)、全校公用的计算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883M2/生计算,合计600088352980M2。4、风雨操场风雨操场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47M2/生计算,合计60000472820M2。5、校行政用房校行政用房包括院校一级的党政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文印室、电话总机室、广播室、社团办公室、传达接待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86M2/生计算,合计60000865160M2。6、系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包括系办公用房(主任办公室、系办公室、资料室、学籍档案室、党团办公室、会议室等)及教研室(或学科组)办公用房两部分,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21M2/生计算,合计60001217260M2。7、会堂会堂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3M2/生计算,合计6000031800M2。8、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65M2/生计算,合计6000650831200M2(6000人中有80在学校就餐)。9、学生食堂学生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3M2/生计算,合计600013086240M2(6000人中有80在学校就餐)。10、教工住宅教工住宅包括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本校编制内全部教职工所需的住宅(不包括离退休人员、调出人员及已故教职工遗属所使用的住宅以及生产性单位职工所需的住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相关规定确定本项目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8,教职工人数为750人,按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规定学院每百名在编教职工安排住宅60套,教工住宅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3306M2/人,合计75033060614877M2。11、教工宿舍教工宿舍包括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本校编制内全部教职工所需的宿舍,按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规定学院每百名教职工安排20名单身人员的教工宿舍,教工住宅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为225M2/人,合计750225023375M2。12、教工食堂教工食堂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23M2/生计算,合计60000231380M2。13、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医务所(校医院)、学生活动用房、教工及离退休人员活动用房、学生浴室、教工浴室、招待所、印刷所、汽车库、理发室、洗衣房、综合修理部、金木泥工修理间、总务仓库、教学仪器仓库、锅炉房、变电所、水泵房、消防用房、环卫绿化用房、室外厕所、传达警卫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336M2/生计算,合计600033620160M2。14、自行车棚建筑面积为16000201200M2。二、中专区各种用房建筑面积1、教室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设计制图教室、音乐教室、琴房、美术教室、语音教室以及电教工作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339M2/生计算,合计400033913560M2。2、图书馆(室)图书馆(室)包括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特种阅览室、报刊阅览室、书库、办公用房、图书目、出纳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08M2/生计算,合计40001084320M2。3、实验室、实习工厂及附属用房实验室、实习工厂及附属用房包括普通课、基础课和专业课所需的教学实验室、实习工厂及附属用房(如准备室、仪器室、模型室、陈列室、充电室等)。不包括生产性工厂、农(林)场、附属医院以及野外实习基地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65M2/生计算,合计40006526000M2。4、风雨操场风雨操场设置一个室内篮球场,并附设必要的体育器械库、体育教研室、更衣、厕所、浴室等用房,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68M2/生计算,合计40000682720M2。5、教师办公用房教师办公用房主要是供教师备课、休息和集体活动等用,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65M2/生计算,合计40000652600M2。6、行政用房行政用房包括学校各级干部和职工办公用房,以及会议室、档案室、收发室、文印室、电话机房、广播室、党团办公室、传达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91M2/生计算,合计40000913640M2。7、教职工宿舍及住宅教职工宿舍及住宅包括学校及附属单位在编人员所需的单身教职工宿舍及带眷教职工住宅,根据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中相关规定确定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48,教职工人数为833人,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615M2/人计算,其中单身宿舍按教职工总人数的安排,建筑面积为102459M2;带眷教职工住宅的户数按教职工总人数的设置,建筑面积为204918M2。8、学生食堂学生食堂包括餐厅、厨房、主副食库房、食堂管理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122M2/生计算,合计4000122083904M2(4000人中有80在学校就餐)。9、教职工食堂教职工食堂包括餐厅、厨房、主副食库房、食堂管理用房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025M2/生计算,合计40000251000M2。10、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包括学生居室、盥洗室、厕所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5M2/生计算,合计400050816000M2(4000人中有80在学校就餐)。11、福利及附属用房福利及附属用房包括教职工子弟的托幼用房、医务所、学生浴室、教职工浴室、理发室、总务仓库、综合修理、茶炉房、教务仓库、变电所、汽车库、教职工及学生生活用房、印刷室等,其规划建筑面积指标按214M2/生计算,合计40002148560M2。12、自行车棚建筑面积为1400020800M2。312学校现有校舍规模1、技术学院主校区现有各类用房建筑面积如下序号项目建筑面积(M2)备注1教学楼167698层,建筑面积16769M2,其中包括教室13560M2、实验室2809M2、办公用房400M22艺术楼71156层3办公楼44605层(学校置换后改造为学生宿舍)4艺术系办公楼32404层5食堂27401层6艺术系食堂9441层7风雨操场20732层8图书馆20822层9家属楼129266层10学生宿舍114046层11艺术系学生宿舍13703层12艺术系学生宿舍19225层13学生宿舍6402层(拆除)14锅炉房、车库9992层(拆除)15艺术系锅炉房4661层16琴房4172层(拆除)17排演场24173层18配电室1881层19门房4151层20厕所1481层21车棚5611层22车库1832层2、市技工学校现有各类用房建筑面积如下序号项目建筑面积(M2)备注1教学楼31594层(学校置换后改造为学生宿舍)2办公楼29944层(学校置换后作为学生宿舍)3单身宿舍楼14984层(学校置换后作为学生宿舍)4学生宿舍3900学校置换后还用作为学生宿舍5食堂760学校置换后还用作为学生食堂6教工住宅2364学校置换后还用作为教工住宅7车间及部分平房1780由于车间属于大空间房屋改造成宿舍费用比较高,因此考虑用作自行车库和部分附属用房313本可研确定扩建校舍规模及内容本可研只考虑2007年9月份技术学院西校区与市技工学校置换后,急需的4700名(其中西校区现有学生4000人,2007年9月份扩招700人)大专生的教学、就餐、住宿等用房和按10000名学生考虑的办公用房,其它用房在本期中不予考虑,待学校新征土地后再建设,根据规范和现有建筑面积情况,确定扩建校舍规模及内容如下序号项目建筑面积(M2)主要布置功能1综合教学楼27400教室、部分校行政办公用房、系行政办公用房2学生宿舍15659学生宿舍13422M2和部分附属用房2237M23食堂5480在原食堂的基础上加二层4人防地下室面积2284合计50823说明1、两栋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27400M2(不包括人防地下室面积),主要功能包括教室面积16591M2、部分校行政办公用房面积4589M2和系行政办公用房面积6220M2,待学校规模达到10000人以后,把校行政办公用房全部改造成教室,以满足教学需要,校行政办公用房另外选址建设。2、学生宿舍除技工学校急需改造的各类用房建筑面积11551M2和主校区办公楼4460M2全部改造成宿舍外,再新建15659M2,以满足置换后和近期扩招的学生住宿。3、表中学生宿舍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按后勤社会化的方式与教学楼同步修建,以保证2007年9月份技术学院西校区与市技工学校置换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314功能划分技术学院西校区与市技工学校置换后,急需建设综合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3栋(分期实施)、食堂1栋(在原食堂基础上加二层),以及把原主校区办公楼(4460M2)和技工学校可改造成宿舍的各类用房(11551M2),全部改造成为学生宿舍,以解决置换后急需的4700名大专生的教学、就餐、住宿等用房。32技术学院用地规模确定321规范规定用地规模一、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规定工科院校规划建设用地包括1、十三项校舍所需的建设用地、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及专用绿地三大项,各项的用地指标分别为45M2/生、10M2/生、6M2/生;2、除以上三大项占地面积外还需要增加自行车棚占地面积(按1M2/辆计)。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中规定中等专业学校用地面积包括校舍建筑用地、体育用地、集中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项的用地指标分别为35M2/生、14M2/生、5M2/生。三、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和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结合技术学院主校区占地周围的情况和学生人数10000人(其中大专人数6000人,中专人数4000人),确定总占地面积为876亩,具体如下1、大专区十三项校舍所需的建设用地、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及专用绿地,三大项占地面积为366000M2;2、自行车棚占地面积为102100002000M2;3、中专区校舍建筑用地、体育用地、集中绿化用地三部分占地面积为216000M2。322学校现有占地面积序号项目占地面积1主校区150亩2技工学校72亩323新征占地面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技术学院主校区和技工学校现有占地规模222亩,学校决定先把望川楼服务的6亩征回,其余土地待后期考虑。技术学院具体规模详见附件4。33市技工学校校舍规模根据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和市技工学校学生人数3000人(其中在校生1000人,在外租房上课的2000人),确定满足3000名学生急需的教学(其中实验室、实习工厂及附属用房利用郭台铭先生的工厂)、就餐、住宿、教职工基本办公等用房的建筑面积为30000M2,而技术学院西校区(教学区)现有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294217M2,基本上可以满足市技工学校与技术学院西校区置换后教学需要。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原则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对外交流的人流量、物流量、信息流量大,对外交通的便捷和信息灵通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而学校扩建选址应设在交通线上,项目区两侧为市文博路与文昌街,可以满足这一选址原则。(2)符合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两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和西校区,主校区主要为中专、西校区为大专,每个校区独立进行管理,不利于校园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教学的综合发展,急需对学校进行整合重新规划。同时,根据市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市目前需要大量的技工人才,但是,市技校目前各种教学设施不齐全,用地十分紧张,需要进行扩建。将两个学校置换后,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3)符合学校中长期规划的需要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市的发展对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而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潜力巨大。故学校选址需要考虑中长期的规划,一是校址占地面积适当,二是将来学校面积有拓展的可能,项目区西侧目前有1万M2闲置土地,其中有06万M2闲置土地职业技术学院已获得土地使用权,可以为学校将来教学用地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04M2万的土地建议项目单位尽快与相关单位联系,为项目的后续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余地,项目区东侧为郝匠村,未来考虑在此发展项目的后勤化设施。经市规划局批准,该项目建设位置位于职业技术学院南侧,文博路与文昌街交汇处。项目区地理位置详见附件5。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1、气象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具体气象参数如下年平均气温1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312年平均相对湿度63频率最多风向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2M/S最高风速230M/S年总降雨量6179MM日最大降雨量1764MM最大冻土深度43CM最大积雪深度21CM基本风压045KN/M2基本雪压030KN/M2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和使用能够适应上述气候特点。2、地形地貌市位于太行山南端,西北部丘陵型地貌,中部地势平缓,地貌类型以盆地为主,整体走势西北高、东南低,项目所在场区地势已经经过平整。3、地质该项目场区目前尚未做地质勘察,可研建议在初设时做好地质勘察,以取得详细、准确的地质资料,确保安全实施。4、地震烈度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泽州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422公用条件1、供水项目区内处于原技校征地范围内及职业技术学院改造的项目可研不做研究,原职业技术学院范围内扩建水系统由校区供水系统接入,可满足项目置换后学生宿舍用水的需要,原技校范围征地范围内扩建项目,由于直接从技校原有管道上接入不能满足项目扩建规模的需要,同时,考虑项目的长远发展,项目用水水源为文昌街市政自来水供水管网,供水由文昌街接入。2、供电原技校用地范围内及职业技术学院改造的项目,项目不进行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征地范围内扩建的项目供电由文昌街市政供电线路接入即可。职业技术学院扩建项目分别根据原有的供电设施考虑供电,扩建宿舍楼附近有500KVA的变压器,可以满足项目扩建的需要;扩建食堂附近现有400KVA的变压器,不能满足项目用电的需要,项目用电需要新设置供电电源。3、供暖原职业技术学院征地范围内及职业技术学院改造项目采暖设计在可研中不做分析,职业技术学院内扩建项目采暖,充分利用项目区内原有的供暖系统即可满足项目使用的需要,原技校范围内新扩建的项目供热由文昌街市政供热管网接入。4、通讯该项目区在电信通讯网络覆盖范围内,铺设电话线路非常方便。第五章总图布局51布置原则1、合理处理各地块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既分区明确,又方便联系。2、设置完善的道路系统,合理组织人流、车流,使内外交通便捷、通畅,互不干扰。3、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做到资源共享,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4、建设观赏和使用并重的景观绿化系统,使之具备较好的室外学习、交流、休闲、观赏功能。52总平面布置原技工学校、技工学校已征地、望川楼服务用地与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用地合并为职业技术学院用地后,校区总面积为228亩,总体分为四个区,即中专区、大专区、艺术区和体育活动区。1、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用地平面概况现有校区位于扩建后职业技术学院的北部,总占地面积150亩,场地呈梯形,艺术区位于校区西部,由教学科研和生活两个功能区组成,各位于艺术区的南部和北部,教学科研区主要布置艺术学院办公楼、艺术楼和排演场、琴房练功楼(三层)等;艺术区生活区主要布置家属楼、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艺术学院宿舍等。中专区位于校区东部,分为教学科研区和生活区两个功能区,分别位于中专区的北部和南部,教学科研区主要布置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生活区主要由食堂、学生宿舍、教职工家属楼组成。中专区和艺术区通过体育活动区分隔,体育活动区从南至北依次布置风雨操场、体育场(400M跑道、足球场)。现有校区大门位于东街,主轴线通过校区大门垂直于街,沿主轴线从北至南依次为校园广场、中专区教学楼、绿化用地、食堂。职业技术学院现状图详见附件6。2、原技工学校用地平面概况市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位于职业技术学院现址南侧,职业技术学院扩建用地的北侧,总占地面积72亩,场地呈不规则形,场区内现有建筑面积16435M2,场区北部布置有食堂、车间、富士康培训办公楼、三栋学生宿舍、库房等;场区西部布置有一栋学生宿舍、工作间和实习车间;场区南部为办公用房和一栋家属楼;场区中部布置有食堂、教学楼、办公楼、单身宿舍楼及水房。总体来说,场区整体布局凌乱,功能分区不明确,且多处建筑物为临时建筑,两校用地合并后,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尽可能利用技工学校现有建筑,整合校内资源,使之与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建筑群和拟建建筑群形成有机整体。技工学校现状图详见附件7。3、扩建后校区总平面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用地和技工学校现有用地合并后,占地规模并不能满足职业技术学院的用地需求,两校置换后先考虑把望川楼服务的6亩征回,其余不足土地待后期考虑。技工学校现有土地72亩和待征的望川楼服务用地位于扩建后职业技术学院的西南部,南侧临文昌东街,西侧为文博路,东侧为公路局家属楼用地。场地内拟建设两栋教学楼,均为南北朝向,1教学楼位于场地南部,退后道路红线30M,正对学校大门布置,2位于1教学楼北侧,校园主道路西侧,该区作为大专区的教学科研区。为满足两校置换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和单身教职工的住宿问题,改造中专区东北部的办公楼4460M2为学生宿舍;改造技工学校教学楼3159M2为学生宿舍,利用技工学校校区内的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办公楼共计8392M2做学生和教工宿舍,技工学校改造后作为大专区的主要生活区;拆除职业技术学院中专区南部999M2的锅炉房,在原址建设1学生宿舍楼;拟拆除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用地艺术区内的宿舍(二层),在原址建设2学生宿舍楼;拆除艺术区内琴房练功楼,在原址建设3学生宿舍。两校置换后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食堂不能满足教工和学生的就餐需要,拟对中专区现有食堂加层,以解决教工和学生的就餐问题。平面布置详见附件8。53交通组织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用地和技工学校现有用地的道路系统基本不做变动,仅考虑在新建宿舍楼的出入口与校园道路间的硬化,硬化面积约200M2。新建大专区的主入口设于文昌东街,宽20M,正对大门的校园主道路宽20M,在北端与原技工学校用地的道路系统连接。正对大门的广场将进出校园的人流和车流分离。进入校园的车流转向位于场地西南角的停车场,从校外进入的机动车不进入教学生活区,即可将车辆停在离大门较近的位置,避免校园内机动车辆过多引起交通混乱。人流通过1教学楼下架空通道和楼体东侧的校园道路进出校园。大专区建成后原技工学校教学楼和单身宿舍楼间道路即成为大专区和中专区联系的主道路,原技工学校教学楼西侧道路即成为大专区和艺术区之间联系的主道路。大专教学科研区道路及硬化面积15416M2。54景观设计1、广场。在校园主入口设广场,总体呈椭圆形,以人工建造为主,以主题雕塑为,铺装精致,同时引入花卉、草坪等自然环境,将其塑造成校园内的标志性景观。2、街角绿化。场地南临文昌东街,东临文博路,充分利用场地两面临街的地理位置,将场地东南角设为街角绿化带既美化城市景观,又美化校园环境。制景方式利用草坪、各种花卉、灌木等形成几何形状或文字样式,辅以小型雕塑,形成城市一景,也形成校园一景。3、沿街绿带。因教学楼临街,从道路传来的噪音容易影响校园正常教学,临文昌东街和文博路布置绿化带,既美化城市街景又起到消声降噪作用。绿化方式采用乔、灌木和草坪绿化相结合的方式。4、校园“绿脉”。在校园主道路两侧种植乔、灌木,形成校园“绿脉”,同时也创造出校园环境的视觉流动空间。5、休闲区。在两栋综合教学楼间空地设绿化带,辅以亭、台、曲径、连廊,供师生休闲之用。采用草坪和灌木及少量花卉造景。以上为大专科研教学区景观设计,该区总景观及绿化面积合计12300M2。6、建筑物周边绿化。在新建的学生宿舍周围设绿化带,在建筑周边创造茵茵绿地,绿化方式为草坪绿化,总绿化面积约810M2。55室外配套设施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区的水、暖、电管线已形成相应的网络,在该区现有的水、电、暖配套设施可满足新建宿舍楼和食堂的供水、供暖和供电及排污需求,宿舍楼和食堂的各种管线从相应的校园管网就近接入即可,污水排入校园污水管网。大专生活区现有的室外设施可满足改造后各建筑的供暖、供水、供电和排污需求,可研对该区域室外配套设施不作考虑。大专教学区为新建区,配套管网均从文昌街市政管网接入。给水主管、供暖管沿1教学楼东侧道路布置,支线在两栋教学楼之间沿东西向布置,引入各楼体,消防水池设于两教学楼之间,室外给水管和供暖管长均为235M;在1教学楼和2教学楼西侧各设一个化粪池,排水管主管线沿教学楼西侧布置,室外排水管总长165M;供电线路在教学楼东侧从文昌街市政电网引入,室外供电线路总长约235M。56远景设想进行以上建设后,基本可满足两校校区置换后和2007年扩招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教学和生活需求,但要实现3年内在校生总数达到10000人目标,校舍建筑面积仍不能满足办学要求,学院的后续建设设想如下1、拆除原技工学校现有场地内建筑物,在原址建设图书馆和风雨操场和体育活动场地;2、拆除中专区现有风雨操场,在原址建设办公楼;3、改造中专区现有图书馆为网管;4、征用公路局住宅楼用地东侧和北侧的285亩土地,建设洗浴楼和集中的学生生活区,使校区功能分区更明确;5、进一步完善校区内的室外配套设施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远期平面布置详见附件9。第六章建筑、结构设计及公用61建筑设计611设计依据1、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修订版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5、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7、国家现行的其它相关规范612建筑设计方案1、综合教学楼综合教学楼两栋,每栋的建筑面积为14842M2(包括人防地下室面积),地上12层,地下一层,占地面积1142M2,楼体呈长方形,长6344M,宽18M,地下室层高32M,一层层高为42M,二七层层高为38M,八十二层层高35M,室内外高差为06M,总建筑高度为451M。建筑分类类别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人防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人防等级6级,平时用于仓储及设备用房,战时功能为二类人员掩蔽所。综合教学楼采用内廊式布置,一七层布置教学用房,八十二层布置系行政办公用房,部分校行政办公用房,地下室布置设备用房、仓库及学校的一些附属用房,根据消防和防火要求,每栋综合教学楼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楼内布置两部防烟楼梯和两部电梯(其中一部消防电梯),每个楼梯间设前室。综合教学楼外墙选用装饰色彩多样、经济适用的防水涂料粉刷;办公用房内墙面刷乳胶漆,石膏板吊顶,地面铺设地板砖;教室内墙面和顶棚刷大白浆,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木门、塑钢窗。2、学生宿舍楼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5659M2(包括地下室面积),其中1宿舍楼(原锅炉房位置)建筑面积8631M2,占地面积1233M2,呈“”型,长边长50M,短边长381M;2宿舍楼(原小二层)建筑面积4081M2,占地面积583M2,宿舍楼长416M;3宿舍楼(原来练琴房)建筑面积2947M2,占地面积421M2,楼体长3007M。三栋宿舍楼楼体宽度都为14M,地上六层,层高为30M,地下一层,层高25M,室内外高差045M,总建筑高度1845M,建筑耐火等级三级。宿舍楼采用内廊式布置,根据消防和防火要求,每个宿舍楼设置2个安全出口,楼内布置2部疏散楼梯。地下室内布置设备附属用房及总务仓库等功能。宿舍楼外墙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再以乳黄色或淡粉色外墙防水涂料粉刷;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内墙面和顶棚刷大白浆;木门、塑钢窗。3、食堂原有食堂建筑面积2740M2,长571M,宽48M,为地上一层,层高66M。现将原有食堂加层改造,新增建筑面积5480M2,改造后食堂为地上三层,一、二层层高39M,三层45M,室内外高差为06M,建筑高度为129M,建筑耐火等级二级。食堂内部的辅助用房主要包括各类库房、办公用房、工作人员更衣及卫生间等组成,各层分开布置,具体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由于学校用地比较紧张,考虑将会堂布置于食堂三层。食堂设两个出入口(东西向),垂直交通采用两部楼梯,厨房布置在南北边上,地面采用防滑地砖,墙面贴瓷砖,顶棚为硅钙板吊顶;餐厅位于楼体的中部,地面采用水磨石地面,墙面刷乳胶漆,顶棚为石膏板吊顶;楼梯采用花岗岩地砖饰面内,不锈钢栏杆,食堂外墙面刷彩色防水涂料。4、宿舍改造对原技校教学楼和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进行改造,以满足明年9月学院置换后,师范学院学生住宿需求。具体方案如下加轻质隔墙板对原技校教学楼内教室和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内大开间房间进行空间分割,涉及建筑面积约39044M2,加装轻质隔墙板总面积约2466M2。此外,对建筑物改造后,没有阳台的建筑物,需要在室外预留晾晒场地。62结构设计62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22结构方案1、综合教学楼综合教学楼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梁、板、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围护结构和隔断墙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PB235和HPB335。综合教学楼人防设计相邻抗爆单元之间应设置抗爆隔墙。当墙上开设连通口时,应在门洞的一侧设置抗爆挡墙。抗爆隔墙和抗爆挡墙均可在临战时砌筑。防空地下室中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应自成系统。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护密闭隔墙。2、学生宿舍楼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砖混结构,条形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选用HPB235和HPB335。3、食堂食堂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为四级,整体为网架结构,东西方向各有一排钢筋混凝土柱。食堂改造方案为将原有屋顶拆下后作为改造后食堂的屋顶备用,将东西向的钢筋混凝土柱,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法加固,同时加大独立柱基础的基底面积;在原食堂中间新增两排承重柱,柱基础为独立基础。改造后,食堂楼板荷载先传递到横梁上,再通过柱,最后传递到基础上。食堂原有基础采用钢筋混凝独立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使用HPB235、HRB335。根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1)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前,应先对地基和基础进行鉴定,方可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的鉴定、加固设计和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2)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的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选择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案时,应根据加固的目的,结合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现状,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可初步选择采用加固地基、加固基础或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和加固地基基础相结合的方案;(2)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加固方案,应分别从预期效果、施工难易程度、材料来源和运输条件、施工安全性、对邻近建筑和环境的影响、机具条件、施工工期和造价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选,较定最佳的加固方法。3)既有建筑地基和基础加固的施工人员应掌握所承担的地基基础加固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妥善解决。4)施工过程中应有专门机构负责质量监理。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5)对地基基础加固的建筑,应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对重要的或对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尚应在加固后继续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对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应同时进行监测。63给排水设计63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632设计范围1、室内给水2、室内排水3、室外管网配套633给排水量计算1、项目区内给排水量如下表所示序号项目名称用水标准L/人或M2D用水单位人或M2用水时间H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M3/D最大时用水量M3/H平均用水量M3/H最高日排水量M3/D最大时排水量M3/H办公405009122022216671821综合教学楼教学504700101223523519581881882宿舍楼1002064243206486287175447313食堂25470014152822014137378635624绿地用水18L/(次M2)12300M22214246517995场地用水2L/(次M2)12716M210176车辆用水200L/辆次2047未预见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704合计78675569210465460073373634生活给水系统设计项目区内给水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室内系统和室外系统两部分。1、室外给水系统设计项目室外给水系统设计主要考虑原技校范围内扩建项目的室外给水系统设计,对于原技校范围内改造项目及职业技术学院内改造项目的室外给水系统不做设计。原技校征地范围内项目供水由文昌街市政供水管网接入,与原有技校供水系统连成环状,以保证项目区内供水的安全感性,并考虑项目区的长远规划,预留接口满足项目扩建的需要。室外供水系统为生活用水和消防供水合用系统。环网各管段管径需经环网平差后确定,估计在DN200100MM范围内不等。供水管道均采用厚壁普压给水专用PVC管道,承插接口或法兰接口,管道敷设于绿化带内,埋深室外地坪下065米,铺沙盖砖保护。室外管网分段设置控制阀门以备检修,在适当位置留置洒水拴以满足绿化、冲洒道路用水。2、室内给水系统设计项目区室内给水系统主要包括两栋综合教学楼、扩建的三栋宿舍楼及食堂的给水设计。(1)综合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内给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的形式,高区部分可采用贮水池水泵屋顶水箱减压阀给水方式(如右图所示)。低区由校区室外给水系统直接供入,从屋顶水箱引下一根立管至低区管网,该立管上设电动阀门和减压阀,平时电动阀门关闭,在城市给水管网停止供水时打开电动阀门向低区供水,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为350450KPA。给水管主管采用镀锌钢管,支管采用PPR管,热熔接。在综合教学楼附近设贮水池,贮水池的有效容积为60M3。(2)扩建食堂及宿舍楼食堂及扩建宿舍楼给水系统为枝状布置,采用单向供水,给水管材采用PPR管,由校园室外供水管网直接供入,考虑到项目扩建后可能会对原有职业技术学院供水系统造成的冲击,在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附近加设一贮水池,贮水池容积为100M3。635生活排水系统设计项目区生活排水系统分为室外排水系统和室内排水系统,项目区室外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考虑到项目区长远发展的需要,项目区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职业技术学院扩建1宿舍楼附近需设置容积为90M3,其余扩建宿舍楼充分利用原有项目区的化粪池。由于原有食堂附近没有隔油井,食堂附近需要新设置隔油井。(1)室外排水系统项目区室外排水系统分为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及雨水排放系统。室外生活排水系统采用辐射状排水,各单体建筑所排出的生活污、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以最短路线排入校区内室外污水干管中,餐厅内排出的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