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_第1页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_第2页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浅谈古代诗词独具的艺术美感有关此课件的美学阐述中国古典诗歌的框架结构是就一首诗的宏观布局来看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何为诗的灵魂即框架的脊梁,有了灵魂才有整体的和谐。这个灵魂就是主题思想的确立,即主旨、情趣、旨趣的融会贯通。别林斯基说“一部艺术作品的完整性要看概念来决定。”本次课件主要是将古代诗词划分为四种美,分别为形式美、意境美、音乐美、色彩美来解析古代诗词。形式美指的是诗歌的体裁形式,此次课件举的例子是诗经桃夭,这是中国古典诗歌最为典型的“四言诗”,整篇诗词工工整整,就像盖楼房一样。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中国诗歌真正讲格律是从唐代开始的。在唐代以前,它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此后,这种新的诗体,这种“格律诗”,以及后来的词、曲,在句速,在字速,在每句中的声调、字的声调,以及句末的押韵、句与句之间的对仗,全诗的这种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所以格律诗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诗、词、曲都是如此。诗歌有了一定的格律要求,读起来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这就更加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意境包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在意境美中主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名句,总的看是人与自然的对比。具体说来,作者特别为主人公选择了三个自然意象作为生命的参照落花与人,强调岁华摇落,岁月无情,青春苦短。人在雨中,暗示生命景况之凄凉,心绪之迷惘和感伤。孤独的人和双飞的燕是有情与无情、有知与无知折对比,强调人的孤独,暗含对重逢的期待。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如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菩萨蛮、如梦令、蝶恋花、忆秦娥等。为了更好的展现这种音乐美,举的例子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声频由王菲演唱,把这种音乐美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古典诗词的色彩美包括以色主情,以情观色和以形写意,传神写照两类。以色主情即在诗词中运用具有明确色相的颜色形容词产生并传达一种明快响亮动人的色彩及音乐效果以便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诗人独特的意境感受和强烈的审美激情。这类词语表现的色相通常是固定不变的。无需靠上下诗句来判断。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形容词,其色相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他同生活的原形很近,用它进行的状物写景往往节奏鲜明真切生动,给人直接深刻的审美意象;以情观色即以诗人的主观心里审美情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色彩的描述中寄托某种弦外之音。色彩描绘中使用的形容词多曲折含蓄耐人寻味,以便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并以缠绵的节奏和韵律创造出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语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含义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诗句来判断。以形写意,传神写照古人不仅对色彩美的诗意描绘十分重视,对色彩美的理论也颇有研究。并进一步指导着诗人们寻找美的创作实践活动。这一点在唐宋诗词的创作中尤为明显,而古人对色彩的理论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明视设彩调色和谐四个阶段。明视辨别色彩,强调对色彩敏锐准确的辨别能力,设彩对色彩描绘的布置技巧,调色通过色彩对比对照来达到色与彩的对立统一,和谐强调色相的共性,使诗词呈现的画面色彩统一于诗词的整体基调中。突出了“以色主情以情观色”的理论。例如李白菩萨蛮中的“平林漠漠烟如织”让人看到一排排平展的树林,烟雾迷离,与一条带状的秋山上的碧色重叠起来。诗歌基调暗淡、凝重。但却没有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