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PROJECT/DISSERTATION题目公共治理视野下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成因及对策研究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完成日期2015年6月30日目录摘要1ABSTRACT21绪论411研究背景和意义4111研究背景4112研究意义512相关研究综述5121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综述5122环境保护行为研究综述813研究思路和方法10131研究思路10132研究方法10133论文创新之处112相关概念的界定1121公共治理理论1122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113关于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实地调研1231调研样本说明1232调查抽样的基本信息134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441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表现14411环保知识普及不足导致的环保行为缺失14412缺乏科学的环保意识造成低层次的环保行为17413居民环保行为“墙内型”与狭隘性2042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成因22421传统政府主导管理体制的弊端22422环保民间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23423农村居民本身环保意识薄弱245解决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对策2451构建现代化的政府生态治理模式25511建立健全生态治理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25512创新政府部门生态治理的工作方式2652完善环保社会团体制度与鼓励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机制26521完善环保社会团体制度27522要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共识2753建设农村生态产业发展28531推动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8532推动农村其它绿色产业的发展2954实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30541统筹兼顾环境保护奖励范围30542科学制定环境保护奖励条件316结论31参考文献33附录36致谢39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教育程度不断加强和相应政策的调控,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环保行为缺失,低层次和“墙内型”等问题。而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农村居民自己的事。因此,在公共治理视角下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行为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于促进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改变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推动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从政府,市场,环保组织和居民自身等四者关系出发,采用归纳法,定量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造成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传统政府主导体制的弊端;二、农村环保产业未能充分展开;三、农村地区环保组织缺失;四、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本文在公共治理的视角下提出解决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对策如下一、建构现代化的政府生态治理模式;二、完善环保社会团体制度;三、建设农村生态旅游业产业发展;四、实行合理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关键词公共治理,环境保护行为,环境保护意识CAUSESOFENVIRONMENTALBEHAVIOROFRURALRESIDENTSLACKOFPUBLICGOVERNANCEPERSPECTIVE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CHINESEGOVERNMENTONENVIRONMENTALEDUCATIONOFCONTINUOUSLYSTRENGTHENTHEREGULATIONANDCORRESPONDINGPOLICY,RURALRESIDENTSAWARENES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ALSOHASACERTAINDEGREEOFIMPROVEMENTBUTSTILL,THELACKOFENVIRONMENTALBEHAVIOR,LOWLEVELAND“WALL“ANDSOONANDR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NOTONLYTHEGOVERNMENT,ESPECIALLYRURALRESIDENTSTODOYOUROWNTHINGTHEREFORE,INTHEPUBLICGOVERNANCEPERSPECTIVEONRURALRESIDENTS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HAVIORRESEARCHISVERYIMPORTANTTHISTOPROMOTERURALRESIDENTSTOPARTICIPATEINENVIRONMENTALPROTECTION,CHANGEOFRURALENVIRONMENTALPOLLUTIONPRESENTSITUATION,HASVERYIMPORTANTSIGNIFICANCETOPROMOT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AREASBASEDONTHEPERSPECTIVEOFPUBLICGOVERNANCETHEORY,FROMTHEGOVERNMENT,MARKET,ENVIRONMENTALPROTECTIONORGANIZATIONSANDRESIDENTSFOURRELATIONS,USESTHEINDUCTIVEMETHOD,QUANTITATIVEANALYSISANDCOMPARATIVEANALYSISANDOTHERRESEARCHMETHODS,THECAUSESOFTHELACKOFRURALRESIDENTS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HAVIORISANALYZED,BASEDONTHIS,ADVANCES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INTHISPAPER,THESTUDYFOUNDTHATTHECAUSEOFTHELACKOFRURALRESIDENTS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HAVIORBASICALLYHASTHEFOLLOWINGFOURASPECTSONE,THEDISADVANTAGESOFTRADITIONALGOVERNMENTLEDSYSTEMSECOND,THER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YHASFAILEDTOFULLYDEVELOPTHIRD,LACKOFTHERURALENVIRONMENTALGROUPSFOURTH,WEAKRURALRESIDENTSENVIRONMENTALAWARENESSINTHISPAPER,UNDERTHEPERSPECTIVEOFPUBLICADMINISTRATIONPUTFORWARDTOSOLVETHEPROBLEMOFRURALRESIDENTSLACKOFENVIRONMENTALBEHAVIORISASFOLLOWSONE,TOCONSTRUCTMODERNGOVERNMENTECOLOGICALMANAGEMENTMODESECOND,IMPROVETHESYSTEM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OCIETYTHREE,THECONSTRUCTIONOFRURALECOLOGICAL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FOURTH,IMPLEMENTREASONABLEEFFECTIVESOCIALREWARDSANDPUNISHMENTMECHANISMKEYWORDPUBLICGOVERNANCE,ENVIRONMENTALBEHAVIOR,ENVIRONMENTALAWARENESS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严尚龙151211218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是刻不容缓的。我国农村地区范围广阔,人口众多,同时担负着诸多的发展责任。由于受到传统体制观念的影响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收到的关注度是十分微弱的,环境保护处于环境管理的边缘。事实上,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成长,城市产业不断大规模的向农村地区转移,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压力骤然增加。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农业生产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也破坏了农村社区千百年来的优美,自然,绿色的生活环境,严重阻碍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使我国农村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复杂性,农村居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农村居民环境污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地膜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2)农村居民生活中堆放垃圾,排放污水等基本生活消费造成的污染;(3)农村工厂,企业造成的污染等。前两种污染的形成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有关,是农村居民环境行为的结果。农村居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与城市相比有鲜明的特点。由于农村居民生活习惯问题促使农村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和不易控制性等特点。农村居民是农村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也是他们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与受害者,更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农村居民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因此,树立农村居民在农村环境生态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重要一环。加强公共治理理论在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实际应用是培养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最为可行的途径之一。在现行农村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低效的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主体地位没有被正确认识。同时根据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建立起来的农村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复杂多样的特点,因此不能有效的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创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复杂性特点的要求,改变政府单一主体模式同时确立农村居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主题地位,形成政府、市场、农村居民、社会环保组织等多中心参与环境治理新模式。112研究意义(1)通过对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对环保意识和行为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改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引导着农村居民的环保行为。农村环保事业是中国环保体系上层建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掌握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偏向,对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的改变有着深远的意义。(2)加强农村环保行为的建设,有利于农村居民环境的美化和整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居民环境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居民环境的改变,使农村居民有一个更好的更优越的居住环境。农村环保建设也是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保建设不可忘记农村。12相关研究综述121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综述(1)公共治理理论的学术梳理治理理论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治理想。但是现代的治理理论是指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人们广泛关注和实践应用的源自西方的原理理论。在公共治理得以运用之前,公共管理中主要采用政府科层制的集权式管理和市场化管理两种方式。但实际操作时他们都存在很大缺陷。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存在的。市场化的管理方法有着自己内在的局限性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仅仅依靠运用市场的手段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限制垄断,提供公共物品,约束极端自私行为等方面,纯粹的市场手段是不可能完成的。与此相同的是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手段,依然无法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公民的多方利益将不会很好的获得。治理理论之所以能够非常迅速的全球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管理财政和福利危机,庞大的政府机构产生低效的工作程序。治理理论中的多中心共同治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理念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与市场失灵产生危机有关。世界各国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公共治理全球化中形成了新的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治理理论在综合两者共有的特点,同时引入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因此公共治理理论事实上就形成了由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等多中心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新公共治理理论。在各学科对政府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互相渗透、融合、综合发展而产生了公共治理。治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三方面一是跨国界国际组织机构提出评估治理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对世界国家治理的状况进行重要评估形成专业的报告,并且对其国家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战后西方国家不同选举形式之间的竞争中,不顾行政效率向公民开空头支票的行为,导致社会福利的不断增加,财政压力不断增大,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导向,国家财政收不抵支和政府面临诸多社会福利问题等,因此围绕公共治理理论政府进行改革,从实际意义上对公共治理理论进行实践和研究。三是例如欧盟、欧佩克国家等一些跨国界的区域组织,这些区域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跨区域治理的模式。早期公共治理理论主要是根据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实际管理中得出很好的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吸取管理经验。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综合治理组织内部发展体系,并确立了能够指导处理多层次治理内部关系的基本原则,一体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随着公共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变得丰富,研究分支也逐渐在实践中应用。(2)公共治理理论研究动态对公共治理理论解释和界定,国内外学界都给出自己看法。治理理论创始人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管理活动领域里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罗茨认为治理意味着一种新的统治过程,统治的条件不同以往,它是行而有效且有序的,他将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统治新的社会。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G1OBALGOVERNANCE的定义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作出了这样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它有四个特征A治理是在日常事务中体现有效管理的过程;B治理过程是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多方满意的理想1COMMISSIONONGLOBALGOVERNANCEOURGLOBALNEIGHBOURHOODTHEREPORTOFTHECOMMISSIONONGLOBALGOVERNANCEREPORTOFCOMMISSIONONGLOBALGOVERNANCER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过程;C治理既涉广泛的公私部门或是其他社会组织;D治理是各方频繁互动形成的有效管理机制,没有固定的体制约束。公共治理理论专家斯托克GERRYSTOKER,1998认为各国学者们对治理理论已经形成五种观点A治理意味着从政府中分流出来比政府工作更加灵活的社会组织机构;B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中存在权责的模糊性;C治理明确肯定了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权力依赖并且权力之间没有相应制衡;D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理层级网;E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机构和组织来共同完成,他们不仅限于政府权力的实施,而是多方的共同合作。一般而言,公共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的主体和客体或对象,主体如政府,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私人组织,社会个人等治理的对象或客体,当前可以并将应用到领域或是现实生产生活中所涉及的事务及活动,这些均是治理的对象;治理的方式重点在协调各种机构,团体之间的自愿,平等合作而不是权威管理模式下的被动合作。在这些实际研究中形成了各种公共治理模式。在国内,俞可平教授认为治理指政府或社会第三部门的公共管理组织在相应的体制范围内为满足公众的需要而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治理的目的是协调,在实际的管理中,用有限且有效的权力最大程度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事务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治理是一种多层次,大范围,普遍的公共管理活动和过程,政府对公共权力的应用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的结合。同时,我国学者开始对公共治理的分支方向进行积极研究。例如,党秀云讨论了公共治理中政府同第三部门的合作关系,政府和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可以形成很好的互动,促进政府施政效率的提高;韩志明研究了公共治理行动体系的权责结构,治理体系的权力来自于政府,分散到能够形成共同管理的多个社会组织和部门,承担相应的保障责任;孙柏瑛、李卓青分析了公共治理的政策网络治理途径及多中心治理的网络集成的有效性和优势王锡锌研究了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建议咨询机制。任志宏、赵细康依照公共治理新模式中关于市场化运作,多元化主体,治理中心网络化和层级关系,强调治理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特点,将环境治理的新工具细分;程真、赵红将公共治理理念引入图书馆治理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就图书馆经费的管理来源问题等进行探讨;张成福、王耀武将公共治理理论开始运用到公共管理的实际领域,研究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改善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贫困。经过近些年来的迅速发展,公共治理研究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和不同方向的公共治理模式。122环境保护行为研究综述环保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形成日常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通过对不同类型环保行为的研究,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去区分,不同的行为类型对环保产生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对国内外环保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为我国农村生态环保建设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方式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对此,国外学者基于社会心理学和环境教育学等跨学科研究对影响环保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影响居民环保行为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就包含对居住环境的污染态度,居民性别,环保知识等。表11国外学者对影响环保行为因素的研究综述编号专家学者时间调查研究结果1MALONEYLETSHEARFROMTHEPEOPLEANOBJECTIVESCALEFORTHEMEASUREMENTOFECOLOGICALATTITUDESANDKNOWLEDGEJ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5835863BORDENRJPSYCHOLOGYANDECOLOGYBELIEFSINTECHNOLOGYANDTHEDIFFUSIONOFECOLOGICALRESPONSIBILITYJ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80,16214194SIAETALAPHUNGERFORDHRANDTOMERAANSELECTEDPREDICTORSOFRESPONSIBLEENVIRONMENTALBEHAVIORANDANALYSISJ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85,17231405HINESJMHUNGERFORDHKANDTOMERA,ANANALYSISANDSYNTHESISOFRESEARCHONRESPONSIBLEENVIRONMENTALBEHAVIORAMETAANALYSISJTHE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86,18218境活动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6国外学者对环保行为影响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覆盖面也比较广,在综合研究中,影响居民环保行为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环境保护认知;二是教育程度;三是环保意愿。国内的环保行为研究开始于对环境意识现状的调查,其后逐步入到对环境意识与环保行为关系的探究,据2007年全国居民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显示环境知识,环保责任感,受教育程度等对环保行为有重要影响。表12国内学者对影响环保行为因素的研究综述编号专家学者时间调查研究结果1吴祖强1997居民的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教育背景的等特征对环保行为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72王民1999对于小学生来说,环境知识影响其环境态度,从而影响环境预期行为,符合“知识态度行为”模式;而对于中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高低与是其态度和学校组织的环保教育的有密切关系,即符合“态度行动”模式83任莉颖2002对“影响居民环境参与的主导因素”的研究通过进一步提取代表性的变量,进行路径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基础,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是影响居民环保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94谭千保钟毅平20022003对“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环保意识,环境污染的认识也有较大的差异;而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不过环境意识维度中,环境伦理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的相关性最大;另外,通过对6DAVIDBROCKLANDWHEREARETHEGAPSINTHEENVIRONMENTALEDUCATIONDISADVANTAGEDKIDSHAVEDIFFERENTNEEDSANDCONCERNSJEPAJOURNAL,SPRING1995,25(2)65797吴祖强上海市民环境意识调查与评价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7(7)13168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9任莉颖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A杨明主编环境问题和环境意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89113样本的分析,并未发现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环境意识及环境保护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10国内的研究实在国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从环保意识方面入手,深入各个层次,比较全面的概述了影响我国居民参与环保行为的几个主要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环保意识,教育层次,经济基础和环保心理,都是国内研究的比较突出的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13研究思路和方法131研究思路研究的大致思路是第一步首先通过分析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对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现状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所使用的数据资料,选出本研究的自变量,运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纳入进行检验。第二步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总结出造成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的成因。第三步立足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成因的分析,依据公共治理理论提出解决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的对策。132研究方法论文的研究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定量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具体体现在(1)归纳法在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了归纳,同时通过对比国内外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本文即将研究的问题;对最后的结论给予了理论上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建议。(2)定量分析法在正文部分即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衡量,农村居民参与环保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等,采取了定量分析的实证方法。该方法涉及到的问卷设计及调查。数据收集、处理和构建回归模型。相关分析等本人均可借助计算机程序熟练操作,特别是SPSS,EXCEL软件的使用。(3)比较分析法具体体现在对中外居民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比较部分。133论文创新之处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论文在理论视角重点基于公共治理理论政府、市场、社10谭千保等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问卷的建构J湘潭师范学院院报,2002(4)107111钟毅平等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3(3)542543会第三部门等多元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分析它们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过往研究中,大部分都采用单独的主题作用机制,未能全面概括其相应的关系。立足现有的文献研究,从实际出发,进行实地调研。本文将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层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更好地把握农村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缺失的原因,提出对策。2相关概念的界定21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是由开放政府部门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它的特征有治理主体多元模式多样等特点。治理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其他行业协会,自治团体等社会第三部门,治理主体在公域之治中可以发挥其本身特有的优点整合资源的优化;治理依据最重要的是国家立法,同时还具有社会共同体形成的规则,协议等;治理方式应该遵从公共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在综合性成本收益分析条件之上,能使用简单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公共管理事务中比较复杂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市场优先,社会继续再到政府处理的原则,促成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民主化和市场需求化;按此种模式要求,在法制框架下,公共治理主体都应当权责相当,确保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没有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公共治理主体依法承担其在操作过程中的违法责任,同时要罚当其罪,罪衡其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共治理模式的实际运用,将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公共治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2居民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环保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形成日常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如不使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乱扔生活垃圾等就属于居民日常环保行为。国外学者对于环保行为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基于社会心理学和环境教育学等跨学科研究树立了新环境范式,即主流社会范式,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数十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在经历数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发现自然,征服自然的主流社会范式,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也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新环境范式被认为是对待环境的态度,是一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环境行为意图。环保行为在相当的程度里,是个人主体对生活的环境变化做出的行为动作,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生存环境产生的问题,美化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一个生活在地球家园的人,环境的变化,我们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关于居民的环保行为,大致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主动的环保行为,它是基于自己的生活水平有一个优质的保证,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这是人们思想最大的进步;而另一种是被动的环保行为,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参与环保。环保行为是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的事,环保无小事,因为它关乎每一个需要生存的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对于环保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关于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实地调研31调研样本说明本次调查松江区小昆山农村地作为取样地点,对其中三个个村子一百名居民进行了调查访问。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调查覆盖了农村当中各个类型的居民,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理解往往会存在差异,环境现状本身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也会有不同的影响。例如,本次调查从性别、年龄、学历层次、职业等方面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对农村居民样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筛选,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居民开展调查,以提高调查的真实可信度。311调研过程根据论文进度安排,在2015年3月17日,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方案,深入到松江区小昆山镇下属的荡湾村、山东村、金家浜这三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到了荡湾村,根据安排,随机选取35户农户家中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问卷35份,有效问卷31份,居民参与率为88。在调查过程中,也进行一些交流访问,尽管没有在问卷中体现,但仍然得到了这个村子关于环境污染和环保一类的第一手资料,对我的论文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在调查中,村民非常积极的配合我的调查访问,他们都是非常友好的。结束荡湾村的问卷调查,进入第二个村落山东村进行问卷的发放,同样随机选取40户居民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90。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个村子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很差,没有一个好的处理方式,生活垃圾随处可见,需要整治。在交谈中发现,居民对环境问题关注度不是很高。结束山东村的调查,进入金家浜,随机选取35户居民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问卷30份,有效问卷29份,回收率为86。这个村子参与问卷调查的参与度最低,对于环境问题没有很好的回答,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居民不配合问卷调查研究。经过这次的问卷发放和过程中的交流,了解到很多有用的,而且特别真实的材料,同时也了解到许多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给我的触动非常大。结束实地调查,一路都在思考看到的东西,很是复杂。调查完,将会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中。32调查抽样的基本信息根据计划,深入松江小昆山附近三个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0分,有效问卷96分。其中男性52位,占54,女性44位,占46。如下图所示图31男女比例(1)样本涵盖年龄段较广,分布于各年龄段年龄18岁以下81835岁273655岁4056岁以上24。如图所示图32各年龄段比例(2)文化程度小学57中学31大学8如图所示图33学历比例(3)职业农民61工人22学生10其他5如图所示图34职业分段比例4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41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表现411环保知识普及不足导致的环保行为缺失环保知识是宣传环保中最基础的一环,环保知识中所包含的环保内容是体现环保概念的基础,环保意识也是通过简单的环保知识渐渐灌输入居民的脑子里。可以这么说,环保知识是环保意识的载体,环保意识随着环保知识进入人们的大脑,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环保知识包含多方面,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生活的角落,都是串联着环保知识的,如何把这些环保知识形成直观的映像,嵌入人们日常环保行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调查中发现。居民的日常环保知识知之甚少,仅有的也只是平时简单的行为习惯,与正确规范的环保知识相去甚远。农村居民对环保知识的匮乏,将会导致诸多的问题,使之对环保行为漠不关心或是视而不见,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更何谈环保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电视新闻是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占到比例479,其次是坊间传说25,说明环保行为关注度在自身所处环境中,受周围影响比较大,这也就形成了环境型居民环保,也是环保知识普及的一种途径。如图所示图41环保知识获取途径在点查中发现,对环保知识中感兴趣的类型特别少,关注程度也各不统一。在环保知识类型的了解调查中,关注环境污染案例占比2395,法律法规占到极少的部分,仅有1562,然而生活环保知识类型却占了最大的比例达4895说明农村居民的环保知识知之甚少,只是简单的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其他类型有1146的比例如图所示图42环保知识类型了解程度农村居民感兴趣的是生活环保类,对环境污染案例如听故事一般,似乎离自己较远而不去关注,这是农村居民自身知识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局限,多方面原因导致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水平。在环保法律关注程度上,对自己环保权益的了解程度是让人非常担心的,了解自己环保权益的农村居民只占12,基本了解占比32、而不了解的占了绝大部分,高达56如图所示图43环保权益了解程度这说明农村环保法律知识在农村居民中是十分匮乏的,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对农村环境污染就会听之任之,自己的环保权益受到伤害,也不知道该去哪里申诉。当然,法律知识的匮乏,也是农村居民对破坏环境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没有概念,环境受污染,农村企业也没有受到惩罚,使其认为环境污染对自己无所谓,就缺少环保行为的法律支援。缺少环保知识的的农村居民,对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中,了解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占16,基本了解占30,不了解占到54如图所示图44可持续发展知识调查对可持续发展知识了解的人不到一半,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环保的目标。农村居民是农村环保的基石,对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在农村居民环保知识匮乏,可持续发展没有进入人们的大脑。环保知识是构成居民环保行为的重要组成,这是不可忽视的,离开了环保知识妄谈环保意识,是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缺乏环保知识,不能正确分辨日常生活照中的好与不好,如何去善待环境,如何形成环保意识,促进环保行为的有序行进,是没有作用的。412缺乏科学的环保意识造成低层次的环保行为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商品经济进入普通农户家庭,人们享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好处。但是从调查结果看来,环保意识的提高并未和经济发展形成正比关系,经济越是发展,环保反而越演越烈,经济的发展没能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这是十分尴尬的问题。环保意识本应该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形成良性互动,成为环保发展的诉求,也成为改善自身居住生活环境改变的必要诉求。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对环保节目的关注度很低,经常关注的有15,偶尔关注的为28,不关注,不知道的占到六成达57,如图所示图45环保节目关注调查环保节目是宣传环保知识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宣传科学环保的重要手段,根据调查的数据,六成的农村居民不会关泽楠环保节目,要对环保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对接受科学环保节目有相当的关注,然后根据其重要的科学依据才能有一个对环保有正确认识的环保行为。科学的的环保意识缺乏,导致其缺少处理基本环境的技能,反而会发生次生危害。缺乏环保意识,是农村居民形成一种只要不危害自己,就不去关心,形成事不关己的心态,使环保行为缺少动力和潜力。殊不知环境污染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农村环境污染中,居民能认识到污染种类和所占比例是个不同通的,在周围生活环境污染只要有生活垃圾污染,占到比例为33,水污染为29,空气污染为8,建筑废料为18,畜禽粪便则占了12。如图图46污染类型比例农村环境污染的种类主要由生活垃圾,水污染,建筑废料和畜禽粪便构成,这些都是农村居民放眼可见的污染,也是他们能够随时看到的环境变化。家中饲养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有,随便堆放48,有,直接堆放到田中40,其他12。如图图47畜禽粪便处理方式调查说明家禽粪便的处理没有很好地解决,随意堆放对污染环境,污染水的问题没有意识,不科学的处理家禽废物是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相同的问题是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选择直接烧掉49,饲养牲畜31,当作有机肥料20如图图48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调查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原始的,直接烧掉是最多的选择,同时也是最方便的选择,然而这种不科学的方式直接产生了大量的浓烟并且四处飘散,形成大面积的空气污染,产生很多的空气问题。居民日常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调查中,居民生活来及分类占比为156,偶尔分类为385,不分类则为458,如图图49生活垃圾分类比例生活垃圾分类使居民日常生活中最能做到的环保行为,但在调查的数据来看,生活垃圾分类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这说明垃圾分类知识没有真正进入到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农村垃圾分类没有能很好的宣传教育。农村居民生产过程中清楚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依然是喷洒农药,有农药就会有废弃农药品的必然,在废弃农药瓶的处理方式中,选择深埋的占到50,用水洗净占到38,随意丢弃仍有很高的比例,找到12,如图图410废弃农药处理方式农药瓶处理方式选择深埋,和任意丢弃,在相当程度上会造成水体污染,若是意外,还将造成人身伤害,用清水洗净的处理方式,也是为了避免误用。说明农药瓶处理方面知识的匮乏,没有合理的处理方式。同时,环保意识是催动环保行为的动力,形成正确而积极向上的环保意识,改变居民对环保的看法,这些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保行为就会从居民本身自发的,自主的去完成。根据调查,现阶段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缺乏科学性,绝大多数都是经验之谈,当然,经验未必都是不好的,也对农村基层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缺乏科学性,是片面的,不全的。对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正确的,科学的环保意识,是多层次,全面的。正确而科学的环保意识对环保行为是潜移默化的。413居民环保行为“墙内型”与狭隘性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绝大多数是院内型,出了门,即使是自己不小心掉的垃圾,也不会弯腰去捡回装袋,形成墙外公共地大片垃圾,也不会主动清理这部分比例高达667,偶尔与不知道占了279,会主动清理垃圾的只占了5,这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如图图411生活周围垃圾处理调查与自家院内一成不染与院外河边垃圾遍地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环保行为是最浅层的环保,对广大的农村环境保护作用有限。自利的环保行为促使农村居民不会关心墙外的事,只有在污染真正威胁到自己才会促发环保行为,被动地环保行为缺乏动力,对农村环保工作造成相当严重的挑战。对此,笔者对农村居民环保行为参与度调查,很好的说明了上述问题,参加过环保行为不参加72,不经常参加20,经常参加8,如图图412环保行为参与度调查在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参与农村环保行为的居民是非常少的,这也是农村地区环境治理中没有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积极性的问题,农村居民在农村环境治理中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态度,是农村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同时也做了环保宣传参与度调查,数据也与行为参与度形成佐证,只有6的人经常参加,偶尔参加为18,没有参加的比例则为76。如图图413环保宣传参与度调查在生活中遇到企业排污情况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对周围环境污染的不重视态度,在问及处理情况的调查中向环保部门反应为13,与企业协商为31,顺其自然习以为常占到51,有4的人会自己动手处理。如图图414遇到污染处理方式调查遇到污染人们任之听之的人大有人在,这也是人们漠视环境污染的最原因,相当部分威胁到自己的居民会与企业协商处理,通过环保部门处理的还是比较低。环保部门在农村居民的认同不高。这也充分说明了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狭隘性和自私性,公共环保行为缺失非常严重。农村居民环保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他需要靠居住在周围的居民共同维护,可是事与愿违,周围居民的环保行为缺失的极为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视的状态。42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成因421传统政府主导管理体制的弊端官本位的管理理念导致政府管理思想深入农村居民的潜在意识里。从政府角度而言,我国环保一直采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要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又要监督法规的实施情况,同样要肩负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宣传教育,政府在这些方面都要负责,体现政府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极度包揽的状态,而他偏偏没能把环境问题处理的简单而有效。反而产生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在监督执法过程中产生的权责模糊,不知道该听谁的,还产生权责交叉的问题。在环保评估制度设计中还是处在一把全抓的位置上,从而在出事以后做出的评估不能让大众信服,使政府在环保问题处理上处于失信状态,甚至产生更多环保纠纷。政府一手全拿的状态使居民在环保中另一主体地位严重缺失,环保进程缓慢。居民的参与不足使政府在环保中处于无监督状态,容易产生玩忽职守,消极怠工甚至是滋生腐败问题。国家和政府本位管理理念一直忽视农村居民在环保中的主体地位,这将导致对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和参与,居民参与环保只有形式却没有真正的对环保产生作用,没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居民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从居民角度而言,我国居民参与环保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仍在发展阶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参与的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居民参与行为都是都是在政府的行政命令下被动的完成,缺少政府的行政命令引导,环保行为将会大打折扣。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居民都认为环保是政府的事站到比例高达64,认为企业责任占24不知道和自己有责任的占12。如图所示图415环保责任认知调查这说明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应该对环境保护负全责,管理环境市政府的责任。政府主导地位的弊端是居民依靠政府治理环境问题,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政府应该做的。政府主导的环保行政管理是居民产生重要影响,没有建立起农村居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422环保民间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居民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形式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的相关渠道进行,但目前,农村居民与政府的沟通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将会影响了居民参与的有效性。个人的力量只能应对极少的情况,此时环保组织的作用就将体现出来,它能很好的组织起农村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这就凸显出环保组织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民间组织(NGO)发展速度很快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参与环保力量组织,环保宣传,环保监督和维护环保权益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盲区或是无力管理或是管理不到位的,市政府与居民参与环保的融合剂。他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是很有效的途径。然而,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面临的障碍还有很多。在资金方面,政府部门对民间环保组织投入资金少甚至没有资金的投入,社会公益捐助力量微弱,使得环保民间组织经常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不能更高效的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有调查显示有大部分的环保民间组织缺少固定经费的来源。在政府渠道作用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对民间组织实施环境监督等方面的活动认识不清和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不信任关系,不健全的环境听证,信息公开等制度,影响民间组织正常参与环境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不能实行及时和有效的监督。在与居民的关系方面,我国农村居民对环保民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导致环保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村环保组织的发展不充分,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农村居民在环境保护作用的参与的范围,程度和水平。423农村居民本身环保意识薄弱环境保护意识是对环境保护形成的一种观念,一种形态意识,既包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也包括人们对环境保护行为的自觉性,其内涵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忧患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五大要素。其中,人们掌握环境科学的知识水平和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环境行为将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环境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居民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关注,参与,行为和道德等方面的意识(梁发祥,曹娟玲,罗荣娥,曹瑞林,罗卫国,2010)。农村居民本身意识方面存在显著的“政府依赖”心理,社会问题应该由政府解决,这样的思想导致农村居民过度依赖政府,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农村居民本身是环保最基层的行为人,却因为自身意识原因,没有积极投身环保,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给其他环保组织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阻碍。薄弱的环保意识,势必不会形成有效的环保观念,就不会深入的演化到指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之中。薄弱的环保行为,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但不能保护环境,更成为了环境的破坏者。5解决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的对策根据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农村居民四者的关系,协调好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和改变农村居民的行为方式,使其对农村环保发挥重要影响。图51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及农村居民关系模型解决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就必须做好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农村居民自身这四个关系对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处理好这四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在整个环保体系的建立中处于顶端,是各种资源整合的基础,政府为市场,社会组织,农村环保提供政策保障,也是环保体系的基石。市场是环保体系的资金提供者,市场的良好运转,为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经济基础决定环保体系能够建立到什么程度,环保大厦能够建立到多少层。建立健全的环保产业市场,改变农村地区环保资金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健全良好的农村环保产业,可以促进农村环保的循环发展。社会组织在农村环保中承担者桥梁的责任,链接政府、市场和农村居民。社会组织把政府的政策宣传到市场和农村地区,并且能够提供技术知识和服务。农村居民是农村环保事业的基础,他是农村环境污染的参与者和受害者,让其参与到农村的环保治理中来,是解决农村居民环保行为缺失最直接的目标。51构建现代化的政府生态治理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公司运维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刮板输送机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供热用户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2025年HCA卫生纸起皱粘合剂项目发展计划
- 供水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碳酸二乙酯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抗菌药物处方医师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院感三基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 2025年11个方面学查改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 米村合伙人合同范本
- 船舶拖带协议书
- 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试题及答案
- 风电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清单
- 儿童血压测量课件
- 医疗AI算法揭秘如何构建高效的疾病预测模型
- 电商外包客服合同协议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护理查房
- 《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穿透式管理实施指南》知识培训
- 企业研究院管理制度
- 工业管道安全评估方法-全面剖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