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_第1页
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_第2页
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_第3页
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_第4页
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硕士论文摘要)行业协会是指一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企业、与之相关行业之企业或从事同类行业或相关行业的自然人的社团法人组织。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同时培育和发展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行业协会也越来越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培育、发展工作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发展现况却不容乐观。在如今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之下,行业协会从其成立到运行,许多环节都涉及了相关的法律领域,然而法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看,都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协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是从法治视角审视行业协会的现实地位,解析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以法治思想为指导构建行业协会新体系,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分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是行业协会的解析。本章主要通过几个反映行业协会“错位”、“缺位”、“越位”的典型案例折射出乱象背后的问题症结,即概念界定混乱、本质属性模糊和法律规范空白。第二章是行业协会的历史考量。本章分别对国内外行业协会的历史发展进行考究,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外行业协会的两种发展模式,以时间为脉络分析比较了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会、商会、同业协会。第三章是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本章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析行业协会,抓住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明确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分别从市场角色、法律地位、社会功能三个层面阐释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第四章是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状况。运用应然性的理论去解决实然性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将关注点回到我们身处的这样一个现实世界,因而本章对我国行业协会的基本构成、运行管理、现实地位进行描述并归类,最后还总结了现存状况所反映的三个问题。第五章是我国行业协会的理想建构。本章首先明确了政会分开和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其次在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行业协会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构建新型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最后回归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在制定统一的行业协会法的同时,继续制定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规范。关键词行业协会法治本质属性构建ANALYSISOFTRADEASSOCI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RULEOFLAW(ABSTRACTOFMASTERTHESIS)MAJORJURISPRUDENCESTUDYFIELDJURISPRUDENCEAUTHORSUNSHUGUIDETUTORSUXIAOHONGTRADEASSOCIATIONSREFERTOTHELEGALBODYOFMASSORGANIZATIONSWHICHAREORGANIZEDWILLINGLYBYANUMBEROFCORPORATIONSORNATURALPERSONSENGAGINGINTHESAMEORRESEMBLEDTRADEOROCCUPATIONSSHARINGTHECOMMONGOALSWITHTHEDEEPENINGOFREFORMSANDTHEESTABLISHMENTOFSOCIALISTMARKETECONOMICSYSTEM,CHINESETRADEASSOCIATIONSPLAY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ECONOMICDEVELOPMENT,MEANWHILEITISINCREASINGLYURGENTTOFOSTERANDDEVELOPTHETRADEASSOCIATIONSTOADAPTTOTHEREALITYSINCETHEIMPLEMENTOFREFORMANDOPENINGUP,CHINESETRADEASSOCIATIONSHAVEMADEAREMARKABLEPROGRESS,BUTINPERIODOFSOCIALTRANSITION,THEPERSPECTIVEOFTHEDEVELOPMENTOFTRADEASSOCIATIONSARENOTOPTIMISTICINTHEBACKGROUNDOFTHEBUILDINGOFTHESOCIETYGOVERNEDBYRULEOFLAW,RANGINGFROMTHESETTINGUPTORUNNINGTHETRADEASSOCIATIONS,MANYLINKSAREINVOLVEDINTHERELEVANTLEGALAREAS,HOWEVERJURISPRUDENTIALSTUDIESNOMATTERTHEDEPTHORTHEWIDTH,AREFARFROMENOUGHTOMEETTHEDEMANDSOFTHEDEVELOPMENTOFTRADEASSOCIATIONSINTHEREALITYTHISARTICLEISTOEXAMINETHESTATUSOFTRADEASSOCIATIONSFROMTHEPERSPECTIVEOFLAWANALYZETHEESSENTIALATTRIBUTESOFTRADEASSOCIATIONSBUILDTHENEWSYSTEMGUIDEDBYTHEJURIDICALPRINCIPLE,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IVEPARTSTHROUGHINTEGRATEDANALYSISANDTHEORETICALCOMPARISONTHEFIRSTCHAPTERANALYZEDTHETRADEASSOCIATIONSTHISCHAPTERREFLECTSCRUXESTHROUGHSTUDYINGTYPICALCASESWHICHDEPLOYEDSOCALLED“INCORRECT“,“ABSENT,“OFFSIDE,“THATIS,THECONFUSIONOFDEFININGTHECONCEPTTHEAMBIGUITYOFESSENTIALATTRIBUTESANDTHEBLANKOFLAWTHESECONDCHAPTERISTOEXAMTHEHISTORYOFTRADEASSOCIATIONSTHISCHAPTERSTUDIEDTHE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THETRADEASSOCIATIONSONTH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LEVEL,TAKEEXAMPLESOFTHEDEVELOPMENTINTHEUNITEDSTATESANDJAPANRESPECTIVELYINORDERTOINTRODUCETHETWODEVELOPMENTMODELSOFTHEFOREIGNTRADEASSOCIATIONTHISPARTCOMPAREDGUILDS,CHAMBERSOFCOMMERCE,INDUSTRYASSOCIATIONSWHICHAPPEAREDINTHEHISTORYOFDEVELOPMENTOFTRADEASSOCIATIONSINCHINAINTIMESEQUENCECHAPTERTHREEDISCLOSEDTHEESSENTIALATTRIBUTESOFATRADEASSOCIATIONTHISCHAPTERUSEDTHEMATERIALISTDIALECTICSTOANALYZETHETRADEASSOCIATIONSGRASPTHEFUNDAMENTALATTRIBUTESOF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THINGSCLEARTHEDIRECTIONOFDEVELOPMENTOFTRADEASSOCIATIONSTHISPARTILLUSTRATEDTHEESSENTIALATTRIBUTESOFTRADEASSOCIATIONSFROMTHREEASPECTSTHEMARKETROLE,THELEGALSTATUSANDTHESOCIALFUNCTIONCHAPTERFOURDEMONSTRATEDTHESTATUSQUOOFTRADEASSOCIATIONSINCHINATHEUSEOFOUGHTTOBETHEORYTOSOLVETHEINBEINGPROBLEM,ITREQUIRESUSTOFOCUSBACKTOTHEREALWORLD,SOTHISCHAPTERDESCRIBEDANDCLASSIFIEDTHEBASICCOMPOSITION,OPERATIONANDMANAGEMENTOFTHETRADEASSOCIATIONFINALLY,CHAPTERFIVESUMMEDUPTHREEQUESTIONSTHROUGHANALYZINGTHESTATUSQUOCHAPTERFIVEREPRESENTEDTHEIDEALMODELOFBUILDINGTRADEASSOCIATIONSINCHINAFIRSTLY,THISCHAPTERDEMONSTRATEDFUNDAMENTALPRINCIPLESANDGUIDINGIDEOLOGYWHICHARETHESEPARATIONOFGOVERNMENTANDTRADEASSOCIATION;THEGOVERNMENTGUIDANCESOCIALCOLLABORATIONFOSTERINGANDDEVELOPINGTHETRADEASSOCIATIONSSECONDLY,LEARNINGFROM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DEVELOPEDCOUNTRIESINDEVELOPINGTHETRADEASSOCIATIONS,ANDCOMBINEDWITHFUNDAMENTALREALITIESOFTHECOUNTRYTHISCHAPTERTRIEDTOESTABLISHTHENEWMANAGINGSYSTEMANDOPERATINGMODELFINALLY,RETURNEDTOTHENATUREOFTRADEASSOCIATIONS,THISCHAPTERSUGGESTEDTOIMPROVETHELEGISLATIONSCONCERNINGTHETRADEASSOCIATIONSINCHINA,WHENFORMULATINGTHEUNIFIED“ASSOCIATIONLAW“,CONTINUETODEVELOPANDIMPROVELOCALREGULATIONSANDSELFREGULATESYSTEMKEYWORDSTRADEASSOCIATIONSRULEOFLAWESSENTIALATTRIBUTECONSTRUCTION目录导言1第一章行业协会的乱象解析3第一节行业协会的现实乱象3一、乱象之一错位3二、乱象之二缺位4三、乱象之三越位5第二节乱象折射的问题症结6一、概念界定混乱6二、本质属性模糊7三、法律规范空白7第二章行业协会的历史考量9第一节国外行业协会的历史发展9一、水平结合型的发展以美国为例9二、伞状倒装型的发展以日本为例11第二节我国行业协会的类型发展12一、行会12二、商会14三、同业公会15第三章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18第一节行业协会的市场角色18一、“市场失灵”下的自律和防御18二、“政府失灵”下的替代和制约19第二节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20一、法律地位的独立性20二、法律权利定位21三、法律义务定位22第三节行业协会的社会功能23一、经济层面的自律功能23二、社会层面的整合功能24三、政治层面的制权功能25第四章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状况26第一节我国行业协会的基本构成26一、发展类型26二、发展模式27第二节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地位28一、经济体制改革初始阶段28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阶段30第三节我国行业协会的运行管理32一、组织机构32二、运行机制33第四节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存问题35一、法律规范不健全35二、主体定位不明确36三、运行发展不规范36第五章我国行业协会的理想构建37第一节我国行业协会的构建原则37一、政会分开,还原行业协会本质属性37二、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38第二节行业协会的管理制度构建39一、国外行业协会管理制度的特点39二、改革双重管理体制40三、加强外部监督制度40第三节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构建41一、发达国家行业协会运作模式41二、我国行业协会运作模式理想构建42第四节完善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44一、制定统一的行业协会法45二、继续制定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规范46结语49参考文献50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导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原有的社会组织或在变化、或在分化、或在衰败、或在解体,而新的组织形式在逐步生成,社会中介组织就是上世纪市民社会发展中的产物。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发展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类型的社会中介组织迅速发展,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理论及政策研究还是比较分散和孤立的。1998年初,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和实施了“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项目,确定了十个课题,覆盖了与中国社会组织相关的许多重大领域。于是,关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活动和相关的学术研究才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而其中作为中介组织的重要构成行业协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行业协会发展空间的扩展,作用的显现,理论界更是加大了对行业协会的研究力度。对行业协会的研究可以分为“实然性”和“应然性”研究,前者主要侧重对行业协会的历史考究和现状研究,包括行业协会的产生、类型、组织、功能等方面。后者则是在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不同学科学者从自身专业视角对行业协会进行研讨经济学领域中,学者余晖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探讨了自律型行业组织的制度动力学原理,即作为一种组织化的“私序”,行业协会的产生和运作有利于交易费用的节约,存在众多的组织优势。1管理学领域中,领军代表康晓光从政府经济管理视角分析并指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着眼点是逐步削弱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探索政企分开的现代行业管理模式。社会学领域中,陈宪和徐中振在体制转型和行业协会上海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研究报告中对行业协会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一方面指出我国行业协会的主流模式在于体制内生长,即行业协会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另一方面认为,现代工商社会是由政府组织、经营性市场组织、非政1余晖著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府和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构成的多元结构,行业协会就是处于公域、私域之外的第三域,即是属于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综上所述,我国的众多学科及学者都对行业协会倾注了较多的热情和精力,而作为行业协会理论研究主力军的法学界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种类型行业组织的法律合法性,探讨了行业组织的权力来源、行业协会的经济自治。在如今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之下,行业协会从其成立到运行,许多环节都涉及了相关的法律领域,然而法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看,都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协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对行业协会的“实然性”研究或是对“应然性”行业协会的分析,最终都是要服务于现实,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针对问题所提出的方案策略都必须依赖法律得以确认和保障,因此,法治思想应是行业协会转型改革和今后平稳运作的主导思想,也是行业协会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由此可见,从法治视角对行业协会进行解析,还原行业协会本质属性,在坚实的理论根基之上构建行业协会体系,对于奉行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第一章行业协会的乱象解析第一节行业协会的现实乱象行业协会,顾名思义,即为促进同行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如今,中国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物流行业协会、计算机行业协会、印染行业协会、奶业协会涉及农林牧渔、医药卫生、交通运输、金融证券、信息产业等方方面面,名目繁多,林林总总。2007年,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社会团体已经达到192万个,行业协会及商会占到全国社会团体比例的38,即73万个。虽然目前行业协会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多,但我国现代行业协会的发展时间是短暂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有关部门不同程度的承担了生产、流通、分配的全部经济职能,此时的行业协会也随之停滞不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行业协会重新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从几年前的中国保健品协会“死亡”到现今牛奶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再到“方便面涨价风波”,协会的身影总是无处不在,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景象。一、乱象之一错位长期以来,多数协会组织往往是依附于某一级政府机构,甚至会拥有某些行政权力。这种体制与定位的模糊,直接导致了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不清,很多行业协会更是故意借助其“半官方”和“二政府”的混淆身份,表面上高举着维护社会公益和树立协会公信力的大旗,其实却假借各类评比、认证等活动,收取各种费用中饱私囊。例如,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主管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1年以来,该协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连续三年召开“全国保健食品行业统计数据发布大会”,先后设置“优秀企业家”、“销售第一”、“销量第一”、“50强企业”等各种名目的奖项,以统计、公证、证书、奖杯、宣传、会务为名,每个奖项收取2000元至12000元不等的费用。也正是因为这些类似闹剧的乱排序、乱评比、乱收费活动,敲响了这个“国”字号行业协会的丧钟,2003年10月30日中国保健品食品协会被民政部注销登记。对企业来说,讨到行业协会的欢心就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得罪了行业协会也就如同得罪了政府部门。不少企业对行业协会的生财之道又恨又怕,可又不敢公开翻脸。2006年2月,经济参考报上一份清单折射行业协会收费乱象中报道媒体记者在江苏某市采访时拿到一家企业缴纳行业协会会费的“清单”显示,这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参加的协会有近10个之多,缴纳的会费如图所示一家企业缴纳行业协会会费的“清单”序号协会名称收费名目收费数额备注1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会费800元年由工商部门收取2商标协会会费800元年由工商部门收取3某区标准化协会技术咨询费3000元年4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会费1500元年5水泥行业协会会费1500元年6建材工业协会会费1000元年7环保协会会费5000元年8商会会费2800元年这样名目繁多的行业协会和收费,却不知到底为企业提供了哪些服务。因此,行业协会也被民间诟病为“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二、乱象之二缺位如果说上述现象是行业协会对自身角色的错误定位,利用政府背景积极的作为,那么现实中也存在某些行业协会碌碌无为,从而形成严重的信任危机。2004年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之后,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再次投下一个重磅炸弹,让国人谈“奶”色变,让中国乳制品行业声名狼藉,更是让成立于1982年的中国奶业协会坐在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奶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对行业协会成员的生产经营行为应当履行监督、制约的义务。在阜阳奶粉案后,中国奶业协会的官方网站上,由伊利、三鹿、蒙牛等七家奶业巨头赫然发起“规范奶业行为,让广大消费者喝上放心奶”的倡议书,白纸黑字、誓言仍在。但是,正是这三家奶业巨头在2008年又因“三聚氰胺”而重蹈覆辙,致使人们一再声讨奶业协会的自律不力。甚至有媒体报道,早在几年前中国奶业协会的专家就已经知悉牛奶掺假,亦没有对行业协会成员作出任何公开的警示。而在政府及司法部门强势介入、力图亡羊补牢应对奶业危机之时,在已然所见的补救举措施行者中,人们依然没有见到行业自律组织奶业协会的身影,令人不得不质疑这样“食之无味的鸡肋协会该不该存在”。2008年10月,广东首例结石宝宝张卓宇索赔案的原告张秀文及其委托代理人陈北元一纸诉状将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奶业协会一同告上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索赔90万元。三、乱象之三越位在乱象之中,还有些行业协会甚至违背设立宗旨,超越自身权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成为众矢之的。2006年12月26日,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在北京开会,研究棕榈油和面粉涨价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问题,会议商定了高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5元以上)、中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上)和低价面(当时价格每包1元以下)的涨价时间、实施步骤。2007年4月21日,分会在杭州开会,再次研究方便面调价日程,会议明确了调价幅度和调价时间,高价面从每包15元直接涨到17元,计划6月1日全行业统一上调。2007年7月5日,分会又在北京召开价格协调会议,部分企业决定从7月26日起全面提价。7月23日,该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公布了涨价消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关企业按照以上会议协调安排,从2007年6月起,相继调高了方便面价格。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表示,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多次组织、策划、协调企业商议方便面涨价幅度、步骤和时间,并将会议纪要印刷在中国面制品杂志刊发,向全行业传递龙头企业上调价格的信息,还通过媒体发布方便面涨价信息,致使部分地区群众排队抢购。其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同年9月,民政部社团登记处明确表示,世界拉面协会及其中国分会都没有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按照要求,只有在民政部注册的才是合法的民间组织,没有在国内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国内不予承认。此外,社团登记处还明确表示,如果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与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同在一处办公,挂两块牌子同属一个负责人,并召开行业活动,这样的情况是不被允许的。虽然事件最终以确认涨价行为违法,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公开致歉收场,但是,一个“非法组织”的行业协会能够在国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更应当引起足够的反思。第二节乱象折射的问题症结行业协会这个队伍正在逐步壮大,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亦不可小觑,随着政府职能社会化的步伐逐步加大,行业协会将承担着越来越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职能。行业协会的何去何从亟需法治的规划和保障。但是,在我国法制体系建设中,关于行业协会的立法研究仍然相对薄弱。一、概念界定混乱国内对行业协会的定义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甚至在各种报刊、杂志、论文中将行业协会、行会、商会、同业工会等概念混用。我国经济大词典将行业协会定义为“由同业的企业按照自愿或强迫的原则,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的通称”。我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认为,“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事业单位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增进共同利益,维护合法权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自律性的社会经济团体。”2经济日报中一篇市场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文章提及“行业协会是相对于市场、企业、国家和非正式网络的第五种经济治理机制。”上海、广州等各地的行业协会法规中参照世界贸易组织通用的规范对行业协会进行了明确定义,即“行业协会是从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经营单位自2杨宇行业协会概念辨析,载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愿组成的非牟利性社会团体法人”。2005年7月正式施行的深圳市行业协会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行业协会,是指依法由同行业、相关行业的经济组织或相同、相关经济活动主体为主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经济类社团法人。”由此可见,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行业协会都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人们无法明确予以定义,也不能具体指出它究竟指称哪些组织。然而,清楚地对概念进行界定是立法研究的首要条件,为了使研究对象更为清晰明确,对行业协会进行界定实属必要。二、本质属性模糊尽管上述行业协会的定义揭示了某些特征,但存在着片面性,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仍然处于一种模糊状态。事实上,它“就像尼斯湖的怪兽,人们可以肯定地说它不是什么,但很难说清它是什么。”3有的学者从行业协会的非营利性角度提出了组织性、自愿性、共同维护性、民间性等属性,有的学者则是将行业协会的根本属性归结为服务型,认为提供的服务应有“俱乐部”物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三种属性。除此之外,一些论文和报刊、杂志更多的突出了行业协会的自律性、内控性、非政府性、行业性等基本属性。纵观当今学界对行业协会的性质罗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协会的部分特征,但并未对其本质属性、应当具备的作用功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由此造成了人们对行业协会认识的偏差。原因之一是我国目前对行业协会与我国市场经济适应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权威性,二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行业协会与我国行业协会的比较性研究也十分匮乏。三、法律规范空白目前,我国涉及行业协会的法律法规几近于一片空白,只有同时于1998年10月国务院颁布并施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2004年6月修改后并施行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3周志忍、陈庆云著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条例等三部法规作为规范。由于在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权利义务、监督制约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既影响了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也容易滋生行业协会结构不合理、行为不规范等矛盾问题,致使行业协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上述“方便面涨价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我国关于涉外行业协会方面立法上的不足,因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并没有明确规定像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这种涉外的、非营利性组织的分支机构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的具体条件和程序。另外,这种外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分支机构在中国进行活动时,也缺乏规范的活动准则。我国有的地方已经着手开展了大量的立法工作,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如2003年7月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了无锡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条例,2005年12月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2007年10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郑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但是,在我国庞大的法律体系之中,尚未有一部统一规范的行业协会法。第二章行业协会的历史考量第一节国外行业协会的历史发展国外的社团有着和其经济发展相当的历史,行会组织起源于公元910世纪,发展于11世纪,繁荣于1316世纪。4法国是最早通过法律形式确认现代商会法律合法性的国家,1858年就颁布了有关商会的法律,将商会置于政府的监督和保护之下,并规定了商会的职能。之后,各个国家陆续确立了商会机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制度日臻完善,各类行业协会目前在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纵观国外工商业行会组织的发展历史,按照组织方式方面差异可以将其分为“水平结合型”与“伞状倒装型”两种模式其中美国、澳大利亚是“水平结合型”的典型,该类行业协会主要由企业自发组织,政府不进行干预也不给予资金扶持,只要存在相同利益的企业就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协会,各行业协会之间基本上是平等的,民间色彩较浓。与之相比官方色彩较重的“伞状倒装型”主要以日本、德国为代表,该类行业协会大多有一定的政府背景,由大型企业发起成立,并发挥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政府与行业协会呈现出以大行业协会为顶点的、等级性的结构模式。下文将以美国和日本两国为例论述国外行业协会的类型模式和职能作用。一、水平结合型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在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越发达,社会化程度越高,其协会组织就越普遍、越完善。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其经济运行中,各类协会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美国的商业经济社会中,不仅成行成市,而且成行成会。据有关资料报道,在美国,70的成年人均会属于某一个协会;25的成年人会属4个或多个协会。美国的协会组织为社会提供了50万个就业4浦文昌等著市场经济与民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机会(相当于钢铁业、计算机业、航空业的就业人数),为协会这类非盈利组织工作的人超过了州和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总和,达860万人。此外,每年还有1000个左右新的协会组织产生。5美国的行业协会大都是民间的,由参加者自愿组织起来,在官方机构注册后展开活动的。绝大多数是非营利社会团体,只有极少数协会组织是以公司形式经营的。虽然有些协会的名称不同,但性质、目的基本一致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协调行业内外关系和促进事业发展。行业协会对美国的影响覆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对美国良好的运行发展产生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从社会层面看,协会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普及文化知识的效果,同时通过资格考试认证或教育培训提高行业内的整体业务技术质量水平。在美国,有71的协会提供公众信息服务,各行业协会均设有信息中心、图书馆,95的协会出版杂志和专业书籍,对各类知识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6如全美制造业协会为了让公众了解制造业,在1995年制定了电视广播计划。该协会还非常注重技工培训,提高工人的技巧,推广非强制性的从业标准,与社区、大学联合起来培训劳工。大多数协会除了每年必开的年会,每月每季都定期举行行业内部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或者进行执业资格的培训项目,为年轻人提供助学金,培养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二)从政治层面看,协会同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互有需求和互相配合的关系。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协会有专职的政府联络员,利用靠近政府、贴近会员的特殊地位,及时密切关注立法和政策信息,根据会员的需要,游说国会和政府,反映会员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使得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会员的发展,进而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依据。如美国证券商协会和证监会关系密切、配合默契,承担了大部分对证券商的日常检查任务,每年都向证监会提交总结报告。证监会对协会的检查工作进行抽查,以检验其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7(三)从经济层面看,行业协会在为会员服务和行业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可以从协会了解行业信息、进行业务咨询。各行业协会大都有相5周佳美国协会组织发展成功之路的启示,载国际瞭望2007年第2期。6周佳美国协会组织发展成功之路的启示,载国际瞭望2007年第2期。7洪涛等著行业协会运作与发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当健全的信息渠道,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和政治情报信息等,其中以市场信息为主。美国商会作为美国最大和最著名的商会联合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便是为企业提供政策和业务信息,同时在议会、政府、法院为企业争取利益以促进企业的对外贸易。随着有些行业协会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其在行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将一部分行业管理职能交予行业协会来完成,而这反过来又加强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伞状倒装型的发展以日本为例一贯被认为是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的日本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基本上形成了“小政府、大经济”的发展格局,但因其不少社会中介组织是在战后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的时代产生,使得现今的日本行业协会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政府主导”色彩。二战之后,被日本习惯称之为“经济团体”的行业协会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日本的行业协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特殊法人。该类组织是根据日本政府制定的专门法律,为实现某种经济政策和某种发展目标而设立,业务上接受政府直接和间接的指导,由政府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二是工业会。在法律上称为社团法人,是由同行业的多种企业共同申请,由政府批准建立的行业组织。这类组织有的由政府提供部分资金,有的完全依靠会费;三是任意法人,包括企业组合、事业协同组合、协事组合和商工组合。该种组合数量很多,成立不需要经经济产业省批准,规模稍大的也只需要到当地县知府备案。组合的经费来源于成员企业的捐款与会费,基本没有政府的资助。从上述的三类行业协会的组织结构我们可以看出,相比较美国,日本的行业协会在创办、加入、运作等方面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还与政府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其所发挥的作用与功能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一)对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占全国企业大多数比例的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其抵御投资运作风险能力较低,他们对于加入企业联络和服务性社团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一向是很高的。所以,在日本,大多数企业都加入了相应的行业协会。日本行业协会主要提供联络、咨询、协调等多功能服务,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设备、培训人才和建立福利卫生设施等。其中,提供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在日本,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获取信贷资金,但通过行业组织的集合性制度安排,由其出面为成员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向社会发行债券,其融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行业组织所分担的风险反过来还可以促使其加强对成员企业的信用监督。8(二)协助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调控。如前所述,日本的很多行业协会是“官助民办”类型,即是接受政府不同比例、不同形式的资助。一些协会中的有些领导由政府官员担任,有些大协会还与政府建立了稳定、经常的对话、磋商机制。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日本行业协会并没有任何政府管理职能,更无法律授权的强制执行的能力,提供与政府对话平台的关键还在于“官民协商”的态度。所谓官民协商,最重要的内容在于给予民间组织与政府对话的渠道,甚至明确分配适当的部门对民间组织进行指导。9在这种和谐的商讨的氛围中,政府无论是制定的经济战略、产业政策,还是指导监督政策实施运行过程,都可以实现建立在各方利益协调基础上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第二节我国行业协会的类型发展中国古代行业协会中的“人”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而是单个的商人,他们因“亲缘”、“地缘”、“业缘”而结合的商人组织关系便是现代行业协会的渊源。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向业缘组织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三种组织之间并非是依次取代的关系,它们既有时间上的交叉并存,也有组织上的相互重叠。10现代社会的行业协会是在民国时期的同业公会基础上演变而来,甚至有些专家直接认定行业协会就是同业工会。而同业工会是在近代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嬗变而成,并与同时期的商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依次介绍行会、商会、同业协会的产生和发展。8胡萌发达国家行业组织比较研究,载世界经济2006年第7期。9张潇雨、曹庆萍日本行业协会发展历程研究,载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7期。10唐力行著商人与近世社会,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59页。一、行会中国行会萌发于春秋时称“肆”,隋唐时渐成雏形,谓之“行”,发展于宋,南宋都城临安有“四百四十行”,发达于明清有“会馆”、“公所”、“堂”等称谓,晚清及民国初年演变为“同业公会”。11有资料称行会的全称为“清代商人同业行帮组织”,但从历史上行会存在的类型来看,这一名称还是不够全面的。行会可分为业缘组织和地缘组织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同一个城市中由同业结合组成的行会,是清代商业行会组织的基本形式。如钱庄业中上海的南市钱业公所和北市钱业会馆;药业中苏州的太和公所;布业中广州的南海布行会馆纯俭堂等等;后者是指在外省由相同祖籍的商人而成立的商帮会馆。最常见的是粤商有岭南会馆,闽商有天后宫,江西商帮有豫章会馆,湖南商人有禹王宫,陕商有三元庙,豫商有中州会馆,等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公所和会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曾在社会调整与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过比较重要的作用。(一)制定行规限制同行自由竞争。为了规范行业生活,维持本行业及其成员利益,行业大多定有细密的行规条约。主要体现为限制招收和使用帮工的数目,限制作坊开设地点和数目,划一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和原料的分配,规定统一的工资水平。12不论限制竞争的目的达到与否,这些行规也使得中国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最起码应当具备的规范性。对产品、作坊、原材料等数量和规模上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资源稀缺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二)注重同帮情谊互帮互助。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仁爱”,没有亲缘关系的行会所表现出的情谊和道德是其他任何国家的行业组织所没有或不及的。例如许多行会都十分重视联络乡谊、救济同业、办理善举。对于那些在外地同籍的商人建立的会馆就非常重视联谊活动,他们更将帮助同乡同籍视如亲兄弟,主动承担起对会员负责的重要责任。经常照顾失业贫寒或患病难医之伙友,使其不至生活无着落。为年老无依之死亡者,提供经费,代为安葬。13这种对相恤相助的提倡,使行会具有了在道德方面可以培养成员勤11窦竹君传统行会的职能评析与现实借鉴,载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2刘永成、赫治清论我国行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文集2003年第3期。13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同业工会与当代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勉、信用、互助和提高人格地位的功能。14(三)通过供奉祭祀发挥宗教职能作用。祭奉神灵的迷信思想在我国民间根深蒂固,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会更是将敬畏之神作为其生存兴旺的“护身符”。在“五方商贾,辐辀云集”的东南都会苏州,“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供祀明神,使同乡之人,聚集有地,共沐神恩”。这些工商业者借神祉的号召招募成员,使其商会规模不断扩大得而顺利发展。正如有学者所言,拜神唱戏活动虽带有一定迷信色彩,然寄托了离乡背井的商贾的思乡之情,有助于联乡情、固乡谊,同时也通过这样的行业联谊活动,加强了行业归属感,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向心力。15二、商会作为一种新型的工商社团组织,近代中国的商会是在行会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逐步加入到行会组织中。在社会原有经济、政治基础发生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社会法人团体萌芽意识的新式工商业资产阶级深感带有封建经济封闭性和商人狭隘自我保护意识的行会组织难以适应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竞争。于是产生了改革旧式行会,建立新式商会组织的要求。商会相对于原来的行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破了“业缘”,它是一种跨行业的联合组织。我国商会正式产生于1904年初清政府颁行商会简明章程,该章程第26条规定“凡属商务繁富之区,不论系省垣,系城埠,宜设立商务总会,而于商务稍次之地,设立分会”。16到1911年,全国已有925个商务总会、分会。到1912年,全国工商较发达的城镇绝大部分都成立了商会。191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商会法,到1930年全国各地的商会、商业联合会已有2046家。从“同业”的行会到“异业”的商会,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已经包含了某种性质的变化。它是与那时期诸列强对中国从经济到政治的欺侮分不开的,更是与广大中国民营资本试图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愿望所分不开的。就是在以这种“救商”、“保商”为宗旨的号召之下,我国商会法律制度应运而14全汗升著中国行会制度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198页。15栾玲玲,林娜论行会之功能以民间法为分析视角,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16叶孝信、郭建著中国法律史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448页。生,这对中国近代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商会法律制度首先在法律上明确承认了商人的结社权利,同时商人可以根据商会法律的授权参与经济社会管理,从而提高了商人的法律地位。除此之外,商会作为民间社团,利用自身联络商人、体恤商情的优势,在协助国家和地方经济法律的执行方面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法律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社会力量。17以上是商会立法方面的突出作用,当然商会还具备和行会相类似的社会经济职能。除了向会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调节各种商务纠纷,制定市场交易行为规则,能够较好地平息和化解对政权和社会的冲击,还从培育市场经济出发,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协调官商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其他任何市场中介组织所无法替代的作用。18三、同业公会(一)同业公会和行会中国近代行会制度完全为同业公会制度所取代经历了约90余年时间。这种名称的简单替代更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脱胎”的过程还是比较复杂艰难的。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经济、政治领域的新变化,行会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与新兴工商业的发展对行业组织提出了新的制度要求,传统行会开始了内在性变迁,组织缓慢趋新,功能逐渐转变,形成一种较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组织形式。19这种内在性的变迁因不具有体制严密性和权威性,势必会造成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会给旧式行会的“复活”带来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还需要法律和政府的支持。1918年4月27日,北京政府农商部颁布了第45号令,公布了工商同业公会规则及工商同业公会规则施行办法,为新式同业组织的确立和推广都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因“业缘”而组成的行会和同业公会在作为社会中介团体组织方面的服务、经济功能是相似的,但行会与同业公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并不相同。同业公会能够最终取代旧式行会主要是在于它的“新”从行规章程看,17王红梅近代商会法律制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载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18宋美允浅析中国近现代商会的法律地位,载南方论坛2007年第6期。19彭南生近代中国行会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历程及其方式,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能够满足现代经济运行的行业需求,更具现代性、开放性;从组织结构看,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自觉意识、深怀民族振兴情结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从职能看,不仅成为商人组织网络中的基石,也成为沟通政府与会员企业的媒介。同业公会在维护本行业商人的共同利益、社会公益慈善方面,都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会馆、公所等旧式行会的优良传统,对那些阻碍经济、尤其是限制竞争的条款与规定都予以废除。因受国内民族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那一时期同业公会的大量活动是呼吁各方面救济同业的困难。尽管对促进同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付之实施的不多,但在加强同外货竞争,维护同业利益,发展民族资本经济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二)同业公会和商会关于作为“一业”的同业公会和以“跨业”为其特征的商会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隶属关系和平等关系。首先明确的是两种相对的观点在对同业公会和商会两者的法律地位关系问题上是没有分歧的,都认为两者是独立的法人社团,分歧的关键在于组织管理结构方面持隶属关系一方认为两者“其实是一种沿官方规定和实际调整的合力方向形成的组织控制关系”。20其所提供的理论依据是1929年的商会法规定的组织程序,“商会之设立须由该区域五个以上之工商业公会发起之”。1918年的工商同业公会规则及其实行办法在同业公会的设立和认定的程序上赋予了商会一定的权限。如同业公会的设立必须由同业中三人以上资望素孚者发起,所定规章必须经“该处总商会商会查明”,官府核准时,必须有“该处总商会商会之证明文件”。21因此可以看出商会不仅在组织结构上层次高于同业公会,而且拥有对同业公会创立的核准权和证明力,其组织上的隶属关系不言而喻。持平等关系一方显然是否定同业公会与商会组织上的隶属关系,认为两者是平等且相互依存的关系。早在明清时期清政府提倡商会时,就特别规定“凡各省、各埠,如前经各行众商,公立有商业公所及商务公所等名目者,应即遵照现定部章,一律改为商会”,以归划一。在20世纪初年的成都,具20宋美云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的中介组织天津商会,载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21彭泽益著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5987页。有同业公会性质的“帮”在成都商务总会的统筹下纷纷改组为商会分会,组成分会的行帮有69个。22从这些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很多商会本身即是从同业公会转变而来,还有一些商会并非是由同业公会作为基本单位而构成的,有些同业协会也难以以商会为依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综上所述,我认为两种观点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他们看似对立的两个观点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观点产生矛盾的缘由主要有两个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