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肾脏功能检验(80p)_第1页
【医学ppt课件】肾脏功能检验(80p)_第2页
【医学ppt课件】肾脏功能检验(80p)_第3页
【医学ppt课件】肾脏功能检验(80p)_第4页
【医学ppt课件】肾脏功能检验(80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肾脏功能检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脏功能试验第一节概述一、肾脏的结构皮质(外层)肾小球肾小管(近曲、远曲小管)肾髓质(内层)肾小管(髓袢、集合管、乳头管)肾由许多基本解剖和功能单位“肾单位”所构成,每个肾约含有1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为3040条毛细血管丛组成的网状结构,它作为血液的过滤器。肾小管是一支细长盘曲的微小管道,分为5段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集合管、乳头管。二、肾脏的功能肾有三大功能,排泄、调节、内分泌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通过泌尿来实现。(一)尿液的生成1肾小球过滤功能肾小球滤过膜能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大分子物质(蛋白质)不能通过,经肾小球滤过的滤液称为原尿。原尿PH、渗透压、化学成分(除蛋白质外)与血浆基本相同。肾小球过滤作用主要决定于有效滤过压(P),这是产生滤过作用的动力。P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每天通过肾小球滤过产生的原尿约180L,最后只有1左右(15L)形成终尿排出体外,,而且终尿的成分与原尿大不相同,这说明肾小管能重吸收绝大部分水分和选择性地重吸收某些成分。重吸收的方式主动重吸收,是一种耗能的主动转运。如G、NA、K、AA等。被动重吸收,顺浓度差的扩散。如尿素。重吸收的部位主要是近曲小管,80左右的H2O、NA及正常情况下的G、AA、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全部;其次远曲小管,19的H2O、NA以及部分CA2、P,它们受抗利尿素和醛固酮的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至关重要。未能重吸收的物质形成终尿而排出体外。(二)肾的调节作用1体液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ADH、醛固酮对肾远曲小管的作用。2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以及对H、NH3的分泌。3钙磷代谢的调节1,25(OH)2D3、PTH、CT对肾远曲小管的作用。4促红细胞生成作用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原始红细胞分化。(三)肾的内分泌作用肾脏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肾素、前列腺素(PG)、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25(OH)2D3等,它们在调节水盐代谢、血压、血流量、促进HB的合成、调节钙磷代谢起有重要作用。一、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试验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正常代谢终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而导致它们在血液中浓度,因此,临床上常测定这些代谢终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在血中的含量来了解和估计病人肾脏的功能,但肾功能有很大的储备,血中BUN、CR水平时,往往提示肾脏已有50甚至更多的实质细胞受损,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第二节肾脏功能试验(一)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1肾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每MIN)有多少ML血浆中的某物质被肾清除而由尿排出。CC清除率(ML/MIN),V尿量(ML/MIN)U、P分别为尿、血中所测定的某物质浓度(MMOL/L)。UVP作为清除率试验的物质有两类(1)内源性物质如内生肌酐和尿素,为体内原有成分,不须静脉注射,清除率试验技术简单。(2)外源性物质如菊糖、硫代硫酸钠、山梨醇、甘露醇等。它们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一般由静脉注入,能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被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这类试验操作较繁琐。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清除率受个体高矮、胖瘦的影响较大,必须加以标准化,以标准体表面积173校正之。校正后的清除率CA(M2)身高(CM)00061体重(KG)0012801529UVP173A2肾小球滤过率(GFR)利用某种物质能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的特性,计算出它的清除率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常用的是菊糖(科研),内生肌酐(临床)。(二)肾血浆流量测定为了全面了解肾功能状态,必须测定肾血浆流量(RPF),因无论何种肾功能试验均需在肾血浆流量充足的前提下才能表示它们的意义,若肾血浆流量不足,可导致所有肾功能试验结果异常。肾血浆流量一般用碘锐特或对氨基马尿酸(PAH)清除率来推算,因这些物质经注射进入体内,在流经肾脏时,仅少部分从肾小球滤过,大多数由肾小管分泌,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一次循环则大部分被肾清除。(三)肾小管功能试验肾小管的功能较多,除具有强大的重吸收功能外,还具有选择性分泌和排泄一些物质的功能。1肾小管最大分泌功能试验如某些物质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则可通过清除率求出该物质的滤过量,同时该物质还可从肾小管中分泌,但不重吸收,则可通过尿中的排出量减去它的滤过量,计算出肾小管的分泌量。肾小管分泌量UVCP作为肾小管分泌功能检查物质常用的有酚红、对氨基马尿酸。2肾小管最大重吸收试验如某些物质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则可通过清除率求出该物质的滤过量,同时该物质还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被肾小管分泌,则可通过滤过量与排出量之差得出肾小管的重吸收量。肾小管重吸收量CPUV作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的物质常用的是葡萄糖。3尿液浓缩稀释试验肾脏是调节水盐代谢的重要器官,并维持水、电解质之间的平衡,使渗透压在很窄的范围内波动。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300MOSM/L。当受试者禁止饮水18H以上,尿渗透压超过850MOSM/L,或尿比重照顾1030,说明肾脏具有正常浓缩功能。稀释试验是让受试者在短时间内饮水10001500ML,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4H内排尿应达进水量的80以上,且比重至少有一次1003。二、血中非蛋白氮测定血清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称为非蛋白氮(NONPROTEINNITROGEN,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胆红素、氨基酸、氨等化合物。它们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一)血清尿素氮(BUN)测定尿素是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NH3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尿素氮测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1直接法某些特殊试剂与尿素直接作用产生显色反应。如二乙酰一肟法,尿素在热酸性溶液中与二乙酰缩合成一种红色的二嗪化合物。吸收峰540NM。二乙酰一肟H2O二乙酰羟胺尿素二乙酰二嗪化合物H2O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标本用量少,精密度高,线性好,但线性范围窄(150MMOL/L,40MG/DL),有轻度褪色现象,试剂腐蚀性强。HH2间接法先用脲酶将尿素水解产生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氨的含量,再换算成尿素量。如(1)脲酶波氏比色法560NM尿素H2O2NH3CO2NH35NAOCL酚5NACLH2O蓝色吲哚酚波氏法灵敏度高,血清用量少,实验条件要求不高,一般用于手工操作,适合于基层医院,但试剂稳定性较差。脲酶OH(2)酶偶联法测定340NM吸光度的减少尿素H2O2NH3CO2NH3酮戊二酸NADPH谷氨酸NADP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常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较贵。脲酶GLDH(3)电导法尿素经脲酶水解成NH4,这样使非离子的尿素转变成NH4,而改变溶液的导电率。(4)电极法利用测定尿素的酶电极中的固相酶将尿素水解成NH4,再利用氨电极来检测NH4的浓度。【参考范围】3561428MMOL/L【临床意义】该指标灵敏度不高,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的指标。尿素氮作为肾功能指标,还会受到许多肾外因素的影响。血清尿素氮增高的原因可分为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三个方面。1肾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积水以及中毒性肾炎等造成肾组织坏死,肾功能减退而导致血中尿素氮明显增高。2肾前性如心力衰竭、大失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休克,剧烈呕吐、长期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造成肾血流减少,甲亢引起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加,血中尿素氮明显增高。3肾后性如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引起尿路梗塞,尿素排泄减少。(二)血清肌酐(CR)测定肌酐是肌酸在肌肉中代谢的终产物。生成量与肌肉量成正比,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能较好地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测定肌酐的方法有1碱性苦味酸法(JAFFE反应)1886年首创,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和苦味酸反应生成黄色的苦味酸肌酐。510NM苦味酸碱性苦味酸肌酐(酮式)肌酐(烯醇式)碱性苦味酸肌酐(烯醇式)苦味酸肌酐(红黄色)特异性不高,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C、丙酮、酮酸、乙酰乙酸等化合物亦能与苦味酸生成红色。OHOHHJAFFE动力学法,在自动分析仪上应用JAFFE反应,由于一些非肌酐色原产生颜色比肌酐快或慢,利用自动分析仪在一定间隔时间(2080S)读取吸光度,可避免部分非肌酐色原的干扰,但不能消除反应在这一时间的物质(酮酸、乙酰乙酸)的干扰。2酶法由于纯酶的获得较困难,近年来才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的主要有肌酐氨基水解酶(肌酐水合酶),可催化肌酐水解生成肌酸,再与其它酶偶联,在反应中连续监测NADH的减少。肌酐H2O肌酸肌酸ATPCPADPADPPEPATPPYRPYRNADHHLACNAD肌酐水合酶CKPKLDH测定肌酐的另一种酶是肌酐亚氨水解酶。肌酐H2ON甲基乙内酰脲NH3NADPHNH4酮戊二酸L谷氨酸NADP肌酐亚氨水解酶GLDH酶偶联速率法特异性高,精密度、准确度高,并适合于自动化分析。但试剂价格较贵,且不易保存。【参考范围】血清肌酐男44133MOL/L女70106MOL/L【临床意义】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测定血清肌酐较测定血清尿素氮更能准确反映肾小球的功能。在临床上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浓度,对鉴别肾前性或肾后性尿毒症有一定意义。若以MG/DL计算,正常情况下血清尿素氮/肌酐比值为15201。比值下降而肌酐水平正常多见于急性肾小管损害和严重肝病。比值增高而肌酐水平正常多见于肾血流不足(心衰、失血、脱水等),蛋白质分解增强(如甲亢等)。比值增高同时伴有血清肌酐的增高多见于肾性病变。(三)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通过测定血清和尿液中肌酐的含量来计算24H或每分钟血中肌酐被肾脏清除之量,并与正常人内生肌酐清除值比较,求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禁肉3天,不饮茶和咖啡,不用利尿剂,多饮水。保证尿量不少于1ML/MIN。收集24H尿,同时取血3ML,分别测定血、尿中肌酐含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值(L/24H)24H尿量(L)校正内生肌酐清除值(L/24H)内生肌酐清除值以正常人24H内生肌酐清除值128L为100,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校正内生肌酐清除值(078)尿肌酐(MOL/L)血肌酐(MOL/L)173A100128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量(L)若用每分钟清除值计算,尿量用ML,时间为每分钟。【参考范围】成人24H内生肌酐清除值109147L(平均128)每分钟内生肌酐清除值70157ML(平均120ML)尿肌酐(MOL/L)血肌酐(MOL/L)173A100128(四)血清尿酸(UA)测定尿酸是人类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在其它动物因有尿酸酶可进一步分解成尿囊素。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尿囊素目前尿酸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类1磷钨酸(PTA)还原法1912年首创,尿酸在碱性条件下被磷钨酸氧化成尿囊素和CO2,而磷钨酸则被还原成钨蓝。660NM尿酸磷钨酸尿囊素CO2钨蓝后来人们不断对碱化条件进行改进,提高灵敏度,增加了色稳定性,防止混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碱化剂是碳酸钠。本法干扰因素较多,内源性干扰物有G、GSH、VITC;外源性干扰物有乙酰水杨酸、咖啡因、可可碱、茶碱等,这些干扰物都可使结果偏高。NA2CO32尿酸酶法尿酸O2H2O尿囊素H2O2(1)测定尿酸在293NM处吸收峰值的下降。方法简单,特异性好,但重复性较差,需紫外分光光度计。(2)利用氧电极测定氧的消耗。(3)利用H2O2氧化无色的色原成有色的色素。H2O24AAP酚红色醌类化合物500NM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H2O23甲基2苯唑啉酮N,N二甲基苯胺蓝色吲哚胺600NM【参考范围】男015042MMOL/L女009036MMOL/L尿酸酶POD【临床意义】1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酸排泄障碍原发性肾功能不全、铅中毒、铍中毒、氯仿中毒引起的肾小管功能受损。体内尿酸生成增多遗传性酶缺陷引起的痛风症,核酸代谢增强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2血清尿酸浓度降低尿酸排出过多如FANCONI综合征(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使尿酸重吸收障碍,尿酸排泄增多。尿酸生成减少肝功能严重受损、黄嘌呤氧化酶先天性缺陷。三、尿液总蛋白、微量蛋白的测定(一)尿液总蛋白的测定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存在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分子量小于15000的血浆蛋白质可通过滤过膜;分子量大于70000的血浆蛋白质不能通过滤过膜;分子量在1500070000之间的血浆蛋白质可选择性通过滤过膜。但95以上进入原尿的蛋白质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入血,每天仅30130MG的微量蛋白质被排出体外。1尿蛋白的定性检查见临床基础检验学2尿蛋白的定量测定同血浆蛋白的测定,如双缩脲法、邻苯三酚红钼显色法、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电泳法等。【参考范围】儿童40MG/24H成人30130MG/24H【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测定大于130MG/24H时称为蛋白尿。130500MG/24H,轻度蛋白尿。054G/24H,中度蛋白尿。4G/24H重度蛋白尿。(1)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轻度的、一过性的蛋白尿,小于500MG/24H。体位性蛋白尿;直立位和腰前曲时发生。(2)病理性蛋白尿由肾病和肾外疾病所致。肾前性蛋白尿血浆出现异常增多的小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疾病所致的血红蛋白尿;大面积肌肉损伤所致的肌红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由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症、结石、肿瘤等所引起的蛋白尿。肾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肾小管疾病所致的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较多血浆蛋白质滤出。主要是白蛋白,约占7080。肾小管性蛋白尿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而出现的蛋白尿。以低分子蛋白质(1微球蛋白)为主,占50以上。混合性蛋白尿各种肾病后期,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以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为主。3蛋白尿的选择性指数(SPI)轻微肾脏疾病时,电荷屏障被破坏,尿中排出小分子蛋白质,以带负电荷的白蛋白为主,这称为选择性蛋白尿。严重肾脏疾病时,分子屏障亦被破坏,尿中除排出小分子蛋白质外,还排出大分子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这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可通过SPI来了解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的状况,判断肾小球损伤程度。通过分别测定尿中和血液中IGG(M150000)与转铁蛋白(M77000)或白蛋白(M66458)的含量。则可计算SPI值。SPI或尿IGG/血清IGG尿ALB/血清ALB尿IGG/血清IGG尿TRF/血清TRFSPI01者为选择性蛋白尿,02者属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严重受损。SPI可推测病理类型蛋白尿选择性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有一定关系。可预测治疗反应及估计预后选择性高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差。(二)尿液微量蛋白质测定12微球蛋白(2M)测定2M是一种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00,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由于2M相对分子量小,进入血循环的2M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约999被近端小管重吸收,仅01由终尿排出体外。肾病患者2M合成速度比正常高47倍。测定血清和尿液2M目前主要用酶联免疫抑制试验。【参考范围】02MG/L【临床意义】尿液2M升高是反应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指标近端小管是2M在体内处理的唯一场所,故近端小管受损时尿2M浓度明显增加,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蛋白尿,可用来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2M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则正常。2TAMMHORSFALL蛋白(THP)正常时THP是肾小管髓袢厚壁升支及远曲小管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作为一隐秘抗原只存在于上述细胞膜上,而不暴露于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少量的THP。测定方法目前采用的是ELISA法和RIA法【参考范围】24小时尿29784394MG/24HMGCR随意尿(晨尿)742874MG/MGCR【临床意义】尿中THP检测用于诊断、监测肾小管损伤(如毒物、肾移植排异反应)。肾实质病变、肾单位大量减少时尿中排出减少,单纯下尿路感染时排量正常。血中THP抗体高低可区别上下尿路感染,在急性肾盂炎时,血清THP抗体的IGG组份显著增高,而膀胱炎则无此现象。血清THP抗体IGG组份的测定有助于泌尿道感染的定位。31微球蛋白(1M)1微球蛋白是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产生较恒定,分子量为2600033000,较容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绝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且其测定不受尿PH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肾脏病诊断方面被认为具有重要价值。常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参考范围】125MG/L【临床意义】血1M、2M与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尿1M增高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或肾小管重吸收改变有关。尿2M是主要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而肾小管对1M重吸收障碍先于2M,因此,尿1M比2M更能反映肾脏早期病变。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任何原因所引起的体内凝血功能亢进,均可同时激发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损伤,在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肾小球毛细血管局部凝血以及纤维蛋白沉着,继而导致纤溶亢进,尿纤维蛋白尿降解产物(FDP)生成增多。FDP的测定方法目前多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免和放免。【参考范围】45G/L【临床意义】用于鉴别肾炎和肾病。肾病患者尿中FDP阴性约占80,肾炎患者尿FDP的含量往往与尿蛋白成正比,而肾病患者尿FDP和尿蛋白无明显关系。动态地观察尿FDP的变化,对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诊断也有一定意义。一般说来,肾移植后尿中FDP持续升高的,往往提示即将出现排斥反应。5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视黄醇结合蛋白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低分子蛋白,分子量约为21000。在正常人当血液中的RBP一旦经肾小球滤过后,则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人尿中RBP排量极少。尿RBP排量升高能敏感的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采用酶免疫法检测尿RBP含量。【参考范围】100G/24H【临床意义】尿RBP排量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可作为监测病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灵敏的生化指标。四、尿液酶的测定正常尿含酶量极少,肾脏疾患时血液中以及肾组织中的某些酶可在尿中出现,从而使尿酶活性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和肾脏病变有关。目前已知尿酶有40多种,认为对肾脏疾病较有诊断价值的尿酶约有10多种。尿液酶来源于三部分1来源于血浆如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等属于代谢酶;在尿中含量增加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状况。2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分泌如谷氨酰转肽酶(GT)和丙氨酸氨基肽酶(AAP)是反映近端肾小管功能的酶。3来源于溶酶体如溶菌酶(LYS)、葡萄糖苷酸酶(GLU)、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中含量增加。五、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原则与应用(一)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原则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肾病早期或单侧肾切除后,剩余正常部分仍能维持正常功能。因此,肾病早期诊断很大程度上需要实验室检查为依据。生物化学、基础检验学、免疫学的实验室检查,仅仅是肾病检查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病理学检查。选择肾功能试验的原则是1根据临床需要选择试验项目或项目组合;2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检查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客观结论。(二)肾功能试验的组合分析1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以CCR作为常规评价指标,选择性尿白蛋白的测定是CCR的协同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应用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的评价已比较完善。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酸的测定,仍为临床常用的反应肾小球功能的标志。但灵敏度不高,只有在肾病晚期或肾脏严重受损导致GFR降低至正常的50以下时,它们在血中的含量才会升高。因此,可联合测定尿中1M和白蛋白的含量,以提高对肾小球功能检测的灵敏度。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一般以1M、2M和RBP等作为评价指标,这类低相对分子量蛋白质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膜,绝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一旦尿中出现,即反应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临床可选用白蛋白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标志物,1M作为肾小管功能标志物,以弥补常规尿酶联试纸和镜检漏检的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对于近端小管的损伤可用NAG、ALP作为标志,NAG较灵敏,非特异性的ALP可作为近端小管的补充标志物。髓袢损伤标志物以THP为主。(三)肾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大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因变态反应而引起双侧肾弥漫性的肾小球损害。典型的临床病例表现为70病例有水肿,是因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水钠潴留引起;约半数病人有肉眼血尿,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蛋白尿,但多数每日30G;大多数病人有高血压,除水肿外,它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尿为急性肾炎重要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渗透压大于350MOSM/KGH2O;尿蛋白定量通常为13G/D,多属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管功能相对良好,肾浓缩功能仍多保持。2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严重水肿、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及其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肾病综合征是持续性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其它表现都是在持续大量蛋白尿的基础上发生的。凡能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损伤的各种疾病,均可发生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组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过程中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通透性而发生的一个综合症状。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1)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标志,主要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可分为电荷的异常及通透性的异常。电荷屏障的缺陷在光镜下肾小球结构无异常,通透性屏障缺陷在光镜下常可见到肾小球结构异常。临床上可通过尿蛋白的选择性指数来评价肾小球滤过膜的受损程度。SPI02肾小球受损严重,预后不良。SPI01肾小球受损较轻,预后较好。(2)低蛋白血症是指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其中主要的是白蛋白浓度降低(30G/L)。主要原因是尿中蛋白大量丢失。(3)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脂代谢异常的特点为血浆中几乎各种脂蛋白成分均增加,脂质的质量也发生改变。(4)水肿其严重程度一般来说与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呈正相关。肾病综合征的水肿虽与血浆白蛋白过低有关,但决定因素还是肾脏对水和盐的排泄率。钠滞留主要是由于心钠素对肾小管作用的障碍造成肾脏调节钠平衡的障碍。3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使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的患者,统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性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升高是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靠依据。临床过程常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少尿期病人可表现为少尿(400ML/24H)或无尿(100ML/24H),尿比重常为10101015,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