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必须弄清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如X|YLGX,Y|YLGX,(X,Y)|YLGX;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4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5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6(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1;(2)BABA(3),BCACCIIIIII二、函数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1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2函数的奇偶性(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F(2)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1F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2B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BA(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BA(6)YFX对XR时,FXAFX或FXA,1XF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6AFXAFXMAX,AFXAFXMIN7(1)A0,A1,B0,NRNABLOGL2LOGANA0,A1,B0,B1BL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4ALOGANNA0,A1,N08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9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5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1)分离参数法;(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13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0FBAFBUA0或)或XHUGF14掌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0CXYCXCY函数ABAC0)A定义域,0,值域,A,2,A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当BAC0时分别在上单调,递减;当BAC0,B0时要符合“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均值2不等式的一些变形,如;222BA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设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G为();322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3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的距离是;21CD4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AC0且B0且D2E24AF0;5过圆X2Y2R2上的点MX0,Y0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6以AX1,Y2、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八、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椭圆(AB0)12YX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E为离心率);201,AEXAPF2双曲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双曲线(A0,B0)上任一点,焦点为F1C,0,F2C,0,则BY(1)当P点在右支上时,;201,EXAPEAF(2)当P点在左支上时,;(E为离心0X率);另双曲线(A0,B0)的渐进线方程为;12BYX02BYAX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2PXP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Y22PXP0上任意一F点,F为焦点,则;20P4涉及圆锥曲线的问题勿忘用定义解题;5共渐进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为参数,XABY2BYAX0);6计算焦点弦长可利用上面的焦半径公式,一般地,若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的弦为AB,A、B两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弦长41122K,这里体现了解析几何22121KY“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7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焦准距为P,抛物ABCB2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双曲线(A0,B0)的12YX焦点到渐进线的距离为B8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BX21;9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1)X1X2P(2)Y1Y2P2,X1X24P10过椭圆(AB0)左焦点的焦点弦为AB,则,过右焦点的弦;21XEAAB21XEAAB11对于Y22PXP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Y0),P以简化计算12处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弦中点问题常用代点相减法,设AX1,Y1、BX2,Y2为椭圆(AB0)上不同的两点,12YXMX0,Y0是AB的中点,则KABKOM;对于双曲线(A0,B0),类似可得KABKOM;对于2B2AY22PXP0抛物线有KAB21YP13求轨迹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Y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2)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3)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1,Y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1,Y1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Y的代数式表示X1、Y1,再将X1、Y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4)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5)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1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2已知直二面角MABN中,AEM,BFN,EAB,ABF,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为,则12COSCOS23立平斜公式如图,AB和平面所成的角是,AC在平面内,1AC和AB的射影AB成,设BAC,则23COSCOSCOS;1234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1)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中选择一特殊点,作另一条的平行线;(2)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其目的在于容易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它的三条边分别是平面的垂线段、斜线段及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A6二面角的求法(1)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4)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特别对于一类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延伸两个半平面,使之相交出现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尤其要考虑射影法)。7空间距离的求法(1)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要求是给出公垂线,所以一般先利用垂直作出公垂线,然后再进行计算;(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8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则S侧COSS底;9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因此有COS2COS2COS21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则有,COS2COS2COS2210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11欧拉公式如果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为V,面数为F,棱数为E那么VFE2;并且棱数E各顶点连着的棱数和的一半各面边数和的一半;12球的体积公式V,表面积公式;掌握球面上两34R24RS点A、B间的距离求法(1)计算线段AB的长,(2)计算球心角AOB的弧度数;3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的长;十、排列组合和概率1排列数公式NN1N2NM1MMN,M、NN,当MN时为全排列NN1NNA23212组合数公式(MN),1231ACNM;0NC3组合数性质;RNRNMNC14常用性质NNN1N即NA(1RN)1RRCC5二项式定理(1)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201RBATNRR(2)注意第R1项二项式系数与第R1系数的区别;6二项式系数具有下列性质1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2若N为偶数,中间一项(第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若2NN为奇数,中间两项(第和1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3)213120210NNNNNNCCC7FXAXBN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F1奇数项系数和为;偶数项的系数和为;21F8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1)P(A);(2)互斥事件MN分别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为PABPAPB;(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PNK5如果事件A、B互斥,1KNKNPC那么事件A与、与及事件与也都是互斥事件;(6)B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不发生的概率是1P(AB)1PAPB;(6)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1P()1PP;AB理科选修内容基本知识十、概率与统计1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能够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由概率的性质可知,任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都具有下述两个性质(1)PI0,I1,2,2P1P212二项分布记作B(N,P),其中N,P为参数,并记;,KNKQCPKBQK3记住以下重要公式和结论X1X2XNPP1P2PN(1)期望值EX1P1X2P2XNPN(2)方差DNEE22(3)标准差;DABAB(4)若B(N,P),则ENP,DNPQ,这里Q1P4掌握抽样的三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也叫等距离抽样;(3)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5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6正态总体的概率密度函数式中是参,212RXEXF,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7正态曲线的性质(1)曲线在X时处于最高点,由这一点向左、向右两边延伸时,曲线逐渐降低;(2)曲线的对称轴位置由确定;曲线的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反过来曲线越高瘦;(3)曲线在X轴上方,并且关于直线X对称;8利用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数值表计算一般正态分布的概率P(X1X2),可由变换而得,2NTX,于是有P(X1X2);XF129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1)提出统计假设,确定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确定一次试验中的取值A是否落入范围,2N;(3)作出推断如果A,接受,33,统计假设;如果A,由于这是小概率事件,就拒绝3,假设;十一、极限1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步骤是(1)验证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NN0KN0时成立;2假设NK时成立,从而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3)得出结论。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其中两步在推理中的作用是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二者缺一不可。第二步证明时要一凑假设,二凑结论;2数列极限(1)掌握数列极限的直观描述性定义;(2)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注意其适用条件一是数列ANBN的极限都存在;二是仅适用于有限个数列的和、差、积、商,对于无限个数列的和(或积),应先求和(或积),再求极限;(3)常用的几个数列极限(C为常数);,NLIM01LIMN(1,Q为常数)4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0LIMNQA(0)SN3函数的极限(1)当X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为AAXFFNNLILI(2)当时函数的极限为A0AXFFXXLIMLI00(3)掌握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4函数的连续性(1)如果对函数FX在点XX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而且还有,就说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LIM00XFFX(2)若FX与GX都在点X0处连续,则FXGX,FXGX,GX0也在点X0处连续;(3)若UX在点X0处连续,F且FU在U0UX0处连续,则复合函数FUX在点X0处也连续;5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都属于基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每一点处都连续基本初等函数及常数函数经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复合后所得到的函数,都是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每一点处都连续连续函数的极限运算如果函数在点X0处有极限,那么;LIM00XFFX十二、导数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FFYXLIM000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1)求函数的增量(2)2求平均变化率XFXFYXFFY(3)取极限,得导数YX0LI3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如果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那么函数YFX在点X0处连续;但是YFX在点X0处连续却不一定可导;4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相应地,切线方程是0F5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VUUVUV6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COSXINQMXC01为常数LG1LLAESINXCOEAA7复合函数的导数XUXY8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FX为增函数;如果那么,0XF,0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那么FX为常数;,F(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求导数;求方程XF的根;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0XFXF0F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求YFX在A,B内的极值;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十四、复数1理解复数、实数、虚数、纯虚数、模、辐角、辐角主值、共轭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几何表示;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以下结论1ABICDIAC且CDA,B,C,DR2复数是实数的条件ZABIRB0A,BRZRZZRZ203复数是纯虚数的条件ZABI是纯虚数A0且B0A,BRZ是纯虚数Z0(Z0)Z是纯虚数Z204解答复数问题,要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和求解(整体思想贯穿整个复数内容)。如果遇到复数就设ZABIA,BR,则有时会给问题的解答带来不必要的运算上困难,若能把握住复数的整体性质,充分运用整体思想,则能事半功倍;5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其运算(1)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按以下法则进行,设Z1ABI,Z2CDIA,B,C,DRZ1Z2ABCDIZ1Z2ABICDI(ACBD)ADBCIZ1Z2IC22Z206几个重要的结论ZZ3212221212为虚数,则若ZZZZ6运算律仍然成立(1),3212NNMMNNM7进行复数的运算时,常要注意或适当变形创造条件,的性质I从而转化为关于计算问题注意以下结论的灵活应用的,I121II0403321NNINNNNN8;ZZ文科选修内容基本知识十、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1掌握抽样的二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符和随机数表法);(2)分层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2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研究统计问题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要求能画出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学会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2)学会用样本方NIXXN21差22SN去估计总体方差及总体标准差;(2)121XXNINI2学会用修正的样本方差去122XXXNSN估计总体方差,会用去估计;2十一、导数及应用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FFYXLIM000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步骤为(1)求函数的增量XFFY2求平均变化率XFFY3取极限,得导数F0LIM3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相应地,切线方程是0XFY4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QMC01M为常数5导数的应用(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FX为增函数;,0XF如果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那么FX为常数;XF(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求导数;求方程XF的根;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0XFXF0F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求YFX在A,B内的极值;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中学数学重要数学思想一、函数方程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变量或未知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1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2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确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关键步骤,大体可分为下面两个步骤(1)根据题意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函数问题;(2)根据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3)方程思想在某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一些要求,确定某些变量的值,这时常常列出这些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它们,这就是方程思想;3函数与方程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很多方程的问题需要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很多函数的问题也需要用方程的方法的支援,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函数方程思想。二、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四种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对于所研究的代数问题,有时可研究其对应几何的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以形助数);或者对于所研究的几何问题,可借助于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以数助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数形结合。1数形结合与数形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发挥数的思路的规范性与严密性,两者相辅相成,扬长避短。2恩格斯是这样来定义数学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这就是说数形结合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和谐的统一。因此,数学学习中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正是充分把握住了数学的精髓和灵魂。3数形结合的本质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性质。4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缺性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形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5把数作为手段的数形结合主要体现在解析几何中,历年高考的解答题都有关于这个方面的考查(即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而以形为手段的数形结合在高考客观题中体现。6我们要抓住以下几点数形结合的解题要领1对于研究距离、角或面积的问题,可直接从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求解即可;2对于研究函数、方程或不等式(最值)的问题,可通过函数的图象求解(函数的零点,顶点是关键点),作好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3对于以下类型的问题需要注意可3212BYAXBAYAX5SIN,CO422BAF分别通过构造距离函数、斜率函数、截距函数、单位圆X2Y21上的点及余弦定理进行转化达到解题目的。SIN,CO三、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果,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1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1)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讨论的;(2)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3)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性;(4)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不同取值导致不同的结果的;(5)较复杂或非常规的数学问题,需要采取分类讨论的解题策略来解决的。2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极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分类必须从同一标准出发,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包含各种情况,同时要有利于问题研究。四、化归与转化思想所谓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化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立体几何中常用的转化手段有1通过辅助平面转化为平面问题,把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聚集在一个平面内,实现点线、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转化;2平移和射影,通过平移或射影达到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3等积与割补;4类比和联想;5曲与直的转化;6体积比,面积比,长度比的转化;7解析几何本身的创建过程就是“数”与“形”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解析几何把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联系起来,把代数与几何融合为一体。中学数学常用解题方法1配方法配方法是指将一代数形式变形成一个或几个代数式平方的形式,其基本形式是AX2BXC高考中常见的基0422ABCA本配方形式有(1)A2B2AB22ABAB22AB(2)(2)A2B2AB31(3)(3)A2B2C2ABC22AB2AC2BC(4)4A2B2C2ABBCACAB221BC2AC2(5)1XX配方法主要适用于与二次项有关的函数、方程、等式、不等式的讨论,求解与证明及二次曲线的讨论。2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把具有某种确定性时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待定系数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1)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一个值A,都有F(A)GA(2)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运用待定系数法的步骤是(1)确定所给问题含待定系数的解析式(或曲线方程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m报纸承包合同协议书
- 合同履行期限变更协议书
- 债务重组抵销协议书模板
- 演出合同范本15篇模板
- 共享陪护床供货合同范本
- 产品购置合同取消的协议
- 公司签订大框架合同范本
- 合同前期如何签分包协议
- 农村方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外籍人员就医协议书模板
-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医学检验技术职业道德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 2025年全国“质量月”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答题(含答案)
- 2025年初级工程测量员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含答案
- DB44T 1591-2015 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
- 中职学校就业管理办法
-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
- 四川辅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西个体医生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