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山石刻分类及其价值分析山东财政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泰山石刻分类及其价值分析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的认识、利用的历史。人类成长的标志之一,就是工具的使用。石是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人类赖以脱离动物界,进入文明的根本工具。而人们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情感和思想意识的表达。最早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意识的媒介之一,可能就是石刻。作为石刻的宝库,石刻文化在泰山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泰山得以获得世界双遗产的美名,其中石刻文化功不可没。1987年底的世界遗产大会,泰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一、泰山石刻简介卢卡斯先生和联合国评委们当年所陶醉的泰山文化,石刻文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因为若没有了登山旁道两旁几乎步步可见的刻石文化,泰山的文化氛围就会大打折扣,泰山也就与普通大山没什么区别了。从泰山石刻内容上看,泰山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帝王封禅告祭文、寺庙重建重修记、石径墓铭、颂岱诗文、题景及楹联等5类。从数量上看,泰山存在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如下岱庙157块,岱阳215处,登山东路575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从形式上看,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雄伟高大的“万丈碑”,也有盈尺小碣;既有龟跌兽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从书法艺术上看,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也有龙飞凤舞;既有大家之手,又有石匠之书。二、泰山石刻分类泰山石刻的种类繁多,从细目上分不下30余种。但从形制上分,大致可分为石碣、石阙、碑刻、摩崖碑刻、墓志、经幢、造像记及石造像、画像石和题名题诗题记等9种。1、石碣是指上小下大,上圆底平,周身为圆或方圆,文字环刻于四周的一种石刻。石碣的形状,是古人依据山的形状而刻意模饰形成的。石碣的形制最早见于先秦,唐初发现的所谓石鼓,系当时许多学者讹以为“鼓”,实为石碣。石碣的形制主要存在于秦代,汉以后则极少见,至东汉石碣已被碑刻所代替,故后人往往把碑与碣混而为一,简称“碑碣”。2、石阙是指古代宫殿、祠堂或坟墓前所建的高柱形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台之间留有空缺以为通道,故名“阙”。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盖为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圆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悬法,谓之象魏。”可见阙、观、象魏,三者异名而同物,皆为大门的标识物,后因以阙为宫门的代称。秦汉以后的阙,皆以石雕成,中为阙柱,其下有座,阙柱之上有顶盖石,顶盖石之上有顶柱石。顶盖石多为覆斗形,类似四阿顶式屋顶,华丽者多刻有纹饰。石阙的形制出现比较早,春秋初即有阙。就全国来说,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期间的石阙,今尚存不少,但至今未见到隋唐以后的石阙。3、碑刻指刻有文字的方形或长方形的竖石。许慎说文云“碑,竖石也。”此解不甚明确。后汉书窦宪传李贤注云“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此说甚明。碑的起源,最晚始于周代。初始的碑,主要用作拴牲畜、测日影计时或墓葬下棺时置辘轳用,与后世的刻辞碑有明显差别。专为刻辞而设碑始于东汉。刻辞碑的中间部分称碑身,这是刻辞碑的主体,主要用于镌刻铭文。碑身的正面称“碑阳”,背面称“碑阴”,两个侧面称“碑侧”。碑文一般刻于碑阳,立碑人与赞助者衔名及施资钱数刻于碑阴。有的碑文太长,碑阳刻不完的亦可刻于碑阴或碑侧,也有的只刻碑阳,碑侧、碑阴不刻任何文字。碑的顶部称“碑额”、或“碑首”,主要用以题刻标题。标题一般都是篆书,称“篆额”;亦有隶书或楷书者,称“题额”。碑首的形状不一,常见的有圭首、圆首或方首,华丽者为螭首。碑的最底部称碑座,或称碑趺,主要用以稳固碑身。质朴的多为方座或梯台形座,华丽的多刻有纹饰或为龟趺。古代刻辞碑的形制受官阶和社会地位的制约。柳宗元叙唐代葬令时云“凡五品以上为碑,龟趺螭首;降五品为碣,方趺圆首。”泰山现存的碑刻,凡皇帝或省布政使以上官员所立,大都龟趺螭首,且形制高大华丽。4、摩崖碑刻所谓摩崖,是指利用天然壁刻文记事的石刻。摩崖石刻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种石刻形式,远在商周以前已有之。秦始皇所刻的7处刻石中,碣石一刻很可能是摩崖石刻。泰山现存的石刻中,摩崖石刻占57以上,重要的如唐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宋摩崖和元天门铭摩崖石刻等,其他刻于自然石上的题名、题记、题诗,几乎遍布泰山上下。摩崖石刻有它自身的显著特点。从制作方面看,既能就地取材,费省功倍,简便易行,免却伐山采石之劳,又富有天然之美,增名山大川之壮丽。从内容方面看,内涵丰富,无所不包,或颂德,或记事,或题名题记,或题诗,皆可刻于摩崖之上。故泰山的摩崖石刻至今不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居五岳之首。为整理方便计,凡刻有长篇铭文的摩崖石刻,一律称“摩崖碑”;凡刻辞较短的题名、题记、题诗,一律称“题名”、“题记”、“题诗”刻石。5、墓志即埋于墓穴内,用以表彰死者功德、标明死者生卒年月及身份的石刻。墓志之制始于魏晋,极盛于唐,宋以后逐渐衰落,而正式以“墓志”为名始于北朝。墓志的形制初无定制,有圭首似碑的,有圆首似碣的,有方板者,有长板者,也有阴及侧并刻铭文的。后逐步定型为方板,纵横一般为二三尺。泰山现存北魏羊祉墓志,长宽皆82厘米,刻文44行,满行45字。初始的墓志本无盖,有盖的墓志始于北魏,盛于隋唐。墓志之制所以起源于魏晋时期,溯其原因,主要由于当时的官府屡申禁碑之律所致。6、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多建于寺观。其形制一般上有盖,下有座,中间以八棱石柱为幢身。其幢盖八角出狮头,口衔缨络,或配以垂缦、飘带等图饰,盖顶置宝瓶。幢身多为八棱柱体,八面刻经文,多为尊胜陀罗尼经,亦有建幢不刻经者。座多为圆形,刻莲花纹,有仰莲、覆莲之分。泰山岱庙先后收存经幢七座,其中一座无文字,不知建于何代,今存岱庙天贶殿前西侧。另一座为唐广明二年建,刻赞语、尊胜陀罗尼经序和咒语等,原立肥城市幽栖寺,1977年收存岱庙,今存岱庙碑廊。其他5座皆五代时物,经文多剥蚀,原在资福寺,今收存岱庙汉柏院。经幢之制,始于隋,盛于唐,至宋元逐步衰落。它是研究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7、石造像是指佛教用岩石雕凿的各种佛像。在形式上,可分三种类型摩崖造像即把佛像凿于崖壁上,就山壁凿石为龛,佛像雕于龛内。有的配以题名、题记,或刻于其下及两侧。上雕凿佛像,称“石窟造像”。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皆为此类。碑式造像亦称“造像碑”,即将佛像刻于碑石上,有的刻于碑的一面,有的刻于碑的二面或四面,其佛像或立或坐,或有龛,或无龛,碑之下层一般刻造像题记、题名。还有一种石造像,既不刻于崖壁上,也不是刻在碑石上,而是把一块岩石雕成佛像后,直接置于殿堂内。石像之下一般置以方形石座,石座周围刻造像题记、题名。这种造像现存完整的不多,泰山现仅存3处造像底座及造像记,其石像早不知所在。造像之风始于北魏初,盛行于北魏至唐代中叶,五代至宋初此风稍息,宋以后的造像不多见。从现存众多的造像资料看,造像人有多有少,少者一人,多者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有的是佛教徒,有的是皇亲国戚或朝中重臣,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泰山现存的石造像数量不多,但种类不少。有的尚完整无缺,有的石像早毁,仅存造像题记。为了整理方便计,凡保存完整的称为“石造像”,凡仅存题名题记的,则单称“造像记”。8、画像石是指将图像用平面线刻或浮雕的方法刻于岩石之上的一种石刻。其题材主要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古代生产、生活等情节,内容十分广泛。画像石的形式始于西汉,极盛于东汉后期,东汉以后则极少见,故又称“汉画像石”。其分布区域主要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地区、四川中部地区、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等地区。泰安的画像石资料也十分丰富,现存岱庙画像石廊的62块画像石,皆东汉时物,分别出土于泰安市内的肥城、大汶口、旧县和夏张。9、题名、题记、题诗石刻此类石刻大都刻于自然石上,仅个别刻于碑石上,其内容多为题名、题记或题诗,涉及面十分广泛。在自然石上刻题名题记始于汉代,唐始盛,宋以后大为发展,至今不衰,泰山现存的石刻中,57以上属此类石刻。其中唐代以前的多剥失或被后人覆盖,今尚存1处唐刻。宋刻多被明人覆盖,今尚存40余处。其余皆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三、泰山石刻价值1、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碑刻提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珍藏了像秦朝的李斯碑、汉代张迁碑、衡方碑、晋代的孙夫人碑,以及北齐的经石峪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的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2、泰山石刻文献史料价值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南北朝的战争纷乱,从汉唐盛世到被宋朝的没落,乃至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元明清各代,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之举,还是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无论是文人墨客对秀山丽水的吟唱,还是官逼民反,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从泰山石刻的文字中都有准确、可靠的记载,这些都是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珍贵史料。3、泰山石刻美学价值泰山沿途众多的摩崖石刻,或托物咏志,或赞泰山拔地通天之雄,或颂钟灵毓秀之幽深,之自然美融合在石刻艺术之中,石刻艺术又浑然天成于自然之美景,成为连接游人与自然山水的纽带,充实丰富了泰山的内涵。4、泰山石刻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泰山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配式建筑楼梯预制安装与节能减排工程服务合同
- 康复病人护理全流程管理
- 遗产官司赡养协议书
- 车位分期贷款协议书
- 集体土地合同协议书
- 风貌塑造安全协议书
- 卫生间服务合同协议书
- 解除环卫合同协议书
- 车辆备案代办协议书
- cnc工厂学徒协议书
- 工程劳务合作协议书
- 专利代理师考试题库有答案分析2024年
- 电表过户借用协议书
- 老年人房颤的综合管理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A4版)(人教版)
- 私人合同协议书模板
- 《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示范文本)》(GF-2025-2614)
- 2025年河北高考地理模拟预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与信仰对话 课件-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2024年贵州省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