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研究开发技术试验——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测试规范_第1页
td-lte研究开发技术试验——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测试规范_第2页
td-lte研究开发技术试验——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测试规范_第3页
td-lte研究开发技术试验——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测试规范_第4页
td-lte研究开发技术试验——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测试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LTE研究开发技术试验技术试验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测试规范(V20)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TDLTE工作组目次目次I前言III1范围22参考文件23缩略语34概述441测试内容442测试配置443测试仪表要求444测试的前提条件55峰值速率测试651下行峰值速率测试652上行峰值速率测试66状态转换与时延测试761C平面时延测试762寻呼测试863U平面时延测试97单UE测试1171静态测试1172移动测试128多UE测试1581多UE静态测试1582多UEQOS测试1783多UE移动加载测试189干扰测试1910组网性能测试20101公共信道和控制信道组网性能20102下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25103上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2711异频组网(异频组网方式待定)28111下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28112上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29113多小区多UE静态下行吞吐量测试29114多小区多UE静态上行SIMO的吞吐量测试3012系统间切换3113业务性能测试CMCC起草31131EMAIL业务测试31132HTTP网页浏览31133HTTP下载业务31134FTP下载31135流媒体31136VOIP3114网络维护测试测试(CMCC起草)3115测试项目列表31前言本规范主要规定了TDLTE工作组技术试验阶段对TDLTERAN设备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业务能力、无线指标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本规范版权归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TDPEG)TDLTE工作组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规范之部分或全部内容。TDLTE技术试验系统设备测试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TDLTE技术试验阶段对演进的无线接入网(EUTRAN)外场关键技术及组网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2参考文件本标准遵循的3GPP标准版本基于2009年3月版本。1TDLTE技术试验系统设备规范23GPPTS36101USEREQUIPMENTUERADIOTRANSMISSIONANDRECEPTION33GPPTS36201LTEPHYSICALLAYERGENERALDESCRIPTION43GPPTS36211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53GPPTS36212MULTIPLEXINGANDCHANNELCODING63GPPTS36213PHYSICALLAYERPROCEDURE73GPPTS36214PHYSICALLAYERMEASUREMENTS83GPPTS36300OVERALLDESCRIPTION93GPPTS36321MEDIUMACCESSCONTROLMACPROTOCOL103GPPTS36322RADIOLINKCONTROLRLCPROTOCOL113GPPTS36323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123GPPTS36331RADIORESOURCECONTROLRRC133GPPTS36401ARCHITECTUREDESCRIPTION143GPPTS36410S1GENERALASPECTSANDPRINCIPLES153GPPTS36411S1LAYER1163GPPTS36412S1SIGNALINGTRANSPORT173GPPTS36413S1APPLICATIONPROTOCOLS1AP183GPPTS36414S1DATATRANSPORT193GPPTS36420X2GENERALASPECTSANDPRINCIPLES203GPPTS36421X2LAYER1213GPPTS36422X2SIGNALINGTRANSPORT223GPPTS36423X2APPLICATIONPROTOCOLX2AP233GPPTS36424X2DATATRANSPORT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AMC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自适应编码和调制BLERBLOCKERRORRATE误块率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DLDOWNLINK下行链路DWPTSDOWNLINKPILOTTIMESLOT下行导频时隙ENBEVOLVEDNODEB演进型NODEBEPCEVOLVEDPACKETCORE演进型的分组核心网EPREENERGYPERRESOURCEELEMENT每资源粒子的能量GBRGUARANTEEDBITRATE保证比特率GPGUARDPERIOD保护时间间隔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IRINCREMENTALREDUNDANCY增量冗余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编码方式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进多出NONGBRNONGUARANTEEDBITRATE非保证比特率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正交相移键控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FBCSPACEFREQUENCYBLOCKCODES空频分组编码SIMO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单进多出SMSPACEMULTIPLEXING空间复用SNRSIGNALTONOISERATIO信噪比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ULUPLINK上行链路UPPTSUPLINKPILOTTIMESLOT上行导频时隙4概述41测试内容TDLTE演进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待定)42测试配置根据各测试例测试条件配置。43测试仪表要求431协议测试仪协议测试仪用于如下目的协议测试仪支持EUTRANUU、S1、X2等接口的监测,支持对各层协议栈的解码,可以精确到位域级别。432测试终端A至少有10部左右测试UE可连接计算机记录并显示移动台发送和接收的信令序列,并能统计吞吐量等相关信息。B测试UE至少支持10M带宽。支持10M指测试UE支持10M带宽解调,20M发送。C测试UE需支持PBCH,PDCCH,PHICH,PUCCH等控制信道的误包数及BLER曲线监控;能够显示RSRP,RSRQ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曲线。433路侧仪器路侧仪来记录测试终端位置及移动速度信息。434可接受的测试设备的不确定度测试设备参数的不确定度对于测试系统的准确度来说是必要的,而且不太可能通过系统校准得到改善。对基站无线指标测试,可接受的测试设备的不确定度,见3GPPTS36141的41节。44测试的前提条件测试前,应满足A通过室内基本测试;B测试设备(包括测试基站及UE)需要支持RSSI、RSRP、控制信道、SINR、数据速率及路侧仪的单独与联合记录及监控功能;C系统完成57个基站覆盖,每个基站3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置两天线,两天线最大发射功率43DBM,各信道功率分配厂家规划D测试路线包括其覆盖范围内能够行车的主要交通道路,尽可能呈“S”型或田字形,为闭环,并遍历整个小区覆盖范围,经历基站内和基站间切换场景。每次测试前,和测试终端相连的PC和系统侧对齐时间。每次移动性测试需要延测试路线行驶510圈。E多UE测试中UE位置的选择在测试前应尽量遍历所涵盖的覆盖区域,测得小区内SINRCQI的CDF图并提供,同时提供SINR和CQI映射表。根据已提供的CDF定覆盖好、中、差区间,并按以下标准进行选择90100为覆盖好,4060为覆盖一般,515为覆盖差。要求覆盖好中差所涵盖的UE数为343。F多基站加载情况定义下行加载加载方式1中心测试小区发送真实数据,其余小区发送模拟干扰信号。50加载表示ENB以满功率(2个天线都发射,一共43DBM)在50的PRB上发射数据,数据可以是真实数据或无用数据。70加载表示ENB以满功率(2个天线都发射,一共43DBM)在70的PRB上发射数据。100加扰表示发送全频带干扰。加载方式2选取中心几个小区作为测试小区,其余小区作为干扰小区。测试小区分布的UE分布在覆盖较好区域,传输带宽根据加载比例设置。干扰小区干扰加载方式与加载方式1加载方式相同。加载方式3所有小区覆盖较好区域设置12部测试UE,50加载表示,基站对加载UE以满功率(2个天线都发射,一共43DBM)在50的PRB上发射数据。其余比例的加载方式与50加载方式相同。所有涉及移动性测试最好采用此加载方式进行真实测试。上行加载加载方式4上行加载。中心测试小区周围均匀分布57部测试UE。每部加载UE根据加载要求在全频带内发送干扰数据。加载方式5上行加载。中心几个测试小区为测试小区,每个小区内分配加载UE一部,分布在覆盖较好处。传输带宽根据加载比例配置。加载方式6用信号模拟仪直接连接测试基站产生所需干扰。将模拟器生成的干扰信号通过RRU的天馈接口直接输入RRU,再经过IR接口传输给BBU,100加扰指在基站全频带产生5DB的IOT。加载方式7所有小区为测试小区,覆盖较好区域设置12部测试UE,传输带宽根据加载比例配置。G静态点测试时每个测试数据取得时间长度不少于40S。H测试中出现死机现象,停车重新接入系统,记录死机次数。5扇区峰值速率测试51下行扇区峰值速率测试测试编号51测试项目扇区峰值速率测试测试分项下行扇区峰值速率测试测试目的测试扇区下行峰值吞吐量测试条件单小区开启,系统带宽20M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所有UE处于覆盖最好区域(4UE)MIMO模式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AMC开启,HARQ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步骤2所有UE接入系统,基站利用灌包软件向测试UE灌TCP包;步骤3每隔1分钟记录UE吞吐量,记录10次;步骤4基站向UE灌UDP包重复步骤2和3;步骤5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14。预期结果见表51备注测试UE数量根据系统带宽和测试UE可支持带宽,以占满系统20M带宽为准。52上行扇区峰值速率测试测试编号52测试项目扇区峰值速率测试测试分项上行扇区峰值速率测试测试目的测试扇区上行峰值吞吐量测试条件单小区开启,系统带宽20M;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COMMENTI1CMCC修改4个测试UE处于覆盖最好区域;MIMO模式上行SIMO;AMC开启,HARQ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步骤2所有UE接入系统,测试UE利用灌包软件向基站灌TCP包;步骤3每隔1分钟记录基站吞吐量,记录10次;步骤4UE向基站灌UDP包重复步骤2和3。预期结果见表51备注单UE占满系统20M带宽。峰值速率及接收SINRRSRPMCSCQIRSRQBLERMIMO模式平均速率MAXMINDLTCPXMBPSYDBDLUDPULTCPULUDP表51测试记录表格6状态转换与时延测试61控制面时延测试测试编号61测试项目状态转换与时延测试测试分项C平面时延测试测试目的测试控制面时延测试条件下行加载方式1,70加载,系统带宽20M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步骤2单UE开机接入系统步骤3核心网测发起UE释放命令,使UE进入IDLE状态。步骤4测试UE从IDLE状态接入系统,记录进入ACTIVE状态时延。步骤5重复步骤2420次预期结果记录最大,最小及平均接入时延备注IDLE向ACTIVE状态信令流程图UEENBMME1DELAYFORRACHSCHEDULINGPERIOD2RACHPREMBLE3PROCESSINGDELAYINENB4TASCHEDULINGGRANT5PROCESSINGDELAYINUE6RRCCONNECTIONREQUEST7PROCESSINGDELAYINENB8RRCCONNECTIONSETUP9PROCESSINGDELAYINUE10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NASSERVICEREQUEST11PROCESSINGDELAYINENB12CONNECTIONREQUEST13PROCESSINGDELAYINMME14CONNECTIONSETUP15PROCESSINGDELAYINENB16SAFETYMODECOMMAND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17PROCESSINGDELAYINUE18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IDLESTATEACTIVESTATE62寻呼测试测试编号62测试项目状态转换与时延测试测试分项寻呼时延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寻呼时延测试条件下行加载方式1,系统带宽20M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用下行加载方式1产生70干扰。步骤2单UE接入系统,EPC连接UE触发寻呼流程步骤3记录寻呼成功率并使UE停止接入系统步骤4重复步骤2320次步骤5在服务小区增加一个测试UE分担负载。重复步骤14。预期结果记录寻呼成功率及时延,寻呼时延从PAGING信息发起到RRCCONNECTINSETUPRECONFIGURATIONCOMPLETE备注寻呼状态信令流程图UEENBMMEDELAYFORRACHSCHEDULINGPERIODRACHPREMBLEPROCESSINGDELAYINENBTASCHEDULINGGRANTPROCESSINGDELAYINUERRCCONNECTIONREQUESTPROCESSINGDELAYINENBRRCCONNECTIONSETUPPROCESSINGDELAYINUE10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PAGINGPAGING63用户面时延测试测试编号63测试项目状态转换与时延测试测试分项用户面时延测试测试目的测试U平面RTT时延,RAN时延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MIMO模式下行SFBC;上行SIMOAMC开启,HARQ开启PING包大小32BYTE,1000BYTE,1500BYTE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系统空载步骤2系统处于预调度状态步骤3测试UE处于覆盖比较好处步骤4UE分别发起32,1000,1500BYTEPING包,记录100次RTT做为测试样值。步骤5测试UE处于覆盖一般和较差区域重复步骤4步骤6系统处于无预调度状态重复步骤35步骤7测试UE所在小区下行加载方式1,70加载,重复步骤26步骤8测试UE所在服务小区加载2UE,重复步骤26(此时无需测量1000、1500BYTE)步骤9测试UE所在服务小区加载5UE,重复步骤26(此时无需测量1000、1500BYTE)步骤10测试UE所在服务小区加载9UE,重复步骤26(此时无需测量1000、1500BYTE)预期结果最大时延最小时延平均时延PING成功率备注预调度状态无预调度7单UE测试71静态测试根据测试前提条件中提到的“多UE测试中UE位置的选择”要求选择覆盖好、中、差各3个点,共9个测试点。记录表格71中相关测试数据,每个测试点测3组数据。静态测试至少选择10各点进行测试,且测试点遍历覆盖区域。静态测试表格如下DL/ULTHROUGHPUTMBPSINCLUDEL1ANDL3SINRDBMCSCQIRSRPRSRQDLBLERMIMOMODEUSEDPOINTAPOINTBPOINTCPOINTDETCAVERAGEAVERAGEOFALLTHROUGHPUTMEASUREDN/AN/AN/AN/A表格71静态测试数据表格711下行MIMO静态测试测试编号711测试项目下行MIMO静态测试测试分项下行MIMO静态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不同MIMO模式下的系统吞吐量测试条件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其它小区采用加载方式1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邻区不加扰。步骤2测试UE选择一个测试点,分别下载FTP和UDP业务,记录相关测试数据步骤3遍历所有测试点,重复步骤2步骤4更换MIMO模式,重复步骤13步骤5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4步骤6产生下行70干扰。重复步骤25步骤7产生方法产生下行100干扰。重复步骤25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RSRP等见表格71备注712上行静态测试测试编号711测试项目上行静态测试测试分项上行静态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上行用户静态吞吐量测试条件MIMO配置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TCP/UD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其它小区采用加载方式4,方式6资源分配方式为集中式/跳频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系统不加载。步骤2测试UE选择一个测试点,上传TCP和UDP业务,记录相关测试数据步骤3遍历所有测试点,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步骤5采用方式6的100加载方式,重复步骤24步骤6采用方式4的70加载方式,重复步骤24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RSRP等见表格71备注测试数据记录时间不小于30秒72移动测试移动测试为空载系统性能测试。所选路线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测试数据表格切换次数业务中断时间丢包HO是否成功1220统计MAXMINAVGMAXMINAVGHO成功率表721数据速率示例TIMETHROUGPTSINRHANDOVER图721721下行MIMO移动性测试测试编号721测试项目下行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下行单UE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下行不同MIMO模式下的网络空载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系统带宽20M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步骤3测试UE固定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记录测试数据步骤5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14步骤6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5步骤7测试UE运行实时业务,配置从以下三种选取其一AMR_NBMPEG4;AMR_WBMPEG4;AMR_WBH264。重复步骤26步骤8改变车速,重复步骤37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RSRQRSRP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L3丢包率备注1发生切换时首先记录切换成功次数,然后基站与测试UE记录切换日志,测试结束后分别计算切换时延。2数据记录方式采用手动记录与截屏结合3切换中数据速率截屏要保存722上行移动性测试测试编号722测试项目单UE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上行单UE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上行空载网络基本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集中式/跳频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系统带宽20M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步骤3测试UE固定上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记录测试数据步骤5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24步骤6测试UE运行实时业务,配置从以下三种选取其一AMR_NBMPEG4;AMR_WBMPEG4;AMR_WBH264。重复步骤25步骤7改变车速,重复步骤26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和SINR随时间变化曲线RSRQRSRP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丢包率备注1发生切换时首先记录切换成功次数,然后基站与测试UE记录切换日志,测试结束后分别计算切换时延2数据记录方式采用手动记录与截屏结合3切换中数据速率截屏要保存8多UE测试81多UE静态测试按照测试前提条件中“多UE测试中UE位置的选择”选择10个测试点,其中覆盖好、中、差的点分别为3个、4个、3个,且这十个测试点应包含前述单UE吞吐量测试中的9个测试点。测试表格如下DLBWMHZLOCATIONGPSPOSITIONTHROUGHPUTMBPSINCLUDEL1ANDL3SINRDBMCSCQIRSRPRSRQDLBLERMIMOMODEPOINTAUE1POINTBUE2POINTJUE10小区下行平均吞吐量N/AN/AN/AN/AN/AN/A平均频谱利用率N/AN/AN/AN/AN/AN/A表811下行多UE静态测试表格ULTHROUGHPUTSINRMCSCQIRSRPRSRQDLMIMOBWMHZLOCATIONGPSPOSITIONMBPSDBBLERMODEPOINTAUE1POINTBUE2POINTJUE10小区上行平均吞吐量N/AN/AN/AN/AN/AN/A平均频谱利用率N/AN/AN/AN/AN/AN/A812上行多UE静态测试表格811多UE下行静态测试测试编号811测试项目多UE静态测试测试分项多UE下行静态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多UE不同MIMO模式下行小区吞吐量测试条件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TCP/UD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其它小区加载方式1产生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系统不加载步骤2各UE开启TCP和UDP下载业务,记录数据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COMMENTI2CMCC加入要求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23步骤5产生下行70干扰。重复步骤24。步骤6产生下行100干扰。重复步骤24。步骤7用加载方式3重复步骤16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备注812多UE上行静态测试测试编号812测试项目多UE静态测试测试分项多UE上行静态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多UE上行小区吞吐量测试条件MIMO配置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TCP/UD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其它小区采用加载方式4,方式6资源分配方式为集中式/跳频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系统不加载步骤2各UE开启TCP和UDP上传业务,记录数据步骤3重新分配用户位置(有室内用户分布),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步骤5采用方式6的100加载方式,重复步骤24步骤6采用方式4的70加载方式,重复步骤24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2备注82多UEQOS测试测试编号82测试项目多UEQOS测试测试分项多UEQOS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多UE多业务共存情况下各业务均能满足要求测试条件系统带宽20M,支持QOS调度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4个UE分布在单个小区覆盖较好范围内MIMO模式下行SFBC,上行SIMOAMC开启,HARQ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所有用户发送TCP/UDPBESTEFFECT业务,每隔一分钟记录吞吐量步骤31个测试UE发起GBR业务,记录GBR业务速率步骤4其余用户依次发起GBR业务,分别记录GBR业务速率步骤5改变用户位置,重复步骤24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每个用户最低要求速率得到保障备注83多UE移动加载测试移动测试为加载系统性能测试。所选路线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包括小区间与小区内切换。数据记录与72节统一。831下行移动性测试测试编号831测试项目下行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下行UE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下行加载网络基本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2与方式3进行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采用加载方式2,干扰小区70加载。步骤2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步骤3各背景UE及测试UE固定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记录测试数据,背景UE每分钟一次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5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14步骤6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5步骤7测试UE运行实时业务,配置从以下三种选取其一AMR_NBMPEG4;AMR_WBMPEG4;AMR_WBH264。重复步骤26步骤8改变车速重复步骤37步骤9加载方式3,70加载,重复步骤28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RSRQRSRP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丢包率备注1加载模式2中加载基站能否同时加扰需要与厂家确认2数据记录方式采用手动记录与截屏结合3切换中数据速率截屏要保存832上行移动性测试测试编号832测试项目上行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上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上行加载网络基本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集中式/跳频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系统带宽20M,系统加载方式设定为加载方式5和加载方式7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采取加载方式5上行70加载步骤2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步骤3各背景UE及测试UE固定上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记录测试数据,背景UE每分钟一次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5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5步骤6测试UE运行实时业务,配置从以下三种选取其一AMR_NBMPEG4;AMR_WBMPEG4;AMR_WBH264。重复步骤25步骤7改变车速重复步骤26步骤8加载方式变为加载方式7,70加载,重复步骤27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RSRQRSRP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丢包率备注1发生切换时首先记录切换成功次数,然后基站与测试UE记录切换日志,测试结束后分别计算切换时延。2数据记录方式采用手动记录与截屏结合3切换中数据速率截屏要保存9单小区覆盖测试测试编号测试项目单小区覆盖测试测试分项单小区覆盖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单小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覆盖距离测试条件测试UEMIMO配置下行SFBC/BEAMFORMING,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车速060KMPH,分为低速15KMPH,中速(30KMPH)高速(60KMPH及以上)系统不加载,单小区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UE下载一个足够大的文件,测试车从小区中心延径向以一定车速向小区外运动;步骤3记录SINR,RSRP,L1,L3吞吐量,直至L3数据速率为0;步骤4小区中心用户以BEAMFORMING模式下载数据,重复步骤23。步骤5改变车速,重复步骤24步骤6UE上传文件,重复步骤2,3,5预期结果SINR,RSRPL1、L3吞吐量备注10组网性能测试组网测试为验证系统在多小区组网情况下的实际性能,以及各种组网技术对组网性能带来的实际增益。101公共信道和控制信道组网性能1011PBCH测试测试编号1011测试项目PBCH测试测试分项PB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BCH组网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2进行加载,干扰小区100加载,各测试小区分配UE1部,50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基站对测试UE进行UDP灌包,测试车以一定车速遍历测试路线510圈;步骤3记录PBCH的MIB误包数(BLER待讨论);预期结果PBCHMIB的BLER曲线(厂家可以建议记录方式)备注1测试路线应该包含基站间及基站内切换2数据记录以截屏为主3上行只发送控制信号,不发送数据1012PHICH测试测试编号1012测试项目PHICH测试测试分项PHI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HICH组网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4进行上行50加载。测试小区覆盖较差处分布34部测试UE。所有非测试小区下行加100负载的干扰。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步骤2所有测试UE接入系统,上传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步骤4各测试UE分别记录3分钟内PHICH的BLER曲线(丢包数);预期结果PHICH的BLER曲线备注1013PDCCH测试测试编号1013测试项目PDCCH测试测试分项PDC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DCCH组网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2进行加载,干扰小区100加载,各测试小区分配UE1部,50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选择PDCCH格式0。步骤2基站对测试UE进行UDP灌包,测试车以一定车速遍历测试路线510圈;步骤3记录PDCCH的BLER(掉包数)。步骤4把每个小区PDCCH配置相同时频资源,PDCCH格式分别配置为1、2、3,重复步骤23预期结果PDCCH的BLER曲线备注1014下行参考信号测试测试编号1014测试项目导频信号测试测试分项导频信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组网情况下下导频信号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MIMO配置下行SFBC/SM/BEAMFORMING,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CELLID可配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2进行加载,干扰小区100加载,各测试小区分配UE1部,50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各小区开启,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所有小区CELLID随机分配(包括加扰小区);步骤2基站对测试UE进行UDP灌包,测试车以一定车速遍历测试路线510圈;步骤3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4改变天线传输模式,重复步骤13;步骤5所有小区CELLID配置为模6相同,重复步骤14。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1每发生一次切换,数据重新记录,2所有小区CELLID配置为模6相同是为测试所有参考信号位置重叠3上行只发送控制信号,不发送数据1015上行PUCCH测试测试编号1015测试项目上行PUCCH测试测试分项上行PUC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UCCH跳频和ZADOFFCHU的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上行控制数据由PUCCH传送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6进行上行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系统进行50加载;步骤2测试车进行FTP下载,以15KMPH车速由小区中心延径向向小区边缘移动,基站侧记录测试UE上行PUCCH的BLER曲线;步骤3系统进行70加载重复步骤2;步骤4系统进行100加载重步骤2。备注1016上行PRACH测试测试编号1016测试项目上行PRACH测试测试分项上行PRACH测试测试目的测试PRACH的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PRACH采用SHORTRACH格式4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6进行上行50加载。中心测试小区内有测试UE10部中心小区与相邻小区定时差1/7MS(2个SYMBOL,GP时长,邻小区延后),从而形成DWPTS对UPPTS造成干扰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测试UE1开机接入系统,记录接入时间步骤3UE开启后保持连接,并开启FTP下载步骤4重复步骤23,使系统接入所有测试UE预期结果记录接入成功率备注1017上行参考信号测试测试编号1014测试项目上行导频信号测试测试分项上行导频信号测试测试目的测试ZADOFFCHU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测试UEMIMO配置下行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CELLID可配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系统采用加载方式6进行100上行加载。测试步骤步骤1,信号模拟仪加载和测试UE采用相同的ZADOFFCHU;步骤2测试车固定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测试车以15KMPH车速由小区中心延径向向小区边缘移动;步骤3记录L1、L3吞吐量;步骤4信号模拟仪和加载和测试UE不同的ZC序列,重复步骤23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采用相同ZADOFFCHU和不同ZADOFFCHU加载时测试路线和车速要相同,以便比较。1018上行宽带SRS测试测试编号1018测试项目上行宽带SRS测试测试分项上行宽带SRS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采用上行宽带SRS后的系统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MIMO配置下行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CELLID可配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全部UE均匀分布在一个小区内测试步骤步骤1各UE接入系统,基站支持宽带SRS调度。步骤2各测试UE上传一个或者多个文件;步骤3记录频域各UE调度情况预期结果下行调度可根据宽带SRS进行。结果具体形式FFS备注102下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下行组网测试各测试例中每次选点位置应该相同。1021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编号1021测试项目简单下行同频组网测试测试分项简单下行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目的简单同频组网下,多小区多UE静态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各UE开启FTP下载业务,记录数据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备注1022半静态软频率复用吞吐量测试半静态软频率复用参考标准36213521节,相关参数厂家自己选择。半静态频率复用需要基站间互相通报相对窄带发送功率指示PRBNNTMADEISOFLITUPERABOTHPRMISENIF1I0AX_AX_PNOPRBATRESOLDAPRBENTENT式中各参数详细定义见规范。由厂家自行决定。THRESOLDTP测试编号1022测试项目半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半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采用半静态软频率复用技术给整体网络性能带来的好处测试条件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可选)选择中心两个相邻小区为测试小区,每小区均匀分布5个UE,覆盖较好与覆盖一般与覆盖较差用户比为122系统带宽20M,其余小区以加载方式2加扰70半静态软频率复用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各UE开启FTP下载业务,记录吞吐量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备注1023静态软频率复用吞吐量测试静态软频率复用相关参数各厂家自行配置。测试结果需要和半静态软频率复用与基本结果对比。测试编号1023测试项目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分项静态软频率复用下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测试采用静态软频率复用技术给整体网络性能带来的好处测试条件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资源分配方式为TYPE0集中式/TYPE2分布式(可选)选择中心两个相邻小区为测试小区,每小区均匀分布5个UE,覆盖较好与覆盖一般与覆盖较差用户比为122系统带宽20M,其余小区以加载方式2加扰70静态软频率复用开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测按照要求配置好系统,所有UE接入系统步骤2各UE开启FTP下载业务,记录数据步骤3改变MIMO模式,重复步骤2步骤4改变资源分配方式,重复步骤13预期结果各测试UE吞吐量,测试UE分布图等,见表811备注103上行数据信道组网性能1031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编号1031测试项目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分项简单同频组网测试测试目的测试简单组网,不应用任何ICIC技术时网络性能测试条件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上传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所有用户调度集中在上行中心频率5M内采用加载方式4,进行50加载各小区间不采用ICIC技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所有UE上传FTP文件步骤3每隔1分钟记录各UE吞吐量,记录10次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1032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编号1032测试项目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分项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目的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测试条件测试UEMIMO配置下行22SFBC,上行SIMO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UDP/TCP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系统带宽20M,所有用户调度集中在上行中心频率5M内采用加载方式4,进行50加载各小区间采用基于HII和OI的上行ICIC技术测试步骤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步骤2所有UE上载FTP文件步骤3每隔1分钟记录各UE吞吐量,记录10次预期结果L1L3吞吐量备注测试中用户所处位置应和无ICIC技术时选点一致,以便进行结果对比11异频组网(异频组网方式待定)111下行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编号111测试项目下行基本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分项下行基本覆盖,切换与移动速度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异频组网下行网络覆盖性能测试条件GPS接收设备及相应的路测系统、电子地图等,可用于UE的定位;测试车一部,携带终端UE一部MIMO配置SFBC/SM/CDD/自适应MIMO/BEAMFORMINGHARQ开启,AMC开启L3数据为FTP下载业务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