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化学经典梳理专题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3页) 含解析.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化学经典梳理专题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3页) 含解析.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化学经典梳理专题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3页) 含解析.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化学经典梳理专题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3页) 含解析.doc_第4页
2013届高三化学经典梳理专题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3页) 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专题(经典梳理)12012江苏化学卷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图2图3图4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D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A图1所示装置中氢氧化钠会与CL2反应。BNH4CL晶体受热分解,会“假升华”。C纯碱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此装置,改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的组合中进行。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实现分液。本题以常见气体制取、蒸干、除杂、萃取、分液为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22012江苏化学卷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BCDA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原理、FE3水解FECL3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3)SI2OHH20SIO322H2,017MOL/L(4)【考点】硅、碳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52012重庆理综化学卷27(15分)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是以中国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和水蒸气,现用题27图装置进行试验确定其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1)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3)加热前先通过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的作用是、等4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若取消冷却玻管B后进行试验,测定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值将(填“偏高”或“偏低”)(5)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2ALOH6CL12YCO32XH2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为样品,用(2)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试验测定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答案】(1)2MG2ALOH6CLXH2O4MGOAL2O32HCL52XH2O(2)AEDB,吸收HCL气体,检验气密性(3)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D中完全吸收,防止产生倒吸(合理答案均给分)(4)3、偏低中国教育出版网(5)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质量(样品质量后残余物质量或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考点】化学实验设计与评36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32(17分)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1)滤渣主要成分有和以及未溶杂卤石。CA(OH)2MG(OH)2(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氢氧根与镁离子结合,使平衡向右移动,K变多。(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K2CO3H2SO4(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在同一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短。(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已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K175104372012广东理综化学卷33(17分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已知苯甲酸分子量是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1)操作为,操作为。分液,蒸馏(2)无色液体A是,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现象是。甲苯,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甲苯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计算结果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401031224/122;9638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2812分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冶炼铜的主要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滤液含有CL干燥白色晶体,加热使其融化,测其熔点;熔点为1224白色晶体是苯甲酸流程如下1气体A中的大气污染物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吸收。A浓H2SO4B稀HNO3CNAOH溶液D氨水2用稀H2SO4浸泡熔渣B,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填离子符号,检验溶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是注明试剂、现象。3由泡铜冶炼粗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粗铜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5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答案1C,D2FE3;取少量溶液,滴加KMNO4溶液,KMNO4褪色33CU2O2ALAL2O36CU4B,D54HO24E2H2O392012山东理综化学卷3014分实脸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二主要流程如下1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2如右图所示,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3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用的试剂是。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4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黄铜矿冰铜MCU2SNFES气体A泡铜CU2O、CU熔渣BAL高温粗铜精铜电解精炼石英砂石英砂空气空气焙烧焙烧沉淀反应器过滤洗涤沉淀干燥高温焙烧MGAL2O4氨水B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A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F中试剂的作用是。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解析】1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则先加入氨水。2过滤时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3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可向洗涤液加入氨水,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高温焙烧在坩埚中进行。4装置B中饱和NACL溶液用于除去氯气中HCL,F盛装浓硫酸,防止水蒸气进入E。用干燥管盛装碱石灰可以起到F和G的作用。答案1B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3AGNO3溶液或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坩埚4除去HCL;吸收水蒸气;碱石灰或NAOH与CAO混合物402012四川理综化学卷28(17分)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试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洗气后装置后D的质量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制取氧气装有足量干燥剂的干燥管装有氧化铜的硬质玻管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测定生成氮气的体积ABCDE收集瓶FG浓盐酸MNO2AL粉NAOH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写在下表空格中。(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答案】圆底烧瓶(2分)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事关,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3分)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2分)B(2分)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2分)5V17M1M2(2分)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氨的含量偏高(2分)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2分)【解析】1仪器A是圆底烧瓶。2连接导管,将导管的末端插入水中,轻轻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仿照NH4CL与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即可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CASO42H2O2NH3。浓氨水与固体NAOH混合即可制得氨气,且两种物质混合就无法控制反应随关随停,不需要选用C装置,选用B装置即可。固体NAOH溶于浓氨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的挥发,溶液中OH浓度的增加,这两个因素都使NH3H2O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NH3H2O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NH4OH向逆反应方向即生成NH3的方向移动。4由反应前后氧化铜减少的质量即可求得氨气被氧化生成水的质量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M1M2G,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M1M2MOL;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2MOL,则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2MOL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M1M2MOL5V17M1M2。5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被浓硫酸吸收了,导致计算中水的质量增大,求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求得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明显比理论值偏小。可以选用只实验装置实验药品制备原理甲小组A氢氧化钙、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小组浓氨水、氢氧化钠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水分而不吸收氨气的药品如碱石灰等及相应的装置。412012天津理综化学卷9(18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第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第步加H2O2的作用是_,使用H2O2的优点是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生成沉淀。用第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上述三种方案中,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方案更合理。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MR250)含量。取A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MOLLL1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_;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A未干燥锥形瓶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该实验题是物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式试题。在天津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考查。全国各地已多年多次出现。第加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CU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或第步加H2O2的作用是把FE2氧化为FE3,该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产物对环境物污染。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和AL3形成沉淀。所以滤液2的成分是CU2,滤渣2的成分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第步由五水硫酸铜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应是再坩埚中加热脱水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丙三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方法不可行。乙和丙方法均可行。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H2SO4,生成FE2SO43和AL2SO43,再加AL粉和FE2SO43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NAOH,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2,再在滤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但从原子利用角度考虑方案乙更合理,因为丙加的NAOH和制备的AL2SO43的原子组成没有关系,造成原子浪费。(5)考查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和误差的分析。,造成偏高的选C42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28(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2)试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时;尾气的主要成分是;(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字母)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1C熄灭酒精灯2(4)若试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HCOOHCOH2O2黑色粉末变红,COCO2(3)CBA(4)096(5)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CUOH2SO4CUSO4H2O【解析】(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HCOOHCOH2O(2)试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时黑色粉末变红;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CO2;实验步骤先通入CO一会儿后加热后停止加热然后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熄灭酒精灯2,然后关闭漏斗开关,最后熄灭酒精1。(4)若试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剩余固体全部为铜,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485096;(5)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考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题的重要内容。要解好实验题首先必须要认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与原理,好的实验考题就是应该让那些不做实验的学生得不到分;让那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好分。从题目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实验题目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光靠讲学生是会不了的。必须去做实验学生才能会真正领悟。【点评】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CO制备,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432012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29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在将滤液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起始滤液的PH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_。试剂I的化学式为_,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试剂的化学式为_,中加入试剂的目的是_;试剂的名称是_,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某同学称取提纯的产品07759G,溶解后定定容在100ML容量瓶中,每次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62ML,该产品的纯度为_。(列式并计算结果)答案(1)大于碳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2)BACL2BA2SO42BASO4BA2CO32BACO33K2CO3除去多余的钡离子(4)盐酸2HCO32H2OCO250025620174540775909840【解析】(1)起始滤液中含有碳酸钾,碳酸根水解呈碱性,故溶液的PH大于7;(2)要除掉杂质离子硫酸根和碳酸根,应加入过量的钡离子;(3)要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要加入碳酸钾,(4)要除掉多余的碳酸根,要滴加适量的盐酸;(5)计算样品的纯度,注意07759G样品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只取25ML。【考点】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除杂的方法,步骤,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简单计算。【点评】本题以无机框图,除杂中的实验步骤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442012北京理综化学卷27(15分)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装置实验序号试管中的药品现象实验2ML银氨溶液和数滴较浓NAOH溶液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试管壁附着银镜实验2ML银氮溶液和数滴浓氨水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该同学欲分析实验和实验的差异,查阅资料AB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I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2经检验,实验的气体中有NH3,黑色物质中有AG2O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产生AG2O的原因是。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瑕设可能是NAOH还原AG2O。实验及现象向AGNO3溶液中加入,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4重新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NH3,还原AG2O。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3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5该同学认为在4的实验中会有AGNH32OH生成由此又提出假设在NAOH存在下,可能是AGNH32OH也参与了NH3,还原AG2O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有部分AG2O溶解在氨水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验结果证实假设成立,依据的现象是。用HNO3,消洗试管壁上的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AGNO3溶液和氨水2分试纸变蓝1分在NAOH存在下,加热促进NH3H2O分解,逸出氨气,促使平衡向正向移动,CAG增大,AG与OH反应立即转化为AG2O2OH2AGAG2OH2O2分过量NAOH溶液2分2分AG2O4NH3H2OAGNH32OH3H2O2分与溶液接触的试管壁上析出银镜2分AG2HNO3浓AGNO3NO2H2O2分【解析】(1)实验室实用AGNO3溶液和氨水配置银氨溶液。(2)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由于银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加热会促使分解,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AG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不稳定的AGOH,AGOH分解为黑色AG2O。(3)既然假设NAOH还原AG2O,那么溶液中必然要存在NAOH,所以向AGNO3溶液中加入应该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才可能验证假设是否成立。(4)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3的装置应该是固液不加热的装置。(5)依据题意AG2O溶解在氨水中应该形成AGNH32OH;假设成立必然会在试管上形成银镜。45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X的化学式,可利用离子交换和滴定地方法。实验中称取054G的FECL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X中X的值(列出计算过程)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的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L121,则该样品中FE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反应制备;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1NCL00250L040MOLL1001MOLMFE054G010MOL355GMOL1019G故NFE019G/56GMOL100034MOLNFENCL00034001013,即X32010;盐酸,氯气;32FE32I2FE2I2或2FE32I2FE2I3;42FEOH33CLO4OH2FEO425H2O3CL;FEO423E4H2OFEOH35OH;2FEO428H2O3ZN2FEOH33ZNOH24OH【解析】此题为中档题。前第13问较基础。在计算第问X值的时候,完全可以把X2或者X3代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第问也是近几年多次考到的高铁酸钾,有关高铁酸钾的制备与电化学,第4问考查化学基本功,这里面有很好的区分度,扎实的同学拿满分应该没有问题。第一个方程式多次书写过,第二个方程式,很多同学觉得无法书写,其实首先写大体物质,高铁酸根被还原为FE3,然后再写出转移的电子数,根据电荷守衡,因为溶液是碱性的,所以产物只能写成8个OH,一个FE3结合3个OH生成FEOH3,因为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最后一个方程式只需要综合得失电子守衡,将正、负极反应加合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462012新课程理综化学卷28(15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以下合称步骤回答问苯溴溴苯密度/GCM3088310150沸点/8059156水中溶解度微溶微溶微溶题1在A中加入15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滤液依次用10ML水、8ML1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3经过上述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重结晶B过滤C蒸馏D萃取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25MLB50MLC250MLD500ML【答案】1HBR。吸收HBR和BR2;2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干燥3苯;C4B【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学生在学习苯与液溴的反应时,上述问题老师基本上都会讲到,不知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是什么高考化学中学生较为顾忌的实验题反成了拿高分的试题,很怪异的感觉。(2011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C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解析】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即溶液中不存在FE3,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不正确;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B不正确;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硝酸会和AL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所以C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答案】D(2011广东卷)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4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B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答案】B、D(2011天津卷)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解析】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42以外,还可以是SO32、CO32、以及AG等,因此选项A不正确;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I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B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K,选项C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答案】B(2011重庆卷)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解析】本题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和选择。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硫酸铜晶体,不需要温度计A不正确;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B不正确;焰色反应时需要铂丝,铂丝需要用盐酸洗涤,所以C是正确的。制取肥皂需要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甘油属于多元醇不是油脂,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答案】C(2011重庆卷)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A盐酸、硫酸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氨水、硫酸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鉴别和试剂的选择。物质的鉴别一般可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无法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K2SO3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SO2,盐酸、硫酸也均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AGNO3、MG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但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银氨溶液,由以上不分析不难看出选项D是无法鉴别的,故答案是D。【答案】D(2011四川卷)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生成了NO2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D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答案】D(2011上海卷)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解析】根据草酸晶体的性质不难得出答案是D。【答案】D2011江苏卷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1若NH4CL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2)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L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9)。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干燥。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G(约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水溶解。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01MOLL1H2SO4溶解于锥形瓶中。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瓶中加入20ML3MOLL1NAOH溶液。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100ML溶液。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1ML。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填写步骤号)。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分析】本题以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理论分析、阅读理解、读图看图、沉淀制备、沉淀洗涤、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答案】(1)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3)酸式滴定管1、5、6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2SO4溶液的浓度(或不加高氯酸铵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蒸馏和滴定实验)(2011江苏卷)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制备草酸的装置如图14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瓶中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反应3H左右,冷却,抽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C6H12O68HNO36CO28NO10H2O3H2C2O42HNO36CO22NO4H2O1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需用的试剂为。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其原因是。3装置C用于尾气吸收,当尾气中NNO2NNO11时,过量的NAOH溶液能将NOX全部吸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相比较,若用淀粉水解液吸收尾气,其优、缺点是。5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器有。【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草酸制备,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答案】1碘水或KII2溶液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C6H12O6和H2C2O4进一步被氧化3NO2NO2NAOH2NANO2H2O4优点提高HNO3利用率缺点NOX吸收不完全5布氏漏斗、吸漏瓶(2011浙江卷)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COCHOH2FECL3COCO2FECL22HCL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B_。(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A缓慢冷却溶液B溶液浓度较高C溶质溶解度较小D缓慢蒸发溶剂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A无水乙醇B饱和NACL溶液C70乙醇水溶液D滤液(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A15MINB30MINC45MIND60MIN【解析】(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较特殊。(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加入晶体或将容器进一步冷却能解决。(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则颇多,要能实际规范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握。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5)对照反应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应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应物基本无剩余。【答案】(1)三颈瓶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2)AD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加入晶种(3)小于D(4)趁热过滤C2011安徽卷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1)第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2)第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3MNO2CL2。(3)第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步反应中至少需要MOLNACLO3【解析】本题通过MNO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1)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所以答案是粗MNO2样品中的MNO和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2)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MN22CLO34H2O5MNO2CL28H;(3)第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O3质量为1269G87G399G。由方程式H2SO4MNCO3MNSO4H2OCO2可知MN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15G/MOL001MOL115G,所以MNO的质量为399G115G284G,其物质的量为MOL0471G/L28,因此与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MNSO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方程式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可计算出需要NACL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答案】(1)MNO和MNCO3;(2)5MN22CLO34H2O5MNO2CL28H;(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4)002MOL。(2011北京卷)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和现象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_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C中白色沉淀是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性。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1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进行实验,B中现象2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2SO2;(2)SO2溶于水显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硫酸,从而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NO3被还原成NO气体,由于试剂瓶中的空气将NO氧化成NO2,因此会出现浅棕色气体,方程式为2NOO22NO2;(3)见解析(2)(4)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应,可在反应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由于铜和浓硫酸反应放热,因此产生的白雾中含有硫酸,为防止硫酸干扰后面的反应,需要饱和的NAHSO3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杂质;甲仅仅是排除了空气,但并没有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因此会产生大量沉淀,方程式为SO42BA2BASO4;而乙虽然排除了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但没有排尽空气,由于在溶液中空气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所以也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但由于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