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结肠癌的ct诊断_第1页
[最新精品]结肠癌的ct诊断_第2页
[最新精品]结肠癌的ct诊断_第3页
[最新精品]结肠癌的ct诊断_第4页
[最新精品]结肠癌的ct诊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肠癌的CT诊断结肠癌的CT诊断【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结肠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肿块型1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多数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狭窄浸润型11例,表现为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病灶不同程度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和远处转移。结论CT对结肠癌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关键词】结肠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0902中图分类号R81文献标识码A收集我院近5年来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91岁,平均557岁。病程3天5年,平均074年。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纳差,大便次数增多、变细、里急后重、便血,低热、贫血、消瘦、腹部包块、肠道梗阻等。12设备与检查方法采用PHILPAURA扫描机。取仰卧位轴位平扫,层厚层距均为7MM或10MM。空腹12小时,检查前半小时口服60的泛影葡氨20ML稀释至600ML。其中12例作了团注增强扫描,2例行碘水灌肠后扫描。扫描范围如果病变范围明确,则以相应腹部及其上下区域进行扫描,如果病变范围不明确,一般进行全腹扫描。2结果21手术及病理结果腺癌24例,其中转移性腺癌1例。转移性鳞癌1例。22肿瘤发生部位盲升结肠10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例,降结肠7例,乙状结肠及直肠各2例。23形态及密度肿块型14例(56),多为偏心性分叶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见图1),肿块29CM26CM83CM57CM大小,平均54CM43CM;部份可见向腔内的结节状隆起(见图2)。14例肿块中有11例平扫密度不均,肿块内可见气体、脂肪及水样密度,强化密度亦不均匀。1例增强扫描时出现靶征。3例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狭窄浸润型11例(44),为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形态固定(见图3)。管壁厚度0817CM,平均14CM。7例平扫和增强密度均较均匀,4例密度不均。24累及范围15例可见结肠浆膜面毛糙,病变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其内可见团片、条索结节状影;腹膜及结肠系膜受侵增厚5例,小肠受侵3例,腰大肌受侵4例,回肠末段受累2例,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3例可见肿大淋巴结融合呈块(见图2),肝脏转移3例,肺转移3例。25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4例伴肠梗阻表现,近端肠管扩张并积气、积液(见图3)。2例出现肠套叠征像,表现为同心圆排列的高低密度相间的环状影。本组1例降结肠癌结肠后壁穿孔,致腹膜后腔大量积气,肾筋膜增厚,腰大肌及侧后腹壁软组织影广泛肿胀(见图4)。3讨论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发病年龄4050岁为高峰,男性多于女性1。本组25例,男女比例为151,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平均发病年龄557岁,较文献报道年龄偏大,可能与病例数相对较少有关。结肠癌以腺癌为主,本组25例,仅有1例为鳞癌,且为转移性病灶。以往对结肠癌的检查主要采用钡剂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自从CT问世以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横断面和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在胃肠道的影像诊断上,特别是结肠病变诊断上逐步得到较多应用。结肠癌的CT特征主要表现为(1)结肠肿块。右半结肠癌以肿块表现为主2。本组14例右半结肠癌中肿块表现9例,占71。其形态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多数(11/14)密度不均,其主要为较大的肿块,病灶内可出现水样密度影,是由于肿瘤坏死或由于腺癌的腺体分泌所致3。肿块内部或紧邻处有气体影是判断是否位于结肠的重要特征。肿块可见脂肪密度是其另外一个特征,据认为是邻近结肠癌的结肠黏膜增生的结果,因此CT平时和增强时多表现为不均匀密度4。较小的肿块其密度相对均匀。(2)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为浸润型的主要表现。左半结肠癌以该型表现为主5。本组7例左半结肠癌中浸润型表现4例,占57,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管增粗、固定、狭窄或轮廓不规则,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交界截然。正常结肠肠壁薄而均匀、规整,厚度一般不超过3,CT图像上5则为异常46。本组肠壁增厚者为0817CM,平均14CM。增厚肠壁密度多数(7/11)均匀。(3)周围结构受累。侵及邻近脂肪表现为肠壁浆膜面毛糙,肠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其内可见团片或条索结节状影;病变侵及邻近脏器或组织结构表现为其间脂肪层消失;回盲部结肠癌可累及回肠末段;网膜及肠系膜受累表现为肿胀增厚。对病变侵犯周围结构的观察,要适当增加窗宽,降低窗位才能更好显示。(4)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淋巴结增大,一般认为CT图像上短径超过6算增大,但CT扫描对淋巴结转移的显示率较低,尤其是对盲升结肠周围及肠系膜淋巴结的显示更差7,本组有7例显示,占28,但对于CT扫描发现结肠癌性病灶征像同时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显示,特别是发现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则提示淋巴结转移较为肯定,对定性诊断和临床分期也有意义。(5)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肠梗阻表现为近端肠管扩张并积气、积液。肠套叠表现为以同心圆排列的高低密度相间的环状影。结肠癌引起肠道向腹腔穿孔的较为少见,升结肠和降结肠由于是半腹膜后间位器官,也可以向腹膜后腔穿孔,但更为少见,本组一例左半结肠癌向腹膜后腔穿孔,表现为腹膜后腔大量积气并广泛感染。CT扫描对结肠黏膜显示差,不易观察溃疡。本组有2例结肠镜检证实的癌性溃疡,但CT扫描未见显示。口服碘水造影剂或碘水灌肠行CT扫描对结肠癌病灶的显示、肠腔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的观察更满意,对定位定性诊断更有帮助。钡剂灌肠及内窥镜检查虽然对结肠癌大多能明确诊断,但不能显示病灶全貌,尤其不能观察肿瘤内部结构,肠外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而CT扫描对癌肿内部结构、肠腔外肿块及周围实质器官、肠系膜、韧带的侵犯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信息,能获得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对肿瘤分期和临床治疗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且检查无创伤及痛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492周述岭,王中求,李苏建34例盲升结肠癌的CT分期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3)1973IYERRB,SILVERMANPM,DUBROWRA,ETALIMAGINGINTHEDIAGNOSISSTAGINGANDFOLLOWUPOFCOLORECTALCANCERJAJR,2002,179134杨春华,康少红,高莉丽右半结肠癌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