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四(上)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此外,还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一、识字与写字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累计认识2400个字,会写1800个字。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认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二、阅读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从本册开始,略读课文有所增多。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一)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以上阅读方法。二是领悟表达方法。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5、扩展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三、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面向全体,训练到位;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四、习作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在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兴趣培养,倡导自由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2、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作文。本年段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兼顾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4、勤动笔,能修改。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六、课外阅读小学中低段学生处于童话传说期,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充满想像和幻想的童话传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动植物形象,实感地认识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推荐阅读当代中国流行童话和科幻小说,增补一些经典诗文背诵任务。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教学计划进度表全册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200个字。2继续加强词、句的训练。3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的能力。4学会自己阅读。学会读书、思考、质疑问题。5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全班交流。6口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全员参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7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教学难点1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3领悟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4能就某件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与同学进行口令交流。5学习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单元14课时第6单元15课时第2单元15课时第7单元16课时第3单元16课时第8单元15课时第4单元15课时总复习30课时单元课时安排第5单元16课时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欲望。2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4能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欲望。2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2能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小黑板课时安排观潮2课时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鸟的天堂2课时周次教学内容起止页1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1923鸟的天堂4火烧云10173语文园地一写景5古诗两首)18244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5355语文园地二我看到了(口语交际)观察日记(习作)9巨人的花园36456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46587语文园地三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口语交际习作)13白鹅5966814白公鹅15猫16母鸡67779语文园地四自己喜欢的动物(口语交际习作)课文17长城788610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课文20古诗两首879511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9611612语文园地六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1713013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13114114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14214715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4815516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1561591720复习与考试火烧云1课时语文园地4课时单元测验2课时测验评讲1课时1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卡片。(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设计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略)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抄写生字。附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2、学习生字穆玛涓滔脉卉罕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思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1)丰富的语言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例“堪称”“号称”“美誉”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2)特定作用的句子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四、总结全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五、资料袋的学习六、作业设计小练笔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抄写生字。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2、长、深、窄(世界之最)3、自然博物馆4、最后一块秘境3、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合作的形式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2、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榕树的美。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谈话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2、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二、整体感知课文。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一学生思考讨论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3、独立默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集体交流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归纳并板书(3)师生共同朗读7、8、9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美丽景象,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五、课堂练习(投影仪出示)1、看拼音写词语。(略)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天堂()静寂()光明()茂盛()陆续()逼近()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天堂()光明()静寂()六、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师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学生齐度课文第10、11、12自然段,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4)交流感受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思考讨论课文中写了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你喜欢那一次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五、作业设计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预习新课火烧云附板书设计第一次(静态描写)鸟的天堂第一次形状第二次(动态描写)鸟颜色活动4火烧云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按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2、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晚霞,看看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思考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练习背诵这一段。(2)学生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小组合作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思考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学习过程(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练习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练习题(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试写,教师个别指导。(3)、表扬优秀。五、课堂小结(略)六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小练笔试写一处自然景观。2、预习新课语文园地一附板书设计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颜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形状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培养说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进行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汉代长城、阳光、茫茫戈壁滩、连绵起伏的群山,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学生上台发言。师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A、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3、学生逐个上台发言。4、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5、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过程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三、作业设计继续预习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习作指导教学过程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作业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作业修改作文,并抄到作文本上。第四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日积月累、我的发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一)、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学生反复朗读,试着背诵。(二)趣味语文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3、师生小结。4、再读。5、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6、师生再读。7、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三、作业设计抄写背诵日积月累掌握不好的知识1看拼音写汉字中,有几个同学把“屹立”写成“易立”。2选词填空对“镇静”及“平静”的用法混淆。3阅读出现漏题现象,未能正确画出写景的句子。未能抓住景物和人物的特点进行描述。写作写看图作文时,有两个学生用第一人称写,把图中的人物当成了自己;写景的学生大部分都用词生硬,缺少生动详细的描述。改进措施1多做近义词、反义词的练习。2多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观察,游戏,为学生积累写作材料,使学生言之有物。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一、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提出,解决不懂的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这节课学习的主人,应该按照老师指出的方法主动去探索知识。,牢牢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感受文中人或物附着的精神。2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3学会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4积累优美词句。5培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习惯。6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顺序观察和说明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感受文中人或物附着的精神。2、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3、学会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1培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习惯。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顺序地观察和说明的方法。教学准备图片、录音机、黑板、生字卡片课时安排古诗两首2课时爬山虎的脚2课时蟋蟀的住宅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课时语文园地4课时测验及评讲3课时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学习题西林壁(板书)三、学习新知(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4、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2)品读古诗,体会感情。1、反复练习诵读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四、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2、预习游山西村。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师简介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前一首古诗。温习学习古诗的方法。4、品读悟哲理。5、诵读成诵。三、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及诗句意思。2、抄写两首古诗。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角度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察效果不同。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NG)“柄”(B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不要读成(X);拂(F)不要读成(F)。(2)识别字型。(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提示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脚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2小组讨论(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五、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指导朗读第二段。六、作业设计抄写生字,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二、讲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2、指名背诵。七、教师总结八、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2、预习蟋蟀的住宅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的方法。2、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学生齐读课文)2、学习蟋蟀两字的书写。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你们认识老师的家吗(不认识)师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2、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抽生听写生字。2、抽生接读课文。二、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三、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2、读后再比。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四、交换角色,指导说话。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五、课堂练习。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六、作业设计1、摘录好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