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MSEMSOHSMSSCEGC建工集团总公司企业标准QBPD01232013QEOHSMS程序文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UALITYANDENVIRONMENTALANDOCCUPATIONALHEALTH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专业工程分包、劳务分包、设备租赁方人员,建设单位、监理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如工人的操作、指挥、监控方面。4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如场外的高压线、处于上风头的化工厂等。5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如生产施工过程对场外造成的危害影响。6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如建筑物、施工设备、物资等的替在危险。7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如新技术的采用、新材料的使用、生产计划变化等。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如组织机构的调整对人员的影响。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如遵守法规要求是对组织的基本要求,违法行为的危险源。10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即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应该考虑如何降低风险,包括工作的安排要适合人的能力等。514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辨识应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辨识为主要内容,建立以工程项目施工产品实现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加上固定区域及临时生产、加工、生活、办公等区域,并考虑各种变更因素的危险源,做到全面辨识无遗漏。识别方法可包括1)询问与交流;2)现场观察;3)查询有关记录;4)获取外部信息;5)工作任务分析;6)安全检查表法等。结合公司施工生产经营实际,应对施工生产经营过程全面进行识别,重点考虑可能导致以下危害类型的危险源高处坠落伤害包括脚手架、吊篮、临边洞口、深基坑边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伤害包括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坠落物体的打击;机械伤害包括起重吊装设备、混凝土机械、木工机械、钢筋机械等机械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触电伤害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用电、雷电等造成的触电伤害;火灾和爆炸包括现场电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炔瓶、易燃易爆材料的燃烧与爆炸;坍塌伤害包括建构筑物、堆置物倒塌及土石方、模板坍塌引起的事故;灼烫伤害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车辆伤害场内翻斗车、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在施工现场或上下班过程的伤害;中毒或窒息伤害人工挖孔桩、防水作业及宿舍内煤气中毒等造成的伤害;515危险源辨识还应考虑的内容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根据公司施工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特点,还应强调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辨识危险源1)工作环境方面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方面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方面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方面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器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和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空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方面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方面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管理行为方面无制度或制度不健全、无培训或培训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等。52风险评价对危险源风险评价本公司采用专家直接判断法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相结合的复合评价方法,且先判断、后打分。521直接判断法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直接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与可接受风险。5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与系统经验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人员风险大小,三个因素是L危险发生可能性大小,分值定为0110,如表一所示。表一危险发生可能性大小评估可能性完全能预料到相当可能不经常不可能实属意外极少可能可以设想很不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分值L10631050201E人体暴露在危险源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值定为0510,如表二所示。表二人体暴露在危险源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的评估频繁程度连续发生每天工作时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每年几次几年一次分值E10632105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定为1100,如表三所示。表三如果发生事故将造成的后果评估事故后果大灾难、死亡10人以上灾难、死亡人数39人非常严重、死亡12人严重重伤至少1人致残轻微伤害经济损失(万元)10005001000100500501001050110分值C1004015731D危险性判断分值DLEC,危险等级判断及处置如表四所示。表四危险性等级判断及处置方法危险程序1极危险2高度危险3显著危险4一般危险5稍有危险处置方法不能继续操作立即整改需要整改需要注意可以接受总分值DLEC32016032070160207020523不可接受风险的判定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应判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1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的;2相关方有合理报怨和要求的;3曾经发生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4直接观察到有可能导致高度危险的活动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总分值D160分的高度危险及以上的风险。53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确定531降低风险措施方法选择的层级原则1消除改变设计方案以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2替代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使用低压电器、以安全品代替危险品;3工程控制措施如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声罩、脚手架、安全网等;4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如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准入控制措施、作业安全制度、标牌和工作许可证等;5个体防护装备如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等。53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监督、指导、协调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经理部对评价出的各级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中应选用适宜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选择方案主要包括A制定管理方案。重点针对评价为不可接受风险(中等以上级别的风险)的危险源,以消除不可接受的风险;B制定管理程序/或专项管理措施。针对各种等级风险的危险源,使风险达到可接受或可接受风险状态的保持;程序/措施中规定运行准则,规范管理过程。C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有可能发生事件/事故的紧急情况,以消除、降低或控制特殊情况下的风险带来的危害。D保持相应的程序/或措施。针对评价为低级及其以下的可接受的风险的危险源,应遵循和保持现有管理程序中规定的运行准则和专项方案措施,对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对相关区域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等去控制,以防止其超出可接受的风险范围。5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工作步骤1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经理部分别负责组织进行各自所管区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汇总后形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情况并结合行业特点,编制公司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计划清单,并下发到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经理部。3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应组织本单位人员结合具体情况,依据公司下发的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计划清单,建立本单位的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计划清单。55变更管理当组织结构、管理体系、施工范围的变化、材料的变化、作业计划的变化、工艺变化、设备设施变化、机构的调整等变更发生前,应识别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并采取最适宜的控制措施。5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评审更新561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按本程序51条和52条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评审或修订A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B总公司的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C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发生重大变化时;D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后,生产安全副总经理认为必须评审修订时。E)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发生变化更新时。562新开工项目在开工前项目策划阶段,项目部及时组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形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计划清单,经项目经理确认。6支持性文件建工集团安全生产管理标准陕建总通200953号7记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RDPD211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计划清单RDPD2128附录本程序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提出,并主控管理。本程序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GB/T19001721GB/T504307172GB/T24001432适用法律法规识别控制程序PD0503适用条款GB/T280014321目的为了规范识别、获取适用于本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循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渠道的管理,特建立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中对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得和及时更新的控制。3职责与权限31总经济师负责本程序的保持与改进,保证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关要求实施的有效性。32法律事务部为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确认、更新活动的策划、实施和监督检查;审核并确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和符合性;负责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宣传工作的策划;摘录法律或主要行政法规中适用于本组织管理体系运行的内容,并组织发布;指导各单位执行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指导和处置各单位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事务和问题;33科技质量部负责识别、摘录、收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适用的技术或管理标准和其他要求,并将信息传递至法律事务部,确认其有效性后汇入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34生产管理部负责识别、摘录、收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适用的环境或管理标准和其他要求,并将信息传递至法律事务部,确认其有效性后汇入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3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负责识别、摘录、收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适用技术或管理标准和其他要求,并将信息传递至法律事务部,确认其有效性后汇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36办公室负责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本按标准对外来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协助法律事务部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37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负责法律、法规和技术、管理标准相关条文的实施。4工作程序41法律、法规的识别程序见框图获取法律法规识别适用性确认摘录、传递实施宣传、培训效果评价结束排除适用不适用法律、法规的识别流程图42识别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应根据企业的特点、施工所在地和环境因素、危险因素等诸多方面确定。43与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431国际公约;432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制度等;433地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制度等;434建筑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标准要求、技术规范等;434其他要求,如相关方提出的规范性要求等。44获取的方法和渠道441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及来文中获得(如经贸、环境、劳动、卫生、技术监督部门、质量安全监督站等部门);442从行业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及来文中获得;443从报刊、资料收集;444同其他单位交流获取;445利用网络下载获取;446从顾客及相关方处获得。45适用性确认451科技质量部、生产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按职责范围识别各自体系运行适用的技术和管理法规及其他要求,将摘录、识别的结果以文字形式报法律事务部;452法律事务部负责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确认、更新活动进行策划,实施对适用于本组织的法律、法规的识别和获取工作,对生产管理部、科技质量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按职责范围识别的技术和管理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进行审核,将审核信息反馈至各部门453科技质量部、生产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要求,将法律、法规分别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中,并予以发布;454法律事务部根据本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的情况及需求,将经识别和确认后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要求中适用的条款摘录、汇编,发放至各部门。46更新及管理461法律事务部、科技质量部、生产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密切关注并及时收集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国家、行业、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更新和变化,保持有效的获取渠道,及时更新有关内容,确保组织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满足法律、法规要求;462对于收集到的新信息,经各部门识别,法律事务部确认其适用性后,按PD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修改过程编写修改通知单,发放给各单位;46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沟通,执行PD13信息沟通控制程序执行;46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控制管理,按PD0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中对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执行;465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学习与培训,由法律事务部识别培训需求,报人力资源部,按PD04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执行;466对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的评价要求,执行PD0805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467各职能部门、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在管理及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有关要求,对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与法律、法规有关的问题,向法律事务部和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由法律事务部组织和处置、协调。5记录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RDPD1201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RDPD12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清单RDPD12036附录本程序文件由法律事务部制定,并为主控管理部门。本程序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GB/T19001553GB/T50430131GB/T24001443沟通、参与、协商和信息交流控制程序PD0504适用条款GB/T280014431目的为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员工充分参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使相关信息交流渠道畅通,并及时传递,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组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相关信息的沟通、协商、信息交流和传递的管理。3术语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的定义以及SCEGCQBMM012013QEOHSMS管理手册A/1版中所规定的有关术语。4职责与权限41总经理是本程序的主管领导,负责本程序的保持与改进的指导,并负责重大信息处理的审批及相关信息的传递。42办公室是本程序的主控管理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各种相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传递的范围、方式,检查各部门和单位的运行情况。43科技质量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负责相关活动的管理,实施情况检查。44生产管理部控制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负责相关活动的管理,实施情况检查。45安全生产监督部控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负责相关活动的管理,实施情况检查。46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参与有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沟通、交流与协商活动。47各职能部门负责其职能范围内相关业务的信息交流及内、外部沟通。48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负责本单位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交流活动的策划、实施与检查,随时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并传递信息至相关部门。49事件或紧急状态下的交流与沟通由发生单位直接传递至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或政府部门。5工作程序51信息的分类及内容511信息交流与沟通分为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512外部信息A)国家、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B市场动态;C顾客及相关方信息及投诉;D政策、法律、标准类信息。如法律、条例、标准、规范、规程等;E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项目部等直接从外部获得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或其他要求。513内部信息A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B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及效果;C监视、测量结果;D事件调查、不符合与纠正、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E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F各单位之间的联络、报表、信息通报等;G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情况;H内部异常突发情况信息及紧急情况。如火灾、伤亡、环保设施失灵等;I其他情况。如员工的建议、任何变更前的沟通、协商等。52信息沟通的方式信息沟通通过会议、总公司局域网、书面文字、工程管理各类报表、口头以及其他适宜的传播工具予以传递。53信息的沟通沟通的总要求针对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于A在组织内部的不同层次和职能进行内部沟通;B与进入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其他访问者进行沟通;C接收、记录和回应来自外部相关方的相关沟通,如对发包方/顾客、监理、安监站、上级部门检查戓整改意见的回复等。531法律事务部组织并协同科技质量部、生产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部等相关部门收集、更新、整理最新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变更的信息,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与识别程序PD0503有关要求执行;532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收集住建部、住建厅、质监站、劳动局、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等政府部门的相关信息,并负责传递至生产经营单位各相关部门;533组织一体化管理方针、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由办公室负责进行传递;534市场开发部负责建筑市场调研信息的收集、分析、工程合同签定前的顾客要求信息收集,并与顾客充分沟通、协商后达成共识。同时将有关信息传递至各部门;535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保持与顾客的沟通和交流,收集履约中顾客满意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及时上报有关职能部门。536生产管理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和交付后的服务、顾客的投诉及其处理情况、顾客满意情况信息的整理,并予以传递;按照生产报表管理制度S0704编制工程统计报表,并传递至相关部门;537科技质量部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与顾客进行交流,并整理顾客满意情况信息予以分析后提交管理评审;编制工程质量报表,并予以传递;538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制定和评审;适当参与危险源的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对影响它们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更进行协商;作业条件更改前的沟通与协商,并对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发表意见。539发生重大信息时应立即传递给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及主管部门,一般信息应及时传递给相关方;5310其他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若需要形成反馈,如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建议等,主管部门应形成书面反馈材料,并保留相关记录。5311生产管理部应组织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将决定形成文件并予实施。5312安全监督管理部、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要确保与承包方就影响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变更进行协商。适当时,应确保与相关的外部相关方就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进行协商。54信息的处理及保存541如是书面信息,直接将其复印件分发至有关部门,按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PD0401执行;542如是口头信息,则需对信息形成记录或文字,复印后分发至各相关部门;543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传递的形式,原则上不作形式的规定,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可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形成。但应确保有关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满足可追溯性;544本组织办公室制定总公司机关会议管理办法S0504,规定以会议形式予以沟通的信息的类型、参加人员、管理方式等;对于以局域网形式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办公室编制总公司网络管理规定S0401,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545组织的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做好信息的接收、分类、传递和归档工作,确保信息的完整、可靠和可用;546科技质量部、生产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部负责三个体系运行情况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寻求改进的机会;547信息形成的记录的管理按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PD0401执行。55信息的保密办公室根据信息的类型及保密要求,制定总公司保密工作责任制S0505,规定不同文件、信息的保密级别及管理办法,网络信息的保密管理,按照总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PD0401执行。56信息的公开561对于可为公众所获知的信息,如宣传画、实况照片、绩效监测结果等,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张贴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部门、项目部的宣传栏中,以提高员工的警觉性;562当相关方想了解本组织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他可公开的信息时,办公室应及时发送。6支持性文件总公司机关会议管理办法S0504总公司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S0401总公司机关治安管理规定S0716总公司报表管理制度S0704总公司保密工作责任制度S0505总公司内部沟通制度S0503总公司车辆安全管理制度S0709总公司消防工作责任制度S0711公司门卫管理制度S07157附录本程序文件由办公室制定,并为主控管理部门。本程序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GB/T1900156GB/T504301324GB/T2400146管理评审控制程序PD0505适用条款GB/T28011461目的为了规范管理过程,确保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定期评价,寻求改进的机会,并采取适宜的改进措施(包括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变更需求),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本组织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的控制。3术语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的定义以及SCEGCQBMM012013QEOHSMS管理手册A/1版中所规定的有关术语。4职责与权限41总经理是本程序的主管领导,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42管理者代表是本程序的协管领导,负责协助总经理作好管理评审,负责管理评审策划和准备管理评审会议,审查评审输入资料,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代表职业健康安全主管领导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批准和验证管理评审改进措施的实施计划和结果。43生产管理部为本程序主控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收集评审输入资料,作好管理评审的会议记录,编写、发放管理评审报告;针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跟踪和验证,向管理者代表报告整改和验证的情况。44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提供本部门主管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各过程运行情况及改进需求报告;向管理评审会议输入有关资料;制定并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改进措施要求。5工作程序51管理评审的频次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其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十二个月,通常管理评审在年底或年初进行,可与年终工作会议一并进行。当发生下列情况时,由总经理决定临时追加管理评审A)当本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包括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B当本组织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C当本组织的一体化管理方针、管理目标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时;D顾客或相关方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E总经理认为必要时。52评审人员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主管安全、经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各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评审计划要求的相关人员。53管理评审计划531管理评审计划由生产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532在实施管理评审前二周,由生产管理部将管理评审计划发给参加管理评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54管理评审的输入541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A管理者代表关于体系总体绩效的报告,审核结果包括各种内外部审核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审核的结果;B顾客和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包括顾客满意的测量结果,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的结果,顾客或相关方投诉;C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年度施工生产过程业绩,目标实现程度、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含过程测量和产品测量的结果),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调查或处置结果,应急报告(实际的或演练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运行程序准则遵循及过程控制情况的报告,各级管理者关于一体化体系运行的绩效报告;D)以往管理评审所要求改进措施的跟踪情况;E)合规性评价结果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F)可能影响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变化,包括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G)改进的建议。542资料准备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在收到管理评审计划后一周内,根据计划要求,对照职能分工,准备好需提交管理评审会议的资料。评审会议资料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报生产管理部,呈管理者代表审查。55管理评审的实施551管理评审通常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管理评审会由总经理主持,生产管理部作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552参加会议人员应按管理评审计划的安排,对所提交的报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和评审,确定改进项目,提出相应的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要求,落实责任部门。56管理评审输出561管理评审结束后,生产管理部负责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按照PD0401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要求分发给各主管领导、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和项目部。562管理评审报告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A)对一体化管理方针、目标以及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价及变更需求;B)一体化管理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体系文件的更改或变更需求;C)项目管理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或措施;D)与顾客有关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或措施;E)资源需求;F)仼何对体系、过程、绩效改进的决定及实施改进的责任及完成的时间要求等。57整改、改进措施的实施与跟踪571各责任部门按“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要求”制订纠正和纠正措施实施整改,改进后,将整改、改进情况和证实资料以书面形式报生产管理部。572生产管理部接到“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要求”的完成报告后,组织验证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跟踪结果。58由管理评审所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PD0401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6记录管理评审会议记录RDPD0301管理评审报告RDPD0302管理评审改进措施要求RDPD03037附录本程序文件由生产管理部制定并主控。本程序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GB/T1900162GB/T504305GB/T24001442人力资源管理程序PD0601适用条款GB/T280014421目的参考目的为了规范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确保人员能力满足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为了满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顾客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从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所承担规定职责的人员都是胜任的,以实现本组织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从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各级人员能力的管理和控制。3术语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的定义以及SCEGCQBMM012013QEOHSMS管理手册A/1版中所规定的有关术语。4职责与权限41总经理是本程序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负责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的审核批准,确保人力资源满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负责对各管理部门负责人,各生产经营单位及项目经理的任命。42分管教育副总经理是本程序的协管领导,负责本组织的培训总策划,指导编制和审批年度培训计划,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运行中的监督、检查和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监督,确保本过程的有效运行。负责教育员工在工作中满足或符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了解其在工作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和效益,明确执行方针、程序包括在应急准备和响应方面的作用和职责。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培训工作,确保员工在技能和经验方面是能够胜任的。提高所有员工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意识。43总工程师是本制度的协管领导,负责指导本组织有关技术、质量和施工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44人力资源部是本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本过程的实施和控制,具体实施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制订岗任能力要求,按要求配置人员、进行意识教育、考核和培训,负责检查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和项目部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控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5其他各部门是本程序实施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人员的情况。46各经营单位、项目部是本程序实施单位,负责本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控制,执行本组织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定,向人力资源部提供人员的情况,接受本组织相关部门的检查监督。负责确定本单位和项目的培训需求,实施和完成培训。5工作程序51人力资源管理511人力资源管理控制框图。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能力、意识任命/配置培训/调整人员另见框图)满足管理体系策划项目管理策划使用/考核(意识、能力、技能、经验)合格上岗标准不满足考核记录评价有效性有效结束纠正措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不满足无效或不明显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512人力资源的能力要求公司确保在其控制下完成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务的任何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公司制订管理人员上岗标准S0606,规定了对各级各岗人员能力的具体要求按照本组织发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由人力资源部编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组织各层次或各部门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意识的教育。513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人力资源部按照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管理办法S0608,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在分析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需求预测、供给预测、比较,制定并实施供需平衡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评估。514人员招聘、录用及配备各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编制本单位人才需求计划并报送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编制年度人才需求计划,并组织招聘,办理录用相关手续。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和项目管理策划的要求,由总经理聘用各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命各经营单位经理及项目经理。由各部门负责人,各经营单位和项目经理会同人力资源部选择和聘用各管理部门、各经营单位及项目部的主管人员。由各部门、经营单位和大型项目经理部经理选择和聘用各质量管理门、各经营单位及项目部的一般管理人员,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人员配备具体按职工管理办法S0607执行。515薪酬体系本组织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员工薪酬体系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各类津补贴和奖金构成。具体按职工管理办法S0607有关规定及相关文件执行。516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员工对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情况检查,考评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评先、评奖、选拔、提升相联系,从而调动和激发员工积极性、上进心,是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各用人单位在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坚持按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对人员进行使用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应采取培训或其他措施,考核应留有考核记录。517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本组织为员工提供了包括行政职务晋升(岗位变化)通道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通道的双重的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518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评价本组织每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进行12次评价,由人力资源部主持评价,相关部门和经营单位参加,总结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寻求改进的途径和机会,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52培训本组织为保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项目工程施工和质量满足发包方的要求,实施全面的培训制度。培训过程框图管理体系策划项目管理策划要求培训实施(培训单位、师资、教学计划、教材、教学设施、考试等)培训需求策划年度培训计划评价有效性有效结束培训过程框图专项培训计划项目培训计划培训记录采取纠正措施无效或效果不明显培训验收评价记录培训过程框图521培训的职责教育副总经理负责本组织的培训总策划,指导编制和审批年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的管理和实施,负责各级各类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的提升培训。负责考核、评价培训的效果。各职能部门负责相关专业人员培训的需求策划,协助人力资源部实迫施培训。各经营单位和项目部负责本单位和项目的培训需求,实施和完成培训。522培训的计划A人力资源部按照本组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需求和管理评审的要求,编制年度培训计划,经教育副总经理批准实施。B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重点,编制专业人员培训工作计划和单项工作培训计划,报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执行。C各经营单位按照项目管理策划的要求、项目工程特性和人力资源的情况,编制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培训计划,由各经营单位组织实施,人力资源部负责验收和评价培训工作的结果。D培训计划的内容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方式、参加人员、培训时间、主办单位等内容。本组织应进行以下方面的培训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含内审员培训);本组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岗位技能、持证上岗、复查换证培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培训;适宜的其它培训。E培训应由实施单位编制培训大纲或教学计划。大纲或计划应包括教师、教材、教学地点、课程设置、课时、考核办法等内容。523培训的实施按照培训工作计划,人力资源部负责落实培训实施单位,组织课程安排、教材选择、选聘教师和教学管理等工作。由各部门负责的培训工作应在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组织培训工作。继续教育培训和委托外单位的培训应经过批准,由人力资源部委派培训。由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统一规定的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培训。培训实施单位应对培训的要求负责,培训的过程应留有记录,或取得相应的培训证明文件。524对员工意识培训达到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A)他们的工作活动和行为的实际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改进个人表现的职业健康安全益处;B)他们在实现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职责和重要性C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525培训效果的评价按照培训计划实施的培训应经过验收和效果评价。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应的效果评价实施。培训合格,人力资源部接收培训结果,保存和接纳培训记录或归档。培训不合格或部分接受培训人员成绩不合格,应将有关的记录传递到人员考核的记录中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当采取纠正措施时,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改进。6支持性文件管理人员上岗标准S0606工作人员岗位职责S0501管理人员考核标准S0604一般工作人员聘用办法S0602机关处级干部聘任办法S0603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办法S0601职工管理办法S0607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管理办法S06087记录上岗人员考核表RDPD0401人力资源管理评价记录RDPD0402年度培训计划RDPD0403培训申报表RDPD0404培训评价表RDPD0405岗位培训考核记录RDPD04068附录本程序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并为主控管理部门。本程序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GB/T1900163GB/T504306GB/T28001446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PD0602适用条款GB/T240014461目的确保基础设施满足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2范围适用于本组织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A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B施工机具;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3术语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的定义以及SCEGCQBMM012013QEOHSMS管理手册A/1版中所规定的有关术语。4职责41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本程序保持与改进的领导;42生产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建立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施工机具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施工机具的配备、使用和维护保养等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43物业公司负责本组织办公区域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44办公室负责对消防器材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配置、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45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施工机具的配备、使用、管理和维护,负责对供应方进行评价和选择。5工作程序和要求51施工现场基础设施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临时设施的管理;B施工机具的配备、使用、保养与维护;C运输、通讯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52临时设施的管理521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临时设施的建设与配置,临时设施应达到防风、防雨、防潮等要求,并有人管理和维护。522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建立的临时仓库、料场、配电室、木加工等场所应配置适当的消防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523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立养护室。524根据施工作业时最大用电量和用水量,配置相应的电、水输入设施,并设专人对水电器材进行管理和维护。53施工机具的配备、使用、保养与维护531施工机具的配备A施工机具配备计划由项目部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进度、工程量、质量等要求,在项目管理策划时确定,由生产经营单位批准;B施工机具的配备可通过调拨、购置或租赁的方式解决,在采购或租赁前应对施工机具供应方的经营资格和信誉、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服务质量、供货能力和风险因素等进行考察和评价,并保存评价资料和记录,经生产经营单位批准后纳入合格供方名录,采购或租赁时与供应方签订合同,明确对施工机具质量、服务及安全使用等的要求;C购置单台(套)价格10万元及其以上施工机具,须报生产管理部和财务部审批;D租赁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出厂年限应控制在5年之内,并填写租赁特种设备申报审批表,报生产管理部审批;注报批时须附以下资料生产厂家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和出厂合格证;出租单位的建筑施工机械租赁行业确认证书和建筑起重机械产权登记证;安装单位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装人员作业证。E分包方自带施工机具的管理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特种设备按租赁设备的要求进行管理,其技术性能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小型加工机具项目部应进行进场与安装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防止老旧、淘汰和技术性能达不到要求的设备进场使用;F进入现场的施工机具必须技术状况完好,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532施工机具的安装与验收现场施工机具的安装必须根据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安装应有专人负责,经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安装(包括拆卸,下同)必须由具有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承担。项目部应与出租(或安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出租单位无安装资质或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需提供与委托的安装单位签订的安装合同。安装前由安装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告知手续。安装单位应根据现场条件编制有针对性的安装方案,安装方案由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经项目部、监理和生产管理部审核同意后实施。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必须对安装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安装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安装完毕由安装单位进行自检,并出具自检合格报告及检验记录。自检合格后再经法定特种设备检验单位进行监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和检验合格证。合格后经项目部、监理、出租、安装单位验收方可交付使用。533现场施工机具的使用与管理A现场施工机具应有机管员负责管理;B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制度,大中型机械实行机长负责制,使施工机具使用与维护保养的责任落实到人;C施工机具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对实行操作证制度的机械设备必须持证上岗,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做好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等作业,并认真填写运转、维修保养和交接班记录;D现场所有施工机具,包括租赁设备、分包方自带设备,均应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建立现场施工机具台帐;E自有施工机具由生产经营单位建立施工机具台账,自有大中型设备由生产经营单位建立设备档案;F实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保养等进行日常和定期检查,租赁设备、分包方自带设备要求出租方、分包方进行日常和按月定期检查,并提供检查记录。54运输、通讯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生产经营单位、项目部应根据施工规模配备相应的运输、通讯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设备,保证沟通途径畅通。6附录本程序由生产管理部制定。本程序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Q72E/S443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PD0701适用条款1目的在本组织的施工管理和在建筑工程市场经营活动中,识别和满足顾客的要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以及施工合同实施活动中采用与顾客的恰当沟通,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实施控制,以保持和对顾客要求、产品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深刻理解,实现本组织的管理目标。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所有建筑工程市场经营活动、工程招投标活动和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与顾客有关的过程。3术语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和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规范中的定义以及SCEGCQBMM012013QEOHSMS管理手册A/1版中所规定的有关术语。4职责41经营副总经理负责本程序的保持与改进。在组织实施本组织的各项经营、施工活动中,完成管理目标规定的与顾客满意相关的各项活动。42市场开发部和省经营部是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分别负责省内工程和省外工程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与顾客沟通及组织工程项目投标活动。43市场开发部、省外经营部负责组织工程投标前评审和施工合同的评审及组织协调工作。44生产管理部负责合同条款中施工的过程、资源、工期以及竣工后的回访等方面的评审。45科技质量部负责合同条款中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验收方式等方面内容的评审。46人力资源部负责合同条款中的人力资源方面的评审。47法律事务部负责施工合同中争议、违约、索赔责任以及合同的有效方面的评审。48安监部负责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雪景拍摄方案设计理念
- 糖果巧克力制造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客运车辆驾驶员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淀粉糖制造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车修理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皮肤管理师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手工纸艺术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 新入科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辽源建筑消防方案设计招标
- 船坞建筑施工方案设计
- 老年人护理冷热应用课件
- 政府法律顾问聘用合同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5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第13章第2节 人体免疫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 2025上海科技馆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秋季学期安全主题班会教育记录
- 线路维护材料管理办法
- 2025年外企面试英语常见问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民宿课程题目大全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