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市土地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2月目录1前言411编制背景及过程412复垦方案摘要52编制总则621编制目的622编制原则723编制依据8231法律依据8232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8233土地利用相关规划9234技术标准9235相关基础资料924计量单位93项目概况1031项目简介1032项目区自然概况10321地理位置10322地貌12323气侯12324土壤12325生物12326水文12327地质14328地震烈度1633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1634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174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1941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1941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19412已损毁土地现状24413拟损毁土地预测24414复垦区损毁面积及预测结果27415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确定2742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29421土地利用类型29422土地权属状况294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9431对土壤资源的影响30432对水资源的影响30433对生物资源的影响304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30441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31442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32443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32444复垦土地各评价单元土地质量状况及评价结果3545水土资源平衡分析36451土源分析36452水源分析3746复垦的目标任务385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3951土地复垦质量要求3952预防控制措施4053复垦措施41531工程技术措施41532生物和化学措施4254监测措施4555管护措施45551林地管护措施45552草地管护措施456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4661工程设计4662工程量测算507土地复垦投资估算5571估算说明55711编制依据55712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5572估算成果58721土地复垦静态投资估算58721土地复垦动态投资估算5873其他需说明的问题598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6081土地复垦服务年限6082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60821土地复垦工程概况60822复垦工程进度安排60823土地复垦费用安排619土地复垦效益分析6291经济效益分析6292生态效益分析6293社会效益分析6310保障措施64101组织领导措施641011组织机构641012管理制度措施64102费用保障措施65103监管保障措施66104技术保障措施661041技术措施661042土地复垦监测671043后期管护措施68105公众参与681051目的681052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程序681053公众参与的原则及方式691054调查对象及内容691055调查结果统计711056公众意见及建议721057调查结论7210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721061土地权属调整原则721062土地权属调整程序7211附表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预算表12附件13附图1、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现状图;2、准格尔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损毁预测图;4、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规划图。1前言11编制背景及过程东胜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东部及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及准格尔旗乌拉哈达乡、神山镇。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为资源整合矿井。整合后矿田面积为166104KM2,煤矿设计规模为原煤生产能力12MT/A,主要可采煤层为31、41、51、62中煤层。矿井投产在31煤层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机械通风方式。2008年该公司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勘探队对矿田范围内的火区进行了勘探,153勘探队于2008年4月份提交了东胜煤田煤矿火区详细勘探报告,2008年5月该公司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科学研究所在火区勘探报告的基础上,编制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该矿在灭火施工中,发现了新的火区,为了维护煤炭的正常生产,保证采矿工作安全,该矿委托内蒙古方渊煤炭工程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许可证范围内进行了火区详细勘探工作,方渊公司于2010年9月编制完成了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火区详细勘探报告。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要求,及时复垦利用被损毁的土地,充分挖掘废弃土地生产潜力,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和改善矿山环境,实现矿山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鄂尔多斯市立信土地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我公司接受委托后,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项目组技术人员结合本火区的相关资料,讨论并初步确定了拟采取的复垦措施和复垦方向。编制组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的有关规定,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形成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12复垦方案摘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矿区实际情况,遵循“统一原则、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煤矿火区总占地面积为2455662公顷,根据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灭火专项初步设计,治理区灭火工期为2年,其中灭火剥离工期1年,火区灭火效果监测工期1年,2012年初开始到2013年末结束。本复垦方案的设计服务年限从2014年初开始到2016年末结束,为期3年,其中包括2年管护期。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455662公顷,土地利用现状为旱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坑塘水面、村庄和采矿用地,其中旱地面积为25302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107198公顷,其他林地面积为1591553公顷,天然牧草地面积为662302公顷,其他草地面积为51052公顷,坑塘水面面积为04914公顷,村庄面积为06703公顷,采矿用地面积为06638。经预测,火区治理区挖损面积为1940059公顷(包括新建复垦作业道路198公顷),压占面积为515603公顷,总损毁面积为2455662公顷。通过综合整治,使该矿灭火过程中被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复垦土地面积为2435862公顷,复垦作业路198公顷不进行复垦。由于本项目区施工后,很难使土壤条件、地下水条件达到适合耕地作物生长的条件,旱地日后补充在准格尔旗耕地库中,所以本复垦方案不设计复垦旱地。本次方案设计复垦为林地和人工牧草地,其中有林地为2050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17000公顷,人工牧草地面积为530862公顷,土地复垦率达9919,使该矿在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损毁程度降到最低。2编制总则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都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利用好土地资源,这就要求既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又要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长期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但也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工矿废弃地的数量持续增加,导致土地复垦“旧账未还、新账又欠”,严重损毁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贯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精神,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鄂尔多斯市多年来在抓好煤矿发展的同时,狠抓了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寻求有效的、科学的复垦工艺,缩短了复垦周期,充分利用复垦耕地,使矿山的复垦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编制目的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损毁矿区范围内的土地,影响生态环境,编制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预测、评价等工作,提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复垦整治措施,使被损毁的土地得到恢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最终实现边生产、边复垦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贯彻落实“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生产建设单位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计划等,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土地复垦管理、监督检查、验收以及土地复垦费用的征收提供依据,确保土地复垦落到实处。本方案主要是火区土地损毁状况的预测、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等。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如下1、预测火区在灭火期间土地损毁类型,以及各类土地的损毁范围和损毁程度,量算并统计各类被损毁土地的面积。2、根据预测结果和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类被损毁土地的应复垦面积,合理确定复垦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并根据各类土地的损毁时间、损毁性质和损毁程度,确定复垦时间和复垦措施等。3、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按照煤矿的生产方式、生产安排及有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参数确定复垦方案、统计复垦工程量、测算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把土地复垦与煤矿建设工程统一设计,把复垦费用列入煤矿生产采选工程投资中,使复垦费落到实处。22编制原则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主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实际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以最大限度改造采煤工艺,完善生产环节,提高资源回收率,保障安全生产为指导思想,结合本火区特征和具体实际,遵循以下原则1、源头控制、防复结合在从事生产建设活动中应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尽量减少对土地不必要的损毁。把土地复垦放在整个生态环境之中,在煤矿服务年限内有计划地逐片实施,做到开采一片,复垦一片,治理一片,收益一片,使火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工、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对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环境,是煤矿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并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复垦经费逐步纳入到企业成本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用地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矿区所在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损毁谁复垦,落实责任,建立矿区生产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的长效机制。实行企业发展和负责损毁土地复垦的相关约束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保障损毁土地的及时和有效复垦。5、综合效益的原则损毁土地的复垦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综合体,追求的目标是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综合效益最优,就是使土地复垦融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之中,谋求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23编制依据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煤炭法、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对矿区土地复垦的有关规定进行的。231法律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订;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C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D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E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12月;F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G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H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I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J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2月;K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232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A国务院关于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号);B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C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D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E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F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NMTDHB20091)G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内国土资发办201075号)。233土地利用相关规划A准格尔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年。234技术标准A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7;B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C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D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2000;E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F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G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35相关基础资料A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初步设计;B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灭火项目勘测定界报告书。24计量单位面积亩;公顷(HM2);平方公里(KM2);长度米(M);公里(KM);煤炭储量及产量吨(T);万吨;百万吨(MT);亿吨(亿T);煤矿年生产能力兆(百万)吨/年(MT/A);万吨/年(万T/A);土方工程量立方米(M3);复垦单价万元/公顷(万元/HM2);复垦费用(投资)万元(人民币)。3项目概况31项目简介项目名称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建设地点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隶属关系隶属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项目类型灭火专项灭火工期2年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4月6日为煤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1500000710202,批准的井田范围由20个拐点圈定,井田南北长2349公里,东西宽46公里,井田面积约166104平方公里,矿井开采标高14351250米。矿权地表坐标见表31。表31煤矿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4404107603743038110114399960103743379670244036302037432019301244012151037433069503440353710374320899013440123080374320930044403527003743323250144400606603743211160544049150037433244501544006153037431135306440489960374350295016440021410374311555074401661203743500200174399391903742998110844016615037434094401844003172037429989509440139130374340949019440031390374303467010439995080374349002020440034460374303708032项目区自然概况321地理位置煤矿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南约20公里,东胜煤田铜匠川详查区东南部第2026勘探线之间,行政区划隶属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及准格尔旗乌拉哈达乡、神山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1001101430;北纬394330394630矿区距神公公路三级公路05公里,西距东胜区约10公里,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东西向有109国道,南北向有210国道、包府公路及包神铁路通过,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见图31。322地貌矿区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海拔标高1480913403米,相对高差为1406米左右,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323气侯区内属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279。年降水量19475316毫米,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蒸发量229742833毫米。常年刮风,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年平均无霜期165天,冻结期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份,最大冻土深度171米。324土壤该区主要为栗钙土,土壤质地为轻壤中壤土。栗钙土的组成主要有黄土、残积物、坡积物和冲积物,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腐殖层,厚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呈灰栗色,多为结构疏松的粒状结构,质地较轻,植物根系较多。325生物矿区植被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带,黄土高原中东部草原亚区。由于历史上的大量开采与畜牧业的强度利用,自然植被几乎损毁无遗,植被稀疏低矮,植物种类比较贫乏,土地趋于沙化。只有在黄土丘陵区坡度较大的坡顶或侵蚀沟壑内残存着少量的自然植被(典型草原)的痕迹。同时受非地带性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种类单一。其地带性植被为典型草原。植被平均盖度25,最低10左右,最高50,群落高度多在10厘米以下,个别群落高度达60厘米。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杨树、柳树、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沙柳等;人工牧草品种主要有草木樨、紫花苜蓿和沙打旺。326水文A地表水系状况矿区最大的沟谷为核实区北部的神山沟及南部的圐圙沟,两沟向东交汇于勘察区外的石场川沟。上述沟谷在雨季常形成季节性流水,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沟中有水井数口,水深388628米。B地下水赋存情况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煤田内的含水岩组可归纳为两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现分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第四系冲洪积潜水含水层Q4ALPL主要分布于矿区内各沟谷底部,特别是水塔沟和纳林沟底部,分布范围狭窄,面积较小,一般随着沟伸展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厚度几米,薄者12米左右。含水层的岩性以各粒级砂、砂砾石为主,其水位和水量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影响较大。区内无抽水试验资料,据铜匠川区详查报告中对乌兰木伦河流域的测定,单位涌水量Q009145升/秒米,水质为HCO3CA、MG和SO4HCO3KNA、MG、CA型水,矿化度为02592906克/升。第四系残坡积潜水含水层Q34分布于矿区内东西两侧、山丘顶部及斜坡一带,分布零星且位置相对较高,属透水不含水层。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根据铜匠川区详查报告所述,该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五个含水带和三个隔水层。区内未见第三系N出露,故第含水带不存在,仅有四个含水带和三个隔水层。现分述如下含水带J3K1ZH岩性由灰绿、灰紫色各粒级砂岩、含砾粗砂岩及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厚度05150米,平均1716米。该层在本区的南部较厚,东北部被剥蚀。含水性不均匀,局部含水丰富。根据有关资料,单位涌水量Q009204升/秒米。此层虽属间接充水含水层,但局部涌水量较大,对未来矿井充水将有一定的影响。第一隔水层J2A的上部在不整合界面附近,岩性为砂质粘土岩和砂质泥岩。厚度4842362米,平均1372米,个别地段因冲刷厚度变薄。属隔水性能较差的层位。含水带J2ZJ2A岩性为灰白、灰绿、紫红色的中细砂岩,局部为含砾粗砂岩。据详查区800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厚度6377米,为弱孔隙裂隙承压水,水位标高132184米,水位降深2482米,涌水量Q0548升/秒。单位涌水量Q00221升/秒米,渗透系数K0039米/天,水温13,水质为C1HCOKNA型水。第二隔水层J2Z下部J12Y3上部岩性为砂质泥岩、砂质粘土岩、泥岩及粉砂岩,厚度2511092米,平均545米,属隔水性能相对较好的岩段。含水带J12Y3上部6煤组下部岩性为灰白中粗砂岩及煤层。据邻区资料,单位涌水量Q000064700088升/秒米,渗透系数K000267000924米/天,富水性弱,属弱孔隙裂隙直接充水含水带。水质为HCOKNACAMG型和HCOKNA型水,矿化度01010125克/升,PH值7385。第三隔水层位于6煤组的下部岩性以浅灰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厚度063708米,平均368米。属隔水性较差的层位。V含水带J12Y1下部T3Y上部含水层岩性以灰白色、灰绿色粗细砂岩为主。据邻区资料,单位涌水量Q000467升/秒米,渗透系数K000586米/天,富水性弱,属弱孔隙裂隙承压水。水质为SO4HCOKNA型和HCOSO4CIKNA型水,矿化度12831145克/升,PH值7983。本区位于东胜煤田的浅部,所开采煤层在核实区范围有露头出露,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差,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层含水将有所增加,在开采中应注意观察井巷中涌水量的变化,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本区构造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1左右,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单斜为基础,如果地层中含水,则地下水的迳流方向为由东向西。区内未发现断层。矿区位于地下水补给带内,承压水、潜水交替转换,地下水径流条件复杂,并有火烧岩富水带分布,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孔隙、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升/秒米;火烧岩裂隙水,单位涌水量大于2升/秒米,该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一第二类第一型,即孔隙至裂隙弃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型。327地质A地层本区地层是以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为沉积基底的侏罗纪早、中期含煤建造,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上覆地层有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安定组J2A、白恶系下统的迳川组K1JC和东胜组K2DS、第三系上新统N2和第四系Q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为含煤地层沉积基底,区内无出露,钻孔仅揭露其上部。据区域地层资料,厚度大于100米,岩性上部为薄层杂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以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出露于勘察区周边的沟谷中,其岩性由一套砂岩、泥岩、砂质粘土岩和煤层组成。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三个岩段,现分述如下。一岩段J12Y1由延安组底界至5煤组顶板,含5、6、7共3个煤组。该段岩石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其岩性底部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地段含砾,砂岩分选好,石英含量高,为区域对比标志层;中上部为灰白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矿区内地表没有出露,地层厚度约85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二岩段J12Y2由5煤组顶板粗砂岩至3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含3、4共2个煤组,其岩性下部为黄色厚层状粗砂岩。岩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泥质胶结,一般较为松散。局部地段为钙质胶结,岩石风化后为球状。地层厚度约78米,主要在本区东部、东北部沟谷中出露,在勘察区东部有少量出露,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三岩段J12Y3由3煤组顶板粗砂岩至侏罗纪中统直罗组,含2煤组,其岩性下部为灰黄色厚层状粗中砂岩。含铁质结核,局部地段含钙质。在2煤组顶部一般含一层灰白、白色高岭土质胶结的细粉砂岩,局部相变为砂质粘土岩和粘土岩为该岩段直接接触的上部地层,亦为确定2煤组层位的顶部标志层。出露范围基本同二岩段,地层厚度约53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3)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区内连续出露。岩性主要为黄白、青灰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夹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煤线,为1煤组层位。主要出露在本区东部,西部少量出露,地层厚度约15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4)安定组J2A区内连续出露。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绿色、灰白色砂岩互层,底部为厚层状灰黄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见铁质结核,含植物化石。地层厚度约17米,主要出露在本区东部,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5)白恶系下统迳川组K1JC及东胜组K1DS区内连续出露。其岩性下部以灰绿、浅红色砾岩为主;上部为深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地层厚度约15米。主要出露在本区西部,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6)第四系Q区内出露的均为残坡积物及马兰组黄土Q34,主要分布在山丘顶部及斜坡之上。B构造矿区构造和铜匠川详查区构造的整体形态基本一致,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岩煤层倾向200230,倾角12,无大的褶皱和断裂,仅沿走向和倾向有微弱的波状起伏。根据以上资料,本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即类型。C工程地质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顶板以泥岩类为主,其次为粉砂岩类和砂岩类,底板以砂质泥岩类、粉砂岩类为主,局部地段为砂岩类。根据地质报告岩石的RQD值多在60左右,岩石质量状态多为中等。岩石自然状态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一般在223416MPA之间,属软弱半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划分为第三类第二型,即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328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比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对照烈度为7度。33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据2010年数据统计,准格尔旗财政总收入达到1465亿元,增长465,人均财政收入达到44万元。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7843亿元,增长473,上划自治区收入1222亿元,增长539;一般预算收入5585亿元,增长439。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49亿元,增长267。分产业和行业税收第二产业完成11909亿元,增长515,占总收入的813;第三产业完成2741亿元,增长281,占总收入的187。煤炭、电力两大行业继续作为主要税源,分别完成10347亿元和488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收入的706和33。农牧业规模经营取得新进展,传统农牧业进一步向现代农牧业转变。集中力量建设了沿河精品农牧业经济带,全力打造了五家尧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新建成现代农业基地18万亩、设施农业3000亩、养殖园区4个,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数达到9013万头。全旗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7199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112公顷,较上年减少484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130公顷,蔬菜、瓜类种植面积2612公顷,青饲料及牧草播种面积19808公顷。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1149万吨,较上年减少006万吨。不断加大农村人口转移力度,全年累计转移农村人口20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6万人,农民从二、三产业得到更多收入。2010年年末全旗户籍总人口307901人,全年出生人口4017人,死亡161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提升,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5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99元,较上年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6元,较上年增长103。34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补充灭火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455662公顷,土地利用现状为旱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坑塘水面、村庄和采矿用地,其中旱地面积为25302公顷,灌木林地面积为107198公顷,其他林地面积为1591553公顷,天然牧草地面积为662302公顷,其他草地面积为51052公顷,坑塘水面面积为04914公顷,村庄面积为06703公顷,采矿用地面积为06638。由于人为活动,耕作固定风沙土有机质矿化速度加快,养分较固定风沙土有所降低,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考虑到土壤机械组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方案采用相对分析,对001毫米的颗粒含量和土壤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限制风沙土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粘粒的含量。固定风沙土和耕作固定风沙土植被覆盖度大,土壤有明显的分层。自然固定风沙土分为A、C层。A层生草结皮层或腐殖质染色层,厚度为1530厘米,淡黄色,片状或弱团块状结构,沙土或沙壤土,根系较多。C层为砂土,色淡黄。耕作固定风沙土表土层厚度为1530厘米,沙土或沙壤土,棕色或淡黄色。底层为紧实的沙土层。4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41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41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A含煤地层铜匠川详查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及中统直罗组J2Z,其含煤岩系主要由陆缘碎屑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地层,沉积环境为冲洪积相、泥炭沼泽相、湖泊相为主的大型内陆盆地。延安组J12Y为主要含煤地层,厚度200220米,平均210米,共含煤816层,平均10层,总厚度8223398米,平均1952米。含煤系数41155,平均93;含主要可采煤层4层31、41、51及62中,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类型;次要可采煤层8层22上、22中、42中、51上、61中、61下、62下、7,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不稳定类型;局部可采煤层4层。直罗组J2Z底部含1煤组11、12煤层,一般均不可采。煤层总体倾向200230,倾角12。B煤炭损失储量煤矿火区内燃烧损失煤炭资源量为8359万吨,其中在燃损失煤炭资源量为6762万吨,冻结损失煤炭资源量为1597万吨,火区燃烧损失煤炭资源量情况见表41。表41煤矿火区燃烧损失煤炭资源量一览表燃烧损失资源储量万吨测区编号火区编号着火煤层燃烧面积M2冻结面积M2燃烧厚度M容重T/M3在燃冻结合计备注6号22号、31号319007300499124148834118297号22号、31号40000640049912419083912299区8号22号、31号43300690049912421553572512区9号31号400005000056124278035313区10号31号13600540036124607241848合计/16880031000/643613657801C灭火流程1)灭火目标确定根据安全规程规定,在治理之前本火区不得再进行扰动,因此本设计确定的火区灭火目标为熄灭标准。2)灭火方法根据本火区的特征、范围、燃烧深度、地形条件等,采用开挖剥离灭火方法。地面开挖剥离灭火就是在火区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剥离,超前注水,降低燃体温度,挖除着火体,后期用黄土覆盖煤层露头,最后回填开挖坑,整平及再覆盖黄土,以备以后绿化复垦。其特点是灭火效果彻底,但施工工艺较复杂,前期投资大,适用条件较强。还可回收煤炭资源,以抵补项目投资。根据火区地质资料分析,本矿的着火煤层埋藏浅,地质条件属较简单的类型。本治理区范围内无其它重要建筑,比较适合采用此方案进行灭火。3)灭火方法的实施剥挖灭火方法实施的工序注水降温上覆土岩层的剥挖排渣火区残煤的回收及运输开挖坑底部边界煤层露头黄土封堵、覆盖开挖坑回填、整平黄土覆盖(以备绿化复垦)绿化。4)剥挖范围剥挖深度的确定深度依据勘探报告,在燃煤层为31号煤层,根据内蒙古集团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火区详细勘探报告及矿方提供的资料,剥挖深度为着火煤层底板埋藏深度,煤层燃烧深度垂深530米。剥挖范围的确定以火区影响边界为底板境界,尽量取直,取38角为最终帮坡角,从底部境界向外推移至地表为上部境界。治理区剥挖地表境界拐点坐标见表42和43、。表42一号火区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440345216037430948600174402706295374310219802440349016037431131600184402628956374312272803440332816037431234600194402412523374311409004440344916037431674600204402384722374311892405440348816037431813600214402311417374311734506440307516037431823600224402322409374313232307440324416037432031600234402532135374314568808440347816037432318600244402535440374315969109440326416037432512600254402223160374316266001044030921603743211160026440239216037431520600114402963440374318107302744020371603743155360012440230264037431760410284402120160374312146001344022627203743169321029440230116037431168600144402905122374316755103044021891603743098060015440285916037431566600314402683160374307736001644025397103743159651032440316416037430792600表43一号火区坐标表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44034841603743265360074403005016374331503742440349029237433009180844029419553743318601734403435476374330297369440287773237433198368444032353263743307634610440302316037432917600544031588473743309579011440312116037432728600644030735613743311747312440326416037432512600表44二号火区坐标表拐点编号XY拐点编号XY144021591603743288460064401656160374329386002440209648037433038990744013511603743304060034401981160374333216008440133816037432837600444019611603743332460094401521160374325256005440165416037433368600104401804161374325506005)剥挖工艺及设备选型本灭火工程范围小,工程量大,考虑采用外包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开挖的前提下,单斗卡车工艺更显其优越性。所以本次设计中选用单斗卡车工艺作为该剥挖灭火工程的工艺。本火区剥挖治理工程属于小型项目,开挖工程主要采用外包机制,且开挖工程量不大。225立方米液压反铲属常用设备,广泛应用于公路、建筑、小型采矿业等领域中,设备性能可靠,技术成熟,便于选采,从社会上即可组织配件,故本设计考虑采用225立方米液压反铲作为本次治理工程的采装设备。6)剥挖治理区拉沟方案本次灭火设计的初始灭火施工位置是沿着煤层倾向推进,工作线沿煤层走向布置。因工程量较大,为缩短工期,考虑到应尽快实现内排,因此拉沟位置均选择煤层露头开始拉沟,按煤层走向向火区中心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当工作帮的坡底线距离内排场坡底线的安全距离50米时,即开始内排(内排标高1435米),尽早实现内排。7)剥挖参数台阶划分根据所选用的开挖工艺和设备选型,结合治理区煤岩赋存特点,剥离台阶按水平划分台阶。岩石台阶高度本火区面积较小,灭火工期短,不能投入大型设备,本设计确定采用社会通用的小型液压挖掘机进行剥挖作业,斗容为25立方米,按25立方米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规格,工作面最大高度为10米,所以本设计确定工作台阶通用高度为10米,残煤回收工作面则按煤层自然厚度划分台阶高度。剥挖带宽度本设计的开采工艺为单斗卡车工艺,根据工艺特点及设备型号,考虑既能使系统紧凑又能兼顾设备效率发挥等因素,确定本矿剥挖带宽度为12米,煤层剥挖带宽度也为12米。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剥离台阶最小工作平盘要素见表45。设计确定内排时最小沟底宽为50米。降深方式根据本治理区的自燃煤层实际赋存情况,采用沿煤层底板降深。工作帮的构成工作帮分为残煤回收台阶及岩土台阶,岩台阶数量随着地表山坡地形的变化及煤层沿倾向降深而增加。岩土台阶数量最多为9个。表45最小工作平盘要素表要素值符合符号意义单位残煤回收岩土剥挖H台阶高度米63410A剥挖带宽度米88A台阶坡面角7070T2安全距离米30T1坡底安全距离米33T运输通道宽度米1515BMIN最小工作平盘宽度米50328)剥挖方式残煤回收方法治理区范围内自燃煤层为31号煤层,区内煤层赋存为近水平煤层,31号煤层平均厚度为304米,厚度变化不大,倾角为13。根据确定的剥挖工艺及运输方式,煤层须先穿孔爆破,铲装由液压挖掘机完成,并辅以前装机铲装。煤由液压挖掘机及前装机在工作面装入自卸汽车,由自卸汽车运往地面。为了彻底治理火区,需对煤层底板彻底清理,混入底板岩层01米;设计确定以前装机,推土机进行煤层顶、底板清理、尽可能多的回收煤炭资源,并将剥挖的残煤单独排弃,以防止随剥离物一并排弃造成回填区二次复燃。煤层台阶采用煤层自然厚度按倾向倾斜分层。残煤层的回收方法为明火区先行在地面剥挖之前,钻孔注水降温,待明火熄灭之后,由液压挖掘机装自卸卡车,煤由自卸卡车装载经工作面移动坑线及地面运煤干线运往地面。回收台阶均实行跟踪式开采。剥挖灭火方式本火区范围内岩石大部分较硬,须经爆破才能由液压挖掘机铲装。剥挖灭火以水平分层划分台阶,最底部剥离台阶(与煤层交界处)以倾斜分层,依煤层顶板倾角划分台阶,其上台阶一律采用水平分层。工作面剥离方式为液压挖掘机铲装,端工作面平装车方式。D内排土场本治理区工程煤层赋存为缓倾斜单斜构造,具有内排条件,在回填治理过程中,当剥挖工作面向前推进,沟底达到一定宽度时,可以逐渐实现内排回填覆盖,并可通过加高内排高度来实现全部内排。内排土场参数内排台阶高度20米排土带宽度8米排土台阶坡面角35度内排沟底最小距离50米。最小工作平盘宽度50米岩石滚动距离20米内排台阶与采煤台阶距离50米E项目区内土地损毁形式不同的开采工艺对土地的损毁形式有所不同,从总体而言灭火专项对土地的损毁主要表现为火区煤层上部土岩的挖损和排土场的压占。挖损是将火区范围内的覆盖物全部剥离后进行灭火工程,造成火区土地的挖损,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而且增加了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机会,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工程及生物措施,植物自然生长比较困难,由此将会引发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压占主要是排土场的压占。压占对土地的损毁形式主要是堆积物改变了原来土地的地表形态,以及废弃物含有的元素,使淋溶水会呈现较强的酸性,会污染周围土壤、地面及地下水体,对环境将产生危害。综上所述,土地的挖损和压占是该灭专项目土地损毁的主要原因。412已损毁土地现状本项目为灭火专项,根据现场勘测未发现已破坏土地情况。413拟损毁土地预测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揭示了土地的可利用范围及可利用能力。矿山土地的损毁表现在矿山开发活动引起矿山土地质量控制因素指标值在矿山原始土地质量背景值基础上向不利于土地利用的方向变化。这包含两方面一是矿山土地损毁是相对于矿山开发活动之前土地质量原始背景值的变化;二是矿山土地质量的变化是由矿山开发活动直接引起的。矿山土地损毁程度评价实际上是矿山开发活动引起的矿山土地质量变化程度的评价。A预测单元划分根据灭火项目过程中土地损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不同区域土地损毁的特点,土地损毁预测单元为挖损区和排土场。B预测内容与方法火区灭火损毁土地预测是根据项目区特定自然、地质、社会条件及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1)预测内容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内容,土地损毁预测内容包括挖损和压占土地的范围、面积和损毁程度等。2)预测方法根据挖损、压占的实际情况,对于本项目开发建设扰动原地貌、损毁土地面积及程度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C损毁预测程度评价因素的选择1)评价因素的选择及其标准矿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应是矿区开发活动引起的矿区土地质量变化程度的评价,所以在选择矿山土地损毁程度评价因素时要选择矿区开发引起的与开发前比较有显著变化的因素,且能显示土地质量的变化。本方案参评因素的选择限制在一定的矿区损毁土地类型的影响因素之内,矿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生态恢复及复垦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决定项目区土地复垦的方向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把本煤矿土地损毁程度预测等级数确定为3级标准,分别定为一级(轻度损毁)、二级(中度损毁)、三级(重度损毁)。本方案是根据自治区类似工程的土地损毁因素调查情况,参考各相关学科的实际经验数据,采用多因素分析法进行评价及划分等级。具体标准如下表46和表47。表46挖损地损毁程度预测指标表评价等级评价因子轻度中度重度挖损深度05米0520米20米挖损面积05公顷0510公顷10公顷挖损土层厚度02米0205米05米表47压占地损毁程度预测指标表评价等级评价因子轻度中度重度压占面积1公顷15公顷5公顷排土高度20米2050米50米边坡坡度25253535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2)权重的确定及应用由于各评价因子的影响程度有时不是很明显,则对损毁程度的评价会很模糊,需要对各因子根据影响程度分别赋以权重来区分。当其中的一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大于等于其它两个影响因子的权重时,则取这个影响因子的损毁程度。3)火区治理区挖损的类型、数量及权属单位本火区治理区面积为2455662公顷,挖损区面积为1940059公顷,其中一号火区面积为1513843公顷,二号火区面积为426216公顷,平均挖掘深度20米,其中剥离表土厚度为10米,表土和表土下层的岩土要分开单独排放在排土场。火区治理区挖损土地面积预测见表48。表48拟挖损土地面积预测时间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权属单位旱地22465乌兰哈达村灌木林地48580乌兰哈达村其他林地1558699乌兰哈达村天然牧草地248246乌兰哈达村其他草地51052乌兰哈达村村庄04379乌兰哈达村2012年采矿用地06638乌兰哈达村合计(公顷)19400594)排土场压占土地的类型及数量排土场是堆放煤矿生产初期剥离的地表表土和表土下层的岩土,根据地形条件,本项目的一号排土场压占面积为515603公顷,排高为60米,边坡坡度为20,排土场压占土地面积预测见表49。表49排土场压占土地面积预测时间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权属单位旱地02837乌兰哈达村灌木林地58618乌兰哈达村其他林地32854乌兰哈达村天然牧草地414056乌兰哈达村坑塘水面04914乌兰哈达村2012年村庄02324乌兰哈达村合计(公顷)515603414复垦区损毁面积及预测结果根据项目区土地损毁预测等面积分析,确定损毁土地面积为2455662公顷,复垦的土地面积是2435862公顷,复垦率为9919。其中包括挖损区和排土场的占地面积。土地损毁面积、类型及程度具体见表410、表411。表410拟挖损土地损毁程度预测时间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权重03)挖损深度(权重04)挖损土层厚度(权重03)损毁程度旱地224652010重度破坏灌木林地485802010重度破坏其他林度破坏天然牧草地2482462010重度破坏其他草地510522010重度破坏村庄043792010重度破坏2012年采矿用地066382010重度破坏表411压占土地损毁程度预测时间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权重03)排土高度(权重03)边坡坡度(权重02)稳定性(权重02)损毁程度旱地028376020较稳定重度破坏灌木林地586186020较稳定重度破坏其他林地328546020较稳定重度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营分局考试题及答案
- 电子式考试题及答案
- 电梯安装考试题及答案
- 阅读之路上的风景11篇
- 等车侦探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73-2023 《紫苏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253.8-2023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规范 第8部分:酱腌菜制品》
- 成语的溯源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教案
- 销售合同管理标准化模板及条款
- 企业采购审批流程与合规管理模板
- 法律援助法普法活动方案
- 食管恶性肿瘤护理查房
- 发热病人的护理课件
- 智能装备产业行动计划
- 新生儿湿疹护理与防治要点
- 高效农贸市场管理与运营合作协议
- 诸暨市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文件
- CJ/T 81-2015机械搅拌澄清池搅拌机
- T/SHPTA 082-2024光伏组件封装用共挤EPE胶膜
- 企业合规经营及纳税证明书(5篇)
- 深圳入户委托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