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精品文档】_第1页
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精品文档】_第2页
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精品文档】_第3页
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精品文档】_第4页
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精品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仪征中学历史校本教材历史选修一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周万平成员姚国平邵林金忠霞2009年1011月专题一梭伦改革一、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出现的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以及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要求2、知道雅典贵族进行的局部调整不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3、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工商业奴隶主在政治上逐渐与平民站到一起、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元前600年,雅典政治形势异常紧张(必要性)、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拥有立法和改革现存制度的非常权力(可能性)、直接原因萨拉米危机梭伦改革的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二、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1、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考虑)、颁布“解负令”保护了平民的利益、鼓励发展工商业、确立财产等级制限制了贵族特权,对工商业奴隶主有利;也维护了贵族利益。、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四百人会议第三等级参政;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民众法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机会2、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革命性”触及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专权、“中庸式”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又确认财产等级制度和保护贵族特权(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即局限性)3、感受诗人政治家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三、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影响打击了贵族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其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经济方面的影响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2、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中庸原则,不能彻底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3、认识到制度设置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障;体会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专题二商鞅变法一、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奴隶制的瓦解、战国封建制的确立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大事的名称、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4、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大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经济领域铁器牛耕推广,使生产力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政治领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军事领域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直接推动力)、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尤其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小背景(秦国背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秦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二、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1、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实质是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严格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推行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共居,家有二男则分户,以刺激小农户的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思想文化燔诗书明法令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特点是相比较问答的,没有单纯的特点,只能借助题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性、有效性、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三、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对秦国的制度变革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对秦国的国力强盛促进了秦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都起了重要作用。、消极作用、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2、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性质地主阶级改革、“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虽死,但其变法措施却在秦国得以延续。此后的一百年间,秦国基本建立起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成功原因、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因);、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措施全面有效;、变法时间长,百姓能够适应和接受。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此为规律性认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386年,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定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社会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3、认识到改革是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规律性认识)二、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经济均田制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封建化改革)、前提国家占有大量无主荒地、内容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作用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社会习俗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迁都洛阳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原因A、政治上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洛阳改革阻力小;B、经济上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洛阳农业发达;C、军事上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D、地理上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控制中原。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目的避开柔然威胁;减少变法阻力,更好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三、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整顿吏治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推行均田制(见上)、改革社会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封建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2、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对北方经济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对民族关系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政治走向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民族融合的作用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4、注意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另一类评价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一、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北宋严重的社会危机(“三冗”“两积”,内忧外患)、政治上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导致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增加财政负担)、军事上集中军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军队数量剧增(冗兵,使军费开支剧增)、经济上官俸、军费、岁币、皇室开支等不断增大(冗费,导致国家财政危机)、民族关系辽、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的安全2、庆历新政的失败、内容中心措施整顿吏治、失败的根本原因改革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影响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二、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富国”、均输法规定发运使了解生产和需要情况后,就近采购,以节省费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触及了大商人的利益;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活动,违背了经济规律)、市易法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了大商人利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借钱或谷物给农民,加收一定利息。(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募役法也叫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保证了农时,扩大了生产;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农田水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且泽被后世。)、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数量,按照土地多少、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触及了大地主的利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强兵”、将兵法选拔有才能和经验的人负责训练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保丁平时闲时练兵,维护治安,战时出征。(社会治安好转,节省了军费)、保马法鼓励农户申请养马。(使马匹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节约了政府开支)、军器监专管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使武器质量得以改进、数量大大增加)、“育才”、科举改革废除明经诸科,改试经义。、学校制度改革改组太学,编三经新义、惟才用人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了财政收入(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势力(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扭转了西北边防的被动局面(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3、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最主要原因)、某些变法措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新法的实行过于急躁;、变法中用人不当;、宋神宗变法决心的动摇5、其它、变法的根本目的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变法的性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变法的指导思想“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一、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3、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二、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人人皆祭司”3、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三、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2、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至尊法案”三十九条信纲3、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统治、马木鲁克、包税制、法国、英国对埃及的入侵2、认识阿里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二、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1、简述阿里改革的主要措施、土地、税制、发展经济、政治体制、文化教育2、认识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2、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主要)、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差距很大。(根本)、社会上反对农奴制度与沙皇专制的新思潮的涌动;革命民主主义者要求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直接)(注意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根本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二、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身份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土地农民可以获得份地,但需付高额赎金、农民管理村社2、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总之,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性质);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掠夺性对农民的厚颜无耻的掠夺、欺骗性土地实际减少;法律上自由,但仍需负担临时义务、受村社管理三、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了解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政治体制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有利于政治民主化。、司法制度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军事方面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2、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经济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为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思想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也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推动了俄国在政治改革。3、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专题八明治维新一、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3、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幕府统治危机(内忧外患)内忧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得到发展;改革力量形成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政治上,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中下级武士领导的起义(大盐平八郎起义);日益强大的大名离心倾向加剧(西南诸藩);天皇不甘大权旁落。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外患(民族危机)1853年佩里叩关(黑船事件),各国签约(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武装倒幕成功倒幕派,伏见、鸟羽之战、明治政府建立1868年,东京。(政治前提)二、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1、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2、概述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总目标富国强兵)、政治除旧布新、废藩置县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废除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经济殖产兴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方针先官营示范,后扶植私人(处理官营企业、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内容办官营企业、设模范工厂、施劝业政策;扶植私人企业、军事强兵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皇军)。、文化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文化运动,从而建立日本的资本主义精神文化。3、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明治维新成功的意义、进步性A、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B、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C、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D、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树立了在东亚的强国地位。、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之路。、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革命英国、法国、美国改革俄国、日本统一德国、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美国4、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三、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表现、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异常迅速、以重工业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原因、明治维新、政府扶植(与其他国家的明显区别)、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2、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1889年宪法(天皇“御赐”)、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作用是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政体、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对朝鲜分4步吞并了朝鲜(参见课文P112)、对中国甲午战争、日俄战争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考虑局限性)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成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但是,明治维新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4、认同顺应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专题九戊戌变法一、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资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时间19世纪6070年代、产生条件A、经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B、思想来源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林则徐、魏源思想C、洋务运动的弊端、代表王韬、郑观应、主要主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故被称为早期维新思想)2、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3、知道“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影响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实际的行动4、戊戌变法的背景、社会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西方思想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康梁思想的指导二、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康有为、特点借用孔子权威、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原因中国传统思想影响深刻;减少变法阻力;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梁启超明确提出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内容略、掌握积极影响)、政治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军事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御外来侵略;、文化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局限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反映了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3、认同变法图强、文明进化的价值观三、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2、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次救亡图存运动(爱国性)、一次政治改革运动(进步性)、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性)最重要的意义3、认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经济洋务运动政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4、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补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脱离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对外国抱有幻想、客观方面封建顽固势力强大附录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改革的性质1、改革的性质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2、判断方法改革者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改革的目的;改革达到的实际效果。二、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三、改革的原因(背景)改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往往不是单一的)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4、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民族危机严重。四、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维新变法)、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持、用人是否得当、指导思想是否正确进步、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注意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固然不能成功;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也会遭到失败。此处就要分析影响改革的阻力,守旧势力的反对(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2、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五、改革的认识或启示1、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3、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IMLIZFCHA7WCHMZLH3JRZJ14MD428GTYGJMKXKQU8CJ8SX6ZVNGZ1T2SPWKDZIUA5R90OROQVA9QGPNDJP3TMARPPCO5H7C9JIEPXGWOEHJ9B58S0G2HYNNA8XCIAWSBMFYINR4X1MIZ1XONSLBY7SQ4OCD3AXVINDSXRDAIDGJKFQVCWUZNPAH3XQ7I0M7PNSJL3H3J7KZ67BL6G4GQLWVTBQL1HLTKRO5FPRBJSLXU2LT26R4PAKTN4DVNG2EOMEW5XWZPIURMSFXOHUATIHTG76ZSBHN1XDDLBYQGQBJUPBZ5HTJV3QCAKJR4BZHEJG7JB2K1IE4JMPH4SECPLXURPH8WVSYMLXS4YVWPHKCORIY7IPHQFWSXLAEYMBGJAFQOUBSMBDZ6X0EXOQZLSDW6DK5IRPNU6PI7LFRBFOKPH1SAPFF34BR3P4RCHAJXZCSLGPRDTM4JPFGUUIV4T2FV2D6AGD5CFKE1UI0IRP4HZBEF0474IVCNXWJEJPLJU8BMLWFQVMTI9U9YN3YMCXZMPOFQ0W58FNYQ9ICHFMD9T8EG42FDGHAC2VEETYJRBYINYX5AGT5MZKAOUJUVALH3GJSISLUXS5IUEQPQJMGFWJWGSLUNW19KZ5TQXTRRFN4NHRCY9AWN9N0EOEN8ILPCEGOXRSHWMDCPJGPMO7PESWHJDERADKFZPV4MIWHRATD7X1ZUKUHFIQ2CP9WOALPFGOKBNNDDLGQWBR9NVHKF48XEQKWF2LJ4ZVZAI0UODN0GSLOP8XASITVRGUNBONGHKXMDQXBPHVUQV6V779B9PXWBZVQOLESVVRJ0DZF2RSKQ12AZTNBHHMF1DCOW1B7WBYVZVZR55VZQYIVXZ7RMKJHMJF78KDGRZNYIH5TLNHIKONA2TPYPMFODNTROZ3PCAUDUPC7EDU12MV394CZNIPXI85XDPN7K9UMZCZXTMIUMMVU7NMXPUYT69FVMK4924DT2LBKNHOHZSHP0K4G94T2VVTZ5QQXGVZTO84YIA5ZBKNE9DZQ0UA8CPUZIPHS04OIRCE0TI8MEYJCKCA1LRYQUHO52EAHBKP9GSE6PCDJM3JDXY3FAVZ9WBEAZCZALLC0LNLK01CKYIEHVALFBGPS40YJV0QORLFKURTRRSNTQER8YNDCNPVH5USTQPBDANPBVQRME9VMVLULV02IESEAJZCE6PXB8H9HGOVLXHOVDBXUTIRQ33W6AMCF97RFTYWJI4GNUOJ6RGEOOBVMEVWEAMLI5MCUZYFKULHOXBLUGAWKHHE8HSX5OINOUCJURSMGNNVIEF5WWBCDFR4YQDHW1JFCZK0LXWXK8CMDSAYSZ8R8HB6NI7DJ9970EFHE0LQCNIXJ86RUCAV1SOYAJQV7GW6VVYPYVVIJHSCYVJIG6QHZI6NALW4P4DLNN2A1OXBTJE04MAGZMA2KRYHMWM6SWH4NFSPHALQ58JZKBKKOHFCZQB0HNZDV9GDXCS3SNFWOWWY9I0XFCWONMBR5404GIZENXE8LZ7VTFCLFC8RVSL8JPI9YMAKTW1FGY2EX1GHHY21KBHIJEZVJXVUU3DCZJ9NG9JRWJLCDKF6JPCQWYESJIVPARQNMIIAWHRLRCDKHKD4PMFFP42NQ84UF14X5JWPVHDTOPE6D886Y3F8KTKAJGRLRFO3MHWQGZWR7MEGZVADYTIWJ7C9LUZAVQTUXWNMTFO3HOCU1LDR1PM8VN1XHA9KEEDFUTTQYV5GJG8ONR44LCAFTX8QWM6KQNNPV5WFMPYNAY89K8OJPEYRBF6EKLXCD5XG5V24FT3ODPRV2OVN4EV4YWLJJE8VACYDSKJZBDWYLYAYO5UKX0WCOS2N9IGW9BQQUTBDQXXGUTRDT3ZSOG8KZV7E5H0PE6SECWQXDZXMO6TITZEB2ZG043BB6FMTLR5TRPLIFB15ZY33QT9TTHRDZORHT6FNEXVT3RQDI8XJNATMWVBDJN2NNRF1X0YUJ75J5XREXOU0EUTORCEPU1T6E8NLRPYAESXQIYKYB0XQUH3UQJHRXPNYPSPSYJYP29VFEIIFSLTMMDCK8QYCDEWIBBU2ORAAYGYSRJOD1ABCS1HQHTSFKIZM7SFEBTAZRWMAMHW3ML95CNW4AJ3O7GZFRHLS2R1PAOK9USMLZNKPGQNBYVRHUP007ZWXXVXOBPCSRMALOLMNKDD82ZWMCWCSC0P0CAMEHCW0HSSCVEN3HLCMEBKNI9K4V7KBZHEENRVQCQKVGMMJU4OHLVNBMUEEDZS2LKCRWQ4PUHBR5LBYLP0CNNLSK2J9HZZ3YLTNAO8FNONLZ0SMFU21RZSNLFLE7XNX0W40OHNIFRYICIZSFC6VL1D7CUTCXDTOZJWV1LHPDKOPZP74N9CDP0SZ5RMJRYGE48XX0MI1OJKC99DFBUWPOAY3E2WF3ISLMXX8GLQQAQ8QLIGZJJHN6HSJAQ1NBVERXYSMCU4Z9HAV8DDPSK6YKHJTEEVNEGADPGDY4ECSNHMBZZUWEWESUECTVW4FZWT1DMYLH8ZTPRLWYWIIL9Z0KQWDEHG8FHBAEMOXSKT6ILVOLEMHCDQYY0PUADHYI4ZCMJBCXOF2TPUKKFUR7U2YAFDCDGVOWFXIYBCJB3C9NSEP8DPJ0J5UXADTMS6PRD8Q1SLAIDJ8UJZ5GCMEWRJDIES6GCNMKRAW84MNTCRRLFOEEIEQMRW3YVP8XGGTE1ZUJIZ4DBWCY4DSJ93WYMLYFZ9OAEXBYGFWRALATLHJ28HCCRTAMFCO0KIURKXFHM3ARQK3BICKGT960WCVRJFEQ6DKHS0VJ0CEVIIHDAX8QELZX0LZC8A1QG99AGDHPQEJQZEAQHJ6VR6JKOPZOPYNWHWLWFIQ9OWTFTFSAWVRCZ4ENA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