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2017年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第一单元克、千克、吨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克、千克、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虽然学生对质量这一概念难于理解,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的素材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和事物。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物体的轻重,感知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克、千克、吨的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解决生活中与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1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2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3知识呈现,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4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练习题都比较贴近生活,也注重对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同时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课堂的主动权也较好地在学生身上体现。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学目标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1千克、1克、1吨有多重,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结合感知物体质量的情境,能用体验的方法来思考和感受物体的轻重,会用质量的感念来表述物体的重量大小。3、解决生活实际,会用秤来称物体的轻重,能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2理解克与千克,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3在实践中认识并体验建立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建议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就能得到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充分准备好教学活动中所需的教具和必要的实物,以图中创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质量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是生活中重要而又应用广泛的计量单位2、教学时“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要让学生都亲自参与,对使用的测量工具天平应作相应的简单介绍和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读数;通过学生亲自算一算引导学生得出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通过大量的感知体验建立质量的概念。让学生去收集关于吨的有关信息,再用学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使学生懂得在计量很重的物品时,通常用吨作单位。教学时要突出这些物品都是很大很重的。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3在学习方式上要多采用小组活动、同桌讨论、交流感受等,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中促进学生的学习。4、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课时安排本单元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克教学内容教材12页,认识克。教学提示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部分有关物体轻重问题的感性经验,但对“克”的概念非常模糊,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称一称”“掂一掂”实际操作活动,亲身感受“克”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质量的概念,知道用字母G表示。2过程与方法了解天平称重的方法,小组合作通过利用天平“称一称”等活动,突破教学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难点建立“克”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糖块、1角硬币、天平、糖、勺等。学具准备每小组一台天平、花生,沙子,黄豆、勺、1角硬币等物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课件。师大家认真看了老师收集的这些场景,并结合你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说说你从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称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汇报生1妈妈买的盐500克一包。生2课件里售货员阿姨用电子秤称了300克木耳和2千克黄瓜。生3叔叔用磅秤称出一筐西红柿20千克。生4我爸爸的实验室里有天平也用来称物品。小结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称量物品质量的工具有(引导学生看教材)电子秤、台秤、磅秤、盘秤等;你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克。(教师板书认识克)。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探究新知(1)“称一称”初步感受1克。1师出示1勺糖(重1克)。猜猜看,它有多重学生猜想,代表发言。2师用电子秤演示称质量,(电子秤基本没反应)。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并选出合适的工具来称重。汇报生称重的东西太少,电子秤应该称稍重一些的物品。选用天平来称量。师给予肯定并实时鼓励。3教师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用法,称出质量1克的糖。(2)“掂一掂”动手操作,建立“克”的概念。1教师出示1枚1角硬币,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重。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下结论。)2称一称,让学生把硬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汇报称量过程和结果。生1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师“克”在生活中用字母“G”表示。(板书G)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手中1角硬币的质量并谈谈感受。(很轻)3让学生想一想那些物品大约也是1克学生思考汇报1个乒乓球、一个扣子、一粒黄豆等。(3)议一议,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来作单位1课件展示生活中可以用“克”来做单位的物品。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指名回答。(质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2你还知道那些物品可以用克来做单位。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生11个鸡蛋的质量。生2妈妈的金戒指。生3一袋薯条质量。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称一称”“掂一掂”“议一议”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克”并加深对“克”的理解,初步建立“克”的概念。(三)巩固新知1让学生小组合作称一称其它物品的质量,班内交流。2完成P2页“填一填”。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每一大格100G)订正,指名读。P2页“填一填”答案100G200G900G(四)达标反馈(1)填空1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21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重(),1个鸡蛋大约重(),1个苹果大约重130(),1包方便面重100()。3要想知道1枚图钉的质量我们用()称出它的质量。(2)1块橡皮大约重9克,4个这样的桃子重多少克答案(1)1克G21克60克克克3天平(2)9436(克)(五)课堂小结师通过学习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1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天平来称量,并认识了天平、电子秤等称量的工具。生2称量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并感觉到了1克有多重。生3我学会了适用天平的方法。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课下我们找找周围的哪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来加深对“克”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感知质量和生活密切相关。(六)布置作业1搜集一些小食品的包装袋,看看包装袋上的质量单位。21个香蕉大约重80(),一块奶糖重约4(),一个桃子大约重克。3妈妈的一个金耳环重3克,一对金耳环重多少克4说出下面物品各重多少克。()克()克()克5判断对()错()(1)500克白糖和500克鸡蛋一样重。2数量多的物品比数量少的重。答案2克克不唯一(合理即可)3326(克)45006002005板书设计认识克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教学反思学生刚开始接触质量单位,并且1克质量比较小,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议一议等活动中建立克的概念,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克的理解。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不足的是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较短,少数学生亲自称量了物体的重量,没能做到每个学生都亲自称一称,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形成克的概念。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明确什么样的物品大约重1克,然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克的感性认识。利用说一说体会质量单位克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现知识的建构。(二)教学资源包“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两50克,1斤500克,1公斤1000克。(三)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克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对于学生来说属于全新的知识,在以后的解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质量单位,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进场接触到物体的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学生多少接触或感受过物体的重量但对于克的概念基本属于空白,建立克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3)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常见的秤,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和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4)重点、难点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难点建立“克”的概念。(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讨论交流法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原则。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中不断完善对克理解,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2开展丰富的多彩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去参与操作活动,循序渐进的建立质量单位的知识建构。(6)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通过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购物,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意同一物品大、小包装的质量不同,引出质量单位“克”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常用的称量工具。2、动手尝试,自我感知教师出示一小勺糖(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教师一边示范称糖的质量一边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掂一掂、称一称建立克的概念。1)教师出示1角硬币,让学生猜想1角硬币的质量。学生用手掂一掂体验一下1角硬币的质量。汇报,大约重1克。验证猜想学生以组为单位称一称1角硬币的质量。建立克的概念再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使学生体会并感受到1克很轻。2)教师拿出一些轻的物品(大约重1克)。(曲别针、粉笔头等)。再次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让学生加深对克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教师介绍教材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讨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学生汇报,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小结得出结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想一想、称一称、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来加深对克的理解,在头脑中建立克的概念,让学生感觉到质量单位与生活密切联系。3、巩固拓展强化新知1完成教材P2页填一填学生独立思考,并填空。教师提醒学生看清每个大格表示100克,集体交流,订正。2小组里的每个同学都称一称质量大约1克的物品,建立克的概念;并称一称准备的其它物品的质量,小组合作完成,记录称量结果汇报并交流。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动手称物品的质量,进一步理解克,建立克的概念,实践运用天平来称量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新知。4归纳总结各位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说给大家听。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学习的快乐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5说板书认识克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设计意图通过简洁扼要的板书让学生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并知道用字母“G”来表示质量单位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四)资料链接加减乘除号的由来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第二课时认识千克教学内容教材2页,认识千克教学提示认识千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质量单位千克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中主要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千克的质量概念,把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建立千克的观念。2过程与方法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500克袋盐。学具准备4个梨、8个苹果,1个萝卜,500G袋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留下了一个作业,是让同学们回家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来汇报一下,看看谁最重,谁最轻。生回家我让爸爸给我称了一下,他说是33千克。生妈妈说我的体重是38千克。生我43千克生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你们说自己体重的时候都用的“千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我们学的克有啥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克”这个质量单位。(板书认识千克)设计意图由学生汇报体重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二)探究新知1认识台秤师课件出示教材台秤图片,讲解台秤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上面的盘子叫托盘,所要称量的物品放在上面。下面的圆盘叫刻度盘,盘上的刻度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生刻度盘上有10个数。生一根指针,字母KG。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称物品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千克来作单位,在生活中千克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课件演示指针指到3,指到4,指到8,生同学们说出相应的质量。师同学们在你们组的台秤上找找2KG、3KG、4KG、5KG的刻度并指给同学看看。2建立千克的概念(1)认识1千克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组的袋盐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再看看包装上的质量是多少生500G师如果有两袋盐你们算一算重多少呢生5005001000(克)师1000克就是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即1000G1KG。生这两袋盐真的是1千克吗师我们来称称验证一下。现在同学们看看指针指着0,下面我把两袋盐放到托盘上,大家看指针指着几。生指着1师指针指着1,表示两袋盐重1千克。(2)掂一掂师我们称出了两袋盐重1KG,大家掂一掂,说说感受。生轮流掂一掂,感觉比1克要沉得多。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分别装有2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黄豆。你们掂一掂猜猜两个盒子里哪个装的大米,哪个装的黄豆生轮流掂,一直认为重的是大米,轻的是黄豆,因为1千克的黄豆和刚称的两袋盐的差不多,2千克大米肯定比1千克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感受1千克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概念,为以后运用提供了感性经验。(3)称一称拿出学生准备好的梨和苹果装进袋子里,分别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小组内交流。用秤称一下所带物品的质量,并记录。展示称量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有的同学记录用克作单位,有的同学用千克作单位。同一组同学的记录4个梨1千克,1000克;8个萝卜3千克,3000克1千克1000克3千克3000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得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三)巩固新知1同学们称量一下带来的其他物品。并掂一掂,说说感受。2完成“填一填”。学生独立思考,填空。订正,指名读。“填一填”答案5KG3000G设计意图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达标反馈1、填上合适的单位一袋大米重25()一袋食盐重500()一袋饼干重250()一辆汽车重2000()2、火眼金睛辨对错一袋面包重250克。()一根火腿重100克。()一个西瓜重3克。()一袋话梅重80克。()3、估一估下面物品的质量一个苹果()克一瓶矿泉水()克一棵大白菜()千克一本数学书()克答案1、千克克克千克2、3、答案不唯一(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又要进入尾声了,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生我认识了“千克”,知道了称量较重的物体应该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师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短片“生活中的千克”,让学生再一次领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六)布置作业1、比较大小560克()5千克4千克()3900克6800克()6千克3千克()3000克2、单位转换2000克千克5千克克14000克千克5400克千克克3、选择题11千克600克比2000克少。A120克B80克C400克D120千克2一只小狗的重量是9000克,合千克。A9000B9C903一个苹果约重。A60吨B60千克C60克4、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用去15元,1千克苹果多少元5、在()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一个西瓜重5()一瓶墨水重100()一本故事书重210()一个梨重200()一只鸡重3()一只山羊重35()一头牛重200()一枚2分硬币重1()一袋方便面重105()答案1、2、250001454003、CBC4、1553(元)5、千克克克克千克千克千克克克板书设计认识千克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KG”表示。1千克1000克千克也叫公斤1KG1000G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在具体情境中感觉体验,以增加学生对它们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千克的重量观念。只有感受和体验了,孩子们才能收获不一样的1千克。我想,经过了这节课,在他们的心里,1千克一定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建立1千克概念。先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再掂一掂,感受1千克。分小组称出2袋盐、一把干面的重量,得出都是1千克。每个小友再掂一掂1千克的这些物品,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师再把两袋盐放在天平上称,从而得出重1000克。进而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并介绍用字母“G”表示克,“KG”表示千克。刚才称自己的体重,2袋盐的重量,一把干面的重量用的是什么单位(千克)师也就是计量较重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师小结我们计量物品有多重的单位是克和千克;通常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物品重,用千克作单位。(二)教学资源包。1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200()5()500()100()2在里填上、或。8000克9千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4千克4000克7千克70克48克48千克3细心的你,看仔细了,连一连。一只梨一只母鸡一头牛一只羊200千克35千克160克3千克4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答案1克千克克千克23略44868(千克)(三)资料链接千克的来历千克KILOGRAM国际单位制中米、千克、秒制的质量单位,也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法国大革命后,由法国科学院制定。最初的定义和长度单位有关;1791年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国际千克原器。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千克是质量而非重量的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千克用符号KG表示。争吵“我比你的本领大。”“我比你的用处多。”谁在吵架我顺着声音走过去,原来千克和克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什么,活像两只好斗的大公鸡。克不服气地说“一块橡皮重20(),如果说是千克,同学们拿得动吗”千克瞪着眼睛说“电梯载重1000(),如果是克的话,那么每次不都要超载吗要他还有什么用”克提高嗓门说“你真讨厌,想把人害死吗炒菜时放2克盐,如果说成千克的话不把人咸死才怪呢。”千克涨红了脸,大声说“哼爷爷体重67(),如果填你那个克,有点大风还不把他老人家吹上天吗”“不管怎么说,我比你的用处多”我比你用处多”他们越吵越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我赶忙去阻拦,对它们说“你们别吵了,在生活中,你们少了谁都不行。一般来说,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再说1千克还等于1000克呢。你们关系这么密切还吵什么架呢你们应该合好才对。”千克和克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们都向对方道了歉。从此,再也没听说过他们吵架了。第三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34页吨的认识。教学提示本节课在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吨有具体的认识,结合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牛、水泥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再通过拎一拎、背一背等实际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进一步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安排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而这也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5KG、100KG、的物品各一个学具准备学生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放图片曹冲称象)你们谁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边讲故事边观看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大象是很重很重的动物。提出问题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师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生买卖刚才时用“吨”作单位。生冬天我们买煤的时候用吨作单位。生大卡车的载重量用“吨”作单位。生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开头,引出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质量单位“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二)探究新知1、体会1吨的概念师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说说你在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生图中有10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100千克。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算一算10袋大米共多少千克生101001000(千克)师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如果我们班平均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我们班40个学生大约是1吨。2。说一说师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生上个月我们家用水3吨。生我家盖房用了5吨水泥。师然后课件显示卡车的载重量,集装箱的装载量等。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增强学习兴趣。3填一填师出示教材第3页“填一填”2000KG()吨4吨()千克师先说一说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生1吨1000千克师下面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汇报,说说你的想法。生2000KG2吨1000千克是1吨,2000KG里有2个1000KG,即2吨。生4吨4000千克1吨1000千克,4吨里有4个1吨,即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师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生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0,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04、教学吨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某地有小麦5吨,运走了2000千克,还剩多少吨小麦课件演示运小麦的情景图。生3吨。师你怎么想的生先把2000千克转化为2吨,在用5吨减2吨等于3吨。523(吨)师板书并进一步说明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计算。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老师太多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如教学完3吨()千克再提问“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三)巩固练习、第4页课堂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让学生掂一掂估计物品的重量,在称一称,看估计的质量和准确的质量差多少。2对口令游戏同桌为单位,进行对口令游戏,练习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一个乒乓球重()一袋面粉重()4、判断题。5吨50千克()7千克7000吨()一头猪重143千克。()答案3、吨、克、千克4、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并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达标反馈1做一做2吨()千克5000KG()吨6吨千克7000千克吨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袋大米重吨。100块砖重200千克,()块砖重吨。3、3000千克水果,这辆载重4吨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为什么4、水果店第一次运来3吨水果,第二次运来4000千克,两次共运来多少吨答案1、20005600072、105003、能,因为3000千克就是3吨,3吨小于4吨,所以能一次运走。4、7吨(五)全课小结师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生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生1吨1000千克生在解决关于质量的问题时,不同单位间进行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六)、布置作业1、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一个苹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一车苹果重3()2、做一做10吨()千克5000千克()吨8000千克()吨4吨()千克3、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能否运走3500千克水果板书设计吨的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2000KG()吨4吨()千克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明了的板书,让学生理解,“吨”是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单位,并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反思教学“吨的认识”之前,学生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设计了拎一拎、背一背两个体验环节。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1、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分组汇报结果。(二)教学资源克、千克、吨是国际上常用的质量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三)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吨的认识,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4)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5)教法、学法教法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学法学生以生活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体的重量,运用关联、迁移的方法推算1吨的重量,感知1吨是非常大的质量单位。(6)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经常去超市买东西,那里的商品一般都标有质量,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包装,如,方便面70G,面粉25KG,大米10KG。克和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用来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吨”(板书认识吨)设计意图自然过渡,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二、探究新知1、体会1吨的概念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玉米10袋大约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50千克一桶的油20桶是1吨;体重是25千克的三年级学生40个大约是1吨。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增强学习兴趣。2、感知1吨的重量。活动一体验25千克有多重检查学生是否拎过25千克的大米并谈谈感受。请生现场拎25千克的大米,说出拎大米的感受。活动二体验100千克有多重师谈话引出4袋25千克的大米就是100千克。请生估计需要几位同学来拎。请生拎一拎。说出自己的感觉。请生估计需要几位大人来拎请大人拎一拎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活动三想象1吨(1000千克)有多重课前同学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40个)然后让40个学生紧紧地排在一起进一步感受1吨有多重。小结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设计意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背一背等实际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3、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教学板书3吨()千克6000千克()吨设计意图进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巩固新知、第4页课堂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让学生掂一掂估计物品的重量,在称一称看估计的质量和准确的质量差多少。2对口令游戏同桌为单位,进行对口令游戏,练习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设计意图练习题有填空、判断题等,并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归纳总结以师生问答的形式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五说板书吨的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3吨()千克6000千克()吨设计意图力求简单明了,突出本课学习重点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知道计量大宗货物质量时用吨做单位。(四)资料链接向日葵与数学向日葵种子的排列方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模式。仔细观察向日葵花盘,你会发现两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种子顺、逆时针方向和螺旋线的数量有所不同,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字是顺时针盘绕的线数,后一个数字是逆时针盘绕的线数。猪宝宝买花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支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绑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最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第4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45页。练习一教学提示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有了一定的了解,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时通过对质量单位的复习,并运用不同的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班内展示等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回忆克、千克、吨的内容,使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能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难点运用所学关于质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答题纸,调查一些商品的质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回忆这一单元的收获。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下。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生计量较轻的物体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用“吨”作单位。生质量单位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生我会用合适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的质量。2引入课题师我们通过回忆交流同学们对质量有了一定认识了解。不知道同学们掌握的都怎么样今天我们考查一下,完成“练习一”(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在思考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探求新知1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题。(1)师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要求把图中物体和所给的质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生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2)组内代表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生物体,实心球足球小皮球乒乓球生质量,1000G430G55G3G师请同学们自己在课本上用线连一连。生展示连线的结果,并说解题思路。2填一填。(1)师出示第2题。让学生说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生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生克、千克、吨每相邻2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学生独立填空,指名汇报结果。6KG6000G1000G1KG8000G8KG(2)师出示第4题,读一读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生汇报并说说解题过程。3判断师出示第6题。仔细读题,独立判断对错。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说错误的原因。1吨10KG1000KG10吨()6000KG6吨()错因进率掌握错误。错4数学与生活。(1)师出示教材第3题。生观察示意图,理解图意。小组内交流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生列式计算。汇报,6KG6000G600010006(袋)(2)师出示第7题,生读题,弄清题意。生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及注意事项。单位不统一,要注意同一单位。生列式计算,汇报。3000千克3吨314(吨)(3)师出示第8题生展示调查结果讨论汇报。师根据调查情况提出问题,生学生汇报并解答。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开拓思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觉生活处处有数学。(三)巩固新知完成第1、2、4、6题,交流解题思路和过程。订正。答案1实心球足球小皮球乒乓球1000G430G55G3G26KG6000G1000G1KG8000G8KG46吨(6000)KG8000KG(8)吨(3000)KG3吨61吨10KG1000KG10吨()6000KG6吨()错因进率掌握错误。(四)达标反馈17000克()千克3吨()千克2千克克9000克()千克2学校运来3吨煤,用了750千克,还剩多少煤答案1730002000923吨3000千克30007502250(千克)(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归纳复习了哪些知识生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生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使学生再次对质量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建立质量概念。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六)布置作业1填空。7吨()千克3吨200千克()千克2千克500克()克4500克()千克()克2判断。(1)小红的体重是36克。()(2)1吨铁比1000千克棉花重。()(3)一个苹果重70千克。()(4)一个足球400克()3建筑工地运来20吨水泥,用去8吨,还剩多少吨4妈妈买来12千克苹果,5千克橘子,妈妈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5幼儿园阿姨买来50克水果糖,150克奶糖,把这些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克答案170003200250045002320812(吨)412517(千克)5(50150)550克板书设计练习一1“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000克1千克1吨1000千克2统一单位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后安排的一节练习课。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简单的题目,交流合作较难的习题。并给于及时的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联系。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堂速度较快,掌握不好的同学,似懂非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教学资料包(一)教学资源包优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生喜欢。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关于动物的介绍。体重用红色标出。)生猫的体重大约3千克。生蜂鸟的体重大约2克。生大象的体重大约4吨生师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生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本单元所学习的克、千克、吨。(二)教学资源1填一填5000克()千克6千克()克8000千克5000千克()吨3吨400千克()千克2填上合适的单位一袋盐重500(),一个乒乓球重2()李华体重是32(),一个铅球重4(),一个鸡蛋约重55(),一头鲸鱼重20()3一堆钢材重52吨,卡车的载重量是9吨,5辆这样的卡车能一次运走吗答案156000334002克克千克千克克吨39545(吨)52455辆卡车不能一次运走。(三)资料链接祖冲之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这一纪录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打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股权质押借款合同模板
- 公司短期入股合同范本
- 2025股权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租赁加工设备合同范本
- 殴打赔偿合同范本
- 上海临时用工合同范本
- 全款买房定金合同范本
- 2025解除合同协议书模板
- 农村门窗购买合同范本
- 山场木材运输合同范本
- GB/T 25751-2010压缩气弹簧技术条件
- GB/T 13947-1992电子元器件塑料封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本特利传感器简介
- 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 宗族祠堂的当代文化价值
- 《HSK标准教程1》第3课课件
- 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全)
- DB37∕T 5023-2014 非透明幕墙建筑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电网调度自动化维护员岗位培训题库简答题
-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