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相比于之前的标准《GB/T 5009.212-2008, SC/T 3024-2004, SN/T 2269-2009, SN/T 2131.2-2010, SN/T 1996-2007, SN/T 2131.1-2008》,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级别提升: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意味着该标准的执行对于行业内所有相关企业不再是可选择的,而是必须遵守的法规要求。

  2. 检测方法整合与优化:新标准整合了多个旧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淘汰了一些过时或效率较低的方法,统一并优化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流程,提高了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检测范围明确:明确了适用于测定的贝类种类和样本处理方式,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种类定义更加精确,有助于提高检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 限量标准更新: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可能对某些贝类毒素的限量标准进行了修订,确保食品安全控制指标与国际标准接轨,保护消费者健康。

  5. 技术要求提升:新标准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强调了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6. 采样与预处理规定细化:对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以及前处理步骤给出了更详细的操作指导,以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检测误差。

  7. 法律效力增强:作为强制性标准,其实施对市场监管、产品出口、法律责任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更为明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_第1页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_第2页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5009.21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016    前  言本标准代替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30242004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22692009进出口贝肉中大田软海绵酸的检测 液相色谱010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19962007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008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本标准与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增加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增加了液相色谱01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鳍藻毒素鳍藻毒素测定。小鼠生物法2 原理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成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6682规定的一级水。酮(水乙醚(温64化钠(化钠溶液(: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吐温%):氯化钠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鼠:体重为16g20 金属筛网:孔径约2 转蒸发器。0162    质器。平: 分析步骤注: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操作。移液管及移液器吸头等用过的器材、废弃的提取液等应在次氯酸钠溶液(5%)浸泡1于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应参照品采集采取足够的贝类样品个数,并使贝肉达400离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样品,除了在常温下品质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将样品置于保温盒中冷冻送检,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处于低温状态(010)送检。如为带壳样品,应开壳,去除水分后冷冻送检。鲜带壳样品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样品外表,切断闭壳肌,开壳,用清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出贝肉。严禁以加热或药物方法开壳。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中肠腺又称消化盲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将去壳贝肉置于孔径约2水5贝肉剪碎。冻样品在室温下使冷冻样品融化呈半冷冻状态。壳、淋洗取肉,除去贝肉外部附着的冰片,抹去水分。将贝肉剪碎。样提取称取200体积比加3倍量丙酮后均质2均质好的物质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收集滤液。分别用残渣2倍量的丙酮再清洗残渣两次,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将滤液移入50061下,减压浓缩去除丙酮直至在液体表面分离出油状物。用10000入分液漏斗内,再用少量无水乙醚清洗圆底烧瓶,合并倒入分液漏斗内,以少量的水洗下粘壁部分,轻轻振荡(不能生成乳浊液),静置分层后去除水层(下层)。 用相当乙醚半量的水洗乙醚层两次,去除水层,再将乙醚层移入250351减压浓缩去除乙醚。用少量无水乙醚将浓缩物移入50次减压浓缩去除乙醚。用1%吐温分振摇,制成均匀混悬液。1此混悬液为试验原液。以试验原液注射小鼠,当24振荡试验原液使成均匀混悬液,用1%吐温分混匀,按表1注射小鼠。鼠试验选择16g20机分为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两组,每组3只。实验组将腹腔注射试验原液或其稀释液,溶剂对照组将腹腔注射1%吐温0163    分别取1温射过程中若有提取液溢出,须将该只小鼠丢弃,并重新注射一只小鼠。仔细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死亡时间计算从注射完毕开始至小鼠停止呼吸(小鼠呼出最后一口气止)为止。存活动物应连续观察24h。观察时限24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组若出现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表1进一步实验,以确定一组3只小鼠中死亡2只或2只以上的最小染毒量或最大稀释度。表1 注射量、稀释度与毒力的关系注射液注射量析结果的表述观察时限24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无小鼠死亡或仅有1只小鼠死亡,则报告样品中0%>20%50%>10%20%10%允许的相对偏差20%25%30%50%17 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按式(3)计算:iV1000m1000(3)式中: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i由基质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V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1000换算因子;01610   m与1位为克(g)。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毒力计算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总毒力按式(4)计算:Xi(4)式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总毒力,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各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毒性因子。注:试样中各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需按照附录统一转换为总毒力(18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19 其他本方法中A、01611   附 录 量限定量限为10g/收率回收率为85%90%。现性标准品变异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