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化学习题第二章一、选择题1下列样品分析步骤中,能消除样品中干扰物质的一般是(B)A、样品采集与保存B、样品预处理C、样品的分析、测定D、数据处理2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时应该注意(A)A、与选择的分析测量方法相适应B、不改变待测物的状态C、完全消除干扰物质D、提高测量灵敏度3为了防止金属水解沉淀,在水样中应加入(B)A、硫酸B、硝酸C、氢氧化钠D、磷酸4使用干灰化法预处理样品的优点是(A)A、有机物分解除去完全B、挥发性待测物容易收集C、待测物无明显变化D、所需时间少5铅在体内的生物半减期限很长,故要测定尿铅含量,其采样时间可以在(D)A、下个班前B、工作周末C、下个工作周前D、任何时间6使用强氧化性混合酸(浓硝酸高氯酸湿消化法预处理生物样品时,常需要将消化液挥干,再用合适溶剂溶解残渣进行后续分析,挥干的目的是(B)A、使残渣溶解度增大B、为降低消化液对测定的影响C、保证消化彻底D、使残渣尽量少7在湿消化法预处理生物样品时,如果消化液呈黑色,可能的原因是(C)A、氧化剂氧化能力过大B、样品中含黑色有机物C、氧化剂使用量不够D、生成黑色配位化合物8影响萃取分配比(D)大小的因素有(C)A、待测组分在两相的存在形式B、两相的体积比C、待测组分在两相的溶解度D、萃取的方式与次数9选用何种生物材料作为检测样品,需根据以下哪项数据(D)A、检测目的B、被检物质特性C、被检物在体内转归D、以上都包括10用原子荧光法测定血中微量砷时,最好使用(D)A、干灰化法B、酸消除法C、溶剂萃取法D、微波消除法1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物时,最好使用CA、干灰化法B、酸消除法C、溶剂萃取法D、微波消除法12、用于测定农药或除草剂等项目的水样,盛装水样的容器一般使用AA、棕色玻璃瓶B、聚乙烯瓶C、无色玻璃瓶D、硼硅玻璃瓶13、测定BOD和COD的水样,如果其浓度较低,保存水样最好使用(A)A、棕色玻璃瓶B、聚乙烯瓶C、无色玻璃瓶D、硼硅玻璃瓶14、测定水中总磷时,采集的样品应储存于(D)A、棕色玻璃瓶B、聚乙烯瓶C、无色玻璃瓶D、硼硅玻璃瓶15、测定含氟水样,贮存样品应选用(D)A、棕色玻璃瓶B、聚乙烯瓶C、无色玻璃瓶D、硼硅玻璃瓶二、填空题1测定氟的水样应该用聚乙烯瓶采集和储存水样,PH在7以上的水样也可以用硬质玻璃瓶储存。2空气采样时,溶液吸收法主要用来气态和蒸汽态物质。3溶剂萃取法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直接萃取法和形成螯合物或离子缔合物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4事物样品分析,一般是对其营养成分、污染物、添加剂、的检验。采集样品时必须注意要有代表性。5使用全血或血浆时,要在采集的同时加入抗凝剂,通常的抗凝剂有肝素、柠檬酸钠、草酸钾、和EDTA。6样品的采集原则是应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及适时性。7采集到的水样保存方法有冷藏法和化学法。水样在放置期间,一般收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待测组分的价态或形态易发生变化,水样保存技术只能是减缓水样中各种变化。3、判断题1、颗粒状吸附剂可用于气态、蒸汽态和气溶胶的采样。()2、生物材料样品的采集时间由毒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决定的。()3、样品预处理步骤越多,产生的分析误差越小。()4、采样现场测定记录中要记录所有测定样品的处理及保存步骤,测量过并记录现场温度和气压。()5、使用少量多次的萃取方法可以提高萃取率()6、样品在贮存期内发生变化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样品的类型及样品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第三章1选择题1应用有效数字规则计算5810601000200104/01044200104结果为(C)A551106B553106C55106D581062表征分析测量精密度的最好指标是(C)A相对误差B平均偏差C相对标准偏差D随机误差3表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的指标是加标回收率,其数值多少位合格(B)A10B85105C85D100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D)AH00003MOL/LBPH1042C4000PPBDMGO19965为减小随机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C)A做空白试验B校准仪器C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减少平行测定次数6下面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7通过多次平行测定,可以达到的目的是(C)A减少系统误差B考察测定方法的准确度C减少随机误差D减少过失误差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精密度高,偶然误差一定小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好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D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9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为4位的是(D)AH00030MOL/LB(MN)14032CPH1053DOH3750104MOL/L10当一组平行测定值中出现可疑值时,对可疑值应该(B)A直接将其舍弃B进行GRUBBS检验,决定其取舍C进行T检验,决定其取舍D进行F检验,决定其取舍11在测定过程中,加标回收率试验的目的是(D)A评价方法检出限B评价方法灵敏度C评价方法精密度D评价方法准确度12利用质量控制图对分析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要求(B)A所有样品测定值应在上下警戒限之外,控制限之内B所有样品测定值应在中心线附近上下警戒限之间C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值应在中心线附近上下警戒限之间D标准物质或质量控制样品的测定值应在上下控制限之外13比较两组分析数据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B)AQ检验法BF检验法CGRUBBS检验法DT检验法14下面论述错误的是(D)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C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15下列哪种情况带来的不是系统误差(B)A所用试剂纯度不高,含有少量被测物质B仪器显示数值不稳定C延平中共存物质干扰测定D称量用天平砝码锈蚀16下列数字修约到二位有效数字,哪个数字修约不正确(D)A01050010B01057011C01049010D0105101017为减小系统误差,可采用的措施是(A)A进行一起校正B增加平行测定次数C减少称样量D测定值之和18相对标准误差是标准偏差与以下哪种指标之比(A)A测定值的平均值B测定值C标准差的平均值D测定值之和19定量分析测定时,对测定结果的误差要求是(C)A越小越好B等于零C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即可D大于允许误差20当置信度为095时,测定某样品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235010,其意义是(D)A测定的数据中心有95落在此区间内B若在进行一次测定,将有95的数据落入此区间C总体平均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5D在此区间内包含值的概率为9521对真实值为802的样品进行分析,下测定结果平均值为796,标准偏差为004,乙测定结果为810,标准偏差为006与乙的测定结果比较,甲的测定结果(A)A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B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C准确度较差,精密度较好D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差22下列关于置信区间的概念中叙述正确的(A)A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包含总体平均值的范围B真值落在某一区间的概率C一真值为中心,某一区间包含测定结果平均值的概率D一定置信水平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23N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与单词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之间的关系是(B)ASXS/NBSXS/NCSXSNDSXS/N12427题共用备选答案)A13545B0000263C1106D4915EPH72424数字为5位有效数字的是(A)25数字为3位有效数字的是(B)26数字各位2位有效数字的是(E)27数字各位4位有效数字的是(D)(2829题共用备选答案)A评价方法检出限B评价方法准确度C评价方法灵敏度D评价方法精密度E评价方法精确度28在测定样品过程中,做加标回收试验的目的是(B)29应用标准参考物质的目的是(B)(3033题共用备选答案)AQ检验法BGRUBBS检验法CF检验法DT检验法EF检验加T检验法30采用一新方法测定某样品含量,其中标准偏差未知,要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可靠,应采用(D)31比较两组分析数据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C)32两人采用统一方法测定同一样品,欲判断两人的分析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E)33一组平行测定数据,要判定其中是否存在可疑值,应采用(D)二、填空题1标准物质可用于测量值,评价测定方法,确定材料特性量值和质量控制2在定量分析中,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测量值和真值的符合程度,常用相对误差表示。3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4系统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5通常见测定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6对一试样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1,00002,00001,则D6为00001。7定量分析中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8同一组测量值的标准偏差比平均偏差大(大或小),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比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小(大或小)9002025是4位有效数字;230103是3位有效数字。10在310个分析数据中可疑值的取舍常用Q检验法检验法。11检验的目的是检查两组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差异是否有显著差异。12为了检查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T检查法进行检验13治疗保证工作的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14对照试验是检验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但在进行对照试验时,应尽量选择与试样(组成)相近的标准试样三、判断改错题1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仅有随机误差决定而与系统误差无关()2实验数据应是由有效数字构成的,它最后一位是可疑的()3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肯定也高()4误差是多次测定值之间的差值()5离群值的取舍应通过Q检验或GRUBBS检验决定()6随机误差决定分析结果的精密度()7即使存在系统误差,无限多次的测量值的平均值也会接近真值()8绝对误差即是误差的绝对值()9F检验用于判断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10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偏差均相同,表明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没有差异()11在测定结果中所有“0”均为有效数字()第四章一、选择题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A物质分子内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B物质分子内电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C基态原子中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D原子中电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2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可发生哪类分子能级跃迁(D)A转动能级跃迁B震动能级跃迁C电子能级跃迁D以上都能发生3分子特定的跃迁能E(B)A与原子结构有关B与分子内部结构有关C与溶液浓度有关D与入射光坡长有关4绿色光的波长为500NM,其能量(A)A比紫外光小B比红外光小C比微波小D比无线电波小5LAMBERTBEER定律只适用于下列哪种范围(C)A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B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C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D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6波长为380760NM范围的光谱名称(B)AFARIRSPECTRUMBVISIBLESPECTRUMCNEATUVSPECTRUMDVACUUMUVSPECTRUM7广度分析法测量时,若T05,吸光度值A为下列何值是,光度误差最小(C)A0368B0110C0434D02088分光光度法测定量分析中,如果入射光的单色性较差,会偏离LANBERTBEER定律,其原因是(B)A光强太强B物质对各波长光的值相差较大C光强太弱D物质对各波长光的值相近9适用LAMBETEBEER定律测定的溶液是(C)A悬浊液B乳浊液C均匀稀溶液D胶体溶液10光的吸收定律适用于(C)A白光B日光C单色光D复合光11吸光物质在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C,最大吸收波长MAX,吸收光度A三者的关系是(C)A当C增加时,MAX增加,A也增加B当C增加时MAX不变,但A减小C当C减小时,MAX不变,但A减小D当C减小时,MAX增加,A也增加12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80NM下测定某物质含量时,应选用(A)A氘灯,石英吸收池B钨灯,玻璃吸收池C氘灯,玻璃吸收池D钨灯,石英吸收池13如果只有样品基本对测定波长的单色光有干扰吸收,应选一下哪种方法来抵消影响比色分析的因素(B)A平行操作参比B试样啊参比C试剂参比D溶剂参比14某显色剂在PH16时呈黄色,PH612时呈橙色,PH大于13时呈红色若该显色剂与某金属离子配位后呈红色,则该显色反应(C)A应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B应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C应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D可在任意PH条件下进行15下列化合物中,能吸收较长波长的辐射的化合物是(D)A对氯甲苯B二甲苯C笨D萘16在100ML样品溶液中加入50ML浓度为30103G/ML的PB2标准溶液,吸光度由026增加为052,那么样品溶液中PB2浓度为(C)A150G/MLB50G/MLC75G/MLD100G/ML1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C)A可用较宽的狭缝,增加了光强度B可用较弱的光源C消除了光源不稳定的影响D可消除共存物质干扰18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待测溶液注入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C光度计用参比溶液调零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二、填空题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_物质分子_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是_带_状光谱。2物质分子内部有三种运动,_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_,_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_,_分子整体绕其重心的转动_三种运动对应三种能级,分别称为_电子能级_,_振动能级_,_转动能级_。3波长200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_紫外光_,波长400760NM的电磁辐射称为_可见光_。4有机化合物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分子中的单键电子,双肩中电子及为城建的N电子,可以发生跃迁,跃迁类型有_,_N_,_和_N_,其中_跃迁所需的能量级最大5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重要特性,他与_物质的性质_,_入射光波长_和_溶剂_等因素有关,而与_浓度_和_液层厚度_无关。6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度系数(A)的换算关系是_AM_7影响吸光物质最大吸收波长MAX的因素有_物质的结构_和_溶剂的极性_。8根据LAMBERTBEER定律,当液层厚度B一定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C呈_线性_关系,但实验表明,当C_升高_时,AC标准曲线会发生弯曲,为了减小误差,定量分析是应在标准曲线的_线性_范围内进行9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用2CM比色皿测得为20,若要减小吸光度误差,可采用以下两种措施_降低浓度_,_减少光程_。10吸光溶液的液层厚度越大,则透光率_越小_,而吸光度_越大_。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组成部件有_光源_,_单色器_,_吸收池_,_检测器_和_显示系统_五部分12在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色散元件有_棱镜_和_光栅_。13某有机化合物溶液在254NM出有最大吸收峰,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应使用_氢灯或氘灯_光源,_石英_吸收池。14分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有_显色剂用量_,_溶剂酸度_,_显色时间_,_显色温度_,_共存干扰离子_。15在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显色剂一般_适当过量_加入,需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佳用量。16在分光光度法中,应消除样品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干扰,常用消除方法有_加入配位掩蔽剂_,_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_,_选择适宜酸度_,_分离干扰离子_。17参比溶液有试剂参比,溶剂参比及_试样参比_,_平行操作参比_几种类型。如果只有样品机体对测定波长的单色光有干扰吸收,应选用_试样参比_来消除误差18紫外可见光光度法中定量测定波长的选择则原则是_吸收大_,_干扰小_,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一般控制在_0208或011_范围内,目的是_提高测定准确度_。1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重要参数是_MAX_和_MAX_。20物质的吸收光谱一般均有一些特征_吸收度最大处且形成峰形_叫吸收峰;_峰与峰之间吸光度最小处_叫吸收谷;_短波段不成峰形的强吸收_叫末端吸收。21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定量分析,定量依据是_朗伯比尔定律_,定量方法有_标准曲线法_,_直接比较法_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22分光光度法的某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描绘的是_吸光度_随_溶液浓度_的变化关系曲线而工作曲线表示了_吸光度_随_溶液浓度_的变化关系。三、判断改错题1测定某溶液吸光度时,若溶液中存在固体悬浮颗粒,则测定的吸光度比实际吸光度小()2分子能级见的能量差愈大,发生跃迁需吸收的波长就愈长()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4跃迁所需能量最小,吸收峰一般位于紫外或可见区()5混合溶液中含几种吸光物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值等于此波长下各物质的吸光度之和()6分光光度法所利用的是光的发射()7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无关,而与入射光波长,溶剂性质及物质结构有关()8如果只有样品基体对测定波长的单色光有干扰吸收,可选用试样参比来抵消其引起的干扰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仅能测定有色物质的吸光度,无色物质必须经过显色反应后才能进行测定()10进行显色反应时,为保证被色物质全部生成有色物质,显色剂的用量越多越好()11如果用1CM比色皿额的某溶液的T10,为了减少光度误差,最方便的办法是该用3CM比色皿。分光光度法一定要选择MAX作为测量波长()12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时,盛放样品溶液和参比溶液的吸收池必须匹配,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度()13吸收光谱完全一致的两种物质必是同一种物质()第五章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激发光波长对于荧光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影响荧光光谱的形状和荧光的强度B不影响荧光光谱的形状和荧光的强度C影响荧光光谱的形状,但并不影响荧光的强度D不影响荧光光谱的形状,但影响荧光的强度2当往测定荧光的溶液中加入碘化钠溶液时,荧光强度将(D)A增加B不变C增加不明显D降低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B)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总分子数之比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分子数之比4分子中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的结构特征是(B)A双键数目减少B共轭双剑书目较多C含重金属原子D分子为非平面刚性5物质分子中含有下列哪种化学键,有利于产生荧光(C)A双键B氢键C共轭双键D共价键6硫酸奎宁在005MOL/L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C)A形状和荧光强度相同B形状和荧光强度不同C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D形状不同,荧光强度相同7分子的外层电子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再以无辐射弛豫转入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跃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光辐射。这种发光现象应称为(A)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化学发光D瑞利散射E拉曼散射8分子的外层电子吸收能量跃迁至激发态,再以无辐射弛豫转入最低三重态,然后跃回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并产生光辐射。这种发光现象应称为(B)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化学发光D瑞利散射E拉曼散射9分子荧光与化学发光均为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至及基态中各振动能级产生的光辐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C)A分子的电子层不同B跃至及基态的振动能级不同C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D无辐射弛豫的途径不同E以上说法均不是10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果,判断以下哪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C)A苯B联苯C对联三苯D9苯基蒽E蒽11苯胺在下列哪个PH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C)A1B2C7D131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E)A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C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小,荧光强度增加D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小,荧光强度减小E在极稀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13瑞利散射是在下列那种情况下发生(D)A自发辐射B受激辐射C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热运动D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弹性碰撞,并发出光辐射E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弹性碰撞,并发出光辐射14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D)A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增加待测液的体积C提高温度D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15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A)A对有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对有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少C溶剂粘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D溶剂粘度降低,溶剂强度减弱16在同一电子激发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是(D)A内部转换B外部转换C体系间跨越D振动弛豫17荧光分析时,固定激发光波长,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B)AFLUORESCENCEEXCITATIONSPECTRUMBFLUORESCENCEEMISSIONSPECTRUMCABSORPTIONDFLUORESCENCESPECTROHPOTOMETRY18下列哪种物质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D)ACCL4BCHCL3CCO2DO219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是(C)A环己烷B笨C萘D联苯二、填空题1荧光测定中激发光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较强的灵敏度,另一方面要避开溶剂的_散射光_光的干扰。2荧光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想比较,前者测定的是_吸收光_的强度,后者测定的是_发射光_的强度。3荧光分析中可利用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作为定性物质的依据。4测定荧光的仪器须有两个_单色器_,第一个放在光源和样品池之间,其作用是_用于选择激发光波长_;第二个放在样品池和检测器之间,以滤去_发射光、散射光和由溶液中杂质产生的荧光_,让_待测物质的荧光_通过。5受溶液PH影响的荧光物质一般是_弱酸_性或_弱碱_性的物质。6将苯,萘,蒽,溴苯按荧光效率大小顺序排列蒽,萘,苯,溴苯。三、判断改错题1为了提高荧光光度计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增加待测液的浓度()2荧光物质分子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3荧光光谱的形状一般与激发光波长无关()4三线激发态的能级比单线激发态的能级能量稍高()5对于具有共轭结构的荧光物质,其荧光强度随溶剂的机型增加而增加()6凡是能够吸收紫外可见光的物质,一定都能产生荧光()7同一种荧光物质在任何溶剂中,其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都相同()8荧光的发生是有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的,而和荧光分子被激发至哪一激发态能级无关()9荧光物质在光照射下激发到较高能量及,在很短时间内首先因为碰撞而下降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各振动能级,然后下降至基态能级,从而发射出荧光()10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不随发光波长的改变而改变()11荧光分析中,发射单色器放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12利用氟离子对铝桑色素配合物的荧光熄灭作用,可测定氟离子的含量()13用荧光熄灭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溶液荧光强度和待测离子浓度成正比()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AAS测量的是(B)A溶液中分子的吸收B气态原子的吸收C溶液中原子的吸收D气态分子的吸收2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A)A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B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C激发态原子的内层电子D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3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测得的吸光度为(C)A原子对光源辐射的峰值吸收B溶液对光源辐射的峰值吸收C待测元素及台原子对光源辐射的峰值吸收D待测元素基态原子对光源辐射的积分吸收4原子吸收光谱为线光谱,一般分布在以下哪个光区(D)A远紫外B远红外C红外D紫外可见光5多普勒展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引起的(D)A原子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B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C被测元素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D原子的热运动6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A)A灯电流B预热时间C灯电压D内充气体压力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空心阴极灯的作用是(D)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发出锵的连续光源C提供待测元素电离所需要的能量D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谱线8空心阴极灯中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C)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灯电流D填充气体9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EDTA的作用是(B)A释放剂B保护剂C缓冲剂D消电离剂10原子吸收法中,溶液年度引起的干扰属于(A)A物理干扰B背景吸收C电离干扰D化学干扰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用氘灯和扣除背景是基于(C)A待测元素可以吸收氘灯的辐射B待测原色的吸收随氘灯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C待测元素对氘灯的辐射吸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D待测元素的吸收随岛等强度的增加而减少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发射谱线的半宽度应(D)A远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B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2C等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D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3在原子吸收分析中,用塞曼法可扣除(B)A光谱干扰B背景干扰C电离干扰D物理干扰14由于电离干扰的存在,原子吸收法中工作曲线(D)A与横轴相交B与纵轴相交C向纵轴弯曲D向横轴弯曲15下列可提高AL元素的原子化效率的方法是(C)A加快喷雾速度B降低火焰温度C用石墨管原子化器代替火焰原子化器D待测溶液中加入消电离剂16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A)A原子化系统B空心阴极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时,PO3有干扰,可加入以下哪种物质予以消除(C)A丙酮BNACLCLACL3D氯仿18目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最广泛采用的光源是(B)A无极放电灯B空心阴极灯C氢灯D钨灯19AAS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A)A物理干扰B电离干扰C化学干扰D光谱干扰20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主要决定于(C)A自然变宽B斯塔克展宽C多普勒展宽D塞曼展宽21在原子化温度下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相比(B)A几乎相等B基态原子数远多于激发态原子数C激发态原子数远多于基态原子数D无规律22火焰原子吸法与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较,其优点是(D)23AA有较高精密度B干扰较少C检出限较低D选择性较低24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采用以下哪种气体作保护气CA乙炔B氧化亚氮C氩气D氢气25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铅时,光源应采用(D)A钨灯B氘灯C高压汞灯D铅元素空心阴极灯2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选择性好是因为(B)A原子化效率高B光源发出的特征辐射只能被特定的基态原子所吸收C检测器灵敏度高D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数不受温度影响27为了提高石墨炉原子吸光谱法的灵敏度,原子化阶段测量信号时,保护气体的流速应(C)A减小B增大C停气D不变28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原子蒸汽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程度与(A)A基态院子书N0成正比B入射光强度I0有线性关系C激发态原子数N1成正比D被测物质N1/N0成正比29B3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需用锐线光源是为了(C)A扣除背景吸收B增加测定灵敏度C测定被测组分的峰值吸收D去除谱线干扰二、填空题1使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光谱_,他是元素的_特征_谱线,对大多数元素来说,他是元素的_灵敏_线。2原子对辐射的吸收光谱都是有选择性的,这是由于原子的_结构_所决定的。3空心阴极灯是一种_锐线_光源。4AAS法对光源的要求是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_小_得多。5原子吸收的谱线并不是绝对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通常称为_谱线轮廓_。6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V0是指_最大吸收系数_所对应的频率7用于描述原子吸收光谱轮廓的两个物理量是_中心频率_和_吸收线半宽度_。8吸收半宽度是指_最大吸收系数一半处_所覆盖的频率V范围或波长范围9澳大利亚物理学家AWALSH提出用_峰值吸收_吸收来代替_积分吸收_吸收,成功的解决了原子吸收测量的困难。10原子吸收谱线的中心频率V0出最强的光吸收即_峰值_吸收与待测原子浓度存在线性关系11实现原子吸收的峰值吸收测量,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光源发射线板宽度远小于吸收线板宽度_,_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_1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都是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原理,但其本质不同,前者是_分子_吸收,而后者是_原子_吸收;所用光源,前者是_连续_光源,后者是_锐线_光源。1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由_光源_,_原子化器_,_单色器_,_检测器_和_显示系统_五部分组成。14空心阴极灯的阴极材料是_待测元素的纯金属_而阳极材料是_钨和钛_管内充有_惰性气体氖或氩_。15将金属元素水溶液经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喷入高温火焰中,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即_干燥_,_蒸发_,_原子化_。16原子化器主要有_火焰原子化器_,_石墨炉原子化器_和_氰化物发生原子化器_三大类,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_待测元素_转化为_基态原子_。17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式样一般在温度20003000K原子比,温度越高,火焰中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即NJ/N0就越_大_,测定值比值就越_小_。18对火焰原子化器,可通过改变燃气与助燃气的_种类_和_流量比_控制火焰温度。19火焰原子化器有_雾化器_,_雾化室_,_燃烧室_三部分组成20火焰原子化器是利用_化学火焰_实现待测元素的原子化;而石墨炉原子化器以_电热产生高温_实现原子化。21石墨炉原子化过程为_干燥_,_灰化_,_原子化_和_高温净化_四个阶段程序升温22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灵敏度高的原因是_原子化效率高_。23在AAS法中,干扰可分为_光谱干扰_,_电力干扰_,_化学干扰_,_物理干扰_和_背景吸收_采用标准加入法只能消除_物理_干扰。24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当吸收为1时,其吸光度A为_00044_。25在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钠时,预先加入1CSCL2可消除_电力干扰_。26在原子吸收法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时,为了取得较准确的外推结果,最少应取_4_个点绘制外推曲线。三判断改错题1在原子吸收法中,火焰的作用是使基态原子变成激发态原子或离子()2原子吸收测定中,基态原子数可以代表待测元素的总原子数()3温度越高,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越窄()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只有被测定元素的共振线波长可作为测定波长()5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而紫外光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6原子吸收谱线对半宽度主要由自然变宽决定()7在AAS法中可以用连续光源校正背景吸收,因为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连续光源产生的吸收光可以忽略不计()8在一起分析中,测定的灵敏度越高,则检出限必定越低()9AAS中,一般通过测定积分吸收来确定蒸汽中的原子浓度()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在原子化系统之后()1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物质是火焰中各种原子()12在AAS中,可以通过峰值吸收的测量来确定待测原子的浓度()13原子洗手法测定样品时,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物理干扰即背景干扰()第七章1单项选择题1下列跃迁形式中,哪一种产生的是共振荧光(B)ANA吸收3303NM,发射58999NMBZN吸收21386NM,发射21386NMCPB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DIN吸收45118NM,发射41018NM2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A)ACR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PB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PB吸收28331NM,发射40578NMDIN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3原子荧光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A光源B光路C单色器D原子化器4下列哪种干扰在AFS中比在AAS中跟严重(A)A散射干扰B背景干扰C物理干扰D化学干扰5受光激发的原子与另一种原子碰撞时,把激发能传递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发射荧光,称之为(C)A传递荧光B受激荧光C敏化荧光D共振荧光二、填空题1原子荧光是一种_光致_发光现象。2若在辐射激发过程中伴随着热激发的发生,则称为_热辅_激发过程。3原子吸收的激发光和发射到荧光波长不相同,此时荧光被称为_非共振_荧光。4待测原子(接受体)不是直接吸收辐射,而是通过碰撞接受已被光源激发的另一原子或分子(给予体)去活化释放的能量被激发,然后出于激发态的待测原子去活化回到基态,发射荧光,称为_敏化_荧光5基态原子蒸汽吸收其特征辐射而被激发,激发态原子去活化,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称为_原子荧光_。6_共振_跃迁产生的谱线强度最大,是元素最灵敏度分析线,在分析中应用最多。7原子荧光光谱法测量的是基态原子被激发后,所发射的_荧光强度_。8原子荧光光谱仪为了避偏光远的共振辐射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将激发光源的光置于_垂直于_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的光轴位上。三、判断改错题1原子荧光仪器有一类是不用单色器进行色散的()2原子荧光发射强度仅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有关,而与激发光源的强度无关()3散射干扰不能用提高单色器分辨率的方法来消除()4由于背景吸收和散射干扰严重,所以原子荧光分析中还是很少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器()5测定AS和HG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6有些原子荧光光谱仪可以进行多元素的同时测定()第九章一、选择题1电位分析法测量的电学参数是(D)A电流B电导C电量D点位2IUPAC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在一下哪个温度下为零(B)A常温B任何温度C0一下D4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主要由以下哪几项决定(C)A干扰离子B温度C敏感膜性质D溶液PH4影响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下限的最主要因素是(D)A内参比电极B内参比液C溶液PHD敏感膜性质5参比电极的作用是(B)保持离子强度一致B提供标准电极电位C调节适宜PH范围D消除干扰6在电位分析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B)A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B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C与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D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活度呈线性响应7用离子选择电极以一次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的要求是(D)A体积大,浓度高B体积小,浓度低C体积大,浓度低D体积小,浓度高8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可用于估计(B)A方法的检测限B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电极的斜率D方法的线性范围9下列作用中,与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无关的是(D)A调节PHB稳定离子强度C消除干扰离子D稳定选择性系数10测定水中微量氟,最为简便常用的方法是(B)A薄层色谱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火焰光度法D气相色谱法11测定溶液PH时,通常使用的参比电极是(B)APH玻璃电极B饱和甘汞电极B氟离子选择电极D敏化电极12二氧化碳气敏电极,中间电解质溶液有001MOL/LNAHCO3和001MOL/LNACL溶液组成,指示电极可选用(C)AAGAGCL电极B饱和甘汞电极CPH玻璃电极DPT电极13玻璃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由于玻璃膜表面的(D)A电子传导B电子得失C不对称电位D离子交换/迁移14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溶液的F浓度时,应控制溶液的(B)APH5BPH57CPH910DPH1015测定F时,TISAB中的氯化钠的作用是(B)A维持恒定的PHB调节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C消除干扰D做配位剂16对于电池ZNZNSO4(1MOL/L)CUSO41MOL/L)CU,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ZN极为正极BZN极发生还原反应CCU极发生还原反应DCU极发生氧化反应17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的电位取决于(D)AAGCL的溶度积B试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C试液中CL的浓度D电极内充液中CL的浓度18电位法测定F时长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对其作用的叙说错误的是(D)A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B恒定溶液的PHC掩蔽干扰离子D消除液接电位19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F时,需加入TISAB,下列组分不属于TISAB的成分的是(B)ANACLBNH3NH4CLCHACNAACD枸橼酸钠20电位分析法不能测定的是(A)A被测离子各种价态的总浓度B能对电极响应的离子浓度C低价金属离子的浓度D待测离子的游离浓度21“盐桥”的作用是消除(B)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C接触电位D相间电位22离子选择电极响应斜率SMV/PX的理论值为(C)ART/NIFBRT/FC2303103/NIFD2303RT/NIF23直接电位法中,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离子强度(D)A都很大B都很小C不同D一致24直接电位法中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浓度(B)A成反比B无关C符合NERNST方程D呈正比25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中浸泡,其主要目的的是(B)A清洗电极B活化电极C校正电极D清洗和校正电极26钠离子选择电极对钾离子的选择性系数为0002,则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性为钾离子的(B)A200倍B500倍C2000倍D5000倍27用离子选择电极测量时,常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目的是为了(D)A消除干扰B保持电极表面干净C减小浓度差极化D加快响应速度28由NERNST可知,25时一价离子电极斜率的理论值为(A)A5916MVB2958MVC1972MVD1479MV29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B)A正比与待测离子活度B与待测离子活度的对比数呈线性关系C随待测离子活度增大而增大D不受待测液中离子强度影响二、填空题1电化学电池分为_原电池_和_电解池_两大类。2原电池表示式中,以“”表示_盐桥_。3IUPAC规定,不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凡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称为_阳极_;凡发生还原反应的称为_阴极_。4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是由_氯化钾溶液中的氯离子_浓度决定的。5离子选择电极由_敏化膜_,_内参比电极_和_内参比液_构成。6一支新的PH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_水化_。7TISAB由_离子强度调节剂_,_PH缓冲剂_和_掩蔽剂_三部分组成。8用于表示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关系的公式是_NERNST方程_。9电位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在_准零电流_条件下测定_知识电极和参比电极_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其理论基础是_NERNST方程_。10以PH玻璃电极测量PH1的溶液时,测量值往往偏_高_,这种现象称为_酸差_。11在直接电位法中,通常要向待测液中加入_离子强度调节剂_以保证活度系数恒定。12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溶液中的F浓度,加入溶液的PH2,则测定的结果偏_低_,原因是_FHHF,HHFHF2HF和HF2对F电极不响应_。13电位分析中常用的指示电极是_离子选择电极_。14电极选择性是指电极对_被测离子_和_干扰离子_响应差异的特性。用KIJ表示15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通常以_玻璃电极_作指示电极,_饱和甘汞电极_作参比电极16玻璃电极的电位包括_内参比电极点位_,_膜电位_和_不对称点位_。17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斜率在25是的理论值为_00592/N(V)_。18电位法测量所用的仪器称为_电位差计_。19已知I离子和J离子均为一价离子,且AI100倍于AI时,J离子所提供的电位等于I离子所提供的电位,此时离子选择系数KI,J_001_。20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内充液必须含有_氯_离子和_被测_离子。三、判断改错题1电位分析法中液接电位常常难以准确计算和测量,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扣除()2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时,测量的相对误差与测试仪器的精度有关,而与离子的价态无关()3电位法可用于有色,浑浊和粘度较大的溶液的测定()4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随被测离子浓度的改变而改变()5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时,由于电位与温度有关,故要求标准溶液与样品溶液的温度一致()6PH玻璃电极主要对H有相应,对NA,K,NH等也有一定程度响应()7普通的玻璃电极在PH大于9的溶液中由于对钠离子的响应而导致测得的PH偏高()8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活化,通常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9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F时,由于主要干扰来源于OH,所以试液的酸度越大,测得的的结果越准确()10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中F时,氟电极的电极电位与F的浓度对数成正比第十章1单项选择题1、电解质溶液导电是由于(B)A、自由电子运动B、离子定向迁移C、水分子迁移D、离子对迁移2、下列哪个参数常用于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D)A电导B、电阻C、电导率D、摩尔电导率3、下了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GK1/B、GKC、RKGD、GKR4、测得某电解质溶液两极的电阻为01K,其电导为(C)A、10SB、100SC、10MSD、100MS5、电导池常数为(D)A、R/AB、A/RC、A/LD、L/A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大小与其浓度无关B、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总是随其浓度的降低而增大C、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总是随其浓度降低而增大D、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总是随着浓度降低而减小7、电导率测量中最常用的电极是(A)A、铂电极B、银电极C、银氯化银电极D、金电极8、摩尔电导率的单位是(D)A、SMOL2/CMB、S/CMMOLC、S/CM2MOLD、SCM2/MOL9、测量低电阻溶液的电导时,应采用的最佳电源是(D)A、具有低电流容量的高稳定性直流源B、低频交流电C、MHZ以上的高频交流电D、KHZ以上的高频交流电10、1MOL/L盐酸、1MOL/L醋酸和1MOL/L硫酸溶液的电导率递增的次序是(B)A、HCLHACH2SO4B、HACHCLH2SO4C、HCLH2SO4HACD、H2SO4HACHCL11、ZNCL2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为(A)12、NAOH滴定NH4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