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本科论文_第1页
农村隔代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本科论文_第2页
农村隔代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本科论文_第3页
农村隔代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本科论文_第4页
农村隔代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本科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农村隔代教育研究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专业_教育管理_班级_XXXXXXXXXX指导教师_XXXXXXXXX_目录1、隔代教育的现状12、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2三、隔代教育的类型24、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3五、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36、隔代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47、隔代教育对儿童行为的影响58、隔代教育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69、怎样更好的进行隔代教育7(一)家庭方面7(二)学校方面7(三)社会政府方面710、结论7参考文献1黄应圣,刘桂平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家庭教育,2000113卢乐珍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4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学前教育研究,2001(3)。农村隔代教育研究【摘要】近年来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农村大量青壮年涌往城市,通过建筑业、服务业、工商业等行业渗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来赚取生活来源。因此,农村儿童被祖辈抚养的现象即隔代抚养非常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的角度入手,认为目前的农村儿童的隔代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者由于自身的素质特点而使隔代教育质量明显不高,家庭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在心理与行为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以及儿童本身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让我们共同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关键词】隔代教育心理影响行为影响隔代教育在农村是一种普遍的家庭教育模式。现代,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养影响儿童心理及行为的健康发展;过分的保护遏制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祖辈的爱,满足不了孩子的情感需要;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与他人合作的良机。无论在村头小卖部,还是在田间地头,老人和孩子总是不可分割的风景;而“隔代抚养”作为近年来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为数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1、隔代教育的现状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承担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老年政策研究”的P22项目调查,在被访的一万多位乡村老年人中,照看孙辈们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危害598。还有一个是关于岳阳县某村的一项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示该村在家人口构成情况中老年人占375,青年人占205,少年儿童占42;中青年外出人数占中青年总数的492,其中已婚中青年夫妇外出多达55;隔代抚养率婴幼儿达80,小学生达602,中学生达453。有的年轻夫妇很早就给孩子断掉母乳,将才几个月的小宝宝交给老人然后双双外出;有的一家几个兄弟姐妹同时将各自年幼的子女托付给老人。两位老人抚养三、四个孙儿屡见不鲜。可见,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不管愿意与否,都已经承担了抚养少年儿童的责任。2、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在中国农村,隔代教育如此普遍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农村青壮夫妻双方外出打工,或一人外出打工,另一方必定忙农田及家务,孩子自然就交给父母了;2、家庭破裂的,离婚、丧偶、再婚等;3、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祖辈出于疼爱孙辈,主动抚养、教育孩子,为年轻父母分忧;4、因患病、伤残等身体状况没有能力照顾孩子,所以只能由老一辈人老抚养;5、老年人由于赋闲在家,难耐寂寞,也乐于代劳等。三隔代教育的类型1过分关注型由于中国传统思想,许多老年人年轻时因为尝尽苦难,儿女长年不在家,唯恐家族唯一的“香火”吃不饱穿不暖,哪怕自己少吃少穿,也心甘情愿竭力满足孙辈的要求,什么都依着孙辈,哄得孩子开心,祖辈对孩子特别的关爱,事事代劳,做到无微不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给扼杀了。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2、过度管教型在农村很多老年人都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之类的。所以对孩子的管教过度严厉,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很少有发言权,照做就是了,这样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创新思维,本来老人们想让孩子有出息,可结果却适得其反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这种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3、综合型这种类型就是前两种的混合。就是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管教,只是照看好孩子正常的生活起居,而对学习或是心理方面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放任自流。4、民主、温暖和理解型在祖辈家长中也有的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四、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祖辈家长带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优势一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优势二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优势三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优势四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五、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因素一容易形成溺爱。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因素二思想观念陈旧。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因素三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因素四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有一项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都是由祖辈家长带大的。当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结论也是在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6、隔代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由于祖辈自身能力与素质存在不足以及教育不当,他们给孙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有的认为隔代教育会使孙辈患“隔代抚养综合症”有的认为,隔代教育“会带给被代养孩子身心发展的许多不利”有的认为“隔代教育,是误人子弟的一种教育方式”,“中国58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护着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隔代教育给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1、隔代教育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祖辈抚养,祖辈们更是备加关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再者,当今的老人,在孩提时曾经历了生活的艰难,总想为孙辈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他们对孙辈爱如掌上明珠,百般娇宠,不管有无条件都尽量满足其物质需求,事事处处护着孙辈。在这种由老人搭建的“温室”里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将形成任性脆弱。这种孩子容易胆小,遇事不敢做主,从众心理强,缺乏独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弱点,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2、隔代教育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的偏差,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心理障碍。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首先,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其次,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发展。再次,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障碍。7、隔代教育对儿童行为的影响1、学习状况不佳,学业成绩令人担忧有相当一部分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作业完成情况糟糕,抄袭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司空见惯,有的隔代家庭学生在父母外出后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现象,在这一方面被隔代教育的儿童的辍学问题非常突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失学率就越高。2、道德品质下滑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出现了危机。比如,他们有的为人处事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有的存在说谎行为;有的还流入了社会不良群体等。3、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老一辈人的管教方式不正确,导致孩子过度内向或过度外向,从而使孩子在与外人交流时存在障碍,要不十分害羞胆小,不敢说话;要不说话不经大脑,“出口成脏”等。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4、模仿力强,容易早熟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在做事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会效仿老年人的做法,这影响的孩子童年的成长。8、隔代教育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1、隔代教育者年龄过大,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方式不当。隔代教育者大多采取过度溺爱型和过度管教型的教育方式,而无论那种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自私,娇惯等;管教型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胆小,没有主见等。2、父母不在身边使孩子错过了最佳教育成长时间。当孩子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偏差或在某方面取得成绩时,远在他乡的父母无法采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给予他们鼓励、奖赏或正确引导。3、孩子自身的原因。由于周围环境和老人们的影响,极易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觉得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就是个自由人,没有人可以管得了,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9、怎样更好的进行隔代教育(一)家庭方面1、祖辈家长要注意善于学习,接受新思想,尽量用现代科学的、文明的方式来抚养教育孩子。2、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父母经常联系,给孩子更多的爱。对父母来说,抚育子女是义务,是责任。出门在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在家的子女,要经常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多跟老人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4、老年人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少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作为经常与孩子在一起的老一辈人来说应该尽量戒掉以往的陋习,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二)学校方面1、做好家庭联系表,即使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孩子。2、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教育,由于家长外出,被隔代教育的孩子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所以在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三)社会政府方面由于政府的相关政策,导致农民工的子女上学问题得不到保障,所以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一辈人来教育抚养。所以,政府应该调整相关政策,妥善解决外来人口就学问题。或者在农村建立一个针对老年人的隔代教育的培训机构,从而更好的进行隔代教育。10、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对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做出了概括,对隔代教育对儿童产生的心理及行为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角度提出了看法。农村隔代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如此庞大的隔代教育孩子群体,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教育,将是多大的一个社会问题生活的现实,丝毫阻挡不了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