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本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阅读,触摸语文的本真广泛,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要解决的还是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怎么读”。文本阅读涵盖的内容非常一、读什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文本阅读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与文本对话,如同庖丁解牛,切口的选择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文本阅读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读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要么点明文章的中心事件,要么标识文章的行文线索,要么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要么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读文章的题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解读题目,一下子让我们对作者笔下的信客有了更加立体的感受,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也就不言自明了。2、读字词文本阅读,关键字词不可忽视。阅读若能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层层推进,不仅对理解文章、体会思想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开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品位极高。究竟高在哪里着一“见”字,意蕴全出。因为“见”是无意的,彼此之间,本自无心,不期而遇,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跃然纸上。3、读句子文章中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筋脉,文章的灵魂。从这些句子入手阅读文本,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达到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1)从总起句入手。有的文章,开头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总起句。这是我们对话切入的最佳点,因为这类句子或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或提示概括,点明中心。如李辉的梁思成的故事。文章开头写到“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个开头很有特点,它不是直接写人,也不是写事,而是作者对梁思成和他的事业发表的一番感慨梁思成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暗示了文章的中心。(2)从中心句入手。文章中有一些揭示中心的句子,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这些句子语言隽永,含义深刻,启人心智。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景色的美好,居然使得追求世俗名利的人,心灵沉静下来,忘却世俗社会的牵挂,沉醉到大自然之中。若理解了这个中心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得多了。(3)从抒情句入手。抒情句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走进抒情句也就走进了文章(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刘亮程的走向虫子。“我这颗大脑袋,压根儿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切入文章进行对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说这样切入,由浅入深,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4)从总括句入手。许多文章在结尾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引领之言,结穴之语,或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或首尾呼应,突出中心。如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结尾写到“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这是总结全文的句子,是文章的总纲。说落日是悲剧,因为它有瞬间的、震撼心灵的辉煌的美;而这种美消失得又如此平静、安谧,这就是庄严、神圣。由此“纲”入手,纵览全文,可“纲举目张”。4、读重点段重点段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从重点段入手,反复品味,仔细推敲,认真思考,不但能明了作者的意图,悟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而且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读者和作者情感的交融。如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呵,我有心的。我说。我因为还有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自豪。”这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点题之笔。一个感觉不到痛苦的人,居然感到了自豪。一个人,肉体上被摧残折磨,生命危在旦夕,但精神上却刚毅勇猛,大义凛然。在遭受生死考验的时候,他还能如此地乐观和冷峻,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了。5、读细节细节描写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和感人之处,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细节描写不仅能体现作品艺术的真实,而且能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从文本的细节切入,可以有“以一当十”的功效。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写道“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从韩麦尔先生的“呆”“靠”“做手势”的神态可以看出,他对亡国的痛苦的心情是多么强烈而逼真呀这个细节,真实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6、读空白“空白”是指作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省略的部分,也是留给读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的想象的艺术空间。发现了创作空白,就找到了与文本对话的窗口。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天地苍茫,乍一看,空无一物,了无生命的痕迹。但最后一句,恰恰是生命的发现,生活的悠然自得。这不仅是牛羊生活的自在,而且是与牛羊联系在一起的牧人生活的惬意。生命宁静地存在着,只是被遮蔽了,这种遮蔽,正说明草原之美。这是一个草原人,唱出的一首草原赞歌,诗歌的这种空白,确实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奇效。总之,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文本的特点,潜心阅读,或分析文章,使学生读文悟道而有所知;或借助创设,使学生入境激情而有所感;或剖析人物,使学生由情导理而有所悟让学生做到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才会使语文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优化结合。二、怎么读新课标规定“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1、略读略读,就是粗略快速地阅读全文,包括文体、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背景,抓住线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略读的一个着眼点是抓线索。或时间或空间或物事,都可作为线索,抓住它,就等于开启了阅读文本的大门。如朱自清的背影。文中四处写到父亲的背影,抓住这些描写背影的句子,进行反复琢磨,就可知“点背影、绘背影、现背影、望背影”的写作思路。“背影”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2、精读精读,就是围绕文本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精读必须做到字斟句酌,条分缕析,搜寻信息,比较推敲,以求得对文章的深刻理解。精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结合语境,全面理解文章是用一定的语言,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这就构成了文章特定的语境。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如果片面地孤立地去分析,是这么一个意思,但如果把它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就可能是另一种意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猫的天堂。“真正的幸福与天堂,就是关闭在一间有肉吃的屋子里挨打。”这里给“天堂”下了一个定义,联系上下文便知,这显然是反讽。关闭、挨打,受凌辱,是谈不上精神上的幸福的,但由于物质上的丰足(有肉吃),不自由、无人格却变成了幸福。它意在告诉人们奴性的麻木是可悲的。表面写猫事,实则说人事。由此看来,分析语句,就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把握文意,理清脉络精读中的理脉络较之于略读中的理思路虽然形式上是一致的,但内涵上是对文意理解的进一步升华。如南帆的蚂蚁。文章从蚂蚁发现一粒饼干屑写起,承接到以人的思维写蚂蚁的心理活动,由蚂蚁想到自己,进而联想到人类生存的困惑。理清了文章的这个脉络,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的用意。原来作者用幽默的语调,流露了内心对生命的敬畏,思考了人生的哲学意义我们无非是发现了“饼干屑”的另一只蚂蚁。(3)搜寻隐含信息,理解深层含义隐含信息又叫潜在信息,是指没有在文字上明白说出的信息。认真地审视文章的一些细枝末节,对一些关键的语句涵咏咀嚼,仔细推敲,方能捕捉到隐含在文字深层中的信息,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鸟“绝”踪“灭”,虽未着“雪”,雪景自现,白茫茫的天地山川又增添了无限高洁的神韵。就在这阔大无边的洁白中,诗人将近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安排在远处,渔翁“孤”身一人,“独”钓江雪之上,在万山重岭一片晶莹的天地中,他的高洁、孤傲,与自然浑为一体的神情,又该是多么的耐人寻味3、细读细读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它能够让学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和肌理,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吕叔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细读,不可轻易地放过一个字、一个句子,相反,要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知。4、背诵背诵是文本阅读的较高形式,自古以来就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还是别人的见解,学生也只能断章取义地领会。让学生自由地、多次地诵读课文,才便于学生整体感知和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更何况有些文章,它的好处、妙处,它的弦外之音与韵外之味不容易分析出来,讲解也难以深透,只能靠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吟咏,才能恍然有所意会。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不光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