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_第1页
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_第2页
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_第3页
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_第4页
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计测技术经验与体会51JJG2012OO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的探讨李冰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测试所,陕西西安710021摘要简要提出了在使用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时发现的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的问题关键词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测量基准累计读数中图分类号TB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5795201006005103在依据JJG2012008指示类量具检定仪检定规程开展检定工作时,发现该规程关于分段测量累计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存在问题,现就此问题做以下探讨1表C2与表C2续中的数据相互矛盾规程第15页附录C一机械式千分表检定仪示值误差及回程误差的数据处理示例中,表C2_2NLM检定记录数据与第16页表C2续共同给出了分段测量累计示值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两表如下表C22MM检定记录数据01MM段受检点/MM0020406081茸块中心长度偏差/ILM一035004003001005013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IXM正向读数/LA,M示值误差/IXM反向读数/IXM示值误/IXM可以发现,表C2中,差分别为01M和03ILM,02IXM而在表C2续中,差分别为O3TXM和071XM,04M受检点1的正反向示值误它们的差值为0301受检点1的正反向示值误它们的差值为0703在两表中,不仅受检点1的正反向示值误差不同,收稿日期2010一O907作者简介李冰1983一,男,陕西西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计量检定工作表C2续12LNM段受榆点/MM1121416182量块中心长度偏差/P,M一035025012030016026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0O10O23O05019O09/I,M正向读数/IXM002030405O4累读数/L,LMO30106070807示值误差/M03004060606反向读数/IXMO200O5O5O6O5累计读数/IXM070510101110示值误差/LA,LN07O408100809任意1MM范围内示值误差10010M回程误差02002M而且它们的差值也不同2表C2续中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与反向累计读数均有误进一步分析发现,表C2中受检点1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为022M,而表C2续中受检点1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为0M另外,表C2续中,12MM段受检点的正向累计读数是由其正向读数加上03IXM得到的,反向累计读数是由其反向读数加上05M得到的,正反R向读数所累计的数值不相同03TXM与05TXM是表C2中受检点1的正向读数与反向读数经过仔细思考,若按照表1处理数据则比按表C2续处理数据所得的结论更准确3153OOOO462O0OO34LO0OO315100OO一3140OOO一十22OOOO52经验与体会2010年第30卷第6期表112TONI段受检点/MM1121416182量块LL1心长度偏差/M一035025012030016026相对零佗中心长度偏差/LLM正向读数/M累计读数/UM示值误差/UM反向读数/M累计读数/M示值误差/M如表1所示,首先,表C2续中12MM段各受检点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应该累计表C2中受检点1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022M,即各受检点的相对中心长度偏差应统一加上022M,两测量段的数据应该统一到同一个测量基准下,只有这样累计读数才有意义其次,表C2续中,不仅正向累计读数应由其正向渎数加03M得到,反向累计读数也应由其反向读数加上03M得到,反向若累计05M,会将12MM段各受检点的正反向示值误差的差值人为地扩大“05M一03M02M“,这个02M不是仪器本身固有的町以看,表1与表C2中受检点1的正反向示值误差是一致的3受检点示值误差的本质含义规程第7页63104数据处理中提到仪器的示值误差是以各测量段正反行程内受检点示值误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来确定据此,从表C2与表C2续中可得出仪器示值误差应为10M一一01M11M同样,从表C2与表1中可得出仪器的示值误差应为05M一一02M07M以下结合图1来论证仪器的示值误差应是07M基准0基准1正向反向L99992ML09969UM1L99972M一J99959M,99951M图1首先必须明确受检点的正反向示值误差的本质含义根据“测量仪器示值误差被评定测量仪器的示值一测量标准复现的量值“,具体到机械式千分表检定仪的单个受检点,微分筒由量程刻线区以外旋转至受检点0以下将此旋转方向定为正向,其反方向为反向时,千分表测杆端面所处的位置定为测量基准以下称基准0正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1,此时测杆端面到基准0的距离表示为Z,则受检点1的正向示值误差为1MMZ即1MR1一11MM一1MM022M一03M03M一022M008M反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1,此时测杆端面到基准0的距离表示为FI,则受检点1的反向示值误差为1MM1即1MMZ11MM一1MM022M一05M05M一022M028M正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2,此时测杆端面到基准0的距离表示为L,则受检点2的正向示值误差为2IHML2反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2,此时测杆端面到基准0的距离表示为L,则受检点2的反向示值误差为2INMZ2分段测量时,先正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0,使测杆位于基准0,然后在正反行程上开始01MM段的测量01MM段测量结束后,先将微分筒由受检点0正向旋转至受检点L,再以此时测杆端面的位置为新的测量基准以下称基准1,开始12MM段的测量注意到,以基准1为测量基准,测量12MM段各受检点,这同以基准0为测量基准,测量01MM段各受检点的情境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以基准1为测量基准,单对12MM段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方法应同表C2相同,如表2所示表212MM段受检点/MM1麓块中心长度偏差/M一035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0/LLMI1向滇数/M0示值误差/N0反向读数/M02示值误差/M02121416182025012030一O16026010023005019009020304050403O】0403030005050605一O1O3O5O4N4由表2,正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2,此时测杆端4745850O0O0O584695000O0O4745850O0OO0362584OOOO002123NCN一一0O3L253OO00OO计测技术经验与体会53面到基准L的距离表示为,则L1MM009PM一04PM99969TXM反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2,此时测杆端面到基准1的距离表示为Z,则Z1MM009TZM一05UM999591XM由上可知,基准0到基准1的距离,L11MM一008M99992PM那么L2L1L99992PM99969PM199961LLMF2L1Z999921,ZM99959M199951UM则受检点2的正向示值误差为2MML22MM一199961M039M则受检点2的反向示值误差为2MMF22MML99951M049M这与表1的结论是一致的03904,04905所以,按照表C2和表1所给出的方法处理数据所得的结论更准确,仪器的示值误差应是07M412MM段正反向测量数据均应累计受检点1的正向示值误差实际上,对12MM段的正反向测量数据同时累计01MM段受检点1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022PM和正向读数03M,本质上是累计受检点1的正向示值误差“03P,M一0221XM008IXM“,因为基准1是正向旋转微分筒至受检点1时测杆端面的位置,要将在基准1下得到的示值误差换算到基准0下,则需要累计受检点1的正向示值误差需要辨清,倘以微分筒反向旋转至受检点1时,测杆端面的位置为12MM段受检点的测量基准,则12MM段各受检点正反向读数均需累计表C2中受检点1的反向读数05IXM无论基准怎样变,正反向所累计的数值必须相同,因为正反向的测量数据是在同一个测量基准下获得的,正反向测量时指示仪读数的差值就是正反向示值误差的差值简而言之,首先,累计数据时,对12MM段各受检点的测量数据累计的应是01MM段受检点1的示值误差,而不是受检点1的指示仪读数,所以12MM段各受检点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应累计01MM段受检点1的相对零位中心长度偏差022PM另外,分别正反方向旋转微分筒至同一受检点时,量块尺寸差没有变,指示仪读数之差就是测杆端面位置之差,也即该受检点的正反向示值误差之差,只有测杆所处位置的关系才对反映仪器性能有实际意义,而人为加入的“05M一03M02PM“并不反映仪器实际性能所以12RAM段各受检点正反向读数都应累计受检点1的正向读数03PM另外,表C2续中12MM段的量块中心长度偏差与表C2中01MM段的量块中心长度偏差不一致,此处令人不解显然,测量12MM段与测量01MM段一样,使用的都是尺寸为1,12,14,16,18,2MM的量块,现只能解释为使用了两副量块进行测量由于此问题不是影响检定结论的关键问题,所以之前论证观点时仍采用了表C2续中所给出的量块中心长度偏差参考文献1张玉文,陈照聚几何量仪检定/校准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1矫,幺幺幺幺幺幺幺幺幺幺幺句幺矫专家称激光未来发展将呈三大趋势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一同被誉为“20世纪四大发明“的激光技术,已走过5O年发展历程11月29目,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激光诞生5O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会议在四川绵阳科学城举行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未来激光技术将围绕普及,提高,交叉三个方向加快发展杜祥琬在题为激光五十年的几点启示的发言中谈到,未来激光技术将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