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旅游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灵空山旅游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灵空山旅游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灵空山旅游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灵空山旅游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沁源县地处太岳山东麓,沁河之畔,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古县;西连灵石、霍州市;北靠平遥、介休。沁源县由沁河源头而得名,地理座标在东经11158301123230,北纬362020370042之间,全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74公里,土地总面积2554平方公里,辖5镇9乡26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613万,县人民政府驻沁河镇。近年来沁源县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将山西省建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山西省将长治市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兴能源产业基地和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的号召,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依托自然条件,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灵空山景区的投资力度,沁源县坚持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坚持科学发展中要注意六大和谐,即产业和谐、生态和谐、城乡和谐、民生和谐、人文和谐及政治和谐。充分利用境内的优质旅游资源,响应长治市和沁源县的旅游发展规划,以灵空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打造一个集生态山水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太岳生态休闲精品景区,即灵空山旅游区,是实现六大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现阶段县道郭(道)下(庄)线是进入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道路,在运送游客的同时,还承担着沿线附近多家煤矿煤炭的运输和沿线居民的出行,该路等级偏低、宽度窄、弯道多、坡度大、运力不足,而且穿村路段较多,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为此,沁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道郭下线进行拓宽改造,为灵空山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项目的实施也是最近省市两级政府突出抓好重点景区旅游服务业,打造旅游品牌思维新战略的具体措施,拉动内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12编制依据(1)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交通部2010年4月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3)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交通部1996年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公路工程估算指标;(5)山西省交通厅文件晋交科字(1997)56号颁发的“关于试行山西省关于贯彻执行(96)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6)山西省交通厅晋交公字2008345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交通厅执行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补充规定);(7)国家交通部2010年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与参数;(8)山西省交通厅文件晋交便字2008278号文件“关于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用地篇章的通知”;(9)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2009)38号关于公布实施全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13研究过程2011年2月由沁源县交通运输局委托长治市通明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进行灵空山旅游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到委托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并根据接收任务的目的和范围,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和调查,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在原路走廊带内沿旧路改造的思路及改造范围,并于2011年3月份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4建设的必要性1、是完善长治市旅游规划,加快灵空山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需要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特点,长治市旅游规划拟定了“贯通两条走廊,开发十个重点旅游区,构筑四大旅游精品”的发展战略,两条走廊分别为从左权经武乡、黎城、平顺、潞城、壶关到河南林州的东部走廊和从介休经沁源、沁县、襄垣、屯留、长子、长治到晋城的西部走廊;十个重点旅游区分别为东山(老顶山)西水(漳泽水库)、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黄崖洞、灵空山、仙堂山、太行龙洞、发鸠山旅游区、辛安泉域、沁屯旅游区;四大旅游精品分别为太行峡谷观光旅游精品、红色太行旅游精品、太行水乡乡村旅游精品、绿色太岳生态休闲精品。灵空山旅游区位于沁源县境内的太岳山区,既是重点开发的十大景区之一,也是四大旅游精品之一,并且位于西部旅游走廊带上,在长治的旅游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生态旅游价值,是太岳生态旅游的代表。相比具有“雄浑、大气、奇峻、阳刚”的太行山脉,太岳山脉则具有“秀美、亲切、婉转、阴柔”的特点。太行山脉以太行山大峡谷为核心,景区的规划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与知名度,而太岳山脉的生态旅游则刚刚破题,下一阶段将重点建设灵空山旅游区。作为长治规划的十大景区之一,灵空山旅游区包括圣寿寺、花坡、沁河源头、芊林背、风洞沟等众多景区,是集亚原始森林、山水凤光、文物古刹、高山草甸等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景之美、松之奇、崖之险、师之神、谷之趣之说。根据山西省旅游发展的长期规划,灵空山旅游区将建成国家4A级景区,与其余三大旅游精品相比,灵空山旅游区开发相对滞后,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县道郭下线虽是通向灵空山景区的主要道路,是开发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基础设施,但目前的道路状况已经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为加快灵空山旅游区的开发速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沁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郭下线作为灵空山旅游公路进行拓宽改造。2、是提高主骨架公路等级,强化道路整体服务功能的需要沁源县境内的公路网络主要由S222线、S323线、S322线形成主骨架,其中S222线(汾阳屯留线)贯通沁源县南北,S323线(沁源洪洞线)和S322线(沁源涉县线)纵横沁源县东西,3条省道既是沁源县的主干道,又是出境线,是沁源县的经济命脉。并且S222线、S323线与县道郭下线在沁源县中部形成一个环形公路网络,该环形公路网络从县城出发,沿S222线经交口在郭道上郭下线,过程壁、韩洪,在下庄与S323线相交,利用S323线穿过李元镇重新折回县城,全线途经3镇2乡,全长40公里。沁源县境内所有的公路主干道和出境线均与该公路网络直接或间接相连。可以说,沁源县的公路网是以该环形公路网络为核心,向外辐射的一个公路网。在整个环形公路网中,S222线与S323线已经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完成,而县道郭下线勉强够得上四级公路标准,成为路网中的“瓶颈”路段。因此将县道郭下线拓宽改建后,可加强沁源主骨架路网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利于提高沁源县整体路网服务水平。3、是解决煤炭外运,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沁源县煤炭资源丰富,在沁源县西北部及县道郭下线沿线分布着多家煤矿,经调查主要有山西新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梅园集团沁源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源嘉元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新源煤矿、山西安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安神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源李城煤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煤矿的煤炭经县道郭下线外运出境,从而给郭下线带来很大的交通运输压力。本次对县道郭下线的拓宽改造后,可使道路的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沁源县煤炭的外运,为沿线及附近煤矿的改造升级,提高产能与资源重组创造了上升的空间和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4、是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项目路线全长20295公里,途径3个乡镇10个村庄,涉及人口约16万人。并且和县道上舍至鱼儿泉、程壁至卫华公路相接,这两条公路所经村庄人口最终也经过本项目出行,间接涉及村庄27个,人口约26万人。本项目拓宽改建后,将会改善大约42万人出行条件,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沿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5主要研究结论151交通量预测本项目按2010年4月交通部颁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后的20年。本项目全长20295公里,根据各段在路网中的功能、交通组成,本次预测采用断面交通量预测法,分三段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本项目远景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D表11交通量年份AK0000AK12600AK12600AK15600AK15600AK202952013340125743156201542113187390720206168466957232025818661967595203098957489918120321038478599634152技术标准分析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2032年AK0000AK12600段、AK12600AK15600段、AK15600AK20295段年平均日交通量分别达到了10384PCU/D、7859PCU/D、9634PCU/D。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二级公路的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PCU/D,因此本项目宜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本项目拓宽改造后,作为通向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道路,还承担着沿线附近多家煤矿煤炭的运输和居民的出行,是沁源县中部地区的一条主骨架公路,在沁源县的公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交通量的预测结果,结合地方政府对本项目的意见,确定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路基宽度采用12米,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AK12600AK15600段路基宽度采用85米,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153技术标准1531设计速度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主要沿旧路拓宽改造,地形平缓,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AK12600AK15600段原路跨越梯子坡山,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1532路基宽度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宜采用10M,但考虑到本项目建成后客货混行,安全隐患较大,且过村路段较多,在部分路段需要设置慢车道,故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路基宽度采用12米;本项目AK12600AK15600段设计速度采用40公里/小时,按照规范规定路基宽度采用85米。全线桥涵与路基同宽。1533汽车荷载等级本项目将来属于混合交通,桥涵汽车荷载等级均按公路级考虑。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2。主要技术标准表表12A线方案序号指标名称单位AK0000AK12600AK12600AK15600AK15600AK202951公路等级级二2设计速度KM/H6040603路基宽度M1085104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1002005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25601256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M150060015007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M200070020008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形)M140045014009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M1500700150010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凹形)M1000450100011最大纵坡67612路面面层类型沥青砼路面13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14小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5015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1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G154路线走向与方案比选1541路线方案拟定的原则路线走向方案的选择,根据路线起、终点及主要控制点,结合拟建公路等级、在公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功能和特点,以及景区分布、景点位置、沿线企业分布、村镇位置、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比选后确定路线方案。在定线的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1)作为通向灵空山旅游区的主要道路,要符合旅游业发展的规划要求。(2)作为沁源县中部地区的主要骨架公路,注意布线的合理性和协调性。(3)作为S323线和S222线的连接公路,沁源县的主要县道之一,在满足旅游业的发展的同时,要兼顾沿线企业的物资运输,特别是沿线附近煤矿煤炭的外运。(4)与改善当地居民出行条件,带动沿线群众致富结合起来。(5)旧路线形指标容许的路段,一定要充分利用原路进行拓宽改造,减少新增占地的数量,少占林地和耕地,避免大量拆迁,减少对群众利益的侵扰。(6)路线跨越梯子坡山时,由于原路技术指标偏低,利用价值不大,该段基本属于新建,在进行平纵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地形,尽量避免大填大挖;以防破坏原生态植被和诱发较大的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在必须设计为较大填挖的路段,在设计中应做好排水设施,尽量减少水流对路基的破坏,并做好防护设计,充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7)原路与沁河相交时为过水路面,本次设计应对路线纵断进行调整并增设构造物跨越沁河,保障道路全天候畅通。(8)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如遇到无法避让地段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拟建公路的安全。(9)考虑施工环境和条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现有公路运输的干扰和影响。(10)路线沿线被交道路较多,在路线进行平纵设计时,要考虑被交道路的衔接顺适。(11)以人为本、和谐设计,尽量缩短路线长度,减少工程数量,采取适当的平纵指标,降低工程造价,降低营运消耗,保证运营安全和舒适。1542旅游公路路径分析与改造范围的确定灵空山景区位于沁源县西侧,与古县、霍州交界,从路网结构分析,从外界进入景区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由北即平遥、介休方向沿S222线南下至郭道后,沿郭下线西行至下庄,再经S323线到达灵空山旅游区;二是由南即沁源县城方向北上沿S323线途径李元直接到达灵空山旅游区;三是由东即沁县方向先由S322到交口,要么北转S222线到郭道,再走郭下线到下庄,利用S323线到达灵空山景区,要么南下S222线至县城东,再走S323线直接到达景区,这两条路线距离基本相当。总之,无论从北、南、东这三个方向中的那个方向都要集中于下庄这个节点,也离不开由S222线郭道至县城段,S323线县城至下庄段,县道郭下线形成的环形网络。而这个环形的路网中S222线与S323线在近几年刚刚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过,唯独县道郭下线路况较差,作为通向灵空山旅游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不能保证车辆安全正常到达景区,现需对其进行改造。1543路线起终点路线起点本项目路线起点设在原S222线K122000处,即郭道桥南桥头转弯处,将路线起点设于此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虽然S222线郭道村过境段已改移出村东,但原路也做了改造,仍然可以保证郭道线与改线后的S222线连接畅通,不影响道路的整体使用功能。此处为县道郭下线的起点,将旅游路起点设于此处,可以保证道路改造的完整性。该处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安全性比较高,无拆迁,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路线终点本项目路线终点位于下庄村南,与S323线K16100相接,将终点设于此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可以利用S323线通向灵空山景区,保证了旅游公路的完整性。此处为县道郭下线的终点,确保道路改造的完整性。该处地势平坦,视线良好,便于衔接,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总之本项目路线起终点的选择比较明确,不存在比较方案,即原县道郭下线的起终点。1544路线方案项目组接到任务后,多次对实地进行了踏勘,并在110000地形图上反复布线比较,在路线布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控制因素,按照路线布设原则,项目组对各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纸上定线、野外踏勘、调查,并进行了工程量、造价对比,施工难度考虑、路线线位优化等工作,又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一条推荐路线方案和两条局部比较方案,路线方案及长度见表13。路线方案及长度一览表表13名称起点终点长度(KM)备注A线方案AK0000AK2029520295一般路段路基宽度12米,局部路段路基宽度85米的宽度不同方案B线方案BNK0400AK0400BNK13320AK130601292局部设置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运煤专线)BBK0400AK0400BBK13060AK130601266局部设置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旅游专线)C线方案CK12600AK12600CK15600AK1560030平面相同,纵断不同,全线路路基宽度均为12米方案(1)A线方案(沿原路拓宽改造方案)A线方案起点设在原S222线K122000处,即郭道桥南桥头转弯处,总体走向由东向西,沿郭下线拓宽改造,在AK1480处对原过水路面进行调坡改造,新修桥梁跨过沁河,继续向西沿郭下线拓宽改造,途径太岳林业局、杨家岭、程壁、王壁、定安沟、韩洪,在上舍改出村外后,南转翻越梯子坡山,下山后继续沿郭下线向南拓宽改造,经李城、上庄,在下庄村外与S323线K16100处相连。A线方案全长20295公里,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除对原过水路面及上舍村改线外,绝大部分路段利用旧路拓宽改造,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以上两段总长17295公里,占路线总长8522;AK12600AK15600段原路跨越梯子坡山,由于旧路平纵指标偏低,利用价值不大,即使部分路段平面线形能够勉强利用,纵断也无法满足技术标准,下挖过大,故该段按新建路考虑,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85米,该段长30公里,占路线总长1478。A线方案共设大桥1座,长132延米;设中小桥7座,累计长142延米。A线方案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4,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5。A线方案技术指标表表14序号指标名称单位A线方案备注AK0000AK12600AK12600AK15600AK15600AK20295全线一、路线1公路等级级二二二2设计速度KM/H6040603路基宽度M1285124路线长度KM12630469520295二、平面5交点数个1277266平均每公里交点个0952331491287圆曲线最小半径M/处250/2120/1200/1120/1三、纵面8变坡点数个12106289平均每公里变坡点数个09533312813810最大纵坡/处367/1695/424/1695/411最小坡长M/处310/1120/1195/1120/1凸形M/处7200/11500/17600/11500/112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M/处4000/11600/39000/11600/3A线方案工程数量表表15序号指标名称单位A线方案备注一、路线1路线长度KM20295二、路基路面土方1000M31988162土石方石方1000M31932193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100M3497844路面1000M2214626三、桥涵5大桥延M/座132/16中桥延M/座75/27小桥延M/座67/58涵洞道48四、征地拆迁9征用土地亩3714不含旧路10拆迁房屋M24024五、交叉路线11平面交叉处14六、全路段工程造价万元130283159七、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6419471(2)B线方案(局部设置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本项目交通量主要由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两部分组成,客货混行,干扰较大,如果全线能另外选择一条路线将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全部分开更适合作为旅游公路使用,但全线上舍至终点段作为跨越山岭线,先上后下,且在山脊或山脚布线,修成分离式路基造价会增加许多,而且地形条件也不容许,但原路起点至上舍段沿沁河河道北侧布线,地势平坦,可以考虑在原路对岸,即河道南侧重新开辟一条线位将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分开。因此项目组提出了在局部路段设置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的组合方案,即B线方案进行比较。B线方案由运煤专线和旅游专线两部分组成,其中新辟线位为运煤专线,简称南线;将郭下线路面改造后作为旅游专线,简称北线。南线起于A线方案AK0400处,即原郭下线准备跨河转弯处,起点桩号为BNK0400,与郭下线分离后,在原路对面沁河南岸沿山脚下布线,途径朱合沟、胡家坪、在上舍南即与北线合并,终点桩号为BNK13320。B线方案南线全长1292公里,为新修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85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按重交通设计。B线方案北线起点与南线一致,起于AK0400处,起点桩号为BBK0400,沿原路进行路面改造,平纵线形参考相对应的A线方案,除BBK1480处原过水路面段及上舍过村段进行调坡改线外,其余路段基本维持原线形不变。北线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75米,路面结构为沥青砼,按轻交通设计,桥涵与路基同宽。B线方案南线新建小桥2座,累计长度为34延米,B线方案北线新建大桥1座,长132延米,小桥1座,长16延米。B线方案技术指标见表16,主要工程量见表17。B线方案技术指标表表16B线方案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南线(运煤专线)北线(旅游专线、线位参考对应A线方案)备注一、路线1公路等级级二三2设计速度KM/H40303路基宽度M85754路线长度KM12921266二、平面5交点数个12136平均每公里交点个0931037圆曲线最小半径M/处19054/1250/2三、纵面8变坡点数个8129平均每公里变坡点数个06209510最大纵坡/处695/1695/111最小坡长M/处180/1310/1凸形M/处4500/17200/112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M/处2000/14000/1B线方案工程数量表表17B线组合方案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南线北线合计对应A线方案备注一、路线1路线长度KM1292126625581266二、路基路面土方1000M316074142329203069471662土石方石方1000M3189761897699043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100M3431554315526900重交通99484994841380044路面轻交通1000M28393883938/三、桥涵5大桥延M/座132/1132/1132/16中桥延M/座75/27小桥延M/座34/216/150/344/28涵洞道353530四、征地拆迁9征用土地亩34768235582116不含旧路10拆迁房屋M21286五、交叉路线11平面交叉处59149六、全路段工程造价万元65904094228365188874061273014054七、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5100936180383234523845767303B线方案优点局部路段可使运煤车辆和旅游车辆分开行驶,互不干扰,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确保旅游专线路容整洁;实施过程中对现有公路的交通干扰小。B线方案缺点运煤专线为新辟线位,占地多,对环境破坏大;仅局部路线解决了客货分流,占整个灵空山旅游公路比例极小,对全线的作用不大。运煤专线位于山体阴面,冬季积雪不易融化,存在安全隐患。两线合计工程量大,比对应A线方案增加投资15726558万元。B线对应A线方案优点利用旧路进行拓宽改造,占地少,对环境破坏小;工程量小,比B线方案节约投资15726558万元。路线位于山体阳面,冬季不易积雪,行车安全。B线对应A线方案缺点实施过程中对现有公路的交通干扰大;无法实施客货分流,而且过村路段较多,交通安全性差。(3)C线方案(全线路基宽度均为12米方案)A线方案中全线设计速度不同,路基宽度不同,其中AK0000AK12600、AK15600AK20295段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为12米;AK12600AK15600段设计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为85米,全线设计标准不统一,不利于车辆行驶。如果全线设计速度一致,路基宽度一致,更有利于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和行车的舒适性,为此项目组提出了全线设计标准一致的C线比较方案。C线方案在平面位置上与A线方案AK12600AK15600完全对应,但纵断不同,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为12米。C线方案由于设计标准提高,虽然平面与A线方案一致,但纵坡不同,经计算,土方增加562千方,石方增加5285千方,防护增加50百方,工程投资增加23483万元。C线方案优点全线设计标准统一,有利于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道路的安全服务水平。C线方案缺点路基开挖增加,自然环境与植被破坏大。工程量大,增加投资23483万元。C线对应A线方案优点对植被破坏小,体现了因地制宜,灵活设计的原则,而且经交通量预测和通行能力分析,也能满足行驶要求;工程量小,节约投资23483万元。C线对应A线方案缺点设计速度低,路基宽度窄,行车舒适性稍差;比较结论B线方案的优点在于局部路段可以实现客货分流,但路段较短,在沁源县整个通向灵空山的旅游公路中所占的比例低,对全线的运营没有太大的影响,且占地多,造价大,因此项目组在综合分析后,放弃B线方案。C线方案的优点在于使全线的设计标准统一,提高了道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缺点在于开挖过大,环境破坏严重,且投资增加,因此在对全线交通量预测和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后,决定在满足规划年限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设计的原则,采用A线方案,放弃C线方案。155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1551投资估算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全长20295公里,总投资估算为130283159万元,平均每公里6419471万元。推荐方案估算表及人工、主要材料数量见表18、19;比较方案投资估算见表110。投资估算表表18分段桩号长度(KM)总投资(万元)每公里造价(万元)备注K0000K20295202951302831596419471总投资202951302831596419471人工及主要材料数量表表19名称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人工工日461874沥青3300I、II级钢筋267砂、砂砾3176064水泥23609片石356037原木3126碎(砾)石3133441比较方案及对应推荐方案估算一览表表110方案名称长度(KM)总投资(万元)每公里造价(万元)备注B线方案北线12660228365181803832B线方案南线12920659040945100936合计25580887406123452384B线对应A方案126607301405457673031552资金筹措本项目的资金来源由地方自筹和申请交通运输厅补助两部分组成。根据16个月工期的安排,拟定资金运用计划见表111。项目资金运用计划人民币万元表111时间资金类别金额(万元)资金比列备注2011年7月2012年10月自筹补助130283159100费用合计1302831591001553工期安排根据本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平顺县政府对项目的规划,本项目拟于2011年7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为16个月。2011年2月2011年3月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4月2011年5月完成两阶段初步设计;2011年5月2011年6月完成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011年6月2011年7月完成招标、征地拆迁;2011年7月2012年11月完成工程施工。为充分发挥拟建公路的效益,各项工程同步进行。统一规划,有计划地分期实施。156经济评价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112,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309,高于基准折现率8,且敏感性分析表明在由费用增加10,效益减少10的不利情况时,内部收益率为1045,高于基准折现率8,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并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13。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看,本项目可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表112指标EIRR()ENPV(万元)EBCRN(年)全部投资1309513215151411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表113敏感性因素变化比率EIRR()ENPV(万元)EBCRN(年)费用变化11效益变化091045262712391803157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1571土地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