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下水环评项目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_第1页
矿山地下水环评项目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_第2页
矿山地下水环评项目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_第3页
矿山地下水环评项目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_第4页
矿山地下水环评项目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山地下水环评项目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以广东省阳山县犁壁山铁多金属矿采选项目为例学生易鑫,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指导老师潘红忠,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1前言广东省阳山县犁壁山铁多金属矿于1958年由当地村民发现,之后于1959年、19661967年间分别由广东省地矿局723队、706队做过简单的调查工作,其中以后者较为重要。该矿探矿权所有人原为广东省化工地质勘查院。2004年初,该院将探矿权转让给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后又受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委托,开展了进一步的普查工作,完成了广东省阳山县犁壁山铁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1年2月,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该院又完成了广东省阳山县犁壁山铁多金属矿详查报告。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2011年2月11日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标准,本项目需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工作。在认真收集及研究有关数据及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并根据工作方案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任务是通过搜集资料、环境现状调查、水文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位观测与水质化验等,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和评价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水质污染及水位变化),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地下水环境恶化,降低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为环保审批部门提供科学依据。2选题背景2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犁壁山铁多金属矿进行水质评价和预测,有助于人们在该地区地下水环境最小程度影响下,确定合适的开矿位置,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任务是通过搜集资料、环境现状调查、水文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位观测与水质化验等,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预测和评价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水质污染及水位变化),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地下水环境恶化,降低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为环保审批部门提供科学依据。22水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221水质评价方法概述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根据地下水的主要物质成份和相应的水质标准,分析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分布状况和可用程度,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已开发出的水质评价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早期以综合指数法为主。由于随机性、模糊性、灰色关联往往共同存在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之中,以现代数学理论为基础的模糊评价、灰色评价、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现代系统方法近年来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水质评价主要目的是了解水质现状,是水质等级评定和水功能区划的前提,同时也是水质预测的基础。近年来,相关学者在水质评价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使其呈现多样化,并渐趋成熟和完善。马成有2006在磐石市地下水评价中提了修正的内梅罗水质指数形式,得出较客观的结果。方正2003提出了用于湖泊水质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认为多级模糊评价法可避免一般模糊综合评判中由于最大隶属度不适用性所引起的判断错误。王博2008在研究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时将模糊综合评价与GIS相结合,认为模糊数学可用于大空间尺度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徐祖信2005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用于上海市河流的水质评价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评价结果,并确定了我国河流水体黑臭的判别准则。尹海龙2008研究认为当综合水质为劣类水时,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论偏保守,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则能够进行合理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现代系统方法在水环境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同方法的耦合将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但当前还缺乏对各类水质评价方法的系统归纳,未对各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条件等进行细致分析。且这些评价方法多集中于对地表水的评价,所以地表水水质评价方法已发展较为完善。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综合标识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法。通过利用这五种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五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一单因子指数法单因子评价法是将每个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地表水常采用GB38382002标准)比较,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水质类别,其中确定的最高类别即为断面水质类别,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可确定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A水质因子的评价标准(如PH值),其标准指数公式,PH7时SDPHP07,PH7时SUP式中PH标准指数,无量纲;PHPPHPH监测值;标准中PH的上限值;SU标准中PH的下限值。SDPB定值的水质因子评价标准SIICP式中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ICI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CSI第I个水质因子标准浓度值,MG/L;(二)内梅罗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是一种兼顾极值和平均值的计权型多因子评价指数,该方法可表示为PIJ2/2MAXAVELIJCLIJ当CI/LIJ1时,CI/LIJ1PLGCI/LIJP常数,内梅罗采用50;当CI/LIJSJ1式中,CI为第I项评价因子浓度实测值,SJ和SJ1为该评价因子第J和J1类水质的标准值。B对第类水,即J24,其隶属函数为,SJ1SJ1C对第类水,即J5,其隶属函数为1,CIS3UJCIS3/S4S5,S45,S5NXN式中N第N类污染物;XI第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MG/L);SK1,SKN第N类污染物第K、K1类水质标准(MG/L)。标准矩阵S为SLN11NLLS式中SLN第N类污染物第L类水质标准M/L。关联离散函数及关联度的计算分别计算对应每个P指标的绝对值差NL和离散函数N及关联度R。关联离散函数定义为1(L),2(L),3(L)N(L)N(L)NANLBLNLANA式中关联离散函数;NL某一断面第N类污染物与第L级水质标准的类别差。A当NL0时,相应的水质因子与第L级水质同类,NL1时,A相应的水质因子与第L级水质异类。关联度定义为R的确定方法如下1NII1NIIII89WSN,2/SN,5溶解氧指标WSN,4/SN,1非溶解氧指标式中R关联度;I第I类水质指标的权重值。I水质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指标值;W水质因子的重要性系数。关联矩阵最终为RLNR1LR2LR3LR4LRNL222水质评方法对比单因子评价法是将每个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地表水常采用GB38382002标准)对应比较,确定各个评价因子的水质类别,其中的最高类别即为断面水质类别,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可确定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内梅罗指数法是当前最常用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内梅罗水质指数特别考虑了污染最严重的因子,但它只能反映污染的程度而难于反映污染的质变特征;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方法,根据模糊集的理论和概念来确定环境质量的归类。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核心内容是确定隶属函数,进而求得隶属度以确定水质类别;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在单因子水质标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全面分析各类型水质指标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重点污染因子,结合各水体的功能区标准,通过计算,用一个综合系数即水质标识指数来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关联分析法是根据离散数列之间几何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的。在进行水质分级评价时,选择评价对象的评价因子实测值为参考序列,水质指标分级标准为比较序列,根据求出的多个关联度,选出最大关联度所对应水质标准比较序列对应的级别,即为待评价水质的级别。223水质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从水质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质评价方法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L)从应用范围上看。指数评价法,特别是综合指数法因其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在水质调查和评价中仍会应用很广,此外,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在水质评价中逐渐显示出一定的优势。(2)从研究动态上看。非机理性水质评价方法是种黑箱模型,模式通常较复杂,尚需进一步研究,因而开发出评价效果好的模型和便于操作的模型软件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23水质预测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地下水水质动态预测或预报是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地下水水质动态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方法。确定性方法包括解析方法、数值法和物理模拟法;随机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频谱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以及随机微分方程等。确定性模型是由地下水运动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数学模型,一般情况下确定性模型的解能用解析式表达或者用数值法和物理模拟法进行求解。用数学分析方法直接得数学模型解的方法称为解析法,其解称为解析解。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来,考虑较多实际条件得到的解析解式总是十分冗长的。解析法适用于几何形状规则、条件简单、边界单一的研区,有很大的局限性。物理模拟法主要采用电模拟,其原理是根据渗流场与电场的相似性,根据导电介质的不同,电模拟法又分为连续介质电模拟和非连续介质电模拟和非连续介质电模拟又叫电网络法,可以模拟非均质、各向异性以及各种复杂的边界条件,在地下水水质动态预测中,对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很大的适应能力,但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模型制作周期长。数值模拟法就是在计算机上用离散的方法求解数学模型,简称为数值法,求得的解称为数值解,它是数学模型的近似解。由于数值模拟法可以较好地反映复杂条件下的地下水流状态,具有较高的仿真度,因此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发展较快。目前常用的数值法有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FEM,另外还有边界元法BEM和有限分析法FAM等。回归分析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应用比较广泛。依照考虑影响因素的数目及相互间存在的关系可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自回归模型AR、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等。回归分析预测地下水动态常常用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尚未清楚的地区,通过现有的观测资料,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建立回归方程。近几年国外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随机模型也开始广泛的研究,新的成果不断问世。在迁移载体水分运动方面,又发展到考虑可动水体和不可动水体等因素。溶质运移模型在我国多数是处理低浓度的水质地下水污染问题,溶质的浓度改变不会影响流场,因此,由水流方程和对流弥散方程分别组成的两个子模型可以独立求解,运动方程以传统的达西定律为基础。近年来,国内推广了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其中的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常用的预测模型,也是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在地下水水质预测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了许多一般方法难以解决的水质预测问题。对于地下水水质预测,也有人应用指数平滑法进行了某些尝试,该方法是一种非统计型的方法,在整个预测过程中,始终不断地用预测误差来纠正新的预测值,预测结果接近于实际,具有较为满意的精度,适用于短期或中短期的预测。24应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该矿山展开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位观测,取水样等工作水质则委托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进行分析化验。根据收集的资料与野外工作取得的实际资料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对拟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如图1所列18项。根据矿石成分及相似矿区污染特征类比,本项目预测因子有4项,即PB、FE、CU、SS。项目类标准项目类标准PH6585砷(AS)001高锰酸盐指数20镉(CD)0001溶解性总固体500铁(FE)02氟离子10锰(MN)005硝酸根50六价铬(CR6)001亚硝酸根001铜(CU)005氰化物001总硬度300硫酸根150汞(HG)00005铅(PB)001氯离子150图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3项目概况31项目概况矿区位于广东省阳山县城区215方向、平距约245KM处,隶属太平镇莲塘管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845“1122945“,北纬241600“241715“。矿区有约17KM简易公路通往太平镇,与阳山至怀集省道相连接,自太平镇沿省道至阳山县城行程28KM即与107国道相连,交通条件较便利。矿区范围内圈出的矿体有、号四个矿体,其中号矿体是本项目一期开采的主要对象。号矿体累计查明铁多金属矿资源量(332333)2028KT,金属量分别为CU110193T、PB141391T、ZN247772T、伴生AG478T,各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TFE3018、MFE1628、CU054、PB070、ZN122、伴生AG2371G/T。号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埋藏标高为670M至605M,走向长度约200M,一般以矽卡岩为顶板,角岩为底板。矿体总体走向70、南东倾斜,倾角变化较大(952);见矿厚度1003400M,平均厚度791M,属于厚矿体。根据矿床的资源储量和矿山建设条件,以及产业政策,铁矿最低生产建设规模为5万T/A。本矿山项目生产建设规模为5万T/A,产品为铁多金属矿石原矿。经均衡法计算的矿坑涌水量为868425M3/D,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的矿坑涌水量为985857M3/D。犁壁山地区沟谷发育,对矿区充水有直接影响的地表水有1号溪流和2号溪流,其中1号溪流是主要影响矿山开发的溪流,1号溪流枯水期流量为06756M3/S。据当地村民反映,溪流丰水期流量增加明显,一般是枯水期的35倍,暴雨季节溪流流量爆增,达到枯水期的10倍左右。本矿山采取地下开采方式,根据矿区地形地貌、矿体形态等因素,采用平硐开拓,矿坑涌水可以自流排出,消除了对生产的威胁。阶段平巷纵坡按3设计,矿坑水可以自流排到平硐流出地表。32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概况321区域地质条件一地层岩性据图31,矿区所处区域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泥盆系、石炭系和第四系。(1)泥盆系老虎坳组(D2L)分布于矿区东面西水一带,岩性为细砂岩与页岩互层,含钙质粉砂岩,厚约1100M。泥盆系上统(D3)分布于矿区大部分地段,岩性主要为页岩、砂岩、砂砾岩、角岩、大理岩等,厚度大于400M。(2)石炭系石炭系孟公坳组(C1YM)局部分布于矿区西北面与东北面地段,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岩、薄板状灰岩、含燧石透镜体,局部泥质页岩,厚度140350M。石炭系石磴子组(C1DS)分布于矿区东面,局部为第四系覆盖,岩性主要有厚层状深灰色灰岩,局部页岩、白云岩等,厚度220830M。石炭系测水组C1C分布于矿区东面,岩性包括砂岩、页岩、夹砾岩及煤层,厚度125M。(3)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面江河两岸及山间凹地,其岩性主要为砾石、卵石、砂、粘性土等,厚度50M。(二)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为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面与西面,其岩性主要以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为主。图31矿区区域水文地质图32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层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区域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类型。(一)松散岩类孔隙水呈零星分布于矿区东面及东南面山间沟(谷)平地和沿河两岩的阶地中,含水层冲积卵、砾、砂和粘性土,厚度为115M,最厚达30M,水位埋深070505M,以孔隙潜水为主,单孔涌水量242722987M3/D,水质为HCO3CA型和HCO3CAMG型,矿化度为006039G/L。(二)基岩裂隙水此类地下水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两类1、层状岩类裂隙水分布于中部及东部、含水层主要岩性有角岩、大理岩、砂岩、粉砂岩、页岩、板岩、千枚岩等,水量中等至水量极贫,泉流量为00206L/S,地下迳流模数2151267L/SKM2,水质为HCO3NACA型,矿化度为0019025G/L。2、块状岩类裂隙水主要矿区北部、西部及南部,含水层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等,水量丰富至中等,常见泉水流量为0110L/S,最多达695L/S,地下迳流模数920L/SKM2。水质为HCO3NACA型,矿化度002032G/L。323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犁壁山地区处于连江上游支流杜步河源头区,地势上属构造剥蚀中低山,附近山峰海拔高度一般9001200M,最高14071M(矿区南西侧的马耳尖峰),沟谷发育,具有显著的侵蚀和堆积河谷地貌特点。犁壁山总体上为一条形山,近东西走向,延长约8KM,山脊高度一般海拔800970M左右,犁壁山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同走向的山谷溪流,即西水、坑尾溪。两溪流自西向东流至七拱汇入杜步河,往北东向连江排泄。矿区位于犁壁山南侧山坡(含犁壁山的山脊部位),山坡总体较陡,坡角一般3040,局部50左右。对矿区充水有直接影响的溪流有两条,编号分别为1号溪流和2号溪流,其中1号溪流在西,2号溪流在东,2010年3月12日(枯水期)在断面测得1号溪流流量为06756M3/S,同日测得号断面2号溪流流量为00193M3/S。据当地村民反映,溪流丰水期流量增加明显,一般是平水期的35倍,暴雨季节溪流流量爆增,达到平水期的10倍左右。两溪流于矿区东南部汇合,往坑尾溪排泄。两溪汇合处为本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290M。324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在1号溪流号矿体上游号断面取水样S1作全分析试验,PH值66,总酸度585MG/L,总碱度1748MG/L,侵蚀性CO2为506MG/L,其化学类型为SO4HCO3NA型水;在1号溪流号矿体下游号断面取水样SW2作全分析试验,PH值53,总酸度3030MG/L,总碱度000MG/L,侵蚀性CO2为2625MG/L,其化学类型为SO4CA型水;在2号溪流号断面取水样S3作全分析试验,PH值66,总酸度594MG/L,总碱度1770MG/L,侵蚀性CO2为506MG/L,其化学类型为SO4HCO3NACA型水;在老坑道取水样S4作全分析试验,PH值67,总酸度519MG/L,总碱度2090MG/L,侵蚀性CO2为450MG/L,其化学类型为SO4HCO3NACA型水。33评价区地下水类型及特征评价区内地下水类型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两类,即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又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基岩裂隙水与大理岩溶蚀裂隙水三个亚类,详见矿区水文地质图(图32)及水文地质剖面图(33、34、35、36)。图32犁壁山矿区水文地质图图33犁壁山矿区号矿体0号线水文地质剖面图图34犁壁山矿区号矿体3号线水文地质剖面图图35犁壁山矿区号矿体7号线水文地质剖面图图36犁壁山矿区ABC线水文地质剖面图4矿区地下水水质评价41矿区地下水水质本项目此前开展了普查、详查工作,地质钻孔较多,但未保存符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监测要求的钻孔。根据二级评价要求,本项目设二十个监测孔,其中孔隙水监测孔10个,基岩水监测孔10个。观测期间,分别于2012年8月28日、2012年12月21日(枯水期)集中在10个钻孔中采取水样进行检测分析。其中孔隙水取样孔号为TK2、TK3、TK5、TK8与TK10,共5孔,10个水样;基岩承压水取样孔号为JK4、JK5、JK6与JK8,共4孔,8个水样。水样由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化验,其检测结果见丰水期水质检测报告表1,2及枯水期水质检测报告表1,2。丰水期裂隙水水质检测报告1丰水期孔隙水水质检测报告表2枯水期裂隙水水质检测报告表1枯水期孔隙水水质检测报告表242水质评价方法选取根据环评项目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此次水质评价的工作量,通过几种主要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本次水质评价选用单因子指数法(标准指数发),其计算公式如下A定值的水质因子评价标准SIICP(式41)式中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ICI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CSI第I个水质因子标准浓度值,MG/L;B区间值的水质因子的评价标准(如PH值),其标准指数公式,PH7时(式42)SDPHP07,PH7时(式43)SUP式中PH标准指数,无量纲;PHPPHPH监测值;标准中PH的上限值;SU标准中PH的下限值。SDP43水质数据处理对丰,枯期空隙和基岩裂隙观测孔索取水质样品应用单因子指数法处理结果见表41,表42,表43,表44。表41丰水期基岩裂隙水水质监测数据及标准指数表浓度范围参数标准值单因子孔号参数样本数(MG/L)(GB/T1484893)指数范围PH182465850826666667溶解性总固体14447500008894JK1总硬度123273000077566667钙156CODMN1242012镁124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21002六价铬1000400104总10170117总10097100097锰100009005001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7001007铜1000090050018镉100001000101铁10003020015PH1865850666666667溶解性总固体16418500012836总硬度138423000128066667钙11214CODMN106420032镁1197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4710047六价铬1000400104总1001301013总10012100012锰100014005002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5001005铜1000120050024镉1000100011JK4铁10025020125P解性总固体16418500012836总硬度131343000104466667钙11053CODMN104820024镁1123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4510045六价铬1000400104JK5总1001401014总10017100017锰100013005002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4001004铜1000120050024镉1000100011铁10025020125P解性总固体16468500012936总硬度1363930001213钙11336CODMN1042002镁1074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5710057六价铬1000400104总1001401014总10013100013锰1000180050036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8001008铜1000280050056镉100029000129JK6铁10031020155P解性总固体14442500008884总硬度1242730000809钙1567CODMN106220031镁1246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2410024六价铬1000400104总101901019总10097100097锰100004005000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1001001铜1000040050008JK8镉100001000101铁1000802004表42丰水期孔隙水水质监测数据及标准指数表浓度范围参数标准值单因子孔号参数样本数(MG/L)(GB/T1484893)指数范围PH173465850226666667溶解性总固体16118500012236总硬度128333000094433333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04820024硝酸根105501亚硝酸根1001300113氟离子105710057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0681500004533333氯离子12691500017933333锰100015005003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4001004铜100015005003镉100011000111JK2铁1002602013PH179565850633333333溶解性总固体15956500011912总硬度130353000101166667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06420032硝酸根107250144亚硝酸根1001400114氟离子105510055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2091500013933333氯离子12691500017933333锰1000160050032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4001004铜1000130050026镉1000100011JK3铁10021020105JK5P解性总固体16412500012824总硬度13433000114333333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042002硝酸根1050亚硝酸根100033001033氟离子105910055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7281500048533333氯离子12691500017933333锰1000130050026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5001005铜1000160050032镉100024000124铁1000802004P解性总固体1121950002438总硬度170813000236033333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24820124硝酸根1050亚硝酸根1304001304氟离子107210072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0681500004533333氯离子12691500017933333锰1000320050064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1001001铜1000260050052镉100001000101JK8铁10015020075PH189165851273333333溶解性总固体17301500014602总硬度13443000114666667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10420052硝酸根1050亚硝酸根100033001033JK10氟离子104710047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4361500029066667氯离子12691500017933333锰100009005001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3001003铜1000030050006镉100001000101铁10015020075表43枯水期基岩裂隙水水质监测数据及标准指数表浓度范围参数标准值单因子孔号参数样本数(MG/L)(GB/T1484893)指数范围PH182465850826666667溶解性总固体14447500008894总硬度123273000077566667钙156CODMN1242012镁124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21002六价铬1000400104总10170117总10097100097锰100009005001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7001007铜1000090050018镉100001000101JK1铁10003020015PH1805658507溶解性总固体16211500012422总硬11209CODMN106220031镁1197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4910049六价铬1000400104JK4总1001401014总10013100013锰1000160050032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7001007铜1000110050022镉100012000112铁1002202011PH175265850346666667溶解性总固体16019500012038总硬度130223000100733333钙11055CODMN104420022镁1125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4810048六价铬1000400104总1001701017总10018100018锰1000170050034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7001007铜100015005003镉100012000112JK5铁1002602013PH177465850493333333溶解性总固体167250001344总硬度134543000115133333钙11338CODMN10520025镁1076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5610056六价铬1000400104总1001601016总10011100011锰100015005003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8001008铜1000320050064JK6镉100028000128铁100302015PH182658508溶解性总固体1430550000861总硬度1259230000864钙1559CODMN1222011镁1241硒100001001001氟离子102910029六价铬1000400104总101101011总10103100103锰1000030050006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2001002铜1000090050018镉100001000101JK8铁10009020045表44枯水期孔隙水水质监测数据及标准指数表浓度范围参数标准值单因子孔号参数样本数(MG/L)(GB/T1484893)指数范围PH173265850213333333溶解性总固体16112500012224总硬度128423000094733333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04420022硝酸根105450108亚硝酸根10010011氟离子104510045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0651500004333333氯离子12651500017666667锰100011005003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5001005铜1000170050034镉100008000108JK2铁1002202011JK3PH179658506溶解性总固硬度130093000101166667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05820029硝酸根106850136亚硝酸根1000900109氟离子104910049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20115000134氯离子12781500018533333锰100014005002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5001005铜1000090050018镉100018000118铁10025020125PH17765850466666667溶解性总固体164150001282总硬度134523000115066667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039200195硝酸根1050亚硝酸根100033001033氟离子105210052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7541500050266667氯离子12021500013466667锰1000190050038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5001005铜1000190050038镉100021000121JK5铁1000602003PH17565850333333333溶解性总固体1121750002434总硬度1707730002359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20420102硝酸根1050亚硝酸根1109001109JK8氟离子107510075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07215000048氯离子12051500013666667锰1000270050054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4001004铜1000320050064镉100008000108铁10019020095PH183165850873333333溶解性总固体173650001472总硬度134423000114733333氰化物1000200102CODMN1109200545硝酸根1050亚硝酸根100033001033氟离子105710057六价铬1000400104硫酸根14061500027066667氯离子12331500015533333锰1000070050014砷1000100101汞1000010000502铅100003001003铜1000080050016镉100001000101JK10铁100180200944矿区水质结果分析评价由表41、表42可知,丰水期各监测点位的各项监测因子基本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部分监测点个别指标如镉、亚硝酸根、总、COD超标。同理,对枯水期地下水水质(见表43、表44)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由枯水期水质因子标准指数计算表可知,其各监测点大部分水质因子标准指数都小于1,基本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也存在部分监测点个别指标如镉、亚硝酸根、总、COD超标现象。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地下水水质现状基本良好,各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地下水类标准,不存在天然劣质水分布,也没有地方病环境问题。地下水位受矿山以往开采活动影响有轻微下降(号矿体周围约130M范围),停采后水位有所恢复,水位变化对周边地质环境及生态基本无影响。区内发现有一处小型矿山公路边坡崩塌(工程切坡引发),但未发现有地面沉降、地裂缝、塌陷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矿区地下水水质预测与评价51地下水水质预测评价内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可通过数值法或解析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影响预测与评价。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对第()项生产期地下采矿排水工程对水资源量的影响,可通过解析法预测评价。本项目主要系地下开采,本项目采出的矿石不经磁选直接交易,因此不存在尾矿库坝;又因矿区内无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因此,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内容可概括如下()施工期、生产期生活废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生产期地下采矿排水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生产期、服务期满后废石场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52地下水水质预测评价521施工期地下水水质影响与评价本工程仅有部分设备安装和机房修建。施工期污染源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冲洗水,食堂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此外,建筑材料堆场、固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等经雨水淋洗,也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最大的污染源为生活污水,机械冲洗水和建筑材料堆场淋洗水,污染源主要为SS,只要集中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至东坑沟,就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若不加强管理,顺地势排放,将污染地下水和沿线水体。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成分及其详细浓度见表51。表51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主要污染物SSBOD5CODCR氨氮动植物油浓度(MG/L)551102502520生活污水产生量按下述公式预测生活污水量QSKQN/1000式中QS生活污水排放量(T/D);K污水排放系数(0609),取09;Q每人每天生活污水量定额(L/人D),取90L/人D;N每天施工营地人数。本矿建设期工作人员约50人,生产期定员68人。从表51可以看出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中除SS以外,其余污染物浓度都超过了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限值。本工程规模相对较小,施工人数约50人左右,如将这些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则有可能对附近地下水、地表水体的水质造成污染。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废水和污染物,显然,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而任其自然排放,则对附近水体的水质将产生污染。因此,在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表52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