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概况1、建设规模HM275172、总投资万元121333、新增耕地HM24094、新增耕地率5445、项目性质补助6、项目类型_重点7、地貌类型_平原8、建设期年1二、建设内容一)土地平整M352737(二)灌溉排水工程1灌溉工程1井眼72110PVC管道KM7842电力工程1高压线KM0712低压线KM1613变压器安装台33建筑物1井房座72排水井座7(三)道路1新建田间道KM0382改建田间道KM1663新建生产路KM1834改建生产路KM110(四)农田防护工程1栽植杨树万株010三、综合经济指标1、投资标准万元/HM21612、年净增收益万元18313、静态投资回收期年7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名称312项目类型313项目性质314建设规模315项目区位置和范围316项目区地貌类型31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318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31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4110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4111建设目标4112项目建设工期5113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52项目背景621项目所在区简况6211项目所在区的地理位置6212项目所在区的自然条件6213社会经济状况7214土地利用状况822项目提出的缘由8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231法律法规8232相关政策9233相关规划10234技术标准10235基础资料103项目区概况1131自然条件11311地形地貌11312农业气候11313土壤11314水文地质1132自然资源条件12321光热资源12322水资源1233社会经济状况1234自然灾害1335土地利用现状13351土地利用结构13352土地利用程度14353耕地质量现状1435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1436基础设施条件14361交通基础条件14362水利基础设施14363电力设施状况1537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154项目分析1641项目合法性分析16411法律法规16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16413其他规划17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742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17422主要对策17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17431新增耕地来源说明17432新增耕地面积计算17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8441灌溉水源18442灌溉设计标准19443需水量预测2044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045土地适宜性评价2046公众参与分析2346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2346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2346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23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551规划原则2552建设标准255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26522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26523道路标准27524防护林标准2753规划方案比选28531备选设计方案28532设计方案分析选择28533确定规划方案3154总体布局31541土地利用布局31542工程平面布置32543项目工程规划图34544节水措施说明3455建设内容34551土地平整工程34552灌溉排水工程405521灌溉工程设计405522排水工程设计485523农电工程设计48553道路工程495531田间道路标准及工程量495532纵断面设计495533横断面设计50554农田防护工程51555景观生态工程51556拆迁工程51557居民点用地整理工程5156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51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53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53611土地权属53612使用情况53613权属争议5362土地权属调整原则53621土地权属调整遵循的原则5363权属调整程序54631权属调整方案54632签定土地权属调整意向书54633公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54634停止变更土地利用现状54635土地变更登记与核发证书54636权属管理的保障措施547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5571实施措施55711组织机构55712管理制度55713实施控制措施5772工程管理58721管理机构58722管理措施58723经费筹措588施工组织设计5981施工条件59811自然条件59812交通现状59813材料来源59814工程建设期5982天然建筑材料60821建筑材料60822工程开挖料的利用6083施工布置6084主要工程施工60841施工方法、程序、进度60842质量管理6385施工进度64851施工计划、施工进度64852施工进度及投资669投资估算6791编制说明6791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67912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6792估算费用构成68921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68922投资估算表7093资金筹措72931资金筹措方式72932资金管理729投资进度计划7210效益分析73101社会效益分析731011社会影响731012对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731013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731014定量指标分析73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741021景观生态效果741022水土保持效果751023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75103经济效益分析771031费用计算771032收益计算791033单位功能投资分析801034静态评价指标8111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82111可行性研究结论821111项目必要性821112项目建设条件、技术可行性821113项目效益和经济可行性831114可行性研究结论83112建议83附表1、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土方工程量估算表;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清查报告;2、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取水许可证;4、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听取当地群众意见的说明;5、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影像资料;6、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符合相关规划的证明。附图附图1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15000);附图2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图(15000)。1综合说明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并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科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立和谐社会。“十一五”国家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这一阶段,特别是农村、牧区,是拓展土地整理领域的最好时期。温家宝总理指出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土地整理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一项顺乎民意,利国利民的事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加大了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投入与专项管理,并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人地矛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精神,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要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积极实施重大工程,促进项目布局的相对集中”;“要建立项目指南发布制度,促进资金与资源合理配置,向重大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积极展开土地整理,努力完成土地整理的任务和目标,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随着B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加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农牧业的调整、生态退耕等,耕地保护将面临严峻考验,但内蒙古B农牧业生产正处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过渡的起步阶段,土地整理已成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建设,打造现代高标准农牧业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实现农牧民的真正脱贫致富的目标。B人民政府和旗国土资源局从实际出发,借助新的土地整理政策,提出选址B镇进行土地整理,做为B土地整理的重点。通过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区内的水利设施,适度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灌溉调控能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增产稳产;完善项目区内道路交通网络,使之适于农牧业机械耕作和农产品的运输;显著改善项目区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希望通过该项目促进全县乃至A市的土地整理工作。B是A市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随着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现有零星、分散的耕地布局无法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趋势,经营粗放,缺少有效的工程措施,土地资源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在该地区进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完善农田配套工程,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促进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符合当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同时,项目建设将使低产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高产出、高效益农田,为实现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贡献。实施土地整理,发展设施农牧业、高效节水灌溉农牧业,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而且对改善当地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条件,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也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后,也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为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劳动力转移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北方稳定以及加速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进程。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保护和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符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农牧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采取更直接、更明确、更有力的综合性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想。同时也符合中央连续四年用一号文件特别强调的要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牧业发展,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的方针。因此,项目建设是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落实基本国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农牧业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力措施。11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B镇C村土地整理项目。12项目类型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本项目是以增加耕地面积、建设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为主要目标,集中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农田整理,故确定本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13项目性质该项目性质为国家投资补助项目14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为7517HM2。15项目区位置和范围该项目区位于B镇C村,东至C耕地,南至VSD耕地,西至VSD耕地,北至C村。地理坐标。16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属冲积平原,区内土地平坦开阔,微地貌起伏较小,总体坡度小于001,微地貌属于平原。1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土地为C集体土地,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C职工承包使用。项目区土地四至明确,界址清楚,面积无误,权属无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齐全。18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耕地409HM2,新增耕地率达到544。1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1)土地平整工程依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同时满足机械化耕作要求和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规划田块主要以长方形为主田块规划为300M350M的田块。2)农田水利工程考虑充分利用现状水利设施的前提下,按照统一的规格设计修建新的水利设施,使管道布置间距均匀、规整,工程量和投资较少,灌溉保障率达到75以上。3道路工程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并统一规划田间作业道路,按要求修建成规格田间道、生产路,达到便利生产的目的。4农田防护林工程结合田块布设,在田间道的西侧或南侧种植两排本地杨树,生产路的西侧或南侧种植一排本地杨树,株行距为2M2M,按“品”字形布设。5)其他配套工程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布设农电线网。采用2眼机井配备一台变压器的方案,把变压器布置在多个田块组成的机井群中心点上,集中配备变压器,避免电力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电力设施、设备投资。110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由于项目区内基础配套不健全,农田得不到充分灌溉,土壤肥力发挥不够,耕地质量较差,农作物种植成本较高,导致单位收入较低。项目建成后利用节水灌溉和栽植农田防护林等工程的优势,提高了抵御灾害天气的年能力,可有效的发挥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节约种植成本,减小灾害损失,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111建设目标通过对项目区内土地整理和对基础设施的修缮、建设,区内优质水浇地面积将达到7252HM2,水浇地占到项目区总面积的90以上;新增耕地409HM2,新增耕地率达到544,成为土地相对平整、灌溉方便、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水、路、林、田配套,旱涝保收的优质、高标准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12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区建设期为1年。计划开工时间为2009年1月初,竣工时间为2009年10月底。113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2133万元,每公顷投资161万元,亩均投资为107606元。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区简况211项目所在区的地理位置B位于A市西南部,位于东经1210912221,北纬42214314。地处A市境南部,东连科尔沁左翼后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彰武二县接壤,西、北和奈曼旗相邻。东南经彰武至沈阳227KM,东北距A市140KM。212项目所在区的自然条件1自然条件B地处辽西山地与科尔沁沙地相接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构成了全旗中南部丘陵沟壑密布,北部沙沼坨甸相间的地形地貌。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塔敏查干沙带横贯境内东西,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最高为6365M,最低为190M,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雨量稍多,秋季凉爽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历年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温度为303。历年无霜日数平均为179D,全年等于或大于0活动积温日数平均为228D,历年稳定通过5活动积温日数平均为196D。历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321MM,最多年降水量为5951MM,出现在1959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982年,2042MM。日降水量最高为1545MM。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历年平均占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3大河流21条支流,均属辽河水系之柳河流域。流域面积为2860KM2,河网密度039KMKM2,平均径流深为777MM,年径流量为222亿M3。2)资源条件项目区年均气温68,年极端最高气温394,年极端最低气温333。10的平均积温为31083221;年总热量为150千卡/C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603110H。无霜期145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370450MM,降雨月分配比例为冬25,春1113,夏70,秋1415;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MM。3)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植被类型属草甸草原,为疏林草原干草原过渡地带,是温带草原植被。全地区植被分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两种。原始植被多由农作物代替。人工植被主要是人工林和耕地,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另外还有小麦、高梁、谷子、糜子、豆类、薯类、花生等,以及少量蔬菜和瓜类。4)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原有水利设施较差,田间灌溉系统有待完善,灌溉保证率较低。本次规划综合考虑井距、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总体布局等因素,新打机电井7眼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田间作业道路互通,便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所有道路均为土路,低洼不平,每到灌溉季节或雨天,道路泥泞,严重影响生产与生活。项目区可以从北面村庄引电,电力供应充足,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5施工条件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B人民政府成立以政府区长为组长,旗土地、水利、农业、林业、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有相关经验专家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能够满足项目建设要求。6当地群众的支持程度通过项目组到实地论证,当地农民对本项目的建设支持程度很高,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85以上的住户同意项目建设,并殷切盼望项目尽快立项实施。213社会经济状况1人口情况镇土地总面积为103933KM2,总人口近72万人,人均土地总面积273亩,人均耕地面积56亩。B经济发展水平镇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工相结合的综合性发展乡镇。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5亿元;人均收入3250元;全镇人民基本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转变。C科技发展水平近年,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通讯、网络、邮电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文教、卫生条件得到巨大改善。214土地利用状况根据A市B镇2007年11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项目区土地包括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两个一级地类,整理区总面积7517HM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如下A农用地该项目区农用地总面积7470HM2,占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的9312。其中包括旱地6843HM2,占该片土地整理面积的9103;农村道路用地总面积为109HM2,占该片土地整理面积的145;有林地总面积为048HM2,占该片土地整理面积的064。B未利用地项目区未利用地总面积为517HM2,占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的688,为荒草地。22项目提出的缘由项目区位于B,由于区内基础配套不健全,农田得不到充分灌溉,耕地质量较差,收益较低,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对项目区进行整理非常必要。经调查与分析论证,该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是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落实,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规划为农业用地区,区内现有耕地均属基本农田。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有效改善区内耕地生产条件,为当地农民彻底摆脱贫困、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通过该项目建设,使项目区及周边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恢复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持了水土和植被。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同时也是“三农”政策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5日修正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32相关政策(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2)国家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5)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文件);(6)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文件);(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26号文件);(8)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9)国土资源部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96号文件);(10)国土资源部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6号文件);(11)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文件);(12)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3)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农田、基本草牧场保护办法;(14)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用途管制暂行办法。233相关规划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1)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B土地开发整理规划;(4)B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B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B土地开发整理年度实施计划;(3)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3)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2)镇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234技术标准1)土地管理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1)旗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内蒙古自治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相关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1994);(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995)。235基础资料(1)B综合农业区划报告;(2)B土壤普查报告与图件;(3)B水利区划报告;(4)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及图件;(5)B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件与台帐;(6)B统计年鉴;(7)项目区水文地质图。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形地貌项目区属冲积平原,区内土地平坦开阔,微地貌起伏较小,总体坡度小于001,微地貌属于平原。312农业气候项目区年均气温68,年极端最高气温394,年极端最低气温333。10的平均积温为31083221;年总热量为150千卡/C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603110H。无霜期14515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370450MM,降雨月分配比例为冬25,春1113,夏70,秋1415;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MM。313土壤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风沙土,土层厚度为0306M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36,PH值75。地表至地下80CM的土层含氮量为01015,含磷量为4PPM。总体看,项目区土壤肥力较高,水资源丰富,热量、光照条件好,土地平坦,具有较大的农业增产潜力。314水文地质A水文1)降水项目区所在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70450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2地表水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附近水库的来水。项目区南靠柳河,北临养畜牧河。3地下水项目区内靠柳河,北临养畜牧河,地下水丰富,但含水层颗粒较细,含水较弱,水质较差,不适宜发展灌溉。B地质项目区地质构造属阴山褶皱带的南缘水文地质区。,含水层多为细砂、粉细砂,厚度一般在20M左右,地下水位埋深在210M之间,属于富水性较弱岩层,水量不大,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NAMG2型水;HCO3SO42NAMG2型及HCO3SO42CLNAMG2型水。32自然资源条件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年均气温68,年极端最高气温394,年极端最低气温333。10的平均积温为31083221;年总热量为150千卡/CM2,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603110H。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是我国光热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322水资源A地表水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附近水库的来水。项目区南靠柳河,北临养畜牧河。B地下水项目区内靠柳河,北临养畜牧河,地下水丰富,但含水层颗粒较细,含水较弱,水质较差,不适宜发展灌溉。33社会经济状况A人口情况镇土地总面积为103933KM2,总人口近72万人,人均土地总面积273亩,人均耕地面积56亩。项目区所涉及村庄2007年底统计情况见下表331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表331项目土地总面积(万亩)耕地面积(万亩)人口(人)牲畜(头)劳动力(人)人均收入(元)C村30128129037605553250B经济发展镇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工相结合的综合性发展乡镇。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5亿元;人均收入3250元;全镇人民基本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转变。34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旱灾、风灾、冰雹、低温灾害和霜冻。旱灾和风灾是本地区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35土地利用现状351土地利用结构根据A市B镇2007年11月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项目区土地包括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两个一级地类,整理区总面积7517HM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如下A农用地该项目区农用地总面积7470HM2,占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的9312。其中包括旱地6843HM2,占该片土地整理面积的9103;农村道路用地总面积为109HM2,占该片土地整理面积的145;有林地总面积为048HM2,占该片土地整理面积的064。B未利用地项目区未利用地总面积为517HM2,占项目区土地整理总面积的688,为荒草地。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见表3511。表3511土地利用结构统计表单位HM2,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位置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HM2占项目区总面积比例114旱地6843910311耕地小计68439103131有林地04806413林地小计048064153农村道路10914515其他农用地小计1091451农用地合计70009312311荒草地51768831未利用土地小计5176883未利用地合计517688整个项目区总计751710000352土地利用程度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统计表可以看出,区内土地利用程度较大,具体指标如下土地垦殖率100项目区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68437517)1009103土地利用率100项目区土地总面积项目区已利用土地面积(70007517)1009312耕地复种率100耕地面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436843)100100353耕地质量现状项目区土壤肥力较高,水资源丰富,热量、光照条件好,土地平坦,具有较大的农业增产潜力,但因灌溉及配套建设不完善,限制了耕地质量的提高。35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项目区农作物单位成本较高,导致单位收入较低。项目建成后通过实现节水灌溉和栽植农田防护林等工程,有效的节约种植成本,减小风害损失,会有效的提高单位净产值。项目区适宜种植玉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一年一熟;田间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灌溉用水量偏高;经济收益较低。36基础设施条件361交通基础条件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田间作业道路互通,便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所有道路均为土路,低洼不平,每到灌溉季节或雨天,道路泥泞,严重影响生产与生活。362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区原有水利设施较差,田间灌溉系统有待完善,灌溉保证率较低。本次规划综合考虑井距、地形条件以及工程总体布局等因素,新打机电井7眼。363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可以从北面村庄引电,电力供应充足,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37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根据现状规划,本次整理的项目区内不涉及居民点的拆迁和整理。4项目分析41项目合法性分析411法律法规项目区土地整理完全按照规定的法定程序,经依法审查批准而实施,同时对项目区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建设完全合法。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项目区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是B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巩固当地农业的优势和主导地位,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把项目区规划为农业用地区。在保证耕地面积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调配农、林、牧用地比例,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整理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B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根据B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整理。通过土地整理,改善土地利用条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镇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这正是本次土地整理的目标所在。规划规定,在规划期内主要整理对象是耕地中的中低产田和未利用地中,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整理,将会使耕地和林地的有效面积大大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得以优化,耕地的质量将得到稳定和提高。其整理的标准如下1土地开发整理各项工程建设要确保生态安全,禁止任何破坏土地的现象发生。2项目区建设要实现园田化,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禁止低标准的重复建设。本次项目区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完全按上述标准要求进行,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完全符合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413其他规划项目区的建设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城镇规划的要求,对其他规划的实施有促进作用。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42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1)干旱年份,项目区现有的工程设施难以保证耕地得到适时浇灌。(2)大风和风沙等灾害性天气也给当地农业带来很大的危害。(3)土地利用粗放,没能形成集约化利用的规模经营形式。422主要对策由于本区所处地理位置的制约和生态环境的失调,多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大风、霜冻。因此,设计中采用下列对策(1)项目设计采用PVC管道节水灌溉,管道水利用系数达到09以上,解决了项目区农田实现节水灌溉问题。(2)根据项目区主风害风向和强度设计防护林网,对项目区内农田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退化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3)整理后的农田,基本能满足规模化机械种植经营的要求。43新增耕地来源分析431新增耕地来源说明从项目现状图和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表分析如下荒草地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432新增耕地面积计算整理后,扣除田间道路、防护林地和农田水利用地,耕地面积可达7252HM2,比现有耕地净增409HM2,新增耕地率达到544,促进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新增耕地整理后耕地面积整理前耕地面积725268431532HM2新增耕地率(4097517)10054410项目区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441灌溉水源1)地下水主要补给项目区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附近水库的来水,且距离项目区较远,区域内水文不发育。无地表径流。因此,项目区农田灌溉用水不考虑地表水资源。根据B水利局提供的水资源评价成果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开采系数法计算,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开采系数选用075。地下水主要补给源为降水入渗、侧向流入、河流渗漏补给等组成。具体如下降雨入渗补给量W降0001APF4331式中W降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万立方米);A降雨入渗补给系数;018P多年平均降雨量(MM);(取400MM)F计算区总面积(HM2);取7517HM2)由上述公式可得项目区降水入渗补给量为W降00010184007517104541万立方米;因此项目区降水入渗补给总量为541万立方米。侧向径流补给量W侧补365KBHI式中W侧补侧向径流补给量(M3);B含水层过水断面宽度(取1000M);H最低水位时含水层厚度(取35M);I水力坡度(取0005);K含水层渗透系数(取12M/D)。W侧补3651210003500057665万立方米因此项目区侧向径流补给总量为7665万立方米。河流渗漏补给量W河项目区无地表径流。地下水总补给量W总W总W降W侧补54176658206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W开采W开采075W总07582066155万M3(详见表4411)。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成果表表4411单位万M3/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侧向径流补给量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可开采量5417665820661552)可供水量预测地下水可开采量采用开采系数法计算,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经验,地下水开采系数选用075,因此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155万立方米/年,项目区实际控制灌溉耕地面积为7339HM2,供水方式依靠7眼机电井供水,每眼机电井出水量为50M3/H,年灌水4次,每次历时10D,每天按20H开机计算,这样项目区年总供水能力为项目区总供水量750410202800万立方米,其中项目区年需水量2446万立方米,因此能满足项目区用水需求。442灌溉设计标准1)农田灌溉设计灌水保证率P75,防洪与除涝标准为10年一遇暴雨。2灌溉采用PVC低压管道,并按节水灌溉标准进行设计。3综合净灌水定额为50M3/亩,利用系数达到09以上。4解决实现项目区农田节水灌溉问题。443需水量预测在本次需水预测中不考虑人畜饮水及工矿企业用水,只考虑项目区内农、林业的灌溉需水。今后项目区农业主要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方式,农田全部实现畦灌。根据对项目区灌溉制度的分析,在项目区种植玉米,在75的中等干旱年份,一年灌水次数为4次,灌水定额为50M3/亩,合计灌溉定额为200M3/亩(计算过程详见521节),而项目区实际灌溉面积为7339HM2(包括项目区的防护林占地面积)。由于本项目采用低压管道节水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这样项目区年需灌溉总需水量为200733915/100002446万M3。44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由项目区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灌溉用水量可知,项目区水资源能实现供需平衡。详见表4441。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表表4441单位万M3/年余缺水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灌溉用水量余()缺()备注820661552446370945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B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因素限制法,并辅助调查访问与专家座谈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评判。具体做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等自然要素的最低要求,依据各参评因子对各类土地适宜性和限制程度逐项列出临界指标(见表451),并把指标最低的单项因子作为确定土地利用总适宜性指标。第一步,确定评价因子,然后划分评价单元,找出评价因子的适宜性指标范围和最适指标(见表452)。表451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及临界指标指标适宜类因素宜农地类型地形地貌坡度()非山地与沼泽地6土层厚度(CM)表层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30非砂质、砾质10积温(10)降水(MM)气候无霜期1800350105灌溉条件社会经济风蚀程度有地下水条件小于中度表452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级评价因素、指标、指数指标指数因素10070401权重坡度84地形地貌侵蚀微轻中重6气候条件年降水量(MM)360360300300250606045453033221854C/N90908383703520排溉条件保证基本保证无保证无20其它条件盐碱化改良条件完善一般完善没有8第二步,用公式P,求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数(432)NIIX01M式中P综合评价指数;N参评因素个数;XI任一因素指数值。第三步,确定单元适宜性等级(见表453)。表453宜农土地分级综合指数表等级综合指数范围0505040403030202第四步,通过因素限制法对项目区土地进行评价,得出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详见表454)。表454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面积表单位HM2项目等级面积(HM2)比例()小计751710000一等25003326二等49106532三等107142四等宜农地五等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看出,项目区宜农土地资源较丰富,质量较好,地下水相对充足,只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利用,科学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布局,土地生产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项目区有宜农土地资源7517HM2,占该项目区总面积的10000。其中,一等宜农地有6843HM2,占宜农地总面积的3326;二等宜农地有4910HM2,占宜农地总面积的6532;三等宜农地有517HM2,占宜农地总面积的142;可见,项目区内土地为中上等宜农土地,表明当地具有宜农土地整理潜力。46公众参与分析46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2008年9月,项目组到项目所在地进行听取群众意见,乡政府和各村的干部和群众热情很高,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村民一致表示、如项目建设涉及权属调整的,调整时积极配合乡政府及有关部门。46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1)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化工程,B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在听取国土资源部门介绍土地整理的相关政策后,均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技术、资料等诸多方面进行积极的配合。(2)当地农民非常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希望当地政府能实实在在的把这件事办好、办实,并希望该项目能顺利通过。(3)当地群众热切盼望将项目区建成高产、稳产田,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会提高农民收入。(4)希望项目区建成后加强后期的管护,不要出现建后无人管理而使项目失效的现象。46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1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习惯以及种植习惯,认真咨询农民的投入产出情况和其他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问题,待项目初步设计和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及时告知当地领导和群众,进一步征求意见。2项目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中介机构监督以外,公众的参与也是对土地整理项目最好的监督。农民最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项目建成后的使用者更有发言权。无论对实施过程中大的工程布局,还是小的细部结构;无论是工程进度,还是工程质量都更为关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来也是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3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公众参与方案项目竣工阶段,是对项目建设的完善、补充、经验积累的过程。工程建设是否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群众是否满意,都是衡量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本次规划是严格按照国家及自治区、A市颁布的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定、标准进行的,并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及贯彻国家及地方的各项土地利用方针及原则。A以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B集中连片开发,统一整理,统一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规划方案。C实施田、水、林、路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整理宜农荒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D农田实现林网化,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在保护中整理,在整理中保护,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E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防治土壤盐渍化。F合理调整工程布局,有效利用现有设施。G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统一。H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I坚持土地整理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52建设标准本次设计依据下列标准,根据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当地水利、林业、交通、农田水利等专业规划,按照上下衔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A)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2);B)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C)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57911993);D)农用机电井技术规范;E)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F)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G)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H)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治理技术(GB/T164531996);I)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52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标准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实施的基础,以便于机械化耕作,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耕质量,灌水均匀方便,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求。具体标准如下A)平整后的田块内田面坡降应小于1/500。B)平整后的田面坡度应满足灌水要求。在条田地块内,田面纵向坡度应尽量与自然地面坡度一致,田面横坡方向应顺着耕作方向和灌水方向,以减少平整土地方量。C)应满足一定的平整精度。条田平整后的田面坡度基本均匀一致,田面实际高程应与田面设计高程相差小于10CM。D)平整工作量最小。在每个灌溉单元内平整,要求移高填低,就近挖填方平衡;运距最短,工效最高。E)平整后的土地应保持一定的肥力。为此平整土地时应尽量保留表土,生土上保持有2030CM厚的熟土层,填方处填厚超过50CM时,必须使熟土上翻,生土上保持有2030CM厚的熟土层。如种有绿肥,应将绿肥和熟土切成方块搬移,待平整后再还原。F)平整土地应以长远为目标,以当前为基础,确保当年平整,当年受益。为此要妥善安排当年农业生产计划,以不影响当年产量。522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1)灌溉设计标准项目区灌溉用水主要通过规划修建机电井配套低压管道进行灌溉,干、支管道采用地埋PVC塑料管,在竖管上设给水栓,接软塑料管进行灌溉。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结合内蒙古地方用水定额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管道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5。(2)排涝、防洪设计标准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即P5,坡水处理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即P10;(3)排水设计标准根据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要求,农田排涝设计标准十年一遇(P10)。(4)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小于10。(5)田间工程标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结合项目区周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践,田块主要按方形布设,局部边角地带按具体情况布设。条田规格根据农田排水和机耕要求,结合地块形状综合确定。523道路标准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本着方便农业生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原则,规划田间道路,标准如下项目区新修田间道37545M,路面宽400M,路基宽500M,路面高出田面050M,边坡比为11,新修田间道素土路面高为035M,铺设泥结碎石015M;项目区改造田间道166225M,路面宽400M,路基宽500M,路面高出田面050M,边坡比为11。由于原有道路已有素土路面高,故本次对改造田间道只设计铺设泥结碎石015M。项目区新修生产路182655M,路面宽200M,路基宽260M,路面高出田面030M,边坡比为11;新修生产路素土路面高为030M。项目区改建生产路110230M,路面宽200M,路基宽260M,路面高出田面030M,边坡比为11;改建生产路素土路面高为030M。524防护林标准林带与田间工程结合布设,沿着田间道西侧或南侧布设两排防护林,生产路西侧或南侧布设一排防护林。防护林株行距为2M2M,按“品”字形布设,树种选用具有一定耐干旱、抗盐碱及病虫害的本地杨树,植树总数050万株。53规划方案比选531备选设计方案根据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当地水利、林业、交通、农田水利等专业规划,按照上下衔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两套设计方案分析备选。532设计方案分析选择A)灌溉工程1)取水方案比选根据项目区地理位置,能够利用的农业灌溉水源只有地下水可供选择。(1)地表水最主要的地表水是附近水库的来水,且距离项目区较远,区域内水文不发育。因此,项目区农田灌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噪声屏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 工业机器人升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 含解析
-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 含解析
- 幼儿园乘公交车安全教育
-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地下水水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白木刻版画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绵阳飞行职业学院《商务大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黎明职业大学《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经济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三措两案
- 医院医生电子处方笺模板-可直接改数据打印使用
- 非车险发展思路及举措的想法
- 2023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 合肥工业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孙玉发版)第5章答案
-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课件
-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运用,数学史论文
- 幼儿园开辟小菜园的教育价值及实施策略探究 论文
- 《老鼠阿姨的礼物》说课稿
- 白内障的手术护理配合
- 中国医科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