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XX县2010年度以工代赈XX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承办单位XX乡人民政府四、项目负责人五、项目承办单位概况XX县政府为了加强该项目实施力度,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含县发改局、财政、交通、水利、国土、审计、纪检、XX乡政府、永康乡政府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乡政府,由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确保项目实施。六、项目编制依据1、根据省、州以工代赈工作会议“关于2010年度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计划申报工作”通知;2、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府发20040005号文)4、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0032号文。5、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1999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10号文。6、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7、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8、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通部颁发);9、交通部2004年颁发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10、贵州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BJ2202897);11、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法律、法规、标准;12、当地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七、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增长逐渐与市场对接,及时掌握农产品销售信息已成为了农户增加有效收入的途径。项目区属云贵山区向广西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山多地少,山区内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各种农副产品难以有效的转化为商品,由于道路的崎岖不便,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往往卖不出好价钱,特别是新兴的经果林产业,由于不能即时运出山区,造成烂在地里,同时,人居环境的恶劣,信息闭塞,也导致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落后。为了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条件难问题,该片区群众迫切希望政府能帮助将该片区通向外界的公路进行新修,以便能够改善该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为该地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好的运输条件。成为抑制当地经济发展的颈瓶。项目区隶属XX县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完善,距县城30KM,距独山县50KM。项目区距独山县基长镇20KM,主干道交通便利,依托独山县基长镇西红柿产业,今年项目区内种植西红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柿200余亩,收益喜人,但水资源和交通问题制约了蔬菜、经果林、养殖业的发展。第二节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乡的丙花村、双江村、拉街村、尧并村、永康乡白岩村二、建设规模(一)水利设施新建XX片区交进拦水坝1座,解决灌区内1200亩农田灌溉,同时在XX大坝新建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二)交通设施新建水泥路7KM,新建泥结碎石路25KM,解决14500余人行路难、畜牧、水产、经果运输困难问题,依托交通工程在山区坡耕地及荒山新建2000亩经果林基地。三、主要建设条件(一)交进拦水坝工程处于XX县XX乡,水源可就近抽取河水,电力提水和施工用电可通过临时供电设备从村寨中接入,通讯条件良好。(二)通村公路在原有基础上修建,不需要征用土地拆迁房屋。主要外购建材均可在县城购买,所需的砂石等天然建筑材料需到独荔公路至XX乡政府岔路口附近的山坡上的石场采购。建设条件具备。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项目估算总投资281万元,全部申请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其中拦水坝工程估算总投资190万元交通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262万元,其中通村水泥路171万元,通村泥结碎石路91万元。第三节研究的范围及简要结论该项目通过对本地区自然环境及经济条件研究找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燕尾服主要矛盾,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通过勘察设计提出建设方案及投资。通过本项目实施,对提高水田的灌溉水平,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加快种养殖业发展,同时保证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稳产、增收,保持水土、保护生态平衡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一、XX县概况XX县地处黔南边陲、黔桂交界处,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州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5396。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XX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全县年平均气温183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在1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在270天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50左右。全县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170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51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目前XX县直接外地交通四通八达。西有独山至XX二级公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行程仅需45小时。东有XX至环江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行程约需6个小时。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KM。南有XX至南丹达珠江三角洲到广西首府南宁里程410KM。小七孔景区距贵州麻尾火车站35KM。西南航空公司支线XX机场建在县城东,距县城仅13KM。XX县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铅锌、碳酸钙、方解石、石灰石、白云岩等,分46个矿点。其中以煤炭分布最广,储量最多。另外还有冰洲石、硅、铜、水晶以及贵重金属异常反映现象。XX境内河流均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49万千瓦,可开发量2443万千瓦,现已开发4670千瓦,占可开发量134。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XX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全县1/6的面积,以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家级XX樟江风景名胜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原始、古朴、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称,主要有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樟江田园风光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整个景区目前已开发57个景点,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6个,国家级的25个。XX山水融林、洞、湖、瀑为一体,具有奇、险、静、幽的特点,是贵州景区特点的高度浓缩。XX境内居住着布依、水、苗、瑶等多种民族,长期以来,民族的花灯表演、山歌对唱、吹笔管、打刷把、赛龙舟、爬刀山、跳芦笙舞、陀螺赛、打猎舞等,至今仍很好地传承。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中的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令人倍感新奇,乐于探究寻趣。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之比为286532663869。工业总产值5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60万元,同比增长46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亿元,同比下降50。农业综合开发县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国家评审并立项实施。全年植树造林42513公顷,其中退耕还林57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6平方千米。财政总收入700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47万元,比上年下降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2亿元,增长203。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固定资产投资9965万元。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2个,其中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2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37万元,比上年增长2752。城镇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1千米,其中当年新建和改造481千米。固定电话用户112万部,比上年增长2165;移动电话7068部,互联网用户751户。全县已开发旅游景点77处,其中一级景点17处,二级景点25处,三级景点35处。全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直接收入64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5120万元。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元,增长287。全县又有4700个农村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两基”教育得到巩固,“义教工程”连续被省评为“特优县”。二、项目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1、XX乡XX乡属国家级二类贫困乡,位于XX县西北面,乡所在地距县城30KM,地处东经1074210748;北纬29292934之间。国土总面积53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24亩,稻田6000亩地形地貌属喀斯特丘陵低山河谷特征,相对高差较大,植被和土地资源保护要求迫切。全乡总人口9856人。2008粮食总产量为30450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44元。XX乡现有干部43人(不含教师),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另有助理工程师7人,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人力保障。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XX交进拦水坝位于XX河主源黄江末段上,距XX乡政府约2KM,距XX县城32KM,属珠江流域柳江水系,河水发源于独山境内。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挽近期以来无新构造运动,区域构造稳定。工程区位于的地层为三迭系中统地层;岩性为灰绿黄绿色粘土页岩,岩体稳定抗渗透能力好有利于筑坝蓄水,不存在不良的地质现象;坝肩边坡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项目区内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掌握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能力较强,群众自筹投入经济基础较好,义务投工投劳积极性高,开发意识和建设小康村、生态文明村愿望强烈。修建通村通组公路,完善水利骨干工程,实现山区田园化自流灌溉、节水农业灌溉等,成为项目区广大群众的迫切希望,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现有道路是群众自发修建的简易马路,山高、坡陡、弯急、路窄,路面差,无排水系统,通常晴通雨阻,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沟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利工程主要解决XX县XX乡交进村及附近的1200稻田的灌溉用水。近年以来由于XX交进旧的拦水坝老化被水冲毁水位降低导致交进提灌站无水可抽,使交进村及附近的1200稻田的灌溉用水不足,每年欠收在干旱年绝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产收入的提高。经研究决定在交进村下游修建一座拦水坝将水位抬至78000M,使这1200亩的稻田提水灌溉得到保证。项目区内XX大坝是XX县五大坝之一,如建设好水利设施,将解决XX片区12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促进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收入。政府将利用农业项目有计划的指导项目区农户增加1000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亩蔬菜种植面积,这促进农村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项目区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第二节建设必要性项目区内有博晟现代养殖场,年均出栏种羊35万头,鸡3万羽,同时在生产实践中,群众自行选择出了一些适宜本地区发展的项目,如种植经果林,品种有金秋梨、风水梨、碰柑、冰糖柑、脐橙等。这些品种适宜本地气候,经济效益好,目前项目区内群众已自发种植有梨子400余亩,碰柑200余亩,枇杷1000亩。因为交通条件制约,种植的水果运输成本高,利润低,虽然项目区气候适宜发展经果林种植,但都种植规模不大。由于经果林收益较种植其它作物高,群众种植经果林积极性高,希望扩大种植规模。经与县林业部门联系,县林业部门承诺从每年的九万大山工程经果林种植项目中拿出一定种植面积,扶持项目区内的林农发展经果林种植,县水利局也表示,将配套落实好小水池、小水窖的建设工作。这就为项目区的经果林建设打下了好基本。“要致富,先修路”,这已成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发展的共识。乡党委、政府尊重民意,积极响应群众呼声,多次派人深入实地逐点进行考察调研,统一规划。该项目范围广、群众受益面宽,是一件民心工程。为使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乡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组织,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对该工程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所涉及项目的各个组村民已对修建该路盼望已久,积极性异常高涨,纷纷表示愿意投入到项目的建设当中,投身于建设家园当中来。如果路修通,将能更好、更快的促进蔬菜,畜牧、水产,经果林产业的发展。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XX河流域内及邻近地区设有XX(气)、XX(水)、九阡、佳荣、茂兰、王蒙、甲良、麻尾、上司9个雨量观测站,站点分布较均匀,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在流域面上的分布规律。上述测站均采用人工观测和自记雨量计观测法,资料精度较高。汛期视降水特性,分别采用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一般为二段制观测。二、通村路及硬化均在原有基础上完善,条件具备,不涉及征地及拆迁等问题。三、项目区具备该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选择的项目点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水热同季的特点,XX片区双江拦水坝工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四、XX县为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县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建立健全了管理领导机构及项目实施机构,负责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确保国家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项目的顺利建成。五、该项目建设地设施完善,水、电供应有保证,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能确保供应,施工队伍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建设所需条件具备。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一、水利工程本工程大坝坝高小于20M,属5级建筑物,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之规定,工程可不作抗震设防。新建拦水坝1座,解决灌区内1200亩农田灌溉,同时在XX大坝新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建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二、交通工程新建水泥路5KM,新建泥结碎石路25KM,解决14500余人行路难、畜牧、水产、经果运输困难问题,依托交通工程在山区坡耕地及荒山新建2000亩经果林基地。第四章场址选择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乡的丙花村、双江村、拉街村、尧并村、永康乡白岩村。第二节场地建设条件一、水利工程(一)水文情况1、流域概况XX河属樟江的一级支流,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710751,北纬25172546。主源黄江发源于独山县境内的凤凰山主峰(海拔1379M),在XX与黑河(黑河源于三都县的阳安)汇合后称为XX河。由北向南流经XX县的地峨、觉巩、驾欧等地,在板潭入溶洞成为伏流(中途有约1KM出露地表的明流),再由王蒙出洞入樟江。交进拦河坝所在的黄江上游主河道长4614KM,平均坡降367,流域集水面积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344KM。XX河流域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之上部,整个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北向南倾斜。流域呈枫叶状,上宽下窄,形状系数015。流域北部主要山峰有凤凰山(海拔1379M),尧台大坡(海拔1197M)。流域北部地形为中山河谷地形,到了中下游,为低山宽谷岩溶地貌。地貌以峰丛槽谷、峰林洼地为主,因为岩溶发育故多地下伏流,属独山岩溶地貌之一部分。黄江主要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黑河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区域地貌系典型的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的正地形区,土质为亚粘土或沙粘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影响不显著,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的常绿栎林,森木覆盖率较高,约20左右。本次设计的XX交进拦水低坝位于贵州省XX县XX乡,经地质人员根据1/20万水文地质图结合1/5万的地形图核实地下分水岭后,采用1/5万地形图量算,得到坝址流域集水面积,成果见表41。表41各坝址流域特征值表坝址F(KM)L(KM)J()交进3444373672、气象水文根据气候带划分,XX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纬度较低,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因而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总的特征是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尚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XX县年平均气温183。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势每升高100M,气温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县境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和地形小气候明显。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7月平均气温为27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1月平均气温各地均在5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0以上。县内霜期少,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终霜期分别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县境内冬季降雪较少,且多为冰粒,其次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在一个月左右。冰雹在XX也较少出现,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现在35月,且都为小冰雹,降雹的时间短,范围也不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MM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仅占全年总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占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风逐渐增强,降水占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MM左右,4月份增至100MM以上。常年于4月下旬进入雨季,410月份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后,海洋季风减弱,逐渐为南下的大陆季风取代,降水量显著减少。XX河流域内及邻近地区设有XX(气)、XX(水)、九阡、佳荣、茂兰、王蒙、甲良、麻尾、上司9个雨量观测站,站点分布较均匀,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在流域面上的分布规律。上述测站均采用人工观测和自记雨量计观测法,资料精度较高。汛期视降水特性,分别采用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一般为二段制观测。各站观测情况见表42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积温高的特点。但因地貌复杂,地形高差较大,南北气候仍有差异,北部甲良、XX、水利等地地势较高,气候温凉,南部河谷地区,热量充足,气温高。表42流域及附近各站基本情况表站名站别资料起始年份观测项目备注XX水文1958水位、流量、泥沙、降水等资料用至2001年XX气象1956降水、蒸发、气温等九阡雨量1965降水佳荣雨量1956降水茂兰雨量1956降水王蒙雨量1956降水王蒙站1979年后资料以小七孔站资料代管上司雨量1967降水甲良雨量1956降水麻尾雨量1956降水3、水文基本资料(1)水文测及资料整编XX河流域曾设有XX水文站,大七孔及拉棚专用水文站,但仅有13年实测水文资料,资料系列较短,代表性不够。邻近流域樟江上游设有XX水文站,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各站观测情况见表43。表43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站情况表站名流域面积KM资料年限年数观测项目XX346196011961122水位、流量、降水拉棚1204196721969103水位、流量大七孔1320196721967121水位、流量XX12131961200141水位、流量、降水等XX水文站位于黄江上,集水面积346KM,设于1958年12月,作为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小流域代表控制站。测站在中高水时控制性良好,枯水时由于上游引水较多,测验断面杂草丛生,下游又有一座乱石堆坝,影响了水位的连续性观测,精度较差。该站具有1960119626水位资料、19601196112流量观测资料。流量资料经整编后刊印。XX河系樟江之一级支流。樟江在接纳XX河汇入之前,有XX水文站控制。XX站位于XX县城西南约3KM的回龙角下游经1KM左右的峡谷浅滩上,该站于1954年设立为水位站,1960年11月改为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1213KM。该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等,具有19612001年共41年实测水文资料。XX河与樟江处于同一纬度带,都是由北向南流,上游均由两条主要支流组成,形成一个“Y”型流域,流域面积接近。流域重心距离25KM,被一南北向的分水岭隔开,樟江在东,XX河居分水岭之西。两流域地理位置相近,流域形状、大小相似,且气候条件、下垫面因素等方面极为相似。XX水文站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一致性、可靠性良好,集水面积为本次设计坝址流域集水面积的352倍,因此,本次设计以XX水文站为主要参证站,XX站几年实测资料作分析比较用。XX水文站测流河段顺直无水草,两岸为陡坡,杂草丛生,河段内右岸水位在40950M以下,有石滩向河中伸展。距浮标上断面约50M处,水位40950M以下,河中有岩石出露水面形成狭口,距浮标下断面约800M处有一浅滩并有弯道,再往下游约500M处有束狭口,高水控制作用良好。该站设直立式水尺,在基本水尺断面下游60M处设有自记水位台,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一般水位在4098M左右。水位观测以自记水位计和定时观测相结合。该站采用珠江高程系统。历年施测最低水位为40902M,最高水位为42227M,水位变幅达1325M。测流为流速仪施测,缆道测流,一般年测次在100次左右。每年施测大断面12次。点绘建站初期、中期和近期以及大洪水前后的实测大断面资料,比较后得知,断面冲淤变化较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又通过点绘该站1967、1968、1970、1971、1973、1976、1983等年的洪水水文要素过程,得知高、中、低水之水位流量关系点据基本在一条线上,可综合为一条水位流量关系线。(2)XX站资料评价A、可靠性水位资料XX水文站自建站以来均采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以人工观测校核,枯期一般为两段两次或一段一次,汛期多为四段四次或八段八次,大洪水时适当增加测次。水位精度较高,历年的水位过程和峰型变化基本相应,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该站的水位资料整编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流量资料该站测验河段较为顺直,高、中、低水控制良好。主要采用流速仪测流,测次较多,垂线、测点分布均匀合理。从历年的整编成果上看,采用单一线推流,有的年份采用临时曲线法进行整编,较为合理。B、一致性XX水文站自1961年建站至今,流域内基本未兴建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无与外流域水量交换的情况,流域内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基本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7稳定,水文站条件基本一致,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C、代表性不同系列比较从XX站不同系列的年径流统计参数来看,均值变化为06,CV值不变,(103)月径流统计参数也相近,说明其统计参数稳定。资料的代表性较好,见表44。表44XX水文站不同系列年径流统计表站名系列统计参数年(103)月备注(M/S)Q290928CV0260651961419783N18年CS/CV2025754MMY(M/S)288883CV0260651961419953N35年CS/CV2025749MMY荔波县1961420013N41年(M/S)Q291872757MM实测径流系列丰、平、枯年份比例分析XX水文站19612001年共41年径流系列中,丰水年为13年,占317,平水年为15年,占366,枯水年为13年,占317,且包含了19931995、19992000年连续丰水年,19691971、1976、1977、19901991年连续平水年,及19621963、19841986年连续枯水年。XX站径流资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基本一致,丰、平、枯年份比例恰当,且系列中有连续的丰、平、枯年份。因此,该站19612001年径流系列代表性较优。由于XX水文站资料系列长,代表性、一致性较好,且所有资料均经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8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整编刊印,资料精度较高。因此,该站可作为本次设计水文计算的主要参证站。4、径流及复核(1)流特性XX河流域属山区雨源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悬殊,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5左右。该区系省内降水径流高值区之一,多年平均径流深700MM左右。交进拦水坝平均年径流总量为011F0170034424808万M。WY统计XX水文站19612001年实测径流资料,按水文年计,多年平均流量为291M/S,最大年均流量461M/S(19681969年),最小年均流量144M/S(19811982年),最大年和最小年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58倍和049倍,丰枯比为32,径流年际变化不大。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为360M/S,模数为297L/SKM,多年平均最小日流量为202M/S,模数为167L/SKM,实测最小日流量为089M/S,模数为073L/SKM。(2)径流计算A、参证站径流计算将XX水文站实测历年逐月平均流量按水文年(4月次年3月)、枯季半年(10月次年3月)、最小月等时段进行统计和频率分析计算,并以P型曲线适线,成果见表45及XX水文站年均、(103月)平均、最小月平均流量频率曲线图。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9表45XX站径流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表项目年103月最小月备注(M/S)Q291872360CV026064059统计参数CS/CV202525P10391161643P50285730310QPM/SP90199317143资料系列1961420013N41年B、坝址径流计算XX河与樟江处于同一纬度带,两流域植被都较好,樟江略好于XX河。XX河板潭以上,河流平缓,樟江也相似,只是海拔低于XX河。因此,两流域下垫面因素虽然稍有差别,但其对径流情势的综合影响,应无多大差异。两流域在北边同与都柳江接壤,再往北即是黔东暴雨区。因此,两流域之降水有相同的气候条件,降水偏低。由于樟江海拔低些,又居东面,降水量略大于XX河。综上所述,XX河流域与樟江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下垫面因素等方面极为相似,因此,适当考虑降水之差异外,可将XX站的径流比拟移用到XX河流域作为其径流设计之依据。降水分析经对流域内及其附近各雨量、气象、水文站点进行筛选,本次选用了XX气象站,九阡、上司雨量站等9个站点进行降水分析。大部分测站降水量资料在40年左右,其它测站资料均在30年以上,资料系列较长,代表性较好。将各站历年年降水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见表46。降水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降水的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以佳荣站最高,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达16188MM,为流域内的多雨中心,最小为上司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为10841MM。与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上的有关等值线图相一致。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表46XX河流域及邻近地区各站年降水量统计表站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PCVCS/CV备注XX(水)1289501720XX(气)1282601620九阡1250702220佳荣1618801820茂兰1484601820王蒙1185101820上司1084102220甲良1240101520麻尾1309902220经分析,XX河流域面雨量以XX(气)、XX(水)、上司、甲良及麻尾5站代表,为12412MM;XX水文站以上流域面雨量可以XX(气)、XX(水)、九阡、佳荣4站代表,为13604MM;XX河流域相对于XX水文站的降水修正系数为0912。坝址年径流计算坝址径流计算,均以XX站为参证站,按面积比结合降水修正推求,计算公式为Q坝址F坝址/FXXQXX0912,得到坝址径流成果见表47。表47各坝址径流成果表坝址F(KM)Q(M/S)CVCS/CV交进34474803020由于流域各规划坝址间降水与径流差异不大,本阶段暂按同一径流深考虑,待下阶段再作进一步研究。C、枯水流量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XX河与樟江两流域岩组主要是碳酸岩及碳酸岩夹碎屑岩,岩溶发育,而XX河岩溶比例又稍大于樟江,XX河流域岩溶调蓄作用强于樟江,加之受XX县城用水影响,XX站枯水模数比XX河略小。XX河流域内的XX站实测最小日均流量0388M/S(枯模为112L/SKM),XX站实测最小日均流量089M/S(枯模为1734L/SKM)。根据现场查勘,据板潭当地人反映,1992年秋季,已连续三个月无雨,XX河板潭处水是解放以来最枯的,经初步测验,其流量在15M/S左右(枯模为114L/SKM),小于XX河,这主要是由于XX河流域岩溶调蓄作用强于樟江,且XX站受XX县城用水影响所致。经分析,XX河最小日流量模数在11L/SKM上下。根据XX水文站19612001年历年逐月平均流量资料,得到多年平均历时流量标准线成果。XX站最小历时流量为130M/S,枯水模数为107L/SKM。各坝址历时流量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枯水模数控制在115L/SKM。(3)径流成果的合理性分析XX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412MM,多年平均径流深689MM,径流系数056,均与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上的有关等值线图相吻合。另据流域内XX站与樟江XX站同期1961年实测资料分析,1961年XX站平均流量858M/S,年径流深7819MM,枯半年占全年径流的353,年降水量15843MM,年径流系数049;而XX站年平均流量335M/S,年径流深8713MM,枯半年占全年径流的比例及年径流系数基本接近。将XX站1961年实测径流按面积加降水修正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K0912346/1212)比拟到XX站,得到XX站年流量为871M/S,与XX站实测径流资料基本一致(仅比实测值858M/S大16)。综上所述,设计流域的径流成果是合理的。(4)用水量计算经分析表明7月中旬稻田用水量最大,结合XX县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灌溉方式采用续灌方式,设计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代入公式(M3/S万亩)TQ648Q灌水率各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百分数M某种作物的各次灌水定额T各次灌水的昼夜数经计算水稻设计灌水率为107(M3/S万亩),取1(M3/S万亩)。则将灌水率带入公式QFQQ设计流量F灌溉面积Q灌水率可得项目区设计总流量为012(M3/S)由于灌溉所需用水最大流量012M/S远小于拦河坝处的最桔流量0388M/S,故不再作库容调节计算。只需要水位达到坝顶高程78000M保证提水站处有水可抽即可。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3(五)暴雨、洪水资料及其特性1、暴雨分析XX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暴雨主要由冷锋低槽和两高切变天气系统形成。大暴雨多集中在59月,以6月份居多。据甲良雨量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最大1日降水量为764MM,实测最大1日降水量为140MM(2000年),而樟江XX气象站最大1日降水量均值为798MM,实测最大1日降水量为1319MM(1980年)。本流域位于我省黔东南高暴雨区的边缘,暴雨量级不大,属一般雨区。一次暴雨的历时时常在612小时左右。对流域及邻近地区各站点实测暴雨资料进行统计,成果见表48。表48流域及邻近地区各站年最大1日降水量统计表站名系列长度最大1日降水量均值(MM)最大24H降水量均值MMCVCSXX3582492303835CV王蒙1777787004535CV甲良2273282003535CV上司1776585703935CV麻尾1983493404435CV独山4986997303735CV根据上述各站年最大1日降水量统计成果,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近期的地区分析成果“贵州省年最大24H暴雨均值及CV等值线图“,设计流域年最大24H暴雨均值为95MM左右,最大24H暴雨变差系数CV为040左右。考虑到水文水资源局的地区分析成果综合分析了暴雨的地区分布规律,故设计流域暴雨统计参数采用24950MM,CV040,CS35CV。H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42、洪水特性本流域洪水均由暴雨形成,由于流域地处一般雨区,洪水相对较小。本区汛期早而且集中,一般年最大洪水多集中在58月,到9、10月份,出现年最大洪水的机会较少,最级也不大。XX河上游岩溶发育微弱,下游XX至板潭区间,岩溶比较发育,沿河两岸多有台地和封闭洼地,滞洪作用较大,洪峰模数较小。洪水也有复式峰出现,一次洪水过程多为82240H。3、历史洪水XX河板潭河段,已有多次洪调资料。1967年6月,中南勘测设计院曾在拉棚至板潭河段进行过洪水调查,调查到4个年代的可靠洪水,分别为1887年、1916年、1924年及1966年。我院在进行XX大七孔电站设计时,于1985年4月和1991年、1992年在板潭村调查到4个年代的洪水,其中1924年洪水与中南勘测设计院调查的基本相同,另外还调查到1970年、1991年和1992年3次洪水。各调查年份各单位历次调查之洪水流量见表49。表49板潭河段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表年代1887191619241970199119661992水位M75210751407507074901746647451874489流量M/S23502090179015901210950900调查时间年196719671967199219851992199219671992备注1967年调查洪水水位为估算值。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54、设计洪水设计河段无长系列实测洪水资料,设计洪水计算主要采用雨洪法和水文比拟法,结合调查到的历史洪水来推求。交进拦水坝址集水面积为344KM小于1000KM,主要以雨洪法推求其设计洪水;雨洪法根据流域内甲良及邻近地区XX气象站等水文站、气象站、雨量站实测暴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地区分析成果综合比较后,确定设计流域暴雨统计参数为24950MM,CV040,CS35CV。H设计洪水计算的公式及产汇流参数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修订本)上查取。计算公式为QP0674R0922F0125J0082F0723CKP24123H式中QP设计洪峰流量,以M/S计R汇流系数,R00530062F流域形状系数,F00530062;J、L主河道比降、河长;F流域面积,以KM计;C洪峰径流系数,C08810701;KPP型曲线的模比系数;24最大24H降水量均值,以MM计。H流域产汇流分区为3区,暴雨衰减指数N3082,N3为区。有关的地理参数根据1/5万地形图量取,见表411。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修订本)上的概化过程线推求。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6表411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坝址交进集水面积(KM)34401149002135003312400501160101020208763337695068710553QP(M/S)20424(六)泥沙本流域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较轻。根据XX水文站19642001年实测泥沙资料统计,其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106KG/M,悬移质输沙模数为802T/KM,属我省的低值区。河流输沙主要集中在汛期的洪水季节,洪水过后水质逐渐清澈,枯水期泥沙含量较低。根据XX水文站结合有关等值线图,设计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模数取为802T/KM,推悬比按20计。各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成果见表412。表412各水库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成果表坝址名称输沙量(万M)备注交进328G80T/KM(三)地质情况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71、区域地质概况交进拦水坝位于XX县XX乡交进村距县城32KM,拦水坝所在的黄江发源于独山县的凤凰山主峰(1379M),坝上游河段长4614KM,下游约15KM处与黑河汇合后称为XX河,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交进拦水坝处于XX向斜部。(1)地形地貌本地区位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建坝的河流XX河主源黄江发源于独山境内流入XX,河流为深切河谷,河流发育与山脉、构造线一致呈NNE向东展布,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貌主要为构造风化、侵蚀溶蚀型垅状中低山,峰从洼地、溶蚀构造,溶蚀峰蚀槽谷地貌等。(2)地层岩性坝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岩性从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LY)至第四系Q,出露地层的总厚度约2300M。其中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LY)、中统黄龙群(C2HN)、马平群(C3MP);二迭系下统栖霞组(OLQ)、茅口组(P1M)可溶岩约占5060,主要沿NE至SW广泛分布在XX向斜SE和NW翼的分水岭以外;三叠系中统(T2),下统飞仙关组(T1F)、夜郎组(T1Y)和二迭系吴家坪组(P2W)等非岩溶地层约占3040,主要为XX向斜核部地层,集中分布在XX河流域及周边广大地区,为该河流的主要隔水层和相对隔水层。(3)地质构造及地震据贵州省区域地质志及贵州省地质构造图等有关地质资料,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8测区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带(),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区域构造形迹以NEE褶皱、断裂为主,如XX向斜、耕者背斜、XX向斜、牛场断裂等,以及与之配套的NWW向扭裂。地处褶皱带一XX向斜的轴部。本区自挽近期以来新构造以大面积间歇性上升为主,无活动性断裂及深大断裂分布,XX县志自1368年有地震记录以来,XX县在1805年和1822年呈发生有感地震,但无损失记载;1998年,广西省环江县发生49级地震,地震波及到XX县与广西省毗邻的部分乡镇,造成及少房屋破坏,无人员伤亡。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对地震基本裂度度),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属中硬场区,区域稳定性好。本工程大坝坝高小于20米,属5级建筑物,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之规定,工程不作抗震设防。由于拦水坝蓄水深度较浅,不会因水库水而诱发地震。(4)区域水文地质条件A、含水岩组、隔水岩组的分布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主为C1YP2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强岩溶层与弱岩溶层;隔水岩组主要为C1D、T1、T2砂泥岩、页岩等。强岩溶组主要为C1Y、C2HN、C3MP、P1Q、P1M、P2,集中分布于XX河干流的分水岭以外的广大地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主要成分为CAO、CO2,与纯灰岩的标准值相当接近,为岩溶发育提供了良的物质基础,岩石可溶性强,沿结构面溶蚀作用明显,地下水为岩溶水类型,赋存、移运于溶隙、溶蚀管(道)、暗河中,溶蚀强烈,含水丰富。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9弱岩溶层C1D2,集中分布于XX河干流两岸分水岭地带的广大地区;岩溶弱发育,地下水为山区基岩裂隙水类型,形成和赋存于结构面、风化裂隙中,水量相对贫乏。隔水层C1D1集中分布于XX河干流的沿岸及周边部分河段,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运行、储存基岩和风化裂隙中,水量贫乏。B、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直接沿地表裂隙、溶隙、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垂直、分散渗入补给,在左右岸还接受近分水岭地带的地表河溪沟的侧向集中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洞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存空间是溶蚀裂隙和溶洞,径流形式主要为裂隙管道型,具有渗流途径长、流速、水力坡降及动态变化大和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河段中上游河谷较宽缓,无集中岩溶管道,其排泄方式主要为分散的裂隙、溶隙泉点。地下水埋藏深度主要受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岩溶发育程度控制,据区域地质资料,补给、排泄区地下水埋深0515M,补给径流区埋深20100余米,高于水库正常畜水位。C、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坝址处主要为三迭系中统T2,岩性为灰绿黄色粘土页岩与钙质砂岩互嵌,上部偶夹灰岩,及下统飞仙关组岩,岩性是上为灰绿紫红泥质灰岩平页岩,中为浅灰色灰岩夹钙质页岩,底为灰绿含有粘土砂岩;坝址以上河段河流发育平缓,河谷切割较浅,主要岩性以三迭系中、下统T1、T2和二迭系P1、P2沙,泥岩、页岩及煤系地层为主,除上游河段和局部为硬质岩边坡,主要为软质岩边坡,无高陡边坡及危岩现象。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二、交通工程(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项目地处贵州省南部XX县,全线位于黔南州XX县境内,路线总长200964KM。2、地形地貌沿线地势总体为溶蚀低中山与重丘地貌,项目区岩溶发育,地形比较破碎,山地、丘陵、槽谷、峰丛交错分布,多处可见峰丛、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岩溶地貌特征。沿线海拔8001000米,相对高差200米左右。3、水系本项目区属于珠江流域柳江水系,区域降水量比较丰富,但地下水位较低,不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项目沿线无大型河流,多数为小型溪流或季节性冲沟,修建一些涵洞就可解决水流和排水。4、气候条件项目区由于地势较低,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较其它地区低,因小范围内的地形变化和小气候,对水文要素的地区分布规律有一定影响,暴雨天气类型主要是冷峰低槽型和两高切变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7月,但时间比较短,汛期比其他地区出现晚,降雨量较其它地区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84MM,属贵州省雨量较丰富区之一。项目区平均海拔在8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50C,干湿季节明显,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为全省之冠,年均为1805小时。所以整个项目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除雨季时间不能施工外,其余时候均不受季节影响可以施工。5、地质构造测区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以挤压型的南北向构造为主,其构造具有典型的隔槽式褶皱特点,背斜宽而向斜窄,区内构造线呈南北向。路线经过与构造线呈较大角度相交,故对路线无大的影响差。6、地层沿路线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C3M石炭系马平组,中厚层块状灰岩,弱风化,覆土01米。P1M二叠系茅口组,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硅质岩,弱风化,覆土02米。P2W二叠系吴家坪组,薄至中层泥岩、粉砂岩、硅质岩不等厚互层,强风化,覆土03米。T1L三叠系罗楼组,薄至中层灰岩、泥灰岩等厚互层,强风化,覆土02米。7、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本项目沿线不良工程地质主要有局部岩层顺层滑动、局部地层含砂岩、页岩区边坡不稳定坍塌。可采用增设圬工挡墙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其余路段路基较稳定,间或少有田间地段有软基。8、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工程区反应谱特征2010年度以工代赈方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周期为03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小于度区。而且历史上没有破坏性震害记录,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之规定,本项目除桥梁本项目无采取简易抗震设计外,其余构造物可不作专门抗震设计。9、水文地质概况沿线地下水比较丰富,主要为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