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目录(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讲义(2)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讲义(3)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讲义(4)正确使用虚词讲义(5)正确使用实词讲义(6)正确使用成语讲义(7)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讲义(8)辨析病句讲义(9)修改病句讲义(10)语言表达题的命题走势及应试策略讲义(11)语言表达扩展语句讲义(12)语言表达压缩语段讲义(13)语言表达仿用讲义(14)语言表达变换句式讲义(15)语言表达简明讲义(16)语言表达连贯讲义(17)语言表达得体讲义(18)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讲义(19)名句名篇默写(一)讲义(20)名句名篇默写(二)讲义(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讲义(22)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讲义(23)古代文阅读分析综合文章内容讲义(24)古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势及对策讲义(25)古代文整体阅读(一)讲义(26)古代文整体阅读(二)讲义(27)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讲义(28)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语言讲义(29)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讲义(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讲义(31)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讲义(32)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讲义(33)现代文阅读归纳内容要点讲义(34)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讲义(35)现代文阅读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讲义(36)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讲义(37)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讲义(38)现代文阅读鉴赏作品的语言讲义(39)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讲义(40)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讲义(41)现代文阅读社科类文章阅读讲义(42)现代文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讲义(43)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讲义(44)写作如何达到基础等极的要求讲义(45)作文如何达到发展等级的要求讲义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1)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进入高三,同学们实际上已进入高考的临战状态。首先,应该根据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以及各项具体的能力要求,对自己作一番对照分析,判定自己的强项是哪些,弱项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这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复习。要重视第五、六两册课本的学习,充分利用这两册课本,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读写能力。有不少高三同学忽视课本的学习,误以为高考不会考课本而将课本放在一边,这是不恰当的。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中,如果高三这一年不读课本,不用好课本,实际上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不接触新的语文材料,不吸取新的语文营养,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再就课本本身而言,其中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高考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中的古文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这两个专题的文章,是典范的“浅易”古文,与高考的古文阅读密切相关;其中的古代诗歌单元,与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血脉相通。至于课本安排的多数写作训练,与高考作文也血肉相连。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学好它、用好它。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前提。下面再来谈高考。一、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分为四大块。下面按照这四大块逐一加以说明。(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占30分)这一部分的总要求是“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概括起来说,一是“识记”知识。所谓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中,最基本的是字的形、音、义以及常用词语的含义。二是“掌握”技能。所谓“一定”,是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所谓“技能”就是实际的语言操作能力。在这个总要求下,有下列8个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4辨析并修改病句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8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8个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形成两个题群第一题群,语言基础题。6道试题,18分。这一题群放在第卷的第一部分,全用选择题。试题的基本特点之一,注重常用、常见。考常用字读音的辨别。如碱、箴、减、感、阐、弹、惮、殚这是常用形声字、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又如宦、豢、盥、患、幻这是常用音同、音近字读音的辨别。考常用字字形的辨别。如部署、通谍(牒)、质疑、不容置疑、莫(没)齿不忘、束之高搁(阁)。考常用词语的运用。实词如莅临、亲临、规划、计划;虚词如又、再,一再、再三;成语如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未雨绸缪、如数家珍。考常见病句辨析。如表意不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试题基本特点之二,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国内如城市建设、乡村生活、家庭面员之间的关系、校园变化、国际如海湾形势、日本动态、俄罗斯改革等,因此试题的的现实感很强。第二题群,表达技能题。3道试题,12分。这一题群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能,如扩写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方法运用等。这一题群试题的基本特点是现实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现实性,是指语言材料来指现实,表达的话题也来自现实;开放性是指考生依据试题的要求,调动生活和文化积累,自主作答,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综合性是指一道题不是考一种技能,而是兼及几种技能。因此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得分率也比较低。例2003年第25题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2)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到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这道试题,语言表达的话题、材料来自现实,自不用多说,从综合性来看,主要考“仿用”,兼及“得体”不用命令式,而要说得“亲切友善”,使人易于接受而不抗拒;还对表达效果提出了要求,即“生动”,具综合性是很强的,至于开放性,不同的考生可以写出不同的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试题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提高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一定要重视提高现实的语言表达技能,而不能只在书本上练表达。(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古代诗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包括古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和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这三项。从阅读、鉴赏的角度包含下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古代文阅读6题,20分(1)试题的基本特点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作为阅读材料。所谓“浅易”,从内容上说与写作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牵涉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上说,以叙述为主,近若干年都选择史传类的文章;从语言上说,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多为课本中常见的。注重文意的理解、分析和概括。高考古文阅读的试题,从总体上说有向现代文阅读靠拢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2003年的5道选择题,有3题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分析的概括的;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字词理解和文句翻译,都强调依据具体语境答题。而考生正是在这两点上暴露出不足之处。例2003年第15、16两题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资治通鉴唐征入)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裴矩遂解廷折,不肯面从译文(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2003年的阅读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一段选自旧唐书裴矩传,主要叙述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文中有裴矩与隋炀帝、唐太宗之间的一些对话;一段就是上文抄录的司马光的一段话,这段话主要是对上文的评述。司马光评述的核心是“君明臣直”,接下去两句是分析性的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文中明明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B项却说“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许多考生竟看不出B项之错,以致本题在某省的得分率仅为20左右,岂非怪事这只能说明考生未读懂这段文字。第16题的翻译,前一句是第一段材料的文句,回到原文中一看使能发现句中的“遂”不是连词“于是”,而是副词“竟然”;句中的“廷”和“而”是常见的名词作状语;“折”,依据上文唐太宗与裴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是“辩驳”之意,可是相当多的考生不会分析具体语境,不会根据语境作翻译,因而得分情况也相当不好。第二句翻译本来相当容易,因为句中“恶”与“乐”是反义词,“忠”于“佞”也是反义词,可是竟然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你听到坏消息后,就忠于你的妻子;你听到好话,就忠于朝廷。”这样荒唐的答案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可见在古文阅读中确实要转变观念,不能仅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而要把它当作文章来阅读,真正理解其内容。2古代诗歌鉴赏1题,6分。古代诗歌鉴赏已经考了整整十年,近两年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即过去用选择题,放在第卷,现在用简答题,置于第卷。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去年选择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所选王维的过香积寺,都是“浅易”的古代诗歌。(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例如2003年的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解略)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试题特点(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三)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2003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四)写作(60分)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二、复习建议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1要建三个“30分”的意识高考语文除写作60分而外,有三个“30分”。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30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建立三个“30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6利用读本帮助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2)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在讲正题之先,要说一下语言知识题的复习策略。这复习策略主要有下列几点1抓住重点语言知识题,涉及字的形、音、义和词语的运用,它的重点应该是词语,因为辨别字音,选用的不是孤立的字,而是词语;辨别字形,也是选用的词语而不是孤立的字;至于词语题自然考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即使是辨析病句,也往往与词语相关,如词语搭配不当,词语在句中表意不清等。因此,在复习语言基础时,要抓住词语这个重点,准确把握其音、形、义。而抓住词语这个重点也主要是抓住常用词语,即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主要精力应放在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常用词语上。2重视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词语和语感积累。知识源于积累,语感也源于积累。与其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做题上,不如放在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反复熟读上,同时把课本和读本中规定要掌握的词语实实在在地掌握住。二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就是能力形成。做题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不能总以“粗心”来原谅自己,不少同学在数理等课上有“错题笔记”,这里也可以试一试。3培养语感一般中学生很难对一些语言现象作深入的理性分析,但可以凭语感判断正误。培养语感就要熟读规范的文章,重视朗读和背诵,注意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中央电视台的播音(不是指那些娱乐的、搞笑的节目),将规范的语言模块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习惯中。4处理好做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高三复习,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以巩固复习效果和提高做题速度。但是更要注重揣摩一些典型试题,包括近两年的高考题,揣摩其选材原则、命题思路。这样的揣摩便是一个发展思维、提高努力的过程。下面再回到正题上,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一、试题的特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在全国推广普通话,高考语文试题第1题往往是考普通话的字音。不过考法不断有变化,通常是给四组加的字注出读音,要求辨别正误,如2001年全国卷第1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N)憧(CHNG)憬饮鸩(ZHN)止渴B凝(NNG)固分泌(B)孜(Z)孜不倦C蹊(Q)跷省(XNG)悟穷形尽相(XING)D端倪(N)宝藏(ZNG)未雨绸缪(MU)有时给出一个字的读音,要求辨一组字的读音的异同。如1998年第1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差CH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B解JI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C塞S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D提T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而命近两年则干脆不给注音,要求辨别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或“完全相同”的一组。综观近几年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试题,可以看出试题的下列特点1考常用字甚至是最常用的字的读音这从上列两道题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举例说,近几年考过的“绮丽”的“绮”、“擂台”的“擂”、“拘泥”的“泥”、“匹配”的“匹”、“倾轧”的“轧”、“参与”的“与”、“结束”的“束”等等都是常用字。考常用字的读音,而不考生冷的字的读音。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重在应用。生冷的字使用的频率低,自然不能成为考试的选例。2注重形声字和多音字读音的辨别常用字的数量比较大,究竟选择哪些常用字来考查,这是很有讲究的。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字、多音字来给考生辨别。形声字,按照一般规律应该读声旁。但是,许多形声字的读音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声母变了,有的韵母变了,有的声调变了,更有声韵调一起变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知这一变化,仍然“读半边”,因而误读。如“绮丽”的“绮”应读Q,而不能读Q;“旖旎”应读YN,而不能读QN,“分泌”的“泌”只能读M,不能读B等。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较大。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I,在“参差”中又读C。读音不同,反映出意义上的不同。许多人不注意这些而常常误读。有时还会选用其他类型易读错的常用字,如“结束”的“束”,“匹配”的“匹”。这样看来,高考选择要求辨别读音的字例,又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的,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引导人们读准常用字的字音。二、典型题分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是2002年全国卷的第1题。所选择的20个词语全是常用词语,其中20个加点的字全是常用字。选择的重点是形声字。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其中“滇池”的“滇”读DIN,“嗔怒”的“嗔”读CHN,“缜密”的“缜”读ZHN,“精卫填海”的“填”读TIN,“谨小慎微”的“慎”读SHN。这5个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而其余3组都包含有两个读音相同的字。如A组中“盐碱”的“碱”和“减员增效”的“减”读音相同;B组中“弹药”的“弹”和“肆无忌惮”的“惮”读音相同(“殚”读DN);C组中“赤膊上阵”的“膊”与“博大精深”的“博”的读音相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这是2003年全国卷第1题,答案是B项。本题的20个词语都是常用词语,其中20个加点的字都是常用字,选例的角度是同音、近音字辨识。B项5个加点的字都读L。A项的宦、豢、患、幻这4个字都读HUN,而盥则读GUN,只是声母与其他4个字不同,C项翌、弈、肄、诣这4个字都读Y,而隘则读I。D项的羡、腺、霰、献这4个字都读XIN,而谄则读CHN。可见这三项的读音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补充说明一下,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弈,下棋;肄,学业,肄业,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诣,往,到;霰,不透明的小冰粒,霰弹,一种枪弹。“谄”应从字形上与“陷”、“馅”加以区别。三、解题的技巧由于本项是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因此答题的基本之点是靠平时在反复诵读中准确记忆。一般说来,记住了就答得出来。从解题方面来说,可作多角度的思考。譬如,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对多音字来说,义不同则音也不同。这便是辨别的方法。前文举的1998年试题中的“解”是多音字。作分开、解除、解释、了解等解释时读JI;在押解、解差、解送中都是解送之意,应读JI;在湖泊名“解池”、在“解数”中都读XI。解数,原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如使尽浑身解数。有的试题要求选读音“全都相同”或“全都不同”,只要在某项中认定一个不相同或相同的,就可以排除该项。还有其他角度,读都可自行总结。四、练习及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引擎(QNG)联袂(MI)泊(P)位恬(TIN)不知耻B羞赧(NN)果脯(P)澎湃(PI)咬文嚼(JU)字C湍(TUN)急阐(SHN)明天堑(QIN)一曝(P)十寒D破绽(ZHN)怯懦(NU)颤(CHN)动一叶扁(PIN)舟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哺(P)育拓(TU)片嗔(CHN)怪伺(C)候B气馁(NI)禅(SHN)让更迭(DI)轮廓(GU)C殷(YN)红狙(J)击皈(GU)依屏(BNG)除D畸(Q)形歼(JIN)灭抨(PNG)击对峙(ZH)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数SH数说数伏不可胜数数典忘祖B识SH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C横HNG纵横横行妙趣横生专横跋扈D模M模型模具模棱两可装模作样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瓶塞艰涩瑟缩色厉内荏B马厩灵柩臼齿一蹴而就C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D休憩收讫栖身锲而不舍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拮据采撷反诘洁身自好B籍贯学籍慰藉杯盘狼藉C句读渎职案牍穷兵黩武D荟萃憔悴淬火鞠躬尽瘁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囹圄凌乱雁翎高屋建瓴B樵夫愀然讥诮说悄悄话C惬意胆怯窃取提纲挈领D唆使婆娑梭镖缩衣节食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贿赂俸禄杀戮绿林好汉B葱茏笼头笼罩垄断市场C诓谝竹筐粗犷旷世未有D汲取吸纳岌岌拾级而上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看(KN)守看(KN)护情不自禁(JN)弱不禁(JN)风B地壳(QIO)甲壳(K)卷(JUN)土重来手不释卷(JUN)C窘迫(P)迫(P)近宁(NNG)缺毋滥宁(NNG)死不屈D眼睑(JIN)俭(JIN)朴别有蹊(Q)跷独辟蹊(Q)径答案1D(A项“湖泊”之“泊”读P,而在“泊位”中应读B,表示车船停岸之意;B项的“脯”应读F,表示肉干、果干之类,另读P,未指胸脯;C项“阐明”之“阐”应读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3)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这一考点,一般称为辨别错别字。高考语文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和构造形式、汉字的笔画数量和顺序等内容;过去曾考过汉字的偏门部首等,好多年也不再考了;过去没有考过估计未来几年也暂不会考异体字或异形词语的规范问题。因此,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就是要求考生辨别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一、试题特点1总体要求有所下降关于错别字的考查,过去曾采用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如在一句话中辨识错别字,在字音字形都完全不同的词语中辨识错别字,甚至要求在一句话或一组词语中选出两个错别字,等等,试题有一定的准度。例1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A漱口国藉雄赳赳源远流长B斑斓沉湎金钢钻插科打浑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例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愁莫展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诒C风靡蘖根祸种攀缓始作俑者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例1是1997年的全国卷第2题。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你得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再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题目比较难,至少解答这样的试题要多费时间。答案是C。A项“国藉”的“藉”应为“籍”;B项中“插科打诨”的“浑”应为“诨”;D项中“委曲求全”的“屈”应为“曲”;C项中有两个错别字,一是“惦量”的“惦”就是“掂”,二是“鸠占雀巢”的“雀”应是“鹊”。例2是1999年的全国卷第2题,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这使暗示着各组的情况不一样,需要仔细辨别。A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冷寞”的“寞”应为二“漠”;二是“一愁莫展”中的“愁”应是“筹”。B项也有两个错别字,一是“痉孪”的“孪”应是“挛”;二是“偏辟”的“辟”应是“僻”。C项“蘖根祸种”的“蘖”应是“孽”。D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气冲宵汉”的“宵”应是“霄”;二是“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答案是C。一道试题中要逐一查出多个错别字以后再来认定答案,试题自然是比较难的。从2000年起,只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或“有错别字的一组”,相比而言,要容易得多了。2着重考查常用字中的错别字辨别这从上列两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不过在常用字中选例的重点是两个,一是音同、音近而误写;二是形近而误写。如例2中“寞”与“漠”、“愁”与“筹”、“辟”与“僻”,都是音同而误写;“蘖”与“孽”、“孪”与“挛”、“宵”与“霄”,则是音同、形近而误写。例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拖沓娇生贯养伶俐倜傥不羁B造次索然寡味迁徙惨绝人圜C描摹幅员辽阔惶恐法网恢恢D窥测慷慨激昂装祯提要钩玄这是2000年的全国题,选用的全是常用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C项。A项“贯”应是“惯”,B项“圜”应是“寰”,这是音同、形近而误写;D项“装祯”的“祯”应是“帧”,这也是音同、形近而误写。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较多,这是汉字的一个特点。音同、音近而误写或形近而误写,这是一般人写错别字的主要情况。因此高考着重选用常用字中的这两类字让考生辨别,既是从汉字的特点出发,又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它启示着我们复习这一考点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二、典型题分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流连忌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这是2002年的第2题。本题全是选用的常用词语,要辨别的都是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随声附合”应是“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的意思,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个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2003年全国卷第2题。国家考试中心公布的答案是A。A项确实没有错别字,“即”也可以写成“及”。B项“伶牙利齿”规范的写法应是“伶牙俐齿”,是在“伶俐”中插入了“牙”和“齿”。C项“冒天下之大不违”的“违”应是“韪”,“不韪”,不是、不对;写作“违”意思说不通。D项“通谍”之“谍”应是“牒”,因为“通牒”是一种文书。本题所选词语全是常用词语,错别字都是音同、音近或形近而误写的。三、解题的技巧辨别错别字的技巧主要是“以意辨形”,也就是说,根据字义、词语的意思来辨别书写的正误。上文所引的例子中,“国藉”的“藉”是“籍”的误写。“籍”有“书籍、籍贯、原籍、党籍”等,而“藉”只有“垫、借”的意思。“插科打浑”是“诨”的误写,“诨”是“戏谑XU”、“开玩笑”的意思,显然不解用表示水污浊的“浑”。又如“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惦,读DIN,有“记挂”的意思;而“掂”读DIN,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例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具备万事俱备风声谈笑风生B求实实事求是世故人情事故C陈规黑守成规精心漫不经心D直接直截了当剧增与日俱增这是1998年的全国题,选的全是常用词语,要求辨别的也是音同、音近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其“人情事故”的“事”就“世”。成语“人情世故”是指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事故”是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如交通事故,如果把“人情世故”的“世”写成“事”,这个成语就说不通了。其他三项根据“以意辨形”的原则,可见都是正确的。有时还可从分析词语的结构入手以助辨别。如“纷至”和“沓来”的并列,“至”与“来”意思相近,“沓”与“纷”也是意思相近,表示“多”,如果将“沓”写成“踏”,就可看出写得不正确。四、练习及答案1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融洽拭目以待通货膨涨B赋予迁就宏伟报负弥天大谎C振幅贡献墨守成规英雄辈出D予备通牒寻物启事演绎归纳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暧昧食不果腹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是非文过饰非提名金榜题名B付出入不敷出蒙昧素昧平生C风采光彩照人历书变本加厉D开合信口开河出奇出奇不意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谋取牟取暴利源流渊远流长B黯淡暗然无光焕然涣然冰释C直言仗义执言棘手痛心疾首D壁画金璧辉煌餐具与时俱进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招聘目不交接诡秘瑕不掩瑜B坐落风靡一时编纂脱颖而出C蝉联沸反盈天怄气迫不及待D悖谬郑重其事昏聩优柔寡断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堪不刊之论国事共商国是B原型原形毕露解疑妙语解颐C退化蜕化变质描摹观摩教学D结对成群结队行迹行迹可疑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立意标新立异分外应得份额B生色声色俱厉洪火规模宏大C坚韧坚忍不拔按照安装设备D清净耳根清静钢笔刚愎自用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经典弱不禁风宣泄大事渲染B繁琐要言不烦抱负饱以老拳C谙熟万马齐喑侪辈人才济济D亵渎穷兵黩武嘻笑文恬武嬉1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期而遇指桑骂槐睚眦毁谤B游刃有余平易近人技俩钦定C居高凌下淆乱乾坤内蕴机缘D积毁销骨众口烁金攀附卑怯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丧心病狂蜂涌而上同舟共济相得益彰B耳提面命世外桃源逆来顺受荡然无存C牵强附会赏心悦目乌烟瘴气叹为观之D自顾不暇眼花撩乱矫枉过正未可厚非1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闲情逸致淋离尽致出神入化骄揉造作B情随事迁隐约其辞夸夸其谈前赴后继C梦寐以求百折不挠辟头盖脸惨谈经营D言简意赅言近指远伸张正义川流不息13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淡褪玉砌雕栏失魂落魄亘古不变B弥漫恪守教诲言词中肯衣锦还乡C荫凉精神慌惚声名狼藉迅若流量D虔诚瞬息万变苍海桑田消魂钩魄答案1D(A项“决无仅有”的“决”应为“绝”;B项“大声急呼”的“急”应为“疾”,疾呼,高呼;C项“无计于事”的“计”应为“济”,济,补救)2C(A项“膨涨”的“涨”应为“胀”;B项“报负”的“报”应为“抱”;D项“予备”的“予”应为“预”)3A(B项“融汇”之“汇”应是“会”;C项“气慨”的“慨”应是“概”;D项“凋蔽”之“蔽”应是“敝”破败)4D(D项“出奇不意”的“奇”应为“其”)5C(A项“源远流长”的“渊”应为“源”;B项“暗然”的“暗”应为“黯”,黯然,阴暗的样子;D项“金璧辉煌”的“璧”应为“碧”)6A(A项中“目不交接”的“接”应是“睫”)7D(D项“行迹可疑”的“行”应是“形”)8D(D项“耳根清静”的“静”应是“净”)9D(D项“嘻笑”的“嘻”应为“嬉”)10A(B项“技俩”应为“伎俩”;C项“居高凌下”的“凌”应是“临”;D项“众口烁金”的“烁”应是“铄”)11B(A项“蜂涌而上”的“涌”应是“拥”;C项“叹为观之”的“之”应是“止”;D项“眼花缭乱”的“撩”应是“缭”)12B(A项“骄”应是“矫”;C项“辟”应为“劈”;D项“指”应为“旨”)13C(C项“荫凉”应是“阴凉”。A、B两项无错别字。D项有两个错别字,一是“苍”应是“沧”,二是“消”应是“销”)附录1易错字形览表双音词(括号内为正确字形)针贬(砭)烦锁(琐)寒喧(暄)松驰(弛)暮蔼(霭)响午(晌)通谍(牒)蹩气(憋)脱化(蜕)震憾(撼)范筹(畴)秧然(怏)通辑(缉)防害(妨)慎密(缜)漫延(蔓)焕散(涣)羁拌(绊)脑怒(恼)技俩(伎)脉膊(搏)接恰(洽)秘决(诀)真缔(谛)协从(胁)慢谈(漫)融汇(会)报消(销)萎糜(靡)教悔(诲)急燥(躁)呕歌(讴)骄健(矫)缀学(辍)全愈(痊)掘起(崛)瞻养(赡)眩耀(炫)免励(勉)冒然(贸)卫戊(戍)陪偿(赔)霎那(刹)膨涨(胀)揉躏(蹂)污告(诬)竭见(谒)坦护(袒)沤吐(呕)鬼计(诡)咀咒(诅)分岐(歧)决择(抉)针炙(灸)撒慌(谎)清冽(洌)商摧(榷)璀灿(璨)争辨(辩)纵恿(怂)鼓惑(蛊)摧眠(催)尝罚(赏)挛生(孪)函养(涵)拖杳(沓)简漏(陋)垂弃(唾)膺品(赝)教梭(唆)游戈(弋)板面(版)伥然(怅)稠怅(惆)作崇(祟)穿带(戴)装钉(订)复没(覆)急待(亟)刻簿(薄)闪铄(烁)渲泄(宣)茶毒(荼)妥贴(帖)幅射(辐)频临(濒)园满(圆)毒棘(辣)座标(坐)忘想(妄)桥粱(梁)摄服(慑)弛骋(驰)按磨(摩)撕杀(厮)誉写(誊)欧打(殴)问侯(候)恢谐(诙)帐蓬(篷)戊戍(戌)证卷(券)肆业(肄)污篾(蔑)挑畔(衅)钓杆(竿)招幕(募)消遥(逍)矍烁(铄)道谦(歉)膏盲(肓)贪脏(赃)竟赛(竞)枯躁(燥)脉胳(络)蓝球(篮)搞劳(犒)演译(绎)高梁(粱)撩绕(缭)观磨(摩)姿式(势)附录2易混字弊作弊弊端除弊利利害利害得失敝敝衣敝帚自珍厉厉害变本加厉再接再厉厉行节约蔽遮蔽掩蔽隐蔽励勉励奖励励精图治混混杂鱼目混珠颗颗粒一颗黄豆浑浑身浑然一体棵一棵菜一棵大树采神采兴高采烈泄排泄发泄泄漏彩色彩光彩精彩喝彩丰富多彩泻泻药一泻千里象表象迹象惨象印象气象抽象练训练熟练练笔简练精练像画像肖像录像好像炼锻炼炼丹炼钢炼狱精炼相相貌相片众生相迭迭起迭次忙不迭度欢度春节虚度年华度日如年叠重叠折叠层峦叠嶂渡横渡长江渡过难关过渡时期迹足迹事迹古迹慨感慨慷慨愤慨绩成绩功绩业绩概大概概况概不退换气概概念即即使立即若即若离既既然既而既往不咎交交税交代交公粮缴缴费缴纳缴枪附录3成语及其他短语中易错的字和霭可亲(蔼)原物必还(璧)天崩地折(坼)并行不背(悖)计日成功(程)哀声叹气(唉)民生凋蔽(敝)出类拔粹(萃)刚腹自用(愎)暗然销魂(黯)披星带月(戴)清彻见底(澈)明辩是非(辨)鞭苔三百(笞)撤消处分(销)遮天避日(蔽)飞扬拨扈(跋)赤博上阵(膊)大有稗益(裨)以逸代劳(待)一张一驰(弛)纵横俾阖(捭)惮精竭虑(殚)趁心如意(称)按步就班(部)一愁莫展(筹)虎视耽耽(眈)肆无忌弹(惮)裨官野史(稗)布署已定(部)万事享通(亨)曲高合寡(和)相形见拙(绌)穿流不息(川)言简意该(赅)感人肺府(腑)残无人道(惨)搬门弄斧(班)吊以轻心(掉)沾污清白(玷)以见一般(斑)义不容词(辞)轰堂大笑(哄)声音宏亮(洪)戮穿阴谋(戳)扬常而去(长)一股作气(鼓)卑恭屈膝(躬)为虎作帐(伥)坠落腐化(堕)欢渡春节(度)横度长江(渡)英雄倍出(辈)富丽堂黄(皇)有持无恐(恃)精神焕散(涣)惨绝人环(寰)如法泡制(炮)提纲契领(挈)明知固犯(故)拙拙逼人(咄)三翻五次(番)手不失卷(释)一窃不通(窍)张慌失措(皇)心恢意懒(灰)磬竹难书(罄)挑拨事非(是)性格粗旷(犷)步入正规(轨)披沙捡金(拣)倾刻之间(顷)翻复无常(反)翻云复雨(覆)到处传颂(诵)篷筚生辉(蓬)风雨如诲(晦)迫不急待(及)批漏百出(纰)手屈一指(首)行踪鬼秘(诡)浪废金钱(费)金榜提名(题)卑躬曲膝(屈)防碍交通(妨)丰功伟迹(绩)当人不让(仁)嗜好成僻(癖)既往不究(咎)随声附合(和)前扑后继(仆)列出题纲(提)貌和神离(合)入不付出(敷)义愤填鹰(膺)稳操胜卷(券)破斧沉舟(釜)不记其数(计)儒子可教(孺)括不知耻(恬)模范事绩(迹)规规距距(矩)星落棋布(罗)骄揉造作(矫)合盘托出(和)佳宾满座(嘉)揠旗息鼓(偃)风尘扑扑(仆)励行节约(厉)风声鹤泪(唳)甘冒不讳(韪)挺而走险(铤)性格崛强(倔)千钓一发(钧)始终不逾(渝)耳嚅目染(濡)箴口不言(缄)坚难困苦(艰)敷演塞责(衍)滥芋充数(竽)史无前列(例)火中取粟(栗)运筹帷握(幄)淹没无闻(湮)工程峻工(竣)不卑不坑(亢)大伤原气(元)为命是从(惟)草管人命(菅)直接了当(截)不可思义(议)渝期作废(逾)一枕黄梁(粱)廖廖无几(寥)自顾不遐(暇)一口同声(异)接长补短(截)书写了草(潦)口干舌躁(燥)暇瑜互见(瑕)情不自尽(禁)功亏一匮(篑)一劳永易(逸)世外桃园(源)蜡梅盛开(腊)事过景迁(境)通霄达旦(宵)苦心孤旨(诣)竞竞业业(兢)流连往返(忘)绿草如荫(茵)举止端祥(详)流览一遍(浏)陈词烂调(滥)修养生息(休)敲榨勒索(诈)无耻烂言(谰)不径而走(胫)动则得咎(辄)遗笑大方(贻)纠纠武夫(赳)高官厚碌(禄)反应情况(映)脱化变质(蜕)语无论次(伦)可作篮本(蓝)寒喧客套(暄)改弦更章(张)身体赢弱(羸)前踞后恭(倨)仗义直言(执)化学反映(应)龙盘虎据(踞)风糜一时(靡)良秀不齐(莠)气喘嘘嘘(吁)望风披糜(靡)甜言密语(蜜)殉私舞弊(徇)举世振惊(震)再接再励(厉)修茸一新(葺)莫中一是(衷)忧柔寡断(优)免强答应(勉)临摩字帖(摹)记忆尤新(犹)宣宾守主(喧)含辛如苦(茹)礼上往来(尚)梳装打扮(妆)出奇致胜(制)感情融恰(洽)洽如其分(恰)怨天由人(尤)沤心沥血(呕)海市唇楼(蜃)偃苗助长(揠)少纵即逝(稍)招摇装骗(撞)巧装打扮(乔)名落深山(孙)妄费心机(枉)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讲义(4)正确使用虚词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因为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成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所以在“正确使用词语”的各讲中,都要稍稍展开一点,说一点相关的道理。本讲先说“词语的积累”。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备用单位。汉语以词汇量丰富而著称于世。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才能在表达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等。因此要注重积累词语。积累词语首先要善听。善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听别人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收那些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来充实自己的词汇库。其次要善读。善读就是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那是语言大师的精心制作,其中不仅有丰富的词语可供学习、积累,而且能为我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老师。此外可以多读一些近期的报刊,了解一些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词语和新用法。高三学生手中都有语文读本。这一套读本中有大量优秀的我们未读过的作品,而且多数作品前都规定“掌握下列词语”。即使只把这儿“读本”中规定的几百个词语掌握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再次要善看。一般同学手中都有一本小型汉成语词典。它本来是供我们查找的。换个角度说,为了积累词语,我们可以看其中的“条目索引”,每天看10条,已掌握的就放过去,掌握不好的(使用频率低的除外),再翻看一下正文。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成语拥有量也会大大地丰富起来。此外,还要善于扩展。扩展,是听、读、看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大到许多相关的词语,尽量扩大积累的范围。你可以这样来扩展。一是词义联想。就是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联想。譬如“看”,可以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察、盯、注视、凝视、审视、端详、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瞟、瞥、瞄、扫视;可以联想到窥、窥视、窥探、偷看等。譬如赢利,可能联想到盈利、营利、亏本、折本等。二是词面联想。汉字的构词力特别强,由一个字可以生成许多词语。譬如“眷”,可以联想到眷属、亲眷、眷顾、眷恋、眷念、眷注、眷眷等;又如“苦”,可以联想到苦熬、苦功、苦果、苦海、苦寒、苦尽甘来、苦口婆心、苦心孤诣等。三是引申联想。引申联想主要就多义词语来说的,就是从一个词的基本义引申,联想到它的其他意义。譬如由“操纵”想到支配、控制;又如由“心胸”想到内心深处,想到胸怀,气量,想到志气、抱负等。积累是为了使用,使用又可以增强积累、增进理解。下面再来谈正确使用虚词。一、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叹词、象声词从略。二、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这是1998年全国卷的试题。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所供选择的关联词全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其答案为A。考关联词语的运用,本质上是考查对句子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提供的一段文字看,它说的是小说家应该怎么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资组建有限公司合同书范本6篇
- 公司向个人无息借款合同5篇
- K12 教育辅导老师入职合同
- 环保项目投资合作分包合同书正规范本
- 农村集体资产农副业承包经营合同
- 质押担保合同模板
- 住宅房屋租赁合同范本:租赁期限延长合同范本
- 2025SRV汽化烟道热喷涂合金防护层施工合同
- 粮食订单合同7篇
- 2025浙江嘉兴海宁经济开发区合同制消防站招聘专职消防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骨关节健康氨糖氨糖疗法
- 面向航空制造过程排产的关键参数智能感知计算研究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28121-2011非热封型茶叶滤纸
- 2023年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苹果栽培学完整版课件
- 湿性愈合和新型敷料选择课件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 软件生命周期与开发模型课件
-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考试题库(含近年真题、典型题)
- 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与制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