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改建铁路济南站增加北站房及相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2改建铁路济南站增加北站房及相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集团总经理集团总工程师3文件分发单位及份数序号单位份数编号备注1济南铁路局计划统计处201202本院线站处1213本院建筑分院1224本院运规处1235本院电化电信处1246本院桥梁处1257本院机械环工处1268本院工经处1279本院档案中心2282910项总1304目录第一章概述1一、研究依据1二、研究范围1三、研究年度1四、车站地理位置及其在国民经济与铁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1五、枢纽概况2六、研究工作概述5第二章枢纽地区现状7一、自然特征7二、社会经济特征9三、交通特征14四、铁路运营特征16五、既有设备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7第三章经济与运量21第四章站场方案说明26一、总图规划27二、枢纽内客运站布局及作业分工28三、站场方案说明29第五章建筑设计32一、既有站房及设备概况32三、总图布局33四、建筑设计35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3六、站场构筑物设备情况43第六章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和设计说明455一、枢纽及站场45二、建筑设计45三、结构设计47四、桥梁48五、通信、信号、信息51六、暖通、给水排水62七、电力65八、环保66第八章投资预估算69第九章研究结论及建议72一、研究结论72二、建议73附表74附图741济南站增加北站房及相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第一章概述一、研究依据济南铁路局计划统计处(计长函【2012】583号)关于委托编制济南站增加北站房及相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函。二、研究范围济南站新建北站房、接建高架候车厅、南站房立面改造、无站台柱雨棚及站场改造、信息系统改造等相关工程。三、研究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四、车站地理位置及其在国民经济与铁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济南站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为京沪线和胶济线交汇点,车站中心里程津浦K3516365,为济南枢纽主要客运站。项目位于济南市区内。济南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北接京津唐,南接长三角,西连黄河中上游,东连胶东半岛,在全省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而且贯穿华北与华东,成为连接华东、华北2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济南铁路枢纽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之一。胶济铁路、胶济客专、邯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在此呈“”型交叉,使之成为连接华东与东北、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客货运的中枢。对于沟通南北客货交流,加强内陆省份与沿海省份间的横向联系,以及促进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保障晋煤外运,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济南南部为泰山山地,北部是黄河平原,境内多湖泊河流,为军事要地,在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济南还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位于资源丰富、极富发展活力的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渤海湾西部城市群的合作与繁荣正日益发展。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济南具有很大的区域合作潜力,可通过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从而为省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济南铁路枢纽衔接京沪、胶济、邯济三条干线,在全国铁路网中担负着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作用。研究年度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太青客运专线的引入以及山东半岛城际铁路网的形成,济南枢纽将形成既有、高速、城际,衔接五个方向的现代化综合铁路网络,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加强。五、枢纽概况(一)既有枢纽概况济南枢纽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有京沪、胶济、邯济、京沪高速铁路、胶济客专等五大铁路干线,通过枢纽济南线、济晏线、京济南、济沪南等联络线形成环形枢纽。枢纽范围北至京沪线的禹城站(含),南至京沪线的炒米店站(含),东至胶济线的平陵城站(含),西至邯济线的华店站(含),枢纽内既有车站22个,其中,济南西为主要编组站,济南站为主要客运站,济南东为辅助客运站。3京沪高速铁路引入济南枢纽,在城市西侧设济南西客站,车站北端设动车走行线并预留石济客运专线联络线引入条件。南端修建京济南、济沪南联络线将京沪高速与胶济客专连通。(二)客运枢纽总图规划说明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和济南周边城际铁路引入枢纽,2010年2月我院对济南枢纽客货运规划布局进行了研究,局部调整了枢纽总图规划。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东西狭长的地理特点,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以及济南周边城际铁路引入,规划济南枢纽形成以济南站、济南西客站、济南东客站为主要客运站,既有济南东站为辅助客运站“三主一辅”的客运布局;济青城际利用胶济客专引入济南站,济德城际利用石济客专引入济南东客站和济南西客站,济聊城际引入济南站,滨州、莱芜、泰安城际引入济南东客站,通过城际联络线引入济南站;三大客运站分设在济南中部、西部和东部,分工明确且有机衔接。形成多点发车、各有侧重且相互联系、共同承担客运的运输格局。1、济南站济南站为济南枢纽的主要客运站,承担既有京沪线、邯济线、胶济线方向普速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胶济客专、聊城城际的始发终到及枢纽南东旅客列车通过作业。现有候车室面积11000M2,2011年旅客发送量为12873万人。研究年度济南枢纽的高速客运系统形成,2020年济南站旅客发送量为2000万人,2030年为2500万人,最高聚集人数为3000人。2、新济南东站新济南东客站为石济客专上的客运站,主要承担青岛方向部分高速列车始发终到作业,担当大部分北东(太青德州方向至青岛方向、京沪德州方向至青岛方向)、部分南东方向高速旅客列车通过作业以及泰安(莱芜)、滨州(东营)城际始发终到作业。研究年度济南枢纽的高速客运系统形成,42020年济南东客站旅客发送量为2343万人,2030年为3846万人,最高聚集人数为2000人。3、济南西站济南西客站是京沪高速上的客运站,主要担当枢纽内南北方向高速列车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研究年度济南枢纽的高速客运系统形成,2020年济南西客站旅客发送量为2970万人,2030年为3874万人,最高聚集人数为4000人。4、济南东站济南东站受咽喉区布置控制,只能满足少部分北东普速客流的通过,不具备分担大量青岛方向始发终到列车的能力。(三)枢纽在建、拟建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项目说明1、石济客运专线已开展施工图设计,开工在即。石济客专正线经齐河后跨黄河、小清河、济青高速公路后在济南市王舍人镇纸坊村附近新建济南东客站,近期车站东端石济正线出站后以一组反向曲线变线间距,跨东绕城高速后,在五里堂村附近设五里堂线路所,与胶济客专接轨。为解决石家庄(太原)方向南下车流,在枢纽北端齐河站引出济南西联络线与京沪高速连通,联络线并行京沪高速铁路东侧跨黄河后(利用黄河预留四线桥位),下行联络线引入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上行联络线下钻京沪高速铁路后向南跨越济南动车走行线,按预留位置引入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上行场。2、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已上报预可研。(1)济南至青岛城际铁路利用胶济客运专线作为济南至青岛的城际铁路;根据山东半岛运输需求,济青客专建成后,济南东客站也可利用胶济客运专线开行济南至青岛的城际列车。(2)济南至德州城际铁路石济客运专线引入济南东客站并修建济南西联络线引入济南西客站,5利用石济客专开行济南至德州的城际列车。(3)济南至聊城城际铁路济聊城际经济南市西部城区长清大学城,引入济南站。(4)济南至泰安、莱芜城际铁路济泰城际经泰山东部与济南莱芜城际铁路共线从城市东部引入枢纽济南东客站泰安城际场。(5)济南至滨州城际铁路济南至滨州城际铁路济南东客站滨州城际场,各城际车场、石济车场线路别并列布置,城际存车场与石济客专共用存车场。六、研究工作概述济南站为既有站,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的西北位置,是济南枢纽的主要客运站,目前承担枢纽各方向的始发、终到及通过客车。济南站现有候车室候车面积约9600M2。铁路提速后,济南火车站客流量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济南站只有南广场,铁路北面的乘客乘车也要绕到南广场进站,大大加剧了铁道以南道路的交通压力,而且目前的济南站南广场面积指标远远低于类似的省会城市,附近还有长途汽车站,长途车、公交车、私家车均需从铁道南面道路进出,导致附近道路交通压力很大。开辟济南站北广场,可以分流车站南面交通流量,大大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减少旅客进站时间,改善乘车条件。通过建设火车站北广场,可以为南广场起到“分流减负”的作用,使火车站南广场和北广场均达到较好的交通条件,更好地发挥济南站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美化城市景观,增加城市开放空间,提升济南省会城市的形象。6第二章枢纽地区现状一、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场地地貌为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现地面为铁路站场及各类建筑物。2、气象、水文(1)气象济南地区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风凛冽。降水量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风多集中在三、四月份,大雾天气则多发生在冬天。按对铁路工程影响的气候分区为温暖地区。济南市主要气象要素如下历年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MM年平均蒸发量MM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及风向M/S最大积雪深度CM1444051671067432330927200ENE19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M。(2)水文场地内无河流经过。3、地震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度)。4、地层岩性7场地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燕山期闪长岩5。(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填筑土(粉质黏土)黄褐色、灰褐色,坚硬硬塑,局部夹砖块和碎石,厚0050M。分布于既有铁路线路堤。杂填土杂色,稍密,稍湿饱和,以建筑垃圾为主,充填粉质黏土,厚0030M,分布于既有房屋、道路附近。(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粉质黏土黄褐色、棕黄色,硬塑软塑,含姜石,厚一般50M。黏土棕黄色,坚硬硬塑,含姜石,呈透镜体分布。中细砂黄褐色,中密密实,潮湿饱和,呈透镜体分布。(3)燕山期闪长岩5闪长岩灰黄色、灰绿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全风化弱风化。5、地质构造济南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鲁西断块上,鲁西断块基底岩系以太古代泰山群的超基性到酸性的各类岩浆岩为代表,基底之上的古生代盖层产状比较平缓。中生代基底的断块差异性运动形成了泰山隆起,并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沿线新生代接受了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形成第四系的覆盖层。近场区断裂构造多为北北东、北北西及北东东向隐伏正断层,对铁路及建筑物没有明显影响。6、水文地质特征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与砂类土中,埋深一般为13M,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变化幅度24M,化学侵蚀环境下一般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伏的闪长岩,受孔隙潜水的补给。87、工程地质特征场地内表层普遍分布填土,以杂填土为主,厚度一般03M,成份复杂,稍密,稍湿饱和,以建筑垃圾为主,新建工程基底杂填土需清除。8、环境工程地质(1)新建工程位于市中心,施工时应注意废水、废泥浆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2)桩基施工应尽量减少噪声和振动,减少对周边居民和单位生活、生产的影响。二、社会经济特征1、济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济南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依泰山,北邻黄河平原。全市辖6区3县1市,国土总面积082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60664万人,常住人口68851万人。济南市综合经济实力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629亿元,人均64331元;三次产业比544155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12元。济南自然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尤其以泉水遍布、清冽甘美而闻名于世,有“济南泉水甲天下”和“泉城”之美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胜”。此外,悠久的灵岩寺、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祠、隋代四门塔及洛庄汉墓都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历史9遗迹。2011年济南市接待海外旅游人数29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42276万美元。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济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济南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花岗石、石灰石、矿泉水等储量大、品质好,其中,花岗石以质地优良,色泽典雅而蜚声中外,“济南青”花岗石有“石材之王”的美称。矿产资源开发情况良好。济南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通、信息的中心,已形成了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建材、医药、食品等行业为骨干,并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工业体系。济南市的工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以家用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机械制造以及微电子、生物医学工程、冶金、电力、煤炭、建材、化学、纺织等为支柱的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使济南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带动辐射能力更强,国际知名度更高,进一步强化了在全省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摩托车、洗衣机、电视机、啤酒、卷烟、水泥等工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主要厂矿企业有黄台电厂、济南钢铁公司、济南炼油厂和山东水泥厂等。济南的小鸭、济钢、重汽等,在全国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其产品覆盖全国,有的远销国外。102011年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231亿元。济南农业一直以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实施以源头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推动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02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958104T。济南市不断总结对外开放的经验,主动适应国家外经贸政策的调整,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先后与日本和歌山市、山口市、美国萨克拉门托市、英国考文垂市、加拿大里贾纳市、韩国水原市、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等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加快了经济国际化的步伐。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40亿美元,其中,进口435亿美元,出口605亿美元。21世纪,济南市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和主要干道为依托,加快四条产业聚集带的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等四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石化、钢铁两大基础产业,提高济南产业的能级和水平。同时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水平,发挥大都市的综合优势,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基本成为生产力发达、辐射带动功能较强、物资财富充裕的经济强市。2、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为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研发中心,济南都市圈及省际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以机械装备与交通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两大产业链为内核的制造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以“泉城”文化为内涵的休闲旅游城市。济南是山东省内陆的中心,南北承接沪宁、京津两大城市圈,东西辐11射山东省和黄河中下游并推动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济南市的总体定位山东省省会,国际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济南都市圈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总要求,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提升省会形象,到2020年把济南建成具有独特自然风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现代化气息、代表山东形象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泉城。城市用地规划到2010年,中心城人口达到340万人左右,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3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主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40平方公里左右,东部城区建设用地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西部城区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框架。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将增至430万人,中心城建设用地规模增至410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城市远景要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综合实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带动市域协调发展;提升济南在都市圈内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其对周边省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中心城的发展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部山区延伸,完善、扩展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实现跨黄河发展,在黄河北建设新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西进、东拓、中疏、南控、北跨”。西进二环西路以西、京福高速公路以东,约40平方公里(机场搬迁后)。以腊山至腊山河为南北轴线,经十路和无影山中路西延长线为东西轴线,形成“一纵两横”的结构布局。新区北部(京沪线以北济青高速12公路以南)规划为生态发展区,中部规划为商业、金融和文化发展区,南部(经十路以南水白线以北)规划为高档居住、体育和物流发展区。西部新区将形成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快速路、高架轻轨和城市主干路道路的综合交通系统。东拓主城区东部大辛河以东地区,包括贤文、王舍人、董家、郭店、孙村等,沿胶济产业带向东,形成未来城市的主要产业发展带。北跨黄河以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疏通过西部新区的建设,疏解主城区的中心职能。南控严格控制城市向南部生态保护区发展。济南市要建设南部山区和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中部城市产业与空间发展带。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为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向南部山区蔓延扩展;中带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则是以防洪泄洪、生态保护为主导,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同时,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建设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以东建设东部新城区,依托长清城区发展西部新城区,初步形成“一城两区”东西两翼带状发展的中心城空间结构;并实施沿经十路、沿铁路线、沿小清河、沿黄河“四沿”带动战略,形成城市发展带、经济隆起带、社会发展带和生态景观带。产业发展目标济南已经发展成为跨省域的金融中心,科教资源和物质资源较好,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较高,具有发展钢铁这种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及电子信息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努力完善区域交通设施,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加强济南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联系;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有效分离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建设城市快速路系统,加强主城区与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及主城区内各片区的交通联系,支持城市空间的拓展;加强各片区内主干路13系统和城市中心区微循环道路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网络结构,提高路网的整体使用效率和通行能力。结合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初步建立以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三、交通特征济南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和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交通运输通道发达。境内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齐备。铁路、公路、航空客货运输兼备,内河仅运货物,管道用来输送石油。1、外部公路济南市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有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南线、309国道、102省道通向沿海港口及城市;南北有京沪高速公路以及104国道连接京津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西有济聊高速公路、308、220国道与山西、河北、河南相贯通,已然形成高等级公路网络。城区内客运站和发车点共15个,每天都有发往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及山东本省内的长途班车。规划年度公路建设重点是继续提高技术等级,提高服务水平。已经建成的绕城高速公路黄河北环线、青银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公路、济莱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济乐高速公路,与既有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网,加强与周边地市的交通联系,使济南与周围重要城市的交通高速直达。改建国道、省道,提高其技术等级,将国道220线的济南至滨洲段及长清至平阴段改造为一级公路,将国道309线的济南至淄博段、国道104线的济南至泰安段及济南至德州段、省道102线的济南至章丘段、省道248线的济阳至商河段等改造为一级公路。进一步增加公路网密度,加强各国道、省道的联系,改善公路网的等级结构,实现济南至周14边城市1小时通达,中心城至市域内各县(市、区)30分钟通达,各县(市、区)中心至其所辖乡镇中心30分钟通达。明确功能、分级分方向规划公路主枢纽客运系统,充分考虑和铁路客运站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幼小衔接。建设公路主枢纽管理服务中心。保留济洛路、火车站联运、甸柳庄、青龙山、段店等现状客运站。结合铁路客运站的设置和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在腊山新区,王舍人片区规划于家庄客运枢纽和王舍人客运枢纽,并预留孙村站综合性客运枢纽。在十六里河、开山、东部城区,黄河北分别规划十六里河旅游客运站、开山客运站、经十东路客运站、大吴客运站。结合城市轨道线网的布设和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布置,将各客运站建设成为一体化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站。在章丘,济阳、商河、平阴结合铁路场站、公共交通场站的布设,规划适当规模的客运枢纽。2、民航济南市航空基础设施和运力初具规模。现有机场2个,西南有张庄机场,为空军和联航公司共用机场。东北有遥墙机场,距市中心285公里,占地面积6200亩,承担主要客货运业务,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之一,是济南航空运输业发展重点。1992年7月26日通航以来,经过1999年飞行区扩建和2005年的新航站区扩建,济南国际机场航班数量显著增加,基础设施及空港口岸检查检验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符合国家要求的国际通航、海关和相应的口岸检查条件已经具备拥有3600米跑道和3600米平行滑行道各一条,32万平米站坪、42个机位、8万平米航站楼和14万平米货运楼,其基础设施及空港口岸检查检验配套设施齐全,为最高飞行区等级4E级国际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大型客机和货机。目前,已有国内外18家航空公司在济南机场投放了运力,开辟了78条航线,平均每周进出港1100个航班,分别通达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美国洛15杉矶和旧金山以及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2011年济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了700万人次。规划将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发展成为国内大型机场,机场远期规划三条跑道。规划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00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16万吨;远景旅客吞吐量达到3246万人,货邮吞吐量达到70万吨。四、铁路运营特征济南铁路枢纽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之一,胶济铁路、胶济客专、邯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在此呈“”型交叉,北连北京、天津、南接南京、上海、福州,东达港口城市青岛、烟台。枢纽内有南、北环线、桥党线等支线及多条铁路专用线。济南铁路枢纽除承担济南地区的客货运输任务,还承担西部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东北和华东之间的客货运输任务。胶济线位于我国山东省胶东半岛,与津浦铁路、石德、石太线、及青岛、黄岛港组成陆海运输通道,长期担负着山西、陕西、河北等省与山东省、华南地区的物资交流。2011年胶济线最大货流密度达到6046104T(下行),客流密度1785万人。京沪线全线均为复线、自动闭塞、电力牵引,既是客运快速线路,也是货运重载线路,大部分区段客车最高运行速度达140160KM/H,货运牵引质量为4000T、5000T(部分5300T),是全路装备水平最高、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干线。2011年京沪线最大货流密度达到9386104T(下行),客流密度2600万人。济南局范围内,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密度653万人。邯济线与邯长线相连,又东接胶济线,是连接京广、京九、京沪三大南北通道的东西干线之一,是山西省至胶东半岛较为便捷的通路。邯济线于1999年7月建成,2011年邯济线重车方向货流密度为4674104T。16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新建太青客运专线、邯济线增建二线,实现高速和普速服务结合,客运、货运分离。规划建设以济南为中心,联系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城市的区域快速铁路网络,加强区域交通联系。五、济南枢纽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济南站1现状济南站为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客、货纵列布置,客运车场既有规模4台7线,其中可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7条,有效长度511703M;旅客站台4座,基本站台宽12M,长540M,中间站台宽12147M,长510575M。车站各站台均覆盖无站台柱雨棚,站台高度均为125M。站中心处设有旅客天桥、旅客地道各1座,K351518、K351771处分别设有152M行包地道1座。货运车场(即地区车场)为一级二场站型,有到发线8条,有效长度为7421106M;调车场有调车线9条(其中编发线4条),有效长度744786M。地区车场负责本站作业车和枢纽内其他各站摘挂列车和小运转列车的解编作业。地区车场对侧为辛庄分解场,设调车线5条,有效长度240429M,该场负责车站南侧衔接的机车车辆厂、北营货场、机车二厂等专用线作业车解编作业。此外,在客运车场上海端正线两侧,分别为机务段和客车车辆段、客车整备所。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济沪南联络线引入济南站,引起车站客运车场西端咽喉改建,客运车场内胶济线与济沪南联络线贯通,维持既有客运车场4台7线规模不变,目前正在施工中。候车室为高架式,候车面积约9600平方米,设有旅客出站地道和行包地道。2011年旅客发送量1287万人。2012年“71”运行图,济南站共办理旅客列车785对(动车组1817对),始发终到23对(动车组列车7对),通过555对(动车组列车11对),普通旅客列车41列在站办理机车换挂作业;办理始发终到货车4对,通过39列。2存在主要问题(1)客车到发线通过能力紧张。在既有4台7线规模下,济南站到发线能力基本接近饱和状态(达94),已没有增开客车条件。(2)站前广场狭小,客流、车流集疏散困难。济南站房建成近二十年来旅客发送量增长近三倍,既有车站广场狭小、进出站不便,周边交通压力也非常突出,交通拥挤不堪,人流疏解困难。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限于设备条件,拥挤已成常态,社会反响强烈。(二)济南西站1现状济南西站设到发线15条,基本站台1座、中间站台7座。站房设计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建筑面积99600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约65330平方米。2011年旅客发送量1663万人。2012年“71”运行图,济南西站共办理旅客列车77对(始发终到9对),其中高速列车60对、动车组列车17对。到发线能力利用率约31,能力充裕。2存在主要问题由于处于城市西部开发区,周边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沟通市区的公共交通设施需要加强。(三)济南东站1现状济南东站设到发线5条,基本站台1座、中间站台2座,站房为线侧平式站房,设有旅客天桥和地道。2011年发送旅客170万人。2012年“71”运行图,济南东站共办理旅客列车10对(其中10列需在站办理换挂机车作业),均为普速客车,能力基本满足需要。2存在问题18既有的客运设施十分简陋。(四)新济南东站拟建石济客专在济南市王舍人附近建设新济南东客站,为济南枢纽主要客站,主要办理太原、青岛方向列车始发终到和通过作业,城际场主要办理济南至滨州、莱芜、泰安方向城际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根据铁道部修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新济南东站预留济南至泰安(莱芜)城际铁路、济南至滨州(东营)城际铁路引入条件,站场暂设客车到发线5条,基本站台1座、中间站台2座及跨线设施。站房建筑面积暂按5000平方米设计。1920第三章经济与运量一、经济特征与交通结构(一)经济特征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济南市现辖六区、一市、三县,总面积8177KM2。2011年底总人口6885万人,人口密度为842人/KM2。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406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33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为2378亿元、18290亿元、23395亿元,三次产业的构成由1990年的173487340调整到544155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逐步向三、二、一的方向发展。济南市的工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以家用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为支柱的比较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摩托车、洗衣机、电视机、啤酒、卷烟、水泥等工业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079亿元,农业增加值1569亿元。济南市将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市和主要干道为依托,加快四条产业聚集带的发展。“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600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美元。基本成为生产力发达,辐射带动功能较强,物质财富充裕的经济强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75。(二)交通概况济南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和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交通运输通道发达。境内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齐备。铁路、公路、航空客货运输兼备,内河仅运货物,管道用来输送石21油。市内交通以城市道路公交为主,各种公交车型齐全,市区内及市区与各郊县的公交都十分发达。济南市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有济青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南线、309国道、102省道通向沿海港口及城市;南北有京沪高速公路以及104国道连接京津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西有济聊高速公路、308、220国道与山西、河北、河南相贯通,已然形成高等级公路网络。城区内客运站和发车点共15个,每天都有发往北京、河北、河南、安徽及山东本省内的长途班车。规划年度公路建设重点是继续提高技术等级,提高服务水平。济南市航空基础设施和运力初具规模。现有机场2个,西南有张庄机场,为空军和联航公司共用机场。东北有遥墙机场,承担主要客货运业务,是济南航空运输业发展重点,机场规模4E级,现有航线78条,平均每周进出港1100个航班,分别通达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美国洛杉矶和旧金山以及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济南铁路枢纽是全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京沪高速铁路、胶济铁路、邯济铁路和津浦铁路在此呈“”型交叉,枢纽内有南、北环线、桥党线等支线及多条铁路专用线。济南铁路枢纽除承担济南地区的客货运输任务,还承担西部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东北、华北和华东之间的客货运输任务。二、路网构成2020年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黄岛日照连云港铁路建成;德龙烟、聊泰、黄大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石济客运专线、津秦客运专线、京广(深)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陇海客运专线、沪杭甬客运专线建成并投入运营;京石城际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宁杭铁路建成并投入运营;济南都市圈城际网中的济南西营泰安、济南长清聊城、济南机场滨州建成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全线形成、济南交通圈城际铁路全部建成。22三、各设计年度客运量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人口6885万人。随着济南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铁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济南地区铁路客运量将呈上升的趋势。现状济南枢纽范围内办理客运业务的主要是济南站和刚开通的新济南站两个站。2011年济南站的旅客发送量为12873万人。研究年度除上述客运站外,由于石济客专的引入还需新建济南东客站。根据济南枢纽客运系统布局和分工,济南站主要承担既有京沪线、邯济线、胶济线方向普速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及通过作业;胶济客专、聊城城际的始发终到及枢纽南东旅客列车通过作业。现有候车室面积9600M2,根据2011年的旅客发送量来计算,济南站的最高聚集人数已经达到了10000人。研究年度济南枢纽的高速客运系统形成,2020年济南站旅客发送量为2000万人,2030年为2500万人。四、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年度由于济南都市圈城际列车的开行,始发终到客车略大于通过车。具体设计结果见分方向旅客列车对数和开行方案。分方向对数表车站列车德州方向兖州方向青岛方向聊城方向合计经由(方向)种类动车组2237济南西站高速123动车组167济南站普通112518济南东站普通11动车组239014高速12003始发小计普通112601923小计41715036德州兖州方向高速535353德州方向兖州方向动车组777德州方向兖州方向普通181818德州青岛高速德州青岛动车组888德州方向青岛普通121212兖州方向青岛(胶济)高速兖州方向青岛(胶济)动车组兖州方向青岛(胶济)普通171717高速53动车组15普通303529047通过小计小计115合计小计1512425车站列车(方向)种类203020320320302032032030203203济南西站动车组561954781动车组56普通2385797新济南东站动车组008105527120动车组2536195403830436普通238579071小计208527208德州(太青)兖州方向动车组243743743德州(太青)泰山城际动车组0德州方向兖州方向动车组98128912898128德州方向兖州方向普通德州(太青)青岛(太青)动车组074074074德州(太青)青岛(胶济)动车组41212412德州方向青岛(太青)动车组0德州方向青岛(胶济)动车组636363兖州方向青岛(胶济)动车组41041041兖州方向青岛(胶济)动车组2932929泰山方向滨州方向动车组914914聊城方向滨州方向动车组61060610聊城方向青岛方向普通6动车组65132413512091474985243普通00607小计521274126108动车组901684316852495947498347964694普通96652小计013549650718注青岛(胶济)始发车近期由8辆编组改为16辆编组注青岛(胶济)始发车远期部分由8辆编组改为16辆编组(21对)合计合计始发济南站小计通过小计位位位位位位位148位位位位经由德州(太青)德州方向兖州方向泰山方向青岛(太青)青岛(胶济)聊城方向滨州方向26五、枢纽改建的必要性分析(一)增加北站房对济南市发展建设意义重大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努力打造成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经融中心、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继续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城市布局沿东西两翼展开,严格控制城市向南部山区蔓延,适时跨越黄河向北部发展,优化旧城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为配合济南市经济发展需要,济南站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北站房和扩建北广场,打造济南市地标式建筑。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美化城市景观,增加城市开放空间,提升老城形象,并为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设施,对济南市的交通建设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增加北站房可以完善车站布局,增加机动灵活性济南站现状始发25对,设计年度远期始发达到77对,将近增长3倍,济南站房建成近二十年来旅客发送量增长近三倍,既有南广场狭小、进出站不便,周边交通压力也非常突出,交通拥挤不堪,人流疏解困难。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限于设备条件,拥挤已成常态,社会反响强烈。而且目前的济南站南广场面积有限,附近还有长途汽车站,长途车、公交车、私家车均需从铁道南面道路进出,导致附近道路交通压力特别大。增建北站房,可以完善车站设施,增加机动灵活性,减少旅客进站时间,改善乘车条件。(三)增加建北站房可方便旅客乘车,提高铁路竞争能力增建北站房,投入使用后,铁路北面的乘客乘车不必绕到南广场进站,节省了旅客出行时间,改善了乘客的转乘条件,提高了旅客的舒适度,适应乘客日益提高的乘车要求。并大大缓解了铁道以南道路的交通压力,分流车站南面交通流量,改善现状交通拥堵状况。27第四章站场方案说明一、总图规划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和济南周边城际铁路引入枢纽,2010年2月我院对济南枢纽客货运规划布局进行了研究,局部调整了枢纽总图规划。(一)客运系统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东西狭长的地理特点,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石济客运专线以及济南周边城际铁路引入,规划济南枢纽形成以济南站、济南西客站、济南东客站为主要客运站,既有济南东站为辅助客运站“三主一辅”的客运布局;济青城际利用胶济客专引入济南站,济德城际利用石济客专引入济南东客站和济南西客站,济聊城际引入济南站,滨州、莱芜、泰安城际引入济南东客站,通过城际联络线引入济南站;三大客运站分设在济南中部、西部和东部,分工明确且有机衔接。形成多点发车、各有侧重且相互联系、共同承担客运的运输格局。(二)解编系统规划济南西编组站为枢纽编组站,为避免客货交叉干扰,规划建设济南西编组站环到环发线,分流济南站内货车外至北环线;规划建设邯济胶济货运北环线以及货运北环联络线,分流胶济线货车。联络线的建设,基本实现了枢纽与衔接各线点线能力协调,枢纽内各联络线通过能力满足运输要求且有一定储备,基本形成客内货外、客货分线的运输格局。(三)货运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法律法规实战模拟题
- 傣语教学字母课件下载
- 2025年电子信息技术中级模拟考试及答案详解
- 甲状腺癌超声课件
-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 田田台球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田径训练力量课件
- 新解读《GB-T 36804-2018液体硅橡胶 分类与系统命名法》
- 北师大优化 教学课件
- kdj指标教学课件
- 2025-2030加工芒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导论 课件 全套1-7 第1章 绪 论 - -第7章 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展望
- 大型标准化体育场馆弱电智能系统设计方案和对策
- 2025年广东汕头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班级卫生打扫课件
- 《书谱》临摹字帖
- 《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专题培训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传送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半导体行业发展历程》课件
- 乡村振兴大讲堂课程设计
- 医患沟通和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