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某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112申报单位概况113建设规模114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5垃圾产量测算1016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121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设计2118工程设计方案5619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80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8321发展规划分析8322产业政策分析8423行业准入分析84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8631资源开发方案8632资源利用方案8633资源节约措施87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894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894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894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9044节能措施9245节能效果分析93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9451项目选址9452土地利用综合性分析9753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98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分析9961环境和生态执行标准9962环境质量现状1006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006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265地质灾害影响分析10566特殊环境影响10767环境效益107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10971财务分析10972经济费用效益分析11173行业影响分析11274区域经济影响分析11275综合评价112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1138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11382社会适应性分析113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114第九章生产组织、项目工程进度及招投标11691生产组织11692项目进度11793招投标119第一章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12申报单位概况申报单位名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住所;法人代表;注册资金;成立日期;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维修、安装、给排水污水处理;资质等级三级。企业情况公司现有职工100人,中专以上学历65人;管理人员59人。工程技术人员59人,其中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2人。该公司成立以来,完成了市区等主要道路、排水及桥梁的新建改造工程230多项,修建、维护道路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了“村村通”公路建设20余万平方米,为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13建设规模131垃圾填埋场场址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市区东南部2800米处,污水处理区及库区正西距公路406米、村532米;正南距小村508米;东南距村505米;东北距村529米。本场址是村一处废弃的砖厂取土坑,不占基本农田、河道、河床、不在泄洪区,符合市城建设规划。市国土资源局已出具了建设用地预审意见。项目总占地面积12公顷(折合180亩)。其中管理区占地083公顷(折合125亩);填埋区占地93公顷(折合1395亩);(注本填埋库区每平方米占地可填埋垃圾80M3。)污水处理区107公顷(折合16亩);场外道路及绿化面积08公顷(折合12亩)。132设计规模生活垃圾处理规模170吨/日;设计库容90万M3;有效库容72万M3;服务年限10年;处理垃圾总量6364万吨;建筑面积8608平方米。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的规定,本垃圾处理场规模类别为类;处理能力等级为级。133工程量挖方量431200立方米;填方量61400立方米;库内表面积56000平方米。134渗沥液处理工艺膜生化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135工程总投资本项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14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41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市域位于平原南部偏西,隶属市。境域在东经11458201151230,北纬37473038930之间。市域系滹沱河冲积平原,地形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207公里,总面积619平方公里。东北靠深泽县,西北隔滹沱河与无极县相望,西倚藁城市,西南与赵县接壤,东南与宁晋县(属邢台市)毗邻。市对外交通便利,307国道、石黄公路、石德铁路东西向横贯市域中部,其中307国道和石德铁路从市区穿过,石德铁路还在市区和马于镇设有火车站;石黄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市区东北角,与省道连接线相接;省道衡井线在市域南部东西向穿过。另外,市域还有多条县道和乡道通过。(2)气象资料市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睛多雨少,多偏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253,多东南风,年降雨量的67集中在本季,形成汛期;秋季季昼暖夜凉,平均气温127;冬季寒冷少雪,气候干燥,平均气温24,盛行西北风。年内冷暖相差平均303。全市年平均日照27266小时,日照率62,属北方长日照区。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气温426,年极端最低气温204。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3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多年平均风速为23M/L。无霜期年最长205天,最短174天。最大冻土深度58厘米。(3)地形地貌市地处滹沱河与滏阳河冲积扇交汇处,境内无山、湖,大的河流仅有位于市域西北部的滹沱河。石津总干渠位于307国道北侧,是市域内最大的人工灌渠,也是拟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主分干渠。全市地势平缓开阔,地表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市域西北海拔高度45M,东南海拔高度35M,相对高差10M,自然坡降1/2000左右。(4)水系市境内无山、湖,滹沱河穿越市域西北,长16公里;石津灌渠横穿市域。滹沱河为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境内,于孟县活川口下游进入省平山县,经岗南、黄壁庄水库,进入市区。干流总长588KM,总流域面积24774KM2,其中山区面积23491KM2,平原面积1283KM2。滹沱河自上而下接纳众多支流,其中冶河是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6470KM2。黄壁庄水库以下支流有松阳河、小清河、汊河及周汉河等四条浅山丘陵及平原河道。其中松阳河和小清河在京广铁路以西汇入滹沱河,汊河即北泄洪渠和周汉河在京广铁路以东汇入滹沱河。滹沱河原为常年性河流,河床宽35KM不等。1958年,在该河上游修建了岗南和黄壁庄两个水库总蓄水量可达2781亿M3,沿河两岸修筑了防洪堤及挑流坝,营造了防护林,并疏浚了石津总干渠,将上游水库的水通过灌渠直供天津。1974年,省和地区水利部门又在滹沱河正定县段搞了实验性的整治工程,增筑堤坝,开挖引河,使河道裁弯取直,于河床中心行洪,使河道趋于稳定,结束了滹沱河多年来危害人民的历史。70年代以来,滹沱河成了行洪的干河滩。(5)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市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G,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142社会经济概况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国家商品粮、瘦肉猪生产基地,是全国梨产业十强县(市),是国家命名的“鸭梨之乡”。全市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粮油、果品、养殖和蔬菜生产四大支柱产业。200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其中农业产值1131亿元,增长478;畜牧业产值124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1。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工业特色突出,经济发展较快,效益和速度同步提高,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已经形成,纺织、建材、服装、印染、电缆、五金、阀门、油脂、化工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群体规模优势的区域性工业格局。特别是轻纺和建材行业,在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工业产销率达995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实现利税69738万元,比上年增长5216;实现利润44605万元,增长5788。“十五”期间,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03。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26和101;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7。全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外贸易持续增长,双向开放不断扩大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力、邮政、电信等设施也不断发展。至2005年,总人口控制在53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30。143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1431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由市建设局环卫处进行统一负责,日清运生活垃圾100吨左右。居民及城区主要街道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垃圾箱(点)的收集方式,将垃圾收集点汇集到的垃圾,通过小型拖拉机和人力三轮车集中清运到市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位于市区北部、石黄高速公路南侧,大赵线西侧的大坑,垃圾从各垃圾点收集、清运至此,垃圾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填埋场内附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一处。市区特种垃圾(指医院、疗养院等产生的病源垃圾和病畜、死畜等)未作特殊处理,混同其它生活垃圾一起置于市区北部填埋场内。依据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要求,规划将市区现状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建筑垃圾堆存场。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于市区的东南部2800米处,场址位于晋总公路东侧、安家庄村西南方向。1432存在的问题(1)市现状垃圾消纳场位于市区北部,乃市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上游,极有可能对市区造成污染隐患,且紧靠石黄高速公路的南侧,有碍交通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的要求,使用年限也不足。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已接近饱和,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市的生产、生活的需要。生活垃圾的消纳和处理已经成为市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2)垃圾处理工艺落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合堆放、填埋,基本上没有分类和分拣,只有少数的垃圾被分捡回收利用或用于农田施肥,绝大部分只是收集清运至垃圾消纳场堆放,定期用土进行覆盖,无防渗保护措施。对垃圾基本没有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3)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及居民健康。由于垃圾处理工艺不科学,致使垃圾满天飞,蚊蝇鼠大量孳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4)对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现有垃圾消纳场不符合垃圾处理的有关标准要求,垃圾堆放点没有进行防渗处理,致使垃圾渗沥液向周围河道肆意横流,向地层深处渗透,严重地污染着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5)严重污染大气,甚至会导致垃圾爆炸事故的发生。产生的臭气和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并且随着垃圾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成集中堆存,极易产生沼气易燃易爆,存在不安全隐患。综上所述,在市城建设一座符合规范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144环境卫生规划2010年垃圾以无害化处理为主,实行垃圾全封闭性运输,远期逐步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冲式厕所达到100,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90,新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全部实行袋装收集,其余的生活垃圾袋收集率达到90。2020年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7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率达到100。城市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40,水冲式公厕达到100,特种垃圾单独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科学化、现代化。14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五”期间环卫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十五”期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增加33783万吨,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2万吨日,粪便清运量增加1108万吨,新增公厕8445座,市容环卫车辆总台数增加19364台。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垃圾污染氧镇环境的状况依然严重。根据“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以设市城市为重点,科学预测“十一五”期间环境卫生建设管理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东、中、西部地区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协调安排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提升生活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处理处理水平、城镇日常保洁服务能力,建立环境卫生综合管理体系,推进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为环境卫生事业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村收集、镇乡、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在实施城镇环境卫生规划划的同时,加快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通过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优先示范、稳步推进,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步伐。(2)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要求。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差,生活垃圾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的解决日趋严峻。根据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目标要求,结合省城市化发展战略和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大力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综合利用,按照分类、减量、回收、再利用的原则,一方面结合改变燃料及消费结构,从源头上解决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问题;另一方面开发、利用适用技术,切实解决生活垃圾二次污染问题,并大力开展回收再利用,形成一批规模化的垃圾再回收利用产业。(3)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环卫状况令人担忧。随着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而带来的生活垃圾逐渐增加。现有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简单堆放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对周围环境及公众影响较大。造成如下危害垃圾随处堆放造成污染点多,严重影响的城市形象,同时制约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垃圾随处堆放易使病菌传播,影响城镇人民的身体健康。垃圾随处堆放既不符合环保和卫生的要求,也对市的地表水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建设一座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迫在眉睫。15垃圾产量测算(1)测算范围为市城区的生活垃圾。根据人均量法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即分别对服务人口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和对垃圾的人均产生规律进行分析,再综合二者即可计算出垃圾产生总量。(2)人口预测2008年市城区总人口119万人,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凭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将吸引外地居民来此定居,由此带来人口的增加。城市户口的改革,将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引起人口增加。根据市历年人口变动情况及有关新的落户政策,预测至2019年市区人口平均增长率为40,可达到192万人。(3)垃圾人均产量预测确定生活垃圾产生量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垃圾填埋场实际服务人口数量;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城市产业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生活习惯、管理水平等。一般情况下,人均垃圾产量是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发展历程显示,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逐步提高垃圾回收率和资源化水平,人均垃圾产量的增长将会得到控制,甚至将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燃气化的逐渐普及,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会有所降低。根据垃圾人均日产量预测和人口增长预测,可以预测出未来10年市垃圾的年产生量。垃圾量预测见下表。年份人口人均产量垃圾产量垃圾产量垃圾体积覆盖物料总体积沉降后垃圾体积历年累计使用年限年万人KG/人日吨/日万吨/年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年2004996130000000000000000000002005104130000000000000000000002006109130000000000000000000002007114130000000000000000000002008119125000000000000000000000200912412500000000000000000000002010131251620459173914888784384312011135121625459374214889084516882201214212169846207751559308832572320131481116268594742148891846341842014155111699862077615593188443025201516111177616488101629729245226620161691051771564780816297092161477201717610518511676845169101396371108201818411842167284016810099588068920191921192487038781761054100190691020202010000000000000000000906911平均17436636796159955907根据垃圾产生量预测,从2010年至2019年平均日产生量17436吨/日,考虑一定的收集率,设计取170吨为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平均处理规模。填埋库累积容积为9069万立方米,最后确定填埋库设计容积为90万立方米,可使用10年。16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161垃圾处理工艺比选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简单堆放法、围海造地法、堆肥处置法、焚烧处置法、卫生填埋法、垃圾生物处理生产有机复合肥及综合利用法。另外,还有利用垃圾饲养蚯蚓、制砖、制石油、制糖、制纤维等,但这类方法处理垃圾规模较小,不常采用。根据城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原则,以及市的实际情况,拟选择垃圾卫生填埋法、垃圾高温堆肥法、垃圾焚烧处置法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一卫生填埋法卫生填埋作为一种工程处理工艺,是将垃圾置于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使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它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程序相应的技术措施,因而能减少和防止垃圾对环境造成危害。卫生填埋不仅是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而且也是其他处理方法二次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途径,是必不可少的。卫生填埋和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较少、消纳量大、处理彻底等优点。正因为如此,目前卫生填埋仍是全世界普遍采用,而且是处理量最大的一种工程技术方法。(1)发达国家卫生填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研究,起步于3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并开展了卫生填埋技术的研究、开发。随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早期的卫生填埋多侧重于填埋处理的无害化。进入6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的冲击,人们开始研究填埋处理的资源化、能源化。30多年来,各国在卫生填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发出成套技术及设备。早期通常将填埋气体作为一种有害气体进行管理和处置。进入70年代,国外开始将填埋气体作为一种有价值尚待开发的再生资源。并对填埋气体产生、迁移规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目前己开发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成套技术及设备。部分国家已发展到商业性应用阶段并成功地将填埋气体用于工业、民用燃料及发电。(2)卫生填埋技术在我国发展我国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过去20多年中;数十个城市的环卫科研单位和部分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积极开展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八五”开始,随着各级政府对垃圾处理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及投入的增加,垃圾处理项目的设立,一批大中型设计院进入了垃圾处理工程技术领域,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了我国城市垃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几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而言,我国绝大部分垃圾是采用填埋法进行处理及处置的。因为填埋法处理费用较低。国内外垃圾处理实践均表明,除特殊地质长年多雨地区等条件外,填埋法就处理成本而言是最低的,这种优点在我国北方地区更为突出。填埋法适于处理混合垃圾。尽管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把垃圾的分类收集作为城市垃圾管理高效化的一项基本政策,但就绝大多数城市的社会经济现实条件看,这还需一个较长时间(绝大多数城市都把此目标定在2010年。因此,填埋法是现阶段处理混合垃圾的一种适用方法。填埋法比较适合于垃圾中无机成分较大地区的垃圾处理。填埋法是相对简便的一次性处置技术,没有焚烧(产生灰渣)和堆肥(产生残渣)所必需的二次处置问题。填埋法运行作业技术要求较低,所需机械设备相对较少,作业过程相对简单,生产运行管理较容易。(二)高温堆肥法堆肥处理即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降解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垃圾堆肥工艺全过程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初级发酵为高温发酵灭菌过程;第二阶段次级发酵为中温发酵腐熟过程。从堆肥物料在反应系统内的状态来分,还可分为动态堆肥和静态堆肥。从机械化程度高低来分,又可分为机械化堆肥和简易堆肥。从堆肥技术而言,堆肥法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发达国家利用堆肥法处理城市垃圾的比例一直不大。影响垃圾堆肥技术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臭气污染。堆肥的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气,如果不得到有效的控制,常常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2)堆肥质量差。由于垃圾中混有玻璃和金属等杂质,有时会导致堆肥成品中含有玻璃碎屑或重金属成分超标,导致质量不佳。(3)产品销路。由于堆肥的质量以及用户接受能力等因素,常影响堆肥产品的销路,这也是许多堆肥厂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4)运行费用较高。先进的机械化堆肥和动态堆肥技术能有效的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堆肥效率,但是同时也提高了运行费用。从处理量而言,发达国家利用堆肥法处理城市垃圾的比例一直不大。近几年,发达国家堆肥化处理垃圾,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一种积极的手段,又开始推行高温堆肥法,有一部分国家已在这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因此,鉴于堆肥技术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并具有显著的资源化功能的实用技术,在保证堆肥产品质量充分考虑销售市场和价格等因素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该方法对垃圾进行预处理。(三)焚烧处置法焚烧是目前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可使垃圾中碳水化合物转换成C02H20,同时在高温下杀灭病毒、细菌。在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得到合理利用,因此焚烧法是目前垃圾处理中无害化最彻底的方法之一。该处理技术特点如下(1)垃圾焚烧处理后,垃圾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经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无害化程度高。(2)经过焚烧处理,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被高温分解后,一般可减容8090,减容效果好,可节约大量填埋场占地,经分选后的垃圾焚烧效果更好;(3)垃圾被作为能源来利用,垃圾焚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其热能被废热锅炉吸收转变为蒸汽,用来供热及发电,还可回收铁磁性金属等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4)垃圾焚烧厂占地面积小,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污染较小,可以靠近城区建厂。既节约用地又缩短了垃圾的运输距离,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可因地制宜,发展以焚烧、减容为主的综合处理。(5)焚烧处理可全天候操作,不易受天气影响;当然,焚烧方法也有其局限性首先,焚烧法投资大,占用资金周期长;其次,焚烧对垃圾的热值有一定要求,一般不能低于5000KJ/KG,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另外,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问题,必须有很大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有效处理。目前国外运用较多、比较成熟、完善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有炉排炉、流化床和旋转窑炉焚烧及热解焚烧处理技术等。它们对于国外热值较高,含水率较低的垃圾而言,焚烧处理效果较好。但根据实际运行经验,照搬过来进行焚烧处理没有经过预分拣、成分复杂、热值较低、含水率较高且变化范围大的中国城市垃圾时,焚烧处理效果却并不理想,垃圾焚烧厂也很难正常运行。深圳垃圾焚烧厂引进的日本焚烧炉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因此,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规模引进国外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在技术和经济上均存在一定问题。推进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技术实施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现有的经济实力,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实用、有效的城市焚烧处理技术与装置。目前我国运用较多的焚烧炉有炉排炉、硫化床焚烧炉、旋转窑焚烧炉等,生活垃圾焚烧应用较多的炉型为顺推式往复炉排炉。三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技术比较见下表。垃圾处理方法比较表序号种类项目卫生填埋法焚烧法高温堆肥法1技术可靠性可靠可靠可靠,有一定经验2操作安全性较安全,注意防火防爆安全安全3选址要求严格,要考虑地理条件,一般远离市区较严格,可靠近市区,应位于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要求不高,应避开住宅区,气味影响半径小于200M序号种类项目卫生填埋法焚烧法高温堆肥法4占地面积大500900M2/T小60100M2/T较大110150M2/T5适用范围无腐蚀性、放射性,非易燃易爆的固体生活垃圾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垃圾热值大于5000KJ/KG垃圾粒度较小,无腐蚀性、放射性,非易燃、易爆的可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大于40的废物6工程投资较大大小7运行费用低高较低8经济效益低较高较低9资源利用可回收沼气,使用期满后,可恢复利用土地资源利用热能发电可作有机肥,但肥效太低10最终处置填埋本身是一种最终处置方式焚烧炉渣需作处置,约占进炉垃圾量的1015不可堆肥物需作处置,约占进垃圾量的3040序号种类项目卫生填埋法焚烧法高温堆肥法11环境污染及主要环保措施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场底应采取防渗措施,垃圾每天覆盖,沼气导排、垃圾渗沥液处理等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应对烟气进行处理、噪声控制、灰渣处理、恶臭防治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应控制堆肥有害物含量、恶臭防治、污水处理161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根据省垃圾处理调查分析结果,市居民生活垃圾中以无机物为主,占5381,可回收垃圾占1263,有机垃圾占3356。序号项目含量()植物3181动物1751有机物类小计3356煤灰4734瓦砾6472无机物类小计5381纸类470织物280塑料、橡胶3403废品类金属068玻璃105小计1263目前,市居民生活用气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城区目前没有集中供热设施,城区除企业生产供气外,只有新建小区和距单位较近的职工住宅楼实现了联片采暖和单位供暖,未改造的旧区仍为煤炉采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求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燃气使用普及、集中供热的逐步完善和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垃圾中灰土等无机物含量将减少,有机物含量将增加,其中可燃物质比重将逐年上升,垃圾总体的热值将提高。市的垃圾特点为垃圾产生量较大、有机质含量低、含水率较高、热值低;垃圾收集情况为混类收集,必须进行分拣之后方可进行处理。根据上一节的垃圾处理技术的论述,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若采用焚烧工艺,则由于原生垃圾的热值太低若焚烧须添加辅助燃料),达不到焚烧发电或余热利用目的,焚烧效果不理想,其焚烧后的残渣及飞灰仍需进行填埋,而且其处理成本及运行成本太高,难以保证正常运行;若采用垃圾堆肥工艺,则由于原生垃圾中有机质含量低仍需进行分选处理,分选后的不适宜堆肥的垃圾仍需进行卫生填埋。另外堆肥产品的市场销售有一定的风险;若采用综合处理技术,除工艺和设备较复杂外,仍需建一个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便接纳增量原生垃圾、检修期垃圾及筛余物垃圾,可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垃圾处理工艺的确定,即要考虑技术的可靠性,又要考虑工程运行的可操作性,针对市的客观实际,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宜采用卫生填埋工艺,该处理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卫生填埋适用于各种生活垃圾,对垃圾处理负荷无严格要求,适应市目前生活垃圾混装、混收的情况。(2)垃圾填埋处置费用相对较低,投资也较低,适应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3)符合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即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4)卫生填埋工艺采用简单的工程措施防止了城市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可有效地控制产生的二次污染。因此,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荐卫生填埋工艺作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工艺。1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设计171设计依据国家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120号2000年5月;(3)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第27号令,1993年8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5)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建城2006113号,2006年1月;(6)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城建2004225号,2004年12月;(7)关于组织编制“十一五”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05666号,2005年4月;(8)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2005年;(9)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04年城市基础设施国债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冀发改投资200411;(10)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1)市总体规划;(1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规范及标准(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1989(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4(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L87722002(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范CJJ932003(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GB503772003(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L484893(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1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55493(14)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J/T303396(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6)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垃圾卫生填埋CJ/TL81999(1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LL32007172建设内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包括场内工程和场外工程两部分。场内工程包括综合管理区、填埋区、污水处理区三部分。综合管理区包括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地磅房、门卫、深井潜水泵井、洗车台、消防水池等。填埋区主要包括填埋作业、防渗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集水井、排水沟、填埋场的封场方案和利用途径,对所涉及的设施及设备进行选型。污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间、渗沥液调节池及其它构筑物。场外工程主要包括场外道路、绿化、场外排水、场外供电及通讯等。173入场垃圾的要求进入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包括建残渣土砖、瓦、陶瓷等残碎物、废水泥及其制品残碎物、废砂等)作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覆盖料,可以少量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严禁下列物质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A有毒工业制品及其残弃物;B有毒试剂和药品;C有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物质的物质;D有腐蚀性或有放射性的物质;E易燃、易爆等危险品;F生物危险品和医院垃圾;G其它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证以上物质不进入卫生填埋场,应定期组织人员对入场垃圾进行抽样检查。174填埋作业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要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艺为充填、推平、压实、覆土和再压实等操作过程。填埋过程中布设排液导气系统,排出垃圾渗沥液,导出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并及时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如下填埋气排放地磅称重填埋区倾倒摊铺压实封场绿化喷药压实覆土滲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站填埋物进入填埋场必须进行检查和计量(垃圾运输车辆离开填埋场前,冲洗轮胎和底盘)。填埋采用单元、分层作业,填埋单元作业工序为卸车、分层摊铺、压实、达到规定高度后进行覆盖、再压实。为降低恶臭,减少有害物繁殖、防止轻物质逸散,除每天在作业面上用药物车等进行药物喷洒消毒。每层垃圾摊铺厚度根据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压实次数及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厚度不宜超过60CM,从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到顶部摊铺;垃圾压实密度应大于600KG/M3。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为24米,最高不得超过6米,单元作业宽度按填埋作业设备的宽度及高峰期同时进行作业的车辆数确定,最小宽度不小于6米,单元的坡度不大于13。每一单元作业完成后,进行覆盖,土覆盖层厚度为2025CM;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应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层厚度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大于30CM。垃圾填埋区的渗滤水经场底渗沥液收集排放系统排渗沥液调节池,再经泵打到本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除回用一部分之外,绝大部分运往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区内产生的气体经导排花管收集后导出填埋场。填埋作业达到设计标高后,及时进行封场和生态环境恢复。175场地处理(1)场地平整为了增加整个填埋区的填埋库容,并保证库底防渗层的质量,便于场区垃圾渗滤液的收集顺畅,整个填埋库区的场地需进行平整。场地平整的原则是尽量利用场区的现有地形,以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整平包括清除地表杂草及树木,并挖除树根、腐植土层及部分石层等对地基层进行夯实,并使边坡比例达到12。(2)筑库沿按设计标高要求,在填埋坑的周围筑起库沿,参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做土料现场碾压试验,确定铺土方式、铺土厚度、碾压机重量及碾压遍数,使库沿的压实度大于96;筑库沿必须使用粘土,分层垫、分层碾压。库沿的内坡、外坡的坡度均为12。(3)建库底填埋库底开挖90米深,填埋库区底部应挖出纵、横向坡度,纵、横向坡度均应不小于2;库底应平整、压实、库底压实度要大于93;库底应绝无裂缝、无松土、无积水、无尖锐杂物。处理后的场地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力的自然土层或经过碾压、夯实的稳层,且不应因填埋垃圾的沉陷而使场底变形、断裂。176防渗系统1761防渗方案比选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4,填埋场必须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的填埋场必须进行人工防渗。对“自然防”填埋场的要求是天然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L0107CMS,场底及四周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当填埋场不具备粘土类里或改良土衬里防渗要求时,宜采取自然和人工给合的防渗技术措施。本垃圾填埋场位于海河流域,给填埋场的防渗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场区的地质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因此必须采取人工防渗措施。填埋场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相结合三大类,具体采用何种防渗措施,则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垂直防渗垂直防渗处理技术是在垃圾填埋场的下游或周边进行帷幕灌浆,形成垂直防渗幕墙,使得场区为一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垃圾渗沥液被拦截在截污坝一侧,而不会通过填埋场的基底及侧壁向周围扩散而污染地下水。该技术比较经济且施工简便,最适合于具有独立水文地质单元且场底和谷口不透水层较浅的山谷形填埋场使用。它通常是在场区地下水迳流通道的出口处设置垂直的防渗设施(如防渗墙、防渗板和注浆帷幕等)来阻渗沥液向下游的渗漏,从而达到防止污染下游地下水的目的。一般,垂直防渗工程的设计漏失量必须小于有关技术标准或规范所允许的漏失量,即场区防渗层渗透系数为L0107CMS,粘土厚度为2M时的渗沥液漏失量。2水平防渗水平防渗是采用防渗材料将填埋场库区进行场底及边坡铺盖,使填埋库区形成一个封闭水系,并以防渗材料阻隔渗沥液的渗漏。水平防渗适用于场底不存在不透水层或不透水层很深以及防渗要求很高的填埋场,目前防渗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天然防渗材料和人工防渗材料。天然衬层防渗天然衬层防渗系统主要在场地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天然防渗系统要满足以下要求A填埋场底部和周边天然材料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如为天然粘土,粘土厚度不小于2米。B除低渗透性外,天然土壤衬里还应满足有关的土壤标准。比如要求土壤30能通过200号筛子,液体限度大于30,塑性大于L5,PH图集。1839边坡及挡土墙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永久性边坡坡率(高宽比)粉质粘土117。本项目边坡高差较小,填埋库内坡采用12坡率放坡、外坡采用118坡率放坡。184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1841设计依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聚丙烯PPR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14BS11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1842水源及给水系统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场区地下水丰富,单井出水量在60M3/H左右,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整个场区打一眼井供全场用水,水井位置位于综合管理区内。在管理区设标准矩形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一座,容积300M3,其中消防储水216M3。1843用水量(1)道路喷洒及绿化用水根据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标准,道路浇洒用水量按20L/M2D,绿化用水量按15L/M2D计算。(2)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按90L/人班计算,填埋场主要工种实行一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劳动定员28人。淋浴用水量按40L/人班计算。(3)消防用水量填埋场消防系统也采用低压消防系统,消防用水量20升/秒,消防延续时间为3小时。(4)高压水枪冲洗用水120L辆次。(5)未预见水量按15计。(6)总用水量根据以上计算,本项目总日用水量设计为5612M3/D。全场区用水量表序号用水点用水标准用水户用水量(M3/D)备注1生活用水90L/人D28252含热水2生产用水103食堂用水25L/人D28074绿化用水15L/M2D7400M21115冲洒道路用水2L/M2D10200M22046洗车用水120L/辆34408合计4887未预见水量15732总计56121844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共分生活水系统、热水系统、生产水系统、消防水等四个给水系统。1生活水系统用户锅炉补充水、卫生间、食堂深井泵生活水箱变频给水设备用户(2)热水系统用户淋浴、食堂变频给水设备辅助电加热或太阳能热水器用户(3)生产水系统用户洒水、洗车、机修等深井泵消防水池洗车泵给水栓用户(4)消防给水系统(见消防章节)1845管材及接口(1)室内生活给水采用PPR管,粘接;泵房及室外给水管采用衬塑钢管,丝接。2消防给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承插连接。1846排水工程(1)排水量本项目总排水量设计为147M3/D。(2)排水系统雨水排放综合管理区雨水排放;填埋库雨水导排。以上雨水排放设计均见本册第1711节。管理区的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排入污水集水池,食堂污水经隔油池排入污水集水池,洗车废水经隔油沉淀池排入污水集水池。由潜污泵加压排至调节池,与渗沥液一起经本场污水处理站处理。填埋库渗沥液排放渗滤液自流至渗滤液集水井,由潜污泵泵至渗沥液调节池,再由本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部分回用,剩余部分用罐车外运至市污水处理厂。(3)管材及接口室内生活排水采用UPVC管,粘接;室外排水管采用UPVC双波纹排水管,承插连接。加压废水管生活污水采用镀锌钢管;渗沥液采用衬塑钢管,丝接或卡箍连接。1847消防工程(1)设计原则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L7200L),填埋场的填埋作业区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易燃易爆部位为丙类防火区。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8222的规定,建筑物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升/秒。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填埋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中戊类,填埋区消防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升/秒,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2)工程范围本设计工程的消防设计包括管理区及填埋作业区。(3)消防设计管理区按照丁类防火区设计。房间内配置干粉灭火器。填埋作业区严禁吸烟或有烟火。配备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平时注意仪器的校准和维护。消防储水216M3,采用标准矩形钢筋混凝土水池V300M3,内储存部分洒水用水量。(4)消防系统深井泵消防水池潜水式消防泵室外消防管网室外消火栓供水压力040MPA(5)管材及接口消防给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承插连接。185采暖通风设计1851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采暖通风室内、外设计条件和要求。国家现行的有关采暖通风的设计规范和规程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专业所发项目平行作业和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1852设计范围综合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及综合处理间的采暖及通风设计;地磅房、门卫的采暖设计。1853设计计算参数(1)室外计算气象参数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8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8M/S(2)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办公室、餐厅、门卫室、宿舍、地磅房18更衣室、浴室25机修间、水泵房、污水处理间12厨房、走廊、厕所161854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考虑本项目采暖面积少,总热负荷小,设置小型锅炉不符合环保要求,故采用空调采暖。综合楼内各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地磅房;附属用房内食堂、值班室;污水处理站内值班室等设置冷暖型分体空调器,电量已提供给电气专业,由其预留电源插座。卫生间、配电室、污水处理间壁式轴流风扇,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厨房设置壁式轴流风扇,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化验室、水泵房均设置壁式轴流风扇,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H。淋浴室设壁式轴流风扇,换气次数不小于8次/H。1855消防与劳动卫生(1)本项目采用空调采暖,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2)化验室在设计中设有通风装置,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时,风机为壁式轴流通风机。(3)为渗沥液井设置有移动式防爆型风机,下井检修前必须通风换气。186电气设计186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外部条件资料,设计院相关专业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性设计规范进行电气设计。2设计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6版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FB500559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添埋技术规范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添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爆炸和火灾危险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1862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综合管理区、填埋库区的各建筑物的动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10KV高压外线由当地电力部门负责设计,设计分界点为场区10KV线路终端杆。1863负荷等级及负荷计算(1)本项目用电负荷均按三级用电负荷设计。(2)负荷计算计算容量序号建筑物名称设备容量KWKXCOSTG有功KW无功KVAR视在功率KVA备注1办公室3008085062251552附属用房560707103939含水泵房,食堂3门卫230908506223143含道路照明、地磅4污水处理94076080756851155120乘09140108补偿48补偿后合计09214060152选用200KVA干式变压器,负荷率为76。全场年耗电量为376万度。1864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本工程由场北面关东11万伏引来一路10KV高压电源。从场外终端杆,采用电缆直埋引至箱式变电站,供电范围为本场。另外在污水处理区设90KW柴油发电机组自备电源,以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1865供电系统设计箱式变压器,内安装一台SCB10200KVA/10KV,10KV/04KV干式变压器、进线开关柜,专用计量柜,出线柜以及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