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I条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导读单课题511相交线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3页回答下列问题1图511观察并阅读有关内容体会说明图中“剪刀”可以看作_线,画出示图为_2阅读“探究”中有关内容回答相应问题并填写下表。3如2题图中AB交CD于点O形成四个角,1和2有一条公共边_,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互为邻补角的还有_1和3有一个_,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_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还有_4写出对顶角的性质_写出性质的推理或说理形式_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O_5例题中求三个角的度数时,应用了哪些“原理”分别是_三、问题训练单6如图直线C分别交直线A、B形成如图中8个角,写出图中1的邻补角有3的邻补角有5的邻补角有7的邻补角有所有的对顶角有_7下列说法对不对(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8如图,填空11与是邻补角,1又与是邻补角;22与是邻补角,2又与是邻补角;3如果140,那么2,4,39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写出图中所有对顶角(2)写出AOC的邻补角有AOE的邻补角有AOF的邻补角有AOD的邻补角有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12(1)垂线月日班级姓名4321ABCDO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掌握垂线的性质1,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35页回答下列问题1垂线的定义结合相交线模型和图514体会当_度时,A和B互相垂直,这说明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AB垂直于CD,记作_垂足为_2垂线的定义推理过程(如图)ABCD(已知)_垂直定义反之_已知_垂直定义3举生活实例说明互相垂直4垂线的画法探究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_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_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_结论垂线性质经过一点_,,能画出已知直线的_垂线,AB并且只能画出_垂线,即性质1过一点_且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问题训练单5如图,DPE90,则直线、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直线CD是直线的垂线,直线EF也是直线的垂线6如图,ABOC,垂足为O,则AOC,BOC7如图,ADBC,垂足为D,则90(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8尝试题利用三角尺画垂线1如图,过点A画直线A的垂线;2如图,过点A画直线A的垂线;3如图,过点P分别画射线OA、OB的垂线;4如图,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第81题图)(第82题图)(第83题图)(第84题图)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BCOAABCDAAAAPOABBPAPFEDCPOABC课题512(2)垂线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经历探究“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的过程,知道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会利用三角尺画垂线段,会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个结论的探究、垂线段和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2难点几何语言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56页回答下列问题1思考如图,直线L表示一条河,现在要把河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把最短的渠道在图中画出来2探究(P5内容)说明此探究的问题是_,结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最短。也称垂线性质2简单说成_。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右图,_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PO、PA、PB、PC中最短的线段是_4写出垂线的两条性质垂线性质1_垂线性质2_三、问题训练单5用三角尺画出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ADPLCBABCABCA6如图,利用三角尺,画出点A到BC的垂线段AE,画出点C到DA的垂线段CF(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点A到BC的垂线是线段,点B到AC的垂线是线段8思考题如7题图,填空1因为线段AC是点A到BC的垂线段,所以AC;2因为线段BC是点B到AC的垂线段,所以BC;3由12题得出,线段在三条线段中最长9如图,直线L外一点P到L的垂线段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用尺子量一量,点P到L的距离厘米10用尺子量一量第5题各图点A到BC的距离,它们分别是厘米,厘米,厘米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DACBCBALPO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2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67页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也可说两条直线_被_所截构成八个角,俗称“三线八角”其中直线_被称为截线2细心研读教材有关三概念内容,结合图形及定义填空图中同位角的还有_图中内错角的还有_图中同旁内角的还有_3如图,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填空11与_是同位角;28与_是同位角;32的同位角是_;47的同位角是_4如图,直线BE、CF被第三条直线AD所截,填空1ABE与_是同位角;2DCF的同位角是_5解析7页例题,说明(2)题中应用了哪些数学原理。_三、问题训练单6如图,填空14与_是同位角;24与_是内错角;34与_是同旁内角;44与_、_是邻补角;54与_是对顶角7填空1如图,DAE的同位角是_;2如图,CAD的内错角是_;3如图,B的内错角是_;4如图,1与_是同位角,1与_是内错角,1与_是同旁内角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8如图,填空11与_是同位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21与_也是同位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第8题图31与_是内错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87654321FEDCBAFEDCBACBA123465781234567DCBAABCDEBADCBADCE23451CBA2143657841与_也是内错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51与_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61与_也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9如图,填空11的同位角是_;26的同位角是_;31的内错角是_;46的内错角是_;54的同旁内角是_;65的同旁内角是_10如图,填空1A的内错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2B的同位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11如图,填空1B与_是内错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2C与_是内错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12如图,填空15的同位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21的内错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34的内错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4ADC与_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ADC与_也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13如图,填空1DAE的同位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2CAD的内错角是_,它们是直线_、直线_被直线_所截形成的3B的同旁内角有_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21平行线月日班级姓名615432ABCDE12BACDE12345ABCEDEDCBA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意义2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经过一点画平行于已知直线的直线3通过画图,经历得出平行公理及推论的过程(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意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难点画平行线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213页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实验体会P12页中“思考”问题,得出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_B2同组同学生举例说明平行线的生活实例3画出图形总结说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种_4实验探索P13页中”思考”问题,得出结论是1经过直线外一点,_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也称平行公理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也称平行公理推论即如果BA,CA,那么BC写成推理形式BA,CA(已知)B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三、问题训练单5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6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8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9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310已知直线A和A外一点P,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经过点P画平行于A的直线11如图,利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B,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C,直线B与直线C互相平行吗为什么12如图,按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A画ADBC;2过点C画CEAB,与AD相交于点E1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PACBAABC23451ABCD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1)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经历判定直线平行方法1的探究过程,知道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经历判定直线平行方法2的探究过程,知道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经历判定直线平行方法3的探究过程,知道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判定直线平行的三个方法及探究过程2难点方法3的探究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315页回答下列问题1按P13页“思考”问题要求进行画图分析体会,可以看出画AB的平行线_,实际上就过点P画与1相等的_,而1和2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得的_,这说明,如果_,那么_这样得到了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成_,_此时多读几遍应该理解记住2如图527,说明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是_3按P14页“思考”问题要求进行画图分析体会,由23,得出AB1说理形式因为23,而31_,所以12,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B根据_2推理形式23_又31_AB_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成_,_此时多读几遍应该理解记住4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成_,_此时多读几遍应该理解记住三、问题训练单5如图,如图,填空1当ACE_时,ABCE,理由是_;2当B_时,ABCE,理由是_6已知2135,填空1如果1_,那么AB,理由是_;2如果3_,那么AC,理由是_7如图,已知180,2100,则_,理由是_8如图,填空1如果AB180,那么_;2如果AD180,那么_9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判定方法1_判定方法2_判定方法3_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DCBA312DBACBAC12ABCDE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2)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会由判定直线平行方法1,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方法2方法32会利用三个方法在简单的图形中判定两直线平行3培养推理能力(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三个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培养推理能力2难点推理过程的理解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315页回答下列问题1自己画图写出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三个方法2细读P15页中”探究”说明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_或_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思考3尝试利用平行线判定方法1或判定方法2来证明判定方法31如图,如果12180,那么AB说理过程如下括号里填写推理的根据因为13180,又因为12180,所以_从而_2如图,如果12180,那么AB推理过程如下括号里填写推理的根据14180_又12180_312ABC4_4认真研读P15页例题,填写理由部分中”为什么”,_把理由部分改写成推理形式也可自己用其他方法写出如图,如果BA,CA,那么BC推理过程如下BA,CA_1290_12_(_)三、问题训练单5如图,填空1如果12,那么_,理由是_,两直线平行;2如果23,那么_,理由是_,两直线平行;3如果14180,那么_,理由是_,两直线平行;4如果34180,那么_,理由是_,两直线平行6如图,如果B_,那么DEBC,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如图,如果C_,那么DEBC,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如图,填空1如果A_,那么ADBC,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果C_,那么DCAB,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如果AD180,那么_,理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AABC180,那么_,理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ABC12EDCBAADBCEACBED4321DCBA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1)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经历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过程,知道性质1、性质2、性质32会利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求简单图形中角的度数(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其简单运用2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判定的怎样区分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920页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体会P19页中“思考”问题,你得出答案是_2阅读P19页中“探究”有关内容完成填空和回答相应问题。3平行线具有的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载,_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载,_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载,_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4对比分析得出“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2)判定根据_,去证_联系是它们的_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5认真阅读P20页的”思考”,体会证明说理过程,完成教材事填空并完成证明性质3的推理过程如图,已知AB,求证36180具体说明过程如下_,_,_,_C_B_A_6_5_4_3_2_1因为_已知所以_两直线平行,_又因为_所以_等量代换三、问题训练单6如图1如果14,根据_,可得ABCD2如果12,根据_,可得ABCD2如果131800,根据_,可得ABCD7如图,1如果1D,那么_;2如果1B,那么_;3如果AB1800,那么_;4如果AD1800,那么_;8如图,直线AB,1540,那么2_0,3_,4_9如图,直线ABDC,A1000,B1150,D_,C_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10如图,BCDE,ADE60,C75,填空1B_,理由是_;2AED_,理由是_11如图,ABCD,A40,B30,填空1C_,理由是_;2D_,理由是_12如图,ABCD,ADBC,填空1因为ABCD,所以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因为ADBC,所以_四、问题生成单DCBA4321DCBAEDCBAOABCD4321BAADBC11ABCDEF234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2)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会由平行线性质1,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性质2性质3,培养推理能力(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由性质1,通过说理得出性质2性质3,培养推理能力2难点推理过程的理解与尝试应用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2021页回答下列问题1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图形写成推理形式判定方法1_写成推理形式_判定方法2_写成推理形式_判定方法3_写成推理形式_性质1_写成推理形式_性质2_写成推理形式_性质3_写成推理形式_2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1)1与2是直线_和直线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23与2是直线_和直线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35与6是直线_和直线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44与7是直线_和直线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312ABC458与2是直线_和直线_被直线_所截而成的_角3阅读探讨P20页的例题,说明此题在解答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数学原理_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2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三、问题训练单4已知如图,直线AB,CD,EF被MN所截,12,31180,试说明CDEF解因为_已知所以_又因为31180,所以_从而CDEF_5如图所示1如果已知13,则可判定AB_,其理由是_2如果已知45180,则可判定_,其理由是_3如果已知12180,则可判定_,其理由是_4如果已知52180那么根据对顶角相等有2_,因此可知45_,所以可确定_,其理由是_5如果已知16,则可判定_,其理由是_6如图,(1)如果1_,那么DEAC2如果1_,那么EFBC3如果FED_180,那么ACED4如果2_180,那么ABDF7完成下面的说理过程已知如图,AD问BC吗为什么答BC说理过程如下因为AD,所以_()所以BC()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32命题、定理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知道命题的意义和组成,会指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意义,会判断简单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3初步了解什么是定理(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命题的意义和组成2难点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举反例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2122页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教材P21页中四个语句,这四个语句共同特征是_的语句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_”或“_”的判断像_,叫做命题2命题的组成命题由_和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OBACD知项推出的事项例如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中_是题设,_是结论部分再如命题_题设是_,结论是_3命题的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例如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题设_,结论_可见,命题中出现“如果什么什么,那么什么什么”题设和结论部分很容易找出,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分析或改写成“_,_”的形式4我们已经知道,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既然是判断,它就存在判断正确不正确的问题_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_,_的命题是假命题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_命题“同位角相等”是_命题5在真命题中,有很多命题是可以通过_的,譬如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就可以通过说理由性质1得到,这样的_叫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都是定理,定理可以作为_的依据三、问题训练单6在命题文字下方划出“题设”部分用“_”和“结论”部分用“_”1命题如果两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2命题如果ABCD,垂足为O,那么AOC903命题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7填空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把命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平行”_题设是_结论是_2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它们一定相交”写成_题设是_结论是_3把命题“对顶角相等”写成_题设是_,结论是_4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写成_题设是_,结论是_8指出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真命题的有_假命题的有_1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一定互补;3同角的补角相等;4在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5凡直角都相等;6锐角与锐角的和一定小于直角;7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8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9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它也能被4整除”是假命题10真命题是可以通过_来证明其正确性,而假命题可以通过_来说明其错误性的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4平移(1)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过程,发现图形平移的两个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图形平移的特征2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特征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2728页回答下列问题1P27页上面有五个美丽的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_这五个美丽图案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画出整个图案答_2按要求完成P27页“探究”,细心观察分析说明你画出的第一、第二、第三个图形的大小和形状_,几个图形只是_不同3分析研究P28页“思考”,说明“对应点”如,_与_,_与_,_与_是对应点在图544中另外找出三对对应点,并将这三对应点连接成线段,说明这些线段的位置关系是_关系,大小关系是_关系4归纳得出平移的两个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_方向_,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_和_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_,简称_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_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_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且_平移的两个特征1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三、问题训练单5将下列图案继续向右画下去6如下图,左边小船平移后得到右边小船,则1这两只小船的_和_完全相同;2A、D、F的对应点是_,与线段AA/平行且相等的线段是_3将左边小船中的A点平移到A”处,平移后的小船画出来C/G/F/E/B/A/D/GFEDCBA_A”7平移的两个特征1_2_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4平移(2)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加深平移概念的认识,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2能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2830页回答下列问题1把一个图形_,叫做平移平移有_个特点,一是,_;二是,_2图形平移的方向,_说明下图各组变换是平移的有_1233利用平移也可以制作很多美丽的图案,举出生活中实例说明分析图545画线的含意是什么4研读P29页例题,完成待画的图形分析说明画平移图形时根据是平移图形的_,关键找到平移新旧图形的_实际上本例题中作了几条_线截取了几条_的线段三、问题训练单5如图,平移线段AB,使点B移到点B,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B6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C移动到点C,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7指出下列各组图形,哪组两只为一组是平移哪组不是平移若不是,说出为什么12348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9如图,将半圆图形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其中A点到了A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B/ABC/ABC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6(5)2M3,X可以取值有_(2)3X0的有哪几个数答_12用不等式表示1A与1的和是正数_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_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_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_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_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_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解B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唯一解CX3不是不等式2X1的解DX3是不等式2X1的解集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2)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经历不等式解集概念的形成过程,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2会直接求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并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3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不等式解集的概念2难点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21123页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_2判断X2是不是下列不等式的解(填“是”或“不是”)13X4_;23X4_;33X4_;43X4_;512X5_;612X5_3细心研读P122页中“思考”写出你的答案。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有_,它有_个解,你从中发现的规律是_因此,X_表示了能使不等式5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我们把它叫做不等式X32X3250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即50的解集是_这个解集可以用数轴表示,P122页中小“纸鉴”提醒我们注意画_表示_4根据是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把4,25,0,1,3,4,45,7分别填入下面的圈内是X36的解不是X36的解可见不等式X36的解集是_,在这个范围内任何数都是解,而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任何数都不是解我们还可以在数轴上把解集_表示出来5解不等式是指_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_,并且_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举2个例子_、_和我们以前学习的“_”概念很相似三、问题训练单6用不等式表示1A与1的和是正数_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_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_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_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_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_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解B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唯一解CX3不是不等式2X1的解DX3是不等式2X1的解集8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12X6的解集是_(2)2X0的解集是_43X2则A_4根据不等式性质_;4若A0,则A_0根据不等式性质_。8已知A0,用或0A0(5)A3AA是数(2)A是数(3)AX1A是2数3、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与B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1)A3B3根据不等式性质_(2)根据不等式性质_3B(3)3A4B根据不等式性质_4说明“”、“”含意和两种读法,回答126页中“小彩云”问题简答答_5仔细研读P126页例2分析说明V最多是_、最少是_分析“小纸鉴”说明了_6分析例3,说明根据_,列出三个不等式称其为原始不等式,根据三个原始不等式经过“_”得到相应的新的不等式,从而得到结论_背诵给同学_三、问题训练单7把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52X8X,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解移项,得_合并同类项,得_系数化成1,得X_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5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4X12X5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