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800T015-2010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0800T015-2010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0800T015-2010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0800T015-2010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510800T015-2010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800DB510800/T0152010代替DB510800/T0012007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CULTIVATIONOFLENTINUSEDODESBERKSINGUSINGALTERNATIVEMATERIALS20101110发布20101210实施四川省广元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10800/T015201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无公害生产技术条件14菌种15菌棒生产26接种27发菌培养38脱袋和转色管理39催蕾出菇期410采收411病虫害综合防治5DB510800/T0152010II前言为了促进广元市森林蔬菜产业发展,提高从业农户生产技能,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地方标准,对袋料香菇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流程进行了规范。本标准的编制是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的。本标准由广元市林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广元市林业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庆牧、郭志耀、姚秀华、王正前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为DB510800/T0012007DB510800/T01520101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香菇代料栽培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设施、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本标准适用于广元市行政区域内境内代料栽培的鲜香菇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19170香菇菌种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51/337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6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3无公害生产技术条件31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无公害香菇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DB51/3362001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32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无公害香菇生产中,控制病虫危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要符合DB51/3372001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33培养料制作香菇菌棒所用的培养料应达到NY5099200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要求。34棚室条件341香菇高棚层架栽培荫棚高2535M,南北走向;层架式的架高1820M,底层距离地面20CM以上,57层,操作道0607M,单边操作层宽045M,双边操作层宽09M,遮荫度5080。4菌种41菌种质量选用的菌种要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42纯度DB510800/T01520102不含杂菌,菌种纯度为100。43长势选用菌种应生长速度快、健壮。44色泽选用菌丝应色泽洁白。45均匀度菌丝浓密,均匀丰满。5菌棒生产备料(各种原辅培养料、材料、工具等)配料称重干拌湿拌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管理。51备料时间头年冬至至翌年4月底备料。52筒袋规格标准1555CM或1860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筒袋,厚度00450055MM。53配料比例配料1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红糖1配方2杂木屑75,麦麸15,玉米粉3,黄豆粉3,石膏粉2,、石灰1,红糖1配方3玉米芯55,杂木屑25,麦麸1748,石膏粉2,硫酸镁05,石灰002水分6065,PH值6065。54干拌先把培养料用23目的铁丝筛过筛,除去小木片、小枝条及其他硬物,在清洁的场所把木屑、棉籽壳等主料堆成堆,再把麸皮、玉米粉、石膏等辅料由堆尖分次均匀地撒下,反复搅拌均匀。55湿拌将事先溶化好的蔗糖水和定量的清水,分次洒入料内,用铁锹反复翻拌,使料水混合均匀。拌料搅拌均匀,操作速度要快,从拌料至装袋开始,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56装袋配制好培养料,使其吸足水分后,应立即用装袋机装袋并扎紧袋口。561菌棒湿重15CM55CM的菌棒湿重1720,18CM60CM的菌棒湿重45。57灭菌571常压灭菌装袋后应立即呈“井”字型码放到蒸仓里灭菌。用锅炉产生蒸汽进行蒸料灭菌,料袋进入蒸仓后,使用旺火,料内中心温度在35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保持1416小时,停火后焖3至5小时再转袋。灭菌时,料袋应排放整齐,袋间留有一定空隙,与仓壁四周留足10CM空隙。572高压灭菌使用高压灭菌设施,在1KG/CM2(1421PSI)压力下,将温度维持在121,灭菌2小时。58冷却灭菌后的料袋及时搬进消毒后的冷却室,“井”字形摆放,让料袋散热冷却至28以下。6接种61接种室灭菌消毒接种室、接种箱的空间消毒选用气雾消毒盒,用量46G/M3。密封30分钟以上灭菌。接种用具、菌种外表处理、接种用具及接种者双手的消毒则多采用7578的酒精擦洗消毒,然后点燃酒精灯对DB510800/T01520103接种工具镊子、打孔棒进行干热灭菌,确保不带菌。62菌种的选用接种时,选用菌丝洁白健壮、绒毛状、分布均匀、纯度高、不松散、与木屑互相连结成块的菌种;菌龄应在满瓶后20天内,表面及瓶壁无褐色菌膜,不吐黄水。63接种用直径15CM2CM的实心木制或铁制钻头消毒后,在料袋的一面打3个孔,孔与孔之间等距,深度3CM5CM,然后用接种器从菌种瓶里取出菌块快速接入孔中,填满,使菌种穴口密合,不留空隙。再贴上预先消毒过的3535CM的四方胶布封住菌种穴口。7发菌培养71发菌室消毒灭菌发菌室使用前要使用气雾消毒盒消毒,并在地面或培养架上撒石灰粉。72菌袋入室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发菌室。菌袋在地面呈“井”字形叠放,叠高810层,排列时接种口对外侧,不要重叠,以利通风发菌。堆垛之间要相隔5CM以上;排放在立架上的菌袋可堆叠34层。73发菌期间管理731温度发菌室的温度以2024,料温2426为宜,温度高于28,应翻堆通风降温。732湿度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以65左右为宜。733通风通风结合调温进行。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料温高时增加通风次数。734光照暗光培养,防止菌丝形成菌膜。脱袋前10天,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脱袋后转色。735刺孔增氧和翻堆接种后10天,菌丝长至78CM时,在接种口处菌丝生长范围末端2CM内,进行第一次刺孔,每处刺孔46个,之后视菌丝生长情况刺孔,刺孔时结合翻堆。翻堆时做到上、中、下、里、外均匀对换,使菌袋发菌条件均匀,发菌整齐。气温25以下,堆成“井”字形,每层4筒,堆高68层;气温25以上,堆成三角形,每层3筒,堆高46层。736杂菌污染处理翻堆时认真检查有无杂菌污染,一旦发现杂菌,及时进行处理。杂菌斑直径在5CM以内的,可以注射95酒精于污染处,再用手指轻轻按摩其表面,使液体渗入,然后用胶布贴封注射口。污染严重已产生杂菌孢子的菌袋,先用湿报纸包好,控制孢子飞散,然后移出发菌室深埋或烧毁。74菌棒成熟指标741目测指标菌棒菌丝倒伏,菌棒表面已有7080转为褐色,有黄水出现,木屑米黄色,有香菇特有的气味。742手感手压菌棒有弹性。743菌棒失重率成熟菌棒失重率可为初始重量的1525。8脱袋和转色管理81菌棒脱袋DB510800/T01520104811脱袋最佳时期脱袋最佳时期为菌丝长满袋后1015天。在正常发菌条件下一般从接种日算起,夏菇5560天,春菇7590天,冬菇100120天。菌丝由白色转为淡黄色,接种穴或袋壁局部出现红色或褐色斑点,表面菌丝起蕾发泡,瘤状突起明显,见光后菌袋内出现原基。812炼袋脱袋前,先将菌袋搬至菇棚内23天,让菌袋适应菇棚小气候。813脱袋操作用消毒的刀片沿菌袋纵向划破袋壁,剥去薄膜脱袋。814排放菌棒脱袋的菌棒立式倾斜4580排放于室内的排棒架上;宽70CM的畦床,排放5棒,棒与棒间距34CM。815脱袋要求下雨天、刮风天不脱袋;气温高于25或低于10不脱袋;受杂菌污染部分保留薄膜不脱;应边脱袋、边排放、边覆盖薄膜。82菌棒转色821转色期对温度湿度及光照的要求转色的温度以1822为宜,最高不超过25,最低不低于15,昼夜温差不宜过大;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有散射光。822转色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菌棒排放后立即覆盖薄膜,温度不超过25,不揭膜通风。34天后,菌棒表面布满绒毛状白色菌丝,于第5天开始,适量通风,每天上、下午揭膜通风30分钟,加大菌棒表面的干湿差,使菌丝与空气、光线接触,迫使绒毛状菌丝逐渐倒伏,分泌色素,出现黄水,此时延长通风时间,连续喷水2天,每天12次,冲去粘在菌棒上的黄水,喷水后晾干菌棒表面,手摸不粘时,再覆盖薄膜。823转色结束经1012天转色管理,菌棒表面由白色转为粉红色,逐渐变为茶褐色,最后在菌棒外面形成红棕色或深褐色菌膜,转色结束。9催蕾出菇期91催蕾菇床白天盖紧薄膜,温度保持在2025以上,有一定的光照,夜间揭膜通风,日夜温差在10以上,连续612天,菌丝互相交织成盘状组织,周围菌丝不断地输送水分和养分,盘状组织逐渐膨大,菌棒表层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菇蕾从裂纹中长出。92保蕾成菇921温度通过增减遮盖物和调节通风强度,使温度保持在1525。922湿度早、晚喷水,菇小少喷,菇大多喷,保持空气湿度8090,菇体成熟时停止喷水。923通风菇棚通风每天12次,每次通风时间1020分钟,保持菇棚空气新鲜。高温、高湿时,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应增加;低温、低湿时,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应减少。924光照遮荫度以6570为宜,夏季和晴天增加遮荫度,冬季和阴雨天减少遮荫度。10采收DB510800/T01520105101地一批菇采收时间出现菇蕾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710天便可采收。香菇菌盖边缘向内卷成“铜锣边”,菌膜刚破裂时,菌盖直径长到34CM最适宜采摘。102采摘方法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菌柄的基部,左右旋转,轻轻拧下,不要碰伤周围小菇。103第二批菇出菇管理第一批菇采收后,菇棚停止喷水,揭膜通风,使菌棒晾干,710天后用钢管注水针给菌棒加压注水或浸水,使菌棒含水量接近原重量为准。经过一干一湿后,菌棒覆薄膜保温保湿,促使菌丝恢复生长,35天后开始温差刺激,昼夜保持10以上温差,迫使菌丝体分化菇蕾,形成新的菇潮。104第三、四批菇管理第二批菇采收后,按上述方法继续补水促菇管理,可集中采收34批菇,有效缩短生产周期。11病虫害综合防治111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