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1页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2页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3页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4页
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贵德古城景区古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概述511项目名称与编制单位5111项目名称5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512编制依据513报告编制范围614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设目标315结论及建议416结论与建议7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921项目提出的背景922项目背景1023建设的必要性11第3章旅游资源评价1331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139JWKFFWVGTYMJG改善和扩大农田灌溉面积2000亩。千户等4个村的低压线路整改工程和常牧乡的500台太阳能电源投入使用。一批农田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邮电通讯邮政、电信业务量不断上升。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元,订销报纸累计份,办理邮政函件份。安装电话17000余部,办理电报业务份。528人口及杜会经济状况贵德县总面积3703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底,贵德县总人口为1025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79人,总人口中汉族50665人,占5153,藏族37256人,占3498。回族12499人,占1189,土族1634人,占125。境内共有藏、回、土、撒拉、满、蒙古等十四个少数民族,贵德全县人口主要分布于三河地区,这里分布的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709,这里也是贵德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2008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4151万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15548万元,比上年增长4,第二产业71668万元;匕上年增长169,第三产业26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农业产值285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19。全县牲畜总增率为4398,出栏率为4406,商品率为4014,年末牲畜存栏为4010万头只,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529旅游资源贵德县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黄河途经贵德境内的清清河水近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然而在赏了清清黄河水后,人们又惊奇地发现这里还有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这处古建筑群位于贵德县河阴镇,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峻工。至清道光十七1837年,玉皇阁重建、扩建工程告峻。清同治六年,回民起义,玉皇阁毁于战火,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该建筑群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是一处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掮弃门户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的古建筑精品。整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单体建筑以甘肃、青海两地做法为主,富丽堂皇,布局国内罕见,极具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除玉皇阁和文庙外,贵德明清古建筑群还包括供奉着关羽、岳飞和马祖三尊神的关岳庙、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大佛寺、仍留有清光绪时期壁画20平方米的城隍庙等。贵德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贵德明清古建筑群的发现和钱其琛副总理题词“天下黄河贵德清”,使贵德县的旅游业开始红火起来。据贵德县旅游局梁海珍局长介绍,每年来自全省各地和海内外近百万游客到贵德赏清清黄河,参观玉皇阁。5210对外开放贵德是一个旅游胜地,不仅历史悠久,还有别致的高原景色和自然风光,旅游景点遍布全县各地。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推进贵德经济建设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为了深化贵德改革开放的力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加快贵德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给在贵德县境内投资兴办企业者一系列的特殊优惠政策。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所有投资者投资项目的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并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5211政府政策指引近年来,贵德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始终把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对旅游业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始终坚持“打基础、创牌子、上效益”的原则,在大力宣传人文景观用独特自然环境的同时,积极开发黄河两岸旅游资源,增设旅游景点和设施,较好地完善了服务体系。在地方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贵德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资3300万元对境内的玉皇阁、珍珠寺、文昌圣阁等古建筑进行了维修和重建,完成了以服务于旅游为主的温泉宾馆、贵德宾馆、城西饭店和6家定点餐馆的修建和装修,初步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旅游配套设施。通过官方和民间共同协作的方式,贵德每年都在举办“梨花节”、“沐浴节”、“六月会”等文化与物资交流活动。贵德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玉皇仙阁为主的古建筑群游览区,以河滨公园、温泉宾馆为主的旅游度假休闲区,以神泉药浴为主的疗养休闲区三条旅游线,具备了集娱乐、商贸、购物、游泳、浴疗、健身康复为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贵德县的旅游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旅游热”初步形成。2000年贵德县被列为青海省重点旅游城市,并在积极申报国家三星级旅游县。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来此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旅游经济效益也日渐显露。仅2000年,接待省内外游客1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40万元。为了推进旅游业的纵深发展,目前贵德县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特色,编制了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充分依托贵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民族风情,风景观光、寻古野营、温泉洗浴、采风问俗等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使之逐步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十五”期间,按照“突出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和适度建设”的六大原则,在确定近期和远期目标后,重点抓好旅游发展规划设计,加快重要景区景点的列发建设,加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继续开辟突出贵德特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广泛开展与省内外特别是西部省区间的合作;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努力开发地方旅游产品,支持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旅游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在进一步加大贵德对外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训旅游管理人才及导游人员,绘制贵德导游图,在西宁设立大型宣传广告牌,在贵德黄河北岸建立“天下黄河贵德清”石碑,成立贵德、黄河、温泉三家旅行社,开发旅游产品,合理调整优化旅游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一线、两带、三区、四园、六点、八景”的格局。即开辟黄河古道旅游航运线;建立黄河南北两岸两个开发带;开发旅游度假区、民俗文化区、黄河古道碧水丹霞三个重点旅游区;建设香柳园、杏花园、桃花园、梨花园四个生态园;创办黄河之窗、水上乐园、沙滩浴场、温泉药水浴、珍稀植物园、垂钓基地六个特色旅游点;维修和恢复“古八景”。5212现阶段旅游业发展思想及改善的措施为进一步推动贵德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德县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探索推动旅游工作科学发展的新载体和新措施,推动全县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新跨越。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以“大美青海”香港宣传活动、北京市旅游企业洽谈会和兰州市旅游招商会等大型旅游推介促销活动为平台,大力宣传贵德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面树立贵德旅游良好形象。邀请甘肃省中国旅行社等36家大中型旅行社及部分甘肃省新闻媒体进行旅游考察,签订合作协议400余份,为助推贵德县旅游业稳步有序发展注入了新在活力。扎实开展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工作。建立旅游投入机制,实施多渠道筹资,多层次开发,重点实施了6处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设施完备的农家院建设项目。加大对玉皇阁、贵德、文昌宫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加强了七彩峰丛地质公园、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少女雕塑和“天下黄河贵德清”石碑设立等旅游开发项目的申报、落实和开发建设工作,为打造全省旅游休闲度假区奠定了基础。加大旅游市场整顿力度,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全面实施对旅游市场的整顿规范。截至目前,对全县的景点、农家院和各大宾馆进行了6次全面清查整顿,检查面达100。提升贵德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餐饮、住宿行业的服务质量,加快旅游服务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相继举办了导游培训班和全县旅游行业经营业主、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达220余名。此外,投资40万元成立了高原江南旅行社。第6章项目建设区总体开发战略61总体发展战略针对贵德古城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保护与整治结合,主要采取保留,改善,修复和拆除相互有机结合的保护与整治方式。611总体发展原则1延续性原则贵德保护区保护规划应当在充分研究,分析上层次的各项的规划,并对上层次个规划整合和深化,保证规划的延续性。2真实性原则尊重贵德历史文化遗存的真实性、原真性,保持村落传统风貌、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所代表的时代产物的识别性,其易于识别的最初品质或特征不被破坏,禁止不以历史性为基础的更改和恢复行为。3完整性原则在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同时,重点保护构成贵德古村落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特色。4整体保护和分类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护真实历史信息,处理好保护区内历史建筑的保护、保护区与外围协调控制区的关系等。5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整治、改善和更新的原则严格控制保护区被建筑规模,逐步、适度疏导人口,坚持长期整治、坚持小规模的有机整治。6“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改善保护区的居住,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正确处理保护区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7可操作性原则保护规划应当为规划管理服务,重视并加强规划实施计划及措施的制定,成为实施保护规划的指导性文件。612总体发展目标1恢复历史环境强调整体保护,而非单体式保护,保护整体空间格局,古城天际轮廓线,以古城为节点的城市轴线空间,从而保护古城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和传统产业间经济发展,保留有价值的原住民居住地,改善其生产与生活环境。2整治历史环境在最大限度的挖掘并保护历史痕迹的同时,艺术的修复已破坏部分,局部做到修旧如旧,挖掘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包括手工艺、节庆、民俗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古城的原真性,避免无特色的商业旅游开发。3改善居民生活加固居民房屋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妥善处理污水排放以及垃圾运输系统等,保护生态环境。62定性定位621定性1贵德古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省级知名旅游休闲景区;622定值由于是文物,按规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内涵,遗址必须得到保护;由于具有价值遗址应承担城市的旅游开发、文化展示的功能,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贵德应提供休闲和交流空间。1址保护;2址旅游文化开发;3址空间设计;项目确定从遗址保护、遗址旅游文化开发、遗址空间设计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把内在的神与外在的形结合考虑,确保遗址空间环境再生。63总体布局及结构631总体布局原则1恢复景区资源的原真性;2保护资源的整体性;3新旧协调原则;4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原则;5保护规划与建设规划相衔接原则;632总体策略1遗址保护优先;2遗址旅游文化开发;3遗址空间环境设计;633总体策略及构思6331规划用地分析古城核心区规划面积为356公顷,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保护和恢复古城风貌为主要规划目标,其中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古城中大部分用地,规划面积为16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437,规划居住用地为73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198,规划绿化用地面积为74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201。6332保护与整治分区规划保护区可以采用保留、改善、恢复和拆除四种保护与整治方式保留区对于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标志性的,对构成保护区传统风貌和主要空间界面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代表地域特色的或代表某种特定建筑类型的建筑,构筑物区域可采用保留的方式。改建区改善主要是针对构成区域整体风貌具有重要作用,但建筑质量和保存状况不太好的传统风貌建筑,其改善方法为强化其传统特征部分,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卫生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恢复区主要是针对部分被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古城墙以及古城南门进行恢复性建设,以恢复历史真实面貌。拆建区该区域中,对“一般建(构)筑物”的立面和形体中不符合保护区整体风貌的部分进行强化性的整修,如采用传统建筑符号,部分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和改变建筑色彩等手段,减小他们与保护区环境的冲突,使之与整体建筑风貌和传统建筑想协调,对与保护区整体传统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应采用拆除的保护与整治方式。保护主要包括北部的城隍庙、三清宫以及玉皇阁等,还有古城内的主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包括马朝选宅、四川会馆等等(需要进一步确定保护价值)进行外观复原性改造,以及内部功能的挖掘利用。新建的目的是为重新塑造古城门形象,为旅游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是在原有建筑物上进行立面改造和加建、扩建甚至重建,例如博物馆,以达到风貌协调的目的。保留是对构成古城基地的民居等建筑进行保留,并适当进行外观整治。634贵德县总体规划古城风貌控制引导规划将古城及周边保护区按照不同的保护和控制要求划分为三个层次古城保护区、环境协调区和环境控制区。1古城保护区建筑风格及形式居住建筑旧庄廓维持土筑围墙、厚实的大门组成的四合院;新庄廓延续庄廓肌理及其院落形式,公共建筑除保留玉皇阁、城隍庙等明清古建筑群的中国传统中轴线左右对称形式之外,其他新建公建采取仿古形式,建筑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传统风貌要求,以保持和古城内的整体建筑机理和景观风貌相协调。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根据高度分区规划的控制确定古城遗址和核心区域建筑高度控制为1,局部特别区域可放宽至2层高度;新建筑应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建筑色彩保持建筑外观整体以当地土黄为主色调,仿古建筑部分采用青砖、灰瓦、白墙、朱红柱廊等传统用材和明清典型的七彩遍装法彩绘;建筑功能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功能以居住、旅游及配套设施等为主,严禁出现和古城历史文化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相悖的功能建筑物。开发强度地块建筑密度40;容积率08;绿地率35景观界面保持面向玉皇阁的景观界面,保证文庙、人佛寺、观岳庙等重要景观节点对区域的影响,沿规划道路形成连续景观界面,对现状街道景观进行改造。生态环境严格保持保护区内的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体等;保护文物古迹周边的生态环境,已实现“一体化保护”的保护思想。保护更新方式对保护区内与历史风貌无冲突建筑物予以保留对有冲突的应根据风貌、质量可改善的程度进行整修、拆除和更新。2古城环境协调区建筑风格及形式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上,更新重建的建筑应采用具甘肃、青海建筑风格的中低层建筑形式,也保护区和协调区的建筑相协调。建筑高度建筑层数控制为三层以内,在不影响玉皇阁高点观望视线的情况下允许45层建筑出现,采用坡屋顶传统建筑;结合现状特点,允许现状建筑维持现有高度,街坊内部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高度控制”进行控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建筑色彩色彩以甘肃、青海传统建筑的灰、白、黄为主色调,临古城保护区一侧的建筑应采用与保护区内建筑相协调的色调。建筑功能以居住和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文化娱乐、旅游配套为主开发强度地块建筑密度40;容积率08;绿地率35景观界面建筑内容和景观、绿化等应根据保护要求,取得与保护区和建筑控制地带之间合理的空间景观界面过渡面向环境协调区的街道应形成连续的、与协调区相协调的景观界面。生态环境对治理为主的区域应采取减法原则,将区域进行“抽疏补绿”的工作,改善规划区的人居和生态环境。保护更新方式对与整体风貌和功能不协调的建筑必须更新和整治,有困难的应改造其外观和色彩以达到环境的统一。3古城环境控制区建筑风格及形式建筑风格形式除临近协调区一侧宜保持与协调区建筑风格之外,新建建筑风格可多样化,但整体建筑应尽可能采用具甘肃、青海的建筑风格,以求与保护区及协调区的整体风貌相互协调统一。建筑高度对整个区域协调区,新建筑应鼓励低层,原则上不超过4层,鼓励采用坡屋顶传统建筑。建筑色彩建筑色彩宜淡雅,临协调区一侧的建筑应采用与协调区内建筑相协调的褐、灰、黄褐色调。建筑功能以居住为主,有少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发强度地块建筑密度35;容积率18;绿地率35景观界面通过城市景观轴线沟通外部景观与保护区内部空间,以连续的空间界面展现城市空间景观。生态环境新建地块保证足够绿地率,对以整治为主的区域应将区域进行“抽疏补绿”的工作,完善绿地系统建设,形成与周边区域相协调的城镇景观风貌。保护更新方式新建建筑必须与古城整体风貌相协调一致,对与整体风貌和功能不相协调的建筑必须更行和整治,近期拆除有困难的应改造其外观,远期应搬迁和拆除。第7章总体规划方案71功能分区本报告重点研究贵德县古城景区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个规划系统可归纳为以下四部分古城墙周围绿化、天启门的重建、停车场和三星级厕所设计。72规划方案721景观工程规划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历史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722古城墙周围绿化古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很罕见的文物古迹,为此,我们在对其做周围绿化设计时不仅考虑美化古城周围环境,改善城市整体风貌,同时还考虑到对其进行实质性的保护。绿化区为古城周围城市市政道路和古城墙中间部分,具体设计如下1为实现对古城墙的保护,在城墙外设置3米的散水,以防止雨水破坏城墙。2城墙周围绿化主要为栽植当地特有的桃树,主要有黄心肉桃树、红心肉桃树、水蜜桃树、蟠桃树、毛桃树五种,初步统计共500棵左右,其高度依次递减,以保证不对游客观赏城墙产生障碍和保护城墙的目的3地面为黄河石散铺,更好的烘托出城墙的庄重,取材方便,利于后期维护,减少投资。4在其间布置一个05米05米的排水渠,黄河石覆盖,但不影响排水。723天启门与古城北门的重建天启门既古城南门,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对天启门重建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重建方案,重建的天启门为18米15米,高度为182米,门宽18米,门洞宽10米,设计时,参考其他古城楼的做法,充分结合现代建筑手法,使其功能更健全,形象更完整,更充分的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古老的中国文化、贵德文化,古城北门风格与天启门风格一致相互呼应。724停车场设计停车场设置在古城外围,面积为45154平方米,其间设置有旅游大巴车停车位20个,旅游小轿车停车位65个,等其他基础设施,在方便旅游者变换交通工具、方式的同时,也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725三星级厕所三星级厕所一座设置在停车场的西北侧,面积为106平方米,分男侧和女侧,男侧设有4个蹲便,6个小便池,儿童专用侧位、老人专用侧位、残疾人专用侧位、儿童小便池各一个,女侧设有8个蹲便,儿童专用侧位、老人专用侧位、残疾人专用侧位各一个,公共空间设有4个洗手池和一个儿童专用洗手池,另一座设置在古城西门口处。第8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81给水排水设计说明81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812设计内容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813室外恰水排水设计1室外给水工程设计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能满足景区的要求,水量可满足使用要求。从城市给水管道上接1根DNL00MM的引入管,经水表井后,与景区给水管网相连接。水表井前设置倒流防止器。室外生活给水管道系统独立设置,由市政给水管道直接供给。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绿地采用分片分次的方式灌溉,将绿地划分为10个片区,每个片区1500M2,每日进行2个片区的浇灌。管径大于等于DN80的绿化给水管道采用钢骨架PE管,管径小于DN80的采用PE管,热熔连接。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阀门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2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发生火灾时,由室外消火栓进行灭火。3室外排水工程设计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景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消化沉淀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室外排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混凝土基础。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全部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生活污水景区化粪池消化沉淀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4室外雨水工程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参照西宁暴雨强度公式580LG391TPI设计重现期P3A。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2。地面集水时间T10MIN。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065。雨水经道路汇集排至景区绿地内。8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1生活给水系统本项目建筑均采用下行上给式供水。新建建筑物由市政给水管道直接供水,水压和水量可满足要求。管材采用PPR,热熔连接。采用10MPA压力等级的管材及管件。2生活污水系统室内采用污水与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排水管道明装。排水管采用PVCU管、粘接。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设计降雨历时T5MIN。设计重现期P3A。屋面径流系数09。屋面雨水外排,以道路汇集方式排出。82电力电讯工程规划821技术标准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L62008822设计范围贵德景区内各幢建筑物的配电及照明、防雷和接地控、广播系统等。823配电及照明系统1本工程由市政电网引来一路10KV电源供电。在景区内绿化中合适位置设箱式变电站。2景区内门以50WM2计算;道路、广场及其他用地照明总负荷为30KW;3本工程用电总设备容量约为PE50KW,总计算负荷约为巧S50KW,设计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100KVA。变压器型号选用S9型低损耗干式变压器。除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外,其余负荷均为三级负荷。4为确保景区环境优美,景区内所有供电电源及道路照明均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由箱式变电站低压侧引至室外各低压配电箱。室外低压配电箱采用落地或壁挂方式安装,安装部位尽可能不影响景观效果。5景区内的停车场照明主要采用庭院灯,庭院灯的安装间距为1218米;草坪绿化照明采用低矮的草坪灯,草坪灯间隔610米;在树木、廊架、浮雕、雕像、建筑物外围等处设置泛光照明,突出景区夜晚景观。照明方式采用经纬时控仪或定时器控制。6室内照明灯具采用细管荧光灯或节能灯。路灯、庭院灯和泛光照明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显色高压钠灯,草坪灯配节能灯。所有气体放电灯均配套电子整流器。824防雷保护及接地系统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在电源引入处作重复接地。2公共厕所处作局部等电位联结。825通信系统在门房、办公用房内设置电话插座和网络信息插座,景区内合适位置设置公用IC卡电话,以便于游客通讯。共设置2个户外交接箱,型号为JJX600。电话线缆由市区电话交接箱直埋引来,线路UPVC埋地敷设,电缆采用全塑电缆。826有线电视系统1有线电视信号直接由市网引入,接入位置与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协商确定。2在管理室内设置有线电视插座。827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远端场景进行传感咸像、信号传输、集中监视、图像记录以及联动控制的系统。考虑到景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时记录景区各重要区域的图像,门房设电视墙,值勤人员也可以通过电视监控系统全方位地实时了解各区域动向情况。828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在本工程景区内合适用地安置草坪式音箱,播放与景区文化相关联的音乐及广播节目,营造景区特有的文化氛围。背景音乐广播控制系统设管理房内,由专人负责管理。829停车场微机管理系统在景区内设一套停车场管理系统,在停车场设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选用影像全鉴别系统。对进出车辆进行影像对比,防止盗车。8210电气节能1、利用照明设备自带的补偿装置进行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可达09以上,以减少无功功率损耗,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2、选用高效节能型灯具,合理配置灯具的布置方式和控制方式。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3、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配电产品。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91环境概况贵德古城景区所在的梅茨山被周围的万亩绿洲围合,植被覆盖率高气温温和。92主要环境问题和产生原因文物保护工作不够,管理滞后;室外工程质量差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贵德城墙大部分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卫设施不足。93环境目标水体减少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空气减少空气污染物由放,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声环境减少噪声和振动,避免游览环境过于噪杂;能源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固体废物废物最小化回用、堆肥、能源利用;自然景观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美感;文化景观保护历史建筑、古迹、及其他重要的文化特性。94环境影响识别贵德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规划中项目工程的建设和未来的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识别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主要取决于旅游的内容、强度和空间分布。应在分析旅游活动的特征及旅游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及早采取调整和规范措施。游客聚集对贵德景区历史文化建筑的负荷影响。如果不对游客行为加以控制和引导,会对景区历史文化建筑造成不可修复性的破坏。对城镇卫生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发会造成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第10章环境保护规划101环境保护目标1011总体目标保护好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景区自然人文特色,促进景区文化可持续发展。1012具体目标整治景区卫生环境,达到旅游景区的卫生标准;完成景区内建筑风貌的改造和道路景观的美化;文物古迹的历史建筑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景区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和整治。景区风貌和格局得到整体保护。102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注意保护山林、山体、河流的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的发生。1021污染源的控制影响环境的污染因素主要有施工所带来的建筑垃圾、废水、噪音、烟尘、粉尘以及未来旅游开放后旅游活动所带来的污染等。污水、废水旅游景区内因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建筑垃圾,施工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入口服务区设施产生的污水都必须按规定排入指定的管道或化粪池,不得暴露在露天之下。噪声污染源控制噪声污染源影响较大的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噪音和未来旅游活动中游客集聚产生的噪声。烟尘、粉尘的控制烟尘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建设中拆迁、施工、香火燃烧的粉尘和浓烟。建设中拆迁、施工所带来的烟尘和粉尘旅游服务经营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环卫管制。固体污染源控制固体污染源主要来自建设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游客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设施产生的固体垃圾,具有可燃成分低,煤灰、纸张等成分含量高,玻璃,金属等可回收成分少等特点。应该旅游服务经营单位和建设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环卫管制,同时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善意的引导。建立完善的垃圾清运体系,保障固体污染物的处理、回收。1022环卫设施规划环卫设施规划原则根据环卫设施规划的特点分别按其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或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要求,并满足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环卫设施的规划设置从整体上满足景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功能,贯彻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景区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景区景观等要求;设置厕所。在停车场结合办公管理用房设置水冲式厕所一个。设置废物箱子。在停车场内设立垃圾箱。设置间距80100米设置一个。整个停车场约设置10个垃圾箱,均采用木质垃圾桶。完善环卫管理制度。县城环卫部门配置垃圾清运车,配备环卫保洁人员,定时标准的执行环卫工作。相关部门依据实际情况,指定环卫标准,严格安排人员定期检查。1023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规划整体思想保护规划应该纳入贵德县城市总体规划,使得保护工作成为贵德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分层次保护思想,突出保护重点,建立贵德景区环境保护、古建筑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和继承贵德景区历史文化特色。2保护规划保护框架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体现两者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环境三部分。自然环境包括山川形胜、江河水系、古树名木。人工环境包括景区建筑格局和风貌、文物古迹。人文环境包括传统历史文化内涵、民俗民风。3保护措施为了建立景区景点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使得新建的基础设施工程与景区融为一体,突出景区特色。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不得对古建筑造成损害。在景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景区保护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景区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规范游客行为,倡导文明旅游,生态旅游,避免客人对景区造成不可修复性的影响。第11章项目管理111建设项目管理建立一个高效、严密、科学的旅游管理组织和管理机构是保障贵德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贵德景区的管理机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政府牵头组成的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另一个是由各个投资商组成的负责其投资项目的开发、经营及日常事务管理的经营机构。1111景区开发领导小组近期内应在景区成立管理委员会。开发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挂帅,由县旅游局牵头,包括城建、环保、招商、文物等相关部门及开发商组成。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责领导小组接受县政府领导,对县政府负责,定期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工作,交流情况,接受其领导;负责的贵德景区的规划和项目实施。具体开展贵德景区建设的招商引资,引导、规范开发商按照旅游景区发展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对景区内的各项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民政、治安、商业活动等;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承担保护的责任。人员编制与构成开发领导小组由包括旅游局、城建、环保、招商、文物等相关部门以及开发商级成。固定人员编帽可设置36人。1112营机构经营机构由开发商组成,其组织机构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负责投资项目的开发、经营和日常事务管理。112项目实施管理该项目由贵德县人民政府执行,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资金管理制等五项制度,同时为了确保项目帧利实施,有项目法人负责组建贵德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等机构,人员由贵德县抽调相关部门成员和外聘技术人员组成。在法人领导下负责建设运行及处理建设中的相关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机构设置情况见下图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为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监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程序、规定和制定的制度运行,并严格执行五项管理制。其贵德县人民政府开发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五项管理制度为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资金管理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临理制;合同管理制。第12章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121建设工程序号项目项目规模建设内容一古城墙周围绿化长1680M宽度在635米,主要种植桃树,地面为散铺黄河石,城墙为15米散水和15绿篱,在该范围内布置有排水明渠。二停车场45154M2停车场设专门出入口各一个,管理室面积为162,可同时容纳20辆旅游大巴和65辆旅游小轿车停放。(三)三星级厕所两座2106M2男女厕所各一间,男厕布置有7个侧位和3个小便器,女厕布置有11个侧位,前室布置有6个洗手池(四)南,北城门,广场及城墙保护性加固13400M2铺装、绿化、排水、照明、土方第13章项目实施进度131编制原则本项目拟定的计划进度是建立看在建设资金以按工程进度计划及时到位的前提下编制的,建设工程在合理工期的基础上,加强计划和优化组织施工,多方面交叉施工,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力争2009年9月按时完成。132实施条件本项目在原景区基础上进行新建、改造。建设中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条件具备。133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工程建设期8个月,即2009年2月至2009年9月。1前期工作阶段2009年12月完成可研的编制和审批;2009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及审批;2009年12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完成各项报批手续;2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010年3月2010年10月旅游区环境整治工程绿化工程、支护工程需延长到2010年10月底即整个建设项目完成;第14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141投资估算依据1、本估算根据项目可研设计为计算依据,按指标系数法计算组价;2、本估算套用定额执行青海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基价市政工程2004;青海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基价建筑、安装工程2004年;3、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文;4、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价格200210号文;5、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6、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文;7、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8、近年来项目建设地区在建或已建类似工程的相关资料;9、工程造价一类材差按2008年指导价综合计取;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造价的相关资料。142投资估算方法本工程投资估算采用的有,即建设工程投资估算采用单位实物工程量进行投资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投资估算采用指标法进行估算。143投资估算说明本工程范围包含道路及铺装、停车场、管理用房及构筑物、环境景观、绿化、广场、管网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501768万元,包括第一部分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设备购置费的投资估算额23448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228488万元,安装工程费20万元,设备购置费400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投资估算为24852万元,此部分投资估算包括以下三类项目费用,即与拆迁土地使用有关的费用,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正常运转有关的费用不合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第三部分预备费的投资估算为1876主要是基本预备费万元。144资金来源及筹措由于本工程具有社会公益性质,是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回报周期长,回报率较低,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相对困难。因此,建议按公共基础服务项目建设模式进行资金筹措。具体可采用资金筹措方式申请国家专项资金501768万元。145投资估算表(见附表)总(综合)估算表项目名称青海贵德贵德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估算价值(万元)技术经济指标(元)序号工程和费用名称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其它费用合计单位数量造价(元/M2)投资比例()建设项目总投资()2344882672850176810000工程费用22848840202344884681停车场1806218062A硬化地坪1806218062M24514404002种树绿化5574655746A黄河鹅卵石铺装5274652746M24395440120B种植桃树300030棵3城墙保护散水72007200M260001204城墙保护性加固230002305南北城楼及广场111400111400M2A南北城楼5680056800M2B休闲景点及设施1001000M2C广场铺装5360053600M213400004006公厕10600106007管理及设备控制室108025001004588给排水、灌溉及水控、亮化、智能化、绿化100015010035009化粪池20M34040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48520248520按实际发生计取495一项目拆迁及土地费用231780231780按实际发生计取二建设管理费10235102351建设单位管理费703570352工程建设监理费32003200三前期工作咨询费4004001可研报告编制费400400四勘察设计费379437941勘察费3003002设计费320032003施工图预算编制费1441444竣工图编制费150150五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500500六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140140七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700700八工程保险费087087九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000000十招标代理服务费583583十一施工图审查费300300预备费1876187637一基本预备费818761876S二涨价预备费000000第15章项目建设的社会、环境效益评价151景区开发的社会评价有利于本地知名度及社会环境的提升贵德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很好的展示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扩大贵德县在全省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使其成为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加大贵德旅游建设力度,加快贵德经济融入市场经济的步伐,从而整体提升本地区的社会环境。该项目建成后,能保存完好的保护古城墙,对自然景观、水文资源等达到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并对提高人们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的渴望。陶冶情操,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地域经济发展。贵德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52景区环境效益评价1、促进开发中建立的一套规划、发展和管理系统促进了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2、增强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景区建设将极大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同时,开发商、景区居民和游客一旦受益,就会主动投入到保护行列当中。3、促进国土资源的有效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大量绿化,防止了水土流失,有效的保护了国土资源;同时,环境的改善和商机的出现,土地也会随之增值,促进了国土资源的有效开发。第16章结论和存在问题161结论意见青海省贵德县贵德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必要,技术可行,经济上合理,建议尽快实施。162存在问题和建议本阶段设计工程地质资料系参考邻近区域地质资料,建议尽快组织地质勘察,为下阶段工作做好准备。依据国内有关旅游区开发经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市政管线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以避免反复开挖路面,造成投资浪费。与贵德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使工程发挥更大地交益。本报告报出后,建议建设单位尽快组织评审,以便为下阶段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9JWKFFW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UE9AQGN8XPR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89AMUE9AQGN8XPR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UE9AQGN8XPR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