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88(十五)锅炉及压力容器_第1页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88(十五)锅炉及压力容器_第2页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88(十五)锅炉及压力容器_第3页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88(十五)锅炉及压力容器_第4页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88(十五)锅炉及压力容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26788(十五)锅炉及压力容器组织编写部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劳资司主编部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第二、三、四、六、十二工程局、葛洲坝、闽江工程局、富春江水工机械厂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试行日期1988年7月1日目录第十五篇锅炉及压力容器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锅炉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锅炉房第三节安(移)装第四节点火、升压第五节正常运行第六节停炉第七节消烟除尘第八节检验第三章压力容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制造与安装第三节使用管理第四节检验第四章氧气站与乙炔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氧气站第三节乙炔站第五章气瓶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充装第三节运输、贮存第四节使用第五节检验第六章溶解乙炔气瓶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充装第三节运输、贮存第四节使用第五节检验第七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充装第三节运输第四节维护保养第五节检验第十五篇锅炉及压力容器第一章一般规定第101条本篇适用于承压的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锅炉和各种常用压力容器。对于发电锅炉交通运输车、船上的锅炉及核能锅炉和容器等,应遵守各自专门的安全规程。第102条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程、条例,并遵守本篇有关章节的规定。经主管部门和国家劳动人事部(或当地劳动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方准购置、使用。第103条购置的锅炉、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当地检验部门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和必要的结构图纸等资料;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必须有劳动部门审查批准字样。第104条锅炉、压力容器的安装,必须由当地劳动部门审查批准的单位承担。安装单位应保证安装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应由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分段验收,在做水压试验和总体验收时,应有当地劳动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应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登记,取得使用证,方准投入运行。第105条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局长或总工程师),必须负责领导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并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锅炉、压力容器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人员,应经劳动部门考核批准,或由当地检验机构进行。第106条锅炉、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并按规定取得合格证后,才准独立操作。第107条锅炉、压力容器发生事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上报。第108条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对每台锅炉和压力容器必须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技术档案。第109条技术档案应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登记卡片,运行、维护保养、修理改造和技术检验记录等;对锅炉和中压以上的反应、贮运容器,还应有总图和主要受压元件图,强度计算书等资料。第1010条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及其他附属设备的型号、规格、产品合格证、使用、维护及检验情况等都必须记入档案。第1011条锅炉和各种压力容器设备经技术检验,需要修理和改造时,修理改造的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工艺设备、技术力量和检验手段。并经当地劳动部门审查批准。第1012条对锅炉、压力容器设备和受压元件需进行重大修理和改造,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并将修理和改造方案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施工。第1013条锅炉、压力容器内有压力时,严禁对受压元件进行捻缝、焊接、紧固螺栓等任何修理工作。第二章锅炉第一节一般规第211条本章适用于承压的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和热水锅炉。一般系指蒸发量小于或等于65T/H,表压力245MPA的蒸汽锅炉和额定供热量量16748KJ/H热水锅炉第212条使用锅炉的单位,必须进行登记,取得使用证,才能将设备投入运行。第213条锅炉经检查、检验发现有缺陷和各种不安全因素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或修理。报废的锅炉,不得再做蒸汽锅炉使用。第二节锅炉房第221条锅炉房位置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1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2便于燃料贮运和灰碴的排除。3避免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污染。4有较好的朝向,并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5充分利用地形,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第222条锅炉一般应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在浴池、教室、餐厅、观众厅、候车室、托儿所、医院等人口众多的房屋内,或其上面、下面及主要出口的两旁,不得设置锅炉房。锅炉房不得与甲、乙类及使用可燃液体的丙类火灾危险性厂房相连。如与住宅相连时,其任何一台锅炉容量应符合下式要求T100V5式中T锅炉工作压力时的饱和温度,;V锅炉水容量,M3。第223条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每小时总蒸发量不超过4T,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并应采用轻型屋顶或布置一定面积的天窗,及符合下列要求1锅炉房内应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降温、防冻措施。2锅炉房内地面应平整、无台阶、并应防止积水。3锅炉房承重架构件与锅炉应有一定距离,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受高温损坏。4锅炉房至少应有两个出口,分别设在两侧。锅炉前端的总宽度不超过12M,且面积不超过200M2的单层锅炉房,可只开一个出口。5锅炉房的操作点,以及水位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处,应有足够的照明。6锅炉房应有足够的防火设施和备用的照明设备或工具。7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锅炉运行期间不能锁住或闩住。第224条锅炉房内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检修和安全运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锅炉的操作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2锅炉前端距墙净宽应不小于3M。3锅炉侧面和后端距墙净竟应不小于08M,如侧面安有除渣或风机等附属设备时,应酌情加宽。4化验室应布置在采光较好,噪声和振动影响较小的地方并应尽量考虑取样操作方便。第225条布置送、引风机,水泵,除尘器和油泵等辅机时,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振动、噪声、煤尘等对操作人员和仪表的影响。第三节安(移)装第231条锅炉安装前,安装单位应首先检查必要的技术资料和锅炉各部件质量,如发现资料不全或质量差,不能保证安装质量时,不得安装,并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第232条安装锅炉应按TJ231六78有关工业锅炉安装的规定进行施工,并应遵守本章规定。第233条锅炉安装应按设计图纸施工,安装质量应符合要求。设计方案如与现场不符难以施工时,应向设计部门提出,如需修改必须经设计部门同意。第234条运输和起吊锅炉及附件设备时,应配备好设备和人力,要专人指挥。运输整装锅炉时,应防止接动、撞击、倾倒,以免护体损坏。第235条锅炉必须装有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防爆门和排污装置等,热水锅炉还应装有温度计、放气阀和超温报警器等安全装置,水位表距离操作地面大于6M时,应加装低地位水位表。蒸发量大于或等于2T/H的锅炉,必须装设高低水位警报器,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蒸发量大于4T/H锅炉,应装设给水自动调节器。蒸发量大于或等于6T/H的锅炉,还应装设蒸汽超压的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如果上述安全附件缺少或失灵的锅炉,应禁止安装使用。第236条锅炉装设的安全阀、水位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维护和定期检验。经常保持安全附件动作灵敏、可靠。第237条安全阀的排汽能力,必须大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第238条安全阀上必须有下列装置1杠杆式安全阀应有防止重锤自行移动的装置和限制杠杆越出的导架。2弹簧式安全阀应有提升手把和防止随意拧动调整螺丝的装置。第239条蒸发量大于05T/H的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两个安全阀应按表151的规定进行调整的校核,校核应加锁或铅封。安全阀校验时,必须有主管安全人员在场。1每台锅炉应装独立的排污管,排污管应尽量减少弯头,保证排污畅通。2排污装置应装在锅筒、下集箱、过热器和省煤器等的最低处。3有过热器的锅炉,一般应装设连续排污装置。4几台锅炉的定期排污,如合用一个总排污管时,必须有妥善的安全措施。5排污间的公称通径为2065MM,卧式火管锅炉锅筒上的排污阀公行通径不得小于40MM。排污管应接到室外安全地点或排污膨胀箱。第2318条蒸发量大于或等于1T/H或工作压力784KPA的锅炉,热水锅炉大于或等于120的热水锅炉,排污管应装有两个串连的排污阀。第2319条锅炉给水系统的安装,要保证供水安全可靠,锅炉房应装设出停电而停止供水的备用给水设备。第2320条管道和设备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临时封闭。第2321条管子的螺纹应规整。如有断丝或缺丝,不得大于螺纹全扣的1O。第2322条管路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应垂直于管子中心线,其表面应相互平行。法兰中间不得放置斜面垫或几个衬垫。连接法兰的螺栓,螺杆突出螺母长度不宜大于螺杆直径的1/2。第2323条弯制钢管,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弯不宜小于管子外径的35倍。2冷弯应不小于管子外径的4倍。3焊接弯头应不小于管子外径的15倍。4冲压弯头应不小于管子外径。折皱不平度管径小于或等于125MM,不得超过3MM;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不得超过4MM。第2324条各种附属设备安装完毕后,如炉排、给水设备、风机、上煤和出碴设备、除尘器等,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单机试运转。第四节点火、升压第241条新装或大修后的锅炉,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内部和外部检验合格后,方可批准使用,点火前有关人员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详细记录。第242条锅炉在点火以前必须详细检查以下项目1炉内外检查检查锅筒、集箱、炉管、仪表的连接管、炉膛、风管或烟道内有无遗留工具、杂物或堵塞等;检查炉墙、炉门、灰门、风门等是否完整无缺;检查各阀门、管路是否完好;方可关闭所有火孔、手孔、出灰门等;人孔、手孔等封闭后应检查封闭是否严密。2安全附件检查按着对安全附件安装的各项要求的规定,对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排污阔和防爆门等附件进行检查。3附属设备检查检查送、引风机,炉排,给水设备,水处理设备,上煤和出碴设备、除尘器、管道等是否完整,经过试运是否正常。4检查机械设备及其电器装置有无异声、发热、卡住等现象,工作是否正常,绝缘是否良好。第243条锅炉点火前,炉膛和烟道必须彻底通风,自然通风时间不少于15MIN、机械通风不少于5MIN。第244条新装、移装或大修后的锅炉,应按规定进行供炉、煮炉后才可投入正常运行,烘炉、煮护时间及操作方法详见本规程“锅炉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第245条对火管锅炉,从点火到升压时间一般为56H;对水管锅炉一般为34H,快装锅炉一般为12H,避免锅炉受热膨胀不均匀。第246条锅炉从开始升压至达到工作压力的过程中,应依次进行冲洗压力表,检查手孔、人孔等处是否漏汽、漏水,试开排污阔和给水设备。第247条当锅炉达到工作压力时,应进一步升高汽压,核对安全阀的开启压力,然后再将汽压降至工作压力。第248条锅炉并炉供汽(水)应缓慢进行,供汽(水)前应先做好暖管和排尽汽缸、管路内积水和空气。第五节正常运行第251条锅炉运行应经常保持正常水位。正常水位一般在水位表(计)的1/2处。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不得超过40MM,最大不超过80MM,水位表应经常保持清晰、畅通每班至少冲洗一次。第252条保持正常的供汽压力和温度,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允许超过规定的汽压和温度,即不得超过调整的压力(在表盘上应画红线),一旦超过时,安全阈必须自动排汽(水)安全阀每周至少试拉放汽(水)一次。第253条为达到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应均匀供给燃料,合理送风。第254条锅炉运行应定期清灰。按规定做好排污工作,一般小型锅炉每班排污一次,锅炉运行在高负荷时不允许排污。第255条锅炉运行必须做好水处理工作,使锅炉水质达到GB157679低压锅炉水质标准的要求。第六节停炉第261条锅炉停炉应缓慢进行。首先应逐渐降低负荷,减少供煤量和风量,并加高水位,使锅炉水位稍高于正常水位。第262条锅炉暂时停炉(一般不超过12小时)压火时应排灰,冲洗水位表,并经常进行检查,保持水位在正常水位,防止炉火复燃。第263条锅炉正常停炉,当炉内水温降到70以下时,才可将炉内水完全放出。第264条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紧急停炉1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2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它措施,水位仍继续下降。3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虽经加强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时。4给水设备全部失效。5水位表、压力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6设备损坏,炉膛倒塌,或锅炉构件被烧等,严重威胁安全运行时。7热水锅炉,因水循环不良造成炉水汽化,或锅炉出口热水温度上升到出口压力下相应饱和温度的差小于20。8热水锅炉,炉水温度急剧上升失过控制。9发生其他异常运行情况威胁锅炉和司炉人员的安全。第265条进入锅炉内工作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锅炉内通风良好。2照明电压不超过12V。3与锅炉相连接的有关阀门、气包等系统,必须关闭,必要时加装堵板,被关闭(堵)的阀门上,并挂有“内部有人工作禁止开启”的标志牌,外面有人监护。4进入锅筒工作的温度,应在35以下。5携带工具必须装在工具袋内,进、出应核对数量。衣袋内的物品如硬币、钢笔、钥匙等,不得带进炉内。进入烟道、炉膛内工作前,必须进行通风、防毒、防爆、防火等措施,并将与其他运行(使用)的设备、烟道、管路、阀门等全部可靠的隔开。第266条对备用或停用的锅炉,必须采取防腐措施。做好保养工作。第267条锅炉停炉不超过一周,一般可采用压力保养法;停炉不超过一个月可采用湿式保养;停炉超过一个月或备用的锅炉应采用干式保养法进行保养。第七节消烟除尘第271条为减少空气污染,锅炉必须有消烟除尘设备,除尘器的容量必须与锅炉排烟量相适应。第272条工业和取暖锅炉烟囱出口含尘量,必须达到国家允许的200MG/M2以下。第273条除尘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各部的接缝和烟道接口一定要严密,防止漏风。第274条设置除尘器,排烟阻力加大,应配备相适应的风机。第275条在除尘器运行期间,要经常检查贮灰斗的存灰,并定期清除;检查排灰装置是否正常、灵活。第276条在定期检修锅炉设备时,必须及时检修除尘设备。第八节检验第281条锅炉检验工作,包括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水压试验等。3经返修、焊补深度大于9MM或大于壁厚一半的高强钢制容器,焊补部位按原探伤方法进行,复查无超过原定标准的缺陷。4设计要求进行残余变形测定的容器,在耐压试验同时应作残余变形测定,其合格标准为径向残余变形率不超过003或容积残余变形率不超过10。第三节使用管理第331条凡使用的压力容器,均必须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至少应包括1操作工艺指标、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2操作方法程序注意事项。3运行中重点检查项目和部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4停用时检修、封存和保养方法。第332条使用单位不得任意修改压力容器的工艺条件。严禁超压、超温运行。第333条压力容器运行使用时,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1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许用值。虽经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时。2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时。3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端断裂,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时。4发生其他异常情况如火灾等,直接威胁安全运行时。第334条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进入压力容器内工作时,要通风良好,照明电压不超过12V,并将与其他使用的设备隔开,采取防火、防毒、防爆等措施。第335条压力容器的修理或技术改造,必须保证受压元件的原有强度和制造质量要求。并应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同意。第336条使用压力容器的单位,对容器必须定期进行检验,检验时除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外,并应由主管设备的技术人员、主管容器的安全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负责进行。第三类容器的全面检验,应有当地劳动部门或由劳动部门授权的单位代表参加。第337条压力容器有严重缺陷,难以保证安全运行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如单位领导不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则操作人员或主管容器安全技术人员有权越级上报。第338条有关安全装置的要求应按照本篇规定执行。第339条低压容器上装设的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25级,中压以上容器应不低于15级。第3310条压力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的1530倍,最好取2倍。在刻度盘上应划有红线,指出容器最高工作压力。第3311条装设压力表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且应避免受到辐射热,冻结及震动的影响。第3312条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低于压源处压力时,在通向容器进口的管通上应装置减压阀。并在低压倒应装安全阀和压力表。第3313条压力表与容器间应装设三通旋塞式针型阀,盛装蒸气的压力容器,其间应有存水弯管。盛装高温、强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其间应有隔离缓冲装置。第3314条压力表的装设、校验和维护应符合有关规定。未经校验合格和铅封的压力表不得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泄压后指针不回零位、铅封损坏等情况,均应立即更换,压力表应定期检验,每半年至少一次。第四节检验第341条压力容器的检验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确定,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每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但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投入使用前,应作内、外部检验,必要时作全面检验。1新装、移装或停止使用二年以上,需恢复使用的。2由外单位拆卸调入准备安装使用的。3改变或修理容器主体结构,而影响强度的。4更换容器衬里的。5对容器状况有怀疑,必须进行检验时。第342条压力容器外部检查的项目1容器的防腐、保温层及设备铭牌是否完好。2容器表面有无裂纹、变形、局部过热等不正常现象。3容器的连接焊缝、封头过渡区、受压元件等有无断裂,裂纹和泄漏现象。4各种安全附件。仪表是否齐全、灵敏、可靠、指示是否正常。5紧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础有无下沉、倾斜等异常现象。第343条容器内、外部检验的项目1外部检查的全部项目。2容器内外表面、开孔接管处有无介质腐蚀或冲刷磨损等现象。3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和其他应力集中的部位有无断裂和裂纹。4有衬里的容器,村里是否有凸起、开裂及其它损坏现象。5发现筒体、封头等处有腐蚀等现象时,应测壁厚,必要时做强度核算。6容器内壁如由于温度、压力、介质腐蚀作用而可能引起金属材料金相组织或连续性破坏时,在必要时还应作金相检验和硬度测定。7高压、超高压容器的主要紧固螺栓,应逐个进行外形宏观视查,并检查有无裂纹。第344条容器全面检查的项目1外部检查和内、外部检验的全部项目。2对主要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抽查。3超声波或射线探伤抽查合格标准及耐压试验要求,应符合国家劳动总局制定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第345条属干下列情况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期限应予缩短。1有强烈腐蚀介质和运行中发现有严重缺陷的压力容器,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内部检验。2由于结构的原因,确认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压力容器,每三年甚少应进行一次耐压试验。3使用期达15年的压力容器,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使用期达20年的压力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4介质对压力容器材料的腐蚀情况不明、材料焊接性能差或制造时曾产生过多次裂纹的压力容器,投产使用满一年的,应进行第一次内部检验。第346条经过定期检验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应作出检验报告,指明压力容器可否继续操作使用或需要采取降压操作特殊监测等措施。第四章氧气站与乙炔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氧气站(制氧站)、乙炔站的设计、安全防护装置、检修保养、建筑物防火应符合氧气站设计规范、乙炔站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的规定。第412条氧气站和乙炔站必须设专人负责安全技术管理,并建立严格的安全运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防火规程和进出登记制度等。第413条氧气站、乙炔站10M范围内,严禁烟火。车间、库房内严禁吸烟、动用明火和明火取暖,并应备有足够的消防设备,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会使用各种灭火用具。第414条氧气站、乙炔站有爆炸危险的车间应全部采用防爆型电器设备及导除静电的措施。第415条氧气站、乙炔站应用防火材料建造,采用轻型屋顶,但不得使用油毛毡。门窗应向外开。第416条氧气站和乙炔站应设围墙或栅栏,围墙距有爆炸物车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规定,无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第二节氧气站第42L条氧气站的设备布置,应紧凑合理,便于安装维修和操作。设备之间的净距,一般为15M,设备与墙壁之间的净距,一般为1M,设备双排布置时,两排之间的净距,一般为2M。第422条灌瓶间、空瓶间和实瓶间的通道净宽度,应根据气瓶运输方式确定,一般为15M。第423条贮气罐宜布置在室外,如需布置在室内时,应设在单独的房间内。在寒冷地区,贮气罐的水槽和放水管,应采取防冻措施。第424条氧气压缩机间、净化间、氢气瓶和贮气罐间,均必须设有安全出口。第425条空瓶间、实瓶间应设置气瓶的装卸平台。平台的宽度不小于2M,平台的高定视运输工具确定,一般高出室外地坪0411M。室外装卸平台应搭设雨棚,所用材料应为非易燃物,灌瓶台应设置高度不小于2M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堤。第426条灌瓶间、空瓶间和实瓶间,应有防止倒瓶的措施。第427条氧气站内氮气、氧气放散管和液氮、液氧排放管,均应引出室外。碱液间、净化间、氢气瓶间、氮气贮气囊间每小时换气应不少于三次。第428条氧气贮气囊间、氧气压缩机间、灌瓶间、实瓶间、贮气罐间、净化间、氢气瓶门等房间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毗连房间之间。应采用耐火级限不低于15小时的墙隔开。第429条氧气站的主要生产间,所有门、窗均应向外开。灌瓶间、实瓶间和贮气囊间的门窗玻璃宜用涂白漆等措施,以防止阳光直射。第4210条氧气站的生产车间,禁止用明火取暖。集中采暖时,室内气温,贮气囊间、贮气罐间为5,空瓶间、实瓶间为10范围内,散热器应采取隔热措施。防止中,高压贮气罐、贮气囊、气瓶局部受热。第4211条氧气站及管道的各种阀门开和关闭时,应缓慢进行。当排放或设备泄漏液氮、液氧、液体碱空气及其他低温气体时,应防止冻伤。第4212条一切易烧物(如润滑油、煤油等)均应存入专用库房。废油和废碱液应收集装置。第4213条液氧应排放入专用的器皿内,不可随地排放。操作时应戴防护用具,严禁徒手接触。第4214条氧气站工作时,车间内严禁存放有毒物质及易燃易爆物品。保证道路畅通。第4215条灌氧间、氧压机附近严禁沾染油污,与氧接触的管道、仪表等必须脱脂。第4216条使用二氧化乙烷、四氯化碳、苯等脱脂清洗设备和零部件时,应在露天或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操作人员应戴多层口罩和胶皮手套,浓度大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第4217条设备的安全附件,如压力表、安全阀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第4218条运转中的机械转动部分,不准进行任何调整修理工作。带压力的设备及管道,绝对禁止紧固修理。第4219条机械设备在停机进行清扫、加油、检查修理时,应把电源开关拉开,并挂“禁止合闸”等标志牌,防止发生意外。第4220条灌氧工作中,只许用氧气瓶充装,氧阀不准漏气,超过检验期限的氧气瓶不准灌充。第三节乙炔站第431条总容积不超过5M3的固定容积式贮气罐或总容积不超过20M3的水槽式贮气罐的外壁与制气站房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第432条乙炔灌瓶台应符合以下要求1灌瓶台一般由三组灌瓶总管组成。2在炎热地区的灌平台上。应设置喷淋气瓶的冷却水管。3在每组灌瓶总管的始端必须装设截止阀和止回阀,末端装设排放阀,截止阀后应装压力表;排放管应接至水槽式贮气罐。第433条乙炔站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安全装置1多台乙炔发生器的汇气总管与每台乙炔发生器之间,必须设有回火防止器。2接至厂区的乙炔管道,必须设有回火防止器。3电石入水式乙炔发生器,应有防止真空措施。第434条电石入水式乙炔发生器,必须设有含氧量不超过3的氮气或二氧化碳的吹扫装置。第435条乙炔的放散管,应高出乙炔站屋脊1M以上,乙炔设备的排污管,应接至室外。第436条布置在室外的电气设备,应有防雨、雪的设施。第437条乙炔贮气罐应布置在室外。如总容积不超过5M3的固定容积式贮气罐或总容积不超过20M3的水槽式贮气罐,可布置在室内单独的房间内。在寒冷地区,贮气罐的水槽和排水管应采取防冻措施。第438条灌瓶间、空瓶和实瓶间,均应设有防止倒瓶的设施。第439条乙炔站的设备布置,应紧凑合理,便于安装,维修和操作。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5M,设备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M。灌瓶乙炔压缩机双排布置时,两排之间的通道和发生器间的主要通道净宽不宜小于2M,灌瓶间、空瓶间和实瓶间的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5M。第4310条空瓶间、实瓶间和电石库,应设置气瓶或电石桶的装卸平台。平台的高度应视运输工具确定,一般高出室外地坪0411M;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室外装卸平台应措设雨蓬,所用材料应为非易燃物。第4311条乙炔站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和乙炔发生器的操作平台,均应有安全出口。所有门窗应向外开。第4312条电石库、电石破碎间和中间电石库,严禁敷设蒸汽、凝结水、给水、排水等管道。第4313条灌瓶间和实瓶间的窗玻璃,宜用涂白漆等措施,防止阳光直射。第4314条发生器间、乙炔压缩机间的给水总管上,应装设压力表,在每台发生器、水环式乙炔压缩机的给水管上,应装设止回阀。第4315条采暖、通风按下列规定1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严禁,明火取暖。2电石库、中间电石库和电石破碎间不应取暖。3集中取暖时,室内温度规定发生器、乙炔压缩机间灌瓶间等生产间为15;空瓶间、实瓶间为10;贮气罐间、电气设备间、通风机间为5。4发生器间应选用容易清除灰尘的散热器。5灌瓶间和实瓶的散热器,应采取隔热措施,以防气瓶局部受热。6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除尘措施,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应少于三次。7通风帽应设有防止雨、雪侵入的措施,电石库、中间电石库和电石破碎间的通风帽,还应有防止凝结水滴落的措施。第4316条乙炔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必须按照乙炔站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第4317条乙炔站的发生器间不得存放电石,电石应存放在与乙炔发生器隔开的专用仓库内。第4318条凡与乙炔接触的计器、测温筒、自动控制设备等,应用含铜量70以下的铜合金制成,不得使用纯铜和铁件。第4319条乙炔发生器中电石灰渣的清除,应在电石完全分解后进行。清除出来的电石灰渣应立即送入石渣坑。第4320条检修乙炔站管道时,必须在乙炔站停运、乙炔发生器与管道连接的阀门关严和管内的乙炔排净后,方可进行。第五章气瓶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11条凡表压力为0098294MPA,容积不大于1M3、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质气瓶,应遵守本章规定。但不适用于盛装溶解乙炔的气瓶、灭火用的气瓶、民用液化石油气体气瓶和机器设备的附属瓶式容器。第512条气瓶的防护装置,如瓶帽、瓶帽上的泄气孔及气瓶上应载的两个防震圈,必须齐全、可靠。第513条气瓶的制造要求和涂漆颜色,应符合现行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应有出厂合格证。第514条气瓶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纹和重皮等影响强度的缺陷。第515条气瓶必须经过逐个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逐个测定实际重量和容积。第二节充装第521条充气单位在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气瓶进行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事先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严禁充装气体1漆包、字样和所装气体不符合规定的,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瓶种类的。2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3未判明装过何种气体或瓶内没有余压的。4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5超过检验期限的。6瓶体经外观检查缺陷不能保证安分使用的。7氧气瓶或强氧化剂气瓶的瓶体或瓶阀沾有油脂的。第522条气瓶在充装压缩气体时,充装终了时压力不得超过设计压力。第523条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必须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22条的规定。并应遵守下列充装规定1严禁过量充装。2认真填写充装记录。3称重衡器要准确。4操作人员相对稳定,并定期进行教育和考核。第三节运输、贮存第531条运输气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碰击。2气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气瓶一般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3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4车上禁止烟火。运输可燃、有毒气体气瓶时,车上应备有灭火器材或防毒用具。5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或强氧化剂气瓶同车运输。6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第532条贮存气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气瓶卧放应防止滚动,头部朝向一方,高压气瓶堆放不应超过五层。2盛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或所装介质互相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必须分室贮存,并在附近设有防毒用具或灭火器材。3盛装易于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第533条贮存气瓶的仓库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第四节使用第541条使用气瓶应遵守下列规定1禁止敲击、碰撞。2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M。4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5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6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7盛装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气瓶,不得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第542条气瓶的漆色必须经常保持完好,且不得任意涂改。第543条未装减压器的氧气瓶,严禁使用。第544条对气瓶附件的要求1瓶阀材料,必须根据气瓶所装气体的性质选用。2氧气瓶和强氧化剂气瓶的瓶间密封填料,必须采用不燃烧和无油脂的材料。3瓶阔应有防护装置,如气瓶配戴瓶帽,瓶帽上必须有泄气孔。4气瓶上应配戴两个防震圈。第545条使用气瓶的单位应根据本规程及气体性质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第五节检验第551条气瓶应做到专用和定期进行检验。定期检验的期限为盛装一般气体的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五年检验一次;盛装腐蚀介质的气瓶,每二年检验一次。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或损坏时,应提前检验。盛装剧毒或高毒介质的气瓶,技术检验时应同时做气密性试验。第552条气瓶定期检验的项目1内、外表面检查。2水压试验,容积大于12L的高压气瓶,同时做容积残余变形测定。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测定气瓶最小壁厚高压气瓶的容积残余变形率大于6;大于12L的高压气瓶,重量损失超过5的;气瓶有严重腐蚀或其他影响强度的缺陷时。第553条气瓶水压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倍。试验方法要求和容积残余变形率的计算,应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第554条气瓶经技术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降压使用或报废。1瓶壁有裂纹、渗漏或明显变形的应报废。2经测得最小壁厚,进行强度校校,不能按原设计压力使用的。3高压气瓶的容积残余变形率大于10的。第六章溶解乙炔气瓶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本章适用于移动式、可重复充气的浇注有多孔性填料的钢质溶解乙炔气瓶(以下简称乙炔瓶)。第612条乙炔瓶是由钢质气瓶、多孔性填料、溶剂、溶解乙炔及附件等组成。乙炔瓶的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纹、重皮等影响强度的缺陷。第613条乙炔瓶必须逐个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逐个测定实际容积和重量。水压试验压力为588MPA,气密性试验压力为294MPA。6贮存间应有专人管理,在醒目的地方应设置“乙炔危险”、“严禁烟火”等标志牌。第633条在使用乙炔瓶的现场,贮存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时,应在现场或车间内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墙隔成单独的贮存间,应有一面靠外墙;超过20瓶,应设置乙炔瓶库;贮存量不超过40瓶的乙炔瓶库,可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厂房毗连建造,其毗连的墙应是无门、窗和洞的防火墙,并严禁任何管线穿过。第634条乙炔瓶库房的设计和修建,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乙炔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第四节使用第641条乙炔瓶在使用、运输和贮存时,环境温度一般不得超过40;超过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第642条乙炔瓶的漆色必须经常保持完好,不得涂改。使用中的乙炔瓶漆色工作,由充气单位或专业检验单位负责进行。第643条使用乙炔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禁止敲击、碰撞,尤其禁止用铁制工具敲撞。2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夏季要防止曝晒;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M(高处作业时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3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4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5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6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7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8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9使用压力不得超过147KPA,切割压力一般控制在196294KPA,焊接压力98196KPA为宜;输气流速不应超过1520M3/H瓶,以乙炔瓶表面不发汗为宜。10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含铜量应低于70。11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表155规定的剩余压力。12乙炔瓶减压器出口与乙炔皮管,必须用专用轧头轧紧不得漏气。其他部分漏气要进行处理,以不漏气为止。第644条乙炔瓶的检修保养应符合有关压力容器的规定。第五节检验第651条乙炔瓶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部检查,填料检查,瓶阀和易熔塞的检查,壁厚测定和气压试验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检验并妥善处理。1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和变形。2充气时瓶壁温度超过40。3对填料和溶剂的质量有怀疑。第652条乙炔瓶的外部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报废。1瓶体有裂纹或渗漏的。2有烧灼痕迹的。3瓶壁损伤深度超过壁厚1/4、长度超过50MM的。4瓶壁凹陷直径超过5OMM、中心深度超过5MM的。5瓶壁点状腐蚀深度超过壁厚1/3、面积超过50MM2,密集点状腐蚀深度过壁厚1/4、面积超过瓶体表面30的。6瓶体表面有鼓包或有明显膨胀、弯曲的。7瓶阀、易熔塞连接螺纹严重腐蚀或损坏的。第653条乙炔瓶的填料检查,如发现填料下沉,或有裂缝,或有火焰反击痕迹;用手指轻推填料,移动超过1MM;用专用塞尺测量间隙。其中若有一项超过规定时。此瓶应报废。第654条使用中的乙炔瓶,不再进行水压试验,只作气压试验。气压试验的压力为343MPA。所用气体为经过干燥的纯度不低于97的氮气。试验时,将乙炔瓶浸入地下水槽内,静置5分钟后检查,如发现瓶壁渗漏时,此瓶应报废。第655条壁厚经测定,其实际壁厚小于钢印标记壁厚时,此瓶应报废。第七章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711条本章适用于罐体容积大于1M3、运输液态丙烯、丙烷、丁烯、丁烷、丁二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汽车槽车。汽车槽车包括罐体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单车式汽车槽车和半拖式汽车槽车,也包括罐体靠附加紧固装置安放在卡车货厢内的活动式汽车槽车(以下均统称槽车)。第712条槽车的设计、制造、管理等,应符合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第713条槽车的涂色,罐体外表面为银灰色,沿罐体水平中心线四周涂刷一道宽度不小于150MM的红色色带。罐体两侧中央部位色带留空不涂色应用红色喷写“严禁烟火”字样,字高不小于200MM。槽车的其余裸露部分涂色规定如下安全阀红色;气相管红色;液相管银灰色;阀门银灰色;其他不限。第714条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上的各种安全附件装置。如安全阀、液面计,压力表、温度计、液泵、阀门、紧急切断装置和灭火器材等的产品质量要求等,必须符合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必须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运行使用时安全附件必须齐全、灵敏、安全、可靠。第二节充装第721条槽车的充装单位,必须有专人在充装前对槽车进行检查。凡属下列之一者,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严禁充装。1槽车超过检验期限的。2槽车的漆色、铭牌和标志等不符规定的,或与所装介质不符或脱落不易识别者。3安全防火、灭火装置及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合规定者。4未判明装过何种介质,或罐内没有余压者(新槽车或检修后的槽车除外)。5罐体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或附件有跑、冒、滴、漏者。6司机或押运员无有效证件者。7车辆无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发给的有效检验证明和行驶证明者。8槽车罐体号码与车辆号码不符者。9罐体与车辆之间的固定装置不牢靠或已损坏者。第722条槽车的装卸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槽车应按指定位置停车,用手闸制动,并熄灭发动机。停车有滑动可能时,车轮应加固定块。2作业现场严禁烟火,并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用品。3作业前接好安全地线。管道和管接头连接必须牢固,并应排尽空气。4槽车的装卸作业人员应相对稳定,并经培训和考试合格。装卸作业时,操作人员和槽车押运员均不得离开现场。在正常装卸时,不得随意起动车辆。5新槽车或检修后首次充装的槽车,充装前应作抽真空或充氮置换处理,严禁直接充装。真空度应不低于8666PA,或罐内气体含氧量不大于3。6槽车的充装量,不得超过设计允许的最大充装量。充装时必须计量,严禁超装。充装完毕,必须复检重量或液位,如有超装,必须立即处理。7严禁采用蒸汽直接注入槽车罐内升压,或直接加热槽车罐体的方法卸液。8槽车卸液后,罐内应留有49KPA以上的剩余压力。第723条凡出现下列情况,槽车必须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作妥善处理1雷击天气。2附近发生火灾。3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4液压异常。5其他的不安全因素。第724条槽车到厂(站)后,应及时往贮罐卸液。固定式槽车不得兼作罐用。一般情况下不得从槽车直接灌瓶;如临时确需从槽车直接灌瓶,现场必须符合安全防火、灭火要求,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还应取得当地劳动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同意。第725条槽车充装应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内容应包括槽车使用单位、车型、车号、充装介质、充装日期、实际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