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O一三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论41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412项目概况413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514可行性研究结论6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821项目建设的背景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631场址选择及场址现状1632场地建设条件16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541项目建设内容2542建筑方案设计2543建设规模26第五章专业设计方案28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2852结构设计2953给排水设计3154消防设计3155强弱电设计33第六章节能专篇3561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3562能耗状况3563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36第七章环境保护3971编制依据3972环境现状3973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07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41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3第八章消防专篇4481设计依据4482消防设计44第九章组织管理、实施进度4691项目组织管理4692项目实施进度47第十章工程招标49101发包方式49102招标组织形式49103招标方式50104本项目招标形式和招标内容51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3111项目投资估算5311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56第十二章社会评价57121社会评价的目的57122社会评价的原则57123社会评价的方法57124社会影响分析57125互适性分析60126社会风险分析61127社会评价结论62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63131结论63132建议6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11项目名称南山镇曹圩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1、项目承办单位南山镇曹圩村村民委员会2、项目负责人3、建设地址南山镇曹圩村4、项目联系人5、联系电话12项目概况121项目名称南山镇曹圩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122项目拟建地点项目建设地址南山镇曹圩村。123建设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为4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万元,预备费用1万元。124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1、投资计划本项目总投资为49万元,建设投资计划在3个月的建设期内,按项目实施进度表及投资比列分季等额投入。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9万元,全部投资由建设单位自筹。125建设规模南山镇曹圩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拟建1栋层高为二层的业务用房,514平方米,以及水,电,广场,门窗等配套设施。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主要设立一个村组织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文化图书档案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以及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等。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1项目单位指标备注用地面积平方米2600总建筑面积平方米514容积率020层数2213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1报告编制依据1、淮西县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2、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两委2012年工作总结。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级组织组织法。5、中共淮西县县委组织部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7、关于印发经济评估方法的通知及附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咨经199811号。8、淮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9、与本项目有关的工程预算定额、材料价格文件以及其他资料。132研究范围1、论述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分析与落实项目建设条件;3、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4、估算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5、分析评价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等。14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建成将为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各工作部门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办公条件,树立良好的行政机关形象,将大大提高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组织的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投资环境,对促进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南山镇曹圩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均可行。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1、项目区经济社会状况淮西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是淮海市唯一市辖县,县城依市而建,全县辖11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淮西承东启西,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淮西环境优越,交通便捷。市、县连为一体的城市建设格局,热、电、气一体化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省级开发区淮西经济开发区,七通一平全面实现,服务配套设施已经完成。一个以开发区为主体,乡镇工业集中区和创业园区为两翼的投资载体和开放平台已经构建。一条龙服务制度、一站式审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协调制度、投诉举报监督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日臻完善。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省会合肥、东进海滨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淮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不乏俊才名士,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华元,秦相蹇叔,东汉哲学家桓潭的故里。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在此结庐,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乾隆皇帝惠我南黎的御敕金匾折射出淮西昔日的繁华。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于南山文昌宫运筹帷幄,指挥了淮海决战。淮西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达60亿吨,铁、铜、金矿9700万吨。国家级特大型企业淮海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14对矿井座落在淮西境内,年产原煤2000多万吨;县属煤矿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为淮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耕地面积220万亩,待开发的塌陷地72万亩,种养业种类多、产量大,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常年产量稳定在90万吨左右,牛、猪、羊、兔等家畜饲养量300万头左右,鸡、鸭、鸽等家禽饲养量2200万只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全县有剩余劳动力1015万人,是全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淮西厚积薄发,活力四射。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带动下,淮西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先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工程,投资总额近300亿元的临涣煤焦化电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产。投资额120亿元,年产甲醇170万吨的南山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投资额100多亿元的淮海煤电基地建设如火如荼,11对新建煤、铁矿井正拔地而起。新加坡、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兴业,恩远铝业、杭淮钢构、顺发食品、鲁王制粉、金沙纺织、巨成化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及新型建材、针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具有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淮西,这颗镶嵌在淮海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正以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国内外有识人士的青睐。素有“浍南雄镇”之称的淮西县南山镇位于本县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南与蒙城县接壤,东与宿州市相邻,联孙町、五沟、双堆三个乡镇,全镇辖47个行政村,1016万人,2006万亩耕地,2004年工农业部产值475亿元,财政收入600万元,人均收入2550元。该镇曾是淮海战役的阻击战场,现在为区划调整的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南山镇位于淮西县南部,是淮海市的南大门,有“浍南雄镇”之称。全镇20个行政村、1016万人,2006万亩耕地,是省市中心建制镇。省道305线纵穿南北,刘濉公路、青芦铁路横贯东西,古老的浍河由西向东流经全镇14公里。北距合徐高速公路宿州出口12公里,东距东坪集南山出口35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2元,财政收入实现1850万元。该镇地处淮海平原腹地,又处在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2010年种植小麦20万亩,小麦总产9000万公斤。畜牧养殖“鸡、鸭、鹅、水、猪、牛、羊、兔”八大养殖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粮油贸易品种全、数量大、年交易量1亿公斤,是皖北较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随着任楼、邹庄、钱营煤矿的开采,镇政府“扬煤突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工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近几年新落户镇区的企业有宿州建华房产投资12亿元的南山商贸新城,投资5000万元的长安兰福新型建材,投资3500万元的华强面粉,投资6000万元可日加工400吨的天成油脂厂,投资5000万元淮海龙海中学,投资12亿元的顺兴水泥等规模企业。镇工业园区已经完成路网、电网和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335平方公里,建园区道路3条,桥梁5座,供电专线6公里,已有3家规模企业入住。在小城镇建设上,按照“突出特色优势,健全城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品位,改善城镇环境,拉动区域经济”的思路,大手笔规划,多渠道投入,规范化管理,镇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南山、任集街道共硬化水泥路面10平方公里,镇区街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化,排水设施功能配套齐全,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镇区面貌明显改观,具有优越的投资兴业环境。镇委、镇政府结合镇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加速崛起”为主题,坚持工业强镇战略,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大投入,开展大招商,推进大建设,促进大和谐,建设县域副中心和淮西南部中心城镇。南山镇将以优越的区位、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丰富的资源诚招天下客商。南山是投资兴业的热土,真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来南山镇投资合作、兴办实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2、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村级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淮西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个好”建设标准,以及淮西县县委组织部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业务用房(砖瓦房)的设计实际使用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委事务的增加,现有的业务用房已不能满足正常的办公需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破旧、拥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缺乏,不仅影响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形象。故为了提高村委办事效率,巩固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曹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势在必行。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淮西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靠党的改革政策,广大农民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农村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人民的生活得到重大改善,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很大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进一步巩固的扩大成果,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组织,以便管理本村的社会生活,进一步搞好农村的经济、文化各项事业、促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将提高村委办公条件,增强办事效率,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从持续发展观出发,从实际出发,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建设规模是适应淮西县经济发展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发展乡镇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要想实现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农村无论是在地域还是人口上都是大头,当然更加需要发展民主管理,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村级组织就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组织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村级组织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决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项目的建设不仅完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硬件措施,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弥补政府对广大农村的管理不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也保持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3、项目建设是满足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办公的实际需要。曹圩村地处淮西县南部,是南山镇经济较为发达的行政村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委事务的增加,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砖瓦房)的设计实际使用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现有的业务用房已不能满足正常的办公需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破旧、拥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缺乏,影响了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降低村级组织的办事效率,故项目建设是满足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办公的实际需要。5、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淮西县乡镇机关形象,方便群众办事。南山镇曹圩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既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是推进机制和制度创新、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执政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措施。项目建成后,有助于曹圩村村级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新的业务用房的内部设置也将更加完善,也方便辖区企业、群众办事。综上所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建成将为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各工作部门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办公条件,树立良好的行政机关形象,将大大提高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的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投资环境,对促进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筹措新建业务用房势在必行。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场址选择及场址现状311项目选址项目建设场地选定在南山镇曹圩村地段。项目选址坚持人为本原则,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考虑,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发展。312场地现状项目场地平整,交通便利,红线外已通有排水、排污、供电、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红线内具备进场建设条件。313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项目用地土地权属为集体土地。土地使用权人为曹圩村村委会,使用权类型为划拨。本次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314部门意见根据淮西县建设规划及国土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项目建设符合淮西县城镇总体规划,项目用地符合淮西县土地利用规划。32场地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项目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海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作为一座新兴的能源城市,淮海市既有工业城市的整洁开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旖旎婉约,凭借相山、龙脊山和众多的采煤塌陷湖形成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创造了依山傍湖的园林城市,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淮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皖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的重要能源基地。城市呈组团式发展,在主城区内,形成三个城市组团和一个城市“绿心”的布局结构,由依山建城向依山傍水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转变。至2020年主城区规划人口为94万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达9625平方公里。全市辖三区一县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7万公顷(20205万亩),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77万。(1)气候条件淮海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16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8C;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547毫米,年均无霜期207天,年均相对湿度为70,年均蒸发量为1815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44302小时。(2)水文条件淮海市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海平原中部。淮海市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972104立方米/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15509104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枯丰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市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3)地质地貌淮海市地处淮海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有少量低山地形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其主要类型是山丘、平原、湖洼地、河流。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偏东,系泰山余脉,海拔在60400米之间,余者皆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其海拔高度235324米,面积235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5。以横贯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土壤肥沃,地面平整,地下水丰富;南部为古老河湖沉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地瘦质差,但增产潜力大。封闭型湖洼地主要分布在四铺、南山、铁佛等地区,全系耕地。总面积为8667平方公里。淮海市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由于煤炭的开采,造成地表塌陷积水而形成湖泊。至1992年底,全市辖区内形成大小塌陷湖泊30余个,常年积水面积798平方公里,占总塌陷面积的38,多年平均蓄水量为3040万立方米,占全市平均地表蓄水量的344。塌陷湖泊水质好、浮游生物多、污染少,适合鱼类生长。(4)工程地质条件淮海市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淮海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层厚不详。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5)交通运输条件淮海环境优越,交通便捷。符夹、青阜、青芦三条铁路穿境而过,北接陇海线,东连京沪线,西入大京九。公路交通国道、省道四通八达,连霍高速、合徐高速呈“十”字型在此交叉,驱车南下合肥、东进港口城市连云港只需2小时左右。距徐州观音机场仅有50公里。内河航运入淮河、通长江,直达上海港。2、社会经济状况(1)优良的发展环境在城市发展中,淮海市始终坚持两手抓,在全力抓好城市硬环境建设,增强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紧紧抓住优化软环境不放松,在全市上下持久、深入地开展创建全国最优经济发展环境活动,掀起了一场新的“环境革命”,一是强化效率意识,改革审批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阳光操作”。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效率型政府的转变。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模式,推出了“三零”工程模式,即招商政策更优,实行零收费;办事效率更高,实行零环节服务;打击更有力度,努力实现外商对环境零投诉。三是强化保护意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活动的通知、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意见,设立了“淮海市优化投资环境投诉受理中心”,严肃查处一切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亲商、和商、富商、安商的环境和氛围初步形成,对外商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以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面优化,为推进城市转型和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证。(2)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淮海市在坚持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其他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煤电为主,纺织、酿酒、建材、电子、化工等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一是工业产业实力雄厚。淮海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煤炭远景储量350亿吨,以淮矿集团、皖北煤电为代表的煤炭产业,2010年全市原煤产量47349万吨,增长108;洗煤产量10133万吨,增长7;焦炭产量2283万吨,增长92;发电量842亿千瓦时,增长259。六大主导产业全面增长,其中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陶瓷建材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58、514、256、214和46。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7,对工业增长贡献达到7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74亿元,增长64;实现利税1067亿元,其中利润455亿元,分别增长367和557;亏损企业亏损额38亿元,增长149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65,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8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是2005年的42倍、41倍和10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分别增长334、326和585。三是建筑业稳步增长。年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7家,从业人员35169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7亿元,增长149;实现工程结算收入471亿元,增长154,竣工产值357亿元,增长14;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356万元/人。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452万平方米。四是特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近郊型、远郊型、工矿型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了水果、水产等八大亿元项目基地,植树造林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菜篮子”工程连续16年居全省之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粮、棉、油、水果、蔬菜等生产基地。(3)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多年来,淮海市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重,不断提高城市的规模水平和整体功能。强力推进城市东进南扩,2010年实施项目27个,新建道路123公里,新东外环、沱河东路、合徐高速淮海连接线建成通车。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建成,淮海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水网一期工程竣工验收,东部山场绿化二期工程全面完成,相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宇能垃圾发电厂投入运营。认真落实拆迁安置政策,3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在全国117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中,我市分别位居地级城市第33位和第27位,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26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70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6平方米,燃气普及率9207。二是邮电通讯业发达。2010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571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2002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24万户,比上年增加2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96户,农村电话用户128万户;小灵通用户1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84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687部/百人。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百强市局,是全国邮电通讯枢纽之一。3、施工条件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开发区已有设施就近解决。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41项目建设内容411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显示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功能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性化。2、环保、节约的原则。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优化结构设计,降低造价。3、技术设施先进的原则。把握时代的发展,吸收先进技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12总平面布置本项目用地位于南山镇曹圩村,项目拟建1栋层高为两层的业务用房,项目用地面积2600平方米,514平方米,以及水,电,广场,门窗等配套设施按地块的形状以及周边环境状况,项目主楼布置于地块中央,并使之与周围的道路保持足够的消防间距,避免噪音和灰尘滋扰。42建筑方案设计421主要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建筑采光合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公共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422建筑方案该建设项目拟建二层框架结构业务用房,用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4平方米,以及水,电,广场,门窗等配套设施1、一般规定建筑物主体结构耐久年限为一级。建筑物构体耐火等级为一级。2、交通与安全疏散(1)楼梯间有天然采光,净宽大于12米,平台最小宽度不小于楼梯净宽。(2)竖向交通采用2座楼梯。(3)大于60平方米的房间具有2个出入口。3、走廊最小净宽不小于15米。4、大楼内设有男女洗手间。5、建筑标准层高不宜超过36米,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5米。43建设规模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按照建设项目立项及申请用地程序,由淮西县国土资源局南山国土资源所批复审批曹圩村级组织新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为514平方米淮西县南山镇曹圩村村级组织拟建1栋层高为两层业务用房,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514平方米,以及水,电,广场,门窗等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主要设立一个村组织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文化图书档案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以及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第五章专业设计方案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511指导思想在保证村级组织办公场所的基础上,把多功能会议室、文化图书档案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等便民设施统一规划,致力于把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成党员群众的活动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本项目本着“一切为用户着想”的指导思想、体现对人的关怀,力求建成一个功能合理,公共设施配套,室内优雅、室外环境优美,建筑新颖,交通便捷的社区。设计原则为自然原则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力求塑造一个集生活、工作、休闲等功能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功能区。融合原则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休憩行为的融合,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融合。创建鲜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形象;体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环境;创造休闲舒适的生活、工作、休闲环境;精心的平面布局并兼投入成本。512建设原则(1)南山镇曹圩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群众学习和生活”的原则,使用寿命必须在50年以上;(2)科学合理安排社区规划和社区面积指标,保证社区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并注意美观。(3)注重协调发展,项目的建设应按照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并充分考虑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做到功能适用、经济合理。(4)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与正常生活的关系,将施工对社区活动和群众生活的干扰降到最低。52结构设计521设计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512结构物设计基准期限本工程主体结构的设计基准期限为50年。523荷载取值1、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本工程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基本风压005KN/M2风荷载标准值KZSZO2、竖向荷载楼面均布荷载、屋面均布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特殊的设备荷载按实际情况考虑。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值如下办公室、会议室20KN/M2;厕所20KN/M2;走廊,门厅、楼梯25KN/M2;上人屋面30KN/M2;多功能厅35KN/M2;储藏室50KN/M2;机房70KN/M2;52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本工程的耐火等级按一级设计,相应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按低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有关条文设计。525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按抗震烈度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526结构体系本工程为低层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体系。527基础型式基础拟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53给排水设计531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GBJ1586。532给水设计项目用水全部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外埋地管采用UPVC给水管,室内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533排水设计排水管道采用污雨分流制,雨水经收集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道,项目产生的污水适当处理后排入市政下水管道。1、粪便污水立管加辅助通气立管,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合流排入市政道路的污水管道。2、雨水由分设于屋面各外的雨水口收集,经雨水管有组织的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道路的雨水及路面清洗水经设于路边的雨水收集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室内排水管均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塑料排水管。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54消防设计541设计依据低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1999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542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本工程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进行有关的消防设计。业务用房各层均设有室内消火栓,室外设消防给水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变压变器房等设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二氧化碳设计浓度按58计算,抑制时间为至停转止。防护区内发生火警由火灾探测器传至控制器,确定火警后,由控制器打开选择阀,然后启动容器阀,向防护区喷二氧化碳灭火。按发电及配电房间配置70LCO2储蓄灭火装置。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各层均配置适量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及防毒面具。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分设MPT65型65升推车式泡沫灭火器1个,UFT50干粉式灭火器1个。防护区宜配备空气呼吸器,在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55强弱电设计本项目属公共建筑项目。根据其电负荷运作特点和电器品质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的四个原则,设计供配电方案。551设计依据建筑电气设计手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52用电设备及其负荷等级本项目的主要用电设备有消防和生活水泵,办公设备、照明和空调等部分组成。消防用电、办公用计算机系统、重要的设备、事故照明等按一级负荷供电,其他用电负荷按二级负荷考虑。为满足一级负荷对供电连续性及可靠性的要求,本项目采用双回路供电。553防雷与接地系统按国家防雷设计规范,本项目建筑物防雷属第三类。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及水大于20米20米的避雷网格,利用柱内主筋作引下线,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装置,并设防侧击雷的措施。接地电阻4。采用联合接地,保护接地,电梯工作接地,弱电系统接地及防雷接地均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应与基础钢筋网可靠连接,作等电位连接。第六章节能专篇61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本项目所采用的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3)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7)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等。62能耗状况621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1)坚持满足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为原则,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服务;(2)坚持与城市规划相适应,与城市供能系统相适应原则,以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3)遵循区域统筹原则,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优化能源使用结构;(4)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有利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622主要能源消耗项目主要能源消耗为电能。63项目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等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631建筑节能措施(1)外墙自保温处理普通内墙抹灰,加气砼块外墙,外贴100MM厚EPS做保温层,外饰面采用外墙乳胶漆,外墙传热系数为K038W/(M2K)。(2)门窗选用产品要求抗风性能属标准GB7106第4级,空气渗透性能属标准GB7108第4级,雨水渗透性能属标准GB7108第4级,外墙窗均为塑钢二层中空玻璃窗,其传热系数K18W/(M2K)。(3)屋面选用180MM厚EPS做保温层,容重202KG/M3,屋面传热系数为K020W/(M2K)。632电气、采暖节能措施(1)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损;(2)在低压侧设置成套静电电容器自动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3)室内照明灯具采用高光效、高显色、低眩光、长寿命格栅日光灯;日光灯采用长寿命、低损耗的电子整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5)。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4)照度标准值按场所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确定;(6)办公楼照明一灯一开关控制,梯间灯采用声光控;(7)热力系统采用合理输送工艺,管道做保温处理,减少热损失;(8)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提高建筑物节能性和舒适性;(9)机电、电气设备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推广的定型节能型产品。633节水措施(1)给水系统充分考虑市政水压的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利用市政供水方式,充分利用市政水压;供水系统采用合理输送工艺,降低途中损耗。(2)给水水嘴采用陶瓷芯等密封性能好、能限制出流流率的节水水嘴;(3)采用节水器材、器具,坐便器采用小容积节水型水箱;(4)做好供水管道的维护与检修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634效果分析通过采用以上节能措施后,在节能投资不超过建设投资8的前提下,项目能达到节能65的目标。第七章环境保护7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安徽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七号公告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4年7月24日)。5、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第二时段)二级标准。6、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7、国家和地方发布的有关设计规范。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72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坐落在南山镇曹圩村,用地面积2600平方米,项目用地利用原有的村委业务用房(泥砖瓦结构)基础上改造,红线外达五能一平。项目拟建建筑面积514平方米,共二层。项目建成后,对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少,无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源,环境现状良好。该项目从现场的监测结果来看,项目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年修正版)中的二级标准;水域水环境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73项目对环境的影响731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1、施工队伍进入现场,排放少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2、施工机械运作、清洗、漏油等排放少量的含油和悬浮物废水。3、基坑开挖和降低地下水位等操作排放含泥沙废水。4、施工的粉尘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拌合等过程中有粉尘散逸到周围空气中,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原因也会引起扬尘,建设及设备安装时将产生一定的废气、粉尘。5、建筑施工噪声,如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和推土机等发出的声音。6、固体废物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地面平整、厂房建设等,因此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泥、渣土、建筑垃圾等。732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1、业务用房房内人员的生活污水、办公废水。2、业务用房的生活垃圾、办公废弃物。3、汽车尾气及噪音。7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741项目建设期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各项制度,落实“三同时”制度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2、施工现场加围墙保护,并采取封闭施工,可以减少安全隐患,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施工现场对区域环境的影响。3、建筑废水和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进入城市污水收集网。对工人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送到垃圾收集点。4、施工过程中必要时进行洒水润湿,以减少尘土扬尘。5、施工期间,对大楼的装修,应采用无毒、无污染环保型的喷涂材料,保证人体健康,减少对室内外大气环境的影响。6、建筑、施工期间避免夜间(2200600)和午间(12301430)进行施工,并选用噪声小的施工机械,以免施工噪声扰民。7、施工结束后拆模板过程以及装修时产生的废料必须回收或妥善处理。8、外墙设计尽量少用玻璃做外墙,避免产生光污染。742项目营运期。1、污水。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汇流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生活及办公污水配套处理设施,污水经隔渣,粪便污水经隔渣及厌氧化粪池处理达标后排施工至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排放标准见表71。污水排放标准表71单位MG/L,PH值除外污染物名称污染源PHCODCRBOD5SS动植物油生活污水691106010015生活污水经格栅栏截去除大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然后进入水解池进行厌氧水解,在此过程中,污水中长链的有机物断裂为短链的有机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程度,并去除一部分有机物;水解池出来的废水泵至氧化池进行二级生化处理,本生化处理采用接触氧化法,主要是利用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和H2O,从而使污水得以得以净化;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出水自流进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可达标排放,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剩余污泥泵至消化池进行厌氧消化,可去掉大部分污泥,剩余小部分以粪车外运,一年清理一次即可。经上述处理后的排放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标准GB87681996二级标准。2、废弃物在建设项目内设置分类垃圾桶等设施设备,加强堆放点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每天由环卫部门清运,减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绿化加强业务用房区周边的绿化建设与保护,选择易于种植又有抗污能力的树种和花草,与整个业务用房和周边环境形成统一和谐的绿化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又可保护环境。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采取了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其建设期和建设完成后都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可行。第八章消防专篇8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3)公安部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等。82消防设计工程消防设计设计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各种消防规范,以防止和减少活在危害,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安全生产,方便使用,经济合理。821总图布置社区各建筑物之间留有符合消防要求的防火间距,所有建筑物四周均设环形消防通道,社区内道路成网络状,宽度大于6米,满足防火要求。在社区内设置消防停车场。822建筑消防单体建筑均按多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二级,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入口按规范设置。823给排水消防(1)设室外消火栓系统及室内消火栓系统。(2)沿道路两侧按间距100米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采由市政给水管DN150二路供水,成环布置,室外消防用水量10L/S。火灾延时2H。(3)在每层楼内设置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L/S。火灾延时2H。(4)建筑物内按规范配置的MF/ABC4型干粉灭火器。824电气消防本项目在人员密集或公共场所设有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变电所等重要场所设置事故照明。第九章组织管理、实施进度91项目组织管理911项目建设管理(1)组织机构为使项目按计划顺利建设完成,保证如期交付使用,本项目成立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负责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财务及竣工验收与工程移交等工作。(2)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进行多方案的建设方案设计,组织专家、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选定。实行招投标,在施工单位选择上采用招投标方式解决。加强对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项目实行监理制,对监理单位的选择采用招投标制。在设备设施采购上,采用招投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投资。做好竣工验收、移交和工程决算工作,决算须经第三方审核。(3)项目资金管理根据我国有关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项目实施单位所申请的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根据财务制度,项目单位应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及援助单位报送有关财务报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管理程序和项目规划下拨资金,同时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也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设置独立的财务帐簿和台帐,确定项目投资方向不变,使项目按计划有序有效地完成。912项目运营管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程虽小,政治意义很大,一定要把城镇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成为“精品工程”。要针对阵地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管理责任和具体责任人,切实把好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关、质量管理关。要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建设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镇基层组织阵地,既可以解决各个系统的基层组织的办公问题,也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集中、便利的办事、活动场所,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5年咨询工程师之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题库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做好培训工作课件
- 挖掘安全培训课件
- 培训课件打造
- 2025品牌推广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公务员汉服试题及答案
- 2025公务员广东省试题及答案
- 第二节人口(大单元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人工智能训练师认证模拟试题及答案(数据标注与模型训练)-机器学习
- 2025公务员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陕西宝鸡市市级机关及其直属机构遴选公务员及选聘事业人员39人重点基础提升难、易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静脉输血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物业设施设备管理指南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EPC项目质量控制目标及分解
-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AQ7011-2018)
-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 面点师简历模板
- 超详细展览会、展会期间事项推进表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
- 【眼科学基础】眼科症状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