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案八年级下册姓名周楚雄黄金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黄金中学周楚雄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探讨洋思教学模式,努力实施新课改。学习新课程新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二、学情分析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部分同学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4、教材内容的叙述,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四、教学资源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作为认知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五、教学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能准确熟练地把一些多项式用提公因式法或公式法分解;3、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4、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5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6、掌握并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行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7、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8、掌握梯形及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并会灵活运用;9、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并会应用它们解决一些计算及实际问题;10、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12、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13、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14、初步认识概率的概念及用概率分析简单的事件;15、体会数学里充满着观察、实践、猜想和探索的过程,掌握求概率的数学方法。六、教学措施1、认真作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六认真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3、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5、进行分层教育的探讨,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6、组织学生“结对学习”。七课时安排第一章因式分解10课时第二章分式25课时第三章四边形25课时第四章二次根式15课时第五章概率的概念10课时第1章因式分解一、背景介绍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理解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相互关系;3、初步了解,运用因式分解的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能力目标1、通过对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的理解,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对比、化归、概括以及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2、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学生表述、抽象、类比、总结的思维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探索和归纳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感受多项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从而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的运用,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课题1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多项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观察,发现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观察,推导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教学重点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识别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3初步了解因式分解在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中的桥梁作用。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归纳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会计算(AB)(AB)吗生会(AB)(AB)A2B2师对,这是大家学过的平方差公式,我们是在多项乘法中学习的从式子(AB)(AB)A2B2中看,由等号左边可以推出等号右边,那么从等号右边能否推出等号左边呢即A2B2(AB)(AB)是否成立呢生能从等号右边推出等号左边,因为多项式A2B2与(AB)(AB)既然相等,那么两个式子交换一下位置还成立师很好,A2B2(AB)(AB)是成立的,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二讲授新课1讨论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生99399能被100整除因为99399999929999(9921)9998009998100其中有一个因数为100,所以99399能被100整除师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生还能被99,98,980,990,9702等整除师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2议一议你能尝试把A3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师大家可以观察A3A与99399这两个代数式生A3AA(A21)A(A1)(A1)3做一做(1)计算下列各式(M4)(M4)_(Y3)2_3X(X1)_生解(M4)(M4)M216(Y3)2Y26Y93X(X1)3X23XM(ABC)MAMBMC(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3X23X()()M216()()MAMBMC()()Y26Y9()2生把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调换一下即可即师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生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多项式乘积的形式一般地,对于两个多项式F与G,如果有多项式H使得FGH,那么我们把G叫做F的一个因式,此时,H也是F的一个因式。在现代数学文献中,把单项式看成是只有一项的多项式。一般地,把一个含字母的多项式表示成若干个均含字母的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称为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FACTORIZATION)师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多项式乘法;在(2)中由多项式推出多项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4想一想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师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如M(ABC)MAMBMC(1)MAMBMCM(ABC)(2)联系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区别等式(1)是把几个多项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即MAMBMCM(ABC)所以,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5例题投影片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1)4A(A2B)4A28AB(2)6AX3AX23AX(2X)(3)A24(A2)(A2)(4)X23X2X(X3)2三、因式分解在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中的桥梁作用1、把12分解质因数2、质数或素数基本建筑块3、因式分解在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中的桥梁作用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解方程012X四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多项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关系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五课后作业习题11P4P5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课题121提公因式法(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多项式公因式的意义,初步会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找公因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时,先让学生自己找公因式,然后大家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能使学生初步感到因式分解在简化计算中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根据分配律把公因式提出来教学难点让学生识别多项式的公因式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投影片一块场地由三个矩形组成,这些矩形的长分别为,宽都是,求这块场地432721的面积解法一S221432178解法二S()424234721师从上面的解答过程看,解法一是按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和进行的,解法二是先逆用分配律算和,再计算一次乘,由此可知解法二要简单一些这个事实说明,有时我们需要将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而提取公因式就是化积的一种方法新课讲解1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概念师若将刚才的问题一般化,即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可以用等号来连接MAMBMCM(ABC)从上面的等式中,大家注意观察等式左边的每一项有什么特点各项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式右边的项有什么特点生等式左边的每一项都含有因式M,等式右边是M与多项式(ABC)的乘积,从左边到右边是分解因式师由于M是左边多项式MAMBMC的各项MA、MB、MC的一个公共因式,因此M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即几个多项式的公共的因式它们的公因式。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即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这种把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2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1)MAMB(M)(2)4KX8KY(4K)(3)5Y320Y2(5Y2)(4)A2B2AB2AB(AB)3例题讲解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X6(2)7X221X(3)8A3B212AB3CABC(4)24X312X228X(如何判定符号)(5)ZY41分析首先要找出各项的公因式,然后再提取出来师请大家互相交流4议一议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生首先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如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其次找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5想一想师大家总结得非常棒从例1中能否看出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有什么关系生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课堂练习(一)随堂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8X728(X9)(2)A2B5ABAB(A5)(3)4M36M22M2(2M3)(4)A2B5AB9BB(A25A9)(5)A2ABAC(A2ABAC)A(ABC)(6)2X34X22X(2X34X22X)2X(X22X1)(二)补充练习投影片把3X26XYX分解因式生解3X26XYXX(3X6Y)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生不同意改正3X26XYXX(3X6Y1)师后面的解法是正确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受到1作为项的系数通常可以省略的影响,而在本题中是作为单独一项,所以不能省略,如果省略就少了一项,当然不正确,所以多项式中某一项作为公因式被提取后,这项的位置上应是1,不能省略或漏掉在分解因式时应如何减少上述错误呢将X写成X1,这样可知提出一个因式X后,另一个因式是1课时小结1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一般形式,如MAMBMCM(ABC)这里的字母A、B、C、M可以是一个系数不为1的、多字母的、幂指数大于1的单项式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观察、发现多项式的公因式3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5)如何判定符号4初学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最好先在各项中将公因式分解出来,如果这项就是公因式,也要将它写成乘1的形式,这样可以防范错误,即漏项的错误发生5公因式相差符号的,如(XY)与(YX)要先统一公因式,同时要防止出现符号问题课后作业1、P81,2,32、活动与探究利用分解因式计算(1)3200432003(2)(2)101(2)100板书设计121提公因式法(一)一、1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2例题讲解(例1)3议一议(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4想一想二、课堂练习1随堂练习2补充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第三课时课题122提公因式法(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二)能力训练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观察能合理地进行因式分解的推导,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能观察出公因式是多项式的情况,并能合理地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准确找出公因式,并能正确进行因式分解教学方法类比学习法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知道了一个多项式可以分解为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多项式分解以后都是同样的结果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新课讲解请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填入“”或“”号,使等式成立(1)2A_(A2)(2)YX_(XY)(3)BA_(AB)(4)(BA)2_(AB)2(5)MN_(MN)(6)S2T2_(S2T2)一、例题讲解例1下列多项中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A(X3)2B(X3)A(X3)2B(3X)22ACC6(MN)312(NM)21812YXYX分析虽然A(XY)与B(YX)看上去没有公因式,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XY)与(YX)是互为相反数,如果把其中一个提取一个“”号,则可以出现公因式,如YX(XY)(MN)3与(NM)2也是如此例2把A(X3)2B(X3)分解因式分析这个多项式整体而言可分为两大项,即A(X3)与2B(X3),每项中都含有(X3),因此可以把(X3)作为公因式提出来解A(X3)2B(X3)(X3)(A2B)师从分解因式的结果来看,是不是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的乘积呢生不是,是两个多项式的乘积例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XY)B(YX)(2)6(MN)312(NM)2(3)2ABCC(4)181YXYX课堂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解(1)X(AB)Y(AB)(AB)(XY)(2)3A(XY)(XY)(XY)(3A1)(3)6(PQ)212(QP)6(PQ)212(PQ)6(PQ)(PQ2)(4)A(M2)B(2M)A(M2)B(M2)(M2)(AB)(5)2(YX)23(XY)2(XY)23(XY)2(XY)23(XY)(XY)(2X2Y3)(6)MN(MN)M(NM)2MN(MN)M(MN)2M(MN)N(MN)M(MN)(2NM)课时小结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认真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从而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多项式的分解因式课后作业习题12活动与探究把(ABC)(ABC)(BAC)(BAC)分解因式解原式(ABC)(ABC)(BAC)(ABC)(ABC)(ABC)(BAC)(ABC)(ABCBAC)(ABC)(2A2C)2(ABC)(AC)板书设计122提公因式法(二)一、1例题讲解2做一做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第四课时复习提公因式法一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最简单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在对一个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提公因式法,它有时也和其它的方法混合在一起运用。2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公因式的确定。要明确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2)分解的目的是化成多项式的积的形式;(3)分解的过程与多项式的乘法相反;(4)分解的结果要彻底。二学法点拔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因式,我们称之为公因式。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把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从而将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三概念辩析题解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AAABA2AB(B)A22A1AA21CX2XXX1DXY2XYY答案(C)(A)是整式的乘法;(B)右边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D)的左边不是多项式。整式乘法的特征积化和差式。因式分解的特征和差式化积。26XYZ3XY29X2Y的公因式是()(A)3XB3XZC3YZD3XY答案(D)公因式确定的方法为(1)系数取最大公约数;(2)同底数幂取最底次幂;(3)第一项为负数时连同负号一起提出。四学生初学时易错点和易忽略点(一)易错点1因式分解的结果一定是整式的积的形式例X2XY1XXY不是因式分解。因为它虽然是积的形式,但它不是整式的积的1X形式。提取公因式以后,如果某项为“”,易漏写。例X2X2YXXXXY1,不能错写成XXXY符号问题例6XYZ3XY29X2Y3XY(ZY3X),提出符号时,不要忘了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二)易忽略点1分解要彻底,即分解因式时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例X41X21X21就没有分解完;因为X21不还可以再分解为(X1)X12提取公因式时要把公因式提尽。例4X2Y6XY22X2XY3Y2就不对,因为多项式中还有公因式Y没有提出。正确的结果应为4X2Y6XY22XY2X3Y。五典型题精解例1把下列各多项式分解因式(1)3X26X12(2)3XX22X(1)解3X26X123X22X4(2)解3XX22X3XX2X2X2(3X1)点拔例()中首项是负的,应先提出“”号,使括号内第一项的符号变为正数,这样便于对多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继续进行分解因式,同时保证后面的分解不会出现错误。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项式,这里要树立整体思想,把(X2)作为一个因式,而后面的(X)则要用符号变换法则变为(X2),也就是X2。例已知X23X20,求X36X4X的值。解X23X20X36X4X2X(X23X2)2X00点拔这是因式分解在求代数式值时应用的一个例子,这里提取公因式后;产生了X23X2这样的一个因式,而这个式子的值为,因而X36X4X的值也为,这里实际上渗透了整体代入的思想。例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X2MXN因式分解的结果为(3X2)X1求M、N的值。所考知识点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逆变形,恒等式的性质。解由题意得X2MXN(3X2)X1即X2MXNX2X2M1;N2点拔这里运用的是对号入座方法,也就是类比法,得到对应项的系数相等。这种方法在已一个方程求两个末知数时常用,大家要学会这种思维方法。例已知串联电路的电压UIR1IR2IR3,当R1129,R2185,R3186,I2时,求出电路中U的值。解当R1129,R2185,R3186,I2时,UIR1IR2IR3I(R1R2R3)()50点拔这里若分别示出,再相加较为复杂,提取公因式后进行计算则非常简捷。作业基础练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各式中是因式分解的是A8AAB8A28ABBA2BAB2CABABCC2A282A2A2DA22ABB21AB212下面各式的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是A12XYZ9X2Y23XYZ43XYB3A2Y3AY6Y3YA2A2C9XYZ6X2Y23XYZ32XYD3A2X6BX3X3XA22B3下列各式的公因式为A的是AAXAY5B3MA6MA2C4A210ABDA22AMA二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0A15AX2XY3X3Y236XXY23YX3498274PXYQYX52ABC3BC6AMBMAB三用简便方法计算1213146231417314(2)9102002102003巩固提高题1计算2001200220022002200120012已知关于X的多项式3X2XM因式分解以后有一个因式为(3X2)。(1)求M的值。(2)将多项式因式分解。3已知X25X9910;试求X36X2986X1011的值。第五课时课题131运用公式法(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使学生会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因式分解(二)能力训练要求在导出平方差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因式分解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地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教学方法观察发现运用法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看谁算得快(投影出示问题)1若A101,B99,则A2B22能否用平方差公式把因式分解25X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回顾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A2B2ABAB整式乘法ABABA2B2说明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其特点是由和差形式(多项式)转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从右到左是整式乘法,其特点是由整式积的形式转化成和差形式(多项式)。结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像上述例子那样,把乘法公式从右到左使用,可以把某些类型的多项式因式分解,这种方法叫作公式法。三、例题教学,运用新知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24YX(2)95(3)221YX(4)4YX师该题的思路是什么生由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得出师明确公式中的A、B在这儿分别代表什么解(略)变式训练,扩展新知(投影出示)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3)52XY分析(1)的思路是把(MN)、(MN)分别看成一个整体,运用整体的思想。(2)引导学生体会多项式中若有公因式,就要先提取公因式探究在系数为实数的多项式组成的集合中,能表示成两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吗2X注意本书中没有特别说明,都是在系数为有理数的多项式组成的集合中进行因式分解。四、课堂小结自己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五、课外作业书P141,2,5教学后记第六课时课题132运用公式法(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二)能力训练要求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地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教学方法观察发现运用法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知道,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反过程,倒用乘法公式,我们找到了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法现在,大家自然会想,还有哪些乘法公式可以用来分解因式呢在前面我们不仅学习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而且还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新课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师由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大家能否猜想出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呢生可以将完全平方公式倒写A22ABB2(AB)2A22ABB2(AB)2便得到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师很好那么什么样的多项式才可以用这个公式分解因式呢请大家互相交流,找出这个多项式的特点生从上面的式子来看,两个等式的左边都是三项,其中两项符号为“”,是一个整式的平方,还有一项符号可“”可“”,它是那两项乘积的两倍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将它写成平方形式,便实现了因式分解师左边的特点有(1)多项式是三项式;(2)其中有两项同号,且此两项能写成两数或两式的平方和的形式;(3)另一项是这两数或两式乘积的2倍右边的特点这两数或两式和(差)的平方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乘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由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那么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投影练一练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1)A24A4(2)X24X4Y2(3)4A22ABB21(4)A2ABB2(5)X26X9(6)A2A025师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要考虑三个条件,项数是三项;其中有两项同号且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另一项是这两数或式乘积的2倍2例题讲解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1)X214X49(2)(MN)26(MN)9师分析大家先把多项式化成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特点的形式,然后再根据公式分解因式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AX26AXY3AY2(2)X24Y24XY师分析对一个三项式,如果发现它不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要仔细观察它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如果三项中有两项能写成两数或式的平方,但符号不是“”号时,可以先提取“”号,然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例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492X(2)(3)2291YX(4)BA(5)2X课堂练习P171,2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它与平方差公式不同之处是(1)要求多项式有三项(2)其中两项同号,且都可以写成某数或式的平方,另一项则是这两数或式的乘积的2倍,符号可正可负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若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公式因式分解课后作业书P171,2(双数题)活动与探究写出一个三项式,再把它分解因式(要求三项式含有字母A和B,分数、次数不限,并能先用提公因式法,再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分析本题属于答案不固定的开放性试题,所构造的多项式同时具备条件含字母A和B;三项式;可提公因式后,再用公式法分解参考答案4A3B4A2B2AB3AB(4A24ABB2)AB(2AB)2教学后记第七课时课题14小结与复习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复习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概念,能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因式分解2熟悉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知识结构图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因式分解综合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应用因式分解方法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复习综合应用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利用因式分解进行计算及讨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因式分解概念,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并做了一些练习今天,我们来综合总结一下新课讲解(一)讨论推导本章知识结构图师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这一章所学的内容有哪些生(1)有因式分解的意义,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的概念(2)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3)因式分解的方法师很好请大家互相讨论,能否把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绘出来呢(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给予帮助)生(二)重点知识讲解师下面请大家把重点知识回顾一下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式分解生如15X3Y25X2Y20X2Y35X2Y(3XY14Y2)把多项式15X3Y25X2Y20X2Y3分解成为因式5X2Y与3XY14Y2的乘积的形式,就是把多项式15X3Y25X2Y20X2Y3因式分解师学习因式分解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1)因式分解是一种恒等变形,即变形前后的两式恒等(2)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应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生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变形如MAMBMCM(ABC)从左到右是因式分解,从右到左是整式乘法3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生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可以分别用式子表示为MAMBMCM(ABC)A2B2(AB)(AB)A22ABB2(AB)24例题讲解投影片例1下列各式的变形中,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说明理由(1)X23X4(X2)(X1)2(2)6X2Y33XY2XY2(3)(3X2)(2X1)6X2X2(4)4AB2AC2A(2BC)师分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否则不是生解(1)不是因式分解,因为右边的运算中还有加法(2)不是因式分解,因为6X2Y3不是多项式而是单项式,其本身就是积的形式,所以不需要再因式分解(3)不是因式分解,而是整式乘法(4)是因式分解投影片例2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8A4B34A3B42A2B5(2)9AB18A2B227A3B3(3)X2(4)9(XY)24(XY)2(5)X425X2Y2(6)4X220XY25Y2(7)(AB)210C(AB)25C2投影片(26C)例3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X7Y3X3Y3(2)16X472X2Y281Y4师从上面的例题中,大家能否总结一下因式分解的步骤呢生可以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为(1)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先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课堂练习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16A29B2(2)(X24)2(X3)2(3)4A29B212AB(4)(XY)22510(XY)2利用因式分解进行计算(1)9X212XY4Y2,其中X,Y3421(2)()2()2,其中A,B2BA8课时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因式分解的意义,因式分解的方法及一般步骤,其中要特别指出必须使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进行因式分解2利用因式分解简化某些计算课后作业复习题A组活动与探究求满足4X29Y231的正整数解分析因为4X29Y2可分解为(2X3Y)(2X3Y)(X、Y为正整数),而31为质数所以有或131解4X29Y231(2X3Y)(2X3Y)131或131解得或58YX因所求X、Y为正整数,所以只取X8,Y5板书设计26回顾与思考一、1讨论推导本章知识结构图2重点知识讲解(1)举例说明什么是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3)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有哪些(4)例题讲解例1、例2、例3(5)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教学后记第二章分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1分式(1)教学目标1、能根据分式的概念,辨别出分式,理解当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2、能确定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使分式有意义,或使分式的值为零。3、会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求分式的值,体验分式在实际中的价值。教学重点分式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并能确定分式何时有意义,何时无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1出示P22的情境问题,用代数式表示耕地变林地的面积。2观察代数式的特点,引入分式的定义。3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分式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再出示一些如,BA23XABC让学生比较说出这些代数式与过去学过的整式有什么不同(可能学生只讲出有分母,教师应适当的引导。)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感悟分式与整式的不同,培养学生归纳和表达能力。4(板书)分式把这些分子、分母都是整式且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分式。二合作讨论,探求新知做一做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321XBA13X2Y5ABAB2、议一议分式的分母中的字母能取任何实数吗为什么AB分式中的字母X呢2X3X2总结得出分式的意义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设计说明通过与整式比较突出对分式概念的理解。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分式意义的认识。三应用巩固,掌握新知例1对分式2X13X5(1)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有意义(2)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零(3)当X1时,分式的值是多少设计说明这是课本中的例题,一则是应用新知,二则是经历解题过程,三则让学生体会解本题的关键。练一练(课内练习1)填空(1)当_时,分式无意义。1X(2)当_时,分式有意义。1X4X8(3)当_时,分式值是零。3X9X2设计说明给学生展现身手的机会,加强学生对什么情况下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零的理解。做一做例2甲、乙两人从一条公路上某处出发,同向而行,已知甲每时行A千米,乙每时行B千米,AB,如果乙提前1时出发,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当AB,B5时,求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小学里学过追及时间,本题中把字母代入即可。路程差追及路程速度差第二问题是求分式的值,注意解题格式。想一想若取A5,B5,分式有意义吗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BAB(当A5,B5时,分式无意义,它表示甲永远也追不上乙)。BAB解后反思在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时,字母的取值一定要符合实际。练一练(课内练习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为V1千米/时,乙的速度为V2千米/时,A、B两地相距20千米,若甲先出发1时,问乙出发后几时与甲相遇四合作探究,延伸提高探究题(课内练习)口袋里装有若干个白球和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均相同,设黑球的个数为N,白球的个数为(18M)个,P表示从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1)你能用关于M、N的代数式来表示P吗它是哪一类的代数式。(2)这个代数式在在什么条件下有意义(3)P有可能为0吗有可能为1吗如果有可能,请解释它的实际意义。设计说明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到(1)分式的应用很广,(2)在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时,字母的取值一定要符合实际。五清点收获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1分式的概念;2什么情况下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的值为零。3在实际问题中应注意什么设计说明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流于形式的随意讲,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出清单,可使学生有的放矢。六作业课后作业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21分式()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说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2、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3、能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对分式进行变性和约分。教学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教学难点对符号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的约分。教学过程一类比引入,探求新知下面这些式子成立吗依据是什么32253510151642162422821待学生讲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再让学生讲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类似地,分式也有以下基本性质(板书)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并举例对性质中的关键词都、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加以理解)用式子表示为,(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ABAMBMABAMBM二应用新知,巩固新知想一想下列等式成立吗为什么ABABABABAB先让学生讨论,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做一做(课内练习)1、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的各项子数都化为整数。(1)(2)02A05B07AB2、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都化为正数。(1)(2)2X1X123X练一练课内练习P251、2设计说明目的是应用和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符号法则。做一做例3化简下列各式(1)(2)8AB2C12A2BA24A4A24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先写出一个能约分的分数,让学生化简,并指出化简的实质是约分(学生应该能讲出的)。对比分数的化简让学生试着完成例3。(教师巡视过程中应对基础弱的学生加以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反思1、例题化简过程的依据是什么(分式的基本性质)2、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先找出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式,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式)由此得出(板书)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设计说明因为前一章刚刚学过因式分解,学生对公因式应该比较熟悉,所以直接让学生完成,给学生探索和尝试的机会。练一练(课内练习)3、用分式表示下列各式的商,并约分(1)4A2B(6AB2)(2)4M3N22(M3N4)(3)(3X2X)(X2X)(4)(X29)(2X26X)教学建议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评价方式应以学生为主,尤其做错的,应该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及时改正。三清点收获由教师开出清单,学生进行清点1、分式的基本性质2、符号法则3、约分4、以上知识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设计说明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流于形式的随意讲,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出清单,让学生有的放矢。四作业课后作业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22分式的乘除法1教学目标1能根据分数的乘除法则叙述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用字母表示。2、能进行分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或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3、能进行分式与整式的乘除运算。教学重点分式的乘法教学难点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的分式乘除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你知道吗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的16请问(1)A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为牛顿,那么它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多少53(2)B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牛顿,那么它在地球上的重力是多少53(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列式可得(1)(2)6105316518531653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解后反思意在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试一试,并说出依据。_。_BADCBADC(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板书)分式的乘除的法则是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ABCDACBDABCDABDCADBC设计说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二应用新知,体验成功练一练(课内练习)1、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1)(2)X2B6BX23BX4X3AA2X23(学生认为错的,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做一做例1、计算(1)(2)2AB()7B6A28A37B23B2A教学建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反问是什么运算怎么做的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总结出(1)分式乘除运算时,应先确定结果的符号(2)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3)“变除为乘,除式颠倒”,写好中间步骤。(4)可先约分,再相乘;(5)运算中遇到整式,可看成分母是1的式子。设计说明让学生在经历应用新知的过程中,体会出法则表达式中字母含义的广泛性和解题的步骤、关键。教学建议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评价方式应以学生为主,尤其做错的,应该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根据学生的解答,引导学生归纳出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可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三合作探究,检验能力试一试例2、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B、H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了高为H的圆柱形易拉罐,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结果精确到1)。教学建议待学生看完题目后,教师让学生举出与本题相符的实际例子(学生一定能举出的,如一箱键力宝、一箱可口可乐等),就从学生的举例入手根据题意设问(1)纸箱的容积怎么求易拉罐总体积怎么求(学生应该能回答出纸箱体积LBH;易拉罐总体积一个易拉罐的体积易拉罐的总个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非住宅租赁合同范本
- 船舶运输委托协议合同书
- 渣土品回收协议合同模板
- 股权转让纠纷协议书范本
- 物业业主合作合同协议书
- 海淀区仓储配送合同范本
- 育儿嫂照顾宝宝协议合同
- 舞台租赁协议合同书模板
- 纸板线热板翻新合同范本
- 股东循环转移协议书模板
- GB/T 3683-2023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导言课课件 ( 希沃白板课件+PPT课件)
- 医疗管理制度PDCA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落实率
-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 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方案
- GB/T 9765-2009轮胎气门嘴螺纹
- GB/T 4623-2014环形混凝土电杆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16823.3-2010紧固件扭矩-夹紧力试验
- GB/T 13785-1992棉纤维含糖程度试验方法比色法
-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