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演义”中真实与趣味的两难选择论蔡东藩与罗贯中所演之“义”的差异性第25卷第2期V0125NO2攀枝花学院学报JOURNALOFPANZHIHUAUNIVERSITY2008年4月APR2008历史文化“历史演义”中真实与趣味的两难选择论蔡东藩与罗贯中所演之”义”的差异性龙剑平朱小宁1,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海南海口5702032,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历史演义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历来是文史纷争的焦点问题,罗贯中和蔡东藩依据三国史料而演义的小说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义”之内涵,同时也令读者重新审视着真实与趣味的两难境地本文试图从二者”义”之差异性来分析文史两家的不同价值取向,探讨史学在民众中普及的科学方式关键词历史演义罗贯中蔡东藩作者简介龙剑平1977,女,江西吉安人,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研究朱小宁1976一,男,江西宁都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所谓”演义”,即推衍,阐发义理此词最早大概见于范晔的后汉书,”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早期以”演义”为书名的作品大都是阐发六经之义,如艺文类聚卷九十九”祥瑞部下验虞”条,引春秋演义图日”汤地七十,内怀圣明,白虎戏朝”此即演春秋之”义”,宋史艺文志”经解类”着录”刘元刚三经演义一十一卷孝经,论,孟”后又出现了一些以“演义”为名的注诗,解诗,品诗之作新唐书卷五十九着录”苏鹗演义十卷”【3此书大部分己侠,据永乐大典辑得二卷,此为考证名物之书,四库全书把它列入杂家,原本与小说无关随之又出现大量子部,集部着作的”演义”作品,如张性的杜律演义,七言律诗演义,程道生遁甲演义二卷等而专门演义历史题材的小说大概是从三国演义开始,并由此掀起了创作历史演义的高潮“演义”一词既然早已有之,且最早出现为解经之作,那它就有作者赋予的”义”之内涵章炳麟于洪秀全演义序云”演义之萌芽,盖远起于战国今观晚周诸子说上世故事,多根本经典,而以己意饰增,或言或事,率多数倍”据汉书艺文志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章炳麟的演义之说混淆了两个概念演义载体和演义内容这些早期的解经之作所演的是经书之”义”,而非”义”的载体即言或事”记言”的尚书和”记事”的春秋都有”义”可演,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我们或者可以说以”演义”命名的解经作品,要么因言见”义”,要么因事见”义”,两者都是寻求”义”的途径,而”义”才是演义作者所追寻的最终目标罗贯中据陈寿三国志而撰写的三国演义一书,是第一部演义历史题材的通俗小说,后蒋大器为这部”晋平阳陈寿史传,东原罗贯中编次”的三国演义作序时说”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日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6又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称“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奸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于心目之下”由此可知,蒋大器极力推崇史书的”昭往昔之盛衰奸贪谀佞必当去”,又进一步揣测罗贯中的小说之”义”,即用一种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演义史事,并从推演的史事中寄寓某种义理历史演义小说着眼于推演史事,而不是直接推演哲63第25卷攀枝花学院学报第2期理或扩充名物,这就与演义经部,子部,集部的作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史部着作的演义从罗贯中开创之始就自成一统,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明清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因此蓬勃发展起来历史文献的”义”是蕴含在史书文本之中的,所以说”义”的依据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史书中的”义”,又要通过读者去阐释,从而”义”的发挥便具有主观性历史演义也就是敷衍史事,阐明史书义理之意,推究三国演义命名初衷,大概也就是将陈寿的三国志通俗化,以揭示其义理,所以该书题为”晋平阳陈寿史传,东原罗贯中编次”小说家既然以”演义”命名,他演的是什么“义”呢其演义的目的又如何综观明清两代小说家的作品可知,他们所阐释的”义”主要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正统意识和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这样的”义”散发着古旧,霉腐气息,但也深含着痛恨暴政贪官,歌颂仁民爱物,反对军阀混战,向往国家统一,抗御外族人侵,扞卫民族权益等进步思想至于小说家敷衍史事之”义”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嘉善惩恶,翊护教化,激扬民俗,致用当世如秦淮墨客演绎”杨家将”之义,是为了褒扬杨家一门五代的忠肝义胆和英风劲气,指斥潘仁美等人对忠良的陷害,同时这个”义”里也隐含着对时势的隐忧,对英雄良将的景仰和呼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阐发三国志中蕴含的“义”为目标,又将史书演为”陈叙百年,概括万事”的小说,真正要演的是自己欲借史书抒发之”义”他也是为了忠主,求善,其中贬曹尊刘思想的渗透就是明证,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关羽,张飞等忠臣义士的壮举,无不为小说家演史明”义”的美谈然而,史学家修史的目的在于求真,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史家”实录”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刻意地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并于史事中抽绎出一种政治智慧,以垂训后人历史人事本来极其丰富,复杂,包蕴的并不仅仅是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历代王朝之治乱得失,兴废更替,也并不仅仅系于个人道德的良否而历史人事给予人的启迪和教益,也绝不止于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几层关系上的大是大非小说家们以”善”为旨归,选择意向过于单一,狭窄,再加上小说家秉持”演义”教化为目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又令其陷人虚构的境地所以清末民初的史学家蔡东藩先生64反对只用道德因果律来演绎历史事变,编织故事情节,他的历史演义小说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以”求真”为旨归,深刻揭示历史事变的内在本质他的小说体裁仍选用章回体,这一点上继承了传统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体例,有别于正史但”不虚美,不隐恶”,”善恶必书”的实录原则在蔡东藩笔下尽显无遗,他力图找到一种介乎严肃史学和虚构文学之间的桥梁,以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播历史知识,不让受众被以往的历史演义小说所蒙蔽,误把演义小说当成史书来读正因为蔡东藩和罗贯中两人所演之”义”有别,导致二者的演义小说在叙事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罗贯中是本着小说家的眼光来演义三国这段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历史,其动机是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去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欣赏欲望和阅读兴趣所以他在三国演义中对历史上的人,事进行加工改造,通过作者典型化的艺术手段来达到演”义”的目的而恰恰相反,蔡东藩先生秉承正史的”直录”精神,在后汉演义一书中以史家的”求真”为出发点,另构了一幅东汉历史画卷他本着”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_8的宗旨来演义历史,但又借鉴了三国演义开创的章回体形式,用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来传播历史知识,结合了史书与小说的优点,以达到”求真”之本意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从不同的创作目的出发,对文献史料采取不同的取舍原则,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叙事风格三国演义杂取众说,依凭稗史某些线索虚衍故事,穿凿附会,而后汉演义务求事必有据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利用貂蝉的故事,表现了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考之三国志,王允与吕布谋诛董卓事件和貂蝉本来毫不相干,貂蝉故事不见正史,即使在三国志平话中也只有”貂蝉,吕布妻也”一语,并无其他故事”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_9据此我们并不能推断吕布隐私与这场谋诛董卓的政治事件相关,况且史书上也并未指出这个侍婢姓甚名谁另据汉书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_】这样看来确有貂蝉其人,但实是曹操为之,与吕布无关综合第25卷龙剑平朱小宁”历史演义”中真实与趣味的两难选择第2期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罗贯中善于利用正史的某些简单记载,掺杂互不相干的传说,重新构造故事情节,以王允谋诛董卓为史料依据,将貂蝉故事穿插其中,十分巧妙地展现了吕布同董卓互争貂蝉而发生冲突,进而利用吕布除了奸佞后汉演义对这一事件又是如何叙述的呢第六十九回也没遗漏貂蝉故事,但故事情节与三国演义有所区别,把三节内容简化为一节即”遵密嘱美人弄技”,言简意赅地把这场谋诛董卓的政治事件叙明,而把三国演义中添枝加叶的情节剪切了蔡东藩虽借鉴了三国演义的穿凿附会事件,但他在夹批和后批中细述缘由,”貂蝉不见史传,但证诸稗史,传闻凿凿,谅非无稽”或谓貂蝉为他人所捏造,故不见史传,然观唐李贺吕将军歌云磕磕银盘摇白马,傅粉女郎大旗下可见当时必有其人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敬仰之情可谓至诚,在稗史中寻找传闻之据,可以说这种区别是因两位作家演义目的不同所致另外,三国演义对文献史料简略的记载进行铺衍,甚至凭空虚构许多于史无本之处,而后汉演义于批注中辨明虚实“赤壁之战”在三国志及其他史书的记载均十分简单,而罗贯中则将其铺衍成十六则的篇幅作者在具体描写时,安排了两条线孙,刘与曹的大斗,这是主线,孙刘之间的小争,这是副线,围绕这两条线,作者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传奇情节,把这场战争渲染得波澜壮阔蔡东藩却只用一回“诏周郎东吴主战,破曹军赤壁鏖兵”来演义这场定三分的战役,且于夹注,夹批,后批中不时流露出对罗贯中虚构历史的不满演义文体的虚实问题一直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据史可考的称为”实”,史书上未见记载的谓之为”虚”,综观历代史书也可见舍弃抑扬之举,那都是对文献史料的取舍剪裁,要论与历史本来面目的一致性,或许也有人会指出某些史实失真,但史书上毕竟没有”无中生有”的历史记载,所谓历史不能编造,不能虚构就在于此而小说家就不同了,当他从现成的”史料”中不能选取”合适”的材料时,便会把想象的内容添加到演义作品中去,使之成为符合自己需要的”事实”,这就成了虚构整部三国演义,由罗贯中精心杜撰,凭空虚构的情节还有很多,在此不便一一列举,从小说开篇虚构”祭天地桃园结义”的故事可见一斑对照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我们不难看出,蔡东藩是博采众长,把正史记载与稗史传闻两相参照,不尽信正史,也不妄拒野史轶闻,叙述手法上也是史笔与小说体融合,不似国演义故弄玄虚,以作者的主观情致虚构,且铺排夸饰,不露痕迹,令未阅三国史者皆信有其实后汉演义中以”相传”二字道出了史实真相,不致误导读者,以正史为本,又不漏传闻野趣,比之正史增了几分生动,较之三国演义又补了那”三分虚构”的真实四三国演义自成书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因此起到了形象化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课本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七实三虚”大异于三国时期的真实历史,又遭到不少历史学家的非议要想客观真实地认识三国历史,往往会联想到权威的历史着作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而这样的历史着作虽以真实记录历史过程,历史人物为本,却较枯燥,趣味性差由此可见,真实性和趣味性便成为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两难选择同是三国时期题材的演义小说,后汉演义三国部分和三国演义在真实性和趣味性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大相径庭蔡东藩先生抱着”演义救国”的理想来创作历史演义,其小说基本无整体的艺术构思,无性格鲜明的人物,更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从而不能像三国演义那样老少皆宜,经久不衰但他的目的是向大众通俗地讲史,并无意写人物,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知道,一些学者也曾误以三国故事为史实,更何况普通民众呢三国演义读者如不结合史书来阅读是很难真正辨明虚实的1995年中央电视台播映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谈三国故事,读三国演义的人群热情高涨,而对于这样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讨论也愈演愈烈而笔者更为担心的却是在虚构的小说基础上再度虚构改编历史,对广大观众而言,尤其是青少年,其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往往误把电视剧中的人物,故事当作真实的历史历史责任感极强的蔡东藩先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找到了一条历史文化的现代通道,即史学在民间传播和重构的模式正如章学诚先生所谓的”但须实则概从其实,虚者明着寓言不可虚实错综H国之淆人耳”OE12下转第69页65第25卷李红项狄传的叙事艺术研究第2期特写这些事哪531表现了个人内心思想经历的特点过去,现在,这里短短的几句话叙述了三种不同时间的经历,未来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时序变得相当混乱成年时的特里斯舛的法国之旅年四,结束语青时的特舅断舛重复15年前走过的路线旅游欧洲作当今大多数作家都主张小说的艺术不仅仅体者特里斯舛讲述这两次旅行,反思他现在的境况现在所叙述的内容中,而且也应体现在表达内容的通过对小说的时序的探索,我们很容易发现方式中项狄传充分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该在项狄传中主要采用的是混乱的时序而这种小说在叙述者,叙述手法及叙述时间等方面独具匠混乱的时序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特里斯舛在心的构思,足以使其成为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写作其生平与见解时的心理活动,而且也真实地作品注释文中所有项狄传的引文均引自劳伦斯斯特恩着,蒲隆译项狄传译林出版社,2006,下文只标注页码,不再另注参考文献1ARMSTRONG,ILAURENCESTERNEMHOMDONNORTHEOTEHOUSEPUBLISHERSLTD20012BAL,MNARROTOLOGYMCVBOHEEMENTRANSMUIDERBERGCOUTINHO,19803GENETE,GNARRATIVEDISCOURSEMJELEWISTRANSITHACACOMELLUNIVERSITYPRESS,19864胡亚敏叙事学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M蒲隆译,译林出版社,20066刘意青英国18世纪文学史M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67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8缪华伦英国古典小说五十讲M王国富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THENARRATIVEARTSOFTRISTRAMSHANDYLIHONGFOREIGNLANGUAGESSCHOOL,CHONGQINGUNIVERSITY,400015CHONGQINGABSTRACTTRISTRAMSHANDYISANOVELWITHPARTICULARARTISTICFORMSTHISPAPERTRIESTODEMONSTRATETHENARRATIVEARTSOFTHENOVELFROMTHREEPERSPECTIVESTHENARRATOR,THEANALOGOUSNARRATIVETECHNIQUEANDTHENARRATIVETIMEKEYWORDSTRISTRAMSHANDYNARRATORNARRATIVETECHNIQUENARRATIVETIME上接第65页参考文献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2762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413黄小配羊阜校点洪秀全演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4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155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影印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6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引影印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7蔡东藩唐史演义序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8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2199班固汉书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O蔡东藩后汉演义第六十九回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7915611章学诚章氏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396下转第73页69第25卷张玄韦努蒂与鲁迅之异化翻译观比较第2期与政治乃至民族命运相联系,提倡”宁信而不顺”地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这也是其”拿来主义”的具体体现两种异化翻译观分别为西方和中国翻译提出了新的命题,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成熟参考文献1杜争鸣论直译,意译,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J郭建中文化与翻译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方梦之,等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郭建中文化与翻译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郭着章,等翻译名家研究Z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5李群艳鲁迅与韦努狄的”异化”翻译策略对比研究J琼州大学学报,2007,16莫逊男从归化到异化一鲁迅翻译探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LAWRENCEVENUTITHETRANSLATORINVISIBILITY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9JEMMYMUNDAY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RIESANDAPPFICATIONSMLONDONROUTLEDGE,2001COMPARISONOFVENUTISANDLUXUNSFOREIGNIZATIONSZHANGXUANCOLLEGEOFFORDGNLANGUAGESANDCULTURE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4,SICHUANABSTRACTASTHEREPRESENTATIVESOFFOREIGNIZATIONOFWESTANDCHINA,VENUTIANDLUXUNBOTHADVOCATEDTOMAINTAINTHECULTURALELEMENTSOFTHEORIGINALLANGUAGEINTHEVERSIONHOWEVER,VENUTIREFERREDTOMAINTAINTHECULTUREOFSLWITHTHEAIMOFRESISTINGTHEINVASIONOFTHEPOWERFULCULTURETOTHENONPOWERFULCULTURELUXUNREFERREDTOTRANSLATETHEFOREIGNWORKSLITERALLY,ANDEVENMAINTAINTHELANLMSLOREXPRESSINGWAYSOFTHEFOREIGNLANGUAGEATTHECOSTOFLOSINGTHEFLUENCYOFTHEVERSION,FORTHEPURPOSETOENRICHCHINESEANDTRANSMITTHEADVANCEDTHOUGHOFTHEWESTTHISPAPERHASFOURPARTSPARTONEEXPLAINSTHETWOFOREIGNIZATIONSINDETAILSRESPECTIVELYPARTTWOANALYZESTHEREASONSOFTHEIRTRANSLATIONTHOUGHPARTTHREEBRIEFLYINTRODUCESTHEIRINFLUENCETOTHETRANSLATIONAREARESPECTIVELYPARTFOURGIVESTHECONCLUSIONANDCOMPARISONOFTHETWOFOREIGNIZATIONSKEYWORDSFOREIGNIZATIONVENUTILUXUNCOMPARISON上接第69页THEDILEMMATICCHOICEBETWEENBEINGAUTHENT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东海高新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3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色彩理论教学案例及课堂讲义
-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范与施工流程
- 快递物流企业安全管理与服务优化
- 九年级数学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 制造业标准作业指导书编制方法
- 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管理流程
-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洞察及研究
- 高校本科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 深度包检测技术优化-洞察及研究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烘焙与甜点制作
- T-CRHA 028-2023 成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技术
- 线路光缆施工方案
- 弹塑性力学讲稿课件
- 心怀国防梦争做好少年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日主题班会课件
- 《运动的快慢》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课件
- 地基事故案例分析
- 2023淘宝村研究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财政与金融(农)》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隧道钻爆法掘进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