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建城市主干道工程技术建议书_第1页
河南新建城市主干道工程技术建议书_第2页
河南新建城市主干道工程技术建议书_第3页
河南新建城市主干道工程技术建议书_第4页
河南新建城市主干道工程技术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111项目的功能和作用112技术标准213项目设计的工作范围3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321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认识3211地形、地貌3212气候、气象3213水系、水文3214工程地质3215地震322对招标项目区域规划的认识4221XX市总体规划对豫北地区的定位4222XX新城的区位与范围4223XX新城规划功能定位4224XX新城规划功能结构523对招标项目区域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的认识5231XX新城道路交通现状52311对外交通52312内部交通5232XX新城交通规划52321道路规划原则52322道路交通结构5233区域交通量发展6234区域交通组织63总体设计思路631总体设计6311总体设计原则6312总体设计思路6313交通分析73131交通量预测期限特征年及依据73132拟建项目未来交通量组成分析73133交通量预测结果7314总体布局设计83141总体布局83142交通组织设计83143设计目标93144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932路线9321道路平纵横设计原则9322道路平纵横设计标准93221道路等级93222计算行车速度93223道路建筑界限及断面103224道路设计年限103225道路抗震设防103226道路路拱103227平面标准103228纵断面标准113229道路平面交叉标准1132210道路路基标准1132211道路路面标准12323道路平纵横设计内容12324路线平面设计1223241路线起、终点123242平面线形设计133243路线纵断面设计133244路线横断面设计1333路基、路面14331路基设计原则14332路基一般设计14333路面工程143331路面结构方案比选143332路面设计轴载和设计年限1534桥梁工程15341总体设计15342结构设计16343上部结构设计16344基础设计1635路线交叉163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16361安全设施163611交通标志163612交通标线173613安全护栏17362信号控制及监控系统17363人行道17364无障碍设施17365公交停靠站18366行人过街设施18367其它设施1937市政管线设计19371雨水工程193711设计原则193712雨水管道工程设计标准及参数193713雨水工程设计方案20372污水工程203721污水工程设计原则203722污水工程设计标准及参数203723污水管管材2138照明工程21381照明标准21382布置方式21383供配电2139绿化工程21391景观绿化设计原则21392绿化设计22310其他附属工程224主要工程数量2341道路工程2342桥梁工程2443雨水工程2444污水工程2445交通工程2546照明工程2547绿化工程265工程造价初步测算2651编制范围2652编制依据2653人工、主要材料及机械台班价格2735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55工程造价的初步测算276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2761结论意见2762存在问题和建议281XX市XX大道(XX路XX路)新建工程技术建议书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11项目的功能和作用XX新城位于XX市主城区南边,XX县副城区北端。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XX县城北环,西起XX铁路,东至XX高速公路。规划用地范围52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未来的XX新城将打造产业新城、文化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成为XX市新的城市增长空间。拟建的XX大道项目工程是XX新城规划路网的一条横向主干道,无现状路,位于新城区南部,居住社区的中心位置。北距南外环47KM,红线宽50米,绿线宽90米,西起XX路(G107),东至规划XX路,全长5562M。沿线穿过黎园、何官屯两个村庄。该道路是XX新城区域方格路网(五纵、六横十一条干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XX新城与XX市两城市组团后城市规划的横向主干路。因此,拟建设的XX大道工程项目具有以下功能和作用(1)是区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纽带。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XX市定位为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规划建设XX新城是XX市城市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支持城乡协调发展和“一心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布局,优先高标准建设城市主干道是当前的必然选择。项目建成后,将使区域内城市公路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区域经济更加活跃,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将大大加快。(2)是XX新城对外联系的主干道。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拟建的XX大道项目工程是XX新城区域方格形式路网(五纵、六横十一条干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X新城与XX市两城市组团后城市规划的横向主干路,西侧下穿XX铁路,东侧与拟建的XX路相接,是XX新城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3)是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城市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本项目的建2设,将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加强了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各项联系,能大大改善中心城区居民出行,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从而满足城市中心区对外交通疏散的需要。(4)是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XX历史悠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现XX市域内有殷墟、文峰塔、羑里城、岳飞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其中羑里城、岳飞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XX县内,XX建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XX及XX的支柱产业。拟建公路的建设与现有的XXXX城市道路网的连接,为XX利用、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缩短了各旅游观光点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必将对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技术标准表11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基本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速度KM/H60二、路线1路线总长KM55622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6003设超高推荐半径M3004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5平曲线最小长度M1006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M18007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形)M12008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M15009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凹形)M100010最大纵坡/坡长/M18/16011最小坡长M30012最小停车视距M1000三、路面1双向车道数62道路红线M503快车道宽度M234侧绿化带宽度M455非机动宽度M56人行道M47路面横坡2四、桥梁、涵洞1汽车荷载等级城市A级2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年1/1003桥面总宽M444桥面净宽M415新建大桥米/座06新建中桥米/座20/1预应力空心板7新建小桥米/座08新建涵洞道1五、路线交叉1平面交叉处122立体交叉处0六、沿线设施1交通工程设施313项目设计的工作范围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本项目的工作范围和任务是完成本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后续服务等工作)。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其它附属工程。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21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认识211地形、地貌XX市位于太行山隆起和东濮凹陷的过度地带,路线位于XX市南部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貌,地势开阔平坦、地形条件简单,标高6080米之间,发育的河流呈蛇曲状,河床平缓、开阔。路线沿线多为耕地和稠密的村庄。212气候、气象沿线区域地处北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86025261小时,平均日照百分比为5357。年平均气温130,最高月平均气温达282,最低月平均气温38。年无霜期为20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8116931毫米,年平均风速为1735米/秒,四季风向多受高空气流控制,春、夏、秋季以偏南风为多,而冬季以偏北风为主。213水系、水文XX市境内河流较多。北有漳河,南有卫河,中有洹河。三大河流均自西蜿蜒东去,同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此外,还有淇河、汤河、洪水河、金线河等。这些水系构成了XX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过境水可用量为1162亿立方米。XX境内河流主要有汤河及其支流羑河和永通河三条河流,合称“三河”。项目区域内的主要河流为羑河,羑河为汤河的北侧支流。汤河源于鹤壁市西山,经XX县城北、菜园等地,至内黄县西元村入卫河,流经XX市的河长527公里,流域面积12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67亿立方米。214工程地质路线所经过地区位于新华夏系的一级构造太行山隆起和华北拗陷的交界处偏西部位,以横贯南北的XX邯郸断裂为界,其西部为太行隆起,东部为华北拗陷的一部分。在揭露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冲洪积成因松散堆积物,上部主要第四系全新统,其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并夹有粉土和细砂薄层,底部为卵石;下部为硬塑粉质粘土,夹有卵石层和层位不稳定的钙化层透镜体。、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可塑硬塑状,上部夹薄层粉土,局部夹有液限较高的软塑粉质粘土和粘土透镜体,静探锥尖阻力小于1MPA,为软弱土。、卵石(Q4ALPL)密实,母岩成份主要为灰岩,有少量砂岩。卵石粒径13CM,最大5CM,磨圆中等,含量一般大于50,充填粉质粘土。厚度13M。局部相变为细砂。、粉质粘土(Q3AL)浅褐红色,硬塑,含36的姜石,夹卵石层,局部夹钙化层透镜体。215地震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项目所在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区域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场地土,场地平坦、开阔,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或对建筑抗震4的有利地段,建筑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035S。XX县及周边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为河南省地震测报重点监控区。项目区地震参数图见图所示。图1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图13场地特征周期22对招标项目区域规划的认识221XX市总体规划对豫北地区的定位XX市将着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作为豫北城镇发展区的中心,XX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到2020年,城市发展目标为经济繁荣、三产发达、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XX市将构筑“一心两轴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内部确定12个居住片区,公共设施由文峰大道东西方向轴线,中华路和永明路南北方向轴线构成“十字性”空间布局;城市绿地系统形成“两脉、双环、线网、多园”的空间格局。222XX新城的区位与范围XX新城位于XX市主城区南边,XX县副城区北端。主要涉及宝莲寺镇和XX县城北部的区域。图21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规划区范围为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XX县城北环,西起XX铁路,5东至XX高速公路。规划用地范围52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223XX新城规划功能定位XX新城是XX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先行先试示范区,是XX市成为中原经济区北部重要城市的战略支撑点。规划建设的羑河生态廊道,将两条城市轴线有机衔接,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因此XX新城功能定位为以区域性金融商贸文化为中心、高新产业发展为龙头、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城市次中心及生态休闲度假区。224XX新城规划功能结构功能结构依据功能定位,结合现状资源,XX新城将形成“一带、一轴、五大特色功能区”一带羑河生态景观廊道;一轴XX新城金融商贸文化轴;五大特色功能区高校教育功能区、高新产业功能区、生态宜居功能区、科研文化功能区、周易文化功能区。23对招标项目区域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的认识231XX新城道路交通现状2311对外交通对外交通现状多为穿越性交通。XX铁路XX市境内北起漳河,南至XX与鹤壁交界处,XX火车站是该区域唯一的车站,承担着XX周边县市的客货运输任务。G107XX至XX段紧邻XX铁路,从XX新城西边穿过,是连接XX与XX的重要通道。国高G4XX高速公路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XX至XX段正是XX新城的东边界,但高速公路仅在XX市南、XX县设置互通立交,对城市周边的服务能力较弱。2312内部交通XX新城区域受南北两端已建成路网限制,规划路网仍采用方格网形式,其中干道网由五横(安康大道、安澜大道、安泰大道、XX大道、河南路)、六纵(XX路、平安路、平原路、中华路、朝阳路、XX路)十一条干道组成。纵向干道分别与北端主城区、南端XX副城区的纵向道路顺接;最东侧的XX路作为绕城快速路。规划区无现状路、多为村庄之间的联系道路,等级较低,并缺乏相应的交通设施用地。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公交线路较少且仅与老城区相连,腹地缺少公交线路。规划区腹地内的路网通行能力和路网密度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现状居住、商业和工业的交通需求。232XX新城交通规划2321道路规划原则注重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区别和联系,将对外交通尽可能引导到核心区外,以减少干扰;对内交通则应注重交通性和生活性道路的区别。2322道路交通结构作为地处XX市和XX县之间的带状区域,是XX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先行先试示范区,是XX市成为中原经济区北部重要城市的战略支撑点。因此,XX新城的道路结构在考虑南北两端的路网限制、以及与南林、6G107、G4高速公路出入口相衔接的同时,应力争减少穿越性交通对新区各功能区的影响。规划区内形成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五个层次的道路交通网络。道路交通系统以高速公路、已明确的城市主干道为基本架构,针对不同功能区,赋予不同的路网密度。居住区路网针对其开发特色和需求,在保证主干道与次干道通、达的前提下,将支路系统路网密度加大,道路断面相对较窄;工业区的路网密度以工业地块的基本需求为原则做到顺直,其路网密度相对较小,道路断面相对较宽。233区域交通量发展工可中本项目2013年平均交通量2808PCU/D,2015年平均交通量6049PCU/D,2020年交通量12271PCU/D,2025年交通量16914PCU/D,2031年交通量22382PCU/D。234区域交通组织本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大大改善汤新城对外的交通状况,为疏缓区内交通和方便居民出行提供了便捷通道。3总体设计思路31总体设计311总体设计原则XX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其设计应满足项目的交通功能及景观要求,体现本工程的整体效能,设计应达到“科学、合理,基本功能完善、造型新颖、布局紧凑、造价合理”的目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在XX新城道路规划和羑河治理规划思想指导下,以道路、管线综合规划为依据,进行道路工程的设计研究。以规划建设适当超前为原则,能够适应远期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工程分期实施的可能性。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2)从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景观大道的功能要求出发,建立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内外联系便捷、高效的新型城区交通。注重道路交通设计理念的研究与应用,综合分析区域规划、道路环境,工程方案应满足交通发展的近、远期要求,并做到功能上适用并适度超前、技术上可行,以取得较佳的投资效益。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基本功能完善。(3)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建设规模及标准与道路性质、功能定位相适应。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就地取材,选用成熟的施工材料和工艺,节约工程投资,使适用性和经济性结合最佳。以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确保工程造价合理。(4)建设“以人为本”的道路系统,从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角度出发,处理好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关系,从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角度出发,完善人行及非机动车过街设施,同步建设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程配套设施。妥善考虑公交车停靠站,结合沿线用地情况,合理组织公共交通,公交站间距原则上在500800米之间,在用地许可的条件下,全线均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减少公交车辆停靠对其它车辆的影响。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合理布置各种市政管线,处理好现状和规划管线的关系。在红线范围内,合理布置各种地上、地下设施及构筑物,使其分布合理、布局紧凑。7312总体设计思路(1)以城市规划为指导,用系统眼光分析解决问题XX大道是XX新城区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从城市系统的角度出发,摒弃单纯解决交通问题出发点,妥善处理各类矛盾,才能解决好区域交通问题,以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2)节约资源、避免浪费,体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远期实施项目的可行性,做好近远期工程的合理衔接;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变化进行竖向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考虑不周带来的重复建设和巨大浪费,节约宝贵的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3)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景观、环保为主线贯穿设计全过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注重城市总体景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周边单位、居民的交通需求。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全力提升道路的环境质量、空间功能及景观效果,展示城市的风采。(4)以确保道路交通功能为核心,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充分考虑影响道路交通功能的各类因素,合理确定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以服务道路使用对象人、车为主导的特点,注重与沿线各相交主次干路的协调处理,设置功能匹配的交叉形式,并兼顾区域交通和沿线服务功能。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采取主动安全措施,加强设计的前瞻性,确保交通安全。313交通分析3131交通量预测期限特征年及依据根据拟建项目建设工期安排及项目经济评价的需要,交通量预测期限为项目建成后运营20年,对应预测期为20132031年,对应特征年为2013年(通车后第一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1年。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进行预测。3132拟建项目未来交通量组成分析经分析拟建项目所处地区的运输环境和路网构成,可以看出在XX新城区域规划路网中,羑河南路、安康大道、安澜大道、安康大道是项目主要竞争线路。项目建成通车后,主要交通量将由此“五横”主干道分别承担。从拟建项目的服务区域及连接的路网特性来看,拟建项目是XX市的城市主干道,其交通源主要由国道G107XX至XX段分流,根据区域路网特点项目分流的交通量中以中短途交通量为主,即以XX中心城区为出发点或到站点、以XX县为出发点或到站点的交通量比例相对较高。拟建项目连接XX新城区的西片区和东片区,同时也是南片区与XX县必须经过的主要通道,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在项目服务期内城市南片区将全部建成因此应考虑城市组团之间及南片区之间的交通出行。对于该部分出行,报告主要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对组团出行的分析结果进行预测。3133交通量预测结果将国道G107向拟建项目分流的交通量及区内交通量的预测结果相加后,即得到拟建项目的总交通量,具体见表31。8314总体布局设计3141总体布局结合总体设计思路,本项目总体布局如下(1)本项目起点位于XX路(G107)平交向东穿过黎园、何官屯两个村庄,沿线依次与规划物流路、平安路、旭日路、平原路、曙光路、中华路、永明路、表31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UC/日年份2013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1年客车394922282136854799货车167387117314981822分担XX新城南北区合计5611309399451836621客车11821857352249846838货车10652883475567478923国道G107分流合计2247474082771173115761客车157627796343866911637货车123232705928824510745合计合计28086049122711691422382霞光路、朝阳路、朝晖路平交,终点与规划XX路平交,全长5562M。路基红线宽度按规划50米设置,道路横断面组成包括人行道、侧分带、辅道(机非混行)、边分隔带、主车道,路基范围内根据规划布设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电信、路灯、燃气等市政管线设施。(2)根据规划、工可,结合交通量分析,在与XX路、中华路交叉口分设置T型平面交叉和十字型平面交叉。(3)路线沿线规划胜利渠在K3051994处与XX大道相交,拟建120M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中桥。(4)根据工可报告、结合XX市道路建设现状,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5)结合沿线用地功能,对道路分隔带、边坡及道路两侧规划绿化带进行绿化景观设计,绿化设计理念和植物的选择充分体现XX特色。3142交通组织设计(1)交通组织设计原则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按道路等级分级组织交通的原则。每一级道路应只吸引比它低一级道路的交通流,并向它的上一级道路输送交通流,支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组织单向交通,路口尤其是异形路口的交通组织是设计的难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系统的交通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通行的安全、舒适,避免和机动车共用车道。(2)交通组织设计本项目为城市级主干道,根据交通组织设计目的和原则,进行本项目交通组织设计。(3)路段交通组织设计道路横断面划分为主车道、辅道、侧分带和人行道。主车道提供车辆快速行驶;辅道供公交车辆、支路接入车辆及非机动车行驶;人行道专供行人使用。(4)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9与主干路交叉一般应设平交的灯控路口,对于特别重要的主干路,可考虑设置立体交叉。与次干路交叉设平面交叉,进行渠化处理。与支路交叉支路只能右进右出主干路的辅道。(5)行人、非机动车过街交通组织路口处的行人、非机动车过街一直是设计的难点。由于行人、非机动车行驶特性,对机动车干扰较大,事故多发生在路口。在交通组织设计时应对行人、非机动车的过街位置作详细安排,以指导道路几何设计。3143设计目标通过对道路沿线道路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合理确定工程的总体方案以及建设规模和标准,对主要节点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关问题和建议。力求使本工程满足区域交通功能的要求,同时能与周围环境较好协调、安全可靠、经济实用。3144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本次XX大道西起XX路(G107),向东止于规划的XX路。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道路红线50M;全长5562M。主要设计内容道路工程以及配套的地面道路、雨水、污水、交通、照明、绿化等工程32路线321道路平纵横设计原则(1)道路的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别;(2)道路平面线形以XX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资料为基准;(3)充分认识本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城市主干路具备应有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发挥其作为城市主干路的功能和作用,满足道路使用功能要求。(4)线形指标应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使用较高指标,以利行车舒适。(5)处理好与沿线规划的关系,在既不限制其发展又方便其使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路线与重要控制点的距离,充分利用道路规划红线宽度,遵循尽可能减少占用土地原则,减轻协调难度,节省投资,以利于项目顺利实施。(6)路线布设必须满足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要求。贯彻“不破坏就是对环境最大的保护”的生态设计理念。(7)道路纵断面设计以规划确定的标高为基础,做到相交道路衔接平顺、结合周边地形、地物高程,合理确定道路纵坡,保证管线的敷土及流向要求,控制工程的填、挖方量,尽量节约工程造价;(8)结合地形、地貌、地物等控制条件,做好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9)满足开发现状用地对交通、景观和市政管网的需求;(10)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地坪高程的要求,并与两侧规划开发建设区域及各交叉道路的竖向规划协调一致;(11)道路横断面设计以XX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资料为基准;(12)按道路等级、设计年限、交通量等确定路面结构;(13)道路设计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10(14)由于城市道路规划埋设地下管线较多,道路设计应照顾到各官衔专业的规划与设计,统一安排;(15)道路设计应综合开率道路的建设投资、运输经济与养护费用等关系;(16)应根据交通工程的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322道路平纵横设计标准3221道路等级本次设计XX大道为城市主干道标准。3222计算行车速度由于XX为中原中心城市,故道路级别采用级,有条件的道路采用高限,条件受限路段采用低限,如表32所示。XX大道计算行车速度取60KM/H。表32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道路类别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级别一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60,5050,4040,3050,4040,3030,2040,3030,2020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3223道路建筑界限及断面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如表33所示。表33最小净空车行道种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车辆种类各种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自行车、行人其他非机动车最小净高M45505525353224道路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2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3225道路抗震设防XX大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3226道路路拱车行道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车行道横坡设计为20,人行道横坡设计为15。3227平面标准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推荐半径值。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如表34所示。表34圆曲线半径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00060040030015070设超高推荐半径M4003002001508540设超高最小半径M250150100704020平曲线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平曲线长度与圆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35的规定值。表35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11平曲线最小长度M14010085705040圆曲线最小长度M705040352520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应设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36的规定值。表36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5045352520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的规定见表37。表37最大超高横坡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最大超高横坡度6423228纵断面标准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38。表38最大纵坡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最大纵坡度推荐值4555678最大纵坡度限制值6789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39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表39纵坡坡段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坡段最小长度M2901701401108560各条道路在有条件时竖向指标尽量取大,但条件所限时,应满足表310的要求。表310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M80605045403530252015极限最小半径300012009005004003002501501006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18001358075060045040025015090极限最小半径180010007005504503502501701006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7001500105035070055040025015090竖曲线最小长度705040403530252020153229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口的型式有十字形、T形、Y型、X形及环形交叉等,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和交通组织等确定。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见表311。表311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30252015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M333820251015510注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为65M时用小值;25M时用大值,其余宽度可内插。结合本标段的情况,仅采用十字形、T形、Y型三种交叉口型式。计算行车速度KM/H曲线半径1232210道路路基标准填方材料的强度值应符合表312的要求(详见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表312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最小强度填方类型路床段面以下深度CM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他等级道路路床0308060路基30805040路基801504030路基1503020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的压实度不应低于下表的规定表32土质路基压实度压实度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快速路及主干路次干路支路08095/9893/9590/92填方8093/9590/9287/89挖方03095/9893/9590/9232211道路路面标准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13的规定确定。表313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准轴载BZZ100标准轴载PKN100轮胎接地压强PMPA070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2130两轮中心距CM15D323道路平纵横设计内容(1)道路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人行道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残疾人无障碍设计及路基路面设计。(2)道路工程本次设计按照60KM/H车速选定平面、纵断各相关设计参数,以适应车辆快速行驶及安全舒适的要求。(3)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以道路路网规划的走向为基准,尽量减少拆迁量。(4)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现状地形和详细规划中的地势要求,充分考虑路路之间、路桥之间的衔接,并掌握好技术标准的使用,保证其最小坡度1。本工程纵断面设计控制因素如下纵断面最小坡长及竖曲线最小半径等标准;道路土路基干湿状态要求;规划河道对新建桥梁净空要求;沿线既有建筑和街坊地坪标高;交叉口相交道路路面高程;与相邻标段设计纵坡和标高接顺;为方便沿线慢行交通,地面道路采用不大于25的纵坡;本工程主要控制点规划四纵主干道交叉处标高要求。纵断面设计保证交叉口13处和规划高程一致。根据本工程道路的性质及交通功能,道路的横断面布置应尽量采取流向分离、快慢分离、人车分离的原则。路面设计横坡度20,机动车道路拱曲线为直线加抛物线。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标准如下表所示。324路线平面设计3241路线起、终点本项目作为站前大道的组成路段,起点接在建站前大桥工程,终点接南环路(省道308线)。3242平面线形设计本工程线位走向按规划方案布设,并根据前期与规划对接意见未进行修改。XX大道是XX新城规划路网的一条横向主干道,位于新城区南部,居住社区的中心位置,北距南外环47KM,起点位于XX路(G107)平交向东穿过黎园、何官屯两个村庄,沿线依次与规划物流路、平安路、旭日路、平原路、曙光路、中华路、永明路、霞光路、朝阳路、朝晖路平交,终点与规划XX路平交,全长5562M。3243路线纵断面设计XX大道纵断面设计以XX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资料为参考,外业测量数据为基准,要做到相交道路衔接平顺、结合周边地形、地物高程,合理确定道路纵坡,保证管线的敷土及流向要求,控制工程的填、挖方量,尽量节约工程造价。本设计中按照60KM/H车速选定纵断面各相关设计参数,以适应车辆快速行驶及安全舒适的要求。最大纵坡18,最大坡长606M。3244路线横断面设计本项目按招标文件规定,采用设计速度60KM/H标准建设,路基宽度500米。投标阶段提出2个横断面型式进行比较方案一4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45M(绿化带)115M(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45M(绿化带)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500M(红线宽度)。详见图31。图31标准横断面方案一方案二6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8M(绿化带)15M(机动车道)6M(人行道)500M(红线宽度)。详见图31。14图31标准横断面方案二方案比较方案一快车道为双向六车道,无中间绿化带,但设置了慢车道,方便非机动车辆出行。方案二快车道为双向八车道,且中间绿化带宽8米,有利于机动车辆通行。依据拟建道路两侧的地块规划,两侧多为居民区,故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一为标准横断面,与规划保持一致。33路基、路面33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是道路的主骨架,而路基及其边坡的稳定是保证路基使用质量的关键,为此应把握如下原则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进行设计,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稳定性。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重视排水,防护设施的设计,做好取土、弃土、绿化专项设计,以环保展现景观。确定合理的土石方调配方案。积极引进新技术,对特殊路基要实行适时跟踪、动态设计,确保路基稳定332路基一般设计一般路基设计时需对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基本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根据地质勘察及沿线土质情况确定一般路基设计方案。填料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填料应均匀、密实、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及易溶盐含量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详见下表314所示。表314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上路床03096810下路床308096510上路堤8015094415填方路基下路基150以下9331503096810零填及挖方路基30809651015333路面工程3331路面结构方案比选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结构强度高、使用年限长、养护费用低、夜间行车条件好、外形美观、抗毁坏能力强等优点。但其施工工艺要求高,机械化施工程度要求高,路面磨损后抗滑性降低较难恢复,水泥混凝土板损坏后不易修复,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性强;路面反光强,司机眼睛易产生疲劳;噪音大,行车不舒适,易扬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标线易磨损,标线与路面颜色对比不明显等特点。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路面平整、能适应一定的变形量,同时具有行车舒适、减噪吸音、防滑性能好、便于养护维修等优点,但其使用年限短,初期投资稍大,养护费用高。综上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各有其优、缺点。根据XX市已修建道路的经验,本项目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3332路面设计轴载和设计年限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3333路拱横坡车行道路拱横坡采用20,路拱曲线采用直线接抛物线,非机动车道横坡采用15,人行道横坡采用10,采用直线型。3334路面结构组合根据不同等级道路的使用性质,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组合,行车道面层采用2层或3层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水泥石灰稳定土。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砖铺装,盲道采用混凝土预制盲道板,基层采用水泥石灰稳定土。路面结构如下主线地面机动车道总厚70CM上面层细粒式沥青砼(AC13C)4CM;中面层中粒式沥青砼(AC20C)5CM;下面层粗粒式沥青砼(AC25C)7CM;1CM改性沥青下封层;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351284536CM;底基层水泥石灰稳定土4128418CM,详见图32。本项目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行道路拱横坡采用20,路拱曲线采用直线接抛物线;人行道横坡采用15,采用直线型。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人行道基础采用20CM水泥石灰土,人行道板采用透水砖。图32XX大道路面结构图34桥梁工程341总体设计XX大道在K3051994处与规划胜利渠相交,拟建120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中桥,桥梁全长25M,交角60,采用柱式台,桩基础。16342结构设计343上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梁分三幅,横断面形式为10M24M10M。空心板高095M,中间幅23片空心板,两侧幅各9片空心板。空心板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钢筋采用S152钢绞线。桥梁的横断面见下图33所示。图33桥梁横断面图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C50混凝土调平层,内设钢筋网片,面层采用9CM沥青混凝土铺装。在混凝土与沥青层之间设置防水层。342下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为柱式台,采用C30混凝土。柱式桥台图见图34图34柱式桥台图344基础设计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4M,桩身采用C25混凝土。35路线交叉本项目的起点与规划的XX路(G107)平交、沿线依次与规划的物流路、平安路、旭日路、平原路、曙光路、中华路、永明路、霞光路、朝阳路、朝晖路平交,终点与规划的XX路平交,采用信控路口形式。3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361安全设施3611交通标志(1)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板制作,铝合金板中部采用铝合金龙骨加强,边缘采用角铝加强。(2)沿线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警告、禁令、指示、指路等标志。(3)可在沿线适当位置设置图文并茂、内容活泼的公益性标志。(4)标志的支撑按版面的大小以及识别要求,分别采用单柱式、单臂式和悬臂式等,设计荷载考虑风荷载。17(5)标志设置在车行道外侧,除注明外,各交通标志均设置于距绿化带侧石05M处,且不得占用道路净空。其他布置要求按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执行。3612交通标线(1)标线采用热熔型反光涂料。(2)在标准路段设置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3)在与相连道路的平交路口设置渠化标线及路面导向箭头等,引导车辆有序行驶。(4)各类标线的设置位置及内容详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有关规定。3613安全护栏为了确保行车安全,防止车辆冲出路堤、桥面或冲向对面行车道造成严重事故,根据道路情况合理设置护栏。3614视线诱导设施根据道路条件,全线在适当位置设置轮廓标,在夜间及特殊气象条件下给驾驶人员提供准确的道路轮廓方向及危险路段位置。362信号控制及监控系统3621信号灯拟建道路与规划XX路(G107)、物流路、平安路、旭日路、平原路、曙光路、中华路、永明路、霞光路、朝阳路、朝晖路、XX路路口设置信号灯。,(1)交通信号灯组及其组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公认标准,所有工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交通灯具,数显器和人行道灯具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灯,交通控制采用设定相位形式设计,机动车辆灯夜间可设黄闪,控制系统采用多时段、多相位并带标准RS232通信接口,输入大于32路,输出电流大于或等于5A,时段设置一天可设15个时段,具有通讯功能。(2)交叉口信号灯按车道功能设置,每组信号灯为红、黄、绿箭头灯,每一方向最少设一组信号灯附于车道下游。(3)信号灯的定点及安装应考虑现场情况并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信号灯电源需专门设计,能满足全天候控制要求。(4)设计信号灯在确定交通组成及交通量与交警部门协商后确定配相设计,原则上不超过四相配时,并且每一相位周期不超过90秒。交叉路口信号灯3622交通监控设施在沿线主要道路交叉路口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能实现多级数字化联网、资源共享,图象资料保存30天,提高在指挥决策、快速反应、反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道路交通实时监控、交通实时诱导、治安管理、巡逻布控、安全警卫等公安需求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对平安XX、科技强警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18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后具有的基本功能监视功能、时钟显示功能、文字显示功能、控制功能、系统安全功能、视频联网功能、口令保护功能、视频记录功能、视频抓拍功能、事件检测功能。监控地点应选择在路口视野开阔地段,距离光纤井、电源较近位置。如有可利用灯杆、信号灯杆也可采用壁挂、悬挂等方式进行安装。监控摄像头一监控摄像头二3623其它智能交通设施在满足以上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需要和投资情况,可在适当位置设置电子警察系统、车辆智能检测系统(卡口系统)、交通流量检测系统、诱导系统等智能交通设施。交通诱导智能系统363人行道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铺装总厚26CM,做到人文环保、含蓄水源。盲道采用混凝土预制盲道板。364无障碍设施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残疾人对城市道路的要求,道路沿线路段、各交叉口范围、人行横道端部及港湾式公汽停靠站台均考虑设置城市无障碍坡道19及盲道系统。为方便乘轮椅出行的残疾人,在各交叉路口和路段的人行横道端部、港湾式公汽停靠站台、沿街各单位、居民区、街坊等出入口位置设置缘石坡道。单面坡式残疾人坡道轴侧图三面坡式残疾人坡道轴侧图复合坡式残疾人坡道轴侧图线出入口采用统一形式,增强整体美感。坡度尽量平缓,避免突兀造型带来的不适。人行道触感块材布置公交站点触感块材布置人行横道处触感块材布置人行横道里侧缘石及触感块材20路线出入口效果图365公交停靠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间的矛盾也日趋紧张。而其中车多与路少的矛盾尤为突出。为缓解目前局面,应提出“优先发展公交”的策略。公交优先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解决城市城区交通拥挤的有效方法。一辆大型公交车所占道路面积约等于两辆小汽车,而公交车的载客量却是两辆小汽车的40倍。其完成单位客运量的消耗能量则是小汽车的十分之一左右;从环保方面看,按单位客运量来计算来计算,大型公交车辆比小汽车污染低90。如香港的公交出行率达到90多,香港仅用上海1/3的城市道路里程就承担了与上海相同的城市交通总流量。由此可见,优先、加快发展公交是XX城市道路建设及交通管理的必行之路。公共停靠站设计原则道路设计为城市主干道,其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结合沿线交叉节点的处理情况,合理设置换乘站,减少行人绕行距离。(2)一条道路上设有多条公共交通线路时,为方便换乘,尽可能合站。若候车乘客多,小时发车频率超过80次,在同一站址可分设两处停靠站,原则两站相距不超过50M。(3)公交停靠站还应结合与之配套的人行过街系统进行设置,人行过街设施最好满足乘客的“可视距离”,即下车就在能看得见距离之内。(4)公交停靠站条件满足时,尽可能放置与交叉路口出口处。(5)XX大道全线原则上考虑设置公交停靠站,在拆迁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间距控制在800M左右,车道宽度为3M,停靠站直线长度30M,站台宽度15M。(6)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在不影响交通流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满足乘客换乘的需要,便于人流的集散。366行人过街设施本次工程沿线交叉较多,但同时该路段前期基本没有大量过街需求的地点和单位,因此近期可通过设置人行横道配合行人信号灯的形式实现行人过街。1)为保证夜间或光线较弱情况行人过街安全,建议全线人行横道线布置反光道钉与路面齐平,如图35。图35人行横道线反光道钉(2)部分交叉口中央分隔带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如图36。21图36过街安全岛(3)全线人行道布置无障碍设施以及触摸式标示系统,以方便视障者。(4)全线设置语音提示人行过街信号灯。(5)分隔带末端布置座式反光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